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年代顺序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4收藏

地层年代顺序表,第1张

地质年代顺序从大到小为宙、代、纪、世、期。

地层时代划分,也可称地质年代划分。地质年代根据生物演化阶段来划分,由于生物有不同门类及其演化阶段有长短,以此将地质年代划分为大小不同级别的单位,从大到小为宙、代、纪、世、期。与地质年代单位一一对应的是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

宇是全球最大的一级年代地层单位,是一个宙的时期形成的全部地层。对这一级别的年代底层划分,我国曾长期沿用二分方案,即隐生宇和显生宇。至20世纪80年代后,为与国际接轨,我国沿用了国际上已公认的三分方案。即太古宇、元古宇和显生宇。

划分单位由来介绍

统是系统年代地层单位的再分,小于“系”,大于“阶”的年代地层单位,是一个世的时期内形成的全部地层。我国对统级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和使用历史悠久。从总体上说,我国各系的统级划分,大部分沿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方案,深入和进展后在划分上经历较大的变化。

主要是为适用于中国的地层实际,并在条件成熟时,将有些单位推向国际。这个表中,除个别单位的下界界线层型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为全球对比标准外,其余绝大部分单位均尚未达到这种程度。因此,从国际范围来说,他们是非正式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地层时代划分

1、这个不好办,要么一个一个移动,要么变通一下,就是缩小这一页表格的列宽,增加一列,也就是这一页比其他页多一列内容。

2、页码比较简单,进入页脚,插入一个文本框,拖到边上中间,文本框文字设置成竖排,将线条颜色设置成“无”,插入页码、卷号。

3、现在这个程度再换用其他软件可能还是要从头来,可以先下载一个试一下能不能导入。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 经:指儒家经典。汉代开始称《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和《诗》、《书》、《易》称为“九经”,后来又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至宋代又将《孟子》列入,称“十三经”。 史:指记载历史兴废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沿革等的历史书,如《史记》、《汉书》等。 子: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如《庄子》、《韩非子》等。 集:指汇集一个作者或几个作者的诗文集,如《唐五十家诗集》等。 “经、史、子、集”各自还有其所隶属的若干子目。 附: 经、史、子、集和古籍分类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从此,四部分类法为大多数史志、书目所沿用。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历代还有将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当然,四部之下的各种类目,历代都有所变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目前,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国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四部内容简介 《四库全书》就是按经、史、子、集四部44类67个子目编排图书的。现在就此书的体例,把经史子集四部简介如下: 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主要包括十三经、古乐、文字等方面书籍,以及解释经书的著作,儒家经典了"十三经"为代表,它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主要是各种体式的史书,如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别史、杂史等。纪传体,了"二十四史"为代表,它们都是官修的正史;……杂史,如《朝野佥载》。史部还包括地理著作、政书、目录书等。 子部,收集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此部范围广,收书也比较复杂,有哲学书,也包括算术、天文、生物、医学、农学、军事、艺术、宗教的著作,也包括笔记小说和类书。子部中也有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书籍,如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等及其有关书籍。 集部,收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一人著作的集子称别集,多人著作合编一起的集子称为总集。别集,如李白的《李太白全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韩愈的《韩昌黎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全唐诗》等。文学评论,如《文心雕龙》、《沧浪诗话》。集部以文学书为主,但又不限于文学书。

看正文前序跋,末尾会记录时间,据此能够对刊刻时间推测一二。

书前或者书末如果有牌记,通常也会标注时间。

医方解集是清代汪昂的书,刊刻时间不会早于康熙啦~ 敬文堂藏版。。。不了解,似乎是清末的书坊,我猜测这书最多是光绪年间的刊本或者是民国时期翻刻敬文堂的书。

太古代是地质年代中最古的一个代。约开始于46(或50)亿年前,结束于24亿年前。发现的化石仅有晚期出现的菌类和低等的蓝藻。由于经过多次的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所有岩石受到深度的变质,所以化石很难保存下来。在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山西等地都有太古代地层出露。

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3纪。

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

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

新生代只有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三个纪。

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

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亿年前,止于6700万年前,延续15亿年。

最开始是帝落时代,这个时候有一具尸骸被黑暗侵染,他是第一位真正的仙帝(仙帝是已知的最高道果)他在准仙帝的时候被侵染,当时还有良知所以自斩躯体和元神,最后元神躯体合一,虽然被侵染但是达到了仙帝果位。

仙古时代,尸骸准仙帝发动黑暗动乱,致使九天十地被黑暗侵染,被侵染的变成异域,仙域的仙王和无终仙王、轮回仙王、远古七王(荒天帝的祖上,都是仙王境)、十凶(天角蚁、鲲鹏、一棵草等准仙王境)和异域大战,仙王血沾满了一座城变成了原始帝关,两边因为天地法则不同产生了天渊(可在原始帝关控制),自此仙域封闭,人间不死物质减少,成仙困难。

乱古时代,边荒七王被污蔑为罪血后人,《完美世界》主角 石昊出生,天生至尊,被挖骨挺了过来,在祖祭灵柳神的教导下,每个境界都达到大圆满,同境界打遍天下无敌手,达到天神境因为被人针对,没有完美无瑕的种子(修炼仙古法的必须有一颗天地种子融入己身,这种再修炼就是秉着天地在修炼,天地不会排斥),主角破釜沉舟,以身为种,不靠外物,主角是唯一一个成功以身为种的,被天地排斥但是不受天地法则约束,站在天地之上,进入末法时代(所有修炼者都会被天地法则斩去一刀,无法成仙,寿元大幅度减少),主角不受天地约束,红尘中成仙,最终成为仙王打破通道进入仙域,大杀四方之后和异域开战,开战后仙域被打的四分五裂,仙域的精气和不死物质被尸骸仙帝吸走一大部分,石昊成为准仙帝被世人尊称 荒天帝。斩了尸骸仙帝,独断万古,开创了新的修炼体系,无需以身为种(以身为种会被天地意志轰杀)可以发挥人体力量不受天地约束,荒天帝的修炼体系就是遮天里使用的修炼体系,自此荒天帝带着妻子去黑暗世界征战,隔断了黑暗世界与九天十地的联系,除非有人能达到仙帝否则无法打破,留下了荒塔。因为仙域被打的破损,石昊将被封印的石村和一部分好的仙域和修补仙域的一部分办法封印在了九龙拉棺里的小棺材里。

数亿年之后,荒古时代。《遮天》里的前辈们出世,这时候因为修炼体系不是仙古法而且荒天帝的修炼体系,所以境界名称改变,天地约束同时只能产生一位大帝,能活一万多年,等同《完美世界》里的至尊境,再向上就是成仙,于是出现了恒宇、虚空、狠人、无始等多位人族大帝,还有其他种族的不死天皇,斗战圣皇,青帝。天地约束大帝果位必须融合天心印记,所以这些人都是不同时代的,除非成仙否则无法互相见到。成仙的有狠人大帝、无始大帝、不死天皇,所以不死天皇见到了斗战圣皇。

斗战圣皇坐化之后,天地再次进入末法时代,无法成圣(大帝境前三个境界,相当于完美世界体系里的天神无法晋升巡一境),只有青帝成为大帝果位,青帝是仙器上长出来的草,还在荒塔里呆过。

二十一世纪,《遮天》主角 叶凡登场,泰山上被九龙拉棺带到了北斗星系。主角荒古圣体体质,和狠人大帝的哥哥体质相同,长的和狠人大帝的哥哥也相同,所以受到了狠人大帝各种照顾,得到了狠人大帝留下的多种道果,加上体质特殊,同境界难得一拜,成为大帝果位,红尘中成仙,被人称为叶天帝。和狠人一起打入了仙域,《完美世界》中暗示,狠人大帝、无始大帝、叶凡最终达到准仙帝境界,不是仙帝,个人认为无法突破了,因为心境不同,荒天帝独断万古,要以己之力凌驾天地、时间之上,他要复活所有亲人朋友,而且他也成功了。叶凡从来没那么大气魄他只求长生,狠人不用说她活着就为了等那一朵相同的花,无始有可能是无终仙王受六道轮回仙王法力所以产生的轮回的事,无终仙王没能突破,无始也不能。目前只有一位真正的仙帝,荒天帝。

  一,概念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 国 地 质 年 代 表

  -----------------------------------------------------------------------------------------

  代 纪 世 代号 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

  新生代 第四纪 全新世 Qh 001 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 Qp

  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纪 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 渐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 50

  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

  -------------------------------

  中生代 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 T 250 蜥龙 鱼龙出现

  -------------------------------

  晚古生代 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 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 坚孔类 种子蕨 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 节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 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

  -----------------------------

  新元古代 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 Nh 800

  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 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 蓟县纪 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

  长城纪 Ch 1800

  古元古代 滹沱纪 Hl 2300

  五台纪 Wt 2500

  -----------------------------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 (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 Ar0 45oo

  ----------------------------------------------------------------------------------------------------------------------

  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时代单位有代、纪、世、期、时。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代的名称和界的名称相符合,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纪——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纪的名称和系的名称符合,如寒武纪、奥陶纪等。

  震旦纪——很早以前,在我国(特别在北方)就发现在古老变质岩系(即前震旦亚界)之上,含有丰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发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或变质程度很低的沉积岩系,其中除含有大量藻类化石外,很少发现其他生物遗迹,当初就把这套地层命名为震旦系,其时代称震旦纪。震旦是中国的古称。中国是震旦系发育最好的国家,地层完整,剖面清楚,分布广泛。因此,我国很早就把震旦系列入我国地质年代表中。

  寒武纪——是因英国的寒武山脉(今译坎布连山脉)而得名。

  奥陶纪和志留纪——是根据英国威尔士一个古代民族居住的地方名称和古代民族名称命名。

  泥盆纪——是因英国西南部泥盆州(现译为得文郡)海相岩系而得名。

  石炭纪——因英格兰的高山灰岩及其含煤层而得名。

  二叠纪——最初得名于乌拉尔山西坡的彼尔姆州,“二叠”则因该时代德国南部地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套而得名。

  三叠纪——当初按德国南部地层的三分性特点而命名。

  侏罗纪——按法瑞交界地方侏罗山(现译为汝拉山)地层研究而命名。

  白垩纪——按英吉利海峡两岸主要由白垩土地层构成而命名。

  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

  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 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 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 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 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 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 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 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地质年代的划分和研究,是通过岩石和化石的历史来确定的。

  地层系统dìcéngxìtǒng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隐生宇(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显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显生宙xiǎnshēng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奥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个系。奥陶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奥陶纪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志留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志留纪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38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相当稳定,但末期有强烈的造山运动。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到晚期出现原始鱼类,末期出现原始陆生植物裸蕨。志留纪由古代住在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个系。泥盆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泥盆纪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5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初期各处海水退去,积聚后层沉积物。后期海水又淹没陆地并形成含大量有机物质的沉积物,因此岩石多为砂岩、页岩等。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发育,除原始菊虫外,昆虫和原始两栖类也有发现,鱼类发展,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泥盆纪由英国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个系。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石炭纪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煤层,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二叠系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个系。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二叠纪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个纪,即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德国,本纪地层二分性明显,故名。动物中的菊石类、原始爬虫动物,植物中的松柏、苏铁等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中生界zhōng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二个界。中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

  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 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三叠系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个系。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三叠纪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纪的地层最初在德国划分时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动物多为头足类、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植物主要是苏铁、松柏、银杏、木贼和蕨类。

  侏罗系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个系。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侏罗纪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205亿年前,结束于13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有造山运动和剧烈的火山活动。由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而得名。爬行动物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恐龙、空中飞龙和始祖鸟,植物中苏铁、银杏最繁盛。

  白垩系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个系。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白垩纪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135亿年前,结束于6 500万年前。因欧洲西部本纪的地层主要为白垩岩而得名。这个时期里,造山运动非常剧烈,我国许多山脉都在这时形成。动物中以恐龙为最盛,但在末期逐渐灭绝。鱼类和鸟类很发达,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出现。植物中显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现了热带植物和阔叶树。

  新生界xīn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三个界。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īn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三个代。分为古近纪(老第三纪)、新近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约从6 50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地壳有强烈的造山运动,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绝迹,哺乳动物繁盛,生物达到高度发展阶段,和现代接近。后期有人类出现。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个系。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古近纪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旧称老第三纪、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 500万年前,结束于2 30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除陆地生活的以外,还有空中飞的蝙蝠、水里游的鲸类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纪可分为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新近系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个系。新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新近纪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旧称新第三纪、晚第三纪)。约开始于2 300万年前,结束于16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继续发展,形体渐趋变大,一些古老类型灭绝,高等植物与现代区别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较多见。新近纪可分为中新世和上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第四系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个系。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它是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系,也是地层系统的最后一个系。可分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第四纪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60万年前,直到今天。在这个时期里,曾发生多次冰川作用,地壳与动植物等已经具有现代的样子,初期开始出现人类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附:第四纪名称来历。最初人们把地壳发展的历史分为第一纪(大致相当前寒武纪,即太古宙 元古宙)、第二纪(大致相当古生代和中生代)和第三纪3个大阶段。相对应的地层分别称为第一系、第二系和第三系。1829年,法国学者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层时,把第三系上部的松散沉积物划分出来命名为第四系,其时代为第四纪。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第一纪和第二纪因细分成若干个纪被废弃了,仅保留下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这两个时代合称为新生代。现第三纪已分为古近纪和新近纪,故仅留有第四纪的名称。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质年代顺序从大到小为宙、代、纪、世、期。地层时代划分,也可称地质年代划分。地质年代根据生物演化阶段来划分,由于生物有不同门类及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