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山奋翼俯晋都 —翼城县地名趣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翔山奋翼俯晋都 —翼城县地名趣闻,第1张

在翼城县东南部有一座形如鸟展双翅的山峰,此山树木葱郁,百鸟争鸣,站在高处俯视,犹如一只翱翔蓝天的雄鹰,其名翔山,又名翔翰山、翔峰。山前就是夏商时期的唐国旧地、西周初唐叔虞的始封地,也就是后来晋国的都城—翼。据《史记·晋世家》等古籍记载,周武王与妻子邑姜欢会时,曾梦见天帝对他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字叫虞,将来可把唐国封给他。后来胎儿出生了,手心果然有个“虞”字,故起名为虞,人称叔虞。后人怀疑这是个神话传说,认为婴儿初生不可能手心有这么复杂的字。实际在古文中“虞”字由四个“人”字组成,其手纹如此是可能的。这在晋国故事中叫“有文在手”。

周成王时期,周公诛灭了叛乱的唐国。当时叔虞已成长为勇武有力的年轻人,一次外出打猎时,碰见了一只大犀牛,他机智勇敢、巧妙周旋,最终用弓箭射死了这只凶猛的大犀牛,受到了朝野的赞赏,遂被封于唐国,史称唐叔虞。当时的唐国在“汾河之东,方百里”《史记》,大致以今翼城县为中心,包括曲沃、侯马一带。这在晋国故事中应叫“翦唐封弟”,即周成王翦灭唐国,封弟弟叔虞于唐。由于古文“唐”、“桐”可通假,古史中记为“翦桐封弟”,人们便望文生义地编出一段故事,并由司马迁载入《史记·晋世家》中:周成王曾与弟弟叔虞一起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成王看见梧桐树枝繁叶茂,他便从树上摘了一片桐叶,削成为圭形的图案赐予叔虞,并说:“把唐国封给你。”站在一旁的史佚郑重地要求成王择日举行封唐典礼,成王这才说:“我与弟弟做游戏呢!”史佚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叔虞受封唐国。

周成王以桐叶封弟的传说在其它史籍中还有不同的记载,但历代学者对此已多有辨伪,著名的有唐代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都认为这种以玩笑而册封的事情“故不可信”。尽管这段受封故事出于传说,然而唐叔虞被封于翔山下的唐国却是不争的史实。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继位,并把唐国改称晋国。晋,其义为箭,以此来纪念先君叔虞以善射而封唐的辉煌功业。燮父以下再传九代至晋昭侯,昭侯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从此晋国内部逐渐形成了曲沃与晋都翼两大政权的对抗。这在史书中有很多记载,如“曲沃庄伯弑其君晋孝侯于翼”、“曲沃庄伯伐翼,翼侯奔随”,“立哀侯于翼”等等。这里的“翼”即在今翼城县境内。

据考古发现,1962年在翼城县城关公社凤家坡曾出土了大量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其制作年代可以推到殷周时期。后不久又在距此不远的韦沟发现了包括龙山、二里头以及西周早期乃至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据专家分析,这里很可能就是唐国和翼的文化遗址。根据《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及《翼城县志》等地方文献记载,认为唐国和翼在翼城县东南7.5公里处的故城村。那里虽然还保留有一段夯筑的古城墙,但至今还没有更有力的考古发现加以证实,所以我们认为故城村只是隋代翼城县的县治而已。

西汉这里属绛县地,县治所在今侯马市。东汉属绛邑县地。《后汉书·地理志》在绛邑县条下特注明“有翼城”,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把晋都翼的故址称为“翼城”了。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置翼城县,县名即由这一历史遗迹而命名。当时县治在今故城村。唐代天佑二年(905年)改名浍川县,因浍河流经境内而得名。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年)县治才迁至今县城。宋代复名翼城县。金兴定四年(1220年)升为翼州,领垣曲县和绛县。元光二年(1223年)升为节镇军,名翼安军。元代又恢复翼城县名至今。

给地域村落部族聚居地冠以名称,如同万物称名,名实相副,是人类的智慧。名,概念,具有概括性,起指称作用。村庄是我们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村名就是我们的名片或者说是独一无二的标识。地有地标,村有村名。虽然受到兵燹、饥馑或疫疠的损害,但同一村社的名称、边界、利益诉求、荣誉、命运,却相沿弗替。庄里南常程公村,上下白马一流顺,表明互有往来,攻守同盟。皇权更迭,王冠落地,对他们似无影响。

翼城村名中,含有战争意蕴的很多。村名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也相当丰富。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类长期过着集群群居生活,筑巢而居,男耕女织,团结起来力量大。尽管有窝里斗,但人类集群生活可以克服自然的或其它兽类的灾祸。其余动物很少有合作共赢概念,分散独居,个别采猎,是它们的特点。由于集体生活,避免野兽扰害,人类文明大步向前。人类繁衍生息,生存发展,村落是较为原始的群居方式,可以抵御猛兽和盗寇。

千百年来农村聚居点被称为“村”或“庄”,合称“村庄”。农村,当然就是务农,以农为本,城乡大差别自此始矣。村的异体为邨。可见,村者,屯也。村,自然村,没有脱离自然状态,亘古未变。最早形态的村应该是依树木搭建窝棚,或木栅栏,后来逐渐形成自然村。所以,村者,从木。人多称“村”,人少称“落”。农村又叫乡村。乡村,城市外的区域。不然怎么叫“城乡”差别?

“庄”,源自古代田庄、庄户、山庄,与庄稼有关。农民因而被称作“庄户”或“村民”。宁夏把土气称作“老庄户”。连苏联也叫集体农“庄”。“农”民和“庄”稼的联系,不用多说,但非坐庄——坐庄的是地主。庄,是由经济能力较高的富家在较远的地方置地,称为“庄”。翼城县叫庄的村落有:杨家庄、李庄、南官庄、燕家庄、北张庄、油庄、翟庄、武子官庄、辛庄、下庄、王庄、东庄、岳庄、郑庄、续家庄。明初经元末战乱,鼓励垦荒,政府组织开荒,建立一批村庄,从外地移民至此,此类由官府设立的村庄就被称为官庄。

村,东北地区常用屯,比较小。南方人把村叫冲。冲,也是交通要冲。冲,山区的平地,也指通行的大路。多山的地方,村落的名称也具有山的特色,常见有岭、凹(洼)。岭,山道,山坡,借指小村庄,如南常岭、庄里岭。凹,通洼,翼城山区丘陵地带多个村民聚居地叫“洼”(因无水,或称凹),真的是洼地,但不同于南方水洼,也未必凹陷。翼城有高家洼、后洼、青洼、青树洼、董家洼、庙洼、草鸡洼。

翼城村名还有寨(砦,里砦村),壁(梁壁,战略要地),堡(堡垒,西堡),坡。寨,旧时为防盗匪倡乱。寨,栅栏也,营垒也,安营扎寨之谓也。村村寨寨,有防守用的栅栏,是屯兵的营地。寨子、鹿寨,军事上常用的一种障碍物。村寨者,村庄也。南常村的“寨子里”,古代屯兵之地。砦,zhài,同寨。里砦的砦,方言shai,兵营,本意守卫用的栅栏、营垒。翼城有里寨、辽寨河、吴寨、寨上、牢寨。吴寨,晋昭公时大夫荀吴讨伐狄人,屯兵扎营于此。壁,营垒也,坚壁清野。又指军垒。壁垒森严,比喻防范很严密。翼城有梁壁、郑壁、吉壁。堡,原指军事上防守用建筑。用于地名的堡念pù,通“铺”,驿站。而念bǔ的时候,指有城墙的村庄。翼城有的村叫堡,相当于某个大村的卫星城,如,西堡、堡子村、贯上堡。根据地理地貌,有的村庄叫坡,顾名思义,就是倾斜的地方,如郭家坡、孔家坡、曹家坡、北坡、吕家坡、凤架坡。丘陵地带黄土高原坡多沟多,沟,指居住地有沟坎,有“七沟”之多。

有些村名承载着历史:可能是某个姓氏人口多,或最早拓殖,也许此后该姓氏锐减,但拓荒者仍被牢记。以姓氏为村名的有:王庄、翟庄、史庄、辛庄、岳庄、郑庄、李庄、续家庄、杨家庄、谭村、史村、曹公村、赵家村、曹村、石村、曹家坡、牛家坡、刘王沟、黄家垣、安家垣、裴家垣、李家垣、樊店、程公、黄家铺、吴寨、董家洼、鄢里(起初为鄢姓)、朱村、范村、张家庄、郑家,高家、乔家。杨村,杨氏家族隆盛,故名,但原来叫郑庄,以郑姓为主。霍家涧,涧水,且涧底有一股水(不是祸水)。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冯史,原为李庄,晋文公理狱官李离故里,后冯、史两姓渐多。原村,五帝之一帝喾(喾,前2480—前2345,帝喾,号高辛氏)的元妃后稷的母亲姜嫄生于此。弃里,周朝的始祖后稷出生被抛弃于此。翼城历史积淀深厚如此。翼城县900多地名,有三成和唐尧、晋国有关。

里砦,可能是李寨。店,售卖货物的铺子,后指都邑集镇名。翼城樊店,与车马店有关:樊家店,简化为樊店。樊,笼子、樊笼、藩篱。翼城有东西浮图。浮屠指佛教建筑,专指高塔,也是对佛与佛教徒的称呼。该村应与佛教有关。程婴故里在翼城县南梁镇程公村。不过别的县也有自称程婴故里的。翼城乃唐尧故地,故,村名里含“唐”量高。唐兴、南唐、唐城、东唐、北唐、云唐。马册村与养马有关。马册村紧邻上白马、下白马村。古晋国战事连年,马是战事交通工具。翼城水草丰茂,马册附近河流众多,此地似乎为养马之地。以动植物图腾为村名,翼城不多见。武池可能是因为武将军镇守一池清水的缘故。

翼城村名带东南西北表方位的很多,表明人类自幼年即学会辨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迁徙流转。农耕文明几千年无大变迁,时间概念循环论,重视方位: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前后里外高低,如,东崖下、西崖下、南垣、北垣、上河西、中河西、上甘泉、下甘泉、中卫、上卫、南卫、北卫、北李庄、南李庄、东王、西王、中王、前乔、后乔、东贺水、西贺水、中贺水。东郑、东唐、东下坪、东午寄、东上卫、东庄、东韩、东尹、东浮图。西郑、西尹、西张、西角、西下坪、西堡、西浮图、西午寄、西沟、西白驹、西闫。南常、南捍、南卫、南吴、南梁、南唐、南北绛、南庙、南上卫、南丁、南岭、南坡、南史。北常、北捍、北卫、北张、北唐、北史、北丁、北冶、北寿城、北梁、北坡、北庙、北续、北石。中卫。上吴东村、上吴西村、上石门、上白马、上韩村。下石门、下阳村、下庄村、下白马。带方位词的还有,高家洼、里寨、里砦、后洼村、四望村、桥上。南庙、北庙、斜口庙、小庙,指庙宇。东浮图、西浮图,建有寺塔,与佛教有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