髁字怎么读
髁字的读音是:[kē]
髁,汉语二级字 [3] ,读作髁(kē),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亦指大腿骨或膝盖骨
详细释义
1、股骨。髁,髀骨也。——《说文》。段玉裁注:“髀骨,犹言骰骨也。”
2、尾骨。髁,尻骨。——《一切经音义》引《三苍篇》
3、踝骨。也作“踝”群儿坌涌,各持砖瓦击其髁…次日,家人寻之归,两足青紫。——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膝骨。也 指膝部髁,膝骨。——《广韵》
5、膝端为髁,踵两旁圜骨为髁 。如:肱骨髁;股骨髁
髁,髁胂------人体部位名。指髁骨下的坚起肉。《素问·刺腰痛》:“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而已,左取右,右取左。”王冰注:“两髁胂,谓两髁骨下坚起肉也……侠脊两傍,腰髁之下,各有胂肉隆起,而斜趣于髁骨之后,内承其髁,故曰两髁胂也。
解剖名词:如枕髁:枕骨大孔两侧的椭圆形关节面。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𠀤苦卧切,音课。《说文》髀骨也。《博雅》臎髁,𩪜也。《广韵》膝骨。
又《集韵》苦果切,音颗。又苦禾切,音科。义𠀤同。又《集韵》苦瓦切,音跨。《庄子·天下篇》謑髁无任。《释文》謑髁,不正貌。王云:犹谨刻也。《韵会》髁,今作骻。
又《集韵》苦会切,音桧。义同。或作𡱼。
髁字的造句
1、在除去韧带的情况下,髁突绕本身的轴作中心定轴转动,该中心位于髁嵴下方6毫米处,运动发生在髁突与关节盘之间。
2、前交叉韧带由复合胶原纤维束构成,起自股骨外侧髁内面,止于胫骨髁间隆起前方的骨面。
3、外侧胫骨平台呈杯口状,外侧股骨髁出现凹迹和内侧髁间棘高于外侧髁间棘在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脚踝的读音:[jiǎo huái]
造句:
1、他不慎跌了一跤,扭伤了脚踝骨,疼得龇牙咧嘴。
2、亮片组成的蝴蝶装饰别具匠心,装点性感脚踝。
3、我站在那里,惊恐万状,因为掉下的煤块击中了我,不久焦炭就把我的脚踝骨出淹没了。
4、脚踝有点不妥的感觉。本来已经晕倒在那里的不良少年抓住了我的脚踝,我一下子失去了平衡。
5、温斯顿住七楼,他三十九岁,右脚踝患静脉曲张,只好缓慢向上爬,一路歇好几次。
6、长跑的鞋要比平时的鞋大一个码数,要根据不同体重、脚型、距离选择不同类型的跑鞋,这样可以减少对脚踝、膝关节的伤害。
1、脚踝拼音:jiǎo huái。
2、脚部是人的第二心脏,而脚踝是左右脚部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人体下半身血液循环的畅通与否,对全身的气血流通影响很大。脚踝是左右脚部血液流经的重要部位,如果脚踝柔软有弹性,则回心的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如果脚踝僵硬、老化,则回心血液就会淤滞在脚踝附近,使正常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因此,通过体操或按摩,使脚踝保持柔软灵活的状态,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脚踝柔软有弹性,那么回心的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如果脚踝老化僵硬,那么回心的静脉血液就会像“塞车”一样淤滞在脚踝附近,这样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长期下去就可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通过做体操或按摩,使脚踝由僵硬转化为柔软灵活状态,尤其对于老年人,不但可以使回心血液顺畅地通过脚踝,还可以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髁读音:[kē]
部首:骨
笔画:17
五笔:MEJS
组词:謑髁、脚髁、膝髁、髁身
同音字:嗑、科、匼、搕、嵙、钶、钶、礚、萪、榼
笔顺 名称 : 竖、 横折袭、 横折、 点、 横撇/横钩、 竖、 横折钩、 横、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撇、 捺
扩展资料:
髁(kē),字从骨从果,果亦声。“果”本指“瓜果”。“骨”与“果’联合起来表示”骨节两端圆形隆起物“。本义:骨节两端果丸形凸起物。说明:骨节两端果丸形凸起物是在动物体内的肘、膝部位,外观接近果丸之形,触感接近瓜果,且和瓜果一样外皮很薄,所以命之曰”骨果“,即”髁“。
髁:kē
〈名〉
股骨
髁,髀骨也。--《说文》。段玉裁注:“髀骨,犹言骰骨也。”
尾骨
髁,尻骨。--《一切经音义》引《三苍篇》
踝骨。也作“踝”
群儿坌涌,各持砖瓦击其髁,次日,家人寻之归,两足青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膝骨。也 指膝部
髁,膝骨。--《广韵》
膝端为髁,踵两旁圜骨为髁 。如:肱骨髁;股骨髁
1、膝髁[ xī kē ]
释义:膝盖。
2、脚髁[ jiǎo kē ]
释义:膝骨。
3、謑髁[ xǐ kē ]
释义:不正貌。一说,谓坚确能忍耻辱。
4、髁身[ kē shēn ]
释义:光着身子。髁,通“裸”。
古籍解释
《唐韵》《集韵》$苦卧切,音课。《说文》髀骨也。《博雅》臎髁,骜也。《广韵》膝骨。
又《集韵》苦果切,音颗。
又苦禾切,音科。义$同。
又《集韵》苦瓦切,音跨。《庄子·天下篇》謑髁无任。《释文》謑髁,不正貌。王云:犹谨刻也。《韵会》髁,今作骻。
又《集韵》苦会切,音桧。义同。或作。
髁字怎么读
本文2023-10-14 16:27:2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