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起源与发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4收藏

绘画的起源与发展,第1张

历史

一、史前绘画

已知最古老的绘画位于法国肖维岩洞(Grotte Chauvet),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它可以追溯至32000年前。那些画经由红赭石(red ochre)和黑色颜料作雕刻及绘画,主题有马、犀牛、狮子、水牛、猛犸象或是打猎归来的人类。

石洞壁画在世界各地均十分常见,例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中国、澳大利亚及印度等。这些绘画的发现对其存在目的引起了众多不同的猜测,有些假设指出那些绘画是当时的人认为绘画可以捕捉动物的灵魂,令他们狩猎更为顺利。

一些假设则认为那是泛灵论的一种现象,表达他们对自然的尊敬;亦有另一假设指人类与生俱来已有自我表达的需要,而那些绘画正是其结果;此外亦有那是作为应用资讯的传播的观点。

二、东西方传统

西方文化主要是以油画及水彩画为主,在形式及主题上都有丰富的传统。东方主要是以墨及矿物颜料的画为主,在形式及主题上都有同様丰富的传统。

三、近代至今

摄影的发明对绘画有很大的冲击,第一张照片在1829年问世,在数十年后,摄影技术持续改进且广为使用,因此绘画原来用来记录真实世界的功能也受到挑战。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连串艺术活动,包括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及达达主义,挑战文艺复兴时代对艺术的观点。不过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仍维持以往的风格,未受到摄影的影响。

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观点和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及概念有不少差异。因此在1960年曾有人说严谨的绘画型式已死。不过这没有阻止大多数的画家继续以绘画作为其创作的部分或是全部。

二十一世纪绘画的活力及多变性盖过了之前曾有人提出严谨艺术已死的宣告。在以文化多元性为特点的时代,对于时代性的代表风格没有共识。艺术家继续以不同的风格及美学气质进行创作,而其成就则留待市场的评价。

在二十一世纪初,仍在继续的绘画派别有单色画、硬边绘画、几何抽象主义、挪用、超写真主义、照相写实主义、表现主义、极简主义、抒情抽象、普普艺术;

奥普艺术、抽象表现主义、色域绘画、新表现主义、珂拉琪、Intermedia绘画、集合艺术绘画、电脑艺术绘画、后现代绘画、新达达绘画、立体画布绘画、环境壁画、传统的人物画、风景画、肖像画及玻璃绘画动画。

扩展资料:

一、元素

1、亮度

亮度的意思就是色彩明暗的程度(深浅的程度)比较浅 就是明度高 比较深 就是明度低,绘画中的一个元素是亮度的感受及效果。空间中的每一个点都有不同的亮度,在绘画中可以用黑色、白色及中间各种的灰色表示。

在实务上,画家可以用并列不同亮度的点来表达物体的形状,相对的,若只用相同亮度的不同颜色,可能只能表示图像的形状而已。绘画的基本手法会包括几何图案、许多不同的观点及组织(透视法)及符号。

例如画家在看某一片特定的白墙时,因为阴影及周围物体反射的影响,每一个点都会有不同的亮度,但在理想上,即使在一个全黑无光的房间中,白墙仍然是白色的。因为即使房间中没有光,是黑暗的,物体依然存在,并没有消失不见,所以可证明其理论是正确的。

2、色彩和色调

色彩和色调是绘画的基础,正如音乐中的音高和节奏一様。颜色是高度主观的,但其带来的心理效果是可以观测的,只是其效果可能会随文化不同而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黑色表示死亡及哀悼,但在东方文化中则是用白色表示 。

有些画家、理论家、作家及科学家(包括歌德、瓦西里·康丁斯基及牛顿)都提出了他们的色彩理论。而且其中的语言也只能表示一种抽象的颜色,例如红这个字可以表示可见光谱中在纯红光附近一个范围内的光。

像在音乐上,不同的音乐家对于中央C或是C♯4有共同的定义,但不同的画家对于颜色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对画家而言,颜色不止是分为基本色或衍生色(如红色、蓝色、绿色、咖啡色等)而已。

在绘画时,画家是用颜料上色,因此画家的“蓝色”可能是以下颜色中的一种:午夜蓝、靛色、钴蓝色、群青等。颜色在心理上及符号上的含意不一定和绘画上的手法有关。颜色可以增加一些潜在的、衍生的意义,因此对于一幅画的感觉是非常主观的。

这部分可以用音乐来类比.音乐中的音高(例如中央C)类似绘画中的光,阴影类似强弱,颜色则类似不同乐器的音色,虽然这些不一定可以形成旋律,但可以在音乐中加入一些不同的内容。

3、非传统元素

现代的画家已经将绘画加以延伸,例如由立体主义衍生的珂拉琪,严格来说不算是绘画。有些现代画家会因为材料的纹理而整合不同的材料,例如砂、水、稻草或是木材等。

像让·杜布菲及安塞尔姆·基弗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社群利用电脑及Adobe Photoshop或Corel Painter等软件将颜色画在数位的画布上,若有需要也可以印在真正的画布上。

4、节奏

绘画中的节奏和音乐中的节奏一样重要,若节奏定义为“结合到一个序列中的暂停”,则绘画中也有其节奏。这样的暂停可以让想像力参与在其中,产生新的创作,型式、旋律及上色等。

这些形式(或是任何种类资讯)的分布在艺术工作上相当重要,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审美价值。在审美价值上,感知的自由流动即视为是美。不但在艺术或是科学中,能量的自由流动会提升其审美价值。

二、审美与理论

美学是有关艺术和美的研究,是康德或黑格尔等十八世纪及十九世纪的哲学家探讨的主题之一。像柏拉图及亚里斯多德等希腊哲学家也对艺术及绘画有特别的探讨。

在柏拉图的哲学系统中,画家和雕刻家的地位不高,他认为绘画无法描述真理,绘画只是复制实际事物,其中除了工艺,没有其他的成分在内,就像鞋匠及铸铁一様。

不过在达芬奇的时期,对绘画的认知和柏拉图的认知不同,当时认为“La Pittura è cosa mentale”(绘画是心灵的事物)。

康德区分美和壮美两种概念,分析两者的相同处及不同处。虽然他没有提到绘画,但像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及卡斯帕·弗里德里希等画家将其概念延伸到绘画上。

黑格尔认为无法对美给予一个共通性的定义,在他的美学研究中认为绘画、诗歌和音乐是三项“浪漫”的艺术,其中有符号化,高度智力的目的。

三、绘画风格

绘画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的形式,它及其参与者的数量同样地为数众多。绘画的本质可以是自然及具像派的(如静物画(still life)或风景画)、影像绘画(photographic painting)、抽象画、有叙事性质的、象征主义、情感的或政治性质的。

历史上有一大部分的绘画被灵性主题及概念所主导,这些绘画形式由陶器上的神话角色到西丝汀教堂的内壁及天花板上的圣经故事场景都有,它们会透过人类身体本身去表达灵性的主题。

参考资料:

-绘画

美术大致分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艺术设计。

国画分为:写意山水,写意花鸟,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工笔人物。

油画分为:传统油画或古典油画,现代油画。

版画分为:木版画,铜版画,摄影,丝网印刷。

雕塑分为:写实雕塑,抽象雕塑。

壁画分为:工艺壁画,传统壁画。

艺术设计分为: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等

美术,“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它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医学等。中国古代所谓“百工技艺”,也是包括同样广泛的范围。在古代,无论东方或西方,都只有“工艺”、“手艺”这样的概念。在中国古籍中只有“绘缋之事”、“刻削之道”、“刻镂之术”、“锦绣文采”等工艺术语的运用,却未见类似“美术”这样的专门名词,这是因为人类的美感意识,是首先从满足生存需求的工艺品萌生的。

在欧洲,“艺术”和“美术”这两个概念,直到文艺复兴之际才确立并被公认。那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创造纯粹精神领域的产物,更足以使人激昂精神、开阔胸怀,达到互相同情、增强意志、建立信念的目的。这类思想意识的活动,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是人的主体意识的发扬,它涉及到艺术的不同领域和形态,这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大规模扩展开来的文学、艺术各门类,其中包括美术。这种精神产品,从物质中提升,和物质相辅而行,成为全面滋养人们心灵所不可缺少的营养。人类依靠它陶冶情怀,并协同各门类的科学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它起着组织和协调社会成员的意志和行为的作用。文明的发展是和艺术创造分不开的,艺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

在欧美拉丁语系国家,“art”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蔡元培早期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也包括诗歌和音乐。其后,中国的文艺界、教育界把“美术”和“艺术”的概念逐渐区分开来。“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表达社会意识的一门大学科,广义上包罗文学、音乐等,也包括建筑和园林等。综合性艺术有戏剧、**、曲艺、杂技等,它们不同程度地利用美术,有的和美术密切结合。“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必然与姊妹艺术有共性,但它的艺术形态具有鲜明的特征。它和姊妹艺术结合时,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美术甚至可以和科技相结合,派生出艺术新品种。

人类在创造精神产品时,自然地分门别类,建立起文学艺术的各个分支,使之朝着专门化的方向前进,形成了各种艺术门类的独特性能。它们在许多场合虽分犹连,有时则分而复合。每一次的结合和交融(如动画**、音乐喷泉),便产生艺术的新意向、新品种和相应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分化和复合都是一种发展,在发展中开拓了对艺术的认识,更新了艺术的观念。其所以有分有合,分而不悖,合而能容,是因为各种艺术品类都受共同的美学原则的支配,有共通的规律可循。

此外,如果从审美和美育的角度谈“美”的问题,“美”这个字眼在汉语中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但概括着整个文艺范畴,而且还介入伦理、哲学等领域。

美术的形态和特性

古今中外的美术品类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现代美术因受科技和工业生产的影响,新思潮不断涌现,前所未见的新样式、新品种层出不穷。美术要求发展个性,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多元化,所以对它的共同特征难于作条理明晰的概述。

世界上的美术品类,按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几个大门类。绘画的品种又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 水粉画、粉笔画、 丙烯画以及多种塑料和化学颜料的画种。版画品种又可分为木版、麻胶版、金属版(铜或铅)、石版、网版等。木刻的印刷材料有油墨、油画颜料套色和水色套印之分。金属版有腐蚀、干刻之分。油画有有光术、无光术之分。欧洲最古老的蛋彩画和中国古老的矿物质颜料,至今保持着色泽历久不变和技法运用上得心应手的优点。油画和版画在20世纪已成为世界性画种,从表现形态来看,在许多文明国家中,版画已显现出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现代油画和雕塑的开拓创新,步子最快,形态变化最大。

绘画按样式可分为壁画(按物质材料又可分为湿壁画、描金沥粉、磨石嵌、有色水泥及木材、玻璃、金属板的拼镶等。无光油画、丙烯以及其他塑料颜料也被普遍运用)、细密画、磨漆画、漆画、年画(运用木刻水印、水粉、水彩等方法)、连环画、 宣传画、漫画(卡通)、插图等。

中国画又可按艺术技巧分为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两大系统;按题材样式又可分为人物画、 山水画、 花卉、草虫、翎毛(禽鸟走兽)、鳞介(鱼贝类)等画科。日本的绘画受其影响很深。书法和篆刻一向是中国画的姊妹艺术而自成系统,也在日本广为流传。书法艺术在当代被认为是一种抽象艺术。

雕塑的品种可分为石材雕塑(大理石、花岗石等),金属雕塑(包括铸铜、不锈钢、铅、镍、铝等),玻璃钢及塑料、白水泥等雕塑。按体裁、形制又可分为圆雕、浮雕(有高、低之分)、纪念碑雕塑、人物雕塑、动物雕塑、装饰雕塑、民间彩塑等。现在有直接从人体翻制后再作加工的等身大的彩塑,有利用电和光效应原理产生颤动美感的“效应雕塑”,这两种雕塑可说是写实形态和抽象形态的两个极端。

工艺美术(又称实用美术)的品种最为丰富多彩,大的分类有金工、木工、漆工、陶瓷、彩塑、玉雕、牙雕、景泰蓝、珐琅、料器、染织、刺绣、编织等。各国各地区的特种工艺,大多数源于民间手工艺,它有雅俗共赏的特点,与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

设计的门类有书籍装帧、广告、 商品包装、服装、家具、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装璜、环境美术(庭院、园林及建筑群体美术)等。设计也包括图案、字体及利用摄影与电子计算机进行设计的科技性美术。

就美术创造的形象化手段来说,造型性是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所以又称为造型艺术。如绘画通过描画彩绘的手段,雕塑通过塑造、刻镂的手段,建筑艺术通过间架营造的手段,工艺美术通过镂、蚀、切、削的手段等。造型的含义很广,有立体造型,也有平面造型;有色彩造型,也有黑白造型。造型这个概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现代观念中,既有具象形式的造型美,也有抽象形式的造型美。大体上,西方的美术,其发展的轨迹以形体块面的造型为主,线的运用是附属于形体块面的;而中国的美术,线描造型却占着重要的地位,形体是通过线描来体现的。所以西方常用“塑造”这个术语来描述绘画性造型,而且推崇在绘画中体现雕塑性。中国的美术正相反,线的描绘统率着造型,即使在雕塑艺术中,线的作用也占主导的地位;形体块面在中国雕塑上表现得概括浑成,它通过线条的刻画而完成造型的任务。

美术又称空间艺术。西方的美术传统,基本上按物理学的观念,把长度、高度和深度称作“三维空间”。存在于现实空间的有纵深感的三维美,是雕塑和建筑之类立体造型形象产生生命和力度感的重要依据。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美,是再现性具象绘画的真实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之一。空间艺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能或不长于表现时间性的、凭借视觉来创作和感受的艺术。它的特点是长于具体描绘,塑造和刻画生活中或想像中的事物或情景,有明显的再现性和描摹性,它不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除非受到外力的破坏和本身的朽蚀,可长期存在于世上。空间艺术在创作上也有弱点,特别对情节性绘画和雕塑造成了局限,例如独幅画只能表现一个瞬间的形象,这就难于从纵向展开事物和情节的发展。然而,正因有此局限,绘画创作便朝着形象的深层开掘,追求造型的凝练和运动感的凝聚,从而形成了绘画所独具的魅力。绘画和雕塑的构图,常选择人物动作过程中某一生发性的瞬间,以加强力度感,并在欣赏心理上,造成动作起迄的越进效应,如画射箭引而不发,使空间艺术产生时间感觉,中西绘画和雕塑中都有这样的例子。凝练的人物形象之醇厚和深刻,决不是瞬间印象所能摄取的;空间艺术形象的凝练和凝聚也意味着时间的浓缩。

在中国的传统美术理论中,对空间观念有不同的阐说,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不单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观,而是置身天地间的诗意般的空间概念,也就是有回旋余地的“神游”意境。中国画论倡导时空的统一观,它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意象;相应地又以散点透视法代替焦点透视法(虽然南朝宋人宗炳早在公元 5世纪已经发现了物理透视原理),这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视觉心理空间,即所谓“心视”。这种审美观在19世纪末受到西方的重视,提出在美术上打破时空界限,以拓展表现功能。

美术又称为视觉艺术,这是从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视觉来说的。造型艺术被人们感知的时候,一般通过视觉渠道(除了一些工艺品可通过手的摩挲,用触觉加强审美体验外)。视觉艺术这个界定,涵盖面很广,凡是主要通过视觉媒介完成欣赏的一切可视的艺术门类、样式、形式或符号,都可包涵在内。至于可视的综合性艺术如戏剧、舞蹈和通过视觉阅读的文学作品等,自然不在此列,因为它们的被感知,还要而且主要是通过行为和动作(表演)、语言和文字以及其他各种感觉渠道。

美术还被区分为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大系统。所谓纯美术(fine art),是指纯粹精神性、欣赏性的绘画、雕刻、音乐等,有时也包括诗歌。蔡元培曾把它称为文艺美术,指明其中凝结着社会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以区别于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工艺美术。文艺美术的提法比纯美术妥贴,因为“纯”的意义不太明白,如果是指纯属欣赏性的美术,那么工艺美术中也是有的,而所谓“纯美术”中,也并不都是纯属欣赏性的。然而,纯美术这个词汇已经用惯,虽然它和外文的原意并不符合。

设计(design)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美术学科,虽然它并不是新名词,而且早已被运用在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上。在建筑和工业设计中,决定大局的是形体块面的空间设计,其次是局部性的门窗、墙面、各项部件的装璜等设计。在工艺美术中,有形体、纹样等设计。绘画作品的构图,实际上是整体结构设计;在一定形式的图像中,都有线、形、色、块等平面设计;在雕塑中,最重要的是形的空间设计。现代的设计,首先在商品包装、家具、室内装璜等方面发展起来,然后从轻工业产品扩展到重工业产品,如汽车、轮船和飞机等造型设计。许多工业产品的设计是和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设计现已渗入到整个美术领域,成为一项重要的造型学科,设计思想和设计技术极大地影响着美术品的艺术魅力。

设计是一种研究用点、线、面、体、光、 色、 质、材及一切造型因素构成种种美好形象和感觉,并把它运用到各种美术创作上去的学科。简言之,设计是研究造型构成的学问,其中主要的对象是研究视觉空间,通过空间设计,传达视觉艺术的效应。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室内空间构成、环境空间构成等专业,都是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探索美术造型问题的。设计的发展,已经介入纯艺术领域,在近现代的绘画和雕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广义地说,中国画的笔墨、油画的质感和肌理、雕塑和工艺的材料美,都属设计(抽象造型形式)范畴。在有些科技先进国家,已把美术学院改称“美术设计学院”。

“具象美术”和“抽象美术”是20世纪初形成的新名词,虽然这两种形态的美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但是只是在现代,抽象美术才得到了大发展。具象泛指表现具体的物象。古今中外的写实主义的美术,都依靠具体可视的形态,通过事物的现象和外部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它基于具象观念,主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创作素材进行提炼、概括、集中、夸张等手段,达到典型化审美目的。“抽象”这个词,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其一,艺术家运用提炼、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创造艺术形象。这个过程称为艺术抽象,表达着艺术家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感受。从生活形态到美术形态,无不需要始终贯串这种抽象的形象思维活动。在这里,抽象是“艺术的抽象”。具象和抽象并不相互矛盾,而是统一在艺术形象中的。P毕加索对“牛”的一系列形象探索,展示了艺术抽象(从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种变体,从这里又可以看到从“艺术的抽象”走向“抽象的艺术”的某种轨迹。中国现代雕塑家杨冬白创作的《饮水的熊》就是一件较好地寓具象于抽象的作品。这是一种半抽象的美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艺术的抽象”手段,同时又很好地表达了“抽象艺术”的意向。其二,认为抽象和具象是两个相反的意象,抽象是纯意识、纯形式的东西,但是也不绝对排斥与具象相融合,形成形式夸张的、在抽象中隐现出具象性的或者半抽象的美术。

世界上各种派别的抽象主义美术家,对“抽象”的含义抱有各自不同的观念。

参考资料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从已出土的有关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各种花纹、图案可以看出绘画的痕迹,但是这些花纹、图案又远非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画。那么,中国画起源于何时?谁是中国画的始祖?各种古籍对此众说纷纭。其中黄帝说、史皇说、仓颉说、史皇仓颉说等,在古籍中较常见,神话色彩也较浓。从这些人物都生活在黄帝时代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绘画可能起源于黄帝时代。然而,究竟谁是中国画的始祖,仍然莫衷一是。

首为绘画始祖说

传说,首是上古圣贤舜的妹妹。《说文解字》曰:“舜女弟名首。”她曾“脱舜于瞍象之害”。原来,首探知恶徒们欲置舜于死地后,立即报告了她的两个嫂嫂,救了舜一命。敫首又名嫘或画嫘。她之所以叫画嫘,就是由于她创造了绘画的缘故。《画史会要》中说:“画嫘,舜妹也。画始于嫘,故曰:画嫘’。”《列女传》也盛赞她善画,“造化在心,别具神技”。美术史家郑昶先生认为,黄帝、史皇等所画之物,反映的仅仅是当时人的宇宙观念、生活状况,“其制作之动机,系人生的而非艺术的。故时人无有以画为专艺者”。因此,他们都称不上中国绘画的始祖。在首以前,虽有图画,但“究属为极幼稚之线描”,无非是似文字又非文字的雏形画,根本无美术性可言。及至首,才使中国画自成一体。因为在首所生活的虞舜时代,中国的一切文化雏形业已确定,有可能创作出带有美术性质的绘画。郑昶先生进一步指出,自首以后,中国绘画才脱离了象形文字的范畴,因此说首为中国绘画之祖。然而,首的绘画事迹因年代久远,而且某些古籍的记载又往往带有神话般的传说性质,故无从查考。因而,首为绘画始祖说的可信程度仍值得怀疑。

绘画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一、史前绘画已知最古老的绘画位于法国肖维岩洞(Grotte Chauvet),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它可以追溯至32000年前。那些画经由红赭石(red...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