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砂手串的成本大概多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一朱砂手串的成本大概多少?,第1张

1,大概成本在100-500元左右。

2,真的朱砂手串一般多少钱需要根据品质和品相来分析,朱砂手串也有品质和款式之分,因此价格也是不同的,有的品质好一些、串珠较多,价格会贵一些。不过总体来说朱砂手串不是很贵,在几百元之间不等。有的低至100元,有的在300—500元之间。

3,如果是品质非常好的朱砂手串价格就要另当别论了。朱砂矿产量越来越稀缺,优质的朱砂成品更是可遇不可求,尤其是优质的朱砂手串更是精挑细选而来的所以价值自然不低。

一、朱砂手串主要有以下3种鉴别方法:

1、白纸画线法,真朱砂在白纸上画线的颜色是一致的;

2、铝片测试法,朱砂粉末在铝片上反复摩擦会出现白毛;

3、水洗法,真朱砂用清水略微搓洗不会导致水染色。

二、最有收藏价值的手串

1、缅甸翡翠

做为硬玉之王的翡翠,在玉石的排行榜上一直是名列榜首的,现在市场流通的翡翠,大多来自于缅甸地区,所以翡翠又名缅甸玉,目前市场上翡翠的价格逐年攀升,并且有着继续上涨的态势。

2、和田玉

和田玉的收藏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在那个时候,和田玉在收藏界的地位就非常高,现如今,和田玉的产量越来越少,而且市场上的造假品类越来越多,导致和田玉越来越珍贵,所以和田玉的收藏价值是不用明说的。

3、南红玛瑙

南红玛瑙是一种纯天然形成的桔红色的玛瑙,颜色纯正,质地紧实,极其珍贵,并且南红玛瑙目前所有的矿口,几乎都已经封矿了,所以产量非常稀少,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是有一些假冒的菩提珠子存在的,但是造假的方法不高明,有些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来识别。

1 光泽:天然菩提根的色泽由内到外顺百,色泽均匀不死板,不会驼色。因此,人造产品则是相反,色泽呆板、颜色不均匀,甚至掉色。

2 形状与颜色:天然的菩提根是不对称的圆形,像西瓜一样有一定的弯曲弧度。另外在颜色上,一般以乳白色或者棕色为主,其他颜色有可能是人造伪劣品。

3 质感:天然菩提根是植物的种子,因此在质感上像是天然植物的油脂,看起来有淡淡的油润感但不油腻,而假货看起来并没有油腻感,即使有也是人工油脂,摸上去油油的。

4 重量:天然菩提根的重量要比同体积的人工菩提根重一点,这个是假冒不来的,因此再同体积的情况下,掂重量也会死判断标准之一。

5 触摸法:因为菩提根产自贝叶棕,因此摸起来会有黏黏的手感,像树脂一样,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判断菩提珠子的真伪,比如烧一下菩提根,看看是否有正常的煳味,以及用钢针扎一下打孔的地方,看看是否有塑料的臭味并粘住针头。如果菩提根没有上述特征,那么就有可能是假货。

提到珠宝,可能会想起黄金、钻石、翡翠还有玛瑙,但也绝对不会忘了玉石。玉石是一种我国最为常见的珠宝。它质地温润,触感冰凉,颜色通透。从我国古代开始,就有文人雅客佩戴玉装饰的历史,文人认为玉生自于土地,聚集天地灵气,佩戴者可以修身养性。在古籍《说文解字》中称玉为"石之美者,玉也"。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对玉石的深厚情节。

玉石通常分为硬软两种,软玉就是常说的玉石。在我国的新疆和田玉,和陕西的蓝田玉等,都是上等的好玉。通常我们见到的有白玉,黄玉,紫玉,羊脂玉、墨玉等类型,硬玉则就是翡翠。那么,有没有人听过“血玉”?最残忍的文物造假:把玉塞进活羊体内,三年后杀羊取玉再卖天价。

其实血玉乍一听还有些吓人,血玉是指在玉的形成过程中,混入血液后形成的玉石,不过后来也有专家说血玉只是含有三价铁离子的玉石,我们就称这种玉为“血玉”。血玉有着如同人类血管一般的纹路,有的血玉来源于西藏雪域高原,玉整体颜色通红。也有的血玉是在古人下葬时,放在死者口中尸体血液渗入后自然形成的。因为在文玩界中有说法,称血玉有平心静气甚至通灵的作用,再加上其千年一遇,十分难得和不同于普通玉器外观的别样美感,使人们趋之若鹜,所以价格也越炒越高。

血玉的巨大的利益让很多黑心商贩看到了商机,便开始“人工”制作血玉。他们制作血玉的手段极其残忍,通常选择把羊或者狗身上破一个口子,再把挑选好的玉,直接塞进动物体内,通常在三年后,杀羊取玉来卖得天价,有的动物往往承受不了这种痛苦当场就死了,他们会把死了的动物埋在地下,等待血液沁入后取玉。他们还会为了做出如历史文物般岁月侵蚀的逼真的效果,将取出的玉石特意洗净表面再做旧。这样前来购买的人大部分根本不知其来源,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只听取商贩的哄骗后,哪怕倾家荡产也会花重金购买一块这样的人工“血玉”。

玉石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但是为了获取暴利而去人为制作这种玉石,这本就已经背离血玉本来的意义。文物本应该是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的,但是这样制作出来的血玉,无非只是规模化复刻制作的商品,并不能算是文物。而我们购买把玩文物,本是为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如果因为这样的需求去催生一条罪恶的产业链,把人们的利益凌驾在毫无反抗之力的动物身上,这么做没有任何意义。

甚至有的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也直接用染料对白玉染色造假,不过这样的假玉并没有血玉所有的那种如血管般的特有纹路。所以,有经验的文玩收藏者通常会看得出来,也不容易卖出高价。归根造血玉的主要办法,还是依靠将玉塞入活体动物来获得,毕竟能合法流通在市面上从古墓中发掘的血玉极少。过去人们杀象取牙,活取熊胆等等,各种为了人类利益而伤害动物的事屡见不鲜。可是我们要知道大自然是守恒的,一昧去破坏它的平衡就会有对应的后果等待你承担。

文物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情怀,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怀着崇敬的心,去欣赏和保护这些前人留给我们的宝物,而不是让它在人的欲念和虚荣下,成为被资本异化的变现工具。要知道如果利益足够大,不论多么残忍的手段都会被部分眼里只有牟利的人接受。这样用其他动物的痛苦换来的所谓“平心静气”和“美丽纹路”,又怎么能让人心安理得地接受。

  版权属于版所有人、他的合法继承人或他的合法专属使用权人,如果这两者都无你可以使用。

  致于“收集在日本的类似百科全书里头了”,须看是其买断了版权还是作为知识性词条收录,是前者其就所有了版权,是后者你不侵它权。你可以看看这本书的前言后记是如何说明的。

  至于法条,你可以看看版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法,最好看看日本的相关法律,因为你懂日语我不懂。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籍拍卖会场场火爆,且价格越拍越高。书价大幅提升是否等于所有古籍都能升值?王令策认为,善本古籍和版画古籍的增值潜能较大。

善本古籍

善本古籍主要指具有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版本艺术价值的版本书。它包括内府刊刻的殿版书,海内外绝无仅有的孤本,内容好、书法精的明清抄本,以及清初以前的精美刻本。年代越久远,书品就越珍贵。往往衡量私人藏书是否达到藏书家水平,也经常以收藏多少善本书为标准。

宋版书一向被认为善本书之佼佼者,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由于宋版书弥足珍贵,有宋版书的人大都不愿意轻易出手,特别是收藏家手里的宋版书,别说让他出让,甚至从不示人。所以,一旦有缘与宋版书相遇,只要财力允许,下决心买下定是一条增值财路。元版书虽不能同宋版书相提并论,但收藏界一向认为,宋元本同属珍稀善本,爱好者值得关注。现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年代较近的古书便自然升华,明版乃至清初版本,凡是具有文献价值和刻印精美的古籍,也已步入善本行列。王令策说,目前明清善本尚不难寻,价格也不算太高,但增值潜力颇大,收藏者值得关注。

王令策告诉记者,善本的古籍有以下9种代表性:

①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②明刻本和明抄本(刻印模糊和流传较多的除外);

③清代乾隆以前的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④太平天国及历年农民政权所刻印的图书;⑤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⑥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⑦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⑧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⑨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

版画古籍

在收藏者关注善本古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版画古籍的收藏了。王令策说,从历次书刊拍卖会的图录看,无不将漂亮的版画画面精印拍卖图册中,哪怕书中只有一幅也从不放弃。我国版画古籍很多,诸如《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百孝图说》、《红楼图咏》、《唐诗画谱》、《鸿雪因缘图记》、《三才图绘》、《孔子圣迹图》、《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诗》以及《耕织图》、《棉花图》和《蝴蝶秋斋所藏画册》等。最为精美的要属明末画家胡正言的版画力作《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这两套版画古籍不仅在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还开创了木版水印先河,解放初年,一部明版装裱成册的《十竹斋书画谱》仅售10元,如今它的价值已经超过10万,可见版本好,刻印精美,书品完整的版画古籍,都值得投资收藏。

藏古籍辨版本

我国的古籍图书总体上是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多种形式(活字、石印、影印)并存的局面。所谓雕版印刷就是把文字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来印书的印刷工艺。先在木板上刻出阳文反字,再在板上涂墨,蒙上纸张刷印出书页。古人称用这种方法印出的书叫刻本或者刊本,现代人把它称为木刻本。木刻本又根据不同情况分成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几种不同的版本系列。周海鹰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原刻本,亦称祖本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第一版,是一部书的原貌和“灵魂”。作者、出版者往往十分重视原刻本,所以大都是精工细刻,同时对纸墨也很讲究,印出的书版面整洁、字迹清朗。一般来说,原刻本印刷的数量不大,所以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藏家的首选。

判断一部古籍是否是原刻本,通常要从资料记载、出版者署名、书中的序言、跋语中的叙述去综合判断,有多个序言的古籍,要重视最后的序言是否被抽毁。此外,由于古籍雕版一经刻竣,便不会变动,所以还可用原刻本雕版的尺寸、字数去比对。周海鹰说,清康熙年间编纂出版的《康熙字典》,其中的武英殿内府原刻本是清初的著名善本,但《康熙字典》在清中期、清末,直至民国,翻刻、翻印已不知其许,原刻本与后印本价值差距甚远。从博物馆所藏康熙内府宫装本得知,原刻雕版板框19.5×14厘米,8行12字,小字按双行计。根据这个尺寸与实物一比对,是否原刻本便一目了然了。

翻刻本,也称重刻本或复刻本目前存世的古籍中绝大多数都属此类。翻刻本与原刻本相比,虽然基本相同,但往往因为政治、人为或技术的原因而有所变化,有时还产生一些差错。而且翻刻次数越多,错讹的地方也就越多。因此收藏价值相对于原刻本有一段距离。

翻刻本一般从牌记、序言中可以看出,但不排除少数不良书商为获得暴利,有挖补书牌、抽毁后序、后印改前印的做法。这就需要藏家从书品、纸张、不同时代的刻本特征去综合判断。周海鹰说,尽管如此,但有几种翻刻本倒是值得藏家关注。其一,原刻本已佚失不存,或只有孤本残卷存世或流失。那翻刻本也就成了存世的惟一,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原刻本。其二翻刻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刻书机构。如历代的官书局,声名显赫的通志堂、汲古阁等等,这些机构往往集中了一批著名的工匠,刻工精湛,校勘仔细,纸墨上乘,其刊本以其印刷工艺上精美而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价值。三是影刻本。由于古籍中的宋元善本,书写多出名手,并非匠人所为,故字均肥细有则,佳者有欧柳笔法,墨色清润,印刷皓朗。影刻就是先在原刻本上进行影摹,然后再上版雕刻,如此印出的书与宋元版原刻本不仅内容相同,细节也相符,连版心中刻工的名字,所作的记号均原样保留。此种影摹宋刻的称“复宋本”,影摹元刻的叫“复元本”。古时影刻宋元版古籍最多也最精的是明末毛子晋的“汲古阁”。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大大高于一般的翻刻后印本。

写刻本,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书写上版,有时也有作者自己书写上版的这类刻本数量很少,属木刻本中的精刻精印本,也是古籍收藏中的上乘佳品。由于此类刻本多出于名书家之手,常常一页书就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甚为难得。比较著名的有宋代苏轼写刻的《陶诗》,明代夫容馆本《楚辞章句》,清代郑板桥自书的《板桥集》。另外,清代扬州诗局也出版了不少这类写刻本。

套色刻本,又称套印本这类刻本是在同一书页上,分次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当时刊刻了不少朱墨套印、三色、五色的套印本。这些套印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价值的数倍,历来是收藏界追逐的热点。其经典作品有《程氏墨苑》、《春秋左传》、《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等。

活字本,即用活字排印出来的书最早使用活字印书的是北宋庆历年间的平民毕升。当时他用的是泥活字。此后陆续出现多种材质的活字本古籍。元代首先用木活字印出《大德旌德县志》;明弘治嘉靖中,无锡华燧、安国先后创立铜活字,清代又出现了磁活字版的《周易说略》,咸丰七年上海出现最早的铅活字本《六合丛谈》,开近现代铅字印刷之先河。活字本在古籍中所占份额极小,有记载说,流传至今的古籍总共有数万种,但其中有书目可稽考的活字本仅220种,明以前的活字本基本无实物存世。

目前藏家所想收藏的基本围绕着清武英殿木活字“聚珍版”和清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

石印本是由一种特殊的药墨把文字写在纸上,待其微干将它移到石面上,再施油墨印书。这种方法在清末由欧洲传入,由于它省去了繁琐的雕版工艺,所以很快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并逐步替代了雕版印刷术。

石印本存世量极多,早先收藏古籍的人对其不屑一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用此法影印的前代古籍佚失后,这类石印本也成了珍品。因此,收藏石印本,要关注那些用宋元善本、明清版画为底本的影印本,一般的石印写本无大的收藏投资价值。

周海鹰说,在古籍收藏时,我们只要认清古籍的版本情况,把握住“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的原则,就一定能提高鉴赏能力,淘到更多有价值的古籍。

古籍辨伪

采访时,王令策向记者推荐了四本收藏古籍的入门书籍,一本是毛春翔先生撰写的《古书版本常谈》,一本是《古籍基础知识问答》,再者就是李致忠的《古书版本学概论》和陈国庆先生的《古籍版本浅说》。王令策说,收藏古籍除了要掌握古籍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该了解伪造古书的一些伎俩。历来各种藏品都有造假者,古籍也不例外。不法书商任意剜改书名、著者之名,伪造珍罕书者防不胜防。其手段之狡猾,竟使行家也常常陷入真假难辨的窘境。

根据历来古籍书版的作伪现象,王令策认为主要有一下一些方式:

杜撰书名、著者如果某一部书,前代公私书目都不曾记载过,在以后某一时期突然出现,这部书可能是伪书。如明代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不法书商竟将其篡改为《游记名山》,骗人上当。

增删刻书牌记刻书牌记是考证此书的出版人、出版地点和年代的重要依据。版本异同,价差很大。故增删刻书牌记之事,在明清时期时有发生,如今虽未曾出现,但也要多个心眼。

割改序跋肆意割改序跋中的内容,撤换序跋,冒充古刻旧刻而从中牟利。

版本杂拼利用一本经多次传写或印刷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本子,杂拼成一书。古籍《唐诗品汇拾遗》十卷,不法书商硬把三种版式行款各不相同的书瞎拼一气,冒充明成化间刻本。

剜改目录、卷数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作、出版、内容的纲目。不法书商常利用同种书由于刊刻者、刊刻时间不同,目录卷数产生差异的情况,篡改卷数,删割目录,伪加编造,以残本冒充全书。

染纸造蛀,以充古籍采用染纸和伪造虫蛀的办法作伪。染纸作旧,明代有之,而近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华读书报讯 据最新消息,全国现存公藏古籍超过3000万册件,其中有超过1000万册件残破严重亟待修复,而全国图书馆专业古籍修复人才极度匮乏,与当前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形成尖锐的矛盾。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张志清介绍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不足100人,按比较快的工作进度,也需要近千年才能完成1000万册件古籍的修复任务。与此同时,现存古籍家底不清、古籍保护技术设备与科研水平落后等问题的存在,也为古籍保护、利用等基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据了解,我国现存超过90%的古籍收藏在图书馆中,与文物管理归口不同,尽管国家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专项经费达3亿元以上,而用于古籍保护的专项经费却少得可怜,每年只有几十万元。建国以来,我国已开展过两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却从未进行过全国性的古籍普查。国家目前所掌握的古籍数量统计,是累加各馆上报数字而来,而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短缺等问题的存在,许多藏书单位并没有完成对古籍细致清点和编目整理工作,也没有进行定级和破损统计,即便如此,登记在册的公藏古籍也有超过3000万册件,几乎是其他类型文物数量的总和。这其中有超过1%3的古籍需要修复,许多珍贵古籍甚至急需进行抢救性修复。

张志清介绍说,国家图书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前年对所收藏的善本古籍的纸张酸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PH值已从平均7到75降为平均66。即在过去的40年间,国图的古籍文献纸张酸性PH值降低了一个数值,已从弱碱性或中性转变为酸性。“酸化”是指古籍纸张的主要成分——植物纤维素发生酸性水解,外在表现为纸张变黄和脆化,对古籍所造成的损蚀是非常严重的,据实验测算,PH值在50以下的文献,纸张将全面脆化,保存年限不会超过200年。张志清举例称,国图大部分善本古籍都藏在恒温恒湿并带有空气过滤装置的地下二层、三层,保护较好,而存于地上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受大气污染的影响,有的纸页出现了明显的黄斑。他担心,如果现在不对古籍酸化加以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再过若干年,不但抢救投入成本成倍增加,效果也是不容乐观的。

国家图书馆现藏100万册件珍贵善本特藏,其中轻度破损的有13万册件,中度破损的有26万册件,重度破损的也有12万册件,待修复文献超过半数。而馆内的古籍修复人员只有12名——这一数字已足以让其他图书馆羡慕不已——尽管他们的工作经验基本都在10年以上,修复技艺水平较高,但是普遍学历不高,多数是大专水平,而且年龄都超过了40岁,同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张志清说:“国图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几乎所有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职称低、年龄老化、后继无人,另外综合素质较低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国外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员至少要大学毕业,比如在英国大英图书馆工作的古籍修复人员,就都是由伦敦的两所大学专门负责输送的。”在他看来,我国的古籍修复行业目前还基本停留在手工和经验传授阶段,没有上升到理论和科学的层面。而国外古籍修复普遍应用电脑和工业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参与或辅助修复,还通过理化和生物实验室进行纤维监测和保护实验,积累科学数据,寻找比较好的保护手段。因此建立国家古籍保护重点实验室,提高古籍保护中的知识含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古籍修复人才短缺的局面,张志清表示一方面可以通过实现修复行业的社会化,即通过社会企业承揽馆藏古籍的修复工作,来稍作缓解——图书馆系统以外,社会上还有一些从事古籍修复民间人才;一方面他也一直在呼吁,希望政府考虑在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系或中文系中培养“古籍整理和保护”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在高、中等专科学校培养高职和中等专业的古籍修复人才,有计划地输送到国家图书馆和大型公共图书馆中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设立奖学金,鼓励和吸引学生从事古籍保护工作。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图书馆处处长张小平表示,古籍修复人才短缺和断档的根源,出在培养环节和输送环节,一方面图书馆急需这类人才,引进新人名额却按各地事业单位编制办理(张志清称目前国图引进人员要求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一方面高等院校并没有设立相关专业,无法输出专业人才。

目前,文化部拟启动“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分期开展全国古籍修复,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层次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并决定在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开展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但至今为止,只有江苏南京莫愁职业中学自2001年起开展了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迄今已有数十名学生毕业,先后进入南京图书馆以及几所地方大学图书馆工作。

“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这项旨在保护民族优秀文献遗产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启动后,我国珍贵古籍的普查摸底、保护修复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立等工作将逐步展开,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有望得到改善,古籍保护事业有望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