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及著作
明朝部分
代表性的人物和其作品:
自然和技术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
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
医学家:陈实功——《外科正宗》
医学家:张景岳——《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
数学家:王文素——《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数学家:程大位——《算法统宗》
地质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徐光启
兽医学家:喻仁(字本元)、喻杰(字本亨)——《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
植物学家:朱橚——《救荒本草》
植物学家:俞宗本——《种树书》
植物学家:马一龙——《农说》
植物学家:屠本畯(jun)——《闽中海错疏》
此外,还有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清朝部分
医学 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学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他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为祖国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历法和数学 王锡阐,字寅旭,号晓庵,苏州吴江人,著有《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著作。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于我国古代历算学的整理和阐发,同时也对西洋科学加以研究和介绍。所著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书籍,共达86种,在中外科学知识的整理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写的《古今历法通考》,是我国第一部历学史。
他的数学巨著《中西数学通》,几乎总括了当时世界数学的全部知识,达到当时我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他在该书的《方程论》部分,阐明了我国古代方程的独创性,指出这种算法是西洋所没有的;他在《勾股测量》、《九数存古》等部分,也都发扬了我国古代算法的成就;此外,在《堑堵测量》、《几何补偏》部分,他介绍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学,并对西洋立体几何作了论述和发展;而在《筹算》、《度算》、《比例数解》等部分中,则解释和介绍了西洋的对数、伽利略的比例规等方法。
明安图,是一位著名的蒙古族历算学家。他在乾隆时任钦天监监正。当时从欧洲传进三个有关三角函数的解析式子——割圆三法(圆径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但只有公式,没有公式的证明方法。中国学者曾长期苦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况给当时的数学工作者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明安图经过三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写出了《割圆密率捷法》四卷,不仅创用“割圆连比例法”证明了三个式子,而且进一步创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这是明安图对数学的杰出贡献。他是我国用解析方法对圆周率进行研究的第一人。
地理测绘 康熙时,曾组织人力对全国进行大地测量,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这部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乾隆时,又派明安图等人两次到新疆等地进行测绘,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在这份地图里第一次详细地绘出了我国的新疆地区。这两份地图,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嘉怯邺十五年(1820年)绘制的《重修大清一统志》的清代疆域图,基本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版图。
邹伯奇(1819——1869年),字特夫,又字一鹗,广东南海人。邹伯奇在科学上是个多面手。他在数学、物理、天文、地理、仪器制造上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相当的成就,是中国近代史早期即鸦片战争时候出色的科学技术发明家。
邹伯奇在当时很简陋的条件下,对光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他是我国摄影机的最早制造者,他写过对古代所谓“格术”和关于“取景器”的光学论文。他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因用镜取火,受到启发,制成了“取景器”,并在此基础上,加上快门和底板,而发明了摄影机,他自拍的一张照相底片一直保存到现在,目前在广州越秀公园镇海楼广州市博物馆内还陈列着他自摄的一张照片。在欧州,1839年发明了银板照相法,邹伯奇的发明较之欧洲只晚了几年时间。他发明的科学仪器有一些还完好地保存到现在,如在广州市文管会和广州市博物馆还保存和陈列有他发明的“日夜晷”和“七政仪”等。“日夜晷”是在白天利用日光照射投影,晚间利用节气和星宿位置来确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他利用这种办法推算出《广州日夜晷运行时刻图》。“七政仪”应称“太阳系表演仪”,是由他制作的我国早期表演哥白尼日心地动学说的一种天象仪器。它的制作,是我国科学家把哥白尼学说予以实际运用的首创。这种仪器由一个四足圆盘底座和太阳系各星球的模型两部分构成,圆盘中心直立一金属轴,上端安一大圆球表示太阳;在“太阳”下面安有八个环套在轴上,各环外各水平面上接装一金属杆,末端各垂直向上安装星球模型。各模型可以绕轴旋转,直观地表演太阳系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规律。八个圆环的支杆上各有一组星球,中间有一个大球表示“行星”,大球周围的小球表示“卫星”。这架“太阳系表演仪”以形象的实体表现了天体太阳系的真实情况,在我国近代史初期对于破除“天动地静”、“天圆地方”、“日月众星皆斜绕大地(地球)而行”,以宣扬“天尊地卑”的长期流传的错误说法起了积极作用。它对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辑录以介绍和宣传哥白尼日心说的有关译文进行直接的配合,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的一些所谓宿儒阮元、戴熙等的上述谬说。此外,邹伯奇尚制作有天球仪(在我国古代称为“浑球”或“浑天象”)为自康熙年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设计制作的在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二架天体仪。这架天体仪体积不大,设计精巧,连底座在内通高不过50公分,从结构到形式都具有中国的特色,与南怀仁所制作的那一架不同。
邹伯奇还精于测地绘图,在这方面“尤多创解”,他的家乡南海县的县志地图都是他“手定义例”,被评为“跬步密测,密合无憾,虽以西人为之微妙不是过也”。
同治三年(1864年),郭嵩焘任广东巡抚时,“以伯奇专精数学,特荐于朝,请置之同文馆,以资讨论”,清廷命地方官咨送邹伯奇到北京任职,邹伯奇“坚以疾辞”。与此同时,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以两江总督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内设学堂,“请伯奇以数学授生徒,属前任督学刘熙载致意”,邹伯奇还是拒绝征调,一直家居养母,坚持清贫生活,直到几年后去世。
邹伯奇的著作稿经其后人整理成《邹征君遗书》,内容包括数学、天文、地理、测量及经史等,范围广泛。
齐彦槐 (1774—1841)
清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齐彦槐,字荫山,号梅麓,婺源冲田人。年少时读书聪敏,下笔成章。嘉庆十三年考举人获第二名,次年中进士。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苏金匮县知县、苏州府同知、知府。任职间,专心为民谋利,民称“齐青天”。为了抗旱,深入民间采访,创造了提水抗旱的龙骨车和恒升车。又精心制成了一架天文钟——中星仪(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能准确了解天上的星象位置和运行情况。时称为“千古以来未有之能事”。
郑复光(1780~)
中国清代科学家。字元甫,号浣香。安徽歙县人。监生出身。卒年不详。郑复光于数学、物理学都有一定的成就。他善于融会贯通中西算术,常与当时数学名家李锐、汪莱、张敦仁等讨论天算问题。他还善于用科学的道理去解释那些容易引起当时人们“惊骇以为灾祥奇怪”的自然现象,汇集了200多条,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纂成《费隐与知录》一书,内容包括天文、气象、化学、物理等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现象。郑复光在科学上的最出色的研究是在光学方面。他经过数十年的观察、实验和研究,终于在道光十五年(1835)前后归纳出一套具有独特形式的几何光学理论,著成《镜镜詅痴》一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版。全书共5卷,约7万余字,扼要地分析了各种反射镜和折射镜的镜质和镜形,系统地论述了光线通过各种镜子(主要是凹、凸透镜和透镜组 )之后的成像原理。具有丰富的光学知识。书中创造了一些光学概念和名词来解释光学仪器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其中有些概念名词是错误的。《镜镜詅痴》还对各种铜镜的制造、对铜质透光镜的透光原理,对于冰透镜取火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它是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一部重要的光学专著,代表了清代中期中国的光学发展水平。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汪莱(1768-1813)
中国数学家。清代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嘉庆十八年(1813)。字孝婴,号衡斋,安徽歙县人。出身贫苦,幼年读书不多,但刻苦用功,“不由师傅,深造自得”,终于博通经史及天文、数学。成年后以教书为业,与焦循、李锐共同探讨天文数学问题。1806年受聘负责测量六塘河入海口,供治河参考。1807年到北京考取八旗官学教习,入国史治纂修《天文志》、《时宪志》等民用历书。因修书有功,1809年被选授石埭县(今安徽石台县)儒学训导(主管文教),直至早逝。著有《衡斋算学》7册(1796-1805)和遗稿《衡斋遗书》9卷,由学生夏燮整理后合刻刊行(见《衡斋算学遗书合刻》)。他的主要贡献有: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方程理论,提出高次方程正根的存在及数目问题和方程系数应具备的条件,当方程的根均为正根时,得到了与三次方程韦达定理一致的结果;系统讨论了球面三角形6种基本问题的求解,分别得出了有解和无解的条件;得到一系列组合公式。他还对勾股问题、p进位制等问题有创见,著有《递兼数理》、《参两算经》等专著。其中《参两算经》是中国数学史上第一篇专论P进位制的著作,意义深远。此外,为观测和修历需要,设计制造过浑天仪、简平仪、一方、勺漏等天文仪器。
李锐(1769~1817)
中国清代数学家。字尚之,号四香。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曾受业于钱大昕门下,后入阮元幕府,整理数学典籍。实际主持《畴人传》的编写工作。著有《弧矢算术细草》、《勾股算术细草》、《方程新术草》,阐发中国古代数学的精粹。还曾对多部历法进行注释和数理上的考证,著成《日法朔余强弱考》。
明代的不清楚。
清代关于唐诗的选本有近400种,总量上超过了自唐至明所有唐诗选的总和。但具体在雍正朝的,没有统计,因为不是每一个选本都有确切的年代。
纵观全清所有唐诗选本,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御选唐诗》、清人选《唐人试贴诗》、清人选《唐诗三百首》、王士祯《神韵集》和《唐贤三味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以及翁方纲选本等等,还有金圣叹的《唐才子诗》和《杜诗解》等等。
明清时期的园艺学专著更多,如清代弘皎的《菊谱》,共记百种菊,后附弘皎所编《菊表》,将百种菊列表评次,分二等六品。是诸多艺菊专著之一。
再如清代园艺学家陈淏子的《花镜》,是我国重要的园艺学古籍。书中讲述了各种花的种栽方法、用途等。《花镜》的问世,奠定了我国传统观赏园艺植物学的基础。
我国享有世界级“园艺大国”和“园林之母”的声誉,因为既有如上所述悠久的历史,也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极丰富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历史上我国许多园艺品种外传就是个证明。例如:宽皮橘在12世纪由我国传至日本,后传遍世界各地。
菊谱
本文2023-08-04 18:40: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