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划分时间的?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扩展资料: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
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是古代纪年法。
古代纪年方法主要包括纪日法(包括一天之内的纪时法)、纪月法、纪年法以及节气、节日等。它对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年号纪年,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
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干支纪年介绍
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干支纪年在中医古籍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清·柯琴《伤寒论注·自序》题作“时己酉初夏也”。
据柯琴的生活年代,可查得“己酉”当为公元1729年。当然,更常见的是皇帝年号加上当年干支的合记方法,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自序》题作“万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金·段成己《肘后备急方·序》题作“至元丙子季秋”等,都是年号与干支并用。
还有再加上年次的,如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题作“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自序》题作“至元三年岁丁丑七月既望”等即是。两法并用纪年的长处是不易错乱。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扩展资料: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
古代是怎么划分时间的?
本文2023-10-14 22:50: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