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古籍的难解之谜是什么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4收藏

传世古籍的难解之谜是什么呢?,第1张

《山海经》是一本著名的传世古籍,最早把《山海经》整理成文,并且公诸于世的是西汉时的刘向、刘歆父子,他们是把此文作为禹、益治水的记载来看的。

到了东汉时的王充也这样认为。但是,现在从更多的资料得出这种看法不大正确。书中分明记载了禹、益之后的很多事,还有称“禹父”、引“禹言”的地方,甚至提到了一些秦、汉时期的郡、县名,也提到了战国后期才出现的铁。

对此,隋朝时有人认为这些都是由后人掺入了自己的文字所致。虽然不知此说是否准确,但起码可以说《山海经》不是禹、益所作。现在学术界认为《山海经》的材料来源可能比禹、益时代更早。开始是口耳相传,在流传中不断增加演变,最终在西汉时写成文字。因此可以推为此书作者可能有几个人或10多人。

现在人们看到的《山海经》的突出特点是“怪”。书中记载的都是古代的一些怪事和怪物。就连最早把它的名字载入史册的司马迁都认为它荒诞不经,不能上正式场合。

而对《山海经》一书的定性,则古往今来差距很大,分歧更多。最早给它分类并划定归属的当属汉代班固作的《汉书·艺文志》,本书把《山海经》划在数术略中的那种根据地域、人、物等形状判断其吉凶贵贱的“形法类”书籍的开头。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却又被看作是经典地理书。到了清代学者编修《四库全书》时,《山海经》已被定作小说,并说它是最古老小说。当然,这里提到的“小说”并非今日狭义的小说,而是指中国古代广义的小说。

与此同时,道教徒们又一直把《山海经》看作神仙方士之言,并把它收入《道藏》。

进入20世纪以后,接受新思想的学者们开始用新的眼光来考察《山海经》。

茅盾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杂乱无章的神话总集”。而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的《神话与传说》篇中则干脆把《山海经》列作古代封建迷信的书。

有人兼顾两派观点指出:《山海经》“是一部巫术性的地理书”。

《山海经》不仅在作者、创作年代和创作意图上存在着难解之谜外,它的最初形式也让人难以知晓。

早在南宋时,儒学大家朱熹就指出:《山海经》的文字之前是图画形式,它是根据图画来写成书的。

而明代的胡应麟、杨慎,清代的毕沆也都认为《山海经》是《山海经图》的文字说明,这种说法,至今还没有被证实。今天所见的《山海经图》都是《山海经》成书以后所绘制的插图。

不过古书记载中,确实经常可见有关《山海经图》的线索,好像是古代曾有过一部《山海经图》,但是,现在人们既无法确定这部《山海经图》所属的年代,更无法确认它是否真实存在。

古怪离奇的《山海经》确实存在着令人解不开的谜,它的性质、作者、创作年代以及创作意图都需要人们继续探索。

汉代东方朔《神异经》晋代张华《博物志》分类记载异境奇物 、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 ,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十六国时代王嘉《拾遗记》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20卷共30篇,续集10卷共6篇。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其所记述,或采缉旧闻,或出自己撰,“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徵引”。宋代李昉《太平广记》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余细目。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报应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重点所在。此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清代《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

近现代的还有《中国古代神话》

《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演义》、《搜神记》、《博物志》等。

1、《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3、《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明代许仲琳(存在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

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该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

4、《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

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了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5、《博物志》

《博物志》,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232~300)编撰,分类记载异境奇物 ﹑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

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也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

还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等等,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

1957年,在陕西省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匈奴贵族的墓地,在墓地中出土了一件非常诡异的文物,这个文物就是:鹿形金怪兽。

鹿形金怪兽是一个用纯黄金打造的动物图案,这个动物长着老鹰的嘴巴和野兽的身体,头上有一双很长的角,像鹿角一样,鹿角的总长度差不多与它的身体总长度一样长,这个动物有四只脚,站在一个四瓣花形的托座上,托座中间高四周低,四个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

鹿形金怪兽

这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奇异动物,动物的眼珠向外凸出,耳朵向上竖直,头上的两只角向身体后面内弯,呈倒八字形,头上的角还分出四个叉,每个叉端顶部各有一个此动物缩小版的头像,这个动物呈现一种向前搏斗含蓄待发的状态,低头挺胸,四肢直立,尾巴竖直成一个圆圈,尾巴根端也有一个此动物缩小版的头像。

而且从这个鹿形金怪兽的制作工艺上来看,显得非常精良,动物表面的纹理雕刻得清晰可见,鹿形金怪兽的角与身体部位、身体与托座部分都采用了高超的焊接工艺,如果这真是匈奴人生产的,那足以说明战国时期匈奴的炼金水平之高,雕刻工艺之精良!

匈奴人

这究竟是什么动物?为何会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匈奴贵族墓地中呢?

根据史记的说法,匈奴人是在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的儿子,名字叫淳维,夏朝灭亡后,一部分夏人向逃入茫茫草原,之后一直在北方生活,逐渐形成匈奴族,早期的匈奴只是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的马、羊、牛非常多,同时草原上还有狼、鹰等猛兽。

从图腾上来说,匈奴的第一个图腾是龙,因为匈奴与华夏族同根同源,夏朝的图腾就是龙,所以匈奴最早的图腾与华夏一样是龙,后来匈奴的图腾逐渐变成了狼,因为狼是草原上最重要的一种动物,维持了草原上的生态平衡,也成为匈奴人崇拜的图腾。

草原雕

按道理来说,像鹿形金怪兽这样的动物是不可能会出现在匈奴的,人类社会对动物的认知,一半来自神话与崇拜,比如图腾,另一半来自自然界的认识,比如狼,如果匈奴人没有见过这种鹿形金怪兽的话,他们怎么能雕刻出这样的动物,难道全凭想象啊?就算是想像,为什么会想成这样的?

第一眼看这个鹿形金怪兽,其中元素最多的就是它的头和嘴巴,这种样子很像草原上最常见的草原雕,草原雕的嘴巴也是呈倒钩状,是一种猛禽,善于捕食草原上的小动物,而鹿形金怪兽全身上下有10个一模一样的头和嘴巴分布在全身,因此鹿形金怪兽的元素中一定有雕的雏形。

草原鹿

第二眼看这个鹿形金怪兽,就被它头上那一双巨大的鹿角所吸引,事实上匈奴人生活的草原上也是有鹿的,草原鹿的角也是很长,很像鹿形金怪兽身上的那一对大长角,因此鹿形金怪兽的元素中也有鹿的雏形。

前面说过了,这种未曾在现实中出现过的动物,要么是来自匈奴人的想像,要么是来自匈奴人生活的世界,但这么奇怪的动物在自然界应该是不存在的,因此鹿形金怪兽多半是匈奴想出来的怪兽,把草原雕和草原鹿的样子混合在一起,组成了鹿形金怪兽,然后再雕刻并制造了出来,因为非常贵重和让人喜欢,所以成为生前主人的陪葬品,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鹿形金怪兽。

山海经蛊雕

另外在一本古籍《山海经》记载了一种叫“蛊雕”的怪兽和鹿形金怪兽的样子非常像:

《山海经》南次二经: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山海经》所说的蛊雕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野兽,这种野兽的形状很像雕,但头上有角,同时蛊雕的叫声像小孩子的声音,而且还吃人。

尤其是头上长角的雕,那不就是和鹿形金怪兽一样的,但是匈奴生活的地方不可能会有生活在水中的雕或者鹿,这些动物可是生活在草原上的,生活习性又对不上,山海经中的蛊雕到底是什么动物,现在也还说不准,有可能是想象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已经灭亡的动物。

鹿形金怪兽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匈奴人制造鹿形金怪兽的工匠有可能是华夏人,然后这个看过《山海经》,《山海经》最早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与鹿形金怪兽存在的时期差不多,所以工匠结合《山海经》与草原上的生物,想象出了这么个鹿形金怪兽,把他雕刻出来作出吉祥物或者装饰物,最后成为陪葬品流传至今。

鹿形金怪兽这个来自于匈奴贵族的陪葬品,他应该是当时贵族的一种装饰品,这种造型奇特用黄金打造的物件也代表了其主人高贵的身份,这是一件装饰品,也有可能是一种崇拜物,显示了匈奴人的祖先对大自然的崇拜。

  凤凰

  凤凰,传说中的火之神兽。能够浴火重生。鸡身五彩。头似大雁,后半身象麒麟,颈似蛇,鱼尾,燕颌,鸡嘴。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的头上有三根彩翎,全身七彩,背生九条翎尾。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它还是吉祥和仁爱的象征,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

  麒麟

  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象征仁和祥瑞的灵兽,其形似鹿、龙头、独角、狮尾、牛蹄、遍身鳞甲、身带火焰。"麒麟”以"鹿”为偏旁,古人造这个词的时候,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麒麟由鹿演化而来,但它又决不鹿,比鹿多了些零件和装备。据说它的身子像麋,古代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回的头顶,却只有一只角。有人说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状被描绘得略有不同。但据说麒的开关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长寿,能活二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麒麟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鹿本身就是兽中驯良者,有力、善跑,大有益于人。传说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是以鹿类为主,融合了牛、羊、马的特点。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

  夔

  夔”相传为远古神兽,《山海经大东荒经》载: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脚,一足,出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皇帝得知,以皮为鼓。又传说它是尧舜东夷族杰出的首领,大禹治水,曾命夔治蛟龙。夔龙还被远古视为神圣英武而吉祥的象征。

  龙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

  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烊赋啤�旯狻���湮��疵鳌���谥诙嗟某��幸灿幸恍┚�魅∏嗔�醋鲎约旱哪旰牛�缛��奈好鞯劬褪且焕���芳侵幸灿泄赜谙某�鞘粲谀镜碌某����运�小�嗔��诮肌�南槿鹬�椎募窃亍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和朝鲜新罗的始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

  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军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其它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传世古籍的难解之谜是什么呢?

《山海经》是一本著名的传世古籍,最早把《山海经》整理成文,并且公诸于世的是西汉时的刘向、刘歆父子,他们是把此文作为禹、益治水的记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