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国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3收藏

有哪些国画?,第1张

国画有:

《洛神赋图》《五牛图》《富春山居图》《百骏图》《清明上河图》

洛神赋图

创作背景:东汉末年份三国,曹植和随从在归途中经过长途跋涉,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在黄昏的时候停歇在洛水边,恍惚中邂逅美丽的洛神仙女,两人一见倾心。

主要内容: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和洛水女神跨物种的爱情故事。

意义:洛神赋图是人类绘画艺术史上第一部连环画;曹植的文,顾恺之的画;诗、画结合的典范。

五牛图

创作背景:在当时农耕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在大肆兴农的背景下,作者用5头牛来作画,既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农耕的重要性,又含蓄地将当时心里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自己一家5兄弟对君主的忠心。

主要内容:这5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神态各异,昂首、独立、嘶鸣、回首、擦痒等动作,着重表现牛的健壮和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五牛的不同神态。仔细看它们的眼睛,会发现这五头牛拥有人的性格和情感,典型的以物寄情。

意义:唐代政治家韩滉唯一存世的作品,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质绘画,也是代表唐代花鸟畜兽画最高成就之一。

富春山居图

创作背景:原本是天骄之子的元代画家黄公望,却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在历经错失机会,被诬陷入狱等事件后,开始领悟了什么是“无为”,后来从事山水画,后与王蒙、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晚年因酷爱富春山水,在青茗筲箕泉(今新民乡庙山坞)结庐定居。

主要内容: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回归自我,的隐逸之情。

意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首,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元代写意画风的典型代表作。

清明上河图

创作背景:在南宋与金对峙的12世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处于一触即发的边缘,当时却粉饰在一派升平的假象中。

主要内容:记录了北宋末、徽宗时期,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城内的建筑特征,以及民生的“繁华”景象。为后世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意义: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罕见的文化遗产。

唐代是我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唐代贞观至开元的100多年间,疆域广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各民族之间接触密切,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也从不同的领域影响着唐王朝并被接纳。思想文化领域的儒、释、道三教并立与合流是这一时代的一大特征和总的发展趋势。

宽容开放的时代精神使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局面,故文人画空前兴盛,名家辈出。当时涌现大批著名的画家,见于史册者就达235人之多,再加上无数的普通画家和画工,如此庞大的画家队伍,为前代所未有。

初唐时期,画家们在不断吸收西域与外来文化,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作题材也空前广泛。

在绘画形式上,起于隋代的卷轴画在唐代被画家普遍使用。壁画此时虽仍为绘画大宗,如宫殿、寺庙、旅舍、石窟、墓室等处的壁画,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

卷轴画的兴起,并因便于创作、收藏、观赏而逐渐流行,画家的创作天地更为自由广阔,自中唐以后逐渐成为国画的主要形式。

绘画内容上,体现了更多的创新精神,它表现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走兽画、敦煌和墓室壁画诸多方面。人物画愈发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和刻划人物精神气质。吴道子一改六朝呆板、雕饰之旧习。

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李思训父子创“金碧”之新格;王维开水墨之先河,并产生南北不同的地域性风格。自此以后,山水画也就成为了我国绘画的主要题材。

这时候的花鸟画还创立了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而宗教画却显得更为绚丽多彩。可以说,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气势豪迈,影响波及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到了唐代贞观年间,我国的唐代绘画,如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敦煌的壁画,昭陵六骏的雕刻等明显地代表了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

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

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

《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为佛教因明类著作,仅存于《赵城金藏》。

《华山庙碑》被朱彝尊称为"汉隶第一品"。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巅峰之作,后人摹写甚盛。

1、《洛神赋图》,由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但是原卷现在已经遗失。《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其传世作品主要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前段时间《国家宝藏》节目中便有一期介绍了辽宁博物馆的《洛神赋图》,故事情节真挚动人。

2、《步辇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内容反映的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唐宫仕女图》

3、《唐宫仕女图》描述的是唐代美女众生像,最杰出的包括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主要表现唐代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那时候的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为后世研究唐代贵族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佐证材料。

《五牛图》

4、韩滉的《五牛图》,作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描述的是五头不同形态的牛,这也是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该图在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的时候流落到了国外,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由周总理出面在香港花了6万港币购回。2013年1月1日《国家人文历史》九大专家共同推出,《五牛图》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韩熙载夜宴图》

5、《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也是顾闳中现在唯一传世作品。现存宋摹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作者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千里江山图》

6、《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现存于故宫博物院。该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全卷画面上层峰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虽然王希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英年早逝很是可惜,但仅一幅《千里江山图》就足够让他名垂千古。

《清明上河图》

7、《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一级国宝,现存于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富春山居图》

8、《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于国宝级文物。该图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所创,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在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汉宫春晓图》

9、《汉宫春晓图》是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主要描绘宫中嫔妃生活。作者是明代四大家之一的仇英,他和沈周、文征明、唐寅合成“明四家”,也成“天门四杰”。这件作品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百骏图》

10、《百骏图》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作品,也是中国传世名画中仅有的外国作家。该画纵102厘米、横813厘米,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现该画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如果不限传统的中国画,远古时代的壁画上就有牛了

汉代画像石上也有许多牛的形象

魏晋的莫高窟第249窟也有牛的形象

南朝刘宋墓彩绘牵牛画像砖

但要论有名的画家——

《晋书·王献之传》里记载了一个著名书法家王献之“污扇画牛”的段子:东晋权臣桓温听说王献之的书法很好,就请他来为自已写把扇子,谁知墨汁太浓,一提笔就在扇面上溅了一个大黑点。王献之淡定地端详了一会儿,灵机一动,利用这个墨点画了一头黑白花的牛,姿态生动,意趣横生,令人叫绝。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著名医药学家、天文学家、书画家陶弘景为我们留下一个“画牛明志”的故事,陶弘景在刘宋末年做过短时间的诸王侍读,南齐永明十年辞官归隐,梁武帝萧衍多次请他出山做官,为了表示自己拒绝为官的决心,陶弘景画了一幅《两牛图》献给梁武帝,画中一牛散放于水草之间,自由自在;另一牛头戴金笼头,有人拉着缰绳,并用棍子驱赶。梁武帝见到画笑着对大臣们说:“此人是不会出来做官了,这幅画是用类似于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他宁可做一只在泥水中自由爬行的龟,也不愿做被打扮得很漂亮的供入庙堂的牲牛。我岂能强人所难,由他去吧!”此后梁武帝每遇吉凶、征讨等大事,都要派人前去咨询,他也时常会出些高见,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部分摘自网络)

一、《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

二、《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此画为立轴绢本,展现春游的场景。画家以细笔勾出荡漾的水纹,远处小船轻盈的飘荡在江水之上,山上生长着的树木苍翠挺拔互相掩映,四人结伴而行,主人骑着马,三个仆人跟随,从形态上看,或挑担或提物,前拥后簇,远离尘嚣,怡情自然,纵观景色,流连忘返。

三、《明皇幸蜀图》

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此图为反映唐代山水面貌重要的传世作品。画上并有乾隆三十九年御题诗:青绿关山迥,崎岖道路长。客人各结束,行李自周详。总为名和利,那辞劳与忙。年陈失姓氏,北宋近乎惠”。与李思训作品风格迥异,是二李画派的典型风格。

四、《千岩万壑图》

王维的《千岩万壑图》 ,此绢纵315厘米,横7059厘米,将唐代山水风景绘画出来,我们一般在报纸杂志上观看的都是其中的一部分画作,画中千岩争秀,清雅幽静,青山在简单的勾勒下显得粗犷,其中的松林郁郁葱葱反而显得精致优美。

五、《山水卷》

唐寅的《山水卷》,唐寅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成就了明中期文人画的新画风。加之他诗文、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在诗书画三绝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画风近似院体山水,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且能自觉地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在其绘画作品中较为明显。

中国画派有黄派、徐派、南北宗、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湖州竹派、常州画派、米派、松江派等。

黄派

又称“黄筌画派”、“黄家富贵”。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光大于宋初的黄居寀。黄筌才高技巧,善于取熔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独标高格,是深得统治阶层喜爱的御用画家。其子居寀、居宝承其家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黄筌为宫廷画家,多写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不露墨痕,所谓“诸黄画花,妙在赋色”(沈括),画成逼肖其生,故有“黄家富贵”之称。黄派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时西蜀和中原的画风,成为院体花鸟画的典型风格。入宋后,当时凡画花鸟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

徐派

又称“徐家野逸”,简称“徐派”。中国著名的画派之一,也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代表画家为南唐的徐熙。徐氏为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虽江南一布衣,但志节高尚,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绘的汀花野竹、小鸟渊鱼、草木虫兽,皆妙入造化。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独创“落墨法”。他的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潇洒的风格,故后人以“徐熙野逸”称之。徐氏的笔墨技巧,对于后世影响很大,至徐熙之孙徐崇嗣出,徐熙画派名声渐振。后经张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陈道复、文征明、徐渭等人加以发展,成定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从而与黄筌的花鸟画派,两者互相竞争,影响了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花鸟画坛。

南北宗

《容台别集·画旨》道:“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芾、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亦如六祖(即惠能)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神秀为代表)微矣。”又云:“文人之画自王右丞(维)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此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把从唐至元的著名山水画家分为南北两个派系之说的论述,与山水画家师承演变的史实不尽符合,且有崇“南”贬“北”之意。明陈继儒所说尤为明显:“李派板细,乏士气;王派虚和萧散。”当时陈继儒与董其昌并称为“董陈”,在画坛很有声誉,因此明末清初画坛群起附和,影响甚大,形成了以“南宗”为“正统”之见。

北方山水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为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北方山水画派产生于五代北宋间,宗师为关仝、李成、范宽。

关仝(生卒不祥)是五代后梁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师荆浩,晚年有出蓝之誉。擅写关河之势。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善写秋山寒林、林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驿等景,时称“关家山水”。

李成(约919~967),五代宋初画家,营丘(令山东临淄,一说昌乐)人,初师荆浩、关仝,后隐居山林,师法自然,常画雪景寒林,多为北方景色,勾勒不多,皴擦甚少,惜墨如金,骨干自坚,画山水挺拔坚实,给人气象萧疏、烟林清旷之感。

范宽(?~1026),北宋画家,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终于“自立家法”。下笔雄强老硬,“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曰: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畤百代标程。”又说“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峰峦浑厚,势伏雄强,抢笔俱均,人屋皆质者,范氏之作也。”说明李、关、范之画风之盛,风靡齐、鲁,影响关、陕地区,实为北方山水画派之宗师。

南方山水画派

亦称“江南山水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南方山水画派产生于五代北宋间。宗师为董源、巨然。

董源(?~926)为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中主李璟朝时任后苑(即北苑)副使,故称:董北苑。善画人物、牛、虎、龙,尤工山水,写江南风景,画面不见高山叠嶂,陵峭怪石,而是峰峦晦明,林靡烟云,洲渚掩映一类的山光水色,表现了平淡天真的情趣。构图方法,笔墨技法为塑造江南景色也均有创新。与北方的山水画迥不相同。

巨然(生卒不祥)为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为开元寺僧。山水画师承董源,也擅画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江南景色。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董源,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气;建业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画史》也说:“董源平淡天真,唐无此品。”此派以董源和巨然为一代宗师,世称“董巨”。

米芾父子“米派云山”,画京口一带景色,显出此派新貌。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芬(玉涧)等,皆属南画体系,至元代而大盛。

湖州竹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此派以竹为表现对象,以宋文同、苏轼为代表,尤以文同画竹最著称。明莲儒曾作《湖州竹派》,述自北宋至明代画家共有25人之多。因文同曾于湖州(今浙江吴兴)任太守,故称。

元代张退之认为墨竹始于唐玄宗李隆基,吴道子、王维、李昂、萧悦等也善画竹。白居易曾作《画竹歇》赞萧。而至文同竹艺大进,文氏毕生画竹。《图画见闻志》称:“善画墨竹,富潇洒之姿。”苏轼称其画竹“得成竹于胸中”,身以竹化,以竹出自我之磊磊风神。苏轼也好为竹,自称“派出湖州”。但又说“竹石风流各一时,有自己的老劲雄放的风格,被画史称为湖州竹派的始祖。

元代画竹成风。元以后,李衍、吴镇、柯九思等复承其绪。元人吴镇搜集学文同画竹技法的宋元画家小传,编成《文湖州竹派》一书,凡二十五人。

常州画派

亦称“毗陵画派”、“武进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常州(今属江苏)古名毗陵、武进,故又称“毗陵画派”、“武进画派”。此派以花卉、草虫写生为胜。所绘花卉,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彩色描绘。祖述于北宋初年徐崇嗣、赵昌的没骨法。常州画派自宋以来画家云集。始于北宋毗陵僧人居宁,居宁草虫似属禅林墨戏一路。南宋元初于青言、于务道祖孙以画荷著称。明代孙龙擅画泼彩写意花鸟。清代唐于光以“唐荷花”和恽寿平的“恽牡丹”为著名。到了清初常州花卉已达高峰。恽、唐实源出于氏。恽寿平尝言“余与唐匹士(于光之号)研思写生,每论黄筌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恽、唐花卉写生,多空灵之感,是徐崇嗣没骨法的继承者。以上画者均为毗陵人,皆属此派。

米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指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绘之画。画史上称“大米、“小米”,或名“二米”。米芾画山水从董源变来,突破勾廓加皴的传统技法,多用水墨点染,不求工细,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其子米友仁(1074~1153),字元晖,晚年号懒拙老人,画院学士,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变其尊人所为,成一家法”,用水墨横点写烟峦云树,崇尚平淡天真,运笔了草,自称“墨戏。“二米”均居襄阳和镇江,对萧、湘二水及金、焦二山自然景色特别陶醉。故‘二米’山水画多以云山、雨霁、烟雾为题材,纯以水墨烘托,用卧笔横点成块面的“落茄法”表现烟雨云雾、迷茫奇幻的妙趣,世称“米点山水”、“米氏云山”,属水墨大写意。南宋牧溪、元代高克恭、方从义等皆师之,对后世影响甚大。又说为此派米芾所创,由他的儿子米友仁继承发展。

松江派

亦称“松江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晚明松江府治(今属上海市)下三个山水画派的总称。一是以赵左为首的,称“苏松画派”;二是以沈士充为首的,称“云间画派”;三是顾正谊及其子侄辈代表,称“华亭画派”。其中“苏松派”和“云间派”都导源于宋旭,赵左和宋懋晋同师宋旭,沈士充师宋懋晋,兼师赵左。这些画家除宋旭外,都是松江府人。风格互相影响,故称“松江派”。此派虽活动地区都在松江,但实际上是吴派的延续,将文人画的创作推向高峰。其实际首领为董其昌。由于受到山水画分宗说的影响,此派极为突现其南宋风貌,以温润、娴雅、含蓄、重视笔墨情趣享誉画坛。明唐志契云:“苏州画论理、松江画论笔。”(《绘事微言》)松江派发展高峰之际取代了吴门派,在明末清初的画坛被视为正宗。

浙派

亦称“浙江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明代前期主要画家戴进开创。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作画受李唐、马远影响很大,取法南宋画院体格。擅山水、人物、花果、翎毛,画艺很高,风行一时,从学者甚多,逐渐形成“浙派”。后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吴伟(1459~1508),学戴进而更为豪放,也有不少人追踪他的画风,又形成浙江派的支流——“江夏派”。浙派、江夏派的著名画家有张路、蒋三松、谢树臣、蓝瑛等。明代中叶后,吴派兴起,主宰画坛。至明末“浙派”不再出现于画坛。

黄山派

亦称“黄山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宣城(今属安徽)梅氏一家为嫡系。他们是梅清、梅羽中、梅庚、梅府等,及流寓宣城的石涛。石涛法名原济,早年喜山水,屡登庐山、黄山诸名胜,在宣城十载,与梅氏、戴本孝等交往。这些既师造化又师古人的画家,相互影响,以画黄山而著名,故称作“黄山派”。新安画派主要亦师黄山,故有人主张归入黄山画派,但风格与“黄山派”不同,正如浙江与程邃各有特色,故有人将其归入“黄山画派”,实误。由于梅清和石涛的介入,新安画派突破了地域的局限,从而形成了人们所说的“黄山画派 ”。石涛、梅清、渐江被称为“黄山画派”三巨子。近代画家中以黄宾虹为“新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

虞山派

亦称“虞山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清代山水画家王翚,先后师王鉴、王时敏,悉心临摹历代名作,并取法宋元诸名家,平素与知友恽寿平切磋画艺。圣祖玄烨(康熙皇帝)曾命他主持绘制《南巡图》巨构,并赐书《山水清晖)四字,声誉益着,故画名盛于康熙间。他的主要学生有杨晋、顾昉、金学坚等。王翚为江苏常熟人,常熟有虞山,因有“虞山画派”之称。其崇古风尚,对清代山水画影响颇大。

吴门派

亦称“吴门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明代沈周与其学生文征明,画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与取法南宋的“浙派”风格不同。它盛行于明代中期,从学者甚众。著名的有文伯仁、文嘉、陈道复、陆治、钱毅等。他们都是苏州府人,苏州别名“吴门”,故称。吴门派在当时画坛占有重要位置。

六朝四家

三国东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四位的合称。曹不兴擅画虎、马、龙、佛教人物,作巨幅画像,心敏手运,须臾即成。摹写佛像有“佛画之祖”之誉。他恺之精妙于绘画、肖像、禽兽,山水无所不工。其画笔法细密精致,雄劲连续,如春蚕吐丝,富有韵律感。陆探微擅画肖像,亦能山水草木,人物造型“秀骨清象”、“令人懔懔若对神明”,笔势连绵不断,更为挺拔刚劲,号为“密体”,张僧繇极善画龙,民间有“画龙不点晴,点则飞去”的传说。创造了比较丰腴的典型,画“夭女宫女,面短而艳”。唐代张怀瓘评六朝画谓:“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六朝画罕见,尤以曹不兴之迹无存。六朝之画开隋唐画风,对闫立本、吴道子影响较大。

南宋四家

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合称,亦有“李刘马夏”之称。四家画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初无此称。元代汤垕谓:“南宋画院诸人得名者,若李唐、周曾、马远、夏圭、李迪、李安忠、楼观、梁楷之徒,仆于李唐差加赏识,其余亦不能尽别也。”倡此说者为明代唐寅题刘松年《春山仙隐图》,有所谓“李刘马夏”之称。其后屠隆说:“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此南渡四大家也。”张丑认为:“南宋刘松年为冠、李唐、马远、夏圭次之。”张泰阶则曰:“刘、李、马、夏俱负重名,而李、马为最。”总之南宋四家画派统治南宋山水画坛百余年。他们为画史、画风增添光彩,名流千古。如李唐晚年创“大斧劈皴”法,代表作有《万壑松风图》等。刘松年人称“刘清波”、“暗门刘”,代表作有《四景山水》等。马远画史称他为:“马一角”。代表作有《踏歌图》、《水图》等。夏圭,他画风与马远近似,并称“马、夏”,画史称他为“夏半边”,代表作有《溪山清远图》等。他们还影响明代浙派山水画,甚至远及东洋,为日本画坛所推重。

元四家

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中,指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人。清代王原祁评黄公望的画风:“以平淡天真为主,有时傅彩灿烂,高华流丽,俨如松雪,所以达浑厚之意、华滋之气。段落高逸,模写潇洒,自有一种天机活泼隐现出没于其间。”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冠。他们的代表作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吴镇的《渔父图》,倪瓒行瓒的《江岸望山图》。元四家虽然各具特色,但主要都在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另外也有人将赵孟俯、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

明四家

明代中叶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人的合称。沈周作画取法于董源、巨然,气势雄健,沉着浑厚。文征明学画于沈周,又自成风格。而沈、文两位又为“吴门派”宗师。唐寅与文征明同学于沈周之画法,曾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诩。善书法,能诗文,绘画成就最高,人物、花鸟、工笔、写笔俱佳,尤以仕女画著名。仇英青绿山水画以繁富、典雅著称。亦擅画人物,笔力刚健,造型准确,对人物精神刻划自然。画为文征明所赏识而知名于世。四人中沈周与文征明为文人画,唐寅与仇英为近院体画。四人又有师友关系,画艺各有特点,对后世影响颇大。

南北宗

明代董其昌关于划分山水画家为南北两个派系之说。《容台别集·画旨》:“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维)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了(芾、友仁),”此说与山水画家师承演变的史实不尽符合,且有崇“南”贬“北”之意。明代陈继儒(当时与董其昌并称“董陈”)所说尤为明显:“李派板细,乏士气;王派虚和萧散。”明末清初画坛群起附和,形成以“ 南宗”为“正统”之见。

清初四高僧

即弘仁(江韬)、髡残(刘介丘)、八大山人(朱耷)、石涛(朱若极)。皆明末遗民,八大山人和石涛,系明宗室,后出家为僧。均深通禅学,寄情书画,各有独特造诣。髡残号石溪,与石涛并称“二石”。

清六家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四王之间有着师友和亲属关系,都受明末画家董其昌影响,画学宋元,法本黄公望,重临摹,仿古画,轻写生和创造。

“四王”山水受到官方的推崇,被尊为“正宗”,从学者甚多,对清代三百年画坛影响至深。吴历出于王时敏之门,曾随传教士去澳门,略带西洋技法,又是王翚的同乡。

金陵八家

明末清初在南京的八位画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的合称。(见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他们八人的绘画题材和风格不尽相同,因聚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皆有一定时誉(以龚贤最着),故称。另有乾隆间《上元县志》载:陈卓、吴宏、樊圻、邹喆、蔡霖论、李又李、武丹、高岑为“金陵八家”之说。但多以前者为准。

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简称“海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形成于近代,即清末上海辟为商埠以后,一些文人墨客从各地流寓于上海,以交流切磋,日久,遂成绘画活动中心。如今第一代和第二代海派画家大多已经去世,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标志着海上画派的真正谢幕。画坛公认的“清末海派四杰”:吴昌硕、任伯年、蒲华和虚谷。

扬州八怪

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扬州画坛的革新派画家总称,即“杨州画派”。其人数和姓名说法不一。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目过考》中,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等8人。

这一画派的共同特点,是不少人一生不得志、不当官,有的做过几年小官又弃官专门绘画为主。他们愤世嫉俗,不向权贵献媚,了解民间疾苦。重视思想、人品、学问、才情对绘画创作的影响。他们的文学及书法修养都很高。画题以花卉为主,也画山水、人物,继承了徐渭、朱耷、石涛的创新精神,主张自立门户,抒发真情实感,反对当时崇尚摹拟、泥古作风,被时人目为“偏师”“怪物”,遂有“八怪”之称。

龙城画派

清初,在“扬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间,萧县涌现出一批“重传统、重笔墨、重生活”的水墨写意新人,他们频频相聚于龙城(萧县县城的古称),挥洒于室,活跃于世,整个龙城书画活动沸沸扬扬。他们既继承了祖辈的传统技法,又冲破传统的束缚,效法“扬州八怪”,追逐时代新潮,以强烈的个性阔笔写意,以泼辣豪放的笔墨写实,技艺日高一日,一时人才济济、高手林立,出现了吴作梓、刘云巢、张太平、王维翰、吴凤昭、吴凤祥(柳庵)、张昌、袁汝霖等有影响的书画家数十人。他们艺术思想趋于一致,技法意境趋于相同,融合南疆北国,形成了新的画风流派,影响较大,活动中心在县治龙城,被称为“龙城画派”。 “龙城画派”壮大于清末民初,在徐淮地区享有盛名。他们筑坛立说,大写意风日盛,成为一个较为完美的艺术流派。

画中十哲

指清代娄东画派的10位画家。即董邦达、高翔、高凤翰、李世倬、张鹏翀、李师中、王延格、陈嘉乐、张士英、柴慎等10位。十哲为娄东派,他们崇古保守的画风,与“虞山画派”相依托,即这10位娄东派的画家,亦兼写虞山画派,如李世倬。他们又受“四王”的影响甚大,其主要以临摹复古为主,但其中也有自出机杼、别故致新的画家,如高凤翰、高翔等。

画中九友

清初吴伟业所作《画中九友歌》中,赞明末清初董其昌、杨文聪、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李流芳、王时敏、王鉴等9位画家为:“画中九友”。董其昌为山水画的南北宗派论,崇南抑北,以南宗清幽淡远之风为画家正脉,其时的画家李流放、程嘉遂、杨文骢等受其影响。清初王时敏、王鉴等也传其脉络。

江西派

亦称江西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画家罗牧为代表的画派。罗牧江西宁都人,寄居江西南昌。善画山水,笔意空灵,在黄公望、董其昌之间,得魏石床传授,林壑森秀,墨气凉然,颇具韵味,时称妙品。江淮间人师之者众,为江西派创始人。秦祖永评其画云:“稳当有余而灵秀不足”。作品有《墨笔山水图》、《林壑萧疏图》轴等。

岭南派

亦称“岭南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广东地处五岭之南。明清以来,此地画家不下千人。开创岭南一带画风的是明代著名画家林良。他是近代岭南画派的先驱者。宗其法者有高俨、陈瑞,继起者有黎简、李魁等。清乾隆年间有苏六朋、苏长春善人物,清末有居巢、居廉兄弟,学恽寿平,善花鸟虫鱼。现代的番禹人高剑父、高奇峰及陈树人早年均师从居廉。

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熟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它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是建国后最优秀的画派之一。创始人(第一代代表人物):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第二代代表人物(再传弟子):关山月、黎雄才、卢传远、杨善深、赵少昂、黄少强;第三代代表人物(再传弟子):杨之光、伍嘉陵、林墉、陈金章、王玉珏等。从岭南画派发展轨迹看,第三代画家都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杨之光是人物画家,伍嘉陵是画鱼名家,林墉是花鸟画家,形成比较成熟的个人风格,造就了岭南画派在广东地区长盛不衰的局面。

中国写实画派

中国油画写实画派。中国油画流派之一。主要为海外和国内写实油画的这一群体。从民国到建国后,数百人的写实风格油画家成为这一团体,他们兼容并蓄,扎根中国学院派基础,吸收西洋色彩,近现代中西合璧的先驱。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涂志伟、关则驹、言师仲、陈逸飞、陈衍宁、陈丹青、曹勇、靳尚宜、王玉琦、袁正阳、张文新、杨克山、李自健、司徒绵、赵建民、黄一非、吴健、莫大风、梁卓舒、吴兆铭、赵开霖、吕嘉、冯长江、林圣元、蒋铁峰、陈文泽、叶培基、艾轩、杨飞云、王沂东、徐芒耀、何多苓、刘孔喜、尚丁、郭润文、王宏剑、朝戈、张利、龙力游、夏星、李士进、徐唯辛、郑艺、翁伟、忻东旺、庞茂琨、冷军、殷雄、石良、李贵君、张义波、朱春林、王少伦等。

野风画派

由著名画家孙建平创立,中国油画流派之一。这一画派有数百人之多,遍及美欧及东南亚。画派特点,一反学院派的保守画风,笔法简练夸张,色彩大胆奔放,兼工笔线条与多维写实,以中国画内涵为祭奠,吸收了德国表现主义的画风,带有中国边疆少数民族风情的狂野画风,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代表人物:孙建平、候元超、茴向东、车健全、黄一非、郭泰、李芳、孙韩、袁艺芳等。

禅意画派

编辑无始而始,无派而派。自《维摩诘经》在中国译出,以“不二法门”为代表之维摩禅,盛行于历代文人士大夫之中,东晋顾恺之,唐朝吴道子,宋代李公麟等,皆有以“不二法门”为核心之维摩像、经变画流通于世。梁武帝时,达摩祖师西来,经六祖,禅宗确立。辗转几代,后皆以《金刚经》印心。有写意直指之作流通,如石恪,梁楷,法常等。禅意画派如是次第相传,皆以如法之经变画,先工细而后写意,乃至于今,未曾断绝。

有哪些国画?

国画有:《洛神赋图》《五牛图》《富春山居图》《百骏图》《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创作背景:东汉末年份三国,曹植和随从在归途中经过长途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