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十家老字号美食店推荐
洛阳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更有着千年的文化进程。要想吃到最正宗的特色美食,只能在大街小巷找得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批洛阳特色美食店。想吃到最正宗的美食,不妨往下看看。
十梨香
标准老店,老板很任性,想什么时候开门就什么时候开门。有人说十里香是老城区的甜品店,但是白天只有梨花汤,吃货们最好晚上去。我最喜欢的是那碗杏仁茶,成分丰富,味道香甜。银耳、杏仁、花生、蜜饯,真是吃不完。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干果的香味。切好的玫瑰蛋糕有糯米和黑米两种。它们甜而不腻。它们是原料本身的香味,但不是很甜,有一种天然的味道。我很喜欢这个。
地址:老城区义勇街(聚源路25号)
人均:6元
马_山牛肉汤馆
马街山被评为中国最美味的100家餐厅之一。是百年洛阳品牌,也是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美味的。就算去的早,也要排队。对于一个拥挤的房子来说这很常见。这里的锅盔比肉丝饼好吃。打碎后泡在汤里,一口下去留香。
地址:祁鸣东路235号(东花坛)
人均:6元
铁谢李松羊肉汤馆
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代祖传手艺,保留了几代洛阳人的胃口。每天喝汤的盛况引人注目,把坐在大广场上的人都吸引过来吃菜。苍蝇馆子的魅力在于肮脏的环境下隐藏的美味。喝一口汤就足以让你惊艳,但是浓郁的羊肉汤不腥,唇齿留香,不出名!
地址:金梦白河镇铁斜村
人均:15元
海晓米线
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是这样。招牌没变,装修也没变。一切都一样,只是价格贵了一点。24小时运营,满足各个时段吃货需求,种类繁多,不仅仅是米粉!米粉有三种:牛肉、香菇、鸡肉。它们是细米粉,有嚼劲,但不多。汤里有咖喱粉,味道很好。
地址:长安路与京华路交叉口北(中州路口)
人均:7
莫家米皮
有人说莫家米皮是个传说。起初,巷子里的一家小店已经在洛阳开了6家分店。最难能可贵的是,它能一直保持它的正宗味道!米筋道,有独特的辣椒,味道真的很好。来这里吃米皮一定要放辣椒,很香!即墨也好吃,绝对能抚慰你饥饿的胃。
地址:广州市涧西区。
人均:6元
杨氏食楼
杨家店是一家几代人传下来的老店。连汤和肉片、清真水席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味道正宗。连汤肉都配得上传说中的一斤牛肉,一碗汤,满满一碗牛肉片。配以香菇、木耳、蒜苗、豆角等食材,口感微酸,辅以辣椒特有的麻辣,任性又独特。
地址:祁鸣东路和祁鸣南路
人均:30元
小街天府
只要你去百货公司,你就会想来这里吃一顿饭。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每天一到饭点就爆满,排队都不知道去哪了。担担面麻辣烫,有点甜咸的味道,芝麻酱,碎花生。看着就会有食欲。仔细吃一分钟看底!这是路牌!凉拌三丝特别爽口,也是招牌小吃之一。6块钱一大盘,好吃不贵!来这里吃饭只有一个建议:错开高峰期!否则,队列将永远存在。
地址:西工街与人民东路交叉口东80米
人均:14元
风味楼小街锅贴飘香花城
街边锅贴,流行于洛阳,首创于1988年,风味楼于2011年被河南省认定为“河南老店”。锅贴的看家特色是“一袋汁、一团馅、一块皮”。其中,波利
真不同饭店
Zhendissimilar酒店始建于189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列为中华老店。服务员都是唐代打扮,为你讲解每一道菜的故事,让你在品尝菜品的时候知道洛阳的繁华。说到水席,洛阳其实有很多老店,只是风格和流派不同。真不同是比较正统的代表之一。宴席上的菜肴大多味道平和朴实,有普通人平淡生活的味道。炸丸子、蜜汁红薯、牡丹咸菜等。都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地址:中州东路欧陆大厦东侧郑和路18号
人均:70元
马蹄街馄饨
马蹄街馄饨,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50年历史。时过境迁,马蹄街的张家馄饨依然是我们心中的金字招牌。2010年荣获河南省老字号称号。馄饨的皮又大又薄,中间的馅看起来很小。其实一碗馄饨就够填了。汤料十足,虾、紫菜、粉条、韭菜,味道鲜美。
地址:美食城武汉路口东南角京华路
丽呈别院·故园庄(洛阳河洛古城地铁站店)地址:中州东路与二广高速交叉口东河洛古城内A105栋
简介:酒店位于中州东路与二广高速交叉口东河洛古城内。酒店是重庆同元集团与丽呈集团联手打造的新锐高端文化酒店,通过打造“一屋、一景、一天”的酒店人居环境和当地人文背景,为每一位客人提供远离世俗的静怡空间,留下舒适惬意,涤荡心灵的旅行记忆。由20多位匠人历经半年完成的手工彩绘体现独具匠心的明清建筑风貌;漫步于内院回廊之间,古风景韵从每个角度都能感受入画之境。酒店共有客房五十余间套,客房配置优质舒适的床品和沐浴设备让您体验高品质居停感受,健身与自助洗衣空间随时为您提供能量活力和洁净便捷。酒店具备会议功能可为小型团队提供会议服务。此外,酒店更有来自云南星级总厨“阿华”为您亲手烹饪的云南特色菜和自助早餐,定会让您“旅”获精彩。这里没有都市的繁杂焦虑,氛围负担,只有身临其中,“途”我自在,这是我们了解洛阳的出口,也是您体验神都的入口!
洛阳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位于洛阳,地址是上海市场步行街5号附近。
周边玩乐 景点文华游乐场 与洛阳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距离003km
圣雪昂休闲时尚广场(西工店) 与洛阳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距离01km
儿童世界游乐场 与洛阳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距离011km。
斧类兵器为何在古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流传至今的典故乃至神话传说中,“斧”的身影随处可见。盘古抓来一柄斧头,便开天辟地;程咬金凭借三斧子半,便闯出“混世魔王”的名号;至于那“斧声烛影”,则是让赵匡胤之死平添了几分诡谲莫测。
且不论成语当中还有班门弄斧、疑邻盗斧、大刀阔斧、双斧伐孤树等典故,人们于古籍中常见的其他冷兵器,其实与“斧”也有莫大关联。如刑天所舞干戚、天子常用黄钺,都是斧类兵器的一种。
据现有记载,斧类兵器贯穿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已成常制。尤其在上古时期,斧类兵器更是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看似有些“笨重”的斧类兵器,为何在这一时期备受欢迎呢?
冷兵器中的各种 斧
一、斧的“兄弟”们:斤、戊、钺、戚
在古代冷兵器中,“斧”有不少“兄弟姐妹”。如果说,“斤”与“戊”是“斧”的两个“化身”,那么“钺”与“戚”就是“斧”的同族晚辈。换言之,前者与“斧”字有同义,后者则是与“斧”有略微不同的斧类兵器。
先说“斤”。《说文解字》曰:“斤,斫木器也。”从其象形字体来看,正像是古人用斧在劈砍树木。是以,段玉裁注曰:“凡用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用来伐木的斧头,就是“斤”。
传说“神农作斤斧陶冶”,可见斧在冷兵器中“辈分”很高。仰韶文化(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到前3000年)中出土的石斧,便印证了这个观点。
新石器时代 石斧
在旧石器时代,石斧用途广泛,适用于伐木与农耕,故而颇受远古初民喜爱。为加强杀伤力,他们又增大刃面,从而让斧头具有了大而阔的特点,并逐渐成为当时战争中的大杀器。
这种大号斧头,便可称为“戊”。按《说文解字》:“戊,斧也。”段玉裁注曰:“大斧也”,而后又援引《司马法》:“夏执玄戊,殷执白戚,周左杖黄戊,右乘白髦。”说明在“上三代”,“戊”是斧的一种常见叫法。
又据《尚书·汤誓》记载:“(周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人云“钺大而斧小”,可知武王所执黄钺,乃一大斧,带有肃杀之意。
窃以为,“戊”与“钺”有时可划上等号。二者的区别在于:“戊”字可释为“大斧”,出现时间更早,与“斧”字一样,是斧类兵器的统称,它既可用于农耕与伐木,也可用于战争;而“钺”则诞生于青铜时代(且看它的大金旁),是带有自己特点(或者说它有特殊文化内涵)的一种斧类兵器,多用于战争、刑罚、威仪等方面。
青铜钺 商王武丁时期 妇好墓出土
斧的“族人”还有“戚”,其象形文字似带齿之斧,同样是一种斧类兵器,亦如上文所述“殷执白戚”。另外,按照《尚书·禹贡》中“禹锡玄圭”的记载,“圭”也极有可能是一种斧类兵器。
不难发现,上古时期的重要事件,多伴随斧类兵器而出现。那么,为何斧类兵器会在上古社会中备受青睐呢?
这还要多亏“钺”和“戚”这两个优秀“后辈”。殷周以来,尽管斧类兵器依旧非常实用,但“钺”和“戚”背后的象征意义,同样不可小觑。
兽面纹铜钺
二、斧钺之王权象征
诸多迹象表明:斧钺与王权之间密不可分。考古研究发现,石斧是颇为常见的陪葬品,而在一些葬品极为丰富的墓葬中,还有可能出现玉斧。这便意味着:在原始社会,只有地位非比寻常之人,才有资格以“玉斧”衬托身份。
不仅如此,“王”字甲骨文便作斧钺状。武王伐纣,曾执黄钺;商汤灭桀,亦是如此。斧钺常跟随君王征讨四方,定鼎天下,业已成为王权象征。因此,《太平御览》引《字林》明确指出:“钺,王斧也。”
斧钺之于王权,亦曾流传后世。彼时,斧钺反倒是一种礼器,成了帝王彰显自身权威的“信物”。在一些特殊场合,君王赐臣子以黄钺,便如同天子亲临,付与臣下以“专擅之权”。
钺戟 徐州博物馆藏
以汉末三国时代为例。在“假节遍地走”的情况下,被冠以“假节钺”的臣子可谓屈指可数,非权臣、都督、武将之巅,不可轻易相授。
注:据《三国志》统计,汉末三国时代的假节钺者有:董卓、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关羽、陆逊、曹真、曹休、曹爽、夏侯尚、于禁、满宠、司马昭。而夏侯尚、满宠等人之所以能假节钺,是因他们需要都督地方,以便于行事。
蜀章武三年(223年),诸葛亮率众南征,后主下诏“赐亮金鈇钺一具”。《礼记·王制》有云:“赐鈇钺,然后杀。”诸葛亮得刘禅“付之以专命之权”,自此掌控三军,不在话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三、斧钺之礼乐教化
按《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孔颖达疏曰:“干,盾也;戚,斧也。武舞所执之具。”
古代社会礼制森严,戚既然是一种“武舞”礼器,便不可能太大,否则便不易施展。而根据“戚”字状似豆荚来看,它应当是较为狭长且形状不大的斧钺。那么,戚为何会成为一种礼器呢?
上古社会,“君权神授”之说蔚然成风。无论是征战四方,还是王权更替,君王都会举办宗教性质的祭祀活动,以奠定其举动的合法性。这种制度,对后世可谓影响深远。
王莽篡汉
据《汉书·王莽传》记载:“是以伯禹锡玄圭,周公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颜师古注曰:“言天降贤才以助王者,王者当申达其用,而不敢自专。”
王莽僭越称帝前,曾极力渲染“天命神授”思想。在他受封大将军时,也曾“受钺高庙”,以示其权柄来路之“正”。是以,王莽欲完成篡位之举,自然要效仿大禹、周公这些上古贤王,将斧钺给高高“捧起”。
讽刺的是,王莽在称帝之后,并没有让天下万民归心。洛阳一带,起兵反抗者多如牛毛。司徒王寻得王莽之令,欲镇压各路叛军,却在出发时“亡其黄钺”。此事虽不见得为真,但史家此语,恐怕是打算借“失黄钺即失王权”的说法,来隐喻王莽政权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局。
商代晚期蛙纹钺,城固五郎庙出土,陕西博物馆藏
言归正传,继续看斧钺之“演变”。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为王权象征,斧钺难免会在此过程中被“神化”,进而成为各项礼仪活动中的“常客”。
然而,斧钺原本用于作战,其“笨重”形态显然不太适合展示。或因如此,礼官才会对斧钺进行“改造”,于是,更加适合“武舞”的戚便诞生了。
当然,戚不止能用来“表演”。作为斧钺的一种形态,戚自然不会堕其雄风。它仍保留了一定杀伐之权:因其刃较为狭长,戚还常作为一种刑具,用于斩首要犯。
洛阳十家老字号美食店推荐
本文2023-10-14 20:29: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