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它有何作用,是由哪位帝王建造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3收藏

万里长城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它有何作用,是由哪位帝王建造的?,第1张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最初修筑长城的是战国时代的燕、赵等国,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异族的侵袭。

秦始皇后来将这些断断续续的长城连接起来。据说当时动用了三十万的兵士和数百万的人民与奴隶。不过,长城并不能达到完全防止异族入侵的效果。因为长城完成之后,北方异族依然常跨越长城,偷袭中国边境的村落,抢夺农作物或家畜。

长城是有史以来唯一在太空中可见到的三度空间建筑物。以现代科技来修筑都不容易,而我国竟能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实在难得。长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颇不相同。汉代以泥和芦苇修筑长城。长城体积也各不相同,以居庸关一带来说,高约85公尺,下部宽85公尺,上部宽约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当于城楼),高约123公尺,多数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则置两、三重。

长城东段经过山地或丘陵地,古称「堑山堙古」、「用险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伟;中段、西段都在干燥区域,人烟稀少,仅色荒凉。如果登临其间的雁门关、居庸关、古北口或山海关,遥望我国山川的伟大形势,将令人叹服先民开疆拓土的艰难,而激起无限的壮志雄心。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民间的“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在我国流传甚广,其最早的传说可上溯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但是,在这一爱情故事中,孟姜女哭倒的到底是哪里的长城呢?

史学家们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孟姜女哭倒的是小佘太长城。因为,在《〈孟姜女变文〉残卷的缀合、校录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反复出现了“金河”这个地名,这里的金河在史学家们的研究下十分有可能是大黑河。

那么,也就是说孟姜女哭倒的长城真的有可能是小佘太长城。

小佘太长城位于巴彦淖尔,是赵雍修建的。那么,这个赵雍是谁呢?

赵雍年少称王,人称赵武灵王,二十六岁时就征战四方,战功赫赫。在他称王四年后,也就是在公元前322年,赵雍废除了他父皇逐鹿中原的政策,改成了向北进军。但是,赵雍并没有忤逆他父皇安排的联姻事宜,依约将韩宣王的女儿娶过来。

在这一年,赵雍仔细分析了赵国的环境位置,最终发现:赵国被中山国从中分割开了,赵国国内的交通也因为这个原因变得极其不方便。

赵国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怎么可以被其他国家从中间隔断呢?所以,被分割的赵国根本不能形成中央集权政治,而且,靠近中山国这一块土地的民众对中山国的归属感更强,这对于赵雍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之后,燕公子职如愿地登上了王位。在燕公子职称王后,燕国和赵国两国的关系变得十分密切。赵雍的主动示弱,赢得了一手好牌,消除了他国的兵力减少了威胁,也扩大了自己的实力。正是因为赵雍这番举动为他之后攻打中山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前306年赵雍攻打中山国,一路进军打到了中山国的国都附近,可见,赵雍兵力之勇。而到了公元前300年,赵雍已攻取了中山国和燕国以及代郡三国交壤的土地。此时,赵雍将土地扩张了数倍,国力日渐强盛。

为了防止这些土地遭受到胡人的侵袭,赵雍决定修长城来进行防御。于是,将长城修建在巴彦淖尔这一地带,让它们一直防御着胡人的侵略。所以,这段长城不能称为是秦长城,准确来说这段长城应该是赵长城。

而巴彦淖尔恰好将这段长城分成两段,这两段之间的巨大缺口宛如传说中孟姜女哭倒长城之时晶莹的泪花。有人说: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所留下来的痕迹。

并且,这也是符合了《地理志》中对赵长城的描述,中间有一缺口,两端山峰险峻。

这就是小佘太长城的由来。

可以说,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

矗立在巴彦淖尔的小佘太长城经过了几千年的风云变化屹立不倒,青山依旧,层层峰峦掩映着辽阔苍穹,烙印在此的是数千年时代的印记。无论风吹雨打,小佘太长城依旧无声,静静地任时间在它身上流淌。

这连绵不断的小佘太长城凝结着人民的智慧,是人民劳动的结晶,平整石块层层叠加摞成了这雄伟的长城建筑。闭上眼,或许还能感知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但是,留下给我们后人评说的,似乎只有这一座座雄伟瑰丽的建筑物。2005年小佘太秦长城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近年来,国家先后拨款180万元用于秦长城的保护和修复。

在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国都地处河南省、陕西省境内,为其他列强国家所包围。

公元前4世纪时,正当赵国连续几次对中山国进行侵犯的同一时期内,魏国旁边的秦国也多次对魏国和秦国的交界处阴晋邑等地进行侵犯。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三十六年,秦侵我阴晋。”

公元前369年,秦国派商鞅打败魏国收复了西河之地,魏惠王下令将都城从安邑,也就是山西省夏县迁至大梁,也就是河南省开封。

此后,为了加强西部边境的防御,从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51年,魏惠王命人在与秦国接壤的西边地区修筑了长达500千米的河西长城。

关于这段历史,在《史记·秦本纪》记载:

公元前362年,秦攻魏少梁,破魏军,擒魏将公孙痤,为抵抗秦军入侵,魏国于公元前358年,开始在黄河以西与秦交界处修筑长城。

在古籍《水经注》中,也有这样的记载:“魏惠王使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

而古籍《史记·匈奴列传》中则说:“魏有河西上郡,以与戎界边。”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魏国的河西长城除了防御秦国的骚扰之外,还同时防御旁边的另一国家西戎。

至公元前350年,魏惠王又命人修建了一座保卫国都大梁的河南长城。关于这段长城,在《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卷有长城,经阳武到密。”

至此,魏国完成了河西长城和河南长城的修建,这两座长城被统一称为魏国长城。

那么,魏国的河西长城具体在什么位置呢?据《水经注》记载:“渭水又东,径长城北,长涧水注之,水南出太华之山,侧长城东而北流注于渭水。”

《史记》中也记载:“秦孝公元年,楚魏与长城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者也。渭水……西北入长城,城自华山北达于河。魏西界与秦相接,南自华州郑县,西北过渭水,滨洛水东岸,向北有上郡鄜州之地,皆筑长城以界秦境。”

也就是说魏国西长城,南起于陕西省华阴县西南、华山南麓之朝元洞,濒长涧河西岸北抵渭河,过渭河后,再北越洛河,然后循洛河东岸西行,至大荔县许原北之长城村,长达500千米。

  长城自产生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体部分。基本能贯通其始终的长城史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肯定是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对长城史进行深入的研究,用历史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后来者认识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是我们进行长城研究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项工作要想很好地开展,就首先要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我称其为长城历史研究认识体系。这种叫法是否准确有待大家研究,我这里只是一些个人的看法。这套体系中我想应该包括五个方面。

  一、认识长城研究工作的三个层面

  加强长城学的研究,就要对长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结构有所认识。长城学是研究一切与长城相关的内容和方面及其所构成关系的一门学科。长城学研究工作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第一就是基础的层面。这一层面主要是对史料的考证、辨析和进行整理。史料是长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依据,因为我们不管研究哪个朝代长城的历史以及历史的哪个方面,都离不开对史料的应用。所以一个长城研究者掌握史料的多与少,是决定你的科研成果深度和广度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对于整个学科来说也是这样,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对历史文献和古籍当中,有关长城的史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个层面是指通过对长城历史的研究,对长城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复原和描述。这种复原和描述要力求做到科学,力求做到客观,当然这里头或多或少都肯定要包含我们的主观因素。第三个层面就是相对前两个层面来说,进入到一个抽象层次。这个层面主要是对长城学研究的理论进行阐述,对长城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进行认识,对长城在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中的定位进行确认。通过这个层面的研究,最终实现我们对长城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

  在这三个层面当中,第一个部分是以历史资料为对象的研究工作。第二个部分是以长城的客观历史为对象的研究工作。第三个部分是以长城研究工作本身为对象的学科建设,是对长城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认识的研究工作。这三个层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自的工作都会受到另外层面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推动着另外层面的研究工作。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不可能因为有这么几个层面划分而被割断的。所以说大家在认识这一点的时候,要对他们之间的这种联系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认识长城历史的形式与内容

  构成长城历史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形式一个是内容。内容是长城历史发展当中最重要的,也是从根本上反映长城发展史本质的方面。它是由长城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内在特性和特征所构成的。形式是长城历史外部的总体的表现的形态,比如说长城的建筑,由于有了长城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它才把长城的历史内容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我们说长城历史内容的这些方方面面都与长城的这种形式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有了长城这种建筑形式才有长城历史的整体。在我们研究长城的历史过程中,常常会对长城的历史内容和形式产生片面理解和解释的错误。所以我们常讲在长城的研究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形式和内容是一个统一体这点。当然在这个统一的关系中,内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我们重视历史内容,讲历史内容是我们认识长城历史的最根本的依据,并不是不重视历史形式。长城的历史形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肯定是和一定的历史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否则也就不会有长城的产生,长城也就不会起到它的作用,发挥它的作用了。从这个角度说,长城的历史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好理解了。没有长城的历史内容,也就没有长城这种形式本身的意义;反过来说,没有长城这种形式,也就不可能产生长城的历史内容。

  三、认识长城历史发展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长城的产生和发展,也存在一个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我们认真地考察一下长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存续状况和作用,就能发现这种变化。长城产生的初期,春秋战国特别是春秋时期,是在诸侯割据这么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个历史时期长城是无序的,谁都修,只要有这种军事防御需要,只要有这种双方对峙局面,双方都有可能修长城。这个时期是一个长城修建史上较为混乱的时期。从战国的后期,长城的修筑就渐渐地走向了有序。这种走向有序的过程是从战国的秦、赵、燕修筑北部长城开始的。这三个国家修筑北部长城以防御游牧民族的戎、匈奴、东胡等。这种有序从秦始皇长城的产生之后,便完全地形成了。我们认真的分析,认真的研究秦始皇万里长城及其以后的汉长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北齐、北周长城,后来的隋长城、金长城直至明长城。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始终在游牧经济跟农耕经济之间,起着调整作用。这是我们研究各朝代长城变化发展当中,很容易认识到的一点。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长城,只有这一点是基本不变的。通过对长城发展历史的从无序到有序的这种认识,我们就可以加深对长城历史认识的深度。通过对长城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发展过程的研究,我们就能真实地看到,真正支撑着长城历史发展内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活动这一客观的历史事实。

  四、认识长城历史研究虚无主义倾向

  我们研究长城的历史,认识长城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必须历史地去看待问题。我们不能用今天的认识水平和今天做事的原则和方式、方法,以及指导做事的一些理念,去否定古人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我们今天的水平去否定过去。我们的今天是过去历史的一个发展,是对过去的集成。以今天认识事物的标准去要求历史上的事物,是完全错误的一种做法。比如说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产生,是到了近代,民族一词传入中国之后,才正式产生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中华民族是一个相对外国民族而言的概念,它是今天我们认识自己民族的一个概念,而不是历史时期的民族概念。我们说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所组成,也是说的今天。放到中华民族这个大背景下去说,我们国家历史上的其它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每一个民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也在各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但是在我们强调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又不能去否定在历史时期各民族相对独立的状况,特别是一些民族政权独立于中原政权的状况,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全国的情况。我们承认这一点,面对这一点,去研究长城的历史并不会对中华民族整体认知上造成破坏。历史时期修筑长城的中原统治者或者是某个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他们势必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按那个历史时期做事情的标准在做事,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理解历史,不能用今天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大概念去要求古人。

  五、认识长城历史存在的客观性

  长城的历史活动,全部过程和内容都是一种历史的存在。长城的客观存在性,不以我们如何去认识他为转移。长城是独立于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它的存在之外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一种已经发生了的,凝固了的历史。不管我们做长城研究的人怎么去研究它,如何去研究它,长城都以一种曾经发生过的,存在过的,一种不变的姿态凝固在历史中。长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不是孤立、封闭的,它是在特殊的,漫长的历史阶段,与整个社会发展其他各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的。长城的历史存在是已经过去了的历史,它与我们现实人的社会活动远远地隔离开来。现实当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不可能直接同长城历史产生联系,我们只能通过史料等中介去认识和理解长城的历史。这种认识过程和认识的结果肯定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长城的历史十分丰富。长城历史存在的过去性和丰富性,就决定了我们的研究工作是不可能完全对长城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复原性的认识。我们通过历史史料去认识长城的历史存在,把这种存在给它重新的复述出来,这里头就掺进了我们研究人员的主观意识,也掺进了我们对长城的理解,所以肯定就会对客观的历史存在,造成一定意义的扭变。也可能由于我们这些研究人员对长城历史的认识能力、角度和研究程度的差异,使得对长城客观历史存在的认识,产生很大的差异,或者取得完全相反的认识。我们现在说长城历史存在的问题,也还是我们这种历史认识中的历史存在,它与历史客观的存在,不可能完全一致。我们能做到局部或许是部分的客观,就已经很不错了

万里长城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它有何作用,是由哪位帝王建造的?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