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物文化有哪些并写出对应著名的作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4收藏

中国器物文化有哪些并写出对应著名的作品?,第1张

中国器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中国的器物文化包括陶瓷、玉器、铜器、漆器等多个方面。其中,中国陶瓷文化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世界。著名的作品包括北宋时期的钧窑天青釉瓷器、明代的景德镇青花瓷器、清代的粉彩瓷器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高超技艺,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中国艺术的瑰宝。

一、中国的玉器文化

玉器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吉祥、神圣的象征。著名的作品包括商代的玉琮、西周的玉璋、汉代的玉佩等。这些玉器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二、中国的铜器文化

中国的铜器制作技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作品以其精湛的铸造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著名的作品包括商代的司母戊鼎、西周的四羊方尊、春秋时期的虢孟鼎等。这些铜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

三、中国的漆器文化

中国的漆器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其作品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著名的作品包括宋代的雕漆屏风、明代的漆器盒子、清代的漆器扇面等。这些漆器作品以其绚丽多彩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才华和创造力。

更多文化艺术资讯,尽在千万邦官网。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和介绍中华传童文化,则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有鉴于此,几十位对于传统文化素有研究的学者通力协作,编纂了这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奉献给各位读者。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只有在比较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各个门类形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其总体特征与实质获得较深入的理解。事实上,整体性把握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在众多领域均有重要建数、树的文化全才。世界级文化大师孔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成人”,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智慧,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政治管理经验以及艺术、体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技艺。孔子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伟大人物。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孔子对于音乐等艺术领域、射御之类技能甚至烹饪与服饰的原则等,都曾提出过非常精妙的见解。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对于文化的全面追求,启发本书作者将不同门类的知识融汇贯通,集为一帙。

本书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因门类而略有差别,一般说来,上起原始社会,下至近现代。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人物、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星罗棋布的文物遗存,本书没有采取编年体的中国文化大事记的写作手法和按词条分门分类的文化词典的编纂形式。大量人物、著作、术语、事件的简单堆砌并不能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蕴。在有限的篇幅内,本书为读者奉献的是系统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本书努力把寻找中华传统文化各个门类的发展线索放在首位,力图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同时,本书也试图分析每一文化门类的基本特点,阐释这些文化门类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处的位置。最终展现给读者的,除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以外,还包含对各方面知识的整合与品味,包含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总结与反思。相信这种撰写方式能帮助读者获得清晰、明了和系统的知识。

强烈的时代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特征。文化的本质不是既成的事物而是流变的过程。本书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对立统一发展之中,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例如,被视为“国粹”的京剧实际上是一门非常“年青”的艺术,它的真正成熟距今不过百年上下。自宋代以来,主导戏曲舞台的艺术形式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繁荣。然而,这种变革并非脱离历史的独立创造,而是继往开来,在吸收过去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也正在于此。尽管许多旧的形式已随着历史变迁而失去生命力,但却可以通过改造,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继续发展。因此,本书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各门类历史发展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重大特征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始了交流。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接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胡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内容也十分惊人。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发明、丝绸与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需要加以专门研究。因内容和篇幅所限,本书只是约略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将进一步扩大,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文化,必将以崭新的资态迈进未来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

篇章目录

·儒家学说

古典儒学

两汉经学

儒道释的交会与融通

义理之学

考据之学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学

庄子哲学

早期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时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国佛教

教义教规

历史源流

教下诸宗

教外别传

礼仪制度

藏传佛教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水画

花鸟精神——花鸟画

玄妙之门——绘画理论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饰雕塑

宗庙造像

石窟造像

寺庙造像

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传统音乐

民歌

乐器和器乐

舞蹈音乐

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

乐论、乐志和乐律学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乐舞

秦代百戏

隋唐乐舞

宋代队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戏曲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戏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京剧

传统戏曲理论

·史官史学

史官史家

史书体裁

历史思想

史学理论

·汉字的形质

汉字的基本类型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语方言

汉语语音

汉语词汇

汉语语法

·书简典籍

古籍形态

古籍整理

古典书目

·教育科举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举制度

·中华武术

拳术

武术器械

对练

集体项目

攻防技术

·中华气功

渊源探踪

历史发展

门类划分

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要领简述

应用价值

外气研究

·棋艺博戏

围棋

象棋

·兵家韬略

韬略的形成与发展

韬略的理论原则

国防韬略

治军韬略

用兵韬略

·政治谋略

政治谋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

政治谋略的类型

·刑名律令

渊源与发展

理论基础

形式特征

主要罪名及处罚

刑罚体系

主要适用原则

·中医中药

基础理论

临床基本原理

针灸学

中药学

养生学

名医名案

·建筑园林

构造与材料

色彩与布局

传统居住建筑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筑

宫殿建筑

礼制与祠祀建筑

陵墓建筑

佛教建筑传统园林建筑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铜器

瓷器

漆器

金银器

文房四宝

·衣冠服饰

起源与初步发展

周礼缙绅与汉官威仪

从魏晋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采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简与明代的恢复汉俗

满汉并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饮

斗茶品茗

琼浆美酒

玉盘珍馔

·中国民俗

鬼神

丧葬

婚姻

宗法

礼仪

节日

禁忌

相术

风水

算命

1、平遥推光漆器武华忠的作品怎么样2、金缮与推光漆描金有区别3、北京的雕漆和平遥的推光漆器有何区别?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推光漆可以直接擦涂吗5、推光漆器的介绍6、介绍四大漆器之一推光漆器特点平遥推光漆器武华忠的作品怎么样

平遥推光漆器武华忠的作品评价还是比较好的。

平遥漆器以特有的自然生漆和人工手掌推光的独特工艺著称于世,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2006年5月20日,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现有品种多为高档屏风、挂屏、电视柜、大小衣柜、角柜、酒柜、陈列柜、首饰匣等。

1997年,平遥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它以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成为世界的一个文化视角。

金缮与推光漆描金有区别

金缮与推光漆描金区别:

金缮:金缮是运用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的工艺名称,需要一定审美的一门技艺。金缮源于中国,本质上是修复的范畴。

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它始于唐开元年间,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漆艺之一,历来是三晋名产,平遥三宝之首,曾屡获国家级金、银奖。所谓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和美术品。

北京的雕漆和平遥的推光漆器有何区别?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北京雕漆工艺是在轮胎上涂上一定厚度的天然涂料,再用刀在堆平的油漆轮胎上雕刻花纹的一种工艺。雕漆产品造型简单,装饰精美,色泽光泽,造型典雅,具有防潮、耐热、耐酸碱、不变形、性质不变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雕漆工艺起源于唐代。由于北京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在元、明、清发展之后,终于在北京定居下来。北京雕漆技术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国南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漆画技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年,艺术家肖利和李茂龙在北京开办了第一家现代民间雕花漆器制造作坊——“古之”。1949年以后,北京称为古代分散各地民间借雕漆器的后人建立了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1958年把雕漆厂设在北京,作为北京雕漆工艺继承和发展的主要平台之一。

北京雕漆工艺产品品种繁多,题材丰富,其设计创作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体,具有庄严典雅的艺术气息。在现代社会,它对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美化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雕漆工艺体现了中国悠久的绘画文化传统,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转型、生产周期长、投资大、管理体制变化等原因,雕漆行业萎缩。北京雕漆厂名存实亡,真正的手工雕漆产品越来越少,雕漆行业的技术人员面临着大厅结构老化、没有新的继承者的残酷现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延续了几百年的北京雕漆技艺已经濒临绝迹。

平遥推光漆装饰技术发源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流传至北方广大地区。用这种技术制作的漆器在唐朝开元年间就广为人知了。明清时期,由于晋商的兴起,漆器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遥推光漆器厂成立,老艺术家乔泉宇任茂林飞临留驻,推光漆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平遥推光漆器从此成为中国著名的漆器艺术之一,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部分精品为人民大会堂和中国美术馆收藏。1989年,平遥退光漆器获全国金杯奖。

推光漆可以直接擦涂吗

推光漆可以直接擦涂。硬度比较好。耐磨度特别好。

漆工车间的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毕,再用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多则刷七遍,少则刷六遍,其后的推擦就更细致了。

先用粗水砂纸推,再用细水砂纸推,用棉布推,丝绢报,卷起一缕人发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复推。凭眼力,凭心细,凭感觉,凭次数,推得漆面生辉,光洁照人。

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它始于唐开元年间,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漆艺之一,历来是三晋名产,平遥三宝之首,曾屡获国家级金、银奖。所谓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和美术品。

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典型产品--推光漆器首饰盒。

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

推光漆器的介绍

推光漆器是山西省著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种工艺性质的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平遥推光漆器为推光漆器代表。平遥推光漆器是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它始于唐开元年间,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

介绍四大漆器之一推光漆器特点

导语对于传统文化手工艺术的态度,整个世界的态度往往都是一样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族的艺术瑰宝往往是值得全世界赞叹的。在我国悠悠历史中,涌现了无数的传统手工艺术品,例如皮影戏、中国结、木雕、草编、刺绣等,展现着不同的文化传承,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于山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术——推光漆器。

成都漆器、平遥推光漆器、扬州漆器、福州脱胎漆器,并称为国四大漆器!每一种都是艺术,都是多年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其中,推光漆器就是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是一种油漆器具,非常具有工艺性质,外表勾画的都是古风艺术,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在制作时,不用其他工具,单单只用手掌,你能想象用手掌推光,绘彩,制作出这么精美的工艺品吗?

推光漆器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走进千年前,带你了解推光漆器。

历史悠长

根据现有的考古记载,推光漆器的历史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山西一个战国墓里面,发现了至今最早的推光漆器,在明清时代,我国商业发展是非常繁荣的,货物交易频繁,推光漆器也在这个时代逐渐从山西走向全国,因为精美的制作工艺,推光漆器成为了皇家官僚富豪们的常用品。后来因为历史原因,推光漆器逐渐在历史没落,但是在建国初,新中国政府大力扶持传统手工艺,推光漆器的继承人乔泉玉开始收徒、传艺,渐渐地推光漆器的销售范围越来越广,走向了世界!推光漆器工艺传承自山西,从唐代开始,兴盛于明清时代,到现在已经有1200年的悠远历史。

工艺繁琐

总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致的工艺品也是有着时间、制作工艺的奠基,制作过程非常繁琐,总体来说一共有五道工序,分为木胎、灰胎、漆工、画工、镶嵌,其中的一项刮灰工艺就需要5~6次反复,只有等到刮在上面的灰完全干透,你才可以再一次继续刮灰。

外观精致

推光漆器的外表是非常精致的,不仅用料讲究,在装饰上也很用心,刻灰、罩金、镶嵌、镂空等多种装饰工艺,绘制出不同的图案。在图案上也是有讲究的,民族风格为主,上面叙述的一般是小说、戏剧中的人物,你可以在上面看到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你可以看到古代仕女的翩翩风采,你还可以欣赏到古画古景。

经久耐用

推光漆器外面的罩漆是用特殊大漆加天然桐油制作出来的,有着防潮功能,不用担心时间长了会掉漆,非常的耐用。推光漆器的外表也是多次打磨,手感非常好,细腻、光滑,不扎手。

推光漆器的雅致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只有切身感受才能体会到历史的传承,民族的特色。

中原地区在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之后,终于再一次迎来了辉煌岁月。隋文帝杨坚入主中原,扫平割据政权,一统华夏,建立了隋朝。

短暂的隋朝结束之后,代之而起的唐王朝历经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和元和中兴,从而缔造了我国封建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但作为一门具有几千年传统的工艺门类,唐朝的漆器仍保留着相当的生产规模。

唐朝时期,漆器的品种不断丰富和精致,有生活日用品,如碗、盘、盒、盂、钵、盏、勺、册匣、镜、瓶、宝盝、镜盒、琴等,也有工艺品。其器形变化多端,圆形器物口沿喜用多曲形,方形器物喜用委角形。

如湖北省监利发现了一批唐代漆器,有五曲梅瓣形圈足碗、五曲瓣形圈足碗、五曲梅瓣形盘、委角亚字形漆盒等。

唐代漆器胎质除有木胎、皮胎、夹纻胎外,出现了木条圈卷工艺。其胎质制法与传统方法均不相同,具体做法是采用很窄的薄杉木条,一圈圈卷制成器形,匀裱麻布,然后髹漆,胎质既轻、薄,又坚牢耐用,还易脱水保存。

监利发现的这批唐代漆器除漆勺用整木雕成外,其余均用木条圈卷工艺制成。这批唐代漆器的发现,把我国古代漆器木条圈卷工艺出现时期提前到了唐代,为研究我国漆器工艺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唐代漆器装饰工艺富丽堂皇,各种新工艺技法相继问世,金银平脱、雕漆和螺钿镶嵌工艺相当发达,出现了金银平脱和螺钿等费料、价格昂贵的漆器,使得这个时期漆器的装饰华丽精美,具有鲜明的时期特点。

重视镶嵌装饰是唐代漆器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在金银平脱和嵌螺钿方面比汉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唐代的金银平脱技艺雕刻更精,錾凿更细。

金银平脱漆器在唐代是皇家御用和馈赠的高档礼品,唐代的金银平脱器的制作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即平脱花片由金工镂刻,然后再由漆工镶嵌在漆器上。

唐代金银平脱漆器大都制作于唐代中期,制作中心是长安的官属作坊,四川、洛阳、扬州等地也有制作。

盛唐时期,金银平脱制品在上层中极为盛行,这充分反映了唐代在经济上处于鼎盛时期时,达官显贵们对物品富丽华美的追求与嗜好。如陕西省西安唐墓的“银平脱宝相花镜”,河南省郑州的“金银平脱羽人花鸟镜”,甘肃省武威唐墓的“金银平脱宝相花漆碗”,“金银平脱漆马鞍”等,制作十分精巧,都是唐代漆器工艺中的珍品。

嵌螺钿技艺广泛流行于唐代中期,它是纯用贝壳,或是与玳瑁、琥珀、松石等并用,在漆器上产生浅浮雕式的装饰效果。

如洛阳唐墓发现的“花鸟人物螺钿镜”,图案为一棵造型优美的花树下,一老者在树的一边弹琴,另一老者在树的另一边持杯倾听,身后立一侍童。镜纽下半部几块山石,石面刻鸳鸯,小鸟在石上栖息,仙鹤在漫步闲游。图中人物衣纹、鸟雀羽毛、花草叶脉,均用细线雕刻,甚是精巧美妙。

唐代佛教文化昌盛,漆器中的夹纻工艺也用在了制作佛像上,因此出现了漆夹纻胎佛像等大型的漆器。由于这种造像轻便,容易载行,不怕日晒雨淋,很受佛教徒的推崇。

夹纻是漆器的一种制作方法。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流行。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便开始用夹纻漆器的制作方法塑造佛像。用这种方法塑造的佛像由于比铜像轻便,比泥佛坚固,而且柔和逼真,一时广为流行。

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泥塑成佛胎,然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再反复涂漆多次,最后把泥胎取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

夹纻像发展到唐代仍很流行。《唐书•武后本纪》记载:“垂拱四年作明堂,命怀义作大夹纻像。”《太平广记》引王仁裕《玉堂闲话》:“曾游洪州信果观,见三宫殿内功德塑像,是玄宗时夹纻,制作甚妙。”

唐代制作夹纻造像具有很高的水平,比较有名的是一件高达99厘米的夹纻佛像。据传唐代的夹纻造像大者“盘如千斛船,小指中容数十人并坐。唐代中日两国僧人合作制成的“毗卢遮那本尊像”和“鉴真和尚像”,都是罕见的精品。除了佛像,唐代还将夹纻制漆法用于建筑用瓦。

在唐代漆器中,素色漆仍是主流,有黑、朱、金、绿沉漆等,文献记载还有一种“退红漆”。

唐代以前的漆雕工艺,都是先在漆胎上雕刻一定的图案,然后再上漆。唐代对这一工艺进行了重大革新,创造了雕漆工艺品。

唐代的雕漆是先在漆胎上涂数十层或上百层漆,然后进行阴干,待漆层稍干后,再于其上雕刻出山水花鸟、人物楼阁等各种装饰图纹。

雕漆的种类很多,漆胎上纯用朱漆然后进行雕刻的品种称“剔红”;用黄漆的称“剔黄”;用黑漆的则称“剔黑”;用多色漆层者称“剔彩”;用红黑两色漆相间涂刷再雕花纹的称“剔犀”,这种雕漆品的花纹斜面成红黑相间的线纹。

唐代的雕漆,在历史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如明朝著名漆艺家黄大成在其所著的漆艺专著《髹饰录》中,记载了唐代雕漆的品种与刀法等情况。

在漆器的生产方式上,供皇宫和朝廷使用的漆器工艺品主要由官营作坊制作,其原料则主要靠产地贡纳。朝廷所设的漆器生产工坊,由少府监掌管,还开设由少府监掌管的漆工匠训练班。《新唐书•百官志》卷四八记载:

少府监,掌百工技巧之政。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铄之工两年。矢簇竹漆,屈柳之工半焉。

除此以外,还有民间漆器作坊,各著名的漆器产地还要向朝廷贡纳漆器。《新唐书•地理志》载:“襄州土贡漆器库鲁真二十品乘,花文五乘”。“库鲁真”漆器不仅在唐代襄州生产的漆器中雄居榜首,也是当时全国漆器中的极品,“襄样”漆器闻名天下。

如《全唐文》记载,唐人张廷琏在《请河北遭旱涝州准式折免表》中即说:“襄州人善为漆器,天下取法,谓之‘襄样’。”

“库鲁真”以轻巧华美见长,品种繁多,其中以十乘花纹和五乘乌漆碎石纹为上佳品色,一直是进奉朝廷的贡品。

“库鲁真”还深受边疆少数民族的喜爱,从而成为内地与边陲交往的珍贵礼品

任尚书右丞的大诗人王维,也曾在自己的庄园中经营漆林,《王右丞集》原序中就有漆园的记载。可见唐代漆器生产之兴盛。

唐代漆器主要发现于河南、湖北、江苏、陕西等省,甚至在新疆也有发现。

如在河南省郑州市郊的一座唐墓中发现了一件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漆背镜。此镜的做法是以铜为胎,先在背面做漆背,再嵌贴经过镂刻的金银片,与嵌螺钿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河南省洛阳市郊外的一座唐墓中发现一件人物花鸟纹嵌螺钿漆背镜。此镜铜胎,镜背以漆为地,用贝壳镶嵌图案。

河南省陕县唐代姚懿墓发现了一组残漆器,虽然漆皮与器胎已脱离,但是仍可以看出是夹纻胎,黑红色的漆面,器形有圈足器和平底器两种。

另外,在陕县后川唐墓发现的云龙纹嵌螺钿漆背铜镜,直径22厘米,边厚06厘米,镜圆形,圆钮,无钮座,高平缘。

镜背漆地上,以螺钿镶嵌一龙飞腾盘绕于云气中。龙三爪、体态丰满,绕钮首尾相接,口对钮珠,曲颈,尾缠后肢,两前肢伸登有力,后肢一曲一伸,姿态生动活泼,刻画惟妙惟肖。嵌填彩贝闪烁发光,绚丽多彩,是一件有很高价值的唐代工艺美术品。

江苏省扬州发现10件唐代漆器。这批漆器均为素面黑漆髹成,有木、竹胎两种。

江苏省苏州瑞光寺塔窖藏唐花鸟纹嵌螺钿黑漆经箱。箱长35厘米,宽12厘米,通高125厘米。木胎,长方形,顶式。

箱下设须弥座,平列壶门,内施金平脱花纹,如嫩芽初茁。箱身立墙嵌石榴、牡丹等花纹。盖面圆形花纹3组,盖墙飞鸟纹,用花叶间隔。以上纹饰用螺钿嵌出,并用线雕刻纹理。箱中经卷题记,最早为931年,故此箱被定为晚唐五代间制品。

湖北省监利县福田乡发现了一座唐代砖墓室,有一大批珍贵漆器。这批漆器均系木胎,外表髹褐黑色漆,内髹朱漆,无彩绘纹饰,造型精致,保存完整,有漆碗、漆盂、漆盘、漆勺、漆盒等。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群发现了唐代嵌螺钿木漆奁。此件漆器为木胎,由身与盘两部分组成。

陕西省主要是扶风法门寺的一批精美的唐代漆器,最著名的是一件用秘色瓷做胎的绿沉漆金平脱碗。秘色瓷已经是国宝了,漆器用秘色瓷做胎,非常奢侈,可见其名贵。这件碗里面是秘色瓷,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平脱金银。

另外,西安市东郊长乐坡村发现唐金银平脱镂金丝鸾衔绶带纹漆背镜,直径227厘米,厚09厘米,漆背,青铜质,圆形,簿、圆钮有穿,素缘内侧有立墙。

此镜是盛唐时期金银平脱工艺镜的典型作品。镜背花纹可分作两区,内区以镜钮为中心,装饰银片莲叶,叶脉清晰逼真,其外有金丝同心结。

外区纹饰为4只口衔绶带的金质鸾鸟,围绕画面中心同向飞行,其间各以一朵银质折枝花相隔,鸾鸟羽毛刻画异常精细。近缘处又饰金质同心结鸾为瑞鸟,既可喻才子,又可喻佳人,是唐金银平脱镜中最常见的纹饰。

古诗中就已经有“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之句,而绶与寿同音,长绶即长寿,同心结则为永结同心之意。

此外,在黑龙江省宁安渤海上京龙泉村遗址发现了一件嵌银丝平脱漆盒。四川、山东等地也发现了唐代金银平脱镜,陕西、山西、河南、广西、湖南、辽宁、内蒙古等地唐墓中也有唐代的光素漆器。

在山西省太原金胜村唐墓中发现朱漆盘12件;在洛阳发现“高士抚琴螺钿镜”;三门峡发现“云龙螺钿镜”。

唐代的漆器少,这是因为漆器工艺的繁荣,助长了人们崇尚华美的奢靡之风,一件上好的漆器工艺复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朝廷不得不对漆器制造有所制约。不过当时非常出名的品类是漆琴。

唐琴用漆髹饰,唐代名琴有紫色的“九霄环佩”、栗壳色的“大圣遗音”、朱色“飞泉”、黑色的“玉玲珑”等。

制琴高手往往又是髹漆高手,琴的制作对木质、底灰和大漆的选择都非常严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色悦耳、造型华美的境地,名琴往往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如九霄环佩琴,通长1235厘米,弦长113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厘米,最厚56厘米,底厚11厘米,漆色呈紫果色,鹿角灰胎,漆胎下面裱有粗丝黄葛布底,小蛇腹断纹。

腹内纳音稍稍凸起,琴背龙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4字,龙池下端刻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旁右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行书10字及“诗梦斋”印一方。

此琴琴额圆阔,项部宽长延伸至三徽以下,腰长横跨在七徽八分至十一徽二分之间。琴面的弧度从边部即渐渐丰隆似苍穹,丰满圆润。

整个琴体皆以弧线相交接,线条过渡自然流畅。尤其是收尾之处,从十三徽下即逐渐圆收,冠角的线条雕刻得十分精细,改善了琴体的单调感,给粗犷的琴体增添了几分灵动,使整个琴体在庄重浑厚中显露出伟岸高大的气势,具有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征。

九霄环佩琴是唐琴中最为罕见的一种,琴为桐木所斫,龙池、凤沼纳音中间下凹圆沟。枣木岳尾,岳山横陈琴首之中,焦尾冠角较方,结处较尖。自古以来此琴极享盛名,被誉为“鼎鼎唐品”和“仙品”,让人过目难忘。

唐代大圣遗音琴通长1205厘米,额高19厘米,肩宽14厘米,厚95厘米。琴首弧形,项斜收,近肩处收成小弧。九、十徵处有一内收成圆弧的腰。琴面微弧。背面龙池、凤沼均为圆形。琴身布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等断纹,通体原髹谷色漆,后以朱漆修补多处。

大圣遗音琴面肩部中央刻狂草“独幽”两字,龙池下方刻方印“玉振”,龙池内底周围刻隶书“太和丁未”4字款。另琴尾还刻有琴学大师杨宗稷的题诗及杨氏弟子李伯仁的题字等。

唐代漆器与当时的铜镜发展相联系,如嵌螺钿人物花鸟纹漆背镜,直径239厘米,边厚05厘米,镜圆形,同钮,无钮座,高平缘。

镜背镶嵌厚螺钿片纹饰,上方为一株花叶茂盛的大树,树梢头一轮明月,几只鸟雀枝头跳跃,树下蹲坐一犬,两侧各饰一昂首振翅翘尾鹦鹉。

两老者对坐于树前,其间放置酒壶和酒樽,左者弹乐,右者举杯欲饮,背后一侍女捧物侍立;下方为鸳鸯戏水,空白处缀以落花草石。每块贝片上都施毛雕,技巧十分精湛,是唐代不可多得的珍品。

还有一件嵌螺钿人物花鸟纹漆背镜,直径14厘米,厚05厘米,青铜质,圆形薄身,半圆钮,素平窄缘。此镜由于长期埋藏在黄土中,髹漆部分所剩无几。

贝片雕花叶、人物、鸟兽等图案围绕镜钮布置,残存的填漆表面,铺满了绿、黄两色碎石,完全遮住了漆的本色,这种作法在存世的唐螺钿镜中还未见过。

此镜形体较小,钮也显得低平,螺钿图案排列拥挤,且表面不见毛雕。从这些特点判断,此镜当是唐中期螺钿镜类衰落时期的作品。

中国器物文化有哪些并写出对应著名的作品?

中国器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中国的器物文化包括陶瓷、玉器、铜器、漆器等多个方面。其中,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