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自在人。终日吃饭,未曾咬到一粒米;终日走路,未曾踏到一片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来自佛教微博)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5收藏

成自在人。终日吃饭,未曾咬到一粒米;终日走路,未曾踏到一片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来自佛教微博),第1张

这句话是禅宗的机锋妙语,是禅宗破关后的境界。要解释这句,不敢过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免错解祖意,因此借用古代大德祖师的语录来解释。

这句话较早的版本是见于宋代圜悟克勤禅师的《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一,原话是“若是灵利底(的)人,聊闻举著,便知落处,更不纷纭。既不纷纭,则二六时中,虽终日喫饭,不曾咬著一粒米;终日著衣,不曾挂一条线;终日说话,不曾动著舌头。”后面禅师自己解释了:“虽然如是,能有几人到此田地。何故?只为不落心意识,不落净秽边。透出威音那边,全明本元要地。一棒一喝一挨一拶,一出一入一问一答。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无亏。正当恁麼时,著实一句作麼生道。还委悉麼。撒手那边千圣外,灯笼露柱放毫光。”

南宋有位叫颜丙的居士也有一句类似的话:“颜丙曰:终日喫饭,不曾咬著一粒米;终日著衣,不曾挂著一茎丝。”这句话后来被一些法师用在对《金刚经》“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这句话的解释上。在《金刚经注解》卷之四上说:“颜丙曰:终日喫饭,不曾咬著一粒米。终日著衣,不曾挂著一茎丝。所以我佛横说直说四十九年,未曾道著一字,唯同道方知。若言如来有所说,即为谤佛,不能解会我所说。直饶说得天华乱坠,也落在第二著。唯能坐断十方,打成一片,非言语可到,是名真说法也。所以道,墻壁瓦砾说禅浩浩。前辈颂云: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可以看出,这里指出这个境界不是言语可到的,而是参悟正如以后才能明了的。就像圆悟克勤禅师说的“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禅宗初关境界),这样就开始有了自在。当然在禅的修行上,这才刚刚是契入的起点,所以圆悟克勤禅师又继续说:“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初关)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重关)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牢关)”

另外,《舒州白云山海会禅院语录》上有对这句话的进一步解释:“上堂。举云门道:终日喫飰,不曾咬著一粒米。为什麼终日喫飰,不曾咬著一粒米?若道咬著,即与云门相违。不唯与云门相违,自己向甚处去也。若道不曾咬著,又作麼生得肚裏饱?要会麼?三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有情,普仝供养。”

对于禅的理解是很难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同时没有悟道的人如果用我们自己话解释,难免会有谬误。因此这里直采古籍里这些公案上的话,以飨足下。

在古代,人们做生意时,没有任何其他的硬币防伪措施。似乎他们用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把银器咬到牙齿上使劲咬。在银器上留下自己的牙印后,他心满意足地把银器放进口袋里,高兴地把货物交了出去。一笔美妙的交易就这样完成了。

很多古装剧都描述过这样的场景,人们拿到银牌就会咬它,就像现在一些奥运冠军咬金牌一样,用这种奇怪的方式来检验银牌的真伪。在这个时候,很多观众会想,为什么他们要咬银?钱上有这么多细菌,他们会不会咬掉这个病?牙齿不会痛吗?

俗话说,吃得不干净,就不会生病,更不用说咬一口了。根据科学原理,只要你不舔银或含银在嘴里,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如果你想说,咬银器的动作仅仅是小说或**、电视剧里虚构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古人确实有咬银的习惯,其目的主要是鉴定银的真伪。

但在古代,咬银并不是最重要的验钞方法。说到咬银,最常用的方法是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我国白银产量显著增加,银元在流通货币种类中的构成逐渐增加。其实,在古代早期,大多数人很少用银元进行交易,因为银元是一种较高的货币,而铜钱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货币。

相对而言,咬黄金的人更多。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黄金更容易造假,但白银不会。黄金质地柔软,颜色与铜更为相似,不咬人很难辨别铜铸币的真伪。银是不同的。银元只分为纯银和杂银。虽然两者都是银,但银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别。除了咬元宝,还有这些被广泛使用的识别假钞的方法。

看看颜色。杂银的颜色比纯银的颜色深。真正的纯银是晶莹剔透的。银锭里的弹匣越少,官泽就越纯,整体看起来就越好。但杂音与之不同。杂银的颜色看起来粗糙而低劣。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会变成黑色而不是灰色。

称一下。如果你是资深商人,你一眼就能看出货币的真伪。你根本不需要吃一口。体重是检查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每种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密度。当商人习惯于与钱打交道时,他们可以看到有多少银是有一定价值的。如果和他们预期的不一样,可能是杂银。

像这样鉴伪钞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所以说在古代,人们虽然没有发达的防伪技术,但依旧运用了智慧来保证交易的公平进行。

1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陈际泰传》原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陈际泰传》翻译:

陈季泰,临川人文学大师。家境贫寒,不能由老师学习,没有书,有时带着孩子在附近看书,偷看。我从表兄弟那里得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四个角变得模糊了,没有可供阅读的分句。我根据文学意义来判断区别(应该有停顿的地方),所以我熟悉这本书。十岁的时候,我在我叔叔的药箱里看到了那本歌,很快就跑了。

我父亲看到了,非常生气。他催促他去田里。陈继泰把《诗经》带到田里,蹲在高高的土山上唱《诗经》。所以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回到了临川,与艾南英等八部诗作齐名。陈吉泰的诗歌和作曲写得很好。勤奋,一天能写二三十首诗,写过一万首诗。这次考试的诗歌和散文的数量与陈季泰不匹配。

扩展资料:

《陈际泰传》创作背景:

陈际泰才思敏捷,写作速度极快,有时一天能写二三十篇,一生之中作文多达万篇。史书称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在八股文方面造诣较高。他将经史古籍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借题发挥,驰聘才思,抒发己见,被人称为八股文大家。

崇祯三年(1630),陈际泰才得中举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时年68岁。十年,被授行人(掌册封、传旨的官),赴贵州监考。十三年,奉旨护送已故相国蔡国用灵柩回乡,次年于济宁途中染病去世,年七十五岁。

其著述多阐发经籍,有《易经说意》(又名《读易正义》)7卷、《周易翼简捷解》16卷、《群经辅易说》1卷、《五经读》5卷、《四书读》10卷,均存目于《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文集有《太乙山房集》15卷、《已吾集》14卷。清人辑《临川文选》、《临川文献》和《江西五家稿》分别选人一卷。

—陈际泰 (明朝学者)

—明史 (二十四史之一)

2 古文《徐稚传》的翻译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

家里很穷,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就不吃。做人谦恭节俭仁义谦让,周围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

屡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肯就任。 当时陈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照礼节请求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拜见陈蕃之后就退回去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才特意摆设一副坐榻,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

后来徐稚因有德而被举荐,在家里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职务,但他都没有就任。 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但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家乡,徐稚却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在黄琼的墓旁摆设了鸡酒祭奠,痛哭完了,就离开了,也不告诉自己的姓名。

当时参加葬礼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宗等几十人,听说这件事,怀疑这个人就是徐稚,就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生员骑上快马去追他。 在路上赶上了徐稚,茅容为他摆上了饭菜,二人谈些农业劳动之事。

临别,徐稚对茅容说:“请替我向郭林宗致谢,大树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为什么要忙碌不停、四处奔波呢?”到后来,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徐稚又前往吊唁,将一把野草放到墓前就走了。众人奇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林宗说:“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了。《诗经》不是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吗?只是我没有这样的品德来胜任啊!” 灵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适值徐稚去世,时年七十二。

徐稚的儿子徐胤,字季登,行为敦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隐居不出来做官。豫章太守华歆以礼请求他相见,他一再称病不去。

东汉末年盗贼纵横,但他们都敬佩徐胤的礼让品行,互相约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徐胤在建安年间去世。

扩展资料:

籍贯考证 根据明朝万历年间《南昌府志》、清朝乾隆年间《南昌府志》、清道光年间《南昌县志》、《名山胜概记》、《豫章续志》、《寰宇记》、宋代曾巩《重修后汉徐高士祠堂记》、《水经注》、康熙《四库全书》、光绪《江西通志》、民国《南昌县志》、《南昌城迁考》、中华境内所有徐孺子后裔家谱等书记载,徐孺子故里在东湖之南完全吻合。 据历代地方志和相关资料记载,赣水北经南昌县,西历白社,有孺子墓。

又北历南塘其东有孺子宅,际湖南小洲上。 现结合所有历史文献,均确定徐孺子故里在南昌东湖一带,所有资料均证实孺子亭公园一带即孺子宅、孺子故里,南朝宋时期毁于战火。

徐孺子宅《水经注》称在南塘东,南唐徐廙续《豫章志》称在南塘东百步,则应在今孺子亭公园东百步范围之内,而此为陈蕃后迁之宅,最原始的孺子宅依南唐徐廙续《豫章志》及《洞仙传》则在洪州东北三里,梅福宅之东。 杨守敬考:《寰宇记》:“梅福宅在洪州东北三里,西接开元观东西池,书堂遗址犹存,在今南昌县东北”。

参考资料:

徐稚——。

3 王僧孺传文言文阅读

王僧虔,琅邪临沂人也。年数岁,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僧虔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弘曰:“此儿终当为长者。”

僧虔善隶书。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掘笔①书,以此见容。泰始中,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②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

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上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示僧虔古迹十一帙,就求能书人名。僧虔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

僧虔《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亡曾祖领军书,右军③云“弟书遂不减吾”。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张翼写效,一毫无异,乃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张翼小人,几欲乱真”。张芝、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谢综书,恨少媚好。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取材于《南齐书》)

注:①掘笔:秃笔。②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③右军:右军将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此职,世称“王右军”。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当为长者 长者:年长的人

B右军后进 后进:后来长进

C天然放纵 放纵:不受约束

D亦得入流 入流:列入流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羊欣书见重一时

B乃题后答/正乃不称名

C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无以辨其优劣/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

(他的)伯父王弘把孩子们聚在一起,王弘的儿子王僧达在地上蹦跳玩耍

B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

太祖擅长书法,等到即位,(对书法还是)深爱不止

C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你可以说是善于替自己谋虑了

D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领军写信,王羲之说“老弟写信就没有丢掉我”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僧虔在孝武帝面前为求自保,不惜用秃笔写字来掩饰书法水平。

B王献之和王僧虔都擅长书法,又都做过吴兴郡守,因此传为美谈。

C征西将军庾翼与王羲之在书法上齐名,很多小辈都来向庾翼学习。

D张翼和庾昕二人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5文中说“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意思是“宋文帝的书法,自己说可以和王献之相比,但当时评议的人说‘(宋文帝的)天资高于羊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程度不如羊欣’”。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对“天然”和“功夫”二者关系的理解。(不少于200字)

1A

2A

3D

4C

5围绕“天然”和“功夫”的关系,结合个人的阅读积累,进行阐发。

4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际泰,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返回临川,非常勤敏,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不能够拜师读书,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临川人,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拿着就快速地跑了,很生气。

父亲看见了。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

家里贫穷,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

陈际泰写诗作文,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又没有书籍。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督促他到田地里去。

十岁,字大士。

5 羊玄保传 文言文翻译

羊玄保传 文言文翻译如下: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祖父羊楷,是晋朝的尚书都官郎。父亲羊绥,是中书侍郎。

羊玄保开始担任宋武帝的镇军参军,少帝景平年间(423~424),逐步升迁为司徒右长史。卫将军王弘对他十分器重,曾对左长史庾登之、吏部尚书王准之说:“你们二位贤士聪明俊朗,很多东西可以会悟通达,然而宽弘美好的声望,自然应当共同推重羊君。”不久,入朝担任黄门侍郎。

羊玄保善于下棋,品第居第三。文帝也好下棋,和他用郡官做赌注,结果羊玄保战胜,所以便让他补任了宣城太守。在此以前刘式之为宣城订立了官吏对付叛逃的政策,一个人如果不能抓到,就以公文通知伍、里的官吏扭送州郡的有关部门,能抓到此人的人赏官位二级。羊玄保认为这样做很不恰当,议论道:“臣探讨叛逃的缘由,都是出于极端的逼迫。现在订立了特殊的政策,对于现实十分苛苦。又考虑这个政策仅只是在一个地区实施,如果它是正确的,则应该与天下统一起来;如果它是不正确的,那就也不应该在一个郡中单独实行。”从此诏令停止那项政策。

他曾历任丹阳尹、会稽太守、太常、吴郡太守。文帝因为羊玄保廉洁朴素没有贪欲,所以频频地安排他在名郡任职。为政虽然没有特殊的治绩,而离开以后通常一定被人思念。他不经营钱财利益,家产俭省微薄。文帝曾经说:“一个人做官不仅必须要有才干,也必须要有运气。每次有了好的官位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元凶劭弑君自立,让他做吏部尚书,兼任国子祭酒。到了孝武帝入京讨伐,朝中人士大多向南逃走,刘劭把官员们全部召集过来,横握钢刀愤怒地说:“你们都可以走了。”大家都很害怕,没有人敢说话。羊玄保面不改色,慢慢地说道:“臣愿意以死报效朝廷。”刘劭因此而缓和下来。

孝武帝即位,任命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以谨慎恭敬受到重视。大明五年(461),升任散骑常侍、特进。羊玄保从少年到老年,对祭奠非常谨慎,四季的珍奇新鲜出产,凡是没有经过祭献的,自己决不先尝。死后,追加谥号为定子。

他的儿子羊戎少年有才气,但却人品轻薄,行为很不检点,说话好用双声。江夏王刘义恭曾经设斋,让羊戎放好座位,过了一会儿江夏王出去了,因为座位太窄,他便自己把它拉宽。羊戎说:“官家狭窄,令人讨厌,要再加宽八分。”江夏王笑着说:“卿哪里是只善于双声,乃是一位善辩之士哩。”文帝好与羊玄保下棋,有一次一个宫使前来,羊玄保说:“今天皇上为什么要召见我?”羊戎说:“金沟清浅,铜池碧波,光景美好,该是下棋。”羊玄保常常嫌他轻狂,说“这孩子一定会毁掉我家”。羊戎官居通直郎,因为与王僧达一道毁谤当朝政治,被赐命自杀。死后,孝武帝引见羊玄保,羊玄保谢罪说:“臣没有金日石单的明察,因此辜负了皇上。”皇上很赞美他的话。羊戎有两个弟弟,文帝一起赐名叫羊咸、羊粲,对羊玄保说:“希望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有正始时代的林下余风。”

羊玄保善于下棋,而何尚之也极爱这种游戏。吴郡的褚胤七岁时便进入了高品级,等他长大,为当时的冠军。褚胤的父亲褚荣期与臧质一同叛逆,褚胤应当随从杀死。何尚之坚持请求说:“褚胤下棋的高妙,超过古代,冠于当今。魏韬违犯了法令,因为才高而获赦免,父亲被杀儿子宽大处理,这种例子很多。特请给予他一个活命,使一种奇异的技艺不致断绝。”结果没有得到批准,当时的人对此十分惋惜。

6 明史刘崧传文言文翻译是

刘崧,字子高,泰和人,原名楚。他家贫却学习十分努力,寒冷时没火御寒,手皲裂,但抄录文章丝毫未停止。元朝末年乡试中

举。洪武三年(1370),举荐为经明行修,改成现在的名字。太祖在奉天殿召见了他,授予兵部职方司郎中。奉命到镇江征粮。镇江有许多勋臣的田地,租赋都

由百姓承担,刘崧竭力请求减免。晋升为北平按察司副使,轻刑省事,招集流亡,百姓重新乐业。设立文天祥祠于学宫之侧。在学门前石头上刻字,告示府县不要以

徭役拖累诸生。他曾请求减少偏僻之地的驿马,以此来充实宛平。太祖同意了他的奏请,对侍臣说:“驿传劳逸不均已经很久了,刘崧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统治百姓

难道不就是要如此吗!”因遭到胡惟庸的排挤,被贬为输作,不久,被遣回乡。十三年胡惟庸被诛,刘崧 为礼部侍郎。不久,提升为吏部尚书。雷震谨身殿,太

祖下令群臣陈说得失。刘崧叩头,以修德行仁对答。不久辞官。

第二年三月和前刑部尚书李敬一并召入。任命李敬为国子祭酒,刘崧为司业。

赐给鞍马,令朝夕相见,见辄燕语移时。未旬日去世。得病后,仍强坐训导诸生。病重时,李敬问他有什么可说的。刘崧说“:天子派我教导国子,责成我完成任

务,可惜这么快就要死了!”他没有一句话谈及家事。太祖命令有关部门为他安排殡殓,并亲自作文祭奠。

刘崧年幼时就博学广闻,天性谦

慎。兄弟三人共居一间茅屋,有田地五十亩。到他当官后,家产也没有增加。十年用一床布被,被老鼠咬破,才换新的,仍做成衣服给他儿子穿。当官时也不带家

属。到北平赴任,携带一侍童前往,到达后就把侍童遣回。黄昏时官吏退下后,他孤灯读书,常常通宵达旦。他善长写诗,豫章人推崇他为“西 ”之宗。

7 阮元传文言文全文翻译

清史稿阮元传

原文

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召对,上喜曰:“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嘉庆四年,署理浙江巡抚,寻实授。海寇扰浙历数年,沿海土匪勾结为患。元征集群议为弭盗之策,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五年夏,寇大至,元赴台州督剿,请以定海镇总兵李长庚总统三镇水师,并调粤、闽兵会剿,浙洋渐清。十年,元丁父忧去职,十二年,服阕,授兵部侍郎,复命为浙江巡抚。元两治浙,多惠政,平寇功尤著云。方督师宁波时,奏请学政刘凤诰代办乡试监临,有联号弊,为言官论劾,遣使鞫实,诏斥徇庇,褫职,予编修,在文颖馆行走。累迁内阁学士,迁工部侍郎,出为漕运总督。二十二年,调两广总督。先一年,英吉利贡使入京,未成礼而回,遂渐跋扈。元增建大黄滘、大虎山两炮台,分兵驻守。迭疏陈预防夷患,略曰:“英吉利恃强桀骜,性复贪利。宜镇以威,不可尽以德绥。彼之船坚炮利,技长于水短于陆。定例外国货船不许擅入内洋,傥违例禁,即宜随机应变,量加惩创。各国知彼犯我禁,非我轻启衅也。”终元任,兵船不至。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腾越边外野人时入内地劫掠,而保山等处边民曰傈僳,以垦山射猎为生,可用,乃募僳僳三百户屯种山地,以御野人,即以溢课充费,岁有扩充。野人畏威,渐有降附者。二十九年卒,年八十有六,优诏赐恤,谥文达。(节选自《清史稿•阮元传》)

参考译文

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考中进士,皇上召见阮元,让他回答有着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召对”结束后)皇上高兴地说:“想不到朕八十岁以后又得到一个人才。”嘉庆四年,阮元代理浙江巡抚,不久正式担任此职。(当时)海盗袭扰浙江沿海已经很多年,并且与沿海土匪相互勾结成为祸患。阮元征求、收集大家的意见制定了消灭海盗的策略,建造船只大炮,训练陆上军队,杜绝对海盗的支援。嘉庆五年夏天,海寇大举袭扰,阮元赶赴台州督军征剿,请求(朝廷)让定海镇总兵李长庚统一指挥三个镇的水师,同时调遣广东、福建的军队联合剿匪,浙江沿海一带的洋面慢慢变得清静。嘉庆十年,阮元遭逢父亲丧事而离职守孝。嘉庆十二年,阮元服丧期满,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后来)再次受命担任浙江巡抚。阮元先后两次治理浙江,有很多德政,(其中)平定海寇的功绩尤其突出。当年阮元在宁波督师征剿盗匪时,上奏朝廷请求由浙江学政刘凤诰代替他担任浙江乡试的监临(“监临”负责乡试监察工作,一般由主要官员担任)一职,(乡试时)发生了串联舞弊的事件,阮元被谏官弹劾,进行派使臣来调查审讯,从实了案情,皇上下诏斥责阮元徇私包庇,剥夺了阮元的职务,让他改任编修,在文颖馆(“文颖馆”指朝廷编纂馆。乾隆下令编《皇清文颖》,嘉庆下令编《续皇清文颖》,故名)参与相关工作。多次升迁后担任内阁学士,(又)调任工部侍郎,(后来)调出京城担任漕运总督。嘉庆二十二年,调任湖广总督。(在他任湖广总督的)前一年,英国前来进贡的使臣到达京城,没有完成(朝见皇上的)礼仪就回去了,于是(英国人)逐渐地蛮横无礼起来。阮元(到任后)扩建大黄滘、大虎山两处炮台,分别派兵把守。他连续上疏陈述要提前防备外国人引发的祸患,主要内容为:“英吉利依仗国力强大桀骜不驯,其本性又贪图利益。应当用威力镇住他们,不能完全用恩德来安抚。他们的舰船坚固,大炮厉害,在作战技能方面擅长海战而不善于在陆地作战。按惯例外国的货船是不许擅自进入内海的,如果违反例行的禁令,我们就应该随机应变,适当加以惩戒。各国也会知道是他们违反了我国的禁令,不是我国轻率地挑起事端。”一直到阮元任职结束,外国的兵船没敢来。道光六年,阮元调任云贵总督,云南盐政久已衰敝,每年亏空盐税达十多万,阮元弹劾罢免了贪污的官吏,全力杜绝盐政的漏洞和走私,(各地)盐井产量衰减和丰产情况不等,官府就出面进行调剂补充,过了一年税收除了上交的还有盈余,酌情调拨为边防费用。腾越边境以外的土人时常进入内地抢劫掠夺,而保山等地有僳僳族边民,他们以开垦荒山和打猎为生,官府可以将他们用起来,于是招募了三百户傈僳边民集中开荒种地,借用他们抵御外土人的袭扰,就用盈余的盐税作为开展这项工作的经费,逐年增加。境外土人害怕这种威势,渐渐地就有了来投降归附的人。阮元于道光二十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皇上下诏给以高度评价和优厚抚恤,谥号文达。

8 宋书 宗悫传 文言文翻译

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所以没有被乡亲称赞。

= =下面是无关内容`

=============================================================

江夏王刘义恭任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宗悫随同义恭镇守广陵。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

(445),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战斗。刘义恭向文帝推举宗悫说他有胆量和勇力,于是任命为振武将军,作为安西参军萧景宪的副将,随同交州刺史檀和之围攻区粟城。林邑派大将范毗沙达前来营救区粟,檀和之派一支偏军抵挡,被敌打败。又派宗悫前往,宗悫分兵几路,放下军旗悄然无声地前进,一下子就攻破了敌军,占领区粟城,进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调动全国兵力前来抵抗,把铠甲披在大象身上武装起来,象群进入阵地前后没有边际,宋军不能抵挡。宗悫说:“我听说狮子能威慑镇服一切兽类。”于是仿制狮子的形状,与大象相抗,大象果然惊恐奔散,敌军人马因此溃败逃散,于是攻服林邑。收取林邑奇珍异宝及其他各种物品,多得数不清。宗悫自己一点也没有要,除随身携带的衣物木梳篦子等物外一无所有,文帝十分赞赏他。 -

元嘉三十年(453),孝武帝刘骏讨伐刘劭,以宗悫为南中郎咨议参军,兼领中兵。孝武帝即位,任命他为左卫将军,进封洮阳侯。孝建年间,不断升官为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早先,同乡人庾业,家境十分富足用度奢侈,用一大桌子的菜肴招待宾客,而宗悫到来就摆上酸咸菜和小米饭,对客人说:“宗悫是军人,习惯于吃粗糙的饭食。”宗悫吃饱后就离去。这时庾业为宗悫的长史,出任梁郡太守,宗悫对他很厚道,不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

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谋反,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当面接受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车驾对他慰问勉励了一番,宗悫耸身跳跃数十下,跳跃时左顾右盼气度豪放威严,皇上赞扬他的健壮。到出兵时,隶属于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部下。起初,刘诞哄骗部下说:“宗悫是帮助我的。”及至宗悫来到,骑在马上绕城急驰高呼说:“我就是宗悫。”事情平定后,入朝任左卫将军。大明五年(461),随从皇上打猎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脚被折伤不能上朝值班,皇上任他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宗悫有好牛,符合进贡皇上的条件,官府去买,他却不卖,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第二年(462),恢复原职。前废帝刘子业即位(465),任命宗悫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衔。这年宗悫死。朝廷追赠为征西将军,加谥号为肃侯。

9 文言文《刘恕传》翻译

翻译:刘恕,字道原,筠州的人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10 筠溪翁传文言文翻译

筠溪翁传

明归有光

原文

余居安亭。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间,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足未尝出户外。”余往省之。见翁,颀然晳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余谢而还。久之,遂不相闻。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有见之者,皆云翁无恙。每展所予书,未尝不思翁也。今年春,张西卿从江上来,言翁居南澥浦,年已七十,神气益清,编摩殆不去手。侍婢生子,方呱呱。西卿状翁貌,如余十年前所见加少,亦异矣哉!

噫!余见翁时,岁暮,天风憭栗,野草枯黄。日将晡,余循去径还家。媪、儿子以远客至,具酒。见余挟书还,则皆喜。一二年,妻儿皆亡。而翁与余别,每劳人问死生。余虽不见翁,而独念翁常在宇宙间,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加千岁人。

昔东坡先生为方山子传。其事多奇。余以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若筠溪翁,固在吴淞烟水间,岂方山子之谓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抑岩处之高士也欤?

1、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把书架上的书全部赠给了我,大概有几百卷。

2、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如千岁人。——与我家门中那些突然去世的人,老先生就好像是活了一千岁的人。

饕 餮:中国古代传说中住在南方的多毛人种,长有猪头。据说饕餮天性贪婪,一毛不拔,喜好抢夺他人种植的谷物,而且抢来的东西绝对不分给他人。饕餮欺软怕硬,不敢袭击群居的人,只抢夺落单者的财物。古人用于祭祀和驱鬼时使用的鼎上常铸有形似饕餮头部的花纹,称为“饕餮纹”。之所以只铸上头部,是由于古人迷信饕餮纹会吞食人,如果不铸身体,被咬住的人就不会被吞下去,方便营救。

对于饕餮,人们一般只知道它是一种贪食的怪兽,以及贪吃者的代名词,而饕餮的来源与流变如今已很少有人了解。2000年版的《辞海》中“饕餮”一条引用《左传/文公十八年》文“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坝诨趸摺��煜轮�瘛��街�吟选保�旁ぷⅲ骸疤安莆�遥�笆澄�选薄?杉�吟岩淮手浮疤安啤⑻俺浴薄A恚�洞呛!分懈��昧怂臻�独削腋场贰案蔷畚镏�裁溃�匝�嶂�削摇崩粗っ鼢吟岩淮侍刂柑笆场]LQ5w

  然而《辞海》并没有说清楚饕餮作为传说中的贪食恶兽,它究竟由何而出,它的本义是什么,诚为缺憾,仅仅说《吕氏春秋/先识》中有“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这真是不说倒好,一说反倒不明白了。So~2I

  《故宫藏先秦青铜器》一书中是这样讲的:“《吕氏春秋/先识览》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神话失传,意已难解,但吃人的含义,却是完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的,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它对异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象征,对本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V

  ——应该客观地批评该书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对饕餮的介绍是极不完整和认真的,作者甚至连《先识览》中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都没有弄明白。g@

  难道饕餮是我们的祖先用想象力创造的无厘头的贪欲符号或神力符号?神力和贪欲又怎可能是一种符号呢!而这两重定义下的符号怎可能被滥用于神圣礼器和各色物件当中?!

在《山海经·北山经》记载说:“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此处的注解“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可以知道这里说的狍鸮就是指的饕餮。由“羊身人面”、“虎齿人爪”两句我们可以一目了然:这里的饕餮是一个兼具有“羊”、“人”、“虎”等特征的形象。而“其目在腋下”一句的所指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联系《山海经·海外西经》中“刑天至此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一段来思考。这里“以乳为目”的联想手法很值得我们思考,也就是以“乳”象形联想到“目”的思维。在现代医学上,有一种疾病叫做“多乳症”。它是先天性因素所致。因为在动物胚胎6周时,会出现从腋窝中点经胸乳到大腿根内侧的两条对称的乳线,这条线上生有6~8个乳头称原始乳房,人类除保留一对胸乳外,其余在出生前都消失,副乳则是在胚胎生长和原始乳房退化的过程中没有退化完全的原始乳房,这种多长出的副乳最常见的部位就在腋前缘处。由于身体肥胖的缘故,会令副乳形态更加明显。由此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理解“目在腋下”一句说的是生长有副乳的(极可能肥胖的)人类躯体的状况。总括起来,《山海经》中饕餮的形象就是糅合了牛、羊、肥胖人类三者的怪兽形象。

在《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中又有这样的记载:“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檮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魑魅是传说中山林里的妖怪。在这段文字中, 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尧派饕餮等凶族去对付妖魔鬼怪,二是人们把贪得无厌的人叫做饕餮。可见饕餮在当时代就已经是被广泛的当作是凶恶狰狞与贪婪无耻的象征。

在《吕氏春秋·先识览》(卷十六)里也有记载说:“周鼎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这段话说得很清楚,饕餮因贪吃祸身,所以它被镌刻在周鼎上,作为对人们的告诫。至于为什么饕餮“有首无身”则没有记载完整。而据民间传说,这种怪兽贪吃无厌,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后,竟然吃了自己的身体,到最后吃得只剩一个头部,所以“有首无身”。这里没有记载饕餮的具体形象,只提到它只有头部。然而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它贪婪无度、嗜吃成性的可怖。

到了《神异经·西荒经》中,饕餮就衍化成了半人半兽的组合怪物。第一处是“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畏群而击单。名曰饕餮”,在这里饕餮是一种未开化的、野蛮的人的形象。第二处是“西方荒中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逸无理,名曰苗民”,在这里饕餮是人和鸟禽的组合体。第三处是“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这一处的饕餮则是明确的被称做“兽”。由这三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饕餮的形象不但随着时间空间的不同在改变,甚至在同一本书中都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第一处我们由前文对《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中引文的分析可知,是以饕餮喻贪婪之人的一种修辞手法。第二处粗看“人形”、“有翼”是神话性的制造怪兽的言论,但是我们再结合“不能飞”、“苗民”二处思考,并加上对苗族服饰的了解就知道不是这样一回事了。苗族男子盛装时大多披戴坎肩,古时打仗、祭祀等情况多为男子出面,于是异族人看到的苗民就都是打扮怪异、衣物从手臂披到腰腹际的形象。所以此处的饕餮依然只是对凶恶神秘的异族苗人与饕餮形象的一种附会结合。第三处的引文则很明显来自前面《山海经·北山经》中的引文。只是在这里从羊虎人的结合体变成了牛虎人的结合体。这可能是流传中的一个讹传,也可能是在从西周(《山海经》相传成书于西周)至西汉(《神异经》相传为西汉东方朔所作)的时代变化中,随着田地耕种的大量普及,牛的重要性远远超越了羊的缘故。于是人们把牛看得更加神圣和可敬畏,也就把它纳入了饕餮的可畏可怖的形象中去。

《路史·后纪四·蚩尤传》中提到蚩尤被杀之后“身首异处,以故邱代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戒。”这个描述与前面《吕氏春秋·先识览》(卷十六)中引文“周鼎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意思的。蚩尤的头部和只有头的饕餮都是戒“贪”的警示。并且传说中的蚩尤正是牛与人的综合体。

《述异记》中记载:“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蚩尤与饕餮的奇妙联系。也就是说,饕餮并不完全是偶然产生的一种臆想的神话生物,而是有它自己的文化和神话渊源的,它表现了先民们对于暴虐贪嗔之人的恐惧与愤恨,也表现了人们对动物的一种原始崇拜的观念以及原始淳朴的想象力。

还有,你可以在漫画《恐怖宠物店》看到饕餮的漫画版。

成自在人。终日吃饭,未曾咬到一粒米;终日走路,未曾踏到一片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来自佛教微博)

这句话是禅宗的机锋妙语,是禅宗破关后的境界。要解释这句,不敢过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免错解祖意,因此借用古代大德祖师的语录来解释。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