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古代最早的人口普查资料
中国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见于西晋《通典》中,称4000多年前的夏禹时,中国共有人口1350万。尽管不少专家认为这一数字并不可靠,但美籍华裔人口学家段纪宪却有独特的“不可知人口数量倒推法”:史学界公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准确的人口普查开展于公元2年,当时全国人口为5960万,以此为逻辑原点,以世界每百年人口增长率约6.6%(适用5000年前—2000年前)为推理参数,倒推出夏禹时的中国人口应为1500万左右,与古籍所载1350万人比较接近,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国家高度重视普查工作,中央财政拨款4503万元专门用于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建设。2014年度,全国共落实普查经费412亿元,其中省级经费146亿元,地市级经费11亿元,区县级经费156亿元。目前全国共有25829名普查员,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新疆等地还招募培训志愿者,充实普查队伍。为提高普查工作者业务水平,国家文物局和全国各省(区、市)均根据普查进度开展阶段性培训,基本覆盖省、地市和区县级。为解决基层地区专业人才力量薄弱的实际困难,各省(区、市)普查办以省级文物专家为主,组建文物认定工作队,赴各地市、区县和各国有单位开展文物认定工作,全国共有省级普查专家1500余人。国家文物局建设普查专家库,承担文物信息数据网上抽样审核工作,对各地开展专业指导,对新发现重要文物进行现场复核,以保证普查数据的完整、准确。以普查员为主体、普查专家为资源、普查志愿者为补充、专兼结合的普查人才队伍全面建立并发挥作用。
为保证普查信息的准确、规范、完整,各省(区、市)均已组建普查专家队伍,赴各文物系统外国有单位开展认定并指导藏品登录工作。甘肃、宁夏、陕西、广西、海南、天津、山西、山东、福建、江苏、安徽、上海、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等18省(区、市)已完成认定工作,新疆、浙江、吉林等省(区、市)已进入收尾阶段。文物认定工作充分表明文物普查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国有文物监管、保护,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大批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得到发现和认定,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在开展文物认定工作的基础上,部分省(区、市)同步开展鉴定定级工作。河南省普查办按照各省辖市初步鉴定和省级复核鉴定两个阶段开展鉴定定级工作。陕西省对馆藏古生物化石进行鉴定并开展修复、保护工作。湖北省荆门市在鉴定定级过程中针对古籍虫蛀霉变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收藏单位重视。文物鉴定定级工作在保护文物资源,特别是督促文物系统外各单位改善保管条件等发挥出重要作用。
国家文物局按照普查中实现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建立文物登录体系和与管理机制,建设社会服务体系的三大目标,建设了统一的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自2014年6月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建成启用以来,藏品登录数量快速增长,呈加速上涨趋势,平均每天新登录文物6万件以上。2014年12月31日24时,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已注册各类收藏单位7989家,登录藏品总数达868万件(250万件/套),其中珍贵藏品总数达69万件(41万件/套),上传照片640万张,数据存储量达16万G。登录文物数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省(区、市)为:陕西省、四川省、江苏省、浙江省、甘肃省、广东省、河南省、北京市、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登录数量居全国前十位的单位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天津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
2015年度,平台登录数据量持续增长,1月21日,统一平台登录的藏品总数突破1000万件;截至7月18日,平台已登录文物数据2551万件(750万件/套),已登录单位为10493家,上传照片1980万张,数据存储量达51万G。江宁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苏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等300余家单位已完成文物信息登录工作。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天津市文物公司等重要文物收藏单位登录进展较快,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天津、内蒙古、山西、安徽、广西、云南等14个省(区、市)已逐步开展省级数据审核工作,其中山西已完成对去年录入的14万件文物数据的审核工作。
1、历史沉淀
旬邑,是陕西省渭南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历史相对悠久的古县城。从旬邑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历史遗迹来看,旬邑在古代历史中曾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旬邑地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军事、政治、文化交通要地。旬邑是周朝时期周公旦镇守的郡邑之一,之后历史上先后隶属于秦、汉、唐、宋等朝代,同时也是汉文化、关中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之地。
旬邑地区的发展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以及沉淀的文化遗产。这里曾经留下了许多充满历史气息的建筑和文物,例如铁骑河汉墓、三闾庙、孔庙等众多景点。在保护这些历史遗产的同时,旬邑也积极推广旅游文化,将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之中,向世人展示一个充满魅力的历史古城。
旬邑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不仅为这里的人民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世人展现出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之所在。
2、文化特色
旬邑素有“文风较盛”之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的发祥地之一。旬邑是历代文人墨客游历创作的重要地点,其中李白、白居易等文学巨匠更是为旬邑留下了大量的笔墨。
旬邑的文化特色在于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包括了汉文化、魏晋文化、唐文化、宋文化等多种文化,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关中文化。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沉淀。
为了弘扬本地的文化特色,旬邑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争创“中国文化旅游名县”,并且成功举办了多届旅游文化节。这些活动不仅让外界更好地了解旬邑,也提升了旬邑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
3、自然美景
尽管旬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但这里也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旬邑地处黄河两岸,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有壮美的黄河大峡谷、优美的铁骑河流域、神秘的大禹古井,还有壮观的黄河壶口瀑布。这些自然美景使旬邑拥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也为旬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为了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旅游价值,旬邑采取了多种措施,建设多个旅游景区,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例如,以黄河壶口瀑布为中心的大峡谷旅游区、以黄河峡谷为主题的铁骑河旅游区等等。这些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旅游观光,也带动了旬邑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4、人文风情
旬邑不仅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还有着丰富的人文风情。这里的居民热情好客、朴实淳厚,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旬邑还是陕西省的人口普查重点镇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例如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等。
在旬邑,可以品尝到最地道的陕西菜肴。这里的居民豢养着各种动物,吃喝用全都自给自足,各种美食和特产层出不穷,让游客流连忘返。
旬邑的人文风情和民俗文化,为这里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难能可贵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也为旬邑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结:
旬邑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化遗产丰富的古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元素。通过保护历史遗产、推广文化旅游、开展旅游活动等多种途径,旬邑成功展现了其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同时,旬邑的民俗文化和乡土风情也为这里的居民和游客注入了不同寻常的人文关怀和亲切感。我们相信,在旬邑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古城里,一定还有更多的惊喜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五经普数据采集采用的方法有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网络搜索、数据库查询。
1、文献资料收集:这是最传统也是最基本的方法。研究人员会查阅各种古籍、史书、专业书籍等,以获取关于五经普的详细信息和数据。
2、实地调查:对于一些特定的问题,如五经普的历史沿革、地理分布等,研究人员会进行实地调查。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获取第一手数据,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受到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3、网络搜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搜索成为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网页、论坛、博客等,获取五经普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4、数据库查询:许多图书馆和研究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专著、报告等。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查询五经普的相关数据。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量信息,但可能存在版权问题。
五经普主要普查的内容有古籍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处理、古籍文献的研究与解读、古籍文献的保护与传承
1、古籍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五经普对全国各地的古籍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包括古籍的版本、流传情况、内容特点等。通过对这些古籍文献的整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
2、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处理:为了便于长期保存和传播,五经普对收集到的古籍文献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将其转化为电子文本,方便后人进行查阅和研究。
3、古籍文献的研究与解读:五经普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对搜集到的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和解答,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学术观点。
4、古籍文献的保护与传承:五经普通过建立古籍保护机构、开展古籍修复工作、推广古籍阅读等方式,努力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使之得以延续至今。
请问中国古代最早的人口普查资料
本文2023-10-14 18:03:2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