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女神的古籍传说的反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4收藏

盐水女神的古籍传说的反思,第1张

盐水女神的浪漫与巫山神女有不少相似之处,世谓: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关于她的传说甚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她曾授《黄绫宝卷》助大禹劈山开峡,排积水、除恶龙,化作神女峰保行船平安。巫山神女曾与楚之“先王”梦中幽会并自荐枕席。有趣的是在表现浪漫情感方面,她与盐水女神颇为相似: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高唐赋》)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刘向《世本》)

以上传说有两个相似之处:一是“云雨”,二是“爱情”。就前者而言,“朝云暮雨”与“天地晦冥”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长江三峡与清江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度较大,年降水量偏高,植被茂盛,易形成相似的多云多雨气候特征。而这种朝云暮雨、变幻无常的气候现象对该流域人们在宗教、文学、美学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大致相同的影响。而就“爱情”看,巫山神女的“自荐枕席”,盐水女神的“暮辄来取宿”又体现了该地区远古母系社会的恋爱自由传统,这与男权统治下的婚姻相比较,无疑充满浪漫气息。而“浪漫爱情”与“云雨意象”的交融更令人神往。于是,“巫山云雨”便被人们用来形容男欢女爱。而宋玉的“阳台一梦”也成了经典佳句。有学者还特别将两者作了以下比较:人物——廪君与盐神,楚王与神女;地点——盐阳,巫山之阳台;爱情——暮辄来取宿,愿荐枕席;功利——土地物产,抚君苗裔;变化——昼为飞虫,昼为云雨。……

其实,盐水女神“暮辄来取宿”的说法不仅折射了母系氏族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反映了峡区人大胆、丰富、自由的想象力。而长阳地区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也为此做了佐证:正当廪君率巴人乘土船溯江开拓,“忽然,前面的大山中流出一股白花花的水来,顺水浮来一个妹子。她让向王尝那白水,向王第一次吃到了咸味,觉得很好。原来这妹子是盐水女神,她和向王成亲了”。 笔者已在前面指出,廪君与盐神矛盾的焦点应在由谁掌握盐阳“鱼盐”的权力上,盐神以委屈求全的方式寄希望于采用和亲来达到共治的目的。但她的奉献(从财产到肉体)却为自己招来了杀生之祸,这看似不合情理,但却在情理之中。问题的核心在于,代表新兴父权力量的廪君务相要的是全部。事实上,随着金属时代的到来,因男性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日益强大的他们需要以财产与实力来重新划定社会地位,不再满足于狭窄的生存空间、贫瘠的生活与不合时宜的女权统治。于是颠覆性的革命 便不可避免地要在整个地球上发生,只是时间、方式和程度上的不同而已。于是,我们读到了“廪君不许”的字眼,而目的也十分明白:“我当为君,求廪地,不能止也。”这势必激化双方的矛盾。盐水神女上演了武力“挽留”一幕,使廪君一行七昼夜不辨东西,但最终的结果仍是“盐神死,群神与俱飞者皆去,天乃开朗”。“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父权胜利了。对传说中廪君谋杀盐神的描述,笔者倾向于从文学性上去理解,它加深了这出悲剧的力度。峡区的文化除了浪漫也极富悲剧性,峡区生存的艰辛培育了当地居民坚毅的性格,但恶劣环境却往往注定了他们努力的最终失败,这就决定了其命运本质上的悲剧性,特别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更是如此。然而,这失败也是十分美丽的,它体现了人类的顽强。盐神死了,爱和温情乃至抗争都无法遏制务相对权力的欲望,这就是盐神的悲剧,这或许也是务相情感上的悲剧,但他毕竟强夺了母系部族的神权。女神的部下也成了巴族的一部分,最终的胜利者当是前进中的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廪君杀死了盐神,可从古至今,当地人反而视其为老祖公,称盐神为“德济娘娘”,并将两人供奉在同一座向王庙里。“向王天子旁塑女像,俗称德济娘娘,始于盐水女神。”(清道光《长阳县志》)“传说廪君(向王)治水得‘盐水女神’相助,后世追思德泽,尊神女为‘德济娘娘’,与向王一起配享人间烟火。”[4]这至少表明盐神后代对这段事实婚姻的认可。至今在长阳盐池一带,还有《老祖公与盐水女子成婚》的传说:“老祖公来到盐池,见山里裂开一条缝,流出盐水,水上还有一位美貌女子。后来这个女子与老祖公结了婚,从此人丁兴旺,子孙繁衍。”[14]这种双重敬仰也体现在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农历六月六日,是向王天子遇难之日。每逢这天淸晨,八百里淸江上的船只及放排人,在船 头摆设祭宴,杀公鸡母鸡各一只,煮熟后,由驾长把一只整公鸡供在船头,一只整母鸡供在船尾,……其意思是:向王天子在船头,德济娘娘在船尾,以示前后都有神灵保驾,四季安康。”

人们纪念盐神,将佷山顶上的一块岩石称为“盐女岩”,“传说是盐水女神化身”[9]。他们称盐池对面的山为“凤凰山”,说当向王数箭并发时,“只见飞虫中一只最大的摇身一变,成为一只凤凰飞走了,落在对面的山头上。……这凤凰原来就是盐水女神所变,后来,人们称此山为凤凰山,还在山顶修起了寺庙一座,供有女神像名曰‘女神’。”[15]民族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融合、壮大的过程,这其中必然也包含着血与火。巴民族的兴旺毕竟为盐神的后代带来了利益,于是他们重新演绎了廪君与盐神的故事,将干戈化为了玉帛。只是由于后人的健忘,那个为捍卫他们利益而死去的盐神才真正地死了,这是母系氏族与盐女个人的双重悲剧;然而,又由于后人对美好未来的希冀,一个新的盐神诞生了,是她和廪君相亲相爱,繁衍、兴旺了一代又一代盐水人,这样的解释似更加符合他们所理解的本民族来源。 廪君的活动在古藉中到夷城为止,但对其死于何处、如何死的未作交代。而在香炉石一带却至今流传着务相死而化虎大同小异的故事。较多的说法廪君是淹死的:他住在夷城依山傍河的一个岩洞内,经常以土船渡人过河。一天,山洪暴发渡船被冲翻,他救起众人而船却被冲到约一里远的回水沱(巴王沱)内,向王游去救船,被大浪卷进旋涡。人们在资丘滩头(向王滩),找到他的尸体。“……人们在夷城后面山包上选好了地方,正准备将向王安埋,忽而向王化为一只白虎,随着一团白雾升向天空。后人称向王化为白虎的地方为白虎陇,这个地名一直沿袭至今。”也有传说是老死的,“一些年过去了,廪君成了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老人,不久便去世了。附近姓覃的人把他装在船棺里,抬到登星岭的岩上悬葬,这个老人突然变成了一只大白虎,从棺材里出来。一阵旋风卷来,白虎飘飘荡荡升到天上去了。”

不同之处,前者谓其鞠躬尽瘁,后者说他寿终正寝;而相同之处均为“化作白虎”——成仙了。虎为兽中之王,也是方位神,廪君死而化虎反映了巴人对他的尊崇。他们甚至还指认了向王升天的“白虎陇”,“在县西二百三十里。其廪君死,精魂化为白虎,故巴人以白虎饮人血,遂以人祀”。据载,仅“明清间,县境先后建有向王庙44座”。而民国时的向王庙也地址明确:“一在县西百二十里资丘,一在县西关外,一在县西六十里都镇(湾)。”

人们还以各种方式纪念向王。“每天六月初六这天(向王子遇难日),驾船的、放排的,都要到向王庙前,放鞭炮,一面祭祀,一面祈求向王天子保佑航行平安。”“凡经过伴峡、渔峡口、巴王沱、向王滩、向王庙等处都要放鞭炮致祭,既表示不忘向王开发清江功德,又借以求向王保佑航行中的安全。”[15]而对白虎的崇拜,更以多种形式传承下来。唐人樊绰记曰:“巴人踏啼……伐鼓以祭祀,叫啸以兴哀,故人号‘巴歌’曰‘踏啼’。”此即巴人祭祖场面。

今天的土家族已经被认定为巴人的后代,在他们的传统文化“跳丧”动作中,“就有‘虎抱头’、‘猛虎下山’等动作”。“……最为壮观的是‘猛虎下山’,舞者跳着跳着,忽然鼓点一变,对舞中的一人猛然跳跃腾空,一掀舞伴,两人躬身逼视,忽见击掌撞肘,前纵后跃,一跃一扑,模仿猛虎扑食的动作,口里还发出一阵阵啸声。”此外,从战国到秦汉,以虎钮錞于为特征的巴人青铜文化亦可谓盛极一时。出土的虎钮錞于广布于湘、鄂、渝、黔毗邻区域。笔者以为,结合清江、巫巴山地的多虎环境,结合土家人虎文化的传承,以及虎钮錞于在古代巴国出土地点的分布,或许我们能够大致把握廪君一支白虎巴人后代的去向。白虎巴人大概是沿清江而下,经宜都入长江再上溯,经沿途各地而至重庆建都的。理由至少有两方面:一是他们在丛山峻岭中穿行离不开交通工具“土船”,此点已由长江沿线的船棺葬和大量的发掘材料所证实;二是对于白虎的信仰我们在清江中游及以下沿线乃至长江三峡地区均可见到。而白虎巴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故事还得从廪君驾“土船”出武落钟离山,及其与盐水女神那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交往讲起。

盐池,池水清澄,映照白云,微风徐来,水波涟漪,别有一番情趣。盐池古长城为隋长城,十分罕觅;灵应寺声名在外,有求必应;哈巴湖旅游区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到盐池一游,风景古迹都不错过。 盐池县位于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为银南地区辖县,着名宁夏滩羊集中产区。历史上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县府驻城关镇。县境由东南至西北为广阔的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以盛产“咸盐、皮毛、甜甘草”着称。驰名中外的宁夏滩羊是盐池主要经济来源。县城北、东、西南分布着大小20余个天然盐湖,因此得名“盐池”。  特色景观

  盐池古长城

  古代的盐池地处北方边陲,战略地位重要,历代王朝为巩固边防,在这里修筑了多条长城。目前,在我县的长城这边明显 的共有四条。其中明代长城三条,分别建造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明泓治十五年(1502年),明嘉靖十年(1531年),总长度为 186公里,另一条为隋长城,筑于隋开皇五年(585年)长30公里。隋长城遗迹在全国已十分罕觅,盐池这段显得尤为珍贵。四条 长城呈夹角之势将盐池包围,因此,盐池有“长城博物馆”之誉。 

盐池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盐池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带,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07°41',北纬37°79',总面积85222平方千米。2021年末,盐池县总人口172387人。截至2021年10月,盐池县辖1个街道、4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盐州路街道。

古时,为西戎牧地。民国二年(1913年),改置盐池县,花马池城为县人民政府驻地。盐池县位于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市、区、旗)交界地带,自古就是西北商贾云集之地;2条铁路、3条高速、5条国省干道纵贯县域。主要景点有古长城、灵应寺、无量殿等。

风景名胜

1、古长城:古代的盐池地处北方边陲,战略地位重要,历代王朝为巩固边防,在这里修筑了多条长城。隋长城遗迹在全国已十分罕见,盐池这段显得尤为珍贵。四条长城呈夹角之势将盐池包围,因此,盐池有“长城博物馆”之誉。

2、灵应寺:盐池县城37千米,是佛道合一的寺庙。灵应寺依山而凿,13孔石窟呈半圆形排列,各有庙号。

3、哈巴湖:哈巴湖距盐池县城37千米的中部沙区。哈巴湖总面积16万公顷,旅游区的植被在区系上属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地区,中国黄土高原至内蒙古草原省过渡地带,保护区内已知各类植物507种,各种陆生动物149种。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盐池县

最主要的石盐是自盐井或盐湖中自然凝结析出的。《水经注》曾提及:汤溪“水源出朐忍县北六百余里上庸界,南流历其县,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粒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张伞,故因名之曰伞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于常盐矣”。这种盐形状怪异,颇有名声,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亦云:“巴东朐忍县北岸有盐井,盐水自凝生粥子盐,方一二寸,中央突张如伞形,亦有方如石膏、博棋者。”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提到:“朐忍县盐井,有盐方寸,中央隆起如张伞,名曰伞子盐。”

盐水女神的古籍传说的反思

盐水女神的浪漫与巫山神女有不少相似之处,世谓: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关于她的传说甚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她曾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