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生物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4收藏

远古生物有哪些?,第1张

中文名称:鹦鹉螺

时代:4亿7千万到4亿4千万年前 奥陶纪晚期到志留纪早期(据说现在还有,但没有人见过活的。报道说,有一次一个中国船员抓到一只活的,因为不知道那是什么东东,于是就煮了吃了,据说味道不错)

典型体长:长约11米

中文名称:翼肢鲎

时代:438亿年至411亿年前

典型体长:15米

俗名:三叶虫

时代:泥盆纪

典型体长:

物种名称:粒骨鱼

时代:泥盆纪中期-晚期

典型体长:

中文名称:邓氏鱼

时代:晚泥盆纪 3亿7千万-3亿6千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8-10米

中文名称:胸脊鲨

时代:亿7000万-3亿4500万年前 从晚泥盆纪到石炭纪

典型体长:长07-2米

名称: 布拉塞龙

体长: 3公尺长

生存年代: 二迭纪晚期---三迭纪早期

中文名称:幻龙

时代:三叠纪 距今24亿-21亿年前

典型体长:长3-4米

时代:三叠纪 距今24亿-21亿年前

中文名称:杯椎鱼龙

时代:三叠纪晚期 距今24亿~21亿年前

典型体长:长10米

恐龙名称: 鱼龙

恐龙体长: 鱼龙有很多种,从3到15米不等

生存年代: 侏罗纪

名称:翼手龙

体长:两翼开展可达30至700厘米

生存年代:侏罗纪

中文名称:滑齿龙

时代:侏罗纪中期至晚期 距今16亿-155亿年前

典型体长:长25米(争议极大 现在能确认的滑齿龙体长不过10米左右)

中文名称:地蜥鳄

时代:侏罗纪中期 距今16亿年-15亿年前

典型体长:长3米

中文名称:利兹鱼

时代:晚侏罗纪 1亿6千5百万-1亿5千5百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27米

文名称:剑射鱼

时代:晚白垩纪 8千7百万-6千5百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6米

名称:长头龙

体长: 9米

生存年代: 白垩纪早期

中文名称:帝鳄

时代:白垩纪早期

典型体长:长12米

帝鳄与现生鳄鱼头骨对比

中文名称:薄片龙

时代:白垩纪晚期 距今8500万-6500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15米

中文名称:沧龙

时代:白垩纪晚期 距今8500万~6500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9-17米

中文名称:大洋龙

时代:白垩纪晚期 距今8500万~6500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3~4米

中文名称:古海龟

时代:晚白垩纪 7500万-6500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46米

《周易》、《推背图》、《山海经》可算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悬而未解的一个谜团,《周易》、《推背图》属于玄学,而《山海经》是怪诞古籍,起源头难以追溯,里面的内容更是跟正史搭不边。

不过古人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又崇信上古神灵,所以在描绘动物时,都会偏向于“异兽”在几千年的传播下,这些异兽难以考证,这让《山海经》更成了一部怪诞古籍,不过现在全世界的文化都汇聚在一起,许多学者发现《山海经》记载的故事跟国外记载的故事十分相似。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道: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少昊之子,食黍。而《山海经·海外北经》又有: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不管是《大荒北经》还是《海外北经》当中都记载了一种独目人。

这种独目人的眼睛长在面部中间,听起来就相当怪异,根据《淮南子》的相关文献记载,这些独目人都生活在海外三十六国之一的鬼国,鬼国在北方,以古代中国的地界,北方在山东一带,这里自然找不到所谓的一目人。

令人不解的是,在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当中,同时记载了一种独目人,奥德赛在特洛伊城被攻破之后,就返回了家乡,在归途当中奥德赛误闯了山洞,山洞中有一个独目人,它是海神波塞冬的儿子。

除了古希腊之外,在欧洲各国的神话传说当中,都有类似的独目人传说,古希腊、古罗马的一些艺术品当中,但凡有巨人建筑物的,往往都刻着一只眼睛,这意味着这是独目人居住过的地方。

这些只是神话传说,要说古文献记载,也不是没有,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人亚里斯底阿斯从黑海出发,前前后后走了两年的时间,达到了中国的阿尔泰山一带,他还写下了有史以来西方最早的中国之行。

在亚里斯底阿斯中国游记中,还有《独目人》一章。他将独目人称为阿里马斯普人,他们骁勇善战,毛发毵毵,面貌奇特,只在前额当中长着一只眼。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也在阿尔泰山附近发现了三个民族,其中同一个是独目的阿里马斯普人。

从这里来看,独目人似乎是存在的,《山海经》记载了独目人是生活在北方的,以古代中国的八卦方式来定位的话,阿尔泰山确实在北方,不过这些还属于猜测范围。

上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在清河县发现了一颗重达32吨的铁陨石,探险家又在GPS的搜寻下,在清河县一个山谷当中发现了上百块类似的神话的金属物质,更加令考古学家意外的是,在这些巨石上还雕刻许多远古壁画,其中就有独目人。

这些独目人看上去像是在打猎,也像是在跳舞,十分的怪诞,不过这些壁画,也意味着这里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生活过,难道独目人并不是《山海经》随意编写的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

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古生物化石知识匮乏,但利用化石的历史却很悠久。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即已着手用化石制作各种文具、装饰品等。在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用煤精制作的首饰。汉代初期,人们就把琥珀视为珍品,将它与翡翠等并列为重要的首饰原料。晋代,有人用含三叶虫化石的石灰岩制作砚台。清代,人们利用猛犸象的牙齿制成朝珠或各种工艺品。除了装饰外,中医入药用的“龙骨”大部分也是古生物化石。

对化石形成原因与机制的探索,是一个从神话向科学的转变过程,我国古代未能对此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我国最早记载化石的书籍应属先秦的重要古籍——《山海经》,书中认为那些埋在石头中的“龙骨”是在金星山上出现的水火之怪的遗骸。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中记载了江西省抚州市麻姑山上的蚌壳,认为是沧海桑田的结果,这是很科学的想法。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沈括是第一个利用古生物化石对古地理变迁作出科学解释的我国古代学者。沈括在陕西担任地方官员期间,曾对发现的“竹笋”化石(实为三叠纪的新芦木)做了详细描述和记录,并认为“竹笋”化石反映了当地以前地势较低、气候湿润、适宜竹子的生长,后来才慢慢变干旱的。

沈括之后直到晚清,我国古代的学者对古生物化石的认知没有再往前推进,而此时西方已经初步形成近代关于古生物地层学的理论框架。伴随着晚清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西方学者纷纷来华进行地质勘查,我国的古生物学才步入继续发展的轨道。

你的意思是不是“有哪些远古时代的动物一直生存到了现在?”

很多。举几个例子。

一、鹦鹉螺

鹦鹉螺是头足纲、鹦鹉螺科的海洋软体动物的通称。现存共有2属、6种。

鹦鹉螺具有卷曲的珍珠似外壳,贝壳最大可为268厘米,但成年鹦鹉螺一般都不超过20厘米。外壳由许多腔室组成,外套位于外壳内。各腔室之间有隔膜隔开。具63-94只腕,但无吸盘;眼简单,无晶状体;无墨囊。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

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鹦鹉螺是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物、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

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在奥陶纪(48亿年前~44亿年前)的海洋里,鹦鹉螺堪称顶级掠食者,它的身长可达11米,主要以三叶虫、海蝎子等为食,在那个海洋无脊椎动物鼎盛的时代,它以庞大的体型、灵敏的嗅觉和凶猛的嘴喙霸占着整个海洋,是当时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

在奥陶纪,陆地上没有任何大型生物,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水中。海生生物空前发展,较寒武纪更为繁盛。化石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棘皮动物、软体动物中的鹦鹉螺类最为常见。原始的脊椎动物[如甲胄鱼类]等已出现。低等海生植物继续发展,淡水植物据推测可能在奥陶纪也已经出现。

二、鲎

鲎属于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现存的共4种。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

最早的鲎化石见于奥陶纪,形态与现代鲎相似的鲎化石出现于侏罗纪(208亿~144亿年前)。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三、矛尾鱼

矛尾鱼体长2米,是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的唯一种,是唯一现生的总鳍鱼类。原以为总鳍鱼已经全面灭绝,但于1938年渔民捕鱼时竟发现了活体,后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获,故被称为“活化石”。矛尾鱼一般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水中。肉食性,以冲刺方式捕食,专吃乌贼和鱼类。根据其内耳石年轮估计,矛尾鱼寿命为80-100岁。

与矛尾鱼几乎一模一样的总鳍鱼类的化石首先出现在泥盆纪,也就是脊椎动物刚刚尝试着登陆的时候。那时候,陆地上还只有以节肢动物为代表的无脊椎动物,还没有任何脊椎动物。

四、文昌鱼

文昌鱼是脊索动物,还不是真正的脊椎动物,属于头索纲,文昌鱼目,文昌鱼科,文昌鱼属,现存共9种。文昌鱼不是真正的鱼类。

文昌鱼长约50 mm。形似小鱼,无头,两端尖细。体侧扁,半透明,脊索贯穿全身。前端有眼点。口藏于口笠内,口笠边缘有38~50条缘膜触手。具背、臀和尾鳍。腹部有1对腹褶。栖息于疏松沙质海底,常钻在沙内,仅露出前端,滤食硅藻及小型浮游生物。

据资料记载,文昌鱼在地球上存活了5亿年之久,堪称海洋世界的“活化石”。虽然是不起眼的小动物,但它是从低级无脊椎动物进化到高等脊椎动物的中间过渡的动物,也是脊椎动物祖先的模型。

文昌鱼的摄食、排泄等机能都象无脊椎动物的形式,但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胚胎发生过程都有了脊椎动物的模样。文昌鱼还有许多其他器官与脊椎动物同源,如可以搏动的腹大动脉、动脉弓以及肝盲囊等,呈现出脊椎动物器官发育的早期状态,是研究脊椎动物器官系统发育的理想模式生物。

鹦鹉螺

文昌鱼

保存在地壳中的属于古地质时代的动植物遗骸、遗骸或有机体所留下的痕迹称为化石。化石一词来自拉丁语fossilis,意思是挖掘。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研究地质时期动植物的生活史提供了依据。化石早在中国古籍中就有记载,如春秋时期的纪然和三国时期的武进都提到了山西产的龙骨。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的化石。《山海经》也记载了石鱼(即鱼化石)。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弘景记载了中世纪琥珀中的昆虫。宋代沈括对螺蚌化石的起源和鱼类化石的杜湾有着正确的认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细菌化石是35亿年前澳大利亚瓦朗纳群的丝状细菌。

所谓化石,是指地质和历史时期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骸、活的遗骸和生物成因的残余有机分子。通过自然的作用,地层中保存的古生物遗骸、遗迹和遗迹。由生物残骸形成的化石称为遗迹化石。它保持了有机体的原始形状和结构。一般来说,它是由植物的茎叶、贝壳、动物的骨头和牙齿中填充矿物质形成的。然而,由于特殊的保存条件,仍有一些完整的遗骸没有被改变,比如永久冻土中的猛犸象和琥珀中的昆虫。在西伯利亚北极圈的冻土中,10万多年前发现了几十只完整的蝗虫猛犸象。它们的皮毛直立,骨头相连,肉鲜嫩,嘴里叼着草不吞咽,胃里没有可消化的食物。他们还活了下来,好像他们刚刚死去。挖掘出来后,队员们还品尝了猛犸肉,肉很香。

抚顺煤层已开采出大量琥珀。在琥珀中可以看到一些昆虫,如苍蝇和蚊子。它们都是四千万年前的生物。动物粪便、卵子,原始使用石器形成的化石,称为遗迹化石。比如恐龙蛋化石。遗迹化石是由动物的脚印和昆虫的攀爬形成的化石。比如恐龙的脚印。化石是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地层中各种生物的化石以一定的顺序出现,是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之一。化石对地质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中保存的遗骸、遗物或古生物遗骸,埋藏在地下,在自然作用下发生变化,是保持遗骸原物、形状、结构或印痕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物。通过研究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发展,确定地层的年龄。艾青的诗《鱼化石》,盯着化石,傻子也学到一课,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

远古生物有哪些?

中文名称:鹦鹉螺 时代:4亿7千万到4亿4千万年前 奥陶纪晚期到志留纪早期(据说现在还有,但没有人见过活的。报道说,有一次一个中国船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