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没有美人鱼,古代都有哪些关于鱼的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中国古代有没有美人鱼,古代都有哪些关于鱼的故事?,第1张

《封神演义》上的乌云仙就是一条鱼,有个很拽的名字叫“金须鳌鱼。”胡子是金色的鳌鱼,书里说它被准提道人用六根清净竹收服,被收服的时候显出原形“摇头剪尾”——这不就是一个鱼的样子吗?水火童子最后骑上它,带它去了西方八德池中,从此金莲为伴任逍遥。《封神演义》里说准提道人来自西方,其实就是西方准提菩萨的化身,后来这条鱼,又偷偷下界来到人间通天河,成为灵感大王——在《西游记》里掀起一阵波澜。观音菩萨知道它最害怕的是竹子,所以顾不上梳妆编了个竹篮,把它收了——看来竹子是对付这种鱼最好的武器。

关于鱼成为妖怪的故事有很多,咱们老祖先的想象里还有鱼人家族,晋朝的崔豹在《古今注》就说“水里有一种生物,长得像人,取名为水君或者鱼伯,出门的时候乘坐马,很多鱼在前开路,人和马都长满鳞甲,如同大鲤鱼,不过人鱼耳目鼻子俱全。”——这不就是水里的人鱼家族吗?他们已经开始对鱼进行驯化,改造为坐骑了。屈大均在《广州新语》就说:“有海怪被发红面,乘鱼而往来。乘鱼者亦鱼也,谓之人鱼。人鱼雄者为海和尚,雌者为海女。”不但直接提出了人鱼概念,而且雄性取名为海和尚,雌性取名为海女,他们出门就骑鱼当马。

还有水陆两栖的鱼,《博物志》提到了一种牛鱼,长得像牛一样的鱼。《临海异物志》上说有种鹿鱼,《岭表录异》上也提到了这种鱼,说这种鱼在大海中的一个洲里,跳出来就变成了鹿,还说有人捡到一只,头已经变成了鹿,但尾巴还是鱼。还说这种鱼腥得没法吃。

《抱朴子》介绍了一种神奇的丹鱼,这种鱼身上还能发光,取这种鱼的血抹在脚上,就可以在凌波微步了。丹鱼现在就不见了,想必就是被屠戮光了。

《神仙感遇传》有个女神仙就拥有这种本领,这个女神很低调,连名字也没留下,只因为她嫁给了一个凡人张镐,所以就称呼她为张镐妻。张镐在王屋山隐居,好读书好喝酒,经常拿着书到山下的一个酒馆里去。张镐上前搭讪,美女很大方,跟他一起饮酒,当晚分别后,张镐非常思念,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去了酒馆,美女已经等在那里了。美女主动告诉他:“我想嫁给你。”两人一起回了家。共同生活了十年,张镐产生了审美疲劳,每天专注于读经典著作,对妻子也冷淡了,有时候还吵吵两句。美女说:“既然如此,你给我一斗鲤鱼脂吧。”张镐为她买了,美女将鱼脂倒在井里,她自己也跟着跳了下去,过了一会,骑着一条鱼飞了出来,对张镐说:“我本来打算过几年带你一起升天的,谁知道你这样,咱们就这样分手吧。”说完乘鱼升天——张镐被甩后,感觉没意思就出来当官了,说起这个事情,终身为恨。

人们关于鱼最神奇的想象大概是能化成龙了。

根据《太平广记》所引的《三秦记》里面记载,龙门这个地方是大禹当年开凿的,每年暮春时就有鱼逆流而上,从下往上跳,跳上的就能化为龙,每年有七十二个名额。刚登上龙门,就有云雨相随,随后天上降火烧掉尾巴就变成了龙。琴高这条鱼就是这样变成了龙,然后他就登天了。

大概因为鱼这么神奇,人们就幻想能够骑着鱼去旅行。

《列仙传》上说琴高是赵国人,他喜欢修道,经常在涿水里游泳,有一天他对弟子们说:“你们在岸边摆好祭品等着我。”跳入水里去了,过了一会,就见琴高骑着一条鲤鱼跳出来了,他在岸边停留一个月,供人瞻仰祭拜,然后他又跳入到水里去了。

《三吴记》里有一个故事,有个叫王述的人在天台山亲眼目睹了一条鱼的飞行,天台上可是神仙云集的地方,当年刘晨阮肇就是在这里撞了仙女桃花运的。王述就看见一个青衣人骑着一条红鲤鱼飞到天上没入云中,王述登高远望,只见大海上风起云涌,电闪雷鸣,过了一会,这个人骑着鱼又回来了。

从他的描述来看,这个人很可能是个负责海上打雷下雨的小神仙,他生活在水里,所以就用鲤鱼当个坐骑。

《逸史》里有个故事,有张、陈二位同学,一天晚上竟然做了同一个梦,梦见自己被带到一个地方,有道士让他们题写碑石,题目叫做“苍龙溪主欧阳某撰太皇真诀。”——可见这个主人公是苍龙这条河的主管,字写的篆书,文章中有两句印象最深“昔乘鱼车,今履瑞云。”过去乘坐鱼车,今天脚踏祥云,看来骑鱼是神仙们都有过的经历。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解析:

鲛人

鲛人,鱼尾人身,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鲛人即是西方神话中的人鱼,又名美人鱼。

·分布:

生活在海中,少数与海相通的大河大湖包括地下湖中也有少量鲛人,主要看水的深度与水质。鲛人不愿在不洁的水中生活。

·繁育:

平均寿命七十岁。胎生,可一胎多胞,孕期六个月。但只有每年八九月才能受孕,幼婴也多统一生于二月。小鲛人一生下来在气囊中,数小时后即破,可以游泳。但海中天敌多,成活率差。因此种族繁衍速度尚逊于人类。

·外貌:

流线修长,身材好,近似人类,略为瘦高。但上肢与身体两侧间连有半透明皮质翼和飘须,显得漂亮飘逸,但这是在海中游动的必要。下身自腰起附有多条长于腿的裙状透明薄带。游动时双腿被裹入其中,以利于减轻水流阻力而游动。传说中鲛人是古人类某国为避战祸用魔法改变了体质躲入水中而成族,因而有双腿,又传说是渔人遇海中仙人而被变为仆,但谁也不知道鲛人真正来历是什么,传说永远只是传说。男性鲛人背上有角质鳍,女性是透明软质,因此男性看起来凶恶而女性柔美。

鲛人有头发,色彩多样。鲛人下层男性为劳动与战斗需要多从幼时就将它们剃去,并在头顶刺青。女子紧束起或配以绡帽。鲛人男子留发往往是贵族及上等人的标志。

鲛人身体因有飘带与须垂下遮盖,因此平时不再着衣物。水中静立或行走时皮翼及飘须包住身体大部分,游动时上身 ,下身在飘带中。只有部分贵族因为乘坐巨鱼所拉的浮车(水草与轻质木料造成),不太须自己长途游动,所以为表明特殊身分及保护身体,以光滑水草或被称为绡的一种特制织品(用若鲷鱼的泡膜碾拉配以鳞粉和鱼油做成,极为光滑而不吸水)制成披风裹带等衣物,鲛人衣物是前后分襟,只在脖前和腰间相系,多有网孔花纹,有时也在下身长飘须外再附以长裙。时间长久后,随着鲛绡渐普及,一些民众也开始效仿。

鲛人男性平常时皮肤和人类一样,但遇敌时会迅速转变为战斗体质,在身体外形成坚硬鳞甲状皮肤,如同披上盔甲。女性无此能力。

·水外体质

鲛人普通情况下无法在水外生存超过一天。上岸后必须每日服用药物并花数个小时时间在水中恢复。而且非海水的效果恢复不好,会影响健康,在水外呆得越久,身体越虚弱。长期使用药物的话,健康会受损,寿命会缩短。但陆上也有许多鲛人愿意冒险探寻之物,所以在大湖深潭中有时能找到鲛人的隐密据点。传说鲛人有奇法能使人在海中呼吸生活,但也同样以减少寿命为代价,但人族中尚无人知道这秘法。

·语言:

鲛人使用类吟唱的语言,在海中用和歌般声调在传达信息,这样可以在海中传递很远。靠近时的语言交流也使用通过喉间骨振动发出的一种快速音频。其他种族是极难理解的。大多数不懂人类语言。人类在海外听到奇怪歌声,就知道是遇上鲛人了。

·食物:

鲛人主要以鱼类为食,辅以海中可食植物。

·社会:

运用海底浮力开采石块和搭脚手架种植快速生长的珊瑚生物的方法建造海底城市。一个中等鲛人城市约有千人。普通村落近百人。鲛人随着海洋鱼群和温暖海流的走向变化常常迁移,平均十几年迁移一次,留下一座空城遗迹。另有些游猎的鲛人部族会用水草编成屋巢,在海中悬飘,一个部族极多会有数百个这样的草巢相系。

一些城市使用了一种海中石灰质制成空心基座及柱墙,并使用轻质海中植物建房,因此也可在海中浮动,利于迁徙。

一部分鲛人由于部族的联合,生产力增强,占据了好的海流地带,开始驯养鱼类及海中植物,形成了定居生活,便出现了国家,不再迁徙。鲛人国多为城邦制。

鲛人有王。男女都可为王,世袭制。有官制和少量常备卫队,但战时军队是临时从国民中组召。有各部臣官处理事务,国民分市民与奴族,奴隶由犯罪者和异族者及战俘构成,在战争中夺取财产赎身或立得战功是他们摆脱奴隶地位的主要方法。但军队也是有限的,鲛人在海中的战斗的主力还是驱役的食肉鱼群。有专门的海语者(法师)运用驱役法术。一场战争下来,海水血红。

鲛人存在货币,各国家可能存在不同,有海星,龟壳等等。但最通用是一种较稀有绝难人工培育直径大至相同的金色珍珠,叫珠铭。因为较少有,在海中他们也使用已含这种珍珠的活贝,称为合币,因为珠还未最后长成,有些类似预付款。一些亲近人类的鲛族在海边与人族贸易,多以物易物,有时也接受陆上稀有的鲛人货币。也有一些与人来往较密的鲛族或有事在岸上逗留的鲛人使用人类货币。

·与地面种族的交往:

许多鲛人族把水域视为自己领地,极厌恶其他种族入水游泳或航行,因为他们认为地面是污秽的世界,地面种族下水这将使水污浊。所以鲛人常常对航行的地面种族发起进攻,这也大大阻碍了地面种族航海文明的发展。在九州内三海也常有鲛人的出没,鲛人不用弓,只用鱼筋弩或水压弹射筒,在水下射程较近,不足百尺,但在水外发射时,可达数十丈,击中远处船只上的人,不过水压弹射筒在陆上使用不便,因为不压注水是无法再次发射的。

但随着种族的日益接触了解,一些鲛人部族开始变友善,在人族举行祭海仪式并用酒清洗他们的船后,可以下海。航海者在航行中不断把酒洒入海中,鲛人闻到船上的酒香便不再攻击。当然不是所有的鲛人部族都这样。

鲛人和人族可以通婚,但极难生育,即使有所生,孩子为人族,虽也生于气囊中,但不再具有鲛人体质特征,如在水中生产,气囊破后即会淹死。鲛人与其他种族的婚配参见种族通婚设定。

鲛人与地面种族的交往,多是海边贸易,或者渔民开船到海中珊瑚岛礁。由于在地中三海内也有鲛人,所以陆地种族对鲛人日益熟悉,见怪不怪。鲛人善于用海中原料纺织一种极薄的丝绸,叫做鲛绡,轻而韧,表面极光滑。用于海中建筑及服装。在九州,这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丝织品。传说海上偶然出现的“海市蜃楼”,就是鲛人们出售交换这种鲛绡的集市,谁要是能去到那里,就可以买到这种宝贝。而事实上,海市蜃楼是鲛人部落升上水面后加以魔法施雾后的结果。鲛人部落出现于水面,原因多种,比如进行参星的祭典,或是被上升海流所挟,或是为躲避深海季节性的危险寒流,或是迁移时用星辰来占卜决定方向。

由于存在着愿与地面种族通商的部族和仇恨地面种族的部族,所以下海去鲛人“海市蜃楼”是极危险又有极大利益诱惑的挑战。

另一传说鲛人在悲伤哭泣的时候,滚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事实上那是鲛人哭泣时所流出的眼泪的结晶,因为鲛人体液成分缘故,所以会在离开体外后在水中及空气中快速凝结。当鲛人在陆地上时,也常常因为不能接触水的生理原因流泪。绝大多数鲛人的泪结晶易碎而色混,毫无价值。但有某些情况下如星辰力量或当时出现特异体质与精神状态的影响,万分之一的机率可能凝成不易损而发光的珍珠般的宝物,所以鲛人自己也视为是得到上天赐予,并传说鲛珠能提高人感应自然的灵性。传说中在月圆之夜鲛人哭泣时,滚落的鲛珠特别圆;而在月亮缺一角时,鲛珠也就是奇形怪状的,这或许就是星辰对相应体质的鲛人影响的例子。

鲛人在地面上迟动不便,常被自己的飘带绊倒。鲛人即使攻下海边城市,也不会占领,因为除非引入海水将其灌注无法居住。由于人族相信地中海下的古遗城有大量财宝,所以常有人冒险进入鲛人的领地,也有邪恶者甚至打起驱除鲛人的想法。当然,也有一些鲛人海语者想着如何使海水涨起,清洗全世界。

鲛人的几乎唯一陆上据点,地中三海中心的闵钟山。那里山中有通海的大湖,是鲛人的常据地之一。也是传说中美鲛人和财宝汇聚的地方,无数狂野航海者的梦想之地。

在古代比较早的时候,古人一般是鲨鱼和鲸鱼不区分的,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体型大,所以就统称为“大鱼”。而且还发明了很多字来称呼它们,如鲛、鲛鲨、沙鱼等。

在我国,美人鱼的形象最早见于是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其中有“鲛人”的记载,至少说明,在这本古书出现之前,就已经有鲛这个词了。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海大鱼也。从鱼,畺声。”译文:海洋中最大的鱼。字形采用“鱼”作边旁,用“畺”作声旁。

在明清时期的文献里面,一般称鲨鱼为“鱼昔”了,也写作沙鱼、磋鱼等,另外还有吞山、吞船之称。关于鲨鱼形态记录比较完整的我国古代典籍莫过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了,这不仅是古代医药书,也可以算得上是关于古代动植物矿物形态的著作。

扩展资料

鲨鱼身体呈纺锤状,头两侧有腮裂,但类似普通鱼。除个别例外,典型的鲨鱼皮肤坚硬,呈暗灰色,牙齿状鳞片使皮肤显得粗糙。尾部强壮有力,鳍呈尖状。鲨鱼无鳔,需不停地游泳以免沉到水底。

80%种类的鲨鱼体全长在16m以下,绝大多数鲨鱼都是小型鱼类。

鲨鱼中最大为鲸鲨又叫鲸纹,长达20m,重7000-8000kg,可谓鱼中之王,最小的为宽尾小角鲨(又叫小抹香鲛),成熟的雄鱼15cm,雌鱼20cm,大小鲨鱼其体大小差距在100多倍。

现发现第三纪地层化石种巨噬人鲨,齿长1524cm,估计体长可达90m,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此种两颌模型,可容纳6个人站在口中。

鲨鱼为一种古老的鱼类,从出土的许多鲨鱼牙齿和棘的碎片看,它的化石出现在比恐龙还早的35-41亿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鲨鱼经过自然选择,有的种消失绝迹,而现在生存的300多种中仍存在物种的一些脆弱性,如生长慢、性成熟迟,繁殖也是每两年1次,而且繁殖率也极低。

--鲨鱼

  我只能给你关于鱼典故。。因为典故里有你需要的历史名人

  拒不受鱼

  公孙仪做过鲁国的相国,他很爱吃鱼,因此全国上下听说他的爱好后,纷纷买鱼前来讨好他。可不论什么人来送鱼,也不论送的什么鱼,公孙仪从来都不接受。

  公孙仪的一个学生见了,就劝他道:“先生,既然您爱吃鱼,可为什么又不愿意接受别人送给您的鱼呢?”公孙仪答道:“恰恰就是因为我爱吃鱼,我才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如果我现在接受别人送的鱼,到时候就一定会迁就送鱼的人;既然迁就了送鱼的人,就会歪曲法律。我是执法的人,如果我知法而又违法,就会被罢免相国的职务。一旦我的相国职务被罢免了,既便我喜欢吃鱼,这些送鱼的人也不会送鱼给我了。而那时我已被罢了官,也没钱自己去买鱼。但是如果我现在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就不会贪赃枉法,不会循私情,那么也就不会被罢官免职了。这样就算我不接受别人的鱼,我爱吃鱼的口味一辈子不变,我照样可以用自己的俸禄买鱼吃。”

  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意可解如下: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其事本于《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 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出处《老子》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语出《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意思是:鱼和熊掌都是美味,我都想要,但是二者不可能都得到,那我就取熊掌吧,生命和大义都是我想要的,但如果我不能二者兼得的话,我宁愿失去生命,以全大义。

  孟子的话在告诫人们要重义,宁可舍生取义,但是人们往往忘记了这本来的意思,却津津乐道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虽然,这也是一个真理。

  人不能太贪心,事情不可能让一个人占尽便宜,有所得必有所失,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次要的而顾着重要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希望可以帮到您

《辞典》:金鱼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īnYú别名朱砂鱼(《纲目拾遗》)。来源为鲤科动物金鱼的肉或全体。原形态是鲫鱼的变种。种类很多,形态变异甚大。体形有长身和短身二型,体色有灰、橙红、黑、白、紫、蓝、杂斑、五花等颜色。头较大,有平头、狮头、鹅头和绒球等种,除平头外,头部多生有草莓状的瘤。眼凸出,眼球膨大,按形状有龙睛、朝天眼、水泡眼、蛙头等分别。鳞片除正常鳞外,尚有透明鳞、珠鳞等种;透明鳞看似一片玻璃;珠鳞的鳞片边缘色深,中央色浅而外凸,犹如镶嵌的珍珠一般。背鳍有或无;臀鳍单鳍或双鳍;尾鳍亦有单尾及双尾两种;双尾鳍中有的分为3叶,有的分为4叶,均形大而披散。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化学成份全身各部一般都含类胡萝卜素皮肤所含的类胡萝卜素,主要为叶黄素及虾黄质;又含酮叶黄素、4,4'二酮3羟基β胡萝卜素等,它们都是成酯型而存在。肌肉的类胡萝卜素都是游离型,其中主要为玉蜀黍黄素及叶黄素。肝中的类胡萝卜素也是游离型,其中主要为玉蜀黍黄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卵中类胡萝卜素主要为玉蜀黍黄素、叶黄素,尚含少量的酮类胡萝卜素如4酮4′羟基β胡萝卜素、鸡油菌黄质、虾黄质。眼球含维生素A,其含量比一般鱼类都高。皮肤尚含多种蝶呤;在皮肤的黑素细胞中有黄蝶呤、生蝶呤、异黄蝶呤,在赤细胞中有异黄蝶呤、7羟基生蝶呤、异黄蝶呤6羧酸。不论白、黄、灰、黑各种金鱼,其皮肤都含酪氨酸酶,小鱼比大鱼所含尤多。脑中含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前者约为后者的34倍。脑的水抽提液含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心脏约含等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胆汁中含牛磺胆酸。性味《纲目拾遗》:"味苦微咸,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治水臌、黄疸、咳嗽。①《纲目拾遗》:"解服卤毒。治疯癫,石臌,

详见百科词条:金鱼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22:31 共103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