【书画】专家教你如何鉴定书画赝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书画】专家教你如何鉴定书画赝品,第1张

在收藏市场里,造假问题一直是制约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书画市场也不例外。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古书画鉴定专家金运昌认为,现在国画市场相对低迷的根本原因是:受到了“造假专业化”的冲击。书画造假古已有之,而且一直盛行至今。究其原因,主要是书画艺术的特殊性使然。金运昌说,书画艺术是一个“势利场”,艺术品的价值并不完全靠艺术水平,还要靠艺术家的“名气”。名家的作品即使艺术水平稍差一些也是好东西,这就很容易导致造假的出现。另外,近年来书画市场不断升温,更是造就了一批造假者。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造假出现了“专业化”的趋势。一些专业画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成为“造假者”,一批“高仿”的赝品随之出现。这类赝品与一般赝品相比具有更高的迷惑性,使收藏者难以辨认,从而打击了人们的收藏热情。金运昌说:“目前,有不计其数的人参与到收藏中来,但现在文物市场上假货泛滥,藏家受骗上当的事已成为家常便饭。”

就如何辨明古书画真假这一问题,金运昌说,书画鉴定目前还未启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一件陶瓷,通过科学仪器可以基本断定其烧造年代,但用旧纸、宿墨造假的书画作品就很难判定真伪,目前主要还是依据专家眼力。随着科技发展,一些造伪者开始运用电脑刻图章、打草稿,用化学药品对纸张进行做旧,造伪的手段反倒远比鉴定手段科技含量高得多、先进得多。金运昌讲述了自己曾亲历过的几个小故事,将其归纳为“书画收藏六大陷阱”,以此来提醒收藏爱好者者不要盲目投资。1、故意做旧 地摊捡漏不能信广东曾有一个人给金运昌寄来其收藏的《清明上河图》的影印本,说是从一个地摊上买的,绝对比故宫的要真。从影印本来看,该画十分破旧。金运昌一看,完全是假的,黑糊糊的一片,连画的是什么都看不清楚。金运昌说:“现在潘家园有很多地摊货,故意做成又旧又破的样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摊货十分不靠谱,捡漏的事几乎不可能发生。”专家掌眼:这是骗子在利用大家认为东西越旧越古就越真的心理。要牢记一点,艺术有美丑之分,如果连画的是什么都看不清楚,绝对不可能是真货。

2、印章作假 题跋和印章有大学问故宫曾经买了一幅《出师颂》,是按照隋朝的价格来买的。但是有很多人对此有异议,认为故宫买错了,应该按照晋朝的价格来买。《出师颂》本身没有落款,但是在这幅字画后有“隋人书”的字样,而在引首上却盖了宋高宗的印章,上面写着“宋御府图书”,并指明是晋末的,目的就是想用宋高宗的印来压后面的印。但是最后画卷上的龙爪露出了马脚,龙爪是明朝的龙的样式,并不是宋朝的,说明有人在印章上造了假,宋高宗的印是假的。

唐代的绢粗而厚,有独梭,绢阔四尺。五代绢粗如布。元代和宋代的绢,等第稍失匀净。有一种浙江嘉兴宓家所制的“宓家绢”,其绢细而匀净厚密,赵子昂、王若水等古代书画名家多用这种绢作画。古绢由于历经年代久远,它的基本丝绢性已经消失,同时经过装裱后,无复坚韧,用指在丝绢上微微拖过,则绢如灰堆般起皱,闻之有古香,若古绢有碎纹,则裂纹横直,皆随轴势作鱼口形,且丝不发毛,伪作则反之。旧纸,色淡而匀,表旧里新,薄者不裂,厚者易碎,否则都为伪作。

鉴别古代书法作品要领

鉴别古书法作品,当先观其结体、用笔、线条的质感和内在精神及其照应,其次再观察是人为还是天巧、真率还是做作。然后考证其作品的古今、流传和来历等,再辨别它的印色、用纸和用墨。凡其书写仅有结构而无锋芒者,多数为摹本;有笔意而无位置者,临本也;笔势不连续,犹如算盘珠的,多数为集书。如果它是采用双勾法描摹的书法作品,通篇作品无精彩、精气之处的,一看其作品就为赝品。从古书法的墨色上亦能分辨真伪,古书法的墨色无论燥润、肥瘦,俱透入纸,而伪作赝品则墨气浮而不实,古画亦然。

以上就是怎么鉴定古书画的真伪的相关介绍,

博宝艺术网有很多相关知识, 你可以去那里了解。

一般而言,只要字画还没有装裱,不用打开,我从折叠着的纸张的背面,就可以断定出字画的真伪。

“不用打开”,之所以敢如此断言,是因为中国书画有“力透纸背”之说。范曾先生主张“诗魂书骨”,其绘画线条有书法用笔的力度与节奏感。其次,范曾先生的用纸和用墨、用色都很讲究,所以在很熟悉之后,从背面来判断不是太难的事情。

在画面打开之后,我一般判断起来不会超过五秒钟。“崔五秒”,是我鉴定范曾先生字画得到的绰号。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这“崔五秒”,不是简单的凭感觉的枉然判断,那需要相关知识和资料的全面熟悉。

范曾书画的风格,在三四十年之内,有所变化,更有所统一。很多人说范曾绘画缺少变化,这么说只是表象,其实,范曾先生的书画风格一直在变化,或者说在一直完善。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正因为在变化中求统一,在风格稳定中求完善,才有了范曾先生书画的雅俗共赏,得到市场的长久认可。

也正因为有好的市场,所以有很多“所谓范曾书画”流通于市场。范曾先生自己说过,“求真迹,万之一”,意思是说他的真画只占市场流通量的万分之——他这么说,既是自豪,也是无奈。

因为很少能见到真迹,没有相互比较,所以很多人难以判断一张作品的真伪,以至于把赝品当真品,或者偶人径直认为范曾先生书画水平不过如此、很一般。假如把一张真迹与一张赝品放在一起,即便是外行,也比较容易凭直觉来做出正确的选择。真迹是有“气场”的,无论是笔墨力度、线条质量、细节变化、设色高雅、人物神采,都非同凡响。

有人以为,范曾先生画画只使用自己的专用纸,比如带有水印“范曾艺苑”或者“荣宝斋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等字样的特制纸,事实上,范曾先生使用过很多种类的纸张。这些所谓的专用纸,也有纯是伪造的,所以认为使用专用纸的画就是真的,必然会犯错误。

可见,纸张不是判断范曾书画真伪的依据。

近年来,收藏界有一个习惯,就是收藏字画的人特别要求作品与作者本人的合影照片,以证真身。事实上,照片可能是伪造的,是在电脑上经过移花接木而合成的;也有的是照片为真,但照片上的画与眼前的画未必是同一张。有一次,我见到一张“所谓范曾先生”与一张作品的合影照片,因为太熟悉先生的面貌,所以我一眼就看出照片上的人不是范曾先生本人。就我所知,由于特定的原因,范曾先生基本拒绝与作品合影,所以,只要卖主特别强调作品带有合影,基本就值得怀疑了。

根据我的经验,带照片的范曾书画,基本为赝品。

关于鉴定证书,不管是出于权威机构或者署名权威人士,我的意见是它不足为据。只要花钱,鉴定证书可以买来,或者有人自己直接伪造证书。不管什么“专家”,都只能针对特定领域的某一路作品有所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近现代书画大家很多,哪一个专家都不敢说一览无余、全面鉴定。至于研究范曾书画的专家,寥寥无几,即便有人专门研究,如果只是停留在文化价值与艺术风格的阐述上,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与市场流通的相关经验,其意见也是不可靠的。

总之,带鉴定证书的范曾书画,也未必可靠。

有人以为,“来路可靠”的字画应该就是真的。所谓“来路可靠”,无外乎指作品出于官家、富户、名流,其实,有时也只是一说而已,不可轻信。给收藏品编故事,是古董这一行当的基本常识,所以谨访一时感情冲动,认假当真。我鉴定范曾书画,一般不会打听作品的来路,我只看画面本身。拿画过来的人,或许已经找人鉴定过,或许已经走过几家画店询过价格,这些我都不在乎。因为对交易双方情况都不了解,所以一般我不会开口发表意见。我吃过亏,随便一开口直言,却砸了人家的买卖,买主感谢我,卖主却怨恨我。

现在,我立了一个规矩,不管谁拿来什么作品,只有先交了鉴定费,我才会发表我的意见。关于范曾书画的鉴定,尤其如此,知无不言。不交钱的作品,我可以随便看看,但不会发表任何意见。拿人钱就得说真话,或许可能无意中得罪了哪一方面,但是我只对作品负责,对我拿到的劳务费负责。

有时,鉴定人会要求我写一个书面鉴定意见,我会再额外收取相应的费用。至于这么一张纸将来有多大用处,那不是我要考虑的。我只代表我自己,也不敢说我是鉴定范曾书画的“第一专家”。我的意见别人相信与否,那是他们的事情。收藏者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者相信他们承认的行内专家。拍卖行一般也有自己信任的专家,他们有各有各的主见与权利。对于现在还在世的画家,拍卖行有时会听取他们的鉴定意见,但画家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金口玉言”。画家有时会因为某些理由而真假混淆,倒也未必是故意或恶意的。

最后再次声明:我鉴定艺术品(包括范曾书画),只代表我自己的主张,我不会人云亦云,或见风使舵、朝令夕改。根据行规惯例,买家卖家在某一作品成交很长时间以后,也没有再回来“找后账”的道理,因为任何鉴定家都不可能负责藏品的未来命运。艺术品的命运,除了藏家个人的心理因素

【书画】专家教你如何鉴定书画赝品

在收藏市场里,造假问题一直是制约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书画市场也不例外。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古书画鉴定专家金运昌认为,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