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有哪些科学成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苏颂有哪些科学成就,第1张

1,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是北宋时期苏颂、韩公廉等人发明制造的以漏刻水力驱动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钟。

2,新仪象法要

新仪象法要是中国宋朝天文学家苏颂为水运仪象台所作的设计说明书。成书于宋神宗绍圣初年,约当公元1094~1096年间。据《宋史·艺文志》等记载,本书又曾名《绍圣仪象法要》、《仪象法纂》等。

3,星图

苏颂为了能更直观地理解星宿的昏晓出没和中天,又提出设计一种人能进入浑天象内部来观察的仪器,即假天仪。具体设计仍由韩公廉推算完成。它是用竹木制成,形如球状竹笼,外面糊纸。

按天上星宿的位置,在纸上开孔。人进入球内观看,外面的光从孔中射入,呈现出大小不同的亮点,好象夜空中的星星一般。人悬坐球内扳动枢轴,使球体转动,就可以更形象地看到星宿的出没运行。这架仪器是近代天文馆中星空演示的先驱。

扩展资料

苏颂文学成就:苏颂是一位“高产”的诗人,仅收录在《苏魏公文集》中的诗歌就有587首,且多是律诗、绝句。长律多达1400字,可谓“律诗之最”。

苏颂的大部分诗作是奉和之作,其中有一些是与一代诗翁欧阳修、苏东坡的奉和诗篇。但也不乏名篇佳作。《前后使辽诗》就是他的上乘之作,具有现实主义笔触和真挚情感。

-苏颂

-新仪象法要

-水运仪象台

堆能组什么词语

以此开头的词

堆积 堆放 堆砌 堆集 堆叠 堆土 堆肥 堆笑 堆金积玉 堆积如山 堆山积海 堆金叠玉 堆叠指示器 堆叠 堆云 堆鸦 堆头 堆纱 堆内 堆墨 堆垒 堆聚 堆金迭玉 堆集如山 堆积作用 堆积山 堆积成山 堆豗 堆花 堆红 堆焊 堆谷场 堆阜 堆房 堆垜子 堆垜 堆垛死尸 堆垛场 堆垛 堆堆 堆堵 堆迭 堆墔 堆簇 堆冰 堆案盈几 堆案

--------------------------------------------------------------------------------

以此居中的词

积玉堆金 一堆生 琼堆玉砌 砌红堆绿 砌红堆绿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马王堆汉墓 花堆锦簇 估堆儿 高温堆肥 粪堆上长灵芝 饾饤堆砌 蠢堆堆

--------------------------------------------------------------------------------

以此结尾的词

成堆 扎堆 人堆 反应堆 核反应堆 坟堆 沙堆 雪堆 故纸堆 粪堆 钻故纸堆 原子反应堆 一块堆 一堆 一大堆 鴳滥堆 鴳烂堆 灩滪堆 项羽堆 望乡堆 土骨堆 死没堆 是非堆 十二辰堆 鬿堆 扑堆 平地起骨堆 披堆 廿四堆 嘛呢堆 龙堆 料堆 离堆 冷土荒堆 擂堆 累堆 垒堆 雷堆 魁堆 锦被堆 金粟堆 煎堆 记里堆 吉丢古堆 获麟堆 归了包堆 归里包堆 孤堆 狗屎堆 干堆 干草堆 拂云堆 风陵堆 堆堆 东山日头一大堆 东方日头一大堆 打灰堆 打堆 墔堆 蠢堆堆 柴堆 冰堆 白龙堆 阿滥堆 阿堆

堆可以组什么词

堆拼音:

duī

简体部首:

解释:

1累积在一起的东西:~栈。~房。土~。

2累积在一起,聚积在一起:~积。~放。~垒。~摞。~砌。

3量词,用于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一~人。

堆怎么组词语三个词

堆组词:

扎堆 一堆 蚁堆 雪堆

沙堆 人堆 鬿堆 披堆

扑堆 龙堆 料堆 离堆

雷堆 魁堆

堆:

累积在一起的东西:~栈。~房。土~。

累积在一起,聚积在一起:~积。~放。~垒。~摞。~砌。

量词,用于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一~人。

关于一堆的堆的成语

『包含有“堆”字的成语』

“堆”字开头的成语:(共6则) [d] 堆案盈几 堆金迭玉 堆金叠玉 堆金积玉 堆积如山 堆山积海

第二个字是“堆”的成语:(共2则) [h] 花堆锦簇 [q] 琼堆玉砌

第三个字是“堆”的成语:(共3则) [g] 故纸堆 [j] 积玉堆金 [q] 砌红堆绿

“堆”字结尾的成语:(共2则) [g] 故纸堆 [z] 钻故纸堆

“堆”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无

堆拉拽什么成语。。。

没有 堆拉拽什么 的成语,含 堆 的成语如下: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堆积如山 聚整合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堆金叠玉 形容财富极多。

堆金积玉 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占有的财富极多。

堆山积海 堆积的如山似海。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也比喻东西极多。

积玉堆金 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堆金迭玉 形容财富极多。

故纸堆 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花堆锦簇 形容五色缤纷,艳丽多彩。

砌红堆绿 形容春日花木繁荣的景象。

琼堆玉砌 好象白玉堆砌而成。比喻白玉般的事物聚集一处。

钻故纸堆 故纸:指古籍。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亦作“钻故纸”、“钻研故纸”。

里可以组哪些成语

“里?”的词语:

里正 里程 里弄 里闾 里人 里巷 里胥 里中 里面 里仁 里行 里长 里闬 里居 里手

里门 里甲 里社 里脊 里许 里头 里外 里耳 里子 里衣 里边 里舍 里老 里间 里旅

里第 里陌 里言 里邻 里曲 里君 里妇 里党 里役 里堠 里魁 里海 里布 里院 里落

里籍 里旧 里耆 里选 里燕 里屋 里语 里学 里域 里俗 里儒 里儿 里湖 里藏 里带

里弦 里宰 里谣 里山 里士 里排 里闳 里首 里戚 里尹 里拉 里椁 里夫 里厢 里乘

里衖 里列 里巫 里司 里谚 里宴 里阎 里监 里挡 里闉 里向 里享 里豪 里圈 里塾

里谈 里谒 里势 里保 里鄽 里候 里槅 里表 里端 里吏 里递 里谣 里尉 里区 里层

里室 里使 里柝 里棺 里试 里库 里摊

“?里”的词语:

故里 闾里 哪里 乡里 千里 就里 表里 那里 羑里 梓里 戚里 道里 邻里 阙里 心里

北里 这里 百里 爵里 蒿里 内里 墟里 邑里 家里 下里 栗里 田里 州里 仁里 珂里

归里 华里 旋里 海里 锦里 樗里 绮里 英里 公里 同里 帝里 腹里 角里 个里 东里

居里 被里 虚里 甫里 客里 夜里 日里 头里 底里 迤里 弓里 都里 眼里 党里 市里

丘里 巴里 方里 暗里 相里 泉里 井里 城里 官里 屋里 琐里 廛里 野里 衬里 地里

新里 素里 水里 桑里 凤里 仙里 村里 者里 京里 角里 司里 胥里 返里 贵里 梅里

毛里 本里 杜里 近里 朱里 宅里 世里 阛里 向里 口里 亲里 轵里 街里 农里 明里

鞋里 姻里 拓里 罗里 面里 中里 遗里 弥里 禁里 关里 疆里 蛮里 陟里 钱里 比里

托里 高里 记里 赋里 肚里 贴里 封里 阇里 区里 项里 笋里 无里 遮里 穷里 贫里

总里 鄹里 郊里 禄里 衡里 撑里 迭里 鄽里 瓦里 秃里 营里

“里???”的词语:

里应外合 里急后重 里丑捧心 里出外进 里通外国 里里外外 里挑外撅 里外发烧

里正衙前 里勾外连 里谈巷议 里里拉拉 里外夹攻

“?里??”的词语:

千里迢迢 下里巴人 表里如一 皮里阳秋 袖里乾坤 绵里藏针 稀里糊涂 雾里看花

吃里扒外 犄里旯旮 十里长亭 万里长城 糊里糊涂 皮里春秋 噼里啪啦 花里胡哨

万里无云 流里流气 吃里爬外 字里行间 笑里藏刀 叽里咕噜 百里挑一 表里山河

土里土气 罗里罗唆 角里先生 沙里淘金 稀里哗啦 千里逢迎 十里洋场 死里逃生

稀里马虎 忙里偷闲 千里莼羹 千里命驾 壶里乾坤 也里可温 话里有话 角里先生

归里包堆 呆里撒奸 梦里南轲 万 程 万里长征 叽里呱啦 妖里妖气 古里古怪

砌里搭撒 百里之命 镫里藏身 风里杨花 万 翼 月里嫦娥 十里红楼 千里神交

袖里玄机 千里结言 慌里慌张 甫里先生 千里一曲 千里借筹 胡里胡涂 表里一致

万里迢迢 海里猴儿 嘀里嘟噜 表里不一 蜜里调油 门里出身 疙里疙瘩 傻里巴机

花里胡绍 匣里龙吟 怪里怪气 傻里傻气 千里鹅毛 五里雾中 幕里红丝 鳌里夺尊

唏里哗啦 心里打鼓 乡里夫妻 傻里八机 曲里拐弯 皮里晋书 滴里嘟噜 笼里抓鸡

千里犹面 百里之才 命里注定 皮里膜外 五里云雾 千里之志 瓮里醯鸡 瓮里醯鸡

腌里巴臜 蹀里蹀斜 稀里呼噜 水里纳瓜 千里之任 怯里马赤 千里骏骨 千里同风

表里相应 话里藏阄 滴里耷拉 千里之足 唏里呼噜 希里打哄 表里为奸 迷里咕咚

千里无烟 痞里痞气 表里相依

山可以组什么成语

爬山涉水、众喣飘山、啸傲湖山、魏国山河、魏国山川、鹤山仙人、依山傍水、耆阇崛山、海啸山崩、登山小鲁、罪恶如山、誓山盟海、鹤山凤尾、关山阻隔、开山教主、零落山丘、恩重泰山、龙山三老、名山之席、他山攻错、寿比南山、高山仰止、水碧山青、海州常山、封山育林、东山之志、海岸山脉、山珍海错、铁案如山、阴山背后

七八可以组什么成语

[七七八八] 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污七八糟] 形容十分杂乱。

[乌七八糟] 形容十分杂乱。

[乱七八糟]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乱七八遭]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同“乱七八糟”。

[零七八碎] 形容又零碎又乱。也指零散而没有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七嘴八张] 形容人多语杂。

[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口杂。

[七足八手] 形容慌张乱闯。同“七脚八手”。

[七纵八横] 形容奔放自如。

[七子八婿] 形容子、婿众多。

[七支八搭] ①随意瞎扯。②指不团结。

[七折八扣] 比喻折扣很大,减掉了很多。

[七张八嘴] 形容人多语杂。同“七嘴八张”。

[七言八语] 形容人多语杂。

[七郤八手]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七窝八代] 詈词。指全部眷属家族。

[七湾八扭] 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也形容做事不直截了当。同“七湾八拐”。

[七湾八拐] ①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②形容做事不直截了当。亦作“七弯八拐”。

[七弯八拐] 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也形容做事不直截了当。同“七湾八拐”。

[七歪八扭] 形容歪斜不正。

[七推八阻] 比喻有意为难。

[七损八益] 指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中医述人生长发育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

[七损八伤] 形容损伤惨重。

[七死八活] 如同多次死去活来一般。形容受尽痛苦。

[七首八脚] 形容慌张乱闯。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七事八事] 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七舌八嘴] 形容人多口杂。同“七嘴八舌”。

[七上八下] 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七上八落]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

[七青八黄] 指钱财。

[七破八补] 形容衣物非常破旧。

[七拼八凑] 指把零碎的东西拼凑起来。引申为胡乱凑合。

[七扭八歪] 形容不端正。

[七男八婿] 形容子、婿众多。同“七子八婿”。

[七满八平] 形容没有空余的地方。

[七零八碎] 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七零八落] 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七了八当] 形容十分妥帖。

[七棱八瓣] 比喻四分五裂。

[七老八十] 形容年纪很大。

[七老八倒] 形容年老体衰。

[七捞八攘] 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

[七拉八扯] ①指漫无边际地闲谈。②指乱拉来一大堆人。

[七口八嘴] 形容人多口杂。同“七嘴八舌”。

[七开八得] 形容反反复覆,十分周备。

[七脚八手] 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七慌八乱] 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七横八竖] 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七拱八翘] 形容关系不和谐或心情不舒畅。

[七高八低] 形容道路不平坦。

[七断八续] 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七颠八倒] 形容十分凌乱。

[七担八挪] 指一再耽搁拖延。

[七大八小] ①大小不一。②零落的样子。③妻妾众多。

[七搭八搭] 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纠缠;乱搭腔。

[七搭八扯] 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纠缠;乱搭腔。同“七搭八搭”。

[七疮八孔] 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

[七穿八烂] 形容破烂不堪。

[七穿八洞] 形容破旧不堪。

[七长八短] 形容高矮、长短不齐。也指不幸的事。

[七步八叉]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七病八痛] 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

[七病八倒] 形容体弱多

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内,共产生了230位皇帝。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最末一个皇帝是宣统帝。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的康熙帝,在位62年。中国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明朝的明光宗,在位仅1个月,另说:一为汉刘协在位27天、二为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1天。

我们在此选择了10位各有特色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皇帝,作一介绍。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帝、雍正帝、光绪帝。这10位皇帝涉及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七个大的朝代。

中国古代皇帝的档案文献资料,极为丰富。这里只能作最粗线条的介绍。

一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岁。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与他父亲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叫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异人的祖父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异人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异人虽然生在富贵的国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岁时,却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

中国那时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这七雄是秦、赵、魏、韩、楚、燕、齐七个大国。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相互制约,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作抵押。这些被抵押的人质,就叫做“质子”。

质子异人的日子很难熬。他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将来很难接班。同时,秦国在各国当中又不讲信义。因此,在赵国,人家也不把他当回事儿。有一段时间,他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十分困窘。这时,他的命运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然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他的劣运从此有了巨大转机。

吕不韦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他很有政治远见。他从穷愁潦倒的异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他潜意识里深深感到,这位落难他国的公子异人,是一个难得的奇货,可以用他来囤积居奇。于是,他决定在异人身上预先投资,弃商从政,去干建国立君的大事。

吕不韦拿出500金送给异人,又携带500金到秦国去游说。他在秦国游说很成功,异人终于当上了太子。回国后,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赵姬,配给了异人。过了10个月,生下了一个婴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直到他的父亲异人做了太子,他才随母回到了秦国。这之后,嬴政的祖父死,其父异人即位。在嬴政13岁时,其父异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为秦王。尊母赵姬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夫。国事都是吕不韦说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从此,他便开始亲政,执掌政权了。这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国君,迅速平定叛乱,幽禁太后。次年,罢黜专横跋扈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自杀。提拔重用李斯,并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决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终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数倌曛詈罡罹荨⒄铰也灰训幕炻曳渍�木置妫�ǔ闪酥泄��飞系谝桓鐾骋坏摹⒍嗝褡宓摹⒆ㄖ浦饕宓闹醒爰�ǖ墓�摇nbsp;

自此,秦王政称号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此后,皇帝一词就取代了王,而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了。秦王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复此发言

--------------------------------------------------------------------------------

2 中国十大杰出皇帝

秦始皇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他废除了封建制,实行了郡县制。他认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设立小国,对中央集权不利。为此,他下令废止分封,而在中国首次实行了郡县制。全国分设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中央国家机关,设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官僚体系,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他又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统一,即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因为各诸侯国原来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现在全国统一,货币必须一致。特规定,货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钱,逐步淘汰原各诸侯国的布、刀型的异型钱。统一度量衡,是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统一文字,原来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现在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当然,民间流行的仍然是秦隶。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秦始皇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国富豪12万户,一律迁到首都咸阳附近,以便监督,控制。

同时,他又下令在全国收缴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纷纷运至咸阳。兵器都是由青铜制成的。堆积如山的兵器,重达数百万斤。这么多的青铜兵器,如何处置呢?他忽发奇想,何不把它们铸成几个大铜人,置于宫前。此时,恰好传来一则民间故事,说是在临洮显现了12个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这一年,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现,被视为吉兆。因此,他顺势下令销毁兵器,铸造了12个大铜人。因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泛称为金,所以大铜人,又被称为大金人,叫做金狄。现在猜想,这个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窝、大鼻子的中亚一带人的形象。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测的光环。据说,每个铜人重达24万斤。12个,用铜288万斤。这12个大金人,都置于咸阳宫前,以显示秦始皇的威严。世事沧桑,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收缴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长治久安,但是,天下却没有安定。这主要是因为他大兴土木。

他大造骊山陵墓。13岁即位,就动工修建。全国统一后,又调发役夫徒隶70余万人,大肆修建,耗时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现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此陵的主墓尚未发掘,其周围的附属地带进行了部分发掘。已出土5万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见之精品,如铜马车等。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兵马俑坑的发现,法国总统希拉克惊羡地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他大修万里长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骚扰,他下令修筑长城。修筑长城的100余万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阴山,东跨鸭绿江,直达今朝鲜境内清川江的临海处。长达万里,故叫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

他大搞“焚书坑儒”。焚书,他为了统一思想、钳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记的书,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书,全部烧掉。这是一场文化浩劫;坑儒,他认为儒生乱发议论,妖言惑众,就亲自圈点了460余人一律杀掉。这是压制言论的残酷手段。由此,“焚书坑儒”便成了毁灭文化、摧残士子的代名词。他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积怨很深。而他自己则贪生怕死,一直梦想长生不死,到处求长生不死药。但他终至病死于出游的途中。

二 汉武帝

秦朝只延续了两朝,秦二世而亡。继起的是汉朝,第一个皇帝是刘邦。汉武帝,名刘彻。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活了70岁。他的父亲是景帝刘启,祖父是文帝刘恒,曾祖父是高祖刘邦。他4岁立为胶东王,7岁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岁的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计54年。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复此发言

--------------------------------------------------------------------------------

3 中国十大杰出皇帝

景帝对太子刘彻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为了把太子刘彻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给他特意选配了一位儒学大师卫绾。本来汉初至今,在道家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几代君主都无一例外地提倡黄帝、老子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对纷乱的国内外现状,隐隐感到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他很有远见地开始寄希望于儒家学说。为此,他决定把对儒家学说有着深湛修养的、为人行为端正的卫绾,选作太子刘彻的老师。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刘彻是个好学上进的皇太子。他的兴趣十分广泛。他学黄老,习儒术,调丝竹,作辞赋和舞刀剑。他胸襟开阔,广结良友。他作为皇太子,平时学习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观察大臣的举止言行。为将来顺利接班,他作着全面的准备。公元前141年,他16岁,景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冠礼。加冠典礼的举行,说明皇太子可以有资格有能力独立掌权了。不料,在冠礼之后,景帝突患重病死去。当日,皇太子刘彻即位,君临天下,是为武帝。

16岁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为国效力,一展才华。武帝胸中有数。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选贤任能。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举贤。消息传遍全国,国内学子振奋。或举荐,或自荐,各地贤良之士,纷纷汇聚京师。武帝十分重视,亲自出题,亲自阅卷,亲自面试。他从中选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须特别提到的一件事是,他从中选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学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为了刻苦攻读,他三年不出门,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亲阅其试卷,被其惊人的论点、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语言所慑服。在其试卷上批了“贤良之首”四个大字,并命速传董仲舒进宫当面策问,即天子面试。

策问的当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一一从容作答,史称“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被他的君权神授、天下一统的宏大理论所振奋。他要以儒家学说治国了。后来,经他的老师丞相卫绾的建议,武帝批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朝推行新政的指导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为了选拔通晓儒经的学士,武帝想了很多办法。有察举选拔,天子征召,上书自荐和设立太学等。武帝选人用才,不拘门第,不论辈分。这就使许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这对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关键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汉律,对各级官吏严加管理。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以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汗高祖刘邦,实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设立了9个诸侯国。封国的诸侯王,权势很大。他们在本国有人事权、财政权,甚至有部分的军事权。他们逐渐闹起独立来。景帝时,吴楚七国终于叛乱。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诸侯国强大的势力终究是块心病。武帝想解决这个难题。

大臣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其主要内容是,在诸侯国内,诸侯王虽有几十个王子,原来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现下令,推恩各诸侯王,可以在其国内用自己的领土,分封王侯。这样,大诸侯国就自然分解为几十个小国了。表面上恩及他们,实则是削弱了他们的势力。这个政策的实行,大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武帝采纳大臣桑弘羊的建议,决定统一货币。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郡国原有旧钱一律收回销毁。铸币权归中央所有,统一发行五铢钱。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汉朝经济的发展。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复此发言

--------------------------------------------------------------------------------

4 中国十大杰出皇帝

武帝重用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的侵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强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从此逐渐衰落。汉朝北部边境10余年没有发生战争。

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和西亚,西达地中海东岸的贯通亚欧的大通道,绵延1000余公里,后人称为“丝绸之路”。这条大通道的开辟,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武帝于公元前87年病逝。

三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生于599年,病死于649年,死时50岁。18岁,随父李渊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炀帝。19岁,随父攻进隋朝首都长安,灭隋,立唐。李渊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为齐王。27岁,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民,弑弟李元吉。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于他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复此发言

--------------------------------------------------------------------------------

5 中国十大杰出皇帝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成一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和亲的正确政策。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悦诚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们纷纷来归,并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这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嫁妆,文成公主带去了大批珍宝、经典、医书、宝器、金银、金鞍、佩饰、锦缎、药品,还有食物、饮料、种子、树木,还有狮子、凤凰,等等。文成公主带去的是中原地区的先进的文明。松赞干布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他对唐太宗自称女婿,上表祝贺唐太宗远征的成功。这次联姻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团结,也促进了藏族经济的发展。

由于用人得当、政策对路、轻徭薄赋、宽刑轻法,使得唐太宗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太宗的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唐朝一共有24个皇帝。下面就是宋朝了。

四 宋太祖

宋太祖,名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岁登基,当了皇帝。在位近16年。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宋太祖皇位的取得,有其特殊性。他的皇位,不是继承得来的,也不是起义夺来的,而是异姓发动政变抢来的。这个政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原为五代时后周的一位重臣,握有朝廷的军政大权。后周世宗死,7岁的小儿即位。第二年,国都开封传言,北方契丹犯边。大将军赵匡胤得旨,亲率大兵出城御敌。大军走到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就停下了,当晚驻扎在这里。经过他的周密筹划,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征皇帝的黄袍,一律推举他为皇帝。他就这样当了皇帝。“陈桥兵变”是不流血的兵变。其本身无所谓对错,主要是看宋太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宋太祖的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从而,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这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为了实现全国统一,他高瞻远瞩,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

第一次流失 《永乐大典》正本去向成谜 “大家都很沉痛,不知道如何解释眼前的情况,宫中的珍宝秘籍,怎么会被盗? ” “后来,我仔细阅读了有关档案,认真梳理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原来这样令人吃惊的场面,在50多年前就曾经发生过。这是八国联军所为,根据有关档案的记载,有18箱《甘珠尔经》被割断锦缎,侵略者们盗去了护经板里的镀金佛光和七珍珠宝。” 那以后,向斯希望,能够结合他20多年来在故宫的研究发现,写一本关于宫廷书籍流失情况的书籍,让人们了解这些皇宫国宝和珍籍的流失情况。3年后,他向故宫博物院申请了这个研究课题。 “我把清宫珍籍流传宫外的情况作了系统的研究后,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次宫廷国宝、秘籍流失主要包括《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流失。” 向斯说:“明朝《永乐大典》的修编可以说是一件空前绝后的文化盛事。”据有关史料记载,有约3000人参与纂修,前后历时三年,全书共22000多卷,修成后明成祖非常满意,亲自作序并赐名。 然而,自《永乐大典》问世以后,直到明朝末期,《永乐大典》正本的去向一直成为史学界和文化界的一个谜案。有专家认为,早在明朝末期《永乐大典》就不在人世了,有人说毁于大火,有人说随葬于帝陵,还有人干脆就认为是去向不明。向斯推测说,很有可能是在明朝亡时毁于战火。 另外,清朝末年,皇宫秘阁内的书籍管理松散,一些不良的儒臣起了贪婪之心,费尽心机偷窃宫中的秘本《永乐大典》。根据清末史料记载,翰林大臣文廷式等人,每天早晨进翰林院时特地让随从背个包袱,装自己的棉袄,晚上离开时把棉袄穿在身上,将秘阁内的《永乐大典》打成同样大的书籍带回自己家。后来一些不良的儒臣发现偷盗出来后居然无人过问,还开始公然倒卖。早就眼馋皇宫秘籍的洋人到处打听宫中流出的《永乐大典》,就这样大量《永乐大典》秘本流入洋人手中,带出中国。 第二次流失 八国联军抢劫文物无数 咸丰1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圆明园,也拿走了大量宫廷珍藏的《永乐大典》。40年后,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储存在翰林院的《永乐大典》惨遭不测,几乎被毁,大部分秘籍葬身火海幸免于难的书籍则散落一地,有些士兵觉得这些书籍体积大,比较结实,干脆拿这些书籍当砖头,有的用作马槽,还有的用于工事或铺路。 根据有关记载,日本收藏中国皇宫秘本《永乐大典》多达55册,仅次于日本的是美国45册,英国38册,中国方面一直在全力收购这批流失宫外的皇宫秘籍,目前,中国共有《永乐大典》226册。 “在流出宫外的珍宝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其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于中国文物的掠夺和毁损是最为严重的。” 1859年,英法共同研究对华作战计划,确定组建了两国联军2万人远征。在瓜分堆积如山的财宝时,英法联军最高统帅决定成立联合委员会,将所有战利品由双方军队瓜分。然而,行动开始后,一切都变样了,许多珍贵的物品不翼而飞。 于是,眼睛血红的官兵们开始变得野蛮而疯狂,一拨又一拨的抢劫者们眼睛放射着绿光,涌进富丽堂皇的宫殿,疯狂抢劫、纵火烧毁那些带不走的器物、字画和秘籍。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故宫再遭浩劫。圆明园究竟有多少国宝被抢劫而流失,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据统计,中国国宝级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的,大约有160万余件,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全世界的200多家博物馆作为最为珍贵的文物,甚至是镇馆之宝郑重收藏;分散在五湖四海私人手中的中国珍贵文物数量,实在无法统计,估计应该在1000万件以上;大约有数十万件的皇宫国宝流失宫外。” 向斯说,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名画,就有大约2万余件,中国古代最为珍贵的古画《女史箴图》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一次最为惨痛的流失是溥仪**国宝秘籍,这一次,几乎全都是由宫里选出的最精品的文物和书籍。”向斯十分痛心地说。清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在隆裕皇太后的监护下退位,按照民国政府给的清皇室《清室优待条件》,继续生活在紫禁城北部的后廷中,并沿用宣统年号,称为小朝廷,前后13年。但是退位后的溥仪不甘心失去江山社稷,一心想复兴大清帝国,重登皇帝宝座。 为了筹措经费,他以赏赐溥杰为名,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走到东北,他和朝臣们没有吃的,就拿价值连城的字画和古董和当地农民换馒头和包子。” 向斯研究认为,溥仪认为古书是最为珍贵的宝物,他盗窃宫中古物珍宝的半年时间里,前40多天,盗窃的全部都是难以携带的书籍!然后通过赏赐溥杰的办法将这些国宝珍籍**出宫,他先后41次赏赐溥杰的昭仁殿珍本古玩210部,几乎全是宋本精品,大部分是无价之宝 第三次流失 溥仪盗古籍珍本出宫 “溥仪盗运古书出宫后,昭仁殿中绝大部分珍贵的宋元珍本都已流失宫外,留存在殿中的,仅有10部宋版书,15部元版书,这些秘籍也都是版本精良、书品较好的本子,但是比起被盗运出宫的那些珍本书籍,却又略逊一筹了。” 向斯介绍说,这些古书出宫后,都交给了溥仪的父亲前清摄政王载沣,他转交载涛,再秘密运到天津静园,变卖了几十件,最后全部运往东北,入藏伪满洲国皇宫藏书楼。日本投降后,就不知下文了。 “溥仪偷盗出宫的古玩珍宝秘籍到达东北后,藏于伪满洲国皇宫藏书楼,国民党占领长春后,接收了十三箱宋版书,并交给了国立长春大学图书馆,现在存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其余的珍贵古书和珍品文物,一部分收回、收购、一部分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他则流失各处。” 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称的《清明上河图》,被溥仪皇帝带到东北后,也入藏伪满皇宫。1945年8月,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随身携带的字画珠宝也被收缴,其中就包括这幅《清明上河图》。但是,由于情况混乱,当时人们并没有在意这幅作品,只是随意扔在了机场,后来作为战利品上交,并陆续发现了两幅摹本。 1950年,这三件《清明上河图》拨交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1950年底,文化部组织专家清理东北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文化部研究院杨仁恺奉命清点、整理东北地区的战利品,在堆积如山的藏品中,欣喜若狂地发现了这幅《清明上河图》。 除了列强武力掠抢和宫内自盗外,还有一些珍籍国宝,由于战时被迫转移、内部的调整划拨和与国外的礼物交流而外流。 20世纪30年代,日寇入侵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迫将大量精品文物装箱南迁。“从1932年秋天开始,故宫文物开始装箱。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向斯说,这为后来的突发事件赢得了宝贵时间。 文物装箱可是一门专业的学问,一方面是文物古董、宝贝书籍如何装;另一方面是哪些国宝秘籍应该装。国宝文物的装箱有两大秘诀,一是紧,二是隔,当时,故宫三大馆都选派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前来挑选国宝秘籍,他们的想法是,北京有可能沦为战场,应当尽量装最好的文物,尽量装满,增加件数而减少箱数。以至于吴玉璋先生装的铜器箱,后来在上海开箱检查把铜器搬出来核对后,怎么也装不下了。大家抱怨当时装箱人何必装这么多,却不知道这是装箱人的一片好心。 第四次流失 非常岁月国宝南迁 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藏品中,凡是留存宫中的书画精品,都精选装箱,几乎网罗一空。宋元明历朝的精品瓷器共7000多件,也全部装箱,再加上宫中秘籍文献、珍玩精品,共计13000多箱文物全部南迁。 “由于当时北京人坚决反对国宝文物的南迁,起运日期确定为1933年2月5日深夜,皇城戒严,在中午就已装车的国宝文物,一车接一车,告别了他们从未离开的深宫,踏上南迁之路。辗转数千里,历时十余年,除了由于天气潮湿,受潮情况严重外,几乎所有的文物完好无损。有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其中珍贵书籍近16万册,并于1965年建立台湾故宫博物院。1950年和1953年,大批故宫国宝秘籍又两次大规模从南京北迁。”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部分外流国宝作为昔日的礼物交流,成了文化交流的见证。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就在1869年收到当时清廷书籍,这是应美国政府要求回赠的书籍,10种933册;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均曾获得过清政府的赠书。

冰菓 - 分集剧情

第一话 深具传统的古籍社之重生

一向奉行节能主义,能不做的事就不做的折木奉太郎,因为姐姐的命令,只好加入了面临废社的古籍社。在那里,他遇见了对凡事都充满好奇的大**千反田爱瑠,奉太郎期望中风平浪静的高中生活,似乎眼看就要不保?

第二话 值得夸耀的古籍社之活动

继福部里志之后,古籍社的最后一名社员,伊原摩耶花登场。同时身为图书委员的摩耶花,最近图书室有一件事一直令她百思不解。千反田一听说此事,难掩爆发的好奇心,立刻就找上了奉太郎……

第三话 另有隐情的古籍社之后裔

这一话中将有型男学长远垣内将司登场。奉太郎决定要编社刊好按往例在文化祭时发行,并顺便调查千反田舅舅之事。为了得到古籍社的旧社刊,奉太郎用计逼得远垣内没有退路,忍不住当场发飙……

第四话 绽放荣光的古籍社之过往

千反田邀请奉太郎他们到自己家里来玩,并一起从手边的资料来找出,千反田当年担任古籍社社长的舅舅关谷纯,后来为何离开学校的原因。古籍社四位社员每个人都要提出自己的推论,而奉太郎的推论是……

第五话 走过历史的古籍社之真相

45年前事件的真相,知道这事真相的竟然是位意想不到的人物。这位人物和千反田的舅舅关谷纯之间,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令当时年幼的千反田号啕大哭的原因,终於即将揭晓……

第六话 犯下大罪

今天古籍社里气氛十分的糟。里志不知是哪里惹到了摩耶花,令摩耶花大发雷霆。但话题不知不觉转到了千反田为何从来都不会生气,这时奉太郎想到今天稍早似乎听到在隔壁班的千反田生气的声音,不禁好奇了起来……

第七话 真相大白

温泉旅行篇。这一话中会有摩耶花的亲戚,善名姐妹登场。暑假期间,古籍社的四人一起到摩耶花的亲戚所经营的民宿泡温泉。在刚听过民宿内曾发生的不祥事件后,当晚摩耶花就看到了对面房间窗口悬吊的人影……

第八话 去试映会吧!

因为熟识的学姐的邀请,千反田找了古籍社其他社员一起去参加了即将在文化祭中上映的某部学生自制**的试映会。但实际看过**之后,四人才发现那部**原来根本就还没拍完,而学姐其实也另有目的……

第九话 古丘废村杀人事件

为了找出未完成**真正的结局,拍摄**的班级中有三位同学自告奋勇愿意担任侦探推理的角色。至于奉太郎他们这几个古籍社社员的任务则是,听过这三人的推理后,判断究竟合不合理……

第十话 万人的死角

最初提出试映会邀请,也是主导整件推理案的入须冬实学姐,这回竟然以暧昧的态度单独邀奉太郎喝茶。一向冷静沉着的入须学姐这不寻常的表现,老实说令奉太郎还颇为受用。但入须学姐邀奉太郎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十一话 愚者的终幕

奉太郎虽然提出了看似完美的结局,**也因此顺利拍完,并受到同学们好评,但放映结束后,摩耶花、里志以及千反田却先后向奉太郎提出了他们对**结局的质疑。奉太郎不禁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推论……

第十二话 堆积如山的那东西

神山高中的文化祭「KANYA祭」,在学生会长的开幕致词后终于正式拉开序幕。原本应该是热闹开心的文化祭,但古籍社的四位成员不知为何却个个愁眉不展。原来是社刊不小心印得太多,30本变成了200本……

第十三话 黄昏现白骨

为了销出不小心印太多的社刊,古籍社成员纷纷开始想办法。千反田到处奔走看有没有社团愿意帮忙,里志则参加了猜谜大赛,好顺便在大赛中宣传。就在这时,摩耶花和河内学姐在漫研社起了冲突……

第十四话 WILD FIRE

为了宣传社刊《冰菓》,除了留守的奉太郎外,古籍社其他三位成员都参加了烹饪研究社举办的烹饪比赛「WILD FIRE」。第二棒千反田的手艺绝佳,却因为做得兴起几乎把食材都用光了,令下一棒摩耶花陷入了困境……

第十五话 十文字事件

在KANYA祭中,参加的社团纷纷遗失了东西,并且都在现场发现了以「十文字」署名的犯案声明。由于全校都对这位怪盗十文字产生了兴趣,古籍社便想说藉由找出怪盗身分,来打响知名度以推销社刊……

第十六话 最後的目标

由于根据怪盗十文字的犯案逻辑,古籍社很可能便是他的下一个作案目标,这使得古籍社有机会让社长千反田接受午休时间的校内广播访问,加上壁报社的推波助澜帮忙宣传,顿时古籍社成了大家注目的焦点……

第十七话 库特利亚芙卡的顺序

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古籍社还是遭到了怪盗十文字的毒手,被偷走了目标物,社刊的校毕原稿。古籍社看似落败,但也达到了目的,社刊因此销售一空。而且实际上,奉太郎也已经掌握了怪盗的真面目……

第十八话 群峰是否天晴

在一个平和的日子里,古籍社四名成员照例待在社团活动室里学习。这时飞过校舍上方的直升机,让奉太郎想起了国中时代的英文老师小木正清很喜欢直升机这件事。但是和奉太郎念同一国中的里志和摩耶花,却不记得有这样的事,令奉太郎心中不禁起疑……

第十九话 心里有数的人

千反田称赞奉太郎具有推理的才华,奉太郎反驳说其实凡事要编个道理出来很简单,那根本算不上是什么才华。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段校内广播,奉太郎於是决定利用这段广播来证明,自己的推论是靠不住的……

第二十话 新年快乐

奉太郎大年初一就被叫了出去。原来是千反田邀他一起去神社做新年参拜。参拜之余,两人也顺道探视了来神社打工担任巫女的摩耶花,却不小心被关在了仓库里……

第二十一话 手工巧克力事件

还在念国中时,里志就曾拒绝过摩耶花做的情人节巧克力。今年的情人节又要到了,摩耶花找了千反田商量,立志这次一定要做出让里志满意的巧克力。但是到了情人节这天,原本放在社办的巧克力却不翼而飞……

第二十二话 绕远路的雏娃娃

奉太郎答应了千反田的请托,临时在「生雏祭」中扮演帮皇后雏娃娃撑伞的角色。但是到了会场一看,那里简直像是战场一样,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偏偏就在此时出了状况,在游行队伍路线中的一座桥,竟然因施工而无法通行……

第十一.五话(特别篇) 应有之物

在解决了古丘废村**事件后,奉太郎在假期中无所事事,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虽然答应了刚回国的姐姐到社区游泳池帮人代班担任一天的监视员,但在泳池畔的奉太郎照样无精打采,即使当里志他们来探班时也一样……

抱歉啊,没找到看破真面目00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知识出自汉代刘向说的一句话。

含义:书就像药一样,善读就可以治病。事实上,读书确有"防病"和"治病"的奇效。书籍就如药一般,而愚昧就是一种需要对症下药必须治愈的疾病。善于读书,积累知识,就如能治病的良药,可以让一个人变愚昧为聪颖。

刘向简介: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秦泗水郡丰县(今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他出身名门,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当过很接近皇帝的辅政官僚,但他一辈 子的主要工作不是做官,而是当编辑,读书。他全部精力用在校书于天禄阁(皇家图书馆) ,担任经、传、诗、赋方面的"总编辑",花了20多年工夫,把百年间堆积如山的宫廷藏 书重加整理,勘校了《战国策》,编著了《新序》、《说苑》、《烈女传》、《洪范五行传 》等,后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也是从刘向的《世说》等书中脱胎而来的。

1 钱缪传文言文翻译,急~

钱镠,是临安石鉴乡人。

唐僖宗在任时,平定了浙江的倭寇王仙芝,外拒黄巢,消灭了董昌,积累了许多功德,自然显现出来。梁开平年间,梁王封钱镠为吴越王。

有人怂恿钱镠拒绝梁王的任命,钱镠笑着说:“我怎么能失去一个孙仲谋呀!”于是接受了(梁王的)任命。这年,钱镠祭扫祖坟,邀请故老,各种乐器一齐吹响,荣耀遍布山谷。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拿着一壶泉水相迎与道路左边,钱镠急忙下车下拜。老妇抚摸他的背,叫着他的小名说:“钱婆留,我很高兴你长大成人了。”

原来钱镠出生的时候房间里充满了奇怪的光,他的父亲感到恐惧,想把他扔到溪里淹死。这位老妇苦苦相留,于是给他起名为婆留。

钱镠摆出牛和酒,来给乡人吃喝。钱镠起身劝酒,独自唱还乡歌来给宾客娱乐。

这时将要修筑宫殿,观测云气占卜的人说:“如果扩大原来的宫殿,(其益处)不过一百年;如果填平半个西湖,(其益处)可以有千年。”钱镠笑着说:“怎么会有千年而不出贤明的君主的事情呢?为什么要让我的民众们受苦呢!”于是不再改造宫殿。

2 吕大忠传 文言文 翻译

《宋史·吕大忠传》原文及译文----Greysky逐段翻译供参考 大忠字进伯。

登第,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以大忠提举永兴路义勇。

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条义勇利害。

大忠言:“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于屯田,义勇近于府兵,择用一焉,兵屯可省矣。”

为签书定国军判官。译:吕大忠字进伯。

科举中进士,被任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时,以吕大忠为提举领导永兴路义勇军。

后改任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后房文字。让吕大忠分析义勇军的利弊。

吕大忠说:“国家养着的兵太多,国家财政越来越艰难;汉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办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队的制度接近屯田制,义勇部队的制度接近于府兵制,选择一种好办法来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费。”

吕大忠被任为签书定国军判官。 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

大忠陈五不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

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

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主席,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

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

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

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

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 译:熙宁年间,王安石提议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边界线,吕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为使臣,两人都拒绝出行。

吕大忠上书陈述五条反对的理由,认为怀抚他国,恩德信义施用不当,必定会招致祸患。朝廷就免了对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

又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

契丹使臣萧素、梁颍到了代州,设置帐篷,却要占据主位,吕大忠和他们据理力急,他们于是转移驻地到长城以北。吕大忠后又改任西上阁门使、石州知州。

吕大忠多次与萧素、梁颍相会,每次谈判,常以道理折服他们,使萧素、梁颍稍稍让步。后来契丹又派萧禧来要求割让代北地区(给他们),神宗皇帝召集执政大臣与吕大忠、刘忱商议此事,打算答应他们的要求。

吕大忠说:“他们派一个使臣过来,就给他们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来要求割让关南地带,那怎么办?”神宗说:“你这是说什么话。”吕大忠回答说:“陛下虽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开这个口子。”

刘忱道:“吕大忠的话,符合稳固社稷的大计,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话。”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也最终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吕大忠也结束了守丧。

最终两国以分水岭为边界。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

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

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事。

徙提点淮西刑狱。时河决,飞蝗为灾,大忠入对,极论之,诏归故官。

译:元丰年间,吕大忠任河北转运判官,说:“古时候管理财政,对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处位置虽然不同财政上却没有不同。

如今主管部门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里有余、哪里不足,却没有把实情告诉皇上。所以哪里有余就从哪里收取,不足的地方却不给他补充,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

于是上疏陈述生财、养民十二件事。被改任为提点淮西刑狱。

那时黄河堤,又发生了蝗灾,吕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询,极为祥细的论述了灾情,皇上下诏让他官复原任。 元佑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以直龙图阁知秦州,进宝文阁待制。

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欲遣使谢罪,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强则纵,困则服,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

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若惟请是从,彼将有以窥我矣。” 译:元佑初年,吕大忠历任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陕州知州,以直龙图阁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宝文阁侍制。

西夏人自从进犯麟府、环庆之后,宋就停止了给西夏岁币,西夏打算派遗使来谢罪(请求恢复岁币),神宗皇帝准备答应他。吕大忠说:“西夏人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如今他们表面恭顺,实际上是害怕讨伐。

应该命令边境官员责备他们为何而来,如果他们一请求我们就答应,西夏人就凭此看破我们的虚实了。” 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

大忠选僚寀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

译:当时郡府收购白姓的粮食,豪富之家趁机把持操纵(谋求自私)。吕大忠挑选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进入官仓(收购粮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让收粮之事有一点阻碍。

百姓们大喜,急相运粮食到官仓(售卖),拿钱离去。最。

3 朱常洵传 文言文翻译

福恭王朱常洵,神宗第三子。开始,王皇后无子,王妃生下长子,即为光宗。朱常洵在其后出生,母亲郑贵妃最受神宗宠幸。神宗久久不立太子,朝中内外大臣怀疑郑贵妃谋立自己的儿子,便纷纷就此事上奏,尽管许多人相继被贬官放逐,但仍不断有上奏反对者。神宗为此十分苦恼。万历二十九年(1601)才立光宗为太子,而封朱常洵为福王,福王的结婚费用达三十万,营造洛阳的宫邸达二十八万,是平常规定的十倍。廷臣请求福王前往藩地,为此上奏数十上百次,均未获答复。直到四十二年,神宗才命他启程去藩地。

在此之前,海内兴盛,皇帝所派税使、矿使遍布天下,每月都有进奉,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堆积如山,其他搜括盈余数以亿万计。现在这些财宝大多用来资助朱常洵了。朱常洵临行出宫门时,神宗四次将他召回,嘱咐他三年入朝一次。并下诏赐其庄田四万顷。经有关官员力争,朱常洵也上奏推辞,才减去一半庄田。中州肥土不足,便选取山东、湖广之田加以补充。朱常洵又上奏请求得到已故大学士张居正被抄没的家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四川盐井专卖和茶税。伴读、承奉诸官,借管理庄田为名,乘车出入黄河南北、齐楚之间,所到之处都被他们扰得不得安宁。朱常洵又请求得到淮盐一千三百引,在洛阳设店与百姓进行交易。宦官到淮、扬供盐,他们从中侵吞,动辄就要求数倍之盐。而中州以前食用的是河东盐,因改食淮盐的缘故,凡非福王店铺所出食盐则禁止出售,河东盐引被阻止通行,边饷因此不足。廷臣请求改由河东供盐给福王,并且不再与百姓进行交易。这个建议未被采纳。神宗久居深宫,对群臣的奏章一律不予察看。唯独福王的使者记名于门籍,由中左门进出宫中,一日之内数次提出要求,早晨上奏,晚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