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藏的用途是( )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秘藏的用途是( ),第1张

秘藏的用途是传承。

扩展资料:

传承,汉语词语,读音为chuán chéng。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泛指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传授和继承并发扬发展的过程。

指隐藏或珍藏的大宗之物。 汉 王逸 《九思·守志》:"睹秘藏兮宝珍,就 傅说 兮倚龙。"《汉书·刘歆传》:"孝成皇帝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比喻奥秘。唐杨炯 《序》:"与夫发天地之秘藏,知鬼神之情状者,合其心矣。"即秘密藏。佛教语。谓非凡常所可了知的秘密法门。

以古籍为例,因为很多古籍都是限量版的,一旦丢失或破损,就再也找不到同款了,所以,很多人选择了秘藏,将古籍传承下去,同样,其它稀有物品,通过秘藏的方式,也可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出于保护古籍的考虑,日前,有很多网友都有秘藏的习惯,特别是一些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实物,同时配合图书馆的古籍读者服务工作。

图书馆不仅加紧进行馆藏古籍的数字化工作,还对一部分稀缺的书籍进行了秘藏。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避免了中国古籍流散海外。

商代文字的另一个用途是青铜器铭文,主要是在商代晚期。根据现有的发现,铭文大多仅为只言片语,也有少量多达40余字的长铭文。

其铭文的内容大抵是向祖先报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关键是,这些青铜器作为国之重器,其功能也是用于祭祀,需秘藏于宗庙里。这种东西的神秘性,也可以东周初年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来证明。

据记载,楚庄王向周使王孙满“问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指出,九鼎“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因而“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由此可见,作为通天工具的青铜器,旁人连问也不能问,哪能随便看。

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弓弩到底有什么不同?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热动力机械系统和现代技术的杀伤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

说到这里,可能会联想到古装剧里面的战争场面,而事实上,中国古代兵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确实是一部璀璨耀目的史册,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智慧,当今的人们的确难以想象石斧、铜戟、金戈铁马的赫赫战绩。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的情景让人好奇,古代到底有哪些厉害的武器呢?

中文名:弓弩。

英文名:crossbow。

分类:冷兵器。

结构: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

弓弩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弩是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弩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是古代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

汉代的《说文》曰:“弩,弓有臂者”;《释名》称“弩,怒也,有势怒也”,就是说弩是一种带有机具,且威力大于一般弓的武器,射出有怒不可犯之势,令人闻风丧胆。

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已发现了用骨片制成的弩机,商代用木弩的记录在古籍和甲骨文中也大量有;到了春秋时期,铜弩机出现,弩逐步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在考古工作中,秦兵马俑坑二号坑内,有专门的弩兵队列,并出土了大量铜弩机;到了汉代,统治者把弩看做比弓更重要的远射武器,特别是在汉匈作战时期。

汉魏时期,出现了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弩,蜀汉诸葛亮,在战国时期防身用的,小型袖珍连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出了一种叫做“元戎”的新式连弩。

弩的使用在唐宋时期达到又一高峰,当时的弩主要有:臂旅弩、角弓弩、木单弩、竹竿弩、伏远弩5种,宋代统治者很注意发展弩,当时官修的《武经总要》甚至称弩是“中国之劲兵,四夷之畏服也”。

尽管弩在宋朝达到了一个顶峰,但强盛背后难免就是危机,宋朝时期火器开始流行,金灭北宋战役中,金国就使用了数门威力巨大的火炮,轰击汴京的城墙。

所以与弓相比,弩的确有很大优势,一是增加了延时装置,用弩机牙扣住弓弦,伺机扣动扳机即可发射;二是增加了瞄准装置的望山,有了规定发射方向的箭槽,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三是弩不只靠臂力,还可以用脚踏等方式增加拉力,有的大型弩还可借助机械设备张弦,弩也因此可分为臂张弩、蹶张弩和腰开弩等几种。

中国书画是中国嘉德重要的拍卖业务,分设“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及“中国当代书画”三大项目。自2009年以来,全球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已经移师北京。在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各个时代名家书画精品的成交价屡创新高,收藏群体日渐庞大且日趋成熟,收藏品味不断提高。“中国近现代书画”一直是中国嘉德的强项,许多近现代重要书画家作品的成交纪录更是在这里诞生;从一九九八年起,随着收藏家对古代书画的兴趣日趋浓厚,古代作品交易量增大,中国嘉德开辟“中国古代书画”专场,精心征集清代以前流传有序的历代珍品,促进了国宝级作品的海外回流,以及民间稀世瑰宝的价值定位和提升;二零零五年,中国嘉德新设“中国当代书画”项目,在注重个人原创风格和艺术品味的同时,充分考虑美术界的专业评论及市场的反馈,在开发这片广阔的潜在市场同时,做出我们专业的判断和富有价值的前瞻引导。

一九九五年以来,中国嘉德先后为海内外著名藏家举办专场或系列专题拍卖,如“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傅抱石精品暨张氏藏中国书画”、“集珍—三家藏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书画”专场等都取得极大成功,赢得了海内外收藏家的广泛好评。 中国嘉德自一九九四年秋季推出瓷器工艺品拍卖专场以来,业务发展迅速,拍品持续保持高档水准。曾经分别以671万元成交了《明宣德青花龙凤纹十棱洗》和以440万元成交了《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天球瓶》等重器。二零零二年,一对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大四件柜以943万元刷新中国古典家具拍卖世界纪录,引起国际关注。二零零三年,“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取得空前成功, 143件拍品全部顺利成交,其中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等诸多拍品接连创造世界纪录。

二零零四年,首次推出的“尊崇之美—佛像艺术”以1288万元的成交额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喝彩。同年,一件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拍品以3575万元成交,这件集绘画、书法、碑帖及织锦技术于一体,深藏禁宫,又博得清朝历代皇帝珍爱之物的惊现拍场,创造了中国皇家艺术品在市场上新的收藏与投资空间,不仅创造了中国缂丝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同时也刷新了《石渠宝笈》著录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二零零五年“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作为全世界首个中国丝织品专场拍卖, 203件拍品总成交 4423万元人民币,成交率超过90% 。 油画雕塑拍卖是中国嘉德最早设立的业务项目之一,一九九四年春季举行首场油画拍卖,次年增设雕塑作品拍卖项目。

无论是中国老一辈油画家的早年力作,还是当代艺术家的新锐作品,在中国嘉德都有优秀的拍卖纪录。一九九四年的首场油画拍卖会上,陈逸飞西藏题材的《山地风》便以286万元创下当时中国油画拍卖最高纪录。一九九五年,刘春华创作的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成交,二零零五年,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以1015万元成交,中国油画拍卖纪录不断刷新。二零零六年春季,孟禄丁、张群合作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以627万元成交,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创下市场新纪录。

中国油画拍卖市场经过十年的培育,自二零零三年始,开始出现实质性的飞跃,越来越多的国内中青年成功人士关注油画的收藏,众多国际收藏家也开始积极跟进国内的油画市场,在拍卖场上形成了国内外收藏家争购的局面。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从不同角度得到了市场的肯定。从二零零五年开始,春秋两季“中国油画及雕塑”拍卖专场总成交额已突破两亿元,年增长幅度近四倍。二零零六年秋,中国嘉德推出“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专题,以更加系统、完整和学术化的立场,大力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明的传播,因此,藏书家向来都被封有“书香门第”的雅称及赞誉,虽然图书典籍因为历史的浮沉而历经劫难,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书本的喜爱初衷不变,对于藏书的追求亦有增无减。

一九九四年秋季,中国嘉德在中国大陆首创古籍善本专场拍卖,此项目成立至今,多次创下世界纪录。在这个平台上,沉寂千年的唐人写经、藏家竞逐的宋元秘本、绚丽精湛的明清版画、书艺上乘的名人尺牍……,逐一被公私藏家欣然揽入囊中,获得了新的归宿。二零零三年,一代珍玩《唐贤写经遗墨》、国宝级的海内外孤本《婺本点校重言重意互注尚书十三卷》,以及于一九二二年流出故宫的《题宋版通鉴总类》,相继出现在中国嘉德的古籍善本拍卖场上。二零零五年,《过云楼旧藏》集体亮相并以2310万元的价格整体成交,百年传奇得以延续。

十余年来,中国嘉德还配合政府部门,促成了包括“翁氏藏书”、“朱熹春雨帖”、“出师颂”、“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和“陈澄中旧藏”等国宝级古籍善本入藏国家级文博机构,多次获得政府表彰。 以科学技术鉴定为基础的珠宝翡翠拍卖,深受投资人和收藏者的关注和喜爱,设计新颖、品质优异的珠宝翡翠拍品不仅直观承载其现实价值,更能蕴含长期的保值增值潜力。高品质珠宝翡翠的价值高度浓缩,不仅是最便于收藏、携带和转移的财产,而且还具有极强的佩戴性和装饰性。对于初入门者,这也是一项相对来说易于学习辨别真伪的收藏项目。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一流的珠宝翡翠同其它类型的传世文物精品一样,拥有很高的收藏与升值空间。

中国嘉德自一九九五年春季开始在中国大陆开创珠宝首饰拍卖,面向海内外广泛征瑰集高品质及最有特点的珠宝翡翠饰品,多有拍卖佳绩。

二零零四年亮相的钟表专场拍卖虽属初创,但亦留下不俗业绩。二零零六年开始,珠宝、翡翠与钟表项目联手,期望合力打造全新平台,为收藏家提供更为周到的专业服务。

一九九四年中国嘉德首创为社会大众收藏服务的“大礼拜拍卖会”,它在秉承规范操作的基础上,以平易朴实的风格带给人们全新的市场机遇,享誉京城内外。一九九五年“大礼拜拍卖会”更名为“周末拍卖会”,每逢单月的第二个周末定期举行,拍品包括名人字画、瓷器玉器工艺品、古典家具、珠宝翡翠、钟表相机等诸多门类。二零零五年,适应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求,“周末拍卖会”变更为“四季拍卖会”,征集拍品的档次和市场定位较之以往有较大的提高,拍卖会周期为每季度一次。

“四季拍卖会”首次亮相即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及钟表拍卖项目,无论在拍品质量、交易规模还是成交总额各个方面,都高居同类拍卖会首位,在文物艺术品中端市场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1、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哪个故宫的藏品更具价值?2、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稀世珍品!这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3、珍贵国宝放异彩——台湾行之台北故宫博物院4、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5、台北故宫博物院中,都有哪些珍贵藏品?关于这些藏品你了解多少?6、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逆天文物有多珍贵?都有些什么?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哪个故宫的藏品更具价值?

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两个故宫的藏品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华夏文明史学的依据,极具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两个故宫的藏品都是无价之宝,都是属于国家的,属于人民的,任何人都不能将其变卖转移至国外,做此等兽行者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叫作中山博物院,地址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博物院总占地面积达16万平方米,建馆于1965年,总计藏品698854件文物。

其实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为何会出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话说当年XX眼看大势已去,所以就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量珍贵文物运到了台湾,所以之后才有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事不得不承认,那个时候基本上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所有珍藏文物都给洗劫一空了,唯一剩下的就是搬不走的北京故宫建筑物了,以及还有些被藏起来没找到的部分文物,所以北京故宫博物馆现在的大量藏品一方面来源于挖掘出土,一方面来源于溥仪的个人私藏,还有一部分就是来自民间捐赠,所以在这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规模就超过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地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紫禁城,皇宫,其现存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这还不算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要知道这些珍贵的建筑本身就是无价之宝,那可都是文物呢!

从文物总数来讲,北京故宫博物院总计文物是一百八十多万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总计是六十九万余件,就两者在数量上比较,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规模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些可都是咱们中华民族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宝贝,从这一点来讲,又怎么能比较出个孰轻孰重呢?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

馆藏数量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馆藏数量为1807558件。

2代表文物

1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列女图》。

2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3唐朝韩_《五牛图》。

4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5五代卫贤《高士图》。

6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

7《韩熙载夜宴图》。

8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9越窑青釉八棱瓶,花瓷腰鼓、凤首龙柄壶、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汝窑天青釉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宋官窑青釉弦纹瓶、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哥窑鱼耳炉、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登封窑珍珠地刻虎纹橄榄式瓶、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蓝釉描金_,另外还有明代的珍贵瓷器,以及金银铜器皿文物,和珍贵的玉器等,因为数量庞大限于篇幅故而不一一罗列。

3游览须知

故宫博物院全年开放,但是法定节假日和周一,为闭馆时间。

开放进馆时间8:30

止票时间(含钟表馆、珍宝馆16:00

停止入馆时间16:10

清场时间17:00

在里边游玩尤其要注意,不要在墙上到处乱涂乱画,因为有摄像头监控,只要你敢乱画,那肯定是跑不脱的,要知道里边的这些建筑物以及一花一草,都是文物,不是你可以随便去动的,这些文物你破坏了,可是要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的哟!

二、台北故宫博物院

馆藏数量

总计藏品698854件文物。

代表文物

代表文物主要有:翠玉白菜、毛公鼎、散氏盘、快雪时晴帖、《早春图》、《华子冈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稀世珍品。

游览须知

展览厅一(正馆周二至周日:09:00~17:00

至善园周二至周日:08:00~17:00

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北京故宫在藏品规模上要大于台北故宫,而且北京故宫的所有建筑物都是珍贵的文物,但是不论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边所珍藏的文物,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属于国家和人民,任何人不得将其转移至国外,做此兽行者必将受到千古唾骂而遗臭万年!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稀世珍品!这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台北到国立故宫博物院又被称为坦北部共或者中山博物院,是中国的一家大型综合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的三大博物馆之一。在台北故宫中有十大镇馆之宝,这十大镇馆之宝都可谓是稀世的珍品。其中分别为翠玉白菜,散氏盆,毛公鼎,天青无纹水仙盆,莲花温碗,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江行初雪图,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这10件藏品来自不同的年代,是很有名的稀世之珍。

第1名首先就是我们的翠玉白菜,这个是来自清朝的藏品,也是位于国宝排行榜的第1名。故宫也是不敢随意更换展品,翠玉白菜也是一年无休的展览。第二为散氏盘是西周的宝物,散氏盘是在康熙年间出土的,在这个盆上的造型与纹饰都展现出了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的简约风格是研究西周文化的重要材料。第3位盟宫顶也是西周的文物,他还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差点被日本所夺走。毛公鼎除了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之外,他在文字学以及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第4位是来自北宋汝窑的天青无纹水仙盆,这也是北宋宫廷的御用瓷器,根据考证来看的话,世界仅存这一件了。第5位的是莲花温碗也是来自北宋汝窑的,是非常著名的瓷器,传世品也是极少。

第6名富春山居图是由元朝的作家黄公望所画,这幅作品也是耗费了10年的时间才完成,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笔。第7名则是北宋范宽所做的西山行旅图,这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并且还体现出了北方山水独有的特点,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第8位则是有五代时期的作家,赵干所做的江行初雪图,这幅作品将景物和人多绘画的,如有其神,线条勾勒非常的劲道。第九名则是唐朝颜真卿的书写作品祭侄文稿,这幅作品不仅笔画非常的顺畅,而且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所以如有其神一般也被认为天下第二行书。最后一位则是宋朝苏轼所做的黄州寒食帖,这部作品在书法史上影响非常大,是一幅典型的行书作品,还是抒发了作者当时郁闷的情感。

这十大文物都是非常珍贵的藏品,稀世珍宝,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作为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一直都被展出,供大家所欣赏。

珍贵国宝放异彩——台湾行之台北故宫博物院

珍贵国宝放异彩

——台湾行之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传学

5月29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座落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为仿造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中华民族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平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已达696万余件。

为保持馆内的安静,采用了导游和游客之间用无线话筒与耳机接受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各旅游团导游讲解的互相干扰。我们观看了清代乾隆皇帝的用品及收藏,商周以来的青铜器藏品,精美的玉器、瓷器等,还参观了为纪念著名画家张大千诞辰120周年举办的画展。

在众多藏品中,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被称作三大镇院之宝。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原陈列于清末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永和宫,是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部分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上面攀爬两只红色小憩的螽斯虫。螽斯虫,属飞蝗科,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善于高声鸣叫,繁殖力很强。在《诗经·周南》中有《螽虫》一篇,是为祝福他人子孙众多的诗篇。这棵白菜和真白菜一样大,好像用指甲掐一下就会出水一样,增添了活意,令人叹服。在当时,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螽斯虫则有子孙绵延之意,可以说这是件别有含义的嫁妆。

肉形石

肉形石俗称红烧肉,也称东坡肉形石、东坡肉。

肉形石,顾名思义,是像肉之石,横看竖看,都像肉,像东坡肉,像红烧肉。此东坡肉形石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是一块天然形成的奇石。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无论是色彩还是纹理,都可以乱真。

毛公鼎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1843年陕西岐山出土,有着2800年的历史。毛公鼎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净重34705克。其鼎口呈仰天势,半球状深腹,垂地三足皆作兽蹄,口沿竖立一对壮硕的鼎耳。文物界公认此物系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827-公元前781年时的一件重器,因其鼎腹内铸有32行关于“册命”毛公喑(yīn的铭文,故名“毛公鼎”。铬文有32行、共497个字。迄今为止,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重器,自然便成了稀世瑰宝。当时的青铜器不但以质地、古旧程度论价,而且还按照铭文的字数加价,一个字可以加一两黄金。

婴儿枕

瓷枕造形采婴儿侧卧于榻上,头微扬、宽额、身硕、双手交叉为枕,两脚弯曲交迭,状极悠闲。左手执一状似彩球童玩,丝带贯穿,上下以蝴蝶结饰固定。婴儿脸部交待清晰写实,模样雅稚可人,衣饰以今日用语应是:身着长袍,外加背心,长裤,布鞋。背心前襟饰钱形纹,后背划牡丹,长袍下裳印圆形团花,衣袖长裤无纹饰,显示以不同布料缝制而成。榻周开光,印有龙纹,底平无釉,刻乾隆御制诗。

院藏同型婴儿枕两件,北京故宫亦有一件,三件造型一致,均以模印成型,除在细部纹饰技法、纹样、部位及尺寸略有差异外,在面貌、衣饰皱褶几乎一致,想当时应有一共同样本,提供模制。

张大千画展作品选

(于2019年5月29日摄自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陶瓷器2万多件,包括从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古代书画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张宏的《华子冈图》等;善本古籍有近20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铜器-6,044件绘画-5,287件瓷器-25,423件书法-3,046件玉器-12,104件法帖-474件漆器-707件丝绣-306件珐琅器-2,510件成扇-1,651件雕刻-651件善本书籍-198,459册文具-2,379件清宫档案文献-386,729册件钱币-6,953件满蒙藏文文献-11,501件杂项-12,347件拓片-895件织品-138件以上总计677,609件册,是到2009年11月底全院的典藏量。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该院是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最精、最多的机构之一;藏有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玉器1万多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来宋至清历朝皇帝推崇艺术、广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万件,这是一般博物馆(院的收藏都不能比的。价值连城的极品更是数以千计,如铜器中的西周毛公鼎、散氏盘;玉器中的翠玉白菜、辟邪雕刻(六朝古墓出土;书法中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颜真卿、宋徽宗(赵佶书法手迹;画卷中的张宏《华子冈图》;以及中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瓷器中的宋、明、清名窑名家亲制品,官窑制御用艺瓷等,国宝级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包括近40万件明清档案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80万件的珍藏(另有800万件明清档案拨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同样无人匹敌。

金石:迁台的学者当时认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铜器去台北。

书画:文人重视书画,书画本身也好运载,能拿的尽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去台北,其中仅宋画即达943(实际上,台北故宫元以前绘画和书法分别为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后像和155件,被清宫归为宋画的作品中有相当部分属后世作品。台北故宫在鉴定方面较为松散,以沿用清宫旧定结论为主,宋元山水画系列可构成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极品特展;北京故宫则追回370件被溥仪私带出宫的绝品书画(溥仪共带走1300余件书画精品,其中大部分回到大陆各博物馆,又接受大量民间捐赠,共藏有绘画、壁画、版画、书法、尺牍、碑帖约14万件,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早期书画(尤其人物画和元代书画品质极佳,明清收藏极其丰富、全面。

玉器:中国有君子佩玉之说,故玉器也拿走不少,现有1万件;但也留下23万件精品。

陶瓷: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

宫廷:台北故宫收藏有比较完备的宋元以及明代的帝后画像,多为故宫南熏殿旧藏,但没有清代帝后画像。

书画藏品:共计约有9120件,以元朝作为划分点,著名的展品包含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以及苏轼《寒食帖》等;陶器展品以宋代五大名窑瓷器、明代官窑瓷器和清宫旧藏瓷器为大宗,著名的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即为代表;图书典籍部分以宋朝、元朝和明朝的版本较多且完整度高,如文渊阁《四库全书》、_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宛委别藏》等,都是展品特色所在。金丝玛瑙熊猫像画面奇石翠玉白菜莲花式温碗宋汝窑婴儿枕五彩龙凤大盘散氏盘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早春图万壑松风图快雪时晴帖华子岗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都有哪些珍贵藏品?关于这些藏品你了解多少?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有如下的珍贵藏品。

一、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翠玉白菜,与真正的卷心菜一模一样,用翠玉雕琢而成,主题亲切,洁白的菜身,碧绿的叶片,都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再加上菜叶上的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总共有三件翠玉白菜,除了镇馆的翠玉白菜外,另一种是青黄相间的翠玉白菜,高134公分,色泽微黄,菜叶上还有菜虫,台北故宫博物院人士_称他为“翠玉小白菜”。

另一棵也经常被冷落的翠玉白菜也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库房,这棵白菜来源是紫禁城的南库。

二、肉形石

和同为镇馆之宝的翡翠白菜不同,这颗玛瑙石之所以能成为一件受欢迎的宝物,并不是因为它的精致,而是因为它的自然,它是在地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矿物质接触转化而成。

一块天然形成的神奇石头,被大自然用一种精巧的手法处理,变成了一块色泽诱人、令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

三、毛公鼎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以制器人的名字命名,在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天宝鸡市岐山县,目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收藏。高538公分、腹厚272公分、宽47公分、重量34700千克。口饰重环纹一条、开口式、双立耳、三蹄足。

整体形制厚重,装饰纹饰古朴,充满了浓郁的生命气息,是西周后期鼎从宗教走向社会生活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逆天文物有多珍贵?都有些什么?

台北市故宫博物院一直以来就凭借着其丰富的藏品名扬海内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有近70万件在册文物。而正宫三宝就是翠玉白菜,毛宫颈和肉形石。除了鼎鼎大名的镇宫三宝之外,该博物院之内还收藏着“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代表作,中国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以及宋代雕塑白瓷婴儿枕等。这些作品无疑不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但根据人民日报的消息,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9万件藏品将被转移到海外的传言引发了诸多网友的关心,不过根据这一传闻,院方给予了否认。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所出场的各类产品都是古时候人们的杰作,一旦流失至海外,对于全中国人民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的文武究竟有哪些特异之处?就拿镇宫三宝之一“肉形石”前来举例,“肉形石”源于清代,由坚硬的玉髓制作而成,经过工匠巧手雕琢与染色,看上去就与平常所吃的红烧肉极为相似。

肉形时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镇宫三宝”之中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一件,除“肉形石”之外,同为“镇宫三宝”之一,源于清代的翠玉白菜,凭借着精妙的设计和高超的雕琢工艺,将一颗绿色经营的白菜呈现在大众面前,翠玉白菜的问世也体现了当时工匠手艺之高超。

接下来就该说“镇宫三宝”之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源于西周的毛宫鼎。毛公鼎原本是一件宗庙祭器,但由于其内部所镌刻的500字长篇铭文,使得其身价跃升,根据考古专家所言,毛公鼎是迄今为止所知最长的青铜器铭文。除“镇宫三宝”之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了许多名人书法,例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等。

四羊方尊这件重器出土后,被长沙的几个古董商合伙出资买下了。但在回到长沙以后,几个人由于分利不均而生矛盾,并反目为仇,其中有人向当地政府告密。于是,四羊方尊被长沙政府没收,交由当时的湖南省银行保管。

不久,日军侵华的战火烧到长沙城下,湖南省银行迁往沅陵,四羊方尊也随之又一次踏上了征程。前往沅陵的四羊方尊并未得到应有的安全,在一次日军战机的轰炸中银行被击中,库房中的方尊也未能幸免于难,被炸成20余块碎片。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顷刻变成一堆废铜。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四羊方尊被遗忘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文化部委托湖南省文管部门查找方尊下落。文管会的工作人员在湖南省银行的库房中重新找到了尘土中的四羊方尊,十几年后它再次被人关注,但却变成了一堆铜碎片。经过省文管会专家的精心修复,四羊方尊死而复生,终于重现三千年前的风采。修复后的方尊交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之后,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这件国宝级重器被调往北京,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所谓尊,就是一种酒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其实,早在大汉口文化中就出土过一种体形巨大的陶制大口尊——很可能是祭祀中使用的酒器,有的器壁上还有与祭祀已有关的原始刻画文字。商周以后,铜尊盛行,并成为常见礼器的一员。与其他礼器不同,商代的铜尊造型稀奇古怪,多姿多彩,我们能从中看到许多动物形象,比较著名的像象尊、豕尊、牛尊等,塑造得栩栩如生,多姿多彩。而羊的形象也是其中的主题之一,比如比羊尊、三羊尊等,而这件四羊方尊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四羊方尊,侈口,鼓腹,圈足,是目前所见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其通高583厘米,尊口边长524厘米,重近345公斤。

四羊方尊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最上部的口颈部分制作成强劲有力的弧线形,下部的支应是由稳重的直线围成的圈足,中间的四只卷角山羊形装饰雕刻是整个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尊腹即为羊的前胸,其上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留足上饰有夔纹。全体饰有细雷纹。这四只卷角山羊,四足皆脚踏实地,贴附于方形圈足之外,承担着尊体的重量。在尊的颈部饰有晚商青铜器上常见的蕉叶、夔纹和兽面纹,肩部饰有4条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相互蟠缠,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肩的中间。

四羊方尊整器浑然一体,让当今世人对其高超的合范技术惊叹不已。此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这样做不但改善了器物边角的单调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而其实用功能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纹饰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现象。肩部的龙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铸法做成。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这种方法在铸造工艺中被称为二次铸造法。

黄河,古称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黄河典故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与黄河有关的掌故是很多的,都与黄河的水文地理特性有关。 那些王朝与黄河有关:夏商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华夏文化,汉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太极图是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太极图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通过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人族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区文化积淀厚重,历代名家辈出。这里是河图洛书的发源地,研究易经的人寻根拜祖,哪个不到河洛汇流处?这里是少林拳,太极拳,轨迹拳,苌家拳的发源地,欲学武术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我们依托资源的优势,开设河洛讲坛,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之内,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 化形成的直接源头。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通过艰辛努力,释读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殷墟确实属于商代晚期都城,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关于有商一代历史的基本可信。 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市发现了属于商代早期的二里岗遗址,几十年来的田野考古工作证实,二里岗遗址是一座商代早期大型城址,其中有规模巨大的城墙、数量众多的宫殿建筑遗址,有重要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还有一些“重器”——大型青铜礼器的出土。这就说明该遗址不是一般的大型城址,而应该是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之一。80年代初,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配合首阳山电厂基本建设时,在偃师县城和塔庄一带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商代早期城址。此后,考古发现了这座城址的宫城遗址及其中多座宫殿建筑遗址,勘探了“小城”和“大城”城墙与范围,发掘了城门遗址、库房遗址和一些手工业遗址,清理了同时期的若干墓葬。通过对这些丰富考古资料的深入、全面、系统的考古学研究,证明偃师商城遗址与郑州商城遗址同样是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而且偃师商城还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保存着宫城与郭城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从考古学上解决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问题,从而使安阳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区找到源头。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找到了早于安阳殷墟商代遗址、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大型建筑遗址。其后,这里又发现了数十座大型夯土建筑遗址,考古工作者全面发掘了其中的第一、二号大型建筑遗址及其它宫殿建筑遗址。研究表明,这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遗址。除此之外,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围绕这一大型夯土建筑群遗址的围墙遗迹,初步研究确认这是宫殿建筑群周围的宫城遗迹。在二里头遗址范围之内还发现了制铜手工业作坊遗址、贵族墓葬、重要的青铜礼器、玉器等遗物。上述一系列考古发现证实,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二里头遗址,不但早于安阳殷墟遗址,也早于郑州商城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据此,学术界一般认为以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不但是一处重要的、典型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还是一座夏王朝的都城遗址,即历史文献所说的“夏墟”。正是由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不但确定了夏代后期的都城遗址,而且使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更为突出。 河洛地区的夏商王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早期王国。在同时期的当今中国范围之内,各地没有比夏商王国对以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影响更大、更为重要的王国。寻找直接产生夏商王国文明的考古学文化,是实施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体文化。 近年来学术界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中,由于辽西红山文化、江浙等地良渚文化的考古新发现,一种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地区、“多元”学说比较流行,而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关键性作用却被忽视。我认为,考古学文化与古代文明在学术概念上不是等同的,不能因各地考古学文化的不同就推导出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多元”。有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反映出从史前向“文明”的过渡,甚至从中还能看到文明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但大多数考古学文化则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文明化”进程发展,被先进的考古学文化所“同化”、“融化”,也有极少数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趋于“石化”,近代的民族学资料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许多生动例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历史道路,也基本上遵循着上述历史发展过程。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文明化”过程中,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考古学文化社会群体,基本在相同时期或稍有先后进入“文明”时代,形成“万邦”、“万国”的局面。但是这些“万邦”、“万国”,是否即真正具有科学意义上的、数以“万”计的“国家”,这还是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学术课题。作为科学常识而言,这些“万邦”、“万国”对以夏商王国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影响不可能是等同的,进而言之,即使当时的“万邦”、“万国”文化对河洛地区的夏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于河洛地区的夏文化及华夏文明也不可能是河洛地区以外的“文明”所造就的。这是因为,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新资料说明,夏文化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也就是说夏文化基本上是河洛地区“土生土长”的考古学文化。我们承认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对同时期及其后的中原地区、河洛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作用,但是河洛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的源头,只能是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而不是红山文化或良渚文化,更不是中原地区以外的其它考古学文化。因此,我们以为,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源头来说,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从对夏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说到黄河的航运,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因此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秦粟输晋,泛舟之役"的记载。西汉及唐朝均建都长安,利用黄河及渭水水道,沟通运河、江淮,使长安运输便利,成为国际大都市。但黄河上中游河段险滩多、水流急,中下游泥沙多,不利于航行。自清末以来,公路、铁路兴起,航道久不整冶,黄河水运遂告衰败。 历史上曾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但黄河的水能变清吗?黄河水在青海境的河段是很清的,但流经黄土高原后,各支流带入大量泥沙。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结果,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在每年入黄的泥沙已非人力所能控制,虽经长期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减少泥沙50%,但至下游仍有8亿吨,黄河仍然清不了。出圣人是很难的喽。出了圣人,首先把黄河治好,这句话就改做了"圣人出,黄河清"了。 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龙门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北距壶口瀑布65公里。龙门之南就是开阔的关中平原了。黄河水从狭窄的龙门口进入宽阔的河床中,河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龙门之形成,因其东龙门山和其西梁山各申出山脊,相互靠拢,成为一个只100多米宽的狭窄口门,束住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而出了狭谷后河谷变宽,水位骤降,落差很大,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就是指跳跃此处。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争跳这个成龙的门关。能跳过者,立时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传说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博,奋斗不息。古人认为此龙门峡为大禹所开,故又称之为"禹门口"。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黄河有一个马蹄形的大弯叫"河套"。俗语云:"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本来自西而东的黄河由甘肃到了宁夏的中卫,沿贺兰山转而向北,至内蒙古的临河受阴山阻挡又折而向东,到托克托县突然掉头,沿吕梁山南下,绕了一个大弯,这个特有的大弯曲,好比套在宁蒙平原上的一个大布套,所以人们称这里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贺兰山、大青山,东到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南达鄂尔多斯高原,北抵狼山、大青山,纵贯宁夏、内蒙。宁夏部分称西套,也叫宁夏平原或银川平原;内蒙部分称东套,并又分为前套和后套,统称为河套平原。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人们兴修了许多引黄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灌区,使得粮棉富足,"塞上江南"。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黄河的泥沙。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我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35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三门峡 "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的由来。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大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峡谷是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人们把这三股水路分别叫做"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由此而来,鬼门、神门中水势险恶,仿佛只有鬼神才能通过;而人门则水势稍缓,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难行。如今"三门天险"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亘峡谷的大坝,像一条银色的缎带把山西、河南两省连接起来,这就是1957年动工兴建的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历史上,黄河多次决泛,纵横乱流,河道大幅度摆动,导致黄淮之间大面积地区经常蒙受惨痛灾难,历代统治者都把治河做为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十分重视冶黄工作。1952年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就选择了黄河,并把公元1855年兰考东坝头铜瓦厢决口处作为视察的重点。他从济南砾口到徐州黄河故道,兰考到开封北郊柳园口,从邙山脚下到黄河北岸的人民胜利渠,在这次视察中,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 渭水 "泾渭分明" 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混,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有人还就此撰文,认为是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泾清而渭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乌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泾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来泾渭会合处看"泾渭分明"的人不少。现在,当地人已经准备开发这一旅游资源,利用游艇,载送游人到"泾渭分明"去看。 --------------典故与名篇------------- 紫气东来 周昭王二十年,函谷关关令尹喜,见东方紫气缭绕,云蒸霞蔚,登上关前土岗眺望,见一位老者(老子)骑青牛自东而来。便力挽老子在此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后人为了纪念这一盛事,将尹喜登高远瞩的土岗起名为"望气台",并在土岗上修建有三丈多高的"瞻紫楼",取"紫气东来"之意。 假虞灭虢、唇亡齿寒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欲借虞国之道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谏道,虞虢之间的关系就好象嘴唇和牙齿一样,互为表里,嘴唇剥去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灭亡了,虞国将跟着灭亡。虞公不听宫之奇之言,答应晋国借道。结果,晋灭虢后回师,又灭了虞国。 鸡鸣狗盗 战国齐公子孟尝君,以养士称,广致人才,威望日增。秦昭王知道后,拜为相。后引起秦王手下一些人的嫉恨。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求助于昭王幸姬。幸姬想要狐白裘。孟尝君座客有能为狗盗者,夜入秦宫,学为狗偷,得狐白裘献幸姬。于是幸姬为言昭王,孟尝君得释。孟尝君飞车东逃,欲出函谷关。昭王悔,着人驰传以追。当时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夜半至关下,恐人追至。座客中有能为鸡鸣者,遂学鸡鸣,孟尝君遂出关。 周召分陕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用武王弟周公旦、召公爽辅政。当时,天下很不稳定,周、召二人决定分陕而治(分陕的具体位置,《水经注》说以陕城或陕陌为界,《括地志》则说以陕原为界)。这样,周公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方新发展的地方;召公的责任则是进一步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后方,为周王朝进一步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古籍所称"陕西",均指今陕县以西。元明之后,陕西省之得名,亦源于此。 召公遗爱 周公、召公分陕而治,陕县以西由召公治理。相传他下乡视察时,就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地方官吏要群众腾出房屋让他休息,烧茶备饭招待他,他马上制止了,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召公还在棠梨树下受理民事,听讼决狱,他秉公而断,使民无冤抑,把他分管的这一块地面治理得有条有理,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召公死后,人们思念他的政绩,怀念棠梨树,写成甘棠的诗篇。浓荫郁葱的甘棠树下,留下了召公一颗体恤民情,广施仁政的博爱之心,也留下了"召公遗爱"的千古美谈。 杜甫夜宿石壕村子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于受房官一案的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洛阳行至华州。此时,正值安史之乱,途中夜宿石壕村(今陕县观音堂镇甘壕村)时,发现这里征兵之残苦较之新安所见更甚,不是白天来抓兵,而是夜间来捕捉。他亲眼目睹一老翁**外逃,老妇苦苦哀求并说全家的不幸:"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唯有乳下孙------。"这使人闻之落泪的话语,更加激发杜甫忧念时世,俯就弱者的高尚情操,于是挥笔写就千古名篇《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渑池会盟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谦颇为赵将伐齐有功拜为上卿。时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诈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王从缪贤荐,遣蔺相如出使秦国。相如不辱使命,既挫败了秦王阴谋,又完璧归赵。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赵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勿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秦盆缶,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悦,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秘藏的用途是( )

秘藏的用途是传承。扩展资料:传承,汉语词语,读音为chuán chéng。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泛指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