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为我的身体养阳气
这是2021年第25篇随笔,全文xxx字。
3月的第6篇。
3月计划跟2月一样,随笔6/9篇
中医检查说阳虚了,正好春困之际,有缘看到武国忠医生的《为我的身体养阳气》,学习了一些知识。
本文作为笔记的二次消化。
首先我是从实践每天10分钟的养生桩开始。这个易于实践,而且能够提升阳气。
为我的身体养阳气
武国忠
133个想法
序言 固护阳气为哪般只因阴邪太猖狂
>> 凡是事物或现象,具有火的炎热、干燥、升发、蒸腾、运动等特点的,它们皆属于阳。如温热的、明亮的、上升的、活动的、外在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等,统属于阳。
>> 如下五条造成阳虚的原因。1.运动失衡导致的太过与不及,太过伤阳,不及伤阴。
>> 2.精神压力过大,暗耗阴精,损及阳气。3.饮食油腻寒凉,耗损伤及后天脾阳之气。4.睡眠不足,房事过度,暗耗阴精,伤及先天元阳之气。5.外在风寒湿邪侵袭,伤及人体阳气。
>> 会导致体内的阳气受损,而阴邪之气过盛,阴阳就开始不平衡了!此时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疲劳无力、抑郁、萎靡不振、饮食乏味、反复感冒、失眠多梦、阳痿早泄、月经不调、早衰……一系列的不适向我们的身体发出警报,疾病开始敲门了
1.阳气有多足,你的路就有多长
>>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早在几千年前,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能按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来保养身体,活过百岁了
>> 《素问》与《灵枢》合称为《黄帝内经》,里边记载了黄帝与岐伯的对话,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并对后世的中医经典书籍
>> 一阴一阳谓之道。阳是指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精神,是“形而上者”。阴是指我们有形的身体,是“形而下者”。
胸闷气短手脚冰凉!说我在。阳虚
>。其实,尽管这些就诊的患者得的病并不一样,但摸摸他们的脉象,都是沉细无力,有时还伴有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 。其实,尽管这些就诊的患者得的病并不一样,但摸摸他们的脉象,都是沉细无力,有时还伴有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2.湿邪,你这个罪魁祸首!
>> 到底什么是湿?古人认为,湿属阴邪,性重浊而黏腻,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如果湿邪入侵人体,留滞在我们的脏腑经络中,则会使人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也会妨碍脾胃的运化。
>>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是天地所生的,天以气养人的阳,地以食物养人的阴
>> 黄帝内经》还告诉我们:动属阳,静属阴。现代人出行有各种交通工具,坐在办公室对着
>> ,静多动少,阴气过剩,两者相加会同时伤害人体的阳气,导致身体呈现出病理性的阳虚状态
>> 殊不知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过重,从面引起一系列的慢性病。
>> 喜爱游泳的朋友,在游完泳上岸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用干毛巾使劲擦身,把全身的皮肤擦红,最好是用那种半新不旧的毛巾,稍微粗糙一点的,这样的毛巾对皮肤的刺激性比较大,而且不会擦伤皮肤。这么一擦,皮肤发红发热,毛孔张开,湿气就从毛孔排出来了。身体得到了运动的锻炼,又没有湿气的滞留,会非常舒服。这样做,一来不会增加心肺的负担,二来可以预防风湿。而且,在这种内外通透的情况下,人体甚至会排出以往积蓄的湿气。因为肺主皮毛,在运动后刺激皮肤也就等于是在宣通肺气;肺肾相通,肺能通调水道,人体因水道不通而积累的湿邪也就趁机找到出口蜂拥而去了。
3.为什么有的人不怎么生病呢?
>> 第一要节饮食。节饮食的意思是我们要少吃点。想要降低我们膨胀的欲望,首先就要降低我们对食物过分的欲求,减少吃过于精细、过于高档的食物,也应适度减少对肉、蛋及五谷的欲望
>> 古人讲“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慧而夭
>> 第二要惜精神。什么是惜精神呢?就是指我们不要让自己的想法、欲望太多。人要知足常乐,时而反省,清除贪欲,更要改变自己不良的性格,随时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心情低落时要适时调节情绪,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吾日三省吾身”的古语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 一年四季,春有风邪,夏有暑邪、湿邪,秋有燥邪,冬有寒邪
>> 这是因为人体自身是有抵御外邪的能力的。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腠理),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 气质会影响一个人自己的心态,也会影响身边的人对他的态度。一个人气质变好了,周围的人会更喜欢他,更配合他;他自己也会有充分的自信。如此内外和谐,心气顺畅,做起事情来当然就顺利了。
4.秒懂你体内的湿气
>> 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比如冬天,如果仅仅是气候干燥,就算很冷,我们也都还能接受,但如果又冷又湿,人就很难受了。为什么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熬,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更重,寒邪伤人更狠
5.艾灸熏一熏,治病又益寿
>> 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灸”从字面上来看,上面是“久”下面是“火”,有长时间用火烤的意思。灸既能提神回阳,又能祛邪除湿,还可以去除家里的异味和人体的异味。故而灸在道家养生里是一种特殊的养命方法,也是升腾阳气最快的方法。
>> 一壮就是指这种艾炷从点燃到烧完的时间。我
>> 后膀胱经的穴位。这些艾灸罐可把艾灸条弄成段,放进去,戴在穴位上,十分方便。不过灸治的时间就需要比艾灸条长了,一般需要20〜30分钟
>> 灸的具体方法,我首推温和灸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穴位熏灸。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 风汗出,灸噫嘻”,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
>> 灸法
灸是烧灼的意思。灸法是一种中医的治病方法。点燃由艾叶等药物制成的艾炷或艾绒,置于人体穴位上,利用灼热的方式,熏热人体的穴位表面,借由艾条所产生的气味和温度,刺激人体体表部位,以达到治疗功效。
艾灸有多神奇呢?古书里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了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身体,在从军队退役后,因为当时退伍士兵的待遇太差了,这人索性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官府也一直抓不住他,结果王超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还能作案,后来终究是夜路走多终遇鬼,被官府抓住了,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父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
>> 不要指望一次或几次就把身体调理好。在身体最舒适得力的时候就停止,留有余兴,直至慢慢养成一种好习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其实就是养生。万万不要陷入盲目追求效果的误区之中。
>> 过多地在一处穴位上调动人体能量,反而会使身体系统失去内在平衡,这种方法不可取。
>> 治病时不要武火猛攻急于求成,要用文火慢慢温补,唤醒人体的自愈能力。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美的诗句
6.春夏养阳,地久天长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春生、夏长、秋养、冬藏
>> 春夏养阳,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贪凉。热为阳,凉为阴。春天暖、夏天热,都是有其道理的。人在秋冬养阴时,毛孔闭合,身体在积聚能量的同时,也积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张开,人体的能量要向外宣发
>> 春天,收敛了一冬的身体还有寒气没有散尽,那就要用温的办法来驱寒,所以,春天需要多穿点衣服,捂一捂,把汗捂出来,这就是“春捂秋冻”中的“春捂”
>> 出汗是夏天必须的,我们可能注意过,夏天出的汗,又黏又腻,这就是体内存积的湿浊邪气,出汗,就是除湿的过程,
>> 夏日绵长,晚上可以睡晚一点,早晨要尽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连午睡都要尽量避免。
>> 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可以午睡,夏天最好别午睡,因为夏季属火,心旺于夏季,午睡又是补心的
>> 要把精力放在外面,傍着一身的大汗淋漓更是最好不过了。一句话,春天和夏天你尽可以遵守这八个字: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 春夏时节,不要贪凉,不要犯困,努力工作,使劲折腾,如同放风筝一般,让自身的阳气也随春夏而高飞吧,这就是春夏养阳。
>> 春游,不仅仅是舒活筋骨、放飞心情,还应该用心体会大自然的生机,与大自然交流信息。
>> 不会什么天人合一啊。其实很简单,在野外,闭上眼睛,放松呼吸,放松全身,什么也别想,就是听听山涧溪流、鸟叫虫鸣,保持5分钟,你就会发现,糟糕的心情已经“多云转晴”啦。
>> 户外跑步:筋骨更舒活,气血更畅通
>> 边跑边进行这样的想象:你的头顶上就是天,天高到无垠,毫无压抑感。在神秘的高处有一股神秘的能量灌注到你的头顶,让你神清气明,这是上天的赐予。你矫健的步伐穿过身边的草木,而这些草木精灵们,同样吸收着天地的灵气,顺应四季的节律。千姿百态的树影,就是生命的
>> 不用怀疑,每次跑步之后感觉满满的正能量,就是你吸收到的万物阳气。
7“三阳开泰”——身体健康的风向标
>> “动”能升阳——想高飞先动起来
>> 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
>> 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的意思。
>> 升发阳气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给了一个回答,就是减少欲望,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 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能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 朋友约也是“约饭”“约喝”“约唱”,却没有几个人“约动”。
>> 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
>> 动摇身体则能升发阳气,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 中医有一句话叫:“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和我们后文会仔细介绍的养生桩等
>> 运动有一个标准,就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也就是进行有氧运动,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
>> “善”能提阳——好心永远有好报孟子曰:“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善,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要求和标准之一。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对“善”作了三个定义:第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行善。
>> “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激励人的柔和的话。正向的语言鼓励不仅会让人觉得温暖,从健康角度来说,语善可升阳。
>> 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的大美,所以久居尘世的人要经常出去看看,以此养目调心。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
>> 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为,不论大小,都是行善。
>> 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 “喜”能助阳——开心快乐每一天
>> 实际上冲喜是借助外在的环境改变病人的身心状态。
>> 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
1.饮食的最高境界
>> 固护阳气
>> 随“脾”应变,四季有方
>> 而我们脾胃的需求呢,也恰恰会随着气候而变化,因此想要通过强脾健胃来提升阳气,就要顺应四时更迭,选择相应的食材。春天多吃“青色菜系”
>> 春天主升发,在五色中对应是青
>> 春天我们只要吃各种常见的绿色蔬菜就可以,比如菠菜、水萝卜、芹菜等,这些都是在春天大地升发时首先长出来的。在春季,我们就是要多吃一些含叶绿素比较多的植物,这样的食材能保证我们的体内阴液充足
>> 春天主风,容易使人感觉口干、口渴,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多饮水,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
>> 夏天多吃“红色菜系”
>> 草莓是红的,西瓜是红的,西红柿是红的,樱桃是红的。
>> 告诉大家一点,尽量不要去吃这种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水果,
>> 秋天多吃“**菜系”
>> 秋天吃梨也非常好,但有的人吃梨以后容易腹泻。因为梨本身性偏寒,所以一些体质寒凉,或者肠胃偏寒的朋友,吃完梨以后就易腹泻,那怎么办呢?建议大家吃完了梨后,顺便把梨核也嚼了。有人会说,梨核是酸的呀!没错,我们就是要这种酸,起到一个收敛的作用。如果你平时吃一个梨会闹肚子,那好,请把梨核一起吃了,就不会闹肚子了。这在临床上屡试不爽。
>> 冬天多吃“白色菜系”冬天又怎么去调节饮食呢?这个不用多说了,吃点羊肉补补身子,尤其是寒凉体质的人要多吃,热性体质的人则注意少吃点。但是吃肉是要讲究技巧的,不能贪吃。
>> 因为我们的运动量是不够的,还像往年那样吃羊肉,就会上火、生病。很多感冒在春节前后高发都跟这个饮食结构有关系。
>> 冬天就应该吃以大白菜、萝卜为主
>> 通过饮食来调理阳气的最高境界就是随“脾”应变,这是一条健康的饮食法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滋养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的生命力
>> 饮食戒“暴”,素食健康
>> 能随便买,有些人索性就使劲去吃。暴饮暴食,给胃脏和胰脏造成了不良的刺激,使肠胃负担越来越重。
>> 人的胃通常能盛2〜3千克的食物,如果我们突然增加饮食的量那就是暴饮暴食
>> 胰脏,吃多了,胃就会挤压胰脏,胰脏被长时间挤压麻木后,则会致使胰导素的不合理分必,久而久之就会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出现。
>> 升阳的重要环节。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就总结出“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 否食肉过多,如果大便的颜色发青、发绿,就证明这段时间我们肉吃得太多了,这时候最好能吃一段时间素食
>> 改善环境,修身养性
>> 说到底,你内心对健康的渴望,对养生方法的认同与坚持,才是养生效果的保障。
2.薏米红豆汤,养颜除湿好妙方
>> 就是薏米和红小豆,二者一起熬汤喝,是清除体内湿气最好的偏方。
>> 薏米红豆汤什么时间喝呢?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从5月到10月,都可以喝,特别干旱的地区,可以掐头去尾减两个月,特别潮湿的地方,就可以适量延长喝的时间了
>> 薏米红豆汤每天喝多少呢?等量的薏米加上等量的红小豆,熬煮之后,不限量,可以随意喝。
>> 每天晚上吃完饭看电视的时候,把等量的薏米和红小豆放到电饭煲里,加适量水,不用浸泡,直接按煮粥键,然后你可以看电视啊,洗漱啊,到睡觉前,粥煮好了,断电,不要开电饭煲的盖子,你就踏踏实实地睡觉,第二天早起,打开电饭煲,红小豆也煮烂了,薏米也煮软了,直接盛出一碗,既除湿了又当早饭,也节省了时间,多么方便!
>> 回家喝了一两周之后,就反馈说感觉到腿脚发轻了,走路不那么沉了,湿疹也慢慢地消退了。湿答答的风筝沥干水,又能慢慢飞上天了。看到他们有所好转,我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啊。
>> 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桂圆还能提味,单纯的薏米红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变甜了,淡淡的甜味不仅能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能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
>> 但从治疗的角度来讲,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加大米。因为薏米红豆汤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热除湿。红豆是红色的,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红豆还有减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凉,主要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正是这种不黏不稠的清轻之相,才能达到清热祛湿的效果。粳米本身就是湿气重的食品,加了它,则薏米红豆汤的效果就事倍功半了。
>> 女性经期能不能喝呢?也最好不要在经期食用薏米,我在前面说了,可以将薏米去掉,熬点红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对女性经期保养是非常合适的。
>> 薏米红豆汤加减方[插图]
3.米饭损阳不用愁,古法新招好帮手
>> 人们做米饭还都是遵循煮、滤、蒸这3个步骤的,即下锅时,将大米和适量水同入锅中,大火煮沸,滤去米汤,再将大米倒回锅里,改文火蒸熟。
>> 传统方法做出来的饭里边就不再有湿气了,因为湿气一部分化到米汤里去了,另一部分在文火蒸煮的过程中发散出去了。
>> 把米和大量的水放在锅里煮,煮开后,滤去米汤,再把这些半生不熟的米倒回锅里,用小火慢慢蒸熟,成为真正的熟米饭。这样做出来的米饭吃进嘴里,感觉很蓬松,很香,吃多了肚子也不胀,使我饭量比平时增大了一倍
>> 稍微勤快点,生饭变熟饭
>> 首先,当把米放到饭煲里的时候,尽量多放一些水,按下煮饭键,在水煮开后,打开饭煲,把多余的水滤出来,然后再继续煮饭,做出来的米饭就大不一样了。滤在一旁的米汤还可以喝,是滋补的佳品
>> 有人也许要问,稻米的湿气到了米汤里,喝米汤不是又把湿气喝进体内了?不用担心,湿气溶到水里,就不复存在了
>> 把米做成“熟饭”,不再“吃生米”也还有别的方法,最典型、最简便的一种就是熬粥。把米放在火上长期煎煮,可以逼出其中的湿气。所以喝粥可以温里健脾,因为粥里湿气少。
>> 中医里有一个理论,叫“焦香者入脾”,认为焦香的东西有燥湿、化湿的功效。所以中医主张用焦香的东西来健脾、化湿。比如由湿邪引发的慢性胃炎,中医通常就会用一味药叫焦三仙来治疗。焦三仙实际上是三味药组合而成的——焦麦芽、焦神曲和焦山楂。同样,锅巴也是焦香入脾的好食物。
>> 要尽量多吃一些面食或者锅巴,这样对缓解体内湿邪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我说的锅巴不是超市里卖的那种小零食,而是在蒸米饭时,米饭底部和锅相接处,形成的焦焦的那一层。
>> 面包干就是焦香入脾、健脾化湿的最好的药。
4.道家秘传的“养肾食疗”法
>> 肾的本色相应的黑芝麻,才有更好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之功,黄芝麻和白芝麻都只能用来做一般的食品。
>> 要把不饱满的芝麻去掉,可用淘洗法:在用水淘洗的时候,不能浮起来的芝麻,都是饱满的,浮起来的芝麻都是变质、生虫或籽粒不饱满的,都不能要。瞧,一般人就做不到这一步了吧?但做到这一步还不算完。
>> 一是晋朝道士葛洪传下来的,见《抱朴子》:芝麻3斗,蒸熟后晒干,用水淘去沫再蒸再晒,如此反复9次。这时芝麻皮肉分开了,去掉芝麻皮后,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或枣膏调和,制成弹子大的小丸,每天服用3次,每次用温酒送服1丸,忌食毒鱼、狗肉、生菜。服至百日,能除痼疾,1年皮肤光泽,两年白发返黑,3年齿落更生, 4年水火不能害,5年行及奔马,久服长生。
>> 九蒸九晒黑芝麻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有很多玄机。
>> 经过九蒸,芝麻里的营养成分充分分解,油腻性大为减少,完全变成人体易于吸收的东西;经过九晒,芝麻又获得了太阳的能量,这在养生家看来是得了天地间的阳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人体大有裨益。
>> 经过了九蒸九晒的芝麻仁,已经很酥很脆了,不用说捣300次,就是捣30次,也已经完全成了细细的粉末了。但是,捣了300次的芝麻仁粉末,不仅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有一番不同,而且还加进了人的意念。在捣的过程中,捣制的人一定要怀着欢喜和祝福的心情,千万不可烦躁,不可嫌麻烦。
>> “老神仙”说:“强调人的意念正是制作和服用养生药丸的关键所在,历来只有师徒口传心授,一般的养生书里都不会仔细讲的。你可以自己体会一下,用手工打出来的药末跟用机器打出来的药末绝对不同
>> 我可以心情愉快地给你沏一杯茶,也可以怒气冲冲地给你沏一杯茶,你愿意喝哪一杯呢?我把自己服用了大半辈子的养生方子传授给你,至于你信不信,那就得看你的领悟啦。”
6.花椒盐水——除湿升阳的良方
>> 花椒是一味解毒的良药。如果是冷热食物引起的牙痛,用一粒花椒放在患痛的牙上,痛感就会慢慢消失。
>> 其次,花椒对止痛止痒也有奇效。盛夏时节,经常有来就诊的患者抱怨,说被一些蚊虫
>> 因为花椒和盐对红肿疮疡溃烂有消炎作用,所以对治疗痔疮能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
>> 花椒盐水治疗痔疮法准备一个专用盆,取花椒20粒,食盐10克,一起用水煮沸,熬上15分钟,然后蹲在盆中,熏洗患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左右,重症者可每日早晚各一次。
>> 花椒盐水泡脚能强身健体,是因为在人的足部存在着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用药汤浸泡或按摩这些反射区,就可以使全身经络疏通、血脉流畅,能够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取得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效果。
1.八大最安全的穴位通治百病
>> 人体有十二正经,非常重要,而在此之外,人体还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统,就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如果说十二经脉之气犹如江河之水,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水库,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需要将充足的元气存储起来,生命力才能持久,人才会长寿。八脉就是存储人体元气的蓄水池。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著作《奇经八脉考》
1.激发阳气的养生桩
>> 用站桩来消除无意识紧张
>> 在婴幼儿时期,人的意识未开,处于混沌状态,身心都是放松的,遇到外界的刺激会有本能的紧张,外界的刺激消除后,身体马上恢复到自然松弛状态。老子所讲的“抟气至柔,能婴儿乎”,就是要让我们学习婴儿的先天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是没有病
>> 人消耗的不单纯是体力,还有心神,也就是阳气。阳气耗损过多则导致阳虚。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行走在车辆川流不息
>> 放松的最大秘密是肩部放松
2.站桩可牢牢锁住体内阳气
>> 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一休的师父经常跟他说:“悟性就在你的脚下。”其实站养生桩养生的最大玄机也是如此,这也是我经过多年的摸索体悟出来的
>> 养生桩是静中有大动:看似静静站着,只有轻微晃动,实则全身的气血都在动,这是真正的动,是最具效率和效果的动。站养生桩又是不静而真静,虽则不能全无杂念,但能心生欢喜,精神愉悦。简简单单的养生桩,养身和养心就这样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 早上起来站养生桩朝东最好,晚上则朝西最好
4.养生桩四大疑惑解谜
>> 站养生桩初期,震颤轻微,不见于形,但用手抚摸时能有所感觉,不过是由膝到大腿。继之,震颤明
>> 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颤抖以后,由于肌肉耐劳能力和神经系统控制力的增强,颤抖又逐渐变为震颤,最后不显于外形
>> 站养生桩练到一定时期后,由于大脑内抑制作用的增强,代谢、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提高,身体就会产生一种特别舒畅的感觉。
>> 站养生桩时我们一定要循序渐进而不可急躁,每次能站10分钟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一个月后如果感觉站的过程中很舒适,那么此时可以延长到20分钟或30分钟。
>> 养生桩的姿势是为其锻炼的内容服务的,因此,要以内容的变化而改变。就养生桩的姿势而论,它是内在力量的外部表露,之所以称它为运动,之所以能够祛病健身,是依赖于意念诱导,使得机体内在活动逐渐加强。由于肢体间与腹脏内在联系加强了,从而使得整体处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运动状态。这就是“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道理。
>> 明白了这个养生的秘诀,每天抽出10分钟来站站养生桩,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以获得一生的健康,免去求医问药之苦,这是天下最划算的事了。
大家好,我是西安工会医院中医科主任卓鹰,我是一个从事了20多年临床中医的大夫。在这里跟大家从中医的角度来谈谈我们的养生。现在正好已经进入夏季,快进入三伏天了,所以我跟大家先讲一讲,夏季爱护阳气的重要性。 夏季养生 那人体的阳气是什么? 古人是把阳气比作天空的太阳。人体就是太阳与天空的关系,如果天空中没有了太阳,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那万物就不能生长。所以我们天地万物的运行都必须依赖阳光,我们所有的植物也要依赖阳光的生长,如果我们把一个植物放在黑暗的屋中,它是没法存活的。 太阳 动物的食物链也要来自于植物,或者是其他的肉食动物,它也是依赖于阳光生长的。所以我们人体自身的阳气就显得非常重要。那怎样来调适和爱护阳气,才不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我们先说一下,阳气有一种功能是什么?阳气还有一种卫外的功能。什么叫卫外?就像皇家有卫兵、有卫队,皇家的卫队和卫兵,他的作用就是来保护皇家的。那我们这个卫外,也就是卫气的作用,其实也就是保护我们人体的阳气,是保护我们人体的卫兵,负责抵御一切的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卫士 我们在夏季为什么要补阳气?《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了:夏三月,此谓番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就是万物生长我们都要靠着太阳,夏天的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地气相交的时候,气候是非常炎热而生机旺盛的。 植物番秀,番是什么意思?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像牡丹开花一样,层层叠叠的意思。秀是什么意思?秀上面是个禾,下面是个乃,那它寓意就是怀孕,乃是孕的半个字,是孕的上半部。那什么怀孕?植物怀孕了。植物怀孕是什么意思?就是结果实了。所以夏天就是结果的时间,万物华实。 果实 所以我们在这时候更要依赖于阳光,如果说没有阳光,植物也长不好。那我们人也一样,没有了阳气,或者伤到了阳气,我们人体也会生病。整个夏天是因为天气炎热,阳气上升,人体的浊气和你的病邪,随着我们的汗液进行外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么夏长就是夏天补阳最好的时期,古人说:圣人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为什么是春夏养阳? 这养阳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我们在夏天要爱护自己的阳气;第二就是夏天我们借着天地要养护自己的阳气。为什么说夏天要爱护自己的阳气? 爱护阳气 因为夏天气候炎热,在炎热的气候中,人们就喜欢贪凉。现在已经有了空调,我们就喜欢比如躲到空调房里不出去,不晒太阳,整个一夏天不出汗;还有就是我们喜欢吃冰箱里的食物,来进行解渴、吃冰淇淋、吃寒凉的水果,冰箱里拿出来就吃,很多人夏天胃口就不太好。大量的吃寒凉的水果,它都会影响我们身体内的阳气,都会损害我们的阳气。 我们夏天毛孔是打开的,去过防空洞的人就知道,防空洞里是阴冷的,即使地面温度再高,哪怕30度、40度,但是我们防空洞里非常凉快。人体也是一样,我们体表感觉非常热,但实际上我们身体内部,体内还是非常阴寒的,阳气都浮到了表面。 防空洞 就是我们身体唱起了空城计,这时候如果我们喝一杯冰水、或者吃寒凉的东西,就相当于外敌入侵的时候空城计,外邪就长驱直入,没有任何抵抗。所以我们夏季很容易会出现腹泻,特别是在吃凉东西后,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我们小孩子因为吃了冷饮出现感冒,感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这个空调吹的,像有些人 早上一觉醒来,脸给吹歪了,这是为什么? 吹空调 也是因为夏天太热,我们开着空调,或者开着窗户睡觉的时候不注意,直接让这个空调或者冷风对着面颊部吹,或者对着耳后这个位置吹,从而引起的面瘫。相比较来说,也都是夏天的面瘫比冬天的患者更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开车 像以前没有空调的时候,开车的司机行车的时候他会开窗,那开着车窗吹风,就会出现他肩膀痛,你问他,他一定是靠着窗户的肩膀痛的比较多,甚至靠着窗户的这半边脸被吹歪的比较多。就是因为我们人体整个毛孔是开泄的,身体是比较虚弱的。所以相对来说它的风邪就更容易侵入。 声明:版权所有,禁止抄袭,违者必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因此说,阳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养生 要养阳,治病也要养阳。只有明白了阳气的意义,我们才不会无谓地耗损自己的阳气。
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归根到底,三法皆是养阳。
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 养生 总需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 健康 ,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
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视阳气,祛邪固然要紧,复阳才是康复的关键。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养生 就是要养阳。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饮食寒热要平衡,凉的与温的混杂着吃,这样才能保持阳气不损。但若体质已经偏虚偏寒,就要多吃些温性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阳气。
因此说,阳虚的人当重视养阳扶阳,晨起喝姜糖水,平时少吃寒凉食物。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 斡旋全身。”
人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阳气旺则生命力旺,阳气弱则生命力弱。心神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力旺,其心神必旺;反之,生命力弱,其心神亦弱。
心神内则由心所主,心火明亮则心神足;外则显示于眼睛,眼睛明亮则心神足。小儿阳气旺盛,因此能整天蹦蹦跳跳而不觉疲劳;其心神充足,背诵东西最不容易忘记。
睡眠是养阳的最好方法,需适时休息,夜则入眠,晨则起床,使起居合乎天地规律。夜晚睡觉是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至早晨一觉醒来,人体阳气随太阳而升发,充满朝气与活力。
睡子午觉,即保证每天子时(晚23时至凌晨1时)和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的睡眠时间。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黄帝内经》如此诠释了睡子午觉对调养阴阳的重要性。子时在一天中阴气最盛,这时睡眠质量最好,最能养阴。
而午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睡午觉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一天饱满精力。
睡子午觉要遵循“子时大睡,午时小憩”的原则。睡前应减少刷手机、玩电脑等兴奋活动,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同时中午也要小憩15-25分钟。
生命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周身不病。偶尔阳气不足或不通时,机体会暂时把阴浊瘀毒水饮痰湿等代谢产物打包放在某处,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脂肪瘤、结石、增生、囊肿、脂肪肝、肿瘤等等。
若检查发现此类东西,这都是暂时的生理变化。一旦阳气充足了,气化功能加强,这些产物就会自然消失。
只要生命存在,机体就会有阳气,也就会有气化功能。我们每天饮食而能获得食物中的能量,全都依赖阳气的气化功能,同时,代谢之后的浊毒糟粕等能正常排泄,也依赖气化功能。
若阳气健旺,气化功能正常,则体内浊毒都能顺利排出;若阳气已虚,气化功能异常,即会产生病理代谢产物,郁滞于体内,即是疾病。
中医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
正气就是生命,正气就是一团阳气。要保命,就要保住这一团阳气,因此不可滥用寒凉而浇灭阳气,亦不可滥施攻伐以釜底抽薪。
只有养得阳气,才足以保命。若为了治病反而剥夺了尚可延续的生命,这不是可供依赖的医学,而是盗贼,是恶魔。
有人检查发现有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所有的增生、囊肿、肌瘤、肿块等皆属阴浊凝滞,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阳气不能宣通。
因此说,治病的关键是扶阳通阳,让阳气健旺,则浊毒痰饮水湿等阴性代谢产物自能排出体外,而不至于凝聚滞塞为患。阳气一通,则诸症皆可霍然而解。
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即变成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产物。
且往往发生在机体阳气最虚的地方,若胞宫阳虚则成子宫肌瘤;卵巢阳虚则成囊肿等。其正确治法是扶阳以化气,通阳以排浊。
不少阴浊瘀血凝滞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种肿瘤、囊肿、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都需要通阳排浊。
如何通阳呢或用麻黄、细辛、附子、干姜、吴茱萸之类温热性的中药,或用针灸,特别灸法,能养阳、壮阳、扶阳、通阳,最善化阴浊。
再者,平时生活中需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可使阳气不损,有利于康复。
当前有血瘀的人很多,在皮则为血络,其色或青或紫或黑或红,在内则为肿块、增生、诸痛等。
预防血瘀不仅仅是服些活血化瘀的汤药,更需重视养阳。使阳气充足并宣通,则气能化,血能散,经络通畅,自然不至于留瘀。通阳之法,或用温药,或用针灸。
阴盛阳虚的人容易生病,且多是三阴病证。一方面阳气内虚而升发无力;另一方面阴寒、痰饮、湿浊等既蒙蔽又伤损阳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体质持续下降。
动能升阳,像这类的病人一定要坚持运动锻炼,可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站桩等较舒缓的运动。并重视 健康 的生活饮食起居,使阳气振奋起来,慢慢地可以气化掉一部分阴浊。
晒头顶: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百脉所会之处。
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晒太阳时间最好11—13点之间。这时的日光阳气最充足。
晒后背:调气血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它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晒腿脚:祛寒气
俗话说:“寒从足下起”。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到头腿脚都是冷冰冰的。这种情况最应该晒晒腿脚。
阳光可以带走腿脚的寒气。此外,小腿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时常按揉和针灸可强壮身体、调理脾胃。
晒手心:促睡眠
手心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劳宫穴为心包经腧穴,五行属火,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手心朝向太阳,让阳光照进劳宫穴,可以释放压力,舒缓疲劳,促进睡眠,还有强心益气的作用。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阳气失亡亡阳为病机,又称“阳脱”,是亡阴的进一步发展,为阳气衰竭的危重症候。亡阳指阳气在短时间内大量亡失,脏腑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变化 。阳气失亡,可引起亡阳证 。以汗出不止为主症。主要症状有大汗淋漓、汗出如珠、畏冷踡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渴喜热饮、脉微欲绝或浮而中空等。治宜回阳固脱。一般亡阴是亡阳的必要条件,亡阳是亡阴的必然结果。两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张氏医通·杂门》:“汗出不止,名曰亡阳。以附子理中加黄芪,外用温粉扑之。”《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汗多不止,真阳亡脱,名曰亡阳症。其身体必冷,多成痹寒或四肢拘急,宜桂枝附子汤。”伤寒病发汗过度,易致亡阳。《伤寒论》用大青龙汤有“汗多亡阳,遂虚”之说。无阳亡阳作无阳解。《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脉经》卷七:“少阴病脉微,不可发其汗,无阳故也。”
详见百科词条:亡阳 [ 最后修订于2015/12/20 20:35:32 共44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了解了什么是阳气,大家也意识到了阳气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要补充阳气呢?阳气是储藏在肾里的,肾是先天之本,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阳气充足调和人才能健康长寿,精力充沛。 现代人由于环境、生活、工作的压力,都会造成阳气严重的衰减。出现了大量的亚健康人群。现在很多疾病都可以说是阳气虚弱引发的,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人的身体好比银行,阳气就是我们使用的货币。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累,就会出问题了。当健康不断被透支,身体就会告诉你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了。腰背疼痛,肩颈疼痛,感冒,失眠,容易疲劳等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货币透支了。补足阳气也要像理财那样,需要开源节流。 那么有朋友会问阳气是怎么跑掉的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了。劳累,精神损耗,饮食不当都会造成阳气衰减。人的一生就是阳气衰减的过程。 24岁以前先天的阳气很足,人体的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24岁以后,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渐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虚的状态。 古人云“人过40,天过午”就是说人过40岁就好像太阳过了中午,阳气不足了。如果从年轻时就注意养生保健,学会调理身心,适当补充阳气,人的生命力就会更加旺盛,男子身强体壮,女子容颜永驻。 手机要充电,汽车要加油,我们的身体也需要补充阳气啊。阳气就是我们人生命的动力。
足太阳膀胱经 (bladder meridian or bladder channel of foot Taiyang)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BL。与足少阴肾经相为表里。五行属水。本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至额部,左右交会并与督脉相会于头顶部百会穴;它的分支,从头顶到耳上角;它的外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回出来在项部的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柱两旁到腰中,进入脊旁筋肉,联络肾脏,属于膀胱;它在腰部的分支,从腰部挟脊继续下行,经臀横纹中点的承扶,到腘窝部的委中;它在背部的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下行,通过髋关节部足少阳胆经的环跳,向下沿大腿后面行走,在腘窝部与前支经脉会合于委中穴处,继续下行,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出于外踝后方的昆仑,沿足外侧缘到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经气于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足太阳膀胱经共六十九穴,原穴为京骨穴,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大钟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通谷、至阴。单侧计67穴。
太阳为阳气大盛在身体之最外的意义,所以本经对外界赤 反应也较频繁,与各脏腑大都有腧穴关系与肾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病发病,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志病、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等。如:小腹偏肿而痛、癃闭或遗尿、癫狂、寒热、头痛、目痛、鼻塞、鼻血、项强、腰脊疼痛、髋部不能屈、腘部掣强、小腿肚及脚痛、痔、经脉所过处疼痛、麻木、厥冷。
详见百科词条:足太阳膀胱经 [ 最后修订于2017/1/31 9:51:58 共614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首先我们应先知道何为气?气是构成世界物质的本源,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
阳气释义
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阳气,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来源
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而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
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首先,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在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中医治未病项目中,扶阳对亚健康人群的预防与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对于阳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亚健康状态,实验证明,扶阳的扶字,清·阮元解释为:《助也》、护也、治也,意指扶有帮助、保护、调节治理之义。而扶阳一词本身就具有宣通、保护、温助、调理阳气,从而使人体阳气宣通、强盛之含义。
现代人由于工作及生活的严重压力,或其自身所有的不良嗜好,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进入更年期,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那么阳气是怎么被消耗掉的呢?由于运动,思考,劳累,精神损耗等因素,都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消耗我们的阳气,当阳气透支的时候,生命也就画上了句号。
阳气不足的原因即在于人体消耗的阳气超过了补充的阳气量,致使人体阳气总量低于维持正常运转所需。
临床症状
阳气不足最直接的表现为身体不能维持恒温,常态下表现为基础体温下降,致使气血运行速度变慢,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下降,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及外来物质(如风、寒、湿气等)不能及时排出而瘀积成疾。如果阳气稍有不足,人体功能基本能维持,但人会有肥胖、手脚冰凉、腰酸背痛等各种不适症状。
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在一些原有旧疾、旧伤或先天缺陷处瘀积堵塞现象更为严重,致使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显失常,因其堵塞部位与程度的不一样而外在突出表现为某一部位的病变。癌症只是堵塞程度更为严重。如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脉象上均显示肝部有堵塞,只是堵塞程度逐次加深。癌症则可称为寒凝重症。
对治原则
阳气不足导致的寒凝诸症的治疗之本则在于补充阳气,驱除阴邪,提升五脏六腑的运化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待到阳气充足,六脉平和,自然诸病已愈,身体素质全面恢复。
阳气对人体起到温薰脏腑,濡养筋骨的作用,就如阳光普照万物,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茁壮成长。阳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正常代谢所具备的能量,人一生的阳气是由弱变强再逐渐衰减枯竭的一个过程。阳气足则体健,阳气弱则体衰,阳气竭则身亡。因此,阳气决定着人的健康与生命。
补阳,壮阳就是为顺应自然规律,补充日常消耗的阳气,使身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
补充阳气,在饮食和生活上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
生活保健
拉筋、禅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所以老少均可每天拉筋、禅跑。
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条件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最好在晚上12点之前入睡,晚上23点到午夜1点,也就是子时,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
《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这个时候是睡眠的最好时间。也就是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如果继续熬夜,或过了午夜1点入睡,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阳气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你睡到第二天10时都补不过来。
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如何扶阳固本呢?在生活中,我们要改变我们一些伤阳气的生活习惯,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
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升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将其称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动则升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学五禽戏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
现代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动摇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上班时坐在办公室里,出门就坐车,回家又坐在沙发上看半宿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瘀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动摇身体则能升发阳气,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中医有一句话: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的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晒背、扭腰、拉筋、撞墙、禅跑、拍打等功法。
善能升阳
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对善作了三个定义:第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行善。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比如说这个孩子今年考试成绩不理想,没考好孩子也不高兴,如果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他一定不会去埋怨孩子,而是用激励、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的信心建立起来,聪明的小孩都是夸大的,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聪明。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夸奖中长大的,在这种肯定的阳性语言激励下,人的阳气就会持续得到升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古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
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的大美,所以久居尘世的人要经常出去看看,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
说到视善,德国有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证明男人看漂亮女人,如果每天看上5分钟,可以延长10年的寿命,女人看帅哥也可以延长寿命。所以,逛街时看看过往的美女、帅哥,养养眼,我想,这也是一种视善吧。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所见之物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灵,生活中不要总看到社会、人生的阴暗面,凡事要多看阳光的、积极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随处视善了。
那什么是行善呢?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一个人用车拉着一车煤或者其他货物,爬高坡时上不去了,这时你帮他推一把,过了这个坡以后,拉车的人会回头道一声谢谢。这个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呢?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为其实都是行善。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喜则升阳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生活当中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读自己喜欢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阳气升发。
喜能升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冲喜。按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法,冲喜冲掉的是身体的邪气,换回的是正气,过去的人用办喜事的方法来治病或者转运。久病或长年身体不好的人,有意地操办些喜事,对病情是很有帮助的。实际上冲喜是借助外在的环境改变病人的身心状态。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对身体的滋养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命运是每个人穷其一生都想去把握和改变的事。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命运赋予了每个人更加切实可把握的意义。阳气旺盛不仅不会受到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悦,心想事成。所以,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
夏练三伏,我们可不要错过这个升阳祛病时机哦!
笔记-为我的身体养阳气
本文2023-10-14 20:15: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