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4收藏

关于孟子的资料,第1张

1、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2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

2、1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kē,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2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

3、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

4、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

5、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孟子 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 孟子本为“。

6、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出生于邹城市北凫村,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想把“仁政”的理念推行于国家统治之中,造福于百姓,他在战乱时,周游各国孟子到齐国。

7、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

8、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

9、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

10、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

11、资料如下孟子生活于战国中期,是以雄辩著称的儒学大师,孟子的雄辩显示出无限的豪情与自信孟子的自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捍卫与弘扬儒家思想文化,二是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三是坚守“大丈夫”的理想人格,而这。

12、孟子是一个有学问,才华的人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的门人门人指学习于。

13、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

14、孟子约前385年约前304年,名轲,其字不详,有说字子车,有说字子舆,均不可信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山东邹城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15、1孟子被称为亚圣,因为圣是指孔子2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3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

先秦儒学(孔孟荀)·孟子的生平与学说·政治思想

孟子把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一方面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命题,他的仁政的各项具体措施就是以这个总的思想为指导制订出来的。孟子所说的仁政也叫作“不忍人之政”,它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求统治者推己及人,把这种血缘的感情运用到政治上来。如果最高统治者不这样做,大臣应该去纠正他的思想,“格君心之非”。对于贵戚之卿,“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身后荣誉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汉书·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甚至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邻家焉有许多鸡乞丐何曾有二妻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2]。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次日钱唐上疏力争劝阻,加之天文官也上奏文星暗淡无光,于是朱元璋又下一道谕旨:“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3]越南学者张汉超在文章中说:“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关于《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关于孟子的资料

1、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