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痈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慢性子痈的病因病机 5 慢性子痈的症状 6 慢性子痈的诊断 7 慢性子痈的治疗 71 内治法 72 外治法 8 关于子痈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慢性子痈的穴位 2 治疗慢性子痈的方剂 3 治疗慢性子痈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慢性子痈 1 拼音
màn xìng zǐ yōng
2 英文参考chronic testicular absc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hronic epididymitis and orch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慢性子痈(chronic testicular abscess chronic epididymitis and orchitis)是指以慢性发作,肾子仅有硬结、疼痛不著、不红不热,病程较长,溃后脓稀为主要表现的子痈[1]。为肝肾阴亏,痰湿之邪凝聚而发[2]。
4 慢性子痈的病因病机
慢性子痈为肝肾阴亏,痰湿之邪凝聚而发[2]。
5 慢性子痈的症状慢性子痈患者睾丸大,形成硬结,疼痛不著,阴囊不红不热,病程较长,数月乃至数年,亦有成脓破溃、脓稀而成窦道者,缠绵难愈[2]。
6 慢性子痈的诊断慢性子痈临床较多见。大部分慢性子痈无急性子痈病史,但常伴有邻近性腺的慢性感染,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精囊炎。患者常有阴囊疼痛、发胀、下坠感,疼痛可放射到下腹部及同侧的大腿根部。检查时可触及附皋增大,变硬,有结节,伴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
7 慢性子痈的治疗 71 内治法慢性子痈治宜滋阴除湿汤加小金丹,外用冲和膏[2]。
72 外治法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温敷。温热药液的局部应用,如时间较长,对睾丸曲细精管的生精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未生育患者不宜采用。肿块日久,治疗无效,尤其是诊断不明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8 关于子痈子痈(testicular abscess;epididy mitis and orchitis)为病名[2]。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是指以肾子肿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1]。为皋丸及附睾的感染性疾病。中医称皋丸和附皋为肾子,故以名之。子痈分急性子痈与慢性子痈,两者都有睾丸或附皋肿胀疼痛的特点。临床表现以一侧或双侧睾丸、附睾急性肿痛、拒按为特征。急性子痈急性发病,睾丸或附皋红肿热痛,并伴有全身热证表现;慢性子痈多继发于急性子痈后,或并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精囊炎,仅表现为睾丸或附皋的硬结,微痛或微胀,轻度触痛等。
《外科全生集》:“子痈,肾子作痛而不升上,外观红色者是也。迟则成患,溃烂致命;其未成脓者,用枸橘汤一服即愈。”
子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1]。(包括腮腺炎性皋丸炎)。
详见子痈条。
9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水疝的病因病机 5 水疝的症状 6 水疝的诊断 7 需要与水疝相鉴别的疾病 71 狐疝 72 睾丸肿瘤 8 水疝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肾气亏虚 8111 症状 8112 辨证分析 8113 治法 8114 方药治疗 812 湿热下注 8121 症状 8122 辨证分析 8123 治法 8124 方药治疗 813 肾虚寒湿 8131 症状 8132 辨证分析 8133 治法 8134 方药治疗 814 瘀血阻络 8141 症状 8142 辨证分析 8143 治法 8144 方药治疗 82 外治法 83 其他疗法 9 水疝患者日常保健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水疝的方剂 2 治疗水疝的穴位 3 治疗水疝的中成药 4 水疝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水疝 1 拼音
shuǐ shàn
2 英文参考hydrocel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edema of scrot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crotal ede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水疝(hydrocele)为病名[1]。见《儒门事亲》卷二。是指以皮色光亮,状如水晶,肿痛不消,脉弦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多由寒湿下注所致[1]。
水疝是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引起阴囊或精索部囊形肿物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阴囊无痛无热、皮色正常、内有囊性感的卵圆形肿物。
《外科正宗》:“又有一种水疝,皮色光亮,无红无热,肿痛有时,内有聚水,宜用针从便处引去水气则安。”
水疝可分为先天性水疝与继发性水疝两种,前者多见于婴儿,也称偏坠;后者多见于成人。
水疝相当于西医的鞘膜积液[2]、精索鞘膜积液。
4 水疝的病因病机水疝多由寒湿下注所致[1]。
肾主水,脾运化水湿,先天肾气不足,或肾阳虚衰,水液不能蒸腾气化;或脾阳虚冷,运化乏力,水湿潴留,导致局部水液的正常分泌与吸收功能失调,是产生水疝的基本病因。
婴儿先天不足,或肾子下降后通道闭合不良、先天异常,水液易于下趋集注睾丸而成先天性水疝。成年人,脾肾亏虚,复感寒湿之邪,以致寒湿郁结,发为本病;或因饮食不节,酒湿内伤,脾肾受损,湿热内生,下注阴器,留恋而成;或睾丸外伤,血瘀阻塞肾络水道,也可导致继发性水疝。
5 水疝的症状水疝患者阴囊汗湿并出黄水或肿如水晶[1]。
《儒门事亲》卷二:“水疝,其状肾囊肿痛,阴汗时出,或囊肿而状如水晶,或囊痒而燥出黄水,或少腹中按之作水声。得于饮水醉酒,使内过劳,汗出而遇风寒湿之气,聚于囊中,故水多令人为卒疝。宜以逐水之剂下之。”
6 水疝的诊断水疝多数为单侧性。表现为阴囊肿大,偏坠一侧,触之阴囊内有光滑的肿物,多数为卵圆形,肿胀严重时,阴囊光亮如水晶,坠胀不适。先天性水疝在平卧时挤压积液,可使之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原发性水疝的阴囊皮肤正常,积液张力较大。继发性水疝积液张力不大,比较柔软。外伤引起者,有明显的外伤史,伴有睾丸肿痛。睾丸鞘膜积液因积水围绕睾丸,在患侧不能触及睾丸或附睾,只能摸到一个肿物;精索鞘膜积液时,可触及睾丸,在睾丸之上只有肿物。
阴囊或精索部发现有无痛无热的囊性肿物,透光试验阳性,穿刺可抽到液体。
7 需要与水疝相鉴别的疾病 71 狐疝交通性水疝与狐疝都可能出现时大时小,或随 变化而时有时无的肿块。
但狐疝的肿物透光试验阴性,肿块部在咳嗽时有冲击感,有时可听到肠蠕动音。
72 睾丸肿瘤睾丸肿瘤无疼痛,形状可似睾丸鞘膜积液,但睾丸肿瘤有肿物持续增长的病史,肿物较沉重,透光试验阴性。
8 水疝的治疗治宜行气逐水[1]。可用禹功散加肉桂末,或用胃苓汤(见《重订通俗伤寒论》)[1]
积水者可用穿刺放水或选用外科手术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肾气亏虚 8111 症状多见于婴幼儿。站立、哭叫时肿块增大,平卧时肿物缩小,肿物过大时,阴囊光亮如水晶;苔薄白,脉细滑。
8112 辨证分析先天不足,肾阳亏虚,肾虚气化不利,水液集注内停,故阴囊肿大,偏坠一侧,甚则阴囊光亮如水晶,站立哭叫时水液坠集渐甚,睡卧时水液渐可流散,故站立、哭叫时肿块增大,平卧时肿物缩小;苔薄白、脉细滑为肾气亏虚、水液内停之象。
8113 治法温肾通阳,化气行水。
8114 方药治疗济生肾气丸加减。
812 湿热下注 8121 症状多见于成年人。阴囊肿胀,潮湿而热,或有睾丸肿痛;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8122 辨证分析肝经湿热下注,蕴结于阴器,故阴囊肿胀,潮湿而热;湿热壅滞,经络不畅,故或见睾丸肿痛;热邪偏胜,扰及膀胱,故见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下注之象。
8123 治法清热利湿。
8124 方药治疗大分清饮加减。
813 肾虚寒湿 8131 症状多见于病程长久者。阴囊肿胀寒冷,久则皮肤增厚;可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酸腿软,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细。
8132 辨证分析脾肾亏虚,气化不利,复受寒湿,郁阻阴器,故阴囊肿胀寒冷;日久气血亏虚,局部失于濡养,故见皮肤增厚;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酸腿软、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气血不足之象。
8133 治法温肾散寒,化气行水。
8134 方药治疗加味五苓散加减。
814 瘀血阻络 8141 症状有睾丸损伤或睾丸有肿瘤病史。能触到肿块,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紫黯,苔薄,脉细涩。
8142 辨证分析外伤致瘀,,瘀血阻络,水道不利,故见阴囊内肿块伴疼痛;舌紫黯、苔薄、脉细涩为瘀血阻络之象。
8143 治法化瘀行气利水。
8144 方药治疗活血散瘀汤加减。
82 外治法婴儿水疝或继发性水疝属肾虚寒湿证者,用小茴香、橘核各100g,研成粗末,炒热,装布袋内温熨局部,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使用时仍需炒热,可连用3—5天再换药。
继发性水疝属湿热下注者,可用朴硝250g装布袋内罨敷。或用五倍子、枯矾各10G,1天1剂,加水300ml,煎0.5小时,待适当温度,将阴囊置人药液中浸泡,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浸泡时需将药液加温。
83 其他疗法水疝疝块较大,内治及局部温熨、外洗浸泡无效时,可穿刺抽液。
上述治疗无效,可行睾丸或精索鞘膜翻转术。
9 水疝患者日常保健水疝手术治疗后,宜卧床休息,并将阴囊抬高以促进术后恢复。
10急性附睾炎多属中医子痈范畴;而慢性附睾炎则属中医子痰、痰核等范畴。早在《外科证治全书》:肾子作痛,下坠不能升上,外观色红者,子痈也。就有了记载。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也有类似的记载:肾子作痛,而不上升,外现红者是也,迟者成患,溃烂致命,其未成痈者,用枸橘汤一服即愈 。
一、对于中医治疗附睾炎首先要看他的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由以下几种原因。
(1)外感六*之邪,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或久坐卧湿地,或房事不洁,可致湿热之邪由外入侵或由内而生,或内外合邪。湿热之邪下注肝肾之络,结于肾子,气血淤滞,郁而化热,热胜肉腐成脓。
(2)跌扑闪挫,以致肾子经络阻塞,气血痰滞,加之兼感外邪,郁而化热,热胜肉腐成脓。
(3)情志不畅,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结于肾子,发为慢性子痈。
(4)急性子痈治疗不彻底,湿热之邪末左,气血脐滞不行,病程冗长,余邪不清,变为慢性子痈。
二、再看中医诊断要点
首先要分清疾病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急性期多以突然发病肿胀疼痛,痛连腹股沟,严重时阴囊皮肤灼热潮红,或酿脓破溃,流出黄稠脓液。全身可有恶寒、发热、口干、口苦等症。红肿、疼痛为发病的主要的特点,病程很短。慢性附睾炎,肾子有硬结肿块,胀痛或隐痛,或痈引少腹精索,每因劳累或房劳时疼痛加重。检查时部分附睾变硬,触痛,皮色不变。一般无全身症状。
1 四诊概要(1)问诊:主诉阴囊肿痛不适,腰酸腿困。同时问寒热,问便溺,问疼痛。
(2)切诊:切脉。检查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轻度压痛,患侧输精管增粗。附睾呈结节状,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
(3)望诊、闻诊:望诊阴囊肿大,闻诊无特殊发现。
2 辨证要点(1)湿热下注,下迫扰精:湿热循经下注,伤及肾子血络;湿热蕴结下焦,络破血伤,则会阴疼痛;湿热下注于阴部故阴囊肿胀潮湿;湿热之邪影响膀胱气化则小便短赤,淋漓不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相当于急性附睾炎有湿热表现者。
(2)肝郁气结,气滞痰凝:临床上多见于成人。郁怒伤肝,肝郁气结,经脉不利,血瘀痰凝,湿热内蒸,发于肾子,损伤肾子血络,致阴囊肿大,附睾头或附睾尾肿大,有触痛。湿热瘀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见阴囊肾子胀痛不适,阴囊部隐痛、发胀、有下坠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根部,出现腰酸腿困,有时小便黄赤,射精时腹股沟部抽痛。可有急性子痈发作史。检查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弦滑。(3)肝肾亏虚:多为久病,硬结不消,时有隐痛,口干,溲赤腰酸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通过诊断要点在进行中医治疗附睾炎1 湿热下注湿热邪毒下注,蕴结二窍,则变生诸疾。本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茎中热痛,尿液黄赤,血淋,白浊,阴囊红肿热痛,附睾、睾丸肿痛,囊内积液,外阴多汗味臊等。苔黄腻,脉滑数。(1)治法: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2)方药:用龙胆泻肝汤或八正散加减。(3)处方:龙胆草20g,山栀子12g,柴胡10g,黄芩12g,黄柏12g,泽泻12g,车前子15g,滑石12g,当归10g,生地20g,甘草梢9g,大、小蓟15g
2 气血瘀滞证
多见于成年人。主要表现为附睾肿大疼痛,可触及肿块,触痛明显。少腹、会阴胀痛,阴囊皮肤红肿,掀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触痛明显,活动或站立时加重。疼痛可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及下腹部。伴有恶寒发热、口渴欲饮、尿黄便秘等症状。苔黄腻,脉滑数。多见于病久之后,主要表现为睾丸硬结,少腹、会阴、睾丸胀痛或刺痛等。
(1)治法:宜为行气活血止血,祛瘀止痛。
(2)方药:以橘核丸加减
(3)处方:橘核l0g,川楝子10g,木香6g,桃仁15g,玄参10g,益母草10g,海藻10g,昆布10g,红花l0g,荔枝核10g,乳香10g,没药10g。
3 肝肾亏虚多为久病,硬结不消,时有隐痛,口干,溲赤腰酸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1)治法:滋阴化痰散结。
(2)方药: 知柏地黄汤合二陈汤加减。
(3)处方:知母10g,黄柏10g,山荣英10g,生地10g,怀山药10g,茯苓15g,陈皮10g,法夏10g,白术10g,川板子10g,白芥子l0g,土茯苓 10g,甘草5g。
以上就是对中医治疗附睾炎的讲解,希望通过上面对中医治疗附睾炎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
慢性子痈简介
本文2023-10-15 05:17: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