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收藏的知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古书收藏的知识,第1张

 在各种收藏门类中,古书是最早的收藏品之一。那么古书收藏的知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收藏的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古书收藏的知识

 按照图书所有者性质的不同,中国历史上藏书系统可分为四类:官藏(即国家藏书)、私藏(即私人藏书)、书院藏书和寺院藏书。

 有确切记载的我国的国家藏书起于周朝,著名的思想家李耳(即老子)是已知最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馆长称为“守藏室之史”。到了秦代,国家藏书处称为“石室”。汉代初年,广征图书,并设立六处公藏图书处,即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和秘室。三国魏国设有秘书、中、外三阁国家藏书处,晋沿魏制,国家收藏图书归兰台和秘书两处。到隋唐两宋,国家藏书更加丰富,但却因朝代的更叠或意识形态的原因,而使国家藏书受损。到元代,先崇道贬佛,后崇佛贬道,将《道藏》大统《玄都宝藏》连书带版全部焚毁,以至今日,元《玄都宝藏》只有一二页残片留于世间。明代是中国古代藏书的一个兴盛时期,不只国家藏书,而分封的各藩王也大多喜藏书、刻书,从属性上讲,藩王藏书也是介于官藏与私藏之间的一种藏书形式。到了清代,才是中国藏书——不论公藏、私藏——的黄金时代,其藏书规模及其藏书研究都远胜于列代。

 书有水、火、兵、虫“四厄”。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古的书收藏难度越大,故善本的范畴也随之后延。清末藏书家叶德辉说:“南宋人重北宋本,元明人重宋本,国朝收藏家并重元明本。”从而说明了历代藏书的范畴。

 在中唐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初,主要用于印刷佛经、字书和历书等。到北宋,印刷书才逐步取代抄本、写本而成为书之主流,于是隋唐五代及其之前的写本就成为宋人眼中的古书了。但宋初距今已逾千年,宋之前的古本流传至今已近绝迹。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才使得今人可以得见晋唐之珍籍,这些珍本今日仍有机会收藏到,有实力的朋友,当然应当买这些遗珍。

 至明代中叶,宋版书就已经是清中藏书家追求之物了,虽然宋代刻书达数万种,但到这时就稀见难得了。由于宋人刻书态度严肃,刊刻和印刷水平均很精良,所用纸墨也十分考究,再加上文化气息浓厚,自然成了明代藏书家珍藏之物。当时官府藏书也大增,明正统六年,杨士奇查勘文渊阁藏书,编出《文渊阁书目》,著录了图书43200余册,7000余种。可惜政府藏书疏于管理,到万历三十三年再查文渊阁藏书时已十不存一了,再加上明末战争,这些藏书基本上全部毁失了。

 私人藏书在明代大为兴盛,明开国之初分封藩王,他们由于不掌兵权,再加上皇帝赏赐大量宋元留下的善本,故多位藩王热心于藏书活动,如周王朱和宁王朱权都珍藏有大量珍籍秘本,尤其朱五世孙朱睦桔收购了山东章丘李开先的藏书,在开封筑万卷堂,成为皇族中最有名的藏书家。

 明代有名的藏书家有数百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也有十余家,尤其私家藏书楼的兴起,使得私家藏书更加规范化,著名的有宋濂的青萝山房,藏书8万卷以上,叶盛的竹堂,以藏有抄本著称,藏书22700卷。叶氏尤其著名的是他的一方藏书章,章文是:读必谨,锁必牢,收必审,阁必高。子孙子,惟学,借非其人,亦不孝。范钦的天一阁,在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于家乡鄞县建天一阁藏书楼,藏书7万余卷。天一阁至今保存完好,为我国保存至今最古老的藏书楼。明代其它著名的还有胡应麟的二酉山房,祁承邺的澹生堂、毛晋的汲古阁、钱谦益的绛云楼等。

 清代是中国古代藏书的鼎盛时期,无论公藏私藏都发展到了顶峰。清初皇帝对文化事业十分重视,除翰林院、国子监有大量藏书外,内府也分别珍藏了大量典籍,如皇史收藏本朝实录、玉牒与《大清会典》;昭仁殿专收宋、金、辽、元、明的善本;武英殿所刻之殿版书均存于此。尤其为后世藏书家所追求的是“天禄琳琅”藏书。天禄琳琅是乾隆皇帝的藏书处,专藏宋元明珍籍善本,到民国年间,这些书被宣统挟带出宫,有些流散到民间。这些书在宫中都进行了重新装潢,五色织锦封面,宣绫包角,尤其一望便知是天禄琳琅之物的特殊处,因其在每册书的封面和封底衬页上都钤上“古稀天子之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等五方玉玺,称之为“乾隆五玺”。天禄琳琅之书大部分都存在故宫、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图书馆,留在民间的已如星凤,藏书家见之自当珍惜机会。

 清代的私家藏书更是藏书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几百位藏书大家,如吴骞、孙星衍、汪宪、汪启淑、鲍廷博、卢文、朱彝尊、卢址、徐乾学等。尤其著名的大藏书家黄丕烈,他的藏书观点开一代风气之先,经他手批跋之书成为后世藏书家追捧之物。

 清代四大藏书楼的出现,尤其是其藏书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民国藏书无论从藏书方式还是藏书理念,都是清代的余续,也产生了多位大藏书家,如傅增湘、陶湘、李盛铎、周叔等,他们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藏书,但是他们在藏书的分类方式上有许多新观点,可供今日藏书者借鉴。有兴趣深入探求藏书真谛的书友,可读一些他们所著的版本学、目录学和校勘学方面的专著。

 古今善本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学术思潮,随着时代的变迁,善本书的范畴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西汉到清末,中国总计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这期间,总计出版了181755部各类书籍,合2367146卷。这些典籍历经各种磨难,留传至今约有不足8万部。又由于历代的翻刻和改刻,又产生出不同的版本,而只有在内容、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皆佳的善本才极具收藏价值。所以首先搞清楚哪些是善本,才是藏书选择的关键。

 朱弁在《曲消旧闻》中写道:“宋次道家藏书,皆校雠三五遍,世之藏书,以次道家为善本。”叶梦得《石林燕语》:“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从以上可以看出,宋人认为精加校雠的书籍就是善本。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基本延续宋之善本标准。清末张之洞从读书角度谈出自己的善本观:“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道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不讹不缺之本也。善本三义有三:一曰足本(无缺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当时的旧刻、旧抄指的是明嘉靖前的刻本及明蓝格抄本。

 建国以后,国家组织专家编撰《全国善本书总目》,制定了《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收录标准和范围》,将善本标准归纳为“三性九条”。虽然有些专家对此有不同看法,但对藏书者来说,这种规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录全文如下:凡是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三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具有特殊价值的,应是善本。具体是:1、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2、明刻本和明抄本;3、清代乾隆及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刻印的图书;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件,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7、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9、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的)。

清版古书收藏的知识

 传统意义上的藏书以收藏善本古籍为宗旨,善本的概念因不同时期或者不同的取舍而有所区别,但基本上仍是指刊刻精美、流传较少、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高等几个方面,但同时善本古籍的市场价格也随之升高,因此追求善本古籍的收藏不但要求有较高的鉴别水平,还需要相当的经济条件。除善本以外,藏书界还将流传较广、年代较晚或者存世量较大的古籍习惯上称为“通行本”。通行本这一称谓的历史也很悠久,大概有了善本一词以后就相应而生了。不同的时代对通行本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明清时期的通行本,今日已成为了善本。近代的藏书界将清代乾隆朝以后刊刻的一些书籍,包括清末的局本,统称“通行本”,这一概念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通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据清末张之洞的说法,当属于善本求之难得,退而求其次。实际上清代中期以后有很多藏书家,将私藏宋元秘本翻刻成书,又称覆刻本或者影刻本。这其中相当多的书籍不但内容十分重要,且形式上也保存了宋、元善本的不少风貌,只是生产年代较晚,流传广泛,历来是“通行本”中引人注目的内容。其中如黄丕烈刻宋严州本《仪礼郑注》、翁方纲翻刻本《淳熙隶韵》、阮元影刻《古烈女传》、嘉业堂刻本《史记》等,一直为藏书家所珍爱。清代的翻刻本,目前市场价格大约二三百元一册,价格适中,很有收藏潜力。目前有些拍卖行中经常推出此类拍本,似当引起重视。

 清代中期以后,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逐渐向中国传播,其中西方宗教作品通过传教士途径得以输入。在上海土内湾一带(即今日的徐家汇),开始使用德国海德堡的石印技术,最初是用于印刷宗教宣传品,后为上海点石斋等书肆用来印刷《康熙字典》、《紫光阁英雄谱》等。石印技术是采用近代的油水分离法原理形成的一种新的印刷方法,不仅印刷周期短、生产效率快,而且有的由于采用照相制版,印刷成品也很逼真,且价格低廉,深受当时学人推崇,很快得以风行。清末刊行的石印书籍,大部分采用手工纸,单面印刷,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开本很少。这类书中如《点石斋画报》、《芥子园画谱》等印制精美,艺术价值并不低。值得一说的还有清末曾用石印技术印刷过一批开本较小的微型书籍,如《四书备旨》、《五经》等,大不盈寸,可握于掌中,十分有趣。晚清的石印书由于产量大,且历来为藏书家所不取,至今价格仍然很低,不过二三十元一册。但其中有些使用了很白很细的宣纸印刷。制作精良,有些内容也很有参考价值,加之此种石印技术今日也基本废而不用,估计此类书籍今后升值空间乐观,一般初入藏界的书友,不妨从此入手。

 清代刊刻发行的古籍存量非常大,但究其主旨,主要是官刻本、私刻本和书坊刻本三大范围。坊间刻本是民间书坊业的出版物,此类作品由于刊刻者的水平不一,因此同为坊刻但情况差异很大。由于坊间书业大部分以逐利为目的,所刻书籍一般粗糙者较多,且彼此翻刻、校对不精,因此历来不为藏书界所重。但坊刻本中也有一些上乘之作,如南京、苏州等地有些书坊,工匠水平较高,其中如苏州江氏又曾于清晚期开设文学山房,用木活字排印书籍,被称为清季活字版收山之作。又如天津文美斋于宣统时曾刻有《文美斋诗笺谱》,套色丰富,刀法精妙,是为清代版画的终结之作。

 官刻本是封建朝廷的地方官署出版物,其中殿版自不必说。以地方官署而言,由于行政设置不同,又有府、州、县各衙门的不同,清代中期以前,地方官署刻本,常注有“本衙藏版”的特别说明,此表示其地位的特殊。此类刻本多为“官箴”或者“则例”、“章程”三类,内容主要是涉及地方行政、居官心得和地方制度。但由于各地物料不同,组织各异,作为研究清代地方出版历史,颇具文献价值。关于清代晚期的“局本”,其中就有官方组织的,当属官刻本的延续,乃由清朝地方官吏,冀图振兴经义,讲求国文传统,访求造书,详加精校,刊刻成书以为惠取士林。此种官书在清末仍有数十家,在清代的出版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另外还有一些“书局”,则为地方新兴出版机构,有些介之于官民之间,有些全系民间出版机构,如北京的开智书局、四川的锦江书局、上海的同文书局等等,这类书局,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书坊,成为了中国近代新兴出版业的前身。由于书局的情况复杂,对“局本”的评价历来也很有区别,但目前市场“局本”书籍价格仅为每册二二百元,加之其中有很多是内容详实、校勘精到之作,初入藏界的书友如果对此“局本”多有留意,或者会有不少收获。

 鸦片战争以后,洋务运动兴起,清代政府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这一时期,各地翻译引进了大批的西方政治、法律、科学、文化作品。最初由北京同文馆发端,由西洋传教士主持,中方人士协助,由官方组织出版了大量的国际法学作品,如美国传教士丁冠西翻译的《万国公法》、《公法会通》等,此后上海的制造局,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主持下翻译了《法律医学》、《化学鉴原》、《英国水师章程》等等。此后外国政治、法律和科技书籍的翻译出版形成一种热潮,举国上下纷纷效仿。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严复主持翻译的《法意》、张相文翻译的《契约论》等。甚至还出现了林琴南翻译的《黑奴吁天录》等一批文学作品。这期间大量的西方近代科技书籍被介绍到中国。在所谓“格致救国”的口号下,北京和上海还陆续出版了一些以宣传西学为宗旨的杂志,其中以在北京出版的《中西闻见录》和上海格致书局出版的《格致汇编》最有影响。这类书籍不但宣传了西方的科学与文化,而且印刷制作也有很多更新之举,其中有以传统技术雕版印刷的,也有采用石印技术印刷的,甚至还出现了铅活字排印和铜版插图技术。但可惜这些出版物印刷量一般不多,而且又因其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百年以来,被各种公私图书馆网罗了大半,但近来市场上也偶可见到,其价格也在二三百元左右,但往往一露面即为藏界必得之书,可见识货者颇多矣。

 除了通行本之外,还有一些地方的书坊、刻字店、学校、寺庙甚至私人还刻印了大量的学生识字、讲评经义、唱本小曲和一些阴阳数术及劝善公德之类的书籍。有人将此统称为“俗本”,此类书籍内容俗败,刊刻粗糙,收藏价值不大,目前在各地旧货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此类“俗本”,往往已经无数淘选,几成书渣。对于这种“俗本”,初涉收藏的可选来作为“样品”,但随着藏书经验的丰富,对“俗本”的认知也会逐渐改变。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图书在海内外学术界、读书界产生良好的影响。1978年来共有300多种图书分获国家图书奖、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金钥匙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等。其中《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分获第一、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续修四库全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荣誉奖;《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朱子全书》(与安徽教育社共同出版)分获第一、第二、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华奇石》、《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分获第九、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明朗地道出了书籍的好处,让我不得不爱读书。拥抱书籍,我的见解,其实就是热爱读书。

我在小的时候就会拥抱书籍了。在一、二年级时,那是我还认不得字,也悟不出什么大道理,就只能看那些带注音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一些故事书,多半都是带图画的那种。书中出现什么悲伤的事情,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坏;书中出现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情。我的心情也随之转好。书本牵动着我的喜怒哀乐,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稍微大一点了,认得些字了,我又爱上了四大名著。七实三虚的《三国演义》,奇幻无穷的《西游记》,忠肝义胆的《水浒传》,真爱无惧的《红楼梦》,每一本都很吸引我的眼球。后来,我又读了《东周列国志》、《荡寇志》、《封神演义》等古籍。虽然这些以文言写就的古籍我看得不是太懂,不过总算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也算是开卷有益了吧!

面对新兴媒体的步步逼近,图书出版和发行作为图书业的两只臂膀,它们之间的合作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图书业的未来

每年年初,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发行商都要云集北京,而北京书市也要照例拉开一年一度全国图书总销售的大幕。2007年的北京书市近在眼前,各地书商或许正在为新品的制作做最后的冲刺,但他们心中大概都在暗中盘算:吃完了今年的大餐,明年、后年怎么办?

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图书这一往日的纸媒“名角”渐渐被冷落,当互联网日益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一页一页地阅读渐渐成为往事,而浏览网页却成了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除了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还是学生书包中必不可少的“宠儿”,读书已经成为一种近乎“奢侈”的生活方式。

图书业外临严酷的市场环境,而内部的体制改革也已是离弦之箭。早在2003年6月,全国新闻出版改革试点就正式启动,35个宣传文化单位被作为试点地区和单位,其中出版系统有21家,其中出版集团7家,发行集团6家。2006年3月底,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意味着出版体制的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出版的窘境

“今天的图书出版业就是16世纪的手抄业。”业内人士吴先生深深地道出了对图书出版前景的忧虑,“当印刷机被发明后,手抄品就必然面临衰退的命运。”在新媒体左突右进的时代,图书出版越发感到目前所处的窘境。

如今中国图书出版业不仅面临着行业的景气度下降,更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体制性改革。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达的“改革精神”,除人民出版社以外的所有出版社都将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单位,这就是业内流行的“事转企”。

在文化产业领域,图书出版发行市场一向是最大的市场,其收入规模远远超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行业的总收入。随着一些重大改革举措的推进,改革已触及到出版业深层次的矛盾,这使得出版业改革进程一波三折。分析人士认为,出版业的改革远比预想困难。

根据《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出版体制改革的试点时间为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并将于2005年全面推行。但从实际进程看,改革并没能按照这一时间表进行,到2005年10月,试点单位改革尚还没有全面完成。

自改革试点以来,一些大型的出版集团纷纷建立,并试图以企业的身份面对市场,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多数只具有企业的“外壳”,少有企业的真正品性。它们并没有完整的公司制架构,与下属出版社之间的产权关系也不明晰,有的甚至出现了没有董事会,却有董事长的奇特现象。而众多出版社的改革就更加纷繁复杂,似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当改革风暴来临之际,最有信心从容面对的是那些市场化较早,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畅销书制作经验的出版社,例如中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它们已经能够从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出版社中能够依靠自身力量维持生存的一股重要力量。

那些与政府部门具有某种天然联系,拥有垄断资源的出版社在短期内也不会受到生存的威胁,比如各省的教育出版社,多年来的教材教辅发行为它们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即使面对教材的市场化改革,它们也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去攻取阵地,占得先机。再如,只要每年的国家司法考试继续进行,法律出版社就能从司法考试教材的发行中淘到一大桶金,并过上安稳舒适的日子。

因此,只有那些习惯了原有体制,又不掌握关键性资源的出版社走向了被淘汰的前线。当同行轰轰烈烈地抢占市场时,它们仍在探索下一步的方向;当它们试图探寻一条路径时,却发现自身的财力、人力根本无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由于先天就没有多少资源优势,一旦起步慢了半拍,其命运就很难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体制改革过程中,管理部门也发现实际情况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些公益性的出版社并不能一刀切地推向市场,比如民族出版、盲文出版、古籍出版等也需要保留公益性的事业性质,否则这几类出版必定会因为市场规模有限而退出,从而导致上述出版物的稀缺。

其实出版体制的改革并非建立出版集团以及出版社“事转企”那么简单,更是整个出版环境的转型,其中之一便是目前实行的书号管理制度。我国的书号管理制度与其他各国相比是非常“另类”的,即新闻出版局对出版社实行书号“配给制”,以此维护图书出版的正常秩序。书号原本不是稀缺性的资源,国外对于书号采取的是登记制,即每本书的书号记录在案,目的是便于查询,到了中国书号却摇身一变成为交易的筹码。为了杜绝少数几家出版社通过买卖书号赚取非法利润,管理部门采取了书号“配给制”的管理办法,而不是严惩违规出版社,结果就是少数人犯规大家一起埋单。然而这一做法却引起了更大规模的买卖书号,本可以正常出版的图书因书号的短缺而遭到拒绝或延迟出版,因为书号的普遍有限供应使得出书更具寻租的空间。

此外,中国出版系统的相对封闭也是改革的障碍之一,缺乏灵活的资本和人才流动机制,使出版系统的改革步伐始终不能与社会同步。虽然民营资本和民间出版人在出版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高,但始终顶着一层面纱,显得遮遮掩掩,而出版体系内的人才多数都是在一家出版社一呆“三十年”,缺少合理流动的机会,即使怀有一些新理念、新设想,也因此成为“放错地方的垃圾”。

与此同时,新媒体发展势头一浪高过一浪,传统出版产业的技术进步、资金流动都大大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巨额的社会资本也在积极地向新兴媒体集中,并向其置入了灵活的体制,从而加速了新兴媒体的发展和壮大。与之相比,传统的纸媒出版业就显得反应滞后,一方面是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却是流量资本的缺乏。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从长期看,出版领域流失的不仅是市场,还有资本、人才和未来的希望。

发行的变异

我国图书业的发行业务基本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分为“主渠道”——新华书店;“二渠道”——各类民营书店;出版社旗下的社办发行。

在图书销售领域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之前,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占据中国图书发行的龙头地位,是因为它拥有两把独一无二的“尚方宝剑”: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教材发行权。依靠这两把“宝剑”,新华书店在市场上无坚不摧。然而,随着中国兑现入世承诺,图书发行市场逐步放开,新华书店赖以生存的政策优势正在丧失。

1987年后,新华书店开始“分家”,总店开始把各地的新华书店的管理权移交给当地的新闻出版局,归国家新闻出版署管理,总店和各地的新华书店仅仅保持了名称上的一致,彼此已经完全独立经营,并在业务上形成了平等竞争的局面。至此,实质上已无利益关系的总店和各地分店各自开始了探寻新生之路。

2002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新华书店(发行集团)股份制改造的若干意见》后,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得以进一步推进。2003年9月,新华书店总店与中国出版集团所属的另两家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国家邮政局所属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邮邮购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成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由中国出版集团控股。董事长杨牧之表示,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全国性、具有市场主导作用、国际知名的发行集团。不过,全国连锁网络近200家中不到10%的直营率,足以显示新华书店总店在渠道上的弱势。

脱离了与总店的行政隶属关系,地方新华书店似乎可以当家作主,但长期以来并无实战经验的地方新华书店突然要自己走路,习惯了“销售渠道”身份,冗员众多,面对市场的困惑,地方新华书店的“独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各省又纷纷组建新华书店集团,希望称霸当地的图书销售,而浙江、江苏、辽宁、四川、福建和上海六省市的新华发行集团则被列为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全国试点。不过,这一改革的后果是一方面整合了各省的新华书店资源,另一方面使得诸侯割据的局面更加显著。

相对于新华书店这一“主渠道”而言,民营书店通常被称为“二渠道”,而“二渠道”的威力已经让新华书店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一位出版界的朋友告诉笔者,虽然新华书店仍是出版社的重要发行伙伴,但二渠道的能量已经引起了他们足够的重视,每年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二渠道的成交量和在业内的影响却无人小看。英国出版界著名的LOGOS刊物上的一个关于中国出版界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除去教材的发行和销售,二渠道的图书发行销售量同新华书店几乎持平。目前,全国有二三十家经营规模上亿元的民营书业企业,网点也已经有七八万家。当然,外资也不甘落后,希望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图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自1995年贝塔斯曼进入中国成立书友会以来,现已发展了150万会员,2003年底,贝塔斯曼买下21世纪锦绣图书有限公司增资扩股40%股份,成立了首家中外合资连锁书店;2005年5月,贝塔斯曼又与辽宁出版集团合资成立了辽宁贝塔斯曼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其觊觎发行市场的野心不可小视。

与新华书店和二渠道相比,社办发行就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是“三足”中最细的一只。社办发行的初衷是出版社为了激活市场,亲自参与图书销售这一环节,从而避免新华书店独占发行渠道后对出版社的不利局面。然而这一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社办发行在渠道建设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其规模远远不能与新华书店相比,甚至与后来崛起的二渠道都不能同日而语,多数沦落为出版社的发货部门,无奈地扮演着出版社与主渠道和二渠道之间桥梁的角色,将出版社的出书信息向发行商及时传递,同时也向出版社反馈图书的销售状态。

有业内人士指出,社办发行的出路在于市场性联合,即在各省出版集团的调配下,旗下出版社的社办发行根据自愿原则自主联合,组成区域性的发行集团,在与出版社积极沟通出版信息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发行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谈判筹码,增强在市场中的主导权。如果不改变现实中的社办发行单打独斗的状况,它们的生存状况必定是继续恶化。

上游和下游的博弈

“图书业的发展,需要出版和发行两条腿走路。”一位资深出版人如此感叹。然而,出版和发行作为图书产业链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相处得并不融洽。

综观目前的图书出版发行体系,本应在图书市场中达到共赢局面的出版和发行,却在社店关系多年来互不相让的利益“博弈”中陷入了“囚徒困境”。从根本上看,只有图书市场规模越做越大,双方才能真正实现更大的利益,而不是依靠互相争夺、倾轧,依靠吞噬对方的利润来维持自己的发展。但事实上却是体系内信用平衡机制的缺失,导致了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日益加重,图书发行效率无法提高。

作为主渠道,新华书店的连锁运动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连锁的目的是拓宽图书销售网络,但另一方面也是增加向出版社讨价还价的筹码,例如更大的折扣和更长的回款周期。然而,众多省级新华书店仅仅在形式上完成了连锁店面的建设,却忽视了连锁的核心,即标准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体系,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了需求信息失真,这不仅不能有效降低库存和退货,反而导致退货风险加大,回款周期拉长的局面,而最终为此埋单的是下游出版社。可见,连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下游威胁上游的工具。作为二渠道的民营书店也让出版社怨声载道,卷起书款关门逃走,拉下脸来拒不回款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对于处于弱势的上游部门出版社,它们能怎么办呢?

“不发货等死,发货找死;不赊账等死,赊账找死;不退货等死,退货找死”就是一位社办发行人员的由衷苦恼。上世纪90年代,由于新华书店的库存猛增,导致最终将图书销售由原来的包销制改为经销包退制,将图书库存的风险完全转嫁给出版社,而这一规则逐渐演变为行业规则,导致出版社的风险陡增。目前,社办发行急需一套发行渠道的信用体系作为铺货依据,以达到理性发货、有效回款的目的,否则发货与退货、销售与回款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出版社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套相对客观、具有公信力的渠道信用体系,将具体的渠道商信用分成三六九等,不仅能够督促渠道商规范运作,将信用差的渠道商淘汰出市场,更为出版社的发货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对信用度高的渠道商加大发货量,对信用差的渠道商采取断货措施,而不是畏首畏尾地无的放矢。如此一来,便可大大提高图书商品的流通效率,降低了出版社的回款风险,对高质量的发行商也是一个福音。无论如何,图书出版与发行其实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有共同合作挣脱绳索的羁绊,才有更自由广阔的天空。

过去我以为写文章就是写得越多越好,只要不断的写,总会有很好的文章出现。

现在我才发现,真正好的文章,都是很少,简炼,精致。可以这么讲,很多人的时间都是有限,没有谁会花时间来阅读一些长篇大论。

正常来讲,一个人的注意力也就是那么二十分钟左右,但能真正用来阅读完一篇文章的,可能30%都不到。我一直会不到自己的突破口,于是只好加大对自己的写作训练。

前几天我发了两篇文章到自媒体平台,后来我发现,3500字的那篇文章,还没有1500字的那篇文章阅读量高。我后来又持续发了几篇文章,我又发现,字数在500-800字的文章,阅读量居然比超过1000字的文章阅读量要高。

这也就是说,简断,精炼,才是我们写作的核心。如果我们只是为写作而写,那就会偏离我们要讲的核心内容,变得繁锁,而没有价值。

现在读书,我也喜欢读一些简断,精练的古籍。比如《道德经》、《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中华句典》、《现代汉语词典》、《易经》、《孙子兵法》、《弟子规》等等。从读这些书中我发现,我们平时写的很多东西,或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道理,里面都有。

过去我试图让自己读一下四大名著,讲实话,我压根就看不进去。每次看到两三节,就会犯困,或是走神。之前看了一部《西游记》,好不看了差不多一年才看完,现在又已经全部忘记了。让我自己看完的,应该算是《三国演义》,其他的那两部我《水浒传》和《红楼梦》,宁可看电视剧,也不看书。

有些书为什么会被称为世界级经典,或是成为全球畅销书。不得不讲,很多这些经典畅销书里面,并没有现在很多写书只为商业的这种观点在里面。看这些世界级畅销书或中华古籍经典文学,里面的每句每字都是经典。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书读完了》作者金克木先生也讲到关于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实则也是读经典的方法。一个人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把所有书读完。这里讲的是读经典,读有价值的书,而不是什么书都读,不是追随潮流。

写作,不断的浓缩自己的思想,修正自己的灵魂。读书,抓重点,为自己的需求而读,才会看到持续的精进。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由全国人文社科领域优秀出版单位联合发布,致力于推荐最优秀的人文社科图书。我们每月发出一期书单,这是我们的第24期书单。

愿人文社科好书的养分,滋润我们的心灵,繁盛我们的思想。商务印书馆的《战败者见闻录》入选本期书单,本书也是“2017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年中十大好书”。

感谢书单评审团对本次书单的贡献!

2017年6月丨第24期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致力于推荐最优秀的人文社科图书

(排名不分先后)

《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

(第二版)

[美] 伊丽莎白·扬-布鲁尔 著

陈伟 张新刚 译

汉娜·阿伦特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杰出的女性思想家,政治理论家。《爱这个世界》围绕阿伦特与“世界”的互动与交流,客观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一个立体的、多面的阿伦特。

本书通过对阿伦特的“朋友圈”的介绍:老师兼情人海德格尔、导师雅斯贝尔斯、前夫君特·斯特恩、丈夫布吕赫、朋友玛丽·麦卡锡、WH奥登,展现出20世纪智识生活的全貌。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微信ID:spph_spph

《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 - 2012)》

[美] 鲍勃·迪伦 著

西川 包慧怡 李皖 等 译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囊括迪伦逾半世纪创作经典。

收录鲍勃·迪伦逾半世纪创作生涯中31张经典专辑共369首作品。中英对照,精注详注,兼顾英文歌词的原汁原味与中文翻译诗性之美。创意包装,摇滚美学:外包装箱为六〇年代风格复古旅行箱,整箱含八册诗集。每分册为“薯片袋”式外包装+口袋本诗集,以“薯片袋”这一有着强烈美式风格的创意包装,我们试图打破快消品与经典读物的疆域,在消费主义的时代里横冲直撞,让人与诗歌重新相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微信ID:xinminshuo

《毕加索传:1907 - 1916(卷二)》

[英] 约翰·理查德森 著

阳露 译 邹建林 校

本卷描述的是毕加索艺术的玫瑰时期,1907-1916年,是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期。他在1907年创作的《亚维农少女》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作者在此卷描述的毕加索技巧高超,视野宏大,幽默辛辣。从未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毕加索跃然纸上,他不仅是一位艺术的革命家,他的天才之处也在这一时期闪现无疑。

启真馆

微信ID:qizhenguan-book

《朝话》

梁漱溟 著

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厌离之后——

梁漱溟与青年说:何为理想的生活态度。

透辟短谈,明心见性自省

梁漱溟先生在山东进行乡村建设运动时期,每日朝会上与研究部同学们的部分谈话辑录。本书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或谈论人生修养,或讲述治学方法,或议论社会、学术文化等问题,莫不本于梁老个人感悟,出自切身体认;语重心长,亲切隽永,足以发人深省。对于被浮躁的社会裹挟着前进的我们来说,这本讲求身心修养的书意义尤为重大。

文景

微信ID:shijiwenjing2002

《还原出埃及记》

[美] 斯科特·艾伦·罗伯茨,[英] 约翰·理查德·沃德 著

杨彩霞 译

《圣经》记载的出埃及记是否有历史依据?从埃及出发考察《出埃及记》,揭开谜之面纱,探寻真实的历史,两位作者站在谜题的最前沿,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两种对立却又相互关联的理论,清晰真实地还原了史诗般的出埃及记。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微信ID:heilongjiangjiaoyu

《拉铁摩尔与边疆中国》

唐晓峰 姚大力 等 著

长城边疆在拉铁摩尔的眼睛里,拥有主动参与中国历史的能力,而且事实上它就是中国历史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拉铁摩尔解读中国史的内亚视角,是对在他之前仅以汉族和汉文化作为中心视角去考察和论述中国历史变迁的旧有传统的一种重要修正和补充,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他是要以此取代和颠覆从汉族和汉文化出发的分析视角。经拉铁摩尔阐发而得以显现的刻印在中国历史中的内亚特性,如今才刚刚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开始重新得到认识和解读。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麦克阿瑟回忆录》

[美]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著

陈宇飞 译

《麦克阿瑟回忆录》由麦克阿瑟亲手撰写,记录其传奇一生,讲述他在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每一场重大战役中的经历,以及对那些富有争议性问题的看法。本书是了解20世纪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格局极有价值的文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微信ID:sassp021

《美丽灵魂:黑暗中的反抗者》

[美] 埃亚勒·普雷斯 著

刘静雯 译

在世俗观念与制度面前,“说不”是一件极需理智和道德勇气的事。记者埃亚勒·普雷斯从多年的观察、采访入手,以神经科学、组织行为学和道德心理学等前沿成果为辅助,讲述并分析了四个普通人如何为“正义”发声的故事,他们打破偏见,捍卫良知,凸显出平凡灵魂中亦有抵抗“平庸之恶”的巨大力量。

三辉图书

微信ID:sanhuibooks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从畅销书看日本社会走向》

黄亚南 著

如何客观、全面地反映日本社会的真实面貌?

畅销书是时代的镜子,也是现实社会需求的集体反映。从每年畅销书变化角度解读最真实的日本社会,看懂日本人的心理变化。收录1991年至2015年日本畅销书,通过“畅销书”这个新颖的视角,解读最真实的日本。

东方出版社

微信ID:dfcbs2011

《庞贝三日》

[意] 阿尔贝托·安杰拉 著

董婵娟 译

作者阿尔贝托·安杰拉通过长达二十年对庞贝的细微的、精密的、科学的观察,融合了火山学家、历史学家、植物学家、人类学家和法医学专家的研究和意见,献给世人的一部辉煌著作,展现了三个重大发现以及七位幸存者的故事,修正了庞贝浩劫的元凶及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微信ID:css-press

《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日] 西嶋定生 著

顾珊珊 译

将秦汉史置于整个东亚视角内审视是怎样一种体验?享誉世界的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将在这本书里带你了解“他者”眼中的秦汉帝国。西嶋定生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大家小书”,也是“深入浅出”式的经典。

甲骨文

微信ID:ioracode

《〈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

薛凤旋 著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享誉中外的艺术品,更是一卷记载中国城市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社会学家般的眼光对社会和人文的深入解剖,还原了一千年前中华国都的繁荣状况和鲜活的市民生活。

本书对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的脉络作了简介,进而说明北宋时期的社会发展动力、城市管理及社会状况,以此为基础,深入考察了《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卷分解为两百多个细节,以画中图像来展现汴京这座“新城市”在经济、人文和管理体制诸方面的运行状况。

中华书局

微信ID:zhonghuashuju1912

《日本新中产阶级》

[美] 傅高义 著

周晓虹、周海燕、吕斌 译

《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傅高义的成名之作,其主体研究耗时2年,但傅高义夫妇此后一直坚持研究对象的跟踪随访,研究成果实则跨越30年。傅高义从工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出发,将新中产阶级描述成一种经济与文化的标杆,对工薪族生活方式的描述丰富而微妙。根据其在东京M町的田野调查,从工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出发,将新中产阶级描述成一种经济与文化的标杆。近几十年来关于日本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几乎都建立在该书基础上,直至今日还在日本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一日本研究奠基之作,经典但不枯燥,展现了一幅穿插八卦轶事的新中产生活全息图:夫妻、婆媳、亲戚关系,职场上的苦熬与交际,年轻人恋爱和相亲的苦恼,盼望孩子闯过重重考试、出人头地的父母心……种种描述生动而微妙,文化相近的中国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上海译文

微信ID:stphbooks

《社会共通资本》

[日] 宇泽弘文 著

经济高速增长终结、环境污染、农村凋敝、城市困境、医疗和教育功利化、社会风气不断败坏,这些似曾相识的问题是对中国的现实写照吗?20世纪后半叶,日本比中国更早地经历经济的高速增长,依托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仅用四分之一个世纪就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于此同时,日本也面临了国内房价飙升、资产泡沫化等诸多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经济高速增长时,问题被掩盖在光鲜的经济成就之下,但是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中,并不存在永动机,高速增长必定有终结的一天,开头提到的这些似曾相识的问题正是经济引擎失速后日本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本书作者宇泽弘文先生具备深厚的经济学专业素养,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鞭辟入里,是日本举世公认、备受推崇的经济学家。他的著作《汽车的社会性费用》曾经改变了一代日本人对汽车的看法,很多人因此延缓或放弃购买汽车。在本书中,他对日本经济社会问题的思考超越了国家的界限,揭示了让所有人过上富足生活应尽的努力,被日本读者称为“政客相当不希望普通百姓看到的书”。如今面临经济放缓,中国能够从中得到怎样的带启发呢?本书将为我们勾画出对普通人来说尤为紧要、也更为朦胧的那些问题的答案。

后浪出版公司

微信ID:hinabook

《书楼觅踪》

韦力 著

《书楼觅踪》是古籍收藏大家韦力礼敬先贤之作,超100万言,畅谈古籍收藏的那些奇人、奇书、奇事。四色彩印,配有几百幅“芷兰斋”历年集藏的珍贵古籍,一窥我国古籍概貌。

大量传统典籍能够流传至今,有赖于历代藏书家的薪火相传,正是他们的尽心尽力,才使得斯文不绝。而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对于中国古代书楼的寻访,正是对这些先贤的礼敬。关于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寻访,十余年前便有《书楼寻踪》,而《书楼觅踪》作为韦力先生第二部相关专著,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远超第一部。

中信出版集团

微信ID:citicpub

《四种分叉》

赵汀阳 著

著名哲学家赵汀阳最新力作,从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花园到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从人类意识的起源到有轨电车悖论带来的道德疑难;跳跃而分叉的话题背后,是对形而上学根本问题的深刻追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信ID:ecnupress

《唐诗与宋词》

莫砺峰 著

本书选择了最经典的诗人及其作品进行了论述,并以李白、杜甫为唐诗成就的杰出代表,以苏轼、辛弃疾为宋代成就最高的词人,各自展开重点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王维、孟浩然、柳永、周邦彦等名家名篇,也进行了相关解说。

南京大学出版社·新学衡

微信ID:njupress

《天文学家的女巫案:开普勒为母洗污之战》

尤林卡·罗布莱克 著

《天文学家的女巫案》从多角度展示了伟大科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1615年,当天文学家开普勒正值事业的高峰时,其寡居已久的母亲卡塔琳娜被当地政府指控为女巫,开普勒为此特地回到故乡符腾堡为母亲展开长达6年的辩护。

《天文学家的女巫案》作者尤林卡·罗布莱克不仅仅叙述了开普勒的生活及其家庭,更通过局部地区的一桩案件和详实的史料,以崭新的视角展现了400年前欧洲复杂深刻的宗教变革和风土人情。

斯坦威STANDWAY图书

微信ID:STWbooks

《西方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史论》

聂敏里 著

从中国学者的思想视野出发对古希腊哲学正本清源,不重在知识的梳理与介绍,而重在思想的分析与检讨。上溯公元前6世纪的米利都学派,下迄公元6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深入上下1200余年的古希腊哲学内部,探寻其内在思想根底与究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信ID:crup-1955

《语词之邦》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著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把我们当今世界的现状,拿来跟神话、传说和故事的世界进行比对,找出了二者之间既迷人又具启发性的相似处。他深度剖析“故事”里各种隐含的意义,讨论了21世纪“说故事的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故事”是否拥有改变整个世界的巨大力量。

上海三联书店

微信ID:sjpc1932

《战败者见闻录》

[墨] 米格尔·雷昂-波尔蒂利亚 著

孙家堃 黎妮 译

本书使用大量印第安人的史料,从印第安人的角度,讲述了西班牙人对阿兹特克人、玛雅人和印加人的征服,作者从本书原版1959年写成,目前已经有英、法、意、德、日、希伯来、波兰、瑞典、匈牙利、塞尔维亚、葡萄牙、世界语等12种语言,出版20余次。仅西班牙语版就出版了3种。在研究美洲印第安历史学界拥有非常高的学术地位。

商务印书馆

微信ID:shangwu1897

《哲学家与动物》

[法]罗伯特马吉欧里 著

杨智清 译

古希腊人讲“认识你自己”,如何认识自己呢?借助同类,谈论动物,都不失为好的途径。哲学家的言论或许深刻,或许浅薄,但无疑都是针对这一目标的不懈尝试。诗人有“借物咏怀”的说法,哲学家则“借动物求知”。那么读者诸君,你的“动物观”有没有形成呢?阅读此书,相信必能获取新知,找到答案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微信ID:ssapcn

《治村》

贺雪峰 著

作者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以《新乡土中国》《回乡记》等引发社会热议。《治村》书中涉及的诸多问题颇具话题性:贿选、刁民、乡村政治无序、阶层分化等等。《治村》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探讨了当下中国诸多重大而迫切的乡村治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

北大博雅好书

微信ID:boyabook

《中华文明读本》

刘东 主编

本书邀得葛兆光、阎步克、高名潞、陈平原等60位国内一流文史学者撰稿,对中华文明的诸多方面加以解读,涉及信仰、哲学、社会、科技、艺术、民俗等多个主题,是大家写小文章的范例,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入门读物。

译林出版社

微信ID:yilinpress

《自制美学: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著

陈毅平 译

审美贫乏的时代,与亲切的艺术批评大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共赴美学之约。本书收录了格林伯格未曾结集的文章和1971年本宁顿学院系列研讨会演讲稿,生动展现了他对审美问题的深入思考。可谓“大师写小书”,是美学入门的必备读物。

重庆大学出版社

微信ID:Dpublishing

- END -

▼ 本期书单,由以下 28 家出版单位联合发布

(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师大出版社·新史学 | 重庆大学出版社·拜德雅 | 东方出版社 | 广西师大新民说 | 汉唐阳光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后浪出版公司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甲骨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启真馆图书 | 三辉图书 | 商务印书馆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世纪文景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斯坦威STANDWAY图书 | 译林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联合推广媒体

澎湃新闻·翻书党凤凰读书 社会科学报百道网

当当读书汇书房记西安读书会首席战略官

▼ 欢迎加入人文社科联合书单联合推广媒体

共同分享好书资讯,请联系rwsklhsd@163com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长按下图二维码

可至当当网购买本期书单中的好书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200个书单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200篇暖文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

说起《被讨厌的勇气》,五年前一度是畅销书。之前没有缘分读到,现在补起来,书中的观念还是会对我产生心灵冲击。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哲学与心理学融汇一体的书,通篇是以青年和哲学家的对话构成的。青年抛出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未来和现在的一系列选择,这些问题也正是读者曾经面临、正在面临、或者将要面临的困惑。

书中有很多值得咀嚼的观点,结合现状,最令我深刻反思的还是以下几点。

举个例子,一个人说他想成为一名作家,但从来不去投稿,也从不参加有机会走向作家之路的活动,和写作竞赛更是刻意保持距离。

行动上没有迈步,就避免掉了失败的可能,内心始终保护着这种可能性“如果我去投稿,坚持下去,肯定会实现作家梦”。而如果真的去投稿了,事实上很大可能是面临被拒搞,参加写作比赛也会惨遭淘汰。

而这种可能发生的现实结果,无疑带来更大的痛苦,对当事人来说,过于恐怖,还不如不改变。

能量不足的人,宁愿停留在旧伤里,也不会冒险去做面临新痛苦的事。因为一旦改变,就意味着未知,进而引发人本能的恐惧。改变后的新生活方式,既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新问题,更因为缺乏经验,不知如何应对,感到手足无措。哪怕明知道当下的状况已经很痛苦,但至少这种痛苦是熟悉的,已经习惯了,至少比面临新痛苦更容易一点。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朋友向你一边吐槽抱怨,似乎希望你给出意见,但明明很实用的意见,在她听起来却是没有办法执行的,最后现状还是没有任何变化,仍在困境之中徘徊。又或者,你起初想做一件事,但迟迟无法真正投入行动,都是这种心理动机在阻碍着你。

实际上,任何事只有去做了才知道适不适合,就算不适合,趁早放弃,把时间投入到别的事情中,精力更集中也更高效。

我们大多以为人的一生可以概括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部分,然而其实真正能拥有的只有现在。

每个人在回顾过去时,都会有感到后悔或遗憾的或舍不得的情感。过去发生的事,可能持续对现在的你造成影响,比如无法走出某种阴影,比如对过去的美好念念不忘,觉得现在的时光十分难熬。

将来会怎么样,更是无法预知的迷茫,于是内心充满焦虑和担忧,当下的每时每刻几乎都惶惶不安。

这种“对过去执着,对未来担忧”的做法,会让人失去当下最珍贵的时光,得不偿失。

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叫做“聚光灯效应”。有过舞台经验的人都知道,当你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从对准你头顶照下来的时候,台下的一切就变得模糊不清了,既看不见观众的脸庞,也看不清座椅是否空席,因为你此时此刻是聚焦的。而当聚光灯移开,或者你走到舞台旁边,离开聚光灯,周围的一切,又变得清晰起来。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舞台表演,当下的生活,就应该是聚光灯打在你头顶时的模样,过去和将来都变得黯淡,只有眼前最清晰最重要。不畏过去,无惧将来,应是最幸福的生活态度。

“追求优越性”是刻在人类骨子里的本能,在过去生产资料匮乏的年代,只有比别人强壮健康有能耐,才能存活下来,那是需要拼尽全力赢得竞争的环境。

现如今,人心依旧习惯攀比,要比别人过得好,但这种“好生活”是相对的,更宽泛更永无止境,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人活得更累”的原因。

生活原本就没有固定答案,只有参考答案。而很多时候,参考对象往往就是身边人。一场接一场的较量下来,我们不得不追问“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阿德勒在书中明确提出,并不存在据有普遍性的人生意义。很多人所谓的“有意义的人生”,是期待“绝对自由的人生”,然而并不存在。

有些人命运赋予他们重任,财富名气地位应有俱有,有些人则过着平淡普通的生活,无论哪一种人,都在享受着生活自身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应对着无法逃脱的麻烦与困扰。

接纳生活呈现的本来的样子,做好当下的事情。人生的意义,在你逐渐做好耐心做好眼前的事之后,慢慢变得明晰。

读完第一遍时,我就决定写下读后感,觉得读一遍远不够过瘾,以后也会常常翻看这本书。

如果要把人生当作一场演出,怎样才能演绎动人的舞蹈?答案是:不要盯着演出后的结果,只专注练习每个动作,把每个动作表演到位,自然衔接,习惯成自然,一段完整的舞蹈就串联起来了。

在充满随机性的世界里,人生不是一条连续无间断无波动的直线,而是由无数刹那点的串联。此时此刻,你就在那个“点”上面。

前言:如果想做读书博主或自媒体,准备资料至少要占到70%,而书籍是最重要的资料来源,下面小唐就为大家介绍七个买书的网站,种类全还超级便宜。

1、中国图书网

一个主打各出版社尾货图书的网站,一些不畅销、书店下架的或者比较冷门的,也有很多好书,打折确实狠,都是论箱卖,而且包邮。

当然,这个网站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因为是尾货书,所以书本在品相上可能有些小瑕疵。书籍种类多,但折扣力度较大的活动也以经典书籍为主,畅销书较少。

中国图书网

里面有88元10本任意挑的,还有9块9包邮的书籍,还有畅销榜,按照品类和出版社都可以搜寻,适合大家大量屯书。

2、孔夫子旧书网

这个网站的特色卖点,是有古籍类、珍藏的书,有年代的书,甚至一些冷门到不能再售卖的书,在这里都能找到。但是在价格上有高有低,邮费也比中国图书网贵些。

能够找到珍藏版的书籍,对于关键知识领域的补充还是非常值得的,自媒体就是要找到差异化的知识点才能出大爆款。

孔夫子旧书网

大家可以把网站收藏在电脑的收藏夹里,没事的时候可以逛逛,淘几本喜欢看的书。

3、缺书网

缺书网,有一个专门的捡漏选项,每搜寻一本都能查到全网的最低价,在这里可以看到京东、当当的各类图书促销信息,不用等到双11和618就可以买书了。在这个网站,大家尤其在不同的时间段进去逛逛,找到优惠力度最大的时间买。这里面也有很多优秀的冷门书籍等待大家去捡。

缺书网

4、当当网

当当是国内网上购书体验最好的平台,物流体验也是非常不错的。在这上面很多出版社都有自营,正规渠道质量有保障,还有很多独家书,基本上长期都有打折,但一般都是5折封顶。总结一句话,就是书全、价低、保正版。如果不是太冷门的书籍,一站式购书足矣。

当当网

5、多抓鱼

著名的二手书买卖平台,出售的二手书会预先进行翻新、消毒、包装,书籍几乎和新的一样,而且可以淘到绝版书。

平台不仅能买书,还可以卖书,如果你要大量闲置的书籍,可以通过平台出售,换回银子,另外还可以卖衣服和电子产品。

多抓鱼

6、小谷吖

主打教材回收和买卖的平台,从各类教材、四六级等考证资料到文学经典作品,通通可以找到,和多抓鱼一样,书籍也是预先进行翻新、消毒、包装的,书籍可以买也可以卖。

小谷吖

7、旧书街-买卖二手书

有热门书店和好书推荐板块,非常方便寻找,各种教辅书和其他种类的书都能找到,非常方便,而且价格便宜,省钱真香。

旧书街-买卖二手书

关注我,持续为您带来各种赚钱类干货。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