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白丑简介
白丑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雷公炮炙论》记载的牵牛子之种皮呈淡黄白色者。
牵牛子
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 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横切面可见淡**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气微,味辛、苦,有麻感。炒牵牛子稍鼓起,颜色加深,断面浅**,微具香气。药材商品以种皮呈灰黑色者名黑丑,淡黄白色者名白丑,合称二丑。
牵牛子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的功能。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绛虫病。生牵牛子偏于逐水消肿,杀虫。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虫积腹痛。炒牵牛子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导滞见长。多用于食积不化,气逆痰壅。
详见百科词条:白丑 [ 最后修订于2017/3/27 22:41:47 共362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白矾我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主要含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白矾又称明矾、雪矾、云母矾和生矾,药材为不规则的结晶体,大小不一,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染杂质者为佳,产于安徽、甘肃、山西、湖北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白矾 [ 最后修订于2017/4/18 12:56:07 共200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落拼音名TiěLuò别名生铁落、铁落花、铁屑、铁蛾、铁叶、煅铁落来源为打铁时因外层氧化而打落的细铁屑,或铁工厂锻铁时的副产品铁屑。原形态全国各地。化学成份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Fe3O4)。性味辛,平。功能主治平肝镇惊。主治惊吓。癫痫:煅铁落醋淬3钱,水煎服。小儿丹毒:铁落研末,猪油调外敷。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铁落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唐本草》:铁落是煅家烧铁赤沸,砧上煅之,皮甲落者也,《甲乙》子卷阳厥条言之。夫诸铁疗病,并不入丸、散,皆煮取浆用之,若以浆为铁落,钢生之汁,复谓何等。落是铁皮滋液,黑于余铁。陶谓可以染皂,云是铁浆,误矣。拼音名TiěLuò英文名ironchippings(havefallenonthegroundwhenfeiron)别名生铁洛、生铁落、铁液、铁屎、铁屑、铁花、铁蛾来源药材基源:为生铁煅至红赤,外层氧化时被锤落的铁屑。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gite原形态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晶体为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等,或为粗至细粒的粒块状集合体。铁黑色,表面或氧化、水化为红黑、褐黑色调;风化严重者,附有水赤铁矿、褐铁矿被膜。条痕黑色。不透明。无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性脆,相对密度4952。具强磁性,碎块可被手磁铁吸著,或块体本身可吸引铁针等铁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形成于多种内力地质作用,可与多种铁镁硅酸盐矿物及石英等氧化物共存,前者不如磁铁矿抗风化而易呈现为风化小孔。古代入药的著名产地多是硅卡巖型铁矿区,今则包括各种成因类型铁矿区的磁铁矿。资源分布: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亦有产出。性状性状鉴别本品为不规则细碎屑。铁灰色或棕褐色;条痕铁灰色。不透明。体重,质坚硬。气微,味淡。化学成份主含四氧
详见百科词条:铁落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55:22 共16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检索中医药古籍主要利用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皮拼音名BáiPí别名牛千斤来源卫矛科白皮EuonymustengyuehensisWWSmith,以皮入药。生境分布贵州。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主治刀伤。用法用量适量水磨浓汁搽患处。或研末撒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白皮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BáiPí英文名TengyuehSpindletree别名牛千斤。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腾冲卫矛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tengyuehensisWWSmi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腾冲卫矛灌木,枝条灰白色,粗糙,具纵纹。小枝上有叶柄着生的痕迹。单叶对生;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285cm,宽0832cm,基部圆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急尖或渐尖,上面绿色,略具光泽,下面具疏细行。聚伞花序腋生,花两性,细小,4数,花丝极短,着生于花盘上,花盘扁平而肥厚;花药紫红色;雌蕊1,子房4室,藏于花盘内。蒴果。种子具红色假种皮。花、果期68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云南。性味涩;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主刀伤出血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水磨汁涂。摘录《中华本草》
详见百科词条:白皮 [ 最后修订于2009/12/7 23:49:47 共54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桂心是肉桂中的一种,一般说,肉桂为桂树的皮,干燥后为桶状,称“桂通”,而“桂心”系去掉外层粗皮的“桂通”,也写作“桂辛”。
古代中药的加工不像现在有粉碎机那么容易,很多都是原生药材,所以剂量单位不都是用重量单位两,有的用尺、寸量长度,有的用容积升等来剂量等。这些剂量方法一般古书多见,现代医书一般用克来剂量了。
一尺合今307cm
桂,香木类,其嫩枝皮肉多而半卷,中心皱起,去外面粗皮名肉桂,去内外皮者,名桂心,顶上细枝名桂枝,结子名桂丁,年老生蕈,名桂耳
《纲目》: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圣惠方》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脓。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
此消息来自于网络
望采纳
古籍中的白丑简介
本文2023-10-14 22:03: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