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中医药古籍主要利用
检索中医药古籍主要利用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你要是只是单纯爱好,没有一个中医环境,说不了太深的。
中医学习陈修园曾说过白天临证,晚上读书?
只读书不临床学不了太好的。
而且中医书大多晦涩难懂,没有几年你是钻不进去的。
如果只是感兴趣看看教科书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即可。
如果是大爱中医的话,就得从头学,先背东西,药性赋,汤头歌,濒湖脉诀,医学三字经,必须全部背会,这得一年时间吧。
然后黄帝内经得熟读,伤寒金匮的重要条文也得背诵。
中医的头几年真的就是背背背,中医是一门深奥的哲学
此类所有的中医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处有电子版,基本上需要找或者需要看的大概几万册中医书籍其内都有
他不像西医那样凡事都有清晰的数据指标可以参考,更多的是通过经验去把线索联通从而发现问题,再对症下药。
而这个过程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如果你是想中医入门,首先是培养自己能在中医这个知识领域沉淀下来的兴趣。
那这里比较好的书籍推荐就是梁冬与徐文兵老师的《对话黄帝内经》
整套书看完,你就会对中医大大体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此书的笔锋比较通俗易懂,不会像某些中医书籍老是喜欢故弄玄虚,弄得自己的文章好像字字珠玑深不可测要细细玩味的感觉。
很多想了解中医的人看到那种文体就会很自然的望而却步。
所以对于初学入门中医的你,想更好的吸收了解,可通过阅读完整套书籍,你便基本了解你想往中医的那个细分领域去学习了解,再一步步沉淀学习。
我觉得要不是真爱中医的人。闯不过头几年的。
所有的中医书籍都在图中右下角,包括所有的中医书籍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目录:
《问中医几度秋凉》
《零起点学中医》《黄帝内经说什么》 (以下五册)《黄帝内经·上古天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黄帝内经·天年》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金匮真言》《黄帝内经·异法方直》《求医不如求已合集》《名老中医之路》《中医入门到精通》《一百天学开中药方(中医百日通丛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入门》《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知要白话解》《医学衷中参西录(套装共3册)》
中医针灸
《古典针负入门》《针灸师承录》《阎润荟针灸临床60年经验精粹》《一针疗法》《针灸学》《常用针灸100六》《董氏针灸注疏》《针灸推拿一学就会》《中国针灸治疗学(第2版)》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合注》《神农本草经译注难经译注》《本草问答》
伤寒杂病论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伤寒论校注》《全注全译伤寒论》《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孙曼之伤寒论讲稿》《黄元御读伤寒:伤寒悬解、伤寒说意》《注解伤寒论》《伤寒贯珠集》《伤寒来苏集》柯韵伯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经方沙龙》《经方使用手册》《中医十大类方》《经方实验录》
中医名家名著
《扶阳讲记》金要略》《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论》《素问玄机原病式《医法圆通》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林改错》《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张仲景50味药证》《赵绍琴医学全集》《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频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李时珍《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柴浩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景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景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苏生》《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胡希恕》《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黄坚白》《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廖寞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马新云》《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邢子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杨继苏》《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张子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赵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周次清》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目录 1 拼音 2 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曲节草 21 曲节草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3 茜草科植物六月雪或白马骨的全株·《中医大辞典》·曲节草 31 曲节草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运用 36 化学成分 37 曲节草的药理作用 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曲节草 1 拼音
qǔ jíe cǎo
2 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曲节草曲节草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节节花之别名[1]。
21 曲节草的别名虾钳菜、耐惊菜、水牛膝、曲节草、水金铃[2]。
22 来源及产地苋科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L)DC的全草[2]。分布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2]。
23 性味甘、淡,凉[2]。
2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解毒,活血,利尿[2]。
①治痢疾,肠痈,鼻衄,咯血,便血,小便淋痛[2]。煎服:15~30g[2]。
②治痈疖、蛇伤,捣敷;湿疹、皮炎、疥癣,煎水洗[2]。
25 化学成分本品含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环桉烯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α菠菜甾醇和它们的棕榈酸酯[2]。
3 茜草科植物六月雪或白马骨的全株·《中医大辞典》·曲节草曲节草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本草拾遗》记载的白马骨之别名[1]。
31 曲节草的别名满天星、曲节草、路边姜、凉粉草、鸡脚骨[3]。
32 来源及产地茜草科植物六月雪Serissa serissoides (DC)Druce或白马骨S foetida Comm的全株[3]。分布我国东南部和中部各地[3]。
33 性味苦、辛,凉[3]。
34 功能主治功在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活血消肿[3]。
1治感冒,咳嗽,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目赤肿痛,急、慢性肝炎,高血压头痛,肠炎,痢疾,风湿腰腿痛,慢性肾炎水肿,小儿疳积,妇女白带过多[3]。煎服:9~15g(鲜品30~60g)[3]。
2治痈肿,蛇伤[3]。捣敷[3]。
35 运用白马骨根:煎服治肠风,脏毒,咳嗽痰中带血,尿血[3]。
36 化学成分白马骨全株含苷类及鞣质;根含皂苷[3]。六月雪全株含熊果酸及β谷甾醇,又含皂苷、鞣质[3]。
37 药理作用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在中国悠久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都是依靠中药来治病救人的,而经过中国漫长的岁月检验,事实证明中医也确实是存在一定的疗效的,不然的话不可能在中国有这么长的历史。而中国古代有一些特别著名的中医典籍,其中大家都可能听说过的一些,比如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青囊书,黄帝内经等等。
其中青囊书是华佗书写的一本医学典籍,可惜随着华佗去世,青囊书也不见了踪影,所以我们现在并没有完整的青囊书流传下来,但是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这些都是有成本的流传下来的。其实我们现在医学已经发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中医的这些医学典籍究竟还有没有参考价值?
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是以西方医学为主的医疗体系,而中医则主要还是在中国有一定的分布,因为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得十分的快,所以现在的医疗体系也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对于一些病和一些药做了很透彻的研究。
但是中医好像渐渐的不受到大家的信任,主要就是因为在一些基础的药理研究上,中医还是存在很大的欠缺的,就比如我们买到的中成药,说明书上居然连不良反应这些都没有写明而相反我们现在买到的西药上面连病理不良反应等等这些都是有很清楚的标注的,这样也更能够让人放心一点。
所以我觉得中医需要进行一个科学的理论改革,把过去模糊不清的概念,甚至自相矛盾的解释都进行一个透彻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一些药方是否有用,也应该做一个科学的实验论证,而中国那些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典籍应该去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把其中有用的留出来,而没有用的就可以去掉,以免对后来学医的小伙伴造成一定的误解。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节节花 31 节节花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4 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节节花 41 节节花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化学成分 46 节节花的药理作用 5 茜草科植物耳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节节花 51 节节花的别名 52 来源及产地 53 性味 54 功能主治 55 化学成分 6 唇形科植物光风轮或瘦风轮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节节花 61 节节花的别名 62 来源及产地 63 性味 64 功能主治 65 化学成分 66 节节花的药理作用 7 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辞典》·节节花 71 出处 72 拼音名 73 节节花的别名 74 来源 75 原形态 76 生境分布 77 性味 78 归经 79 功能主治 710 节节花的用法用量 711 附方 712 摘录 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节节花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节节花 1 拼音
jiē jiē huā
2 英文参考sessile alternanthera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节节花
节节花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1]。
31 节节花的别名虾钳菜、耐惊菜、水牛膝、曲节草、水金铃[1]。
32 来源及产地
苋科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L)DC的全草[1]。分布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1]。
33 性味甘、淡,凉[1]。
34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利尿[1]。
①治痢疾,肠痈,鼻衄,咯血,便血,小便淋痛[1]。煎服:15~30g[1]。
②治痈疖、蛇伤,捣敷;湿疹、皮炎、疥癣,煎水洗[1]。
35 化学成分本品含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环桉烯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α菠菜甾醇和它们的棕榈酸酯[1]。
4 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节节花节节花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广东中药》记载的飞扬草之别名[1]。
41 节节花的别名大飞扬草、 汁草、节节花、奶母草[2]。
42 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的全草[2]。分布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2]。
43 性味微苦、酸,凉[2]。
44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通乳[2]。
1治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支气管炎,血淋,产后缺乳[2]。煎服:15~30g[2]。
2治疗疮痈肿,捣烂外敷;皮炎,湿疹,皮肤瘙痒,脓疱疮,脚癣,煎水洗[2]。
45 化学成分全草含巨大戟萜醇乙酸酯(Ingenol acetate)、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槲皮素、鼠李素3鼠李糖苷、蒲公英赛醇、无羁萜及β香树脂醇等[2]。地上部分含飞扬草鞣质等[2]。花含并没食子酸[2]。
46 药理作用本品对雌豚鼠可使乳腺加快发育及泌乳[2]。本品可解热、镇痛、抗炎,还可止泻[2]。煎剂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大肠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利尿和缓泻作用[2]。
5 茜草科植物耳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节节花节节花为中药名,出自《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鲫鱼胆草之别名[1]。
51 节节花的别名较剪草、蜈蚣草、节节花、苦胆草、细叶亚婆草[3]。
52 来源及产地茜草科植物耳草Hedyotis auricularia L.的全草[3]。分布华南和西南地区[3]。
53 性味苦,凉[3]。
54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3]。
1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痛,急性结膜炎,肠炎,痢疾,便血[3]。煎服:9~15g[3]。
2治痈疮肿毒,带状疱疹,瘭疽,毒蛇咬伤,鲜品捣敷;湿疹、皮肤风热毒痒,煎水洗;走马牙疳,煎汤和醋漱口[3]。
55 化学成分根、茎含耳草堿(Auricularine)、茜素、草酸、植物甾醇、鞣质等[3]。根含耳草根堿(Hedyotine)。另预试含三萜类化合物[3]。
6 唇形科植物光风轮或瘦风轮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节节花节节花为中药名,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饮片新参》记载的剪刀草之别名[1]。
61 节节花的别名土薄荷、玉如意、节节花[4]。
62 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光风轮Clinopodium confine (Hance) O Ktze或瘦风轮C gracile (Benth) Matsum等的全草[4]。主产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4]。
63 性味苦、辛,凉[4]。
64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散瘀消肿[4]。
①治感冒头痛,咽喉肿痛,肠炎,细菌性痢疾,鼻衄,血崩[4]。煎服:15~30g[4]。
②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煎服并捣敷;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煎水洗[4]。
65 化学成分瘦风轮含醉鱼草皂苷、瘦风轮皂苷等[4]。
66 节节花的药理作用本品有止血抗菌作用[4]。
7 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辞典》·节节花 71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72 拼音名Jié Jié Huā
73 节节花的别名耐惊菜(《救荒本草》),虾蠊菜(《生草药性备要》),满天星(《植物名实图考》),虾钳莱、白花仔(《广州常见经济植物》),白花节节草、曲节草、蛇痫(《福建民间草药》),水牛膝、一包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猪屎草(《闽南民间草药》),水金铃(《四川中药志》),地扭子、飞疔草(《贵州草药》),耐惊花(江西《草药手册》)。
74 来源为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夏季采收,晒干。
75 原形态莲子草(《救荒本草》)
一年生草本。茎细长,上升或匍匐,有两行纵列的白色柔毛,节上密被柔毛。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8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成短叶柄,全缘或中部呈波状。头状花序腋生,长05~1厘米;每花有苞片5,披针形,干膜质;花密集,花被5,白色,干膜质;雄蕊通常3枚,不育雄蕊三角状鉆形,花丝基部合生成杯状;雌蕊1,心皮1,柱头头状。胞果倒卵形,稍扁平,两侧有狭翅。花期5月。果期7月。
76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田边等潮湿地。分布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
77 性味苦,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味微苦,性寒,无毒。"
③《泉州本草》:"味淡,微寒,无毒。"
78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小肠二经。"
79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咳嗽吐血,痢疾,肠风下血,淋病,痈疽肿毒,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瘀,消毒,敷疮。"
②《植物名实图考》:"洗无名肿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消炎止痛,拔毒退肿。"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吐血,下乳。"
⑤《四川中药志》:"清火退热,治牙痛,利水,疗肠风下血。"
⑥《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发热口渴,淋症,肠痈,痢疾,外敷痈疽肿毒。"
710 节节花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711 附方①治肺热咳血:虾钳菜三两。捣汁,加食盐少许,炖温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赤白痢疾:节节花鲜全草五至八钱,水一碗半,煎七分。赤痢和白糖,白痢和红糖服;或调蜂蜜最妙。(《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肠风下血:水牛膝、落地金钱。炖内服。
④治诸种淋症:节节花鲜全草煎汤服,每次二两,每日二次。
⑤治小便疼痛:节节花全草,每次二两,煎汤泡食盐或糖,代茶频服。
⑥治慢性肠痈:节节花鲜全草,捣绞汁泡酒服,每次一两,每日三次。(《泉州本草》)
⑦治疔疮肿毒:鲜曲节草,用冷开水洗净,和冬蜜捣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蜂窝痈:节节花鲜全草适量,捣汁和鸡蛋清调敷。(《闽南民间草药》)
⑨治牙痛:水牛膝、地骨皮、蒲草头。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⑩治虚火牙疼:水牛膝、路边鸡、桂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⑾治蛇伤:鲜曲节草二至四两,地瓜烧酒四两,酌加水煎取成半碗,内服。所余药渣,捣匀敷贴伤处。(《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湿疹、皮炎、癣疥:虾钳菜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⒀治疟疾:地扭子嫩叶尖一两。煮稀饭吃。(《贵州草药》)
⒁治痞块:地扭子适量,捣烂包痞块硬处。(《贵州草药》)
712 摘录检索中医药古籍主要利用
本文2023-10-14 23:33: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