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玺者得天下,中国古代的玉玺现在何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4收藏

得玺者得天下,中国古代的玉玺现在何在?,第1张

这传国玉玺早在朝代更迭过程中不知所踪,至今杳无音讯。都说“得玺者得天下”,这传国玉玺在中国古代便就是皇帝正统身份的象征。传国玉玺所使用的材料为蓝田玉。先秦时期的楚国曾经偶然得到过一块和氏璧,因为这是一块稀世宝玉,所以楚国一直将其视为国宝。后来楚赵两国联姻,这块和氏璧也因此成为赵国之物。赵国得到和氏璧之后同样将其视为珍宝,谁知后来这块宝玉竟是引来了秦国的觊觎,于是便有了“完璧归赵”这一历史事件。

在“完璧归赵”这一历史故事的最后,秦国并没有如愿得到这块和氏璧,它被蔺相如安全带回了赵国。公元前228年的时候赵国被秦国所灭,赵国的和氏璧也随之变成秦国的所有物。而秦王嬴政在顺利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则命李斯将这块和氏璧制作成了玉玺,这玉玺便就是传国玉玺。和氏璧变身为传国玉玺之后被另外赋予了新的意义,也就是皇帝正统身份的代表信物。

这传国玉玺上方刻有八个字,具体内容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体为当时秦朝的官方文字——小篆。相传,这玉玺曾于公元前219年不慎失落于洞庭湖。但是时隔八年之后,它又被重新找到,从而复归于秦。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传国玉玺落入汉高祖刘邦手中,然后世代相传。不过关于汉传玉玺,据个别古籍的记载,它上面所刻字迹为“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也就是说,汉传国玺有可能并不是最初的那个传国玉玺。

西汉末年社会混乱,外戚王莽趁机篡位夺权。在王莽夺权之前,传国玉玺在汉哀帝驾崩之后便掌握在太后王政君手中。所以王莽在篡位之后,也曾派人前去王太后宫中讨要传国玉玺。王政君虽是王莽姑姑,此前对王莽也多有照拂,但是她对王莽的篡位行为却十分不满。为此她在受到王莽逼迫时也是气得直接将国玺砸到了地上,传国玉玺也因此缺失了一个角。

王莽所建立的新朝灭亡之后,传国玉玺曾先后辗转于刘玄、刘盆子之手,待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国玺重回汉室。东汉末年时国玺因战乱而一度失踪,再次出现便落入了孙坚手中。等到了隋唐时期,隋朝被灭之后传国玉玺被萧后带至漠北,所以唐太宗在登基之后又另外命人雕刻“受命宝”等玉“玺”。不过在公元630年的时候,传国玉玺又重新回归到了中原。这之后传国玉玺也是时隐时现,而在元朝之后传国玉玺便从此不知所踪。

1968年9月的一个下午,13岁小学生孔忠良放学了,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发现了渠边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他走进一看,发现是一枚白色的小石头。虽然他懂得不多,但时常听老人和老师讲过,历史上陕西是中华民族以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西周、秦汉等14个政权在此地建立政权。当地流传着一句话——陕西的一块小石头都可能是千年前的文物,所以孔忠良认为这个小石头很可能是文物。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把它装在书包里,背回家中。

一回到家,孔忠良就把放学路上遇到事情告诉给父亲孔祥发。父亲听完后,拿着小石头仔细端详了一番,得出了结论:这是一枚印章,可能是文物。为了让文物得到更好地保护,父子俩决定把它上交到国家。

第二天一大早,孔祥发就带着儿子去了陕西省博物馆,把小石头交给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块上好的新疆和田羊脂玉,玉石上雕刻了一只螭虎以及“皇后之玺”四个篆体字。也就是说,这是一枚皇后玉玺。据了解,该玉玺重33克,非常小巧,长28厘米,高2厘米。别看它很小,价值却很高,玉玺非常精美,雕刻的螭虎栩栩如生,体现了当时工匠们雕刻技术的高超。

专家们查阅史书后发现,皇后玉玺的发现地跟埋葬汉王刘邦和吕后的陵园很近,不到一公里。加上它的样式和形制,专家确定这就是吕后的印玺,价值连城,也是两汉时期唯一的一枚帝后玉玺,是国宝级文物。听完专家的话后,孔忠良和孔祥发毫不犹豫地决定上交此物,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拒绝要任何报酬。

为了感谢孔祥发父子,博物馆的领导给了他们20元当回家的路费。之后,孔忠良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渐渐忘了意外发现国宝一事。没想到此事过去了40多年,竟然有人因为此事找到了他。原来啊,2012年4月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成立后,准备表彰为大遗址保护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时,得知当年一位13岁的小学生捡到了国宝级的文物,领导便特意去找孔忠良。

同年12月的表彰大会上,孔忠良获得了“先进个人”称号,国家还为他补发了证书。为此,他很激动,称没想到40多年过去了还有人记得自己,他从不后悔当初上交国宝的行为,因为保护文物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文献说秦皇玉玺是良玉,则玉玺就不能被一般自然灾害所伤,私下人为毁伤也很难,传世的可能性很大;文献说秦玺是方圆四寸,笔者认为强调方圆不单指方寸,且古人认为圆柱寓意通天,那么秦玺必定是圆柱体印章,直径约四寸大小,符合用在封泥上的秦代习惯。秦居西方,图腾为螭虎(龙),崇尚白色,所以推定玉玺选用的是白色玉,可能是猪脂肪样白玉或微黄的白玉,印纽肯定是螭虎龙纽,秦皇独步天下,惟我独尊,绝不会选用引起误导的五个螭虎龙齐盘的饰纽;由于用在封泥印,为便于把握,螭虎纽的体积应为满手心的大小,以便盖印;印文应简单并粗大,以便他人确认;字为阳刻,线条宽而有棱,适合封泥用印。但是秦皇传国玉玺明确为传国信物,是表示对列祖列宗的承传,也表示上天意志,所以传国玉玺还用来祭天祭祖,公示指令。既然为万世承传,势必上起秦祖少皋白帝,下达万世子孙,并且特别要指明秦代子孙承接。所以秦玺通天、通祖和传授于子孙的作用应是秦印文的含义,所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印文不合秦皇礼仪和祖纲,应判为伪作。由此可见,凡是后来有这八字印文的传国玉印和五纽玉印都不是秦印。

和氏璧的由来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

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为宝物珍藏起来。又过了400余年,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玉璧供人观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

50余年后,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经玉工鉴别,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遂据为己有。

秦昭王获悉此事后,致信赵王说,愿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赵王慑于秦国威力,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设计取回玉璧,送回赵国。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壁从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的沉浮

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从周朝就开始了。到了秦朝,

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只能叫印。我的师伯,

老顶灵虚子曾经跟我说过,“传国玉玺”始於秦朝,玺文“受

命於天,既寿永昌”是李斯写的小篆。(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

发明小篆,成为现代中文书写的字体的最早规范)

�来,秦始皇传给二世,二世又传给子婴。刘邦兵临霸上,

子婴降汉献出了玉玺。�来传到了汉平帝,平帝死�,玉玺

藏在太后住的长乐宫。王莽篡汉,曾经派王舜入宫强索,太后

怒极,把传国玉玺扔向王舜,玺上的螓钮跌断了一角。玺归王

莽�,为求玉玺完整,用乌金 补,这就是�世的所谓金 玉

玺了。�来玺到了汉献帝手中--大家都熟悉三国演义里面关於

玉玺的故事了吧?最�是到了司马氏手里面了。以�一直传到

唐朝,完了到�梁�唐,以迄唐废帝在洛阳玄武楼引火自焚,从此传国

玺就一直下落不明了。

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

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

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

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

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也有传说传国玉玺是和氏壁做

的,这就难以考证了,但所有古籍都说传国玉玺是陕西蓝田玉

制成,大概就不会假。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所置。

这个秦史是可考的: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

三国志也记载过,就在孙坚得玉玺那一段。里面讲到了“王莽逼宫篡权,王政君用玉玺砸之,缺一角,后镶金补之”。

这类文献应当不少,因为玉玺是一个皇帝身份的象征。

在中国的所有 历史 文物当中,如果说哪件文物的价值,可以位居所有文物的顶点,那传国玉玺绝对是最有资格的一件。

但可惜的是,在漫长的 历史 上,这枚象征着古代皇权的传国玉玺,早已彻底遗失了。至于目前在哪里,后人也无从得知。

不过,从传国玉玺所经历的 历史 来看,目前对于传国玉玺的下落,主要有以下几个猜测:要么是在海底,要么是在东北地区的某片地下。或者也要可能早就改头换面,变成了其他的样子。

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可能,主要是因为在漫长的 历史 上,传国玉玺所经历的故事,实在是太过跌宕起伏。

据史书记载,传国玉玺成型于秦朝。据传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曾经让丞相李斯,镌刻了一枚印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以此来作为皇权的信物。

对于制作传国玉玺的材料,史书上则是有两种说法。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在湖北荆山附近,发现了一块宝玉。但是,因为这块宝玉外表实在不起眼,所以,当卞和拿着这块宝玉去献给楚王时,却先后被两代楚王,误以为是卞和在欺骗自己,先后砍了卞和两腿的膝盖骨。直到第三代楚王,才真正慧眼识宝玉,发现了这块宝玉的价值。

也正是因为这段 历史 ,后来这块宝玉,便被称之为‘和氏璧’。

再后来,楚国为了求取赵国的公主,便把这块和氏璧作为聘礼,送给了赵国。而秦朝统一天下之后,这块和氏璧,也自然落到了秦国的手里。所以,在秦始皇下来镌刻传国玉玺之后,李斯便用这枚和氏璧,制成了这枚传国玉玺。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斯当时所用的宝玉,并不是这枚和氏璧,而是一枚产自蓝田的蓝田玉,跟和氏璧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个对,史学界一直没有结论。不过,传国玉玺成型于秦始皇在位时期,这点是没有争议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 历史 背景,传国玉玺从成型的那天开始,就有了难以想象的政治意义。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而这枚传国玉玺,则是秦始皇亲自下令镌刻,象征了秦始皇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在往后上千年的 历史 上,这枚传国玉玺,几乎就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从法理上来说,谁拥有这枚传国玉玺,谁就可以合法地成为皇帝。因为这枚传国玉玺本身,就代表了天命所归。当然,真正想去争天下,还是要看自己麾下的实力。但不管怎么说,一件物品就能作为皇位合法性的证据,这件物品的价值,自然是超乎想象的,甚至超过了千军万马。

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寓意,导致这枚传国玉玺在接下来的上千年 历史 当中,有了无比坎坷的经历。

秦始皇去世后,这枚传国玉玺,自然就传到了秦二世胡亥的手里。不过,没过几年,秦朝就亡了。在那场秦末农民起义当中,身为农民军领袖的刘邦,抢先攻入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子婴投降之后,这枚传国玉玺,自然也就落到了刘邦的手里。

在秦朝末年的时候,这枚传国玉玺,其实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所以,后来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也没太留意这枚玉玺,所以刘邦也就将其彻底占为己有。再之后,刘邦就藩汉中,而后又趁着项羽东征齐国,暗度陈仓,奇袭关中,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经过数年的战争后,最终,刘邦成功干掉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而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的合法性,自然也就大肆宣扬这枚传国玉玺的重要性。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大家开始逐渐形成一个概念:谁拥有了传国玉玺,谁就是天命所归,谁就应该做皇帝。

再之后,整个西汉时代,传国玉玺一直在西汉皇帝的手中,代代相传。直到西汉末年,权臣王莽篡汉自立,打算向当时的太后,讨要这枚传国玉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皇位合法性。但是在此期间,那位西汉太后却坚决不肯交出,甚至直接将这枚传国玉玺,狠狠摔在地上,打算将其摔碎。

在这次冲撞当中,原本方正的传国玉玺,被磕掉了一个角。后来,王莽得到了这枚传国玉玺之后,便用黄金将这个缺掉的边角补齐,这也是‘金镶玉’这个词的由来。

传国玉玺落入王莽手中后,仅仅过了十多年,王莽便被推翻,最后被乱刀砍死。混战之中,王莽麾下的禁军统领,抢到了这枚传国玉玺,然后将玉玺作为筹码,献给了当时的义军领袖,更始帝刘玄,以此来换取好处。自此,传国玉玺落到了刘玄的手里。

不过,就在这之后不久,刘玄便被麾下将领弑杀,将领们改为拥立刘盆子为皇帝。接下来,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又击败了刘盆子,并且最终统一天下。于是,传国玉玺也就此落入到了刘秀的手里。

传国玉玺到了刘秀手里之后,所代表的政治寓意,被进一步强化。毕竟,在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几位先后拥有他的主人,都先后横死,只有刘秀最后得到了它,并且统一了天下。再加上东汉盛行玄学,所以大家进一步强化了认知,坚定认为这枚传国玉玺,有着特殊的力量。只有真正被上天眷顾的人,才能真正将其占有。

接下来,传国玉玺在东汉皇帝手里,代代相传。直到东汉末年,因为汉灵帝去世后,东汉高层外戚与宦官互杀,最终点燃了整个洛阳皇宫,慌乱之中,有人将玉玺带出了皇宫,最终却不幸遗失。

这也是这枚传国玉玺,在 历史 上第一次失踪。

不过,这次失踪,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就在不久之后,一个名叫孙坚的将军,率兵攻入了洛阳。后来,孙坚在一口枯井里面,发现了一个死去的宫女,并且在这个宫女的身上,发现了这枚传国玉玺。

对于孙坚发现的这枚传国玉玺,后世基本没什么怀疑,大家基本认为这就是正品。一方面,孙坚之前从来都没见过传国玉玺,不可能有仿造的能力,而后来也有见过传国玉玺的人,确定过这枚玉玺的真伪。另一方面,发现玉玺的地方,也确实和之前的很多事情对得上号,确实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

不过,孙坚得到这枚玉玺之后,并没有马上对外声张,而是将其藏了起来。接下来,孙坚在征讨荆州刘表的时候,不幸战死。其子孙策靠着这枚传国玉玺,从孙坚的老上司袁术手里,换来了千余残兵。靠着这支军队,孙策奠定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基础。而这枚传国玉玺,也就落入到了袁术的手里。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孙坚捡到这枚玉玺之后,消息直接被泄露了出去。此后,作为上司的袁术,直接派人前来讨要,最后从孙坚手里要走了。不管这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总之,玉玺后来确实落到了袁术的手里。

而袁术得到这枚玉玺之后,欣喜若狂。袁家本就是东汉的高层贵族,而此时的袁术,势力又极大。所以,袁术认为,这是上天把玉玺送到了自己面前,想要让自己做皇帝。于是在这之后,袁术直接称帝了。但好景不长,袁术称帝之后,很快引来群雄众怒,成了众矢之的。最终,袁术战败,抑郁而终。而袁术死后,这枚传国玉玺,也被袁术的下属取走,献给了当时作为正统皇帝的汉献帝。

汉献帝得到这枚玉玺的时候,已经是身在许昌,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了。所以,这枚玉玺,也就相当于是变相落入到了曹操的手里。再后来,曹丕篡汉,这枚玉玺就正式落入了曹家的手里。玉玺在曹家手里传了几代之后,曹家又被司马家取代,就这样,玉玺又落入到了司马家的手里。

司马家建立晋朝之后,仅仅传了两位皇帝,便爆发了八王之乱。此后,北方游牧民族趁势南下,纷纷建立政权。最后,西晋被汉赵政权所灭。汉赵大将刘聪攻破洛阳后,晋怀帝出城投降,同时也将这枚玉玺给了刘聪,就这样,玉玺落到了前赵的手里。

再之后,前赵政权分裂,以石勒为首的后赵政权,最后灭了前赵,再次抢到了这枚传国玉玺。而石勒得到这枚传国玉玺之后,还特意在玉玺旁边,加上了‘天命石氏’这四个字。

不过,石勒刻的这四个字,显然没什么作用。仅仅二十年之后,后赵同样被冉魏政权取代,所以玉玺就落入到了冉闵的手里。再之后,冉闵为了得到东晋的帮助,便被东晋将领骗走了玉玺。自此之后,传国玉玺就再次落入到了司马家的手里。

再次回到司马家手里之后,这一次,传国玉玺正统传承的时间,就比较长了。东晋灭亡之后,由刘裕建立的刘宋政权,取代了东晋, 历史 也正式进入了南北朝时代。在南北朝时代,南朝先后传了宋齐梁陈四代,玉玺也就从东晋一路传到了南陈政权的手里。

到了南北朝末期,随着杨坚篡取北周皇位,建立隋朝,并且南下灭陈,中原再次被统一,玉玺也就此落入到了杨家的手里。不过,杨家只传了两代之后,就亡国了。在隋朝灭亡之后,玉玺再一次经历了一场坎坷的旅程。

这一次的坎坷,主要是被那场隋末战乱影响的。因为隋炀帝杨广,是被麾下的禁军发动兵变所杀,这场兵变,后世史称‘江都政变’。江都政变之后,著名的大奸臣宇文化及,接管了禁军,玉玺也就此落入到了宇文化及手里。

在演义小说当中,在这之后,各大势力开始争抢玉玺。但最终,却被李渊的儿子李元霸,压服群雄,最终抢到了玉玺。但在正史上,李元霸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玉玺也不是这样落入李家的手里。

在正史上,江都政变后,玉玺先是落入到了宇文化及手里。然后,宇文化及率兵和瓦岗军大战了一场,最后被瓦岗军打败。此后,宇文化及率领残存的士兵,裹挟着隋朝的女眷,向北方逃窜,路上却被另一位隋末枭雄窦建德截杀,玉玺和那些隋朝女眷,就落入到了窦建德手里。

但是再之后,没过多久,北方的突厥便前来要人。这主要是因为,隋朝那会儿,曾经派了一个隋朝公主去北方和亲,那位公主此时在突厥地位很高,所以才能派遣突厥前来要人。窦建德为了得到突厥的支持,直接把人和玉玺都交了出去。所以在这之后,玉玺就落入到了突厥人的手里。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唐朝开国,包括李世民登基初期的时候,其实一直都没有传国玉玺。直到李世民登基好几年之后,大唐战神李靖,率兵去北方奇袭突厥王帐,一战灭了突厥的统治核心。此战之后,李靖把那些隋朝女眷以及玉玺,都带回了中原,玉玺这才重归唐朝。

当然,因为在这段 历史 当中,玉玺的经历比较坎坷,所以后世也有人质疑,真正的玉玺会不会早就丢在了草原上,李靖带回的只是一个赝品,或者说这是唐朝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秘密伪造的。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但绝对很低。

因为当时在李世民麾下,有很多高级文官,是直接从隋朝继承来的。在隋朝的时候,他们见过真正的玉玺。而玉玺回归之后,他们又没有任何质疑,这足以说明,李世民得到的这枚玉玺,确实应该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再之后,玉玺随着唐朝的皇位一起,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唐朝末年,朱温篡唐,玉玺就落到了朱温的手里。十六年后,李存勖又灭了后梁,所以玉玺就落到了李存勖的手里。但到了后唐末年,后唐灭亡的时候,后唐末帝李从珂,直接带着玉玺,在皇城当中自焚而死。

在这之前,传国玉玺虽然多次经历时代变迁,但基本上可以保证玉玺本身的真实性。但是在这之后,玉玺的传承就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后唐灭亡之后,一直到后面的宋朝,上百年的时间里,玉玺都没有再次现世。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或许传国玉玺已经和李从珂一起,彻底毁在了那场大火当中。但玉玺本身是玉制的,火灾的温度很难达到玉的熔点,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坚信,玉玺并没有被毁,只是暂时始终,找不到了而已。

而到了北宋宋哲宗在位期间,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农夫,忽然拿着一枚传国玉玺前来献宝,说是在自己家农田里发现的。从后唐灭亡到宋哲宗时代,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所以当时也没人见过真正的玉玺长什么样。最后还是所谓的十三位大学士,根据各种古籍进行考古,确定这枚玉玺就是传国玉玺。

但对于北宋发现的这枚玉玺,后世始终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或许当时这枚玉玺的出现,根本就是北宋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而已。那枚传国玉玺,也不过是北宋皇帝伪造的而已。

不管这枚玉玺是真是假,我们只当这枚玉玺是真的。而接下来,这枚玉玺在北宋只传了二十多年之后,便赶上了那场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之变结束后,这枚传国玉玺,也随着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国带去了北方。

但有意思的是,后来金国人并没有对这枚玉玺大肆宣扬。有这枚玉玺在手,金国完全可以以此来声称,自己才是中原正统,但奇怪的是,金国从来没这么干过。而后来的 历史 上,这枚玉玺在金国这边,也完全失踪了。反倒是南宋这边,还是时常有点消息。

所以,也有人怀疑,或许北宋灭亡的时候,那枚传国玉玺,被北宋皇族唯一的幸存皇子赵构,给带了出来。而赵构建立南宋之后,这枚玉玺也就随着南宋的皇位,一直往下传。直到南宋末年,崖山海战的时候,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一起跳海的时候,也把传国玉玺带在了身上。所以,这枚传国玉玺,便和小皇帝一起掉到海里了。

再之后,到了元朝,据说忽必烈去世的时候,元大都的市场上,忽然出现了一枚传国玉玺。此后,当时的权臣伯颜,便将其买了回来。后来,伯颜把之前元朝灭掉的所有国家所得的玉玺,都集中在一起,将其全部磨平,重新制成私人印章,发给了当时的元朝大臣。所以也有人说,玉玺是毁在了伯颜的手里。

当然,还有人认为,伯颜当时只是毁了那些各朝自制的玉玺,而这枚传国玉玺,则是被留了下来,一直被元朝皇帝保存。所以再之后,明朝灭了元朝之后,曾经多次派大军进入草原,征讨北元朝廷,并且向北元朝廷索要传国玉玺,但北元却始终不给。

再之后,到了明清两代,虽然仍然不时会有传国玉玺现世。但每次现世之后,被大家一番考证,总是被认定为赝品。

到了清朝灭亡之后,所谓的传国玉玺,就只剩下一个传说了。除了史书上的那些记载之外,对于这枚曾经象征皇权的玉玺,谁也不知道到底长什么样子。如果传国玉玺真的还存世,未来某天又再次被发掘出来的话,那这件文物,绝对会是中国所有 历史 文物当中,分量最重的一个了。

所谓的传国玉玺,其实就是利用和氏璧打造象征权力的载体。在秦朝时,李斯为了迎合始皇帝,始皇帝也为了拥有一个象征权力和大一统的东西,使得“传国玉玺”出现和问世。也正是这么一个东西,被后来众多人争相角逐和争夺,毕竟在那个时候,拥有了传国玉玺,其实就相当于是正统的象征,是成为名正言顺皇帝的重要一步。

传国玉玺的诞生

它是由和氏璧打造而成的,因为就当时的秦国来说,是得到了和氏璧后才统一天下,所以这个传国玉玺除了有宣布“正统”的作用外,还被当时迷信的众人视为建立功绩的神物。在这个玉玺上面刻着有八个字,而这八个字便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它被人们称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物件”

第一次流失是在秦王政二十八年的时候,据说嬴政乘坐着龙舟在洞庭湖上欣赏着美妙的风景,后来因为天气突变,本来宁静的洞庭湖面变得波涛汹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玉玺掉入到了湖中,后来因为被人发现,又将该玉玺送还给了秦皇。

在后来,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在诛杀项羽后,他便手持着玉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并且将它当做汉室王朝的信物,世世代代的相传开来,从西汉到东汉。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这个开国玉玺又丢失了,有人说是被人偷走了,也有人说是遗落在了其他地方。后来,在孙坚攻入洛阳后,在洛阳的都城内找到了该玉玺,将它藏在了自己的妻子那里。后来因为袁术的刁难和威胁,孙坚不得已将已经到手的玉玺给了袁术。后来因为袁术的死亡,使得传国玉玺又一次的落到了汉室的手里,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汉室正在被曹操所把持。

到后来三国、南北朝结束后,该玉玺又相继流入到了隋朝、唐朝。虽然在宋朝的时候也有“传国玉玺”,但很多人怀疑自宋以后的玉玺是仿制品。后来宋朝的“传国玺”落到了金朝的手中,随着时间的变迁该玉玺又传到了元朝统治者的手中,但随着元朝的覆灭,该玉玺便销声匿迹了。

所以,传国玉玺自从秦国开始就开始传递,一直传到了五代十国,在那之后,宋、金、明、清等朝的玉玺大都是赝品,非真品,所以这个由和氏璧所制成的玉玺便不知所踪。

但是,在清朝的时候,皇太极率领着自己的八旗子弟,利用他们的铁骑踏平了蒙古林丹汗,正是在此刻,该部族的族人为了和平,为了能够有后期发展的机会,便将所谓的元朝“传国玉玺”拿了出来,并献给了当时的皇太极。当时该玉玺上写着的是“皇帝之玺”,当时的旗人没有见过此物,便以为该玉玺就是从秦皇时期传递的,于是便将他带回了清宫。但是后来根据请高宗皇帝的研究,认为这个玉玺是赝品,并非是真品。

玉玺现在可能在何处?

第一种猜测,可能该玉玺因为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抗日战争,使得它被一些人,一些集团占为了己有,此刻可能正放在某一个地方没有被人们发现。这种猜测的诞生是因为在近代中国的 历史 中,我们的国家受到了很多困难,也受到了很多的掠夺,所以玉玺流出外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而第二种猜测便是,该玉玺现在还在洛阳城中。因为在后唐的 历史 中,他的最后一任皇帝便是拿着玉玺自焚的,所以我才会觉得该玉玺还在洛阳。

和氏璧传国玉玺世代相承,前后持续达一千六百多年之久。它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珍宝。曾被无数双贪婪的目光所窥视,曾被无数颗贪欲的野心所垂涎。

围绕着这一稀世珍宝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而如今它的下落还是一个迷团,众说纷纭。

公元689年,楚国人卞和,从荆山上得到一块石头,他认为是珍贵的玉石,乃无价之宝,就屡次进献给两代楚王,他们都认为这是普通的山石,以欺君之罪分两次砍下了卞和的左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后,才识得此宝,打磨成璧。

楚文王把它命名为“和氏璧”。从此卞和献玉的故事成了凝聚着血泪的千古佳话。

三百年后和氏璧辗转到了赵国,落入赵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襄王的垂涎,派出使者提出以城相换,这就引出了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秦灭赵后,秦始皇将和氏壁制成方玺,上刻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篆字,希望大秦帝国千秋万载,世代相传。

至此,和氏壁再次“脱胎换骨”,刻成玉玺后变成历代皇权的象征。欲夺天下者,无不对它趋之若鹜。

然而不久,秦朝三世而亡。秦王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号称它为“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索要玉玺。太后一气之下把玉玺摔在地上,从此它身上缺了一角,只好用黄金镶补上。

东汉末年,玉玺一度失踪数年。后来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后发现一口井内冒出红光,打捞后找到了玉玺。

孙坚死后,玉玺被献给了曹操,后又传到晋朝,最后落入唐太宗李世民之手。唐朝未期,天下大乱,五代十国交叠,玉玺也就此失踪。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时,命人到处寻找,始终未能如愿。

直到民国初年,未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还苦苦追寻过这块玉玺的下落。

尽管历朝历代不断有发现它的传闻,却始终未被史学认可。目前,公认的就是玉玺在唐未、五代时期就己不知所踪了。

而如今它不知流落何地,无数人仍在浩瀚的 历史 古籍中寻找它的踪迹。

我相信这块历经沧桑的宝玺仍在尘世,它静静的卧在某处,看尽人世间的日月交替,风云变幻。

要么已经和姓李的一起在大火中毁了,还有一种可能在私人手里,不敢见天日,怀璧其罪这个道理都懂,不过这种可能不大,古人藏物喜欢埋,或许在哪个角落静静等着重见天日,,,有很多人说埋在乾陵,但是传国玉玺是天子传位的象征,一般不可能随着皇帝埋在地下当陪葬品

您好,别想了,遗失在 历史 长河中了。

应该是在四川藏匿起来,东汉末年以后真伪难辨。最后一次有史书记载的是孙坚献给袁术,袁术为谁所伐?刘备也,刘备如果讲玉玺献于朝廷,不至于后来曹丕即位没有玉玺,初步可以判断这货从袁术手里拿到玉玺就自己藏起来了,然后三国归晋以后中华乱了几百年,这东西估计就被人带走藏在了四川再也没有出现过,司马炎所得可能属假的!最有可能就是被深深的埋在了四川的某一座坟里面!

或许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寝,就能找到传国玉玺的线索!

传说始皇帝一次经过洛水,突起大浪,遂讲玉玺置于河中。大浪即止。到岸后有一老者讲玉玺奉上,自称河中老鼋,不知是始皇帝驾临,曰,此物乃仙界所有!此时在始皇手中不敢造次!后始皇帝殁!玉玺又被老鼋收回!重新归于仙界!此乃玉玺真正下落!

这都多长时间了,很有可能在国外

照 历史 记录来看,这东西现在应该在外蒙。也有可能在元朝某代皇陵中。

和氏璧刚开挖出来时的名称叫“玮”,此后将没有经过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称作“玮”。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厘米,其并非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正在明末民初的史学家和剧本家张岱的一本小册子《夜航船》中有那样一段形容:

传国玺,秦始皇以卞和玉制传国玺,命李斯篆文。其文曰:“授命于天,既寿永昌。”传说卞和玉制为三印,二传国玺,一天师印,一茅山法师印。

传国玉玺因史册多有记录,虽终掩埋于历史长河之中,但其具有的取信度还是无比之高的。关于后两块印,后世也有有关传闻。后来秦始皇将和氏璧一分成三,取内中质地最好的全体酿成传国玺。

剩下的两块珍珠,虽没有迭传国玺的豪华,但也是天下罕见的至宝。内中之一制为“第二声治都功印”也就是下文谈到的天师印。此印为中国道教中正一派的天师用印之一,传为祖天师张道陵所遗。又《留侯天师世家宗谱》卷一《传世官私印剑考》云:

祖遗玉刻第二声治都功印一颗,厚七分,横长各寸半,方纽,治净室也。丹印二颗,文同制一,厚七分,横长各二寸一分,金属杂成。 玉刻大第二声治都功印一颗, 厚七分, 横长各三寸半,金璃纽,白如冰雪……

此印为道教从来的次要乐器,是正一派至高证物,为历代掌教亲掌。多少经尘世故化,历史更迭,如昨天师印以变化国宝奇珍。

相比天师印,另一块茅山法师印的痕迹就愈加扑所迷离,此印又名九老仙都印。据《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七所载:

其印又常共同运用。据云:“佩之登山,虎狼精怪自伏,海洋风雨顺济,可管洞府仙政客兵”;常人佩之则能延寿、伏诸邪鬼;犬子惊啼、小孩儿有疾,皆可烧灰服之;另于安胎、祈嗣、解咒骂亦皆可用.

宋元祐年间,宋暂宗曾将此图章送给茅山法师刘混康,尔后该印没有断作为茅山元符万宁宫的镇宫之宝。

根据历史记载的资料来看,玉玺上的龙是站立的,多为神兽或神龙的形象,和实际的龙是不一样的。古代玉玺一般用于官员会议和重大仪式,其制作与图案风格都比较讲究。玉玺上的立体龙纹样式繁琐,包括龙头、龙爪、龙鳞等部位的描绘,可见匠人们对龙的崇拜与敬畏之情。至于目前收藏的玉玺是否有立体龙纹,则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具体来源和历史背景。

得玺者得天下,中国古代的玉玺现在何在?

这传国玉玺早在朝代更迭过程中不知所踪,至今杳无音讯。都说“得玺者得天下”,这传国玉玺在中国古代便就是皇帝正统身份的象征。传国玉玺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