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育?美育有什么用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5收藏

什么是美育?美育有什么用处?,第1张

美育是一门没有教材的书,当知道有美育课上的时候既惊喜又意外,我不仅不知道美育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美育这门课,还不知道为什么会没有书。

带着种种疑问,我来到了课堂,在这里,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何为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事物来进行。

为什么我们美育没有课本,那是因为这门课程不需要课本,老师可以以自己所知道所理解的东西来自由发挥跟我们所讲述,不需要仅限制于课本的那点东西。我觉得这样也是挺好,毕竟课本里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按照课本讲的话,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老师也会因此对这方面的讲述会受到限制,好的老师不需要课本,当然啦,这并不是说需要课本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美育的课程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美育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我生活中完全不会接触到的东西,比如学会了欣赏舞蹈,学会了欣赏声音带给我们的情感,学会了欣赏书画,学会了欣赏我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艺术,还学会了应该怎样摄影才能更好的突显一个事物的美等等。

记得老师最开始是跟我们讲述应该如何拍照,还记得老师的黄金分割法,真的非常有用。上完课后的第二天,我跟我舍友一起去参观了我们学校的杏林,在那里发现了几朵稀稀落落的花,但是我还是拿出了我的手机,要把它们拍下来,一拿出手机就记得老师课堂上的方法,然后就试着去拍了一下,拍出来的效果特别好,那天还发了朋友圈,然后朋友们都纷纷评论说哪里有怎么好看的话。顿时就觉得,拍摄是真的需要一些方法跟技巧的,不能随随意意的就开拍。

对于从小就没有什么艺术细胞的我来说,真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该如何去鉴赏好的艺术,要不然这方面真的会一直空缺着的,而美育正好就跟我讲述了这方面的东西,我们老师也是一个要求特别高的的人,对音质方面更是。记得课堂上的喇叭质量是不怎么行的,老师要跟我们讲述音乐方面知识,她就随便教了我们应该如何去买喇叭,她说好的喇叭跟差的喇叭放出来的音乐真的可以说是天仰之别。艺术也一样,在懂得艺术这方面的人来说,欣赏名人的画可以说是淋淋尽致,而对于不懂的人来说,就会欣赏这里画了什么。

比如对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懂得的人会这样欣赏,画卷中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的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流露出倾慕之情,画中人物体态消瘦飘逸之美不难领会,洛神含情脉脉描绘的细腻、生动传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纸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雾,奇服旷世、骨像应图。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而不会欣赏的人就知道洛神赋图里有一些不知道到在干嘛的人物跟人物身边的一些背景。真的不懂画的人就真的这样的。

在美育课上学到了一些鉴赏艺术品的技巧,鉴赏艺术品应该欣赏其内容、寓意、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艺术品本身的意义。有人说过:欣赏艺术品,就应该欣赏艺术品本身,以及艺术品的存在的全部意义。

美育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是与个体生命状态、独立人格、综合素养等紧密联系的。

美育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

美育对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

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我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

1、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养学生对社会美的正确观点和感受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等。

2、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

3、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美育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

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扩展资料: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

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美育

美育, 又称审美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1999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决定》中也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上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地把美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肯定美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不可忽视和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美育的目的

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审美发展,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 “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 ,并通过人的审美发展而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完美的发展。

美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工程,从培养教育的对象上来看,包括青少年美育、中老年美育等阶段;从教育的环境上来看,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在这三个美育的环境中,家庭美育是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基础,社会美育是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的继续,而学校美育上承家庭美育,下启社会美育,指导并协调家庭和社会美育,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学校教育是否实施美育,直接关系到能否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美育的任务

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美育的教育,将是不完整的教育,也就无所谓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审美教育活动,将完成两大任务:一是重建审美意识,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生态度;二是培养审美能力,即培养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造就一代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1.审美意识的建构

审美意识的建构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由于人们的生活境遇、实践经验、世界观和文化修养等的不同,因人而异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为什么同样一种事物或现象,在有些人看来是美的,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丑的呢?关键在于他们的审美观的差异。由于这方面的缺乏所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十几年前进行的旧城改造、拆迁。正是由于一些地方当政者审美意识的缺失,使得许多具有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老建筑毁于一旦,使得改造后的城市面貌变得千城一面,丧失了每个城市自己的特点。二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把对美的需要作为动机,逐渐形成的主观审美的积极的情感和兴趣。审美情趣虽以个人主观偏爱的形式表现,但它并不是纯粹的孤立现象,而是一定时代、民族的审美要求、趋向和理想的反映。我国古代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标榜高洁,往往以松、竹、梅、菊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表现了某种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情趣。如陶渊明独爱傲爽怒放的菊花,陆游偏好冰肌玉骨的梅花,王安石更爱挺拔不屈的松树,郑板桥尤好高风亮节的青竹。三是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修养。审美意识的建构也包括了审美主体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文化修养。“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换言之:“如果你想欣赏红楼梦,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历史和美学知识”。 四是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用美来审视生活,用美来启迪人心。审美生活是美育社会功能的体现。它一方面发掘社会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人心,培养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又以自身特有的方式来提高人的艺术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是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审美感受能力是指审美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主要是从形式上感受美,并获得美感的能力。它是人们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整个审美能力中最初始、最基本的能力。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如在读苏轼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你能否构想像出诗中那楼宇接踵、歌舞升平、烟柳杭州城的景象。这就是对美的感受力。二是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是在感受的基础上,对美的辨别、理解和评价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如果美丑不分,就会走向美育的反面。辨别又是困难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具有复杂性,美丑也常常混杂难分,这就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积累。理解是审美的核心,人要真正获得美感,就在于理解。我国古代的钟子期之所以为“伯牙的知音”,也正是他透过琴音领悟了其中深含的意蕴。鉴赏能力是以上各种能力的综合水平,是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三是审美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的目的是为了想象和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活动的最高成果,也是美的归宿和美育的最终目的。

美育任务的各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培养感受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基础,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发展,培养想象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提高。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实现个体的审美发展并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美育的最终目的。

三、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合金”,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 。尽管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其功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它却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渗透在人的心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并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审美教育促进个体和谐发展。审美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塑造完美人格的关键或中心环节在于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的建造“从个人来说是经过教育的结果,所以讲欣赏能力,就直接牵涉到培养这个心理结构的问题。假如我们所受的艺术熏陶多,文化教养水平高,那就会使心理结构丰富,审美能力强,你就能够在人家不能够发现美的地方发现美” 。并进行美的创造。因此,可以说,审美教育有助于智力和品德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又是审美的人。

(二)审美教育对智育发展的作用。关于审美教育提高人的智力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审美教育。不但如此,从“重理轻文”这一现象中也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的这一尴尬。这一后果就是导致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的大学生是有知识没文化的一代。

当我们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思考如何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时,重新评价美育对发展人的创造性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是感情与理性协调统一的教育形态,但与偏向于逻辑思维、理性素质的教育形态(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教育)相比,更偏向于感性教育。智育着重于知识方面的教育,美育着重于感情、意志方面的陶冶。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偏废任何一面,只有两者并重,才能使知识和感情调和并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美育与智育从根本上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作为人类精神能力最高体现的创造力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不仅包含理性思维能力,而且是感性和理性、直觉和思维、肉体和精神高度融合的产物。因此,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而且需要感性方面的教育——美育。我国古典名著小说《红楼梦》被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认识世界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儿童从小就开始进行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审美教育,并以此作为培养人们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审美教育正是借助于美的事物和美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刺激与启导,使形象思维得到发展,想象力得到丰富。所以一部文学作品,一幅精湛的艺术品,一曲动人的乐章,一种美的事物,都能唤起人们丰富而宽阔的想象力,使创造智慧得到启迪与形成。而且美育过程是一个自由自觉的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被美的事物所吸引,主动地、愉快地、自觉地追求美的人生境界的过程。审美教育能使人们取得更多的自由,即成为完美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审美教育成了受教育者认识世界,促进智力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审美教育对人的道德教育的完善和巩固。人们通过自由感受的审美境界中实现了道德。审美境界可促使个体抑制感性欲求,宁静致远,保持自身尊严和高尚的人格。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全面发展的自我意识,使人认识自身的价值、情感、地位,是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培育。在审美教育中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三方面是融合贯通的,其中美感作为一种信息把三者联系起来,使审美情感成为一种道德行为的动力。这就指出了美与道德的关系,美育与德育不仅是相通的,而且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审美教育是德育的深化,使人自觉脱离世俗,抛弃低级趣味,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由以上可以看出,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人格的形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美育能够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气质、性格和个性,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的品格。审美教育对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四、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全面教育仍然很不完善。学校社会都比较重视智育,智育被强化了,德育、美育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尤其忽略了美育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一些中小学校往往因师资缺乏,而难以进行应有的审美教育,美学的知识的贫乏导致进入高校的学生审美能力严重的先天不足。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坐没坐相、站没站样、衣冠不整、乱丢杂物、举止粗野、不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懂得宽容谦让……这种种现象都反映出我们有些学生素质偏低,审美意识淡薄,审美修养缺乏,他们非常需要引导和教育。然而多数学校对审美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美育的探讨研究相当缺乏;有些学校将美育课上成单纯的一两门艺术选修课,或把美育降低到简单的课外文娱活动的地位,美育实际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审美教育存在的现状和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和解决。这将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而且还将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传统的误区

1“寓教于乐”的现实缺陷

我反对 “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因为这实际上把自我认识的知识世界视为渺小的、无意义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所谓“精神陶冶”只是一个不断远离人的生存现实、不断否定个体自我经验能力的知识体系,这样做的结果,使审美教育最终带领人们偏离了个体的发展,走入一个停留在表面理解的天地之中,抑制了个性、创造性,最终将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这足以说明当代审美教育的普遍失效,脱离了人的自觉性,创新意识。

传统思想上出现的“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在当代中国文化的现实中,已经成为审美教育活动的根本性错误。因此,当代审美教育不得不对传统的“寓教于乐”提出深刻质疑!

2.审美教育简化为“技能主义”

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好几年了,可在传统思想形式上,审美教育活动还依然被简化为艺术技巧。学生进行的依然是技能教育,而非审美教育。由此,审美教育成了一种人的“资格教育”,换言之,审美教育活动以及由此养成的个体艺术技能,转为对个体生活的漂亮包装。审美教育仅仅被理解为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被当作人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的全面过程。这样,审美教育在强化了“学习知识”这个目的的同时,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创造力及其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

对于当代审美教育,如何克服这种由技能主义的审美教育所带来的片面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

(二)审美教育的对策分析

从“什么是审美教育”的角度,对传统形式上的“寓教于乐”和“技能主义”审美教育进行分析,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必须解决的:面对中国文化现状,目前的审美教育应从根本上变革自身形式。

1建立新的人文精神

在构建新人文精神的过程中,让当代审美教育活动适应文化现实,推进文化工作,这也是审美教育活动的当代性要求。在人的全面教育方面,实现人的生活理想的当代性重塑。从而体现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要求。以现实为出发点,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为依托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教育。

2综合全面开发的意识

在传统形式上的审美教育观念和实践,片面地规定了审美教育的单一功能。由于当代中国审美教育进程的变迁,必然要打破这种传统性的审美教育活动,并向当代审美教育提出了确立人的全面发展意识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意识的发现和强化为核心的。因此,对于当代审美教育来说,强调人的综合全面开发,它充分体现审美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权利的积极肯定,以及人自身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发挥主体能动性的要求。所以,当代审美教育活动不再作为一种训练个体艺术技能和强调道德教化的规范性教育,而走向人的全面发展领域。人的全面发展总是与文化的全面建构相联系,当代文化的重建过程则必须以人的全面利益为核心,塑造全面的、健康的人。

总之,审美教育是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为目的,并对德育、智育、体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育作为教育手段能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走向人格完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美育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待于人们意识的转变、提高,从根本上变革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审美教育活动,以多样性的实践形式,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些将有利于人类及其人格的进步,最终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1、美育的作用、价值和重要性:

(1)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是与个体生命状态、独立人格、综合素养等紧密联系的  。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2)美育对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3)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2、美育的内涵: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3、我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

(1)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养学生对社会美的正确观点和感受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等。

(2)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

(3)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美育的主要原则是:

(1)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2)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3)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

(4)艺术内容和表现方法的统一;

(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在中小学进行美育的内容,主要有艺术教育(文学、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意发现、培育、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的特长。

- 美育

1、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

2、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价值。

4、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

5、美育: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

什么是美育?美育有什么用处?

美育是一门没有教材的书,当知道有美育课上的时候既惊喜又意外,我不仅不知道美育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美育这门课,还不知道为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