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今还商纣王一个清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3收藏

千古奇冤!今还商纣王一个清白,第1张

在《封神演义》这部小说里商纣王就是邪恶与残暴的化身,他荒*无道,宠幸妖女苏妲己,杀害忠臣比干,囚禁王叔箕子,又筑鹿台和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以至于天怒人怨。后来武王伐纣,一路高歌猛进,走投无路的纣王只得在鹿台自焚而亡。

因此后世也出现了一个成语“助纣为虐”,可见 历史 上一直把纣王定性为一个暴虐的君主。不过商朝毕竟是半信史时代,有关纣王的事迹当时并无文字记载,而这个人物形象的日益丰满都是因为后世的不断在创造。所以 历史 上的纣王是否真如传说中的那样还不能确定。

比如“商纣王”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周朝给起的,商朝的君主喜欢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个帝字,纣王原来的名字应该叫“帝辛”,而周朝人之所以给他起了个“纣”的名字,其实也是一种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商纣王的这些罪行是后世不断累加上来的,让人怀疑后人以夏桀为原型创造了商纣的形象。

对于商纣王的罪行最早揭露的是《尚书·牧誓》,这里罗列了商纣的四大罪状:“惟妇言是用”、“轻视祖宗祭祀”、“轻视同族兄弟”、“收容并任用罪人”,也就是说商纣王的原始罪名也就只有这四条,并没有诛杀囚禁大臣,以及炮烙、酒池肉林之类的。而对于纣王的那几条大罪,也是后人凭想象添加上的。

比如比干之死,在春秋时期只说到“比干谏而死”。而后比干的死法就愈加丰富多彩了。比如战国时屈原说比干是被投水而死,吕不韦的门客说比干是被剖心而死。而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更是骇人听闻,说纣王想满足妲己的好奇心,看看比干的心是不是七窍玲珑。

对于“酒池肉林”和“炮烙”之刑,在史记之前的史书里不见任何记载,而给他加上这些罪名的是战国思想家韩非,他写道:“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不过韩非毕竟是个思想家而不是 历史 学家,而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也在《史记》里引用了这个说法,又添油加醋说“男女裸奔其间。”而司马迁也是一半史学家一半文学家,他的《史记》里很多都是带有文学色彩的叙述,并不一定与真实的 历史 等同。

还有就是纣王所筑鹿台的高度,韩非只说“广室高台”,而西汉史学家刘向却给出了具体高度,“大三里,高千尺。”而后西晋的医学家兼史学家皇普谧又把“高千尺”改成了“高千丈”,相当于三千多米,这样的建筑即使现在的技术也造不出来,更何况是远古的时候呢?再说即使造出来了,当时又没电梯,纣王恐怕爬到一半就得累死了。

还有就是妲己的形象也是在不断完善之中的。从最初《尚书》中讨伐纣王时所说的“听信妇言”到《国语》的“妲己有宠”,到《吕氏春秋》中的“商王大乱,沈于酒德,妲己为政,赏罚无方”,妲己的形象由一个普通妇人变成了祸乱朝政的红颜祸水,而到了《封神演义》里则成了狐狸精变的妖女。由此可见,无论纣王还是妲己,其形象是经过了历代文史工作者的加工创造,与其说是个 历史 人物,还不如说是个文学人物,是典型的文学作品里的反面角色。因此后世所描绘的纣王那些恐怖的罪行,都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而已。

那么 历史 上的商纣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按《史记》上说,纣王是个猛人:“帝纣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也就是说纣王博闻广见,才思敏捷,身材高大,体力过人,能和猛兽搏斗。所以纣王很像后世的项羽,力大勇猛,又能征惯战。

纣王所建立的最大功业就是对东夷部落的统一。东夷就是现在的山东、江苏一带及长江、淮河流域。 历史 上的东夷族曾经十分强大,是仅次于中原华夏民族的第二大民族。而东夷族和华夏族之间屡有交战,始终是一大隐患。而纣王下定决心彻底解决东夷,为此举全国之兵征讨。最终平定东夷,先后征服了赤夷、白夷等九个东夷最大的部族及湖北北部的南方九苗,将其纳入华夏民族版图。又把东夷各部落分割成五十个小国,使得东夷这个统一的部落联盟不复存在,将困扰中原一千余年的东夷问题彻底解决。

纣王的另一大贡献就是选拔重用当时处于 社会 最底层的奴隶。《尚书·牧誓》里有这么一句话:“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欲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意思就是说纣王放着自己家的兄弟不用却重用那些犯罪逃亡的人,让他们当大官。其实这不仅不是罪状,反而体现出纣王选拔人才的不拘一格。要知道在奴隶 社会 里一日为奴,终身为奴,而上层人物永远都是奴隶主阶级,官位也是这些贵族阶级的子弟世袭,而纣王能够打破利益集团的垄断,给底层人士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得不说是个伟大之举,也是开创了 历史 的先河。

那么,商纣王帝辛到底是不是暴君呢?我认为,不是。帝辛有过,有亡国之过,在执政期间所犯的错,包括改革和四处征战,造成了国力衰退,最终酿成了亡国惨剧;帝辛有功,有万世之功,开疆扩土自古为最大功绩,没人可以磨灭帝辛这项彪炳千秋之功绩,足以称其为中国 历史 上有杰出贡献的一代雄主。

最后,附上伟人对帝辛的的评价:

“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 历史 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封神榜中的商纣王并不是截教门人,更没有正式加入截教。他之所以得到截教人的帮助,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帝乙曾经有恩于通天教主,通天教主因感激而赠予帝乙碧游仙符,并承诺在有需要时可以求助他。

当商纣王继承皇位后,他决定扩建朝歌并祭拜女娲,这时他需要用到碧游仙符。但由于商容的阻挠,商纣王无法得到碧游仙符,于是他决定自己前往碧游宫拜见通天教主。在这个过程中,截教的一些人因为感激商纣王父亲的恩情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如申公豹、邓蝉玉等,都给予了他一些帮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截教人的帮助并非是因为商纣王是截教弟子或是他们认为他有特殊的能力或者价值。相反,在封神榜中,商纣王被描绘为一个暴虐无道的君王,他的统治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覆灭。因此,可以说截教人的帮助更多的是基于个人原因或感激之情,而非对商纣王的认同和支持。

  在距今三千一百年的殷商末年,曾出现过一位身材高大,力大无穷,能徒手与猛兽格斗的古代“超人”。他的才智足以对复杂事物迅即作出准确判断,他的气力足以托梁换柱,能一手抓九牛尾巴,将九牛拉得向后倒退,即史书上所载的“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抚梁移柱之力”。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域拓展至长江流域,又经营东南,传播中原文明。 这位智勇双全的古代“超人”,便是被后世搞恶成“纣王”的商朝末代君主帝辛。 《史记·殷本纪第三》记述帝辛是“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帝辛虽非长子,却深得父君帝乙喜爱,被立嗣继承君位。帝辛即位后,废除杀戮奴隶旧制,让奴隶为社会创造财富,还使用奴隶参加国家公务。他改变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实行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开始使用耕牛、灌溉排水等农耕技术,使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同时,大兴手工业,使商王朝再度复现中兴盛世。因此,孟子认为帝辛有“故家遗俗,流风善政”。 那么,各类古籍中有关帝辛暴虐的记述又源出何处呢?郭沫若认为“后人是深受周人宣传的毒。”常见有网友愤然而言:谁又在搞恶历史!说到搞恶历史,“超人”帝辛就被周人彻底搞恶、甚至妖魔化了。人家帝辛本名受,却偏偏称其为纣王,“纣”意或“贱仁多累”,或“残义损善”。取代殷商的周室御用文人们,从名称上即把帝辛妖魔化为“纣王”,弄得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只好腆着老脸说“天下谓之纣”。什么“天下”,周室的“吹鼓手”而已。如此贬损的意图自然是让世人觉得帝辛暴虐昏庸,武王伐纣便是兴“正义之师”,周室取代殷商更是人心所向。 于是,几千年来,人们讲到商朝覆亡,往往归咎于古书上所载的纣王荒*无道,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宠幸妖妃,剜忠臣心,设制炮烙……这纣王的罪恶竟像“滚雪球”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多,最多达70余条。而帝辛的历史功绩则被完全抹杀了。奢侈荒*、镇压反叛、剪除异己,本是历代帝王的共性,却让这位“纣王”独领风骚。明人的小说《封神演义》,更是把商纣王写成有史以来头号暴虐魔王。历史演义对正史的“搞恶”,往往使后世之人用文学形象取代历史形象,而且是根深蒂固。演义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千古奇冤!今还商纣王一个清白

在《封神演义》这部小说里商纣王就是邪恶与残暴的化身,他荒*无道,宠幸妖女苏妲己,杀害忠臣比干,囚禁王叔箕子,又筑鹿台和酒池肉林,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