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诗经里的植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4收藏

那些诗经里的植物,第1张

文/舒舒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植物。

小时候,我整天呆在父亲的药铺里。父亲给十里八乡的人看病,抓药,一个人忙里忙外,根本顾不上管我。

当时,药铺里除了那些各种奇奇怪怪的中药,就是一个简陋书架上放的几十本医书了,书都用厚白布包着皮,封面上都有父亲的分类笔迹。

于是,无聊的我就翻起那些砖头一样的书来。只记得书里都是些植物名字,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每一种植物都配有图画,如板蓝根,车前草,白茅根,三七草,蒲公英,夏枯草······

父亲说,铺子里那些草药都是书中的那些植物,书里面都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用法,使用价值等。

于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莫名的喜欢那些植物。有时,和小伙伴们去地里割草,看见一些好看的野花野草,我总把它们挪移到家里。当时,还记得伙伴们都笑话我,说啥都往家栽,在地里不能看吗?唉!她们哪里懂得我心里对植物的那份痴迷。

后来,读到《诗经》,里面有很多诗句都会提到某一种植物,小时候只觉得那些植物很美,却根本不知道原来还被赋予了诗意,从此,对植物更加痴爱。

一首首诗读下来,一行行记心里,几乎每一首,都能找到喜欢的植物,似乎还能嗅到草木的清香。

“参差荇菜”,“采葑采菲”,“籊籊竹竿”,“芃芃黍苗,“采采卷耳”······

如果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前人注释中的解释,在《诗经》中真的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特意把其中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整理了一下。

荇(xìng)菜(“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周南.关雎》),陆玑是这样描述的:“荇,名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茎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美白茎,以苦酒浸入,美可案酒。”

葛:葛藤。是一种蔓生纤维科植物,其皮可以制成纤维织布,现在叫做夏布。《周南.葛覃》:“葛之覃(qín)兮,施于中谷。”——葡萄藤儿长又长,蔓延到,谷中央。

卷耳:植物名,今名苍耳,嫩苗可吃,也可药用。《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樛(jiū)木:弯曲的树枝。

葛藟(lěi):野葡萄,蔓生植物,形状像葛。《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南边有树弯弯,野葡萄藤攀缘。

芣(fú)苢(yǐ) :古书上指车前子。《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乔木:高耸的树。《毛传》:“南方之木美,乔,上竦也。”上竦则下少枝叶。 《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蕨: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野草地里,根茎长,横生地下,复叶,羽状分裂,下面有繁殖器官,用孢子繁殖。嫩叶可食用,根茎可制淀粉。全株入药。

薇:古书上之巢菜。山菜,亦名野豌豆苗。

《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蘩:白蒿。用来制造养蚕的工具“箔”,朱熹:“蘩所以生蚕。”

《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zhǐ)。”

苹:蕨类植物,生在水里浅水中,茎横生在泥中,质柔软有分枝,叶有长柄,四片小叶生在叶柄顶端,到夏秋时,叶柄的下部生出小枝,枝上生子囊,里面有孢子,也叫“田字草”。《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唐棣:植物名,结实形如桃李,可食。《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唐棣之华。”华,花。

棘: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匏:葫芦。古人常腰拴葫芦以渡水。《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葫芦叶枯收葫芦,济水深深我来渡。

荼(tú):古书说的一种苦菜,另,茅草上的白花。如火如荼。

荠: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裂片有缺刻,花白色。嫩叶可吃。全草入药。《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茨:蒺藜,亦名爬墙草。《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扫也。”

唐:女萝,蔓生植物。也说“唐”通“棠”,指沙棠。

葑:古书指芜(wú)菁。

芜菁:块根肉质,白色或红色,扁球形或长形,叶子狭长,有大缺刻,花**,块根可作蔬菜,块根也叫“蔓菁”。

菲:萝卜。

《鄘风.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爰采葑矣,沫之东矣。”

《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榛、栗:树名。古人建国,在庙朝官府皆植名木,榛栗的果实可供祭祀。

椅:梧桐一类的树,青色。

桐:梧桐。

梓(zǐ):楸一类的树,似桐而叶小。

漆:漆树。这四种树,都是做琴瑟的好材料。

《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芃:芃芃,形容植物茂盛。《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芄(wán)兰:蔓生植物,亦名萝藦(mò)。枝上结的荚子尖形,折断有白汁,可食。《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xī)”。支,同枝。觽:一种装饰品,样子像芄兰。

谖:萱草:叶子条状披针形,花橙红色,或黄红色,也叫忘忧草、母亲花。后人用“椿萱并茂”代称父母双全。《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哪里找到忘忧草,找来种到后院中。

蓷(tuī):植物名,益母草,通常长在湿润之处。《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干也。”——中谷长着益母草,天寒无雨草枯焦。

萧:植物名,蒿类,有香气,古人祭祀时用。

艾:植物名,艾叶可供药和针灸用。朱熹《诗集传》:“艾,蒿属,干之可炙,故采之。”《王风.采葛》:“彼采萧兮”,“彼采艾兮”。

茹藘(lú):茜草。

茜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形,黄赤色,茎有倒生刺,叶子轮生,心脏形或长卵形,花冠**,果实球形,红或黑,根可做红色染料。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是:“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古时有个茜香国,所赠之汗巾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色为大红。

《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shàn),茹藘在阪。”——东门郊外广场大,土坡长着红茜花。

莫:野菜名。陆玑:“莫,茎大如箸,赤节,节一叶,似柳叶,厚而长,有毛刺……始生,可以为羹,又可生食。”

藚(xù):即泽泻,药名,亦可做菜。

《魏风.汾沮(jù)洳(rù)》:“言采其莫”,“言采其藚”。

枢:有刺的榆树,亦名刺榆。

栲(kǎo):常绿乔木,木质坚密,皮可栲胶或染渔网。

杻(niǔ):亦名檍,梓一类的树。胡承珙:“梓属。大者可为棺椁,小者可为弓材。”

《唐风.山有枢》:“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栲,隰有杻”。

杕:孤生独特的样子。

杜:杜梨、棠梨。蔷薇科落叶乔木,枝有刺,果实小而酸。

《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菁菁。”

栩:柞树。《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鸨鸟肃肃展翅膀,落在丛丛柞树上。

苓:甘草。《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条:楸树。纪:杞柳。堂:棠梨。《秦风.终南》:“有条有梅”,“有纪有堂”。

棣:亦名唐棣、郁李,结果色红如李。

檖(suì):山梨。《秦风.晨风》:“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蓍(shī):多年生草本,茎有棱,叶子互生,羽状深裂,裂片有锯齿,花白色,结瘦果,扁平,通称:蚰蜒草或锯齿草。

《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蓍。”

苌楚:(古)类似猕猴桃的植物。《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婀娜)其枝。”

苕(tiáo):古书指凌霄花。《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

莪:蓼莪,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针花黄绿色,头状花序,生在水边。

《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

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而长,花绿色,结颖果,褐色。《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上白云降甘露,地上菅草得滋润。

其它常吃的粮食:

黍:小米。

稷:稻谷,有人认为指高粱。

重:同穜(tóng),早种晚熟的谷。

穋(lù):同稑,晚种早熟的谷。

菽:豆类的总称。

《鲁颂.閟宫》:“黍稷重穋,稙稚菽麦。”

······

不胜枚举,还有很多,很多。

大地上生长的那些植物,竟然有着那么多的话要说,要讲,讲出来,都是诗。

我常想,如果身边没有了草木葳蕤,花香氤氲,日子将会怎么样?那一定少了很多美好和诗意。

《释草》中所包含的100多种植物的名称,全部是草本植物。

比如葱蒜类,《释草》中说:“蒮,山韭。茖,山葱。勤,山薤。蒚,山蒜。”

把山韭,山葱、山薤、山蒜等植物名称排列在一起,表明它们是一类的。而韭仍葱、薤、蒜等植物,在现在的分类学上认为是同一属的,称“葱蒜属”。

萱花永茂为常见的女性寿联用语,寓意祝愿母亲常保青春

中国有代表母亲的花卉,就是萱草。萱草出现在中国古籍记载中已有3000多年历史,作为代表母亲的意象符号也有千余年历史。

唐代孟郊《游子吟》中“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表达的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含义,客家匾额中有“萱花永茂”“萱堂延福”等常见内容,都是祝福母亲长寿。

扩展资料:

萱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状披针形,花**或红**,供观赏。亦称“金针菜”;简称“萱”,如“~堂”(借指母亲或母亲居住的地方)。“萱花椿”(指父母)。(本义:萱草。一种草本植物,传说可以使人忘忧,就是现代的黄花菜)。

同本义。如:萱苏(忘忧草);萱草忘忧(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忘忧)。

古称母亲居室为萱。

萱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

参考资料:

-萱花

北瓜(Cucurbita pepo)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葫芦目、葫芦科、南瓜属的一种植物,分布于中国河南、河北、四川、山东、安徽等大部分地区。

北瓜之名最初出现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的《宣府镇志》(治所驻今河北宣化一带),本指南瓜中的一类品种,颜色深绿,瓜型较小或弯长,相对于南瓜中颜色金黄、瓜型扁圆的一类而言。北瓜之得名应与最初种植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有关,今河北、山东两省大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仍称南瓜为北瓜。清以来,有些地方开始称笋瓜、西葫芦为北瓜,这就导致一名多指的现象,要注意区分。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北瓜 拉丁学名 :Cucurbita pepo 别称 :西葫芦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五桠果亚纲 目 :堇菜目 科 :葫芦科 属 :南瓜属 种 :西葫芦种 分布区域 :河南、河北、四川、山东、安徽大部分地区 概述,食疗价值,北瓜的做法,传说来历,在古籍中的记载,北瓜的诞生及主指南瓜的原因, 概述 中文名 :北瓜 拉丁文名 :Cucurbita pepo 形态特征 :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茎有半透明的粗糙毛。卷须分叉。叶纸质,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花雌雄同株,单生,**。果实形状因品种而异,种子白色。 生境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用途 :果实作蔬菜用。此种是西葫芦的一个变种,可作观赏用。 简介: “北瓜”属于半野生植物,由于它的产量低,加之没有西瓜的甜美、冬瓜的清香及南瓜的高产量, 因此,人们不太认识它。 北瓜形如南瓜而较小,又称为桃南瓜,皮色红黄似金,故又称金瓜。性味甘平,无毒,具有润肺止喘功效。我国民间常用来治哮喘 据出售北瓜的双城市农民介绍,北瓜属于蔬菜品种中的果菜,由于产量低不宜大面积种植,这些北瓜都是他在自家房屋前小菜园里少量种植的,本想卖菜的时候顺便捎带着卖,没想到却十分受市民欢迎,一元钱一公斤,才卖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家里种植的几十斤北瓜就已经卖没了。据他介绍,北瓜既可以生吃,又可以做凉拌菜和炒菜。北瓜与西瓜的不同之处在于北瓜的瓤是**的,味道稍甜带有清香。 食疗价值 北瓜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 北瓜的做法 很多人都是熬粥的做法 1北瓜小米粥:把北瓜洗干净,(皮也可以吃的)然后切成小块,当然不要太小,熬粥时,等米快熟时,把北瓜放入锅里一起煮。煮上10分钟就能熟。你捞一小块尝尝,熟了就可以喝北瓜小米粥了。 2蒸北瓜:把北瓜洗干净,(皮也可以吃的)然后切成块,放在锅里蒸就可以了,大概20分钟就可以熟了,特别甜。炒的话就是切成丝,再放点瘦肉放里面炒。 在湖南中部一带地区的农村、江西、一带以及安徽北部有的人把南瓜叫做北瓜。 传说来历 《西游记》作者虚构了一段故事情节,说唐太宗招募奇人去阴曹地府进献瓜果,有个叫刘全的人为了寻觅爱妻亡魂,情愿冒死一往。刘全头顶南瓜等物服药自杀,幽灵携带礼品谒见冥府神君,阎王爷大受感动,遂遣他夫妻灵魂双双还阳。地方说书人觉得说著不够过瘾,给改了一下,把南瓜改成北瓜。道理是:因为北瓜献给了阎王爷,所以此后世上没了北瓜一种。 据说西葫芦刚传入中国的时候, 得不到大家的认同, 所以用北瓜的名字来命名, 以达到和西瓜, 南瓜等家喻户晓的地步, 初入中国, 人们普遍认为北瓜就是丝瓜, 因为北瓜的北字,中间是空的, 丝瓜中间也是空的, 所以北瓜也叫作丝瓜。 在古籍中的记载 早在清初张履祥的《补农书》中就指出, “南瓜形扁, 北瓜形长, 盖同类也。”《汝南圃史》又载:“南瓜, 红皮如丹枫色;北瓜, 青皮如碧苔色。”以上两部古籍中的“北瓜”指的应该是南瓜的青皮品种或南瓜属的笋瓜, 可能更多指前者。吴其的《植物名实图考》就是把“北瓜”放在南瓜的条目下:“北瓜有水、面二种, 形色各异。”显然是将“北瓜”作为南瓜的一个品种。汪绂的《医林纂要》:“南瓜, 甘酸温。种自南蕃, 故名。又曰蕃瓜, 或讹北瓜。”鲍相硊的《验方新编》:“南瓜, 北人呼为倭瓜, 江苏等处有呼为北瓜者。”汪绂和鲍相硊干脆认为“北瓜”就是南瓜。经利彬先生认为:“北省所指北瓜, 疑即本种光皮品种, 记通称之倭瓜, 多属绉皮品种也。”叶静渊先生也认为:“有的地方志中南瓜、北瓜一二名并列, 似乎是分别用来指南瓜的不同品种。”在近现代“北瓜”作为南瓜的别称也非常普遍, 齐如山先生在《华北的农村》中介绍北瓜的第一句就是“北瓜亦曰倭瓜, 古人称之为南瓜, 乡间则普遍名曰北瓜。”根据该书下文对“北瓜”的详细介绍也确是南瓜。但是《群芳谱》对“北瓜”的记载:“北瓜, 形如西瓜而小, 皮色白, 甚薄, 瓤甚红, 子亦如西瓜而微小狭长, 味甚甘美, 与西瓜同时, 想亦西瓜别种也。”虽然附录在西瓜条目下, 根据性状描写, 但是该北瓜除了是西瓜的特殊品种打瓜之外, 亦有可能是南瓜。总体上, 除方志以外的其他古籍中“北瓜”作为南瓜的别称是较多的。 以上通过一些本草类、医书、农书的古籍记载似乎说明“北瓜”就是指南瓜。俞先生认为, “从地方志材料看, 这个别名主要流传在江西一带, 据说江西有些地方仍把南瓜叫做北瓜。”结合对资料的发掘, “北瓜”指代南瓜的情况在全国应该不是少数, 不只在俞先生指出的江西、浙江, 在很多省份,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南瓜都被称为“北瓜”。 在方志中的情况又是如何下面分地区阐述方志中记载“北瓜”的情况, 但如果记载只有“北瓜”二字或叙述不详细则不再赘述, 因为单凭名称或简单介绍无法判定“北瓜”具体所指。 北瓜的诞生及主指南瓜的原因 我国瓜类品种颇多, 既有源自本土也有从域外引进, 无论是何种瓜, 其名称一般都是在“瓜”字前加上一个修饰词构成, 所以比较容易引起混淆。当然, 瓜类如此之多, 名称并非杂乱无章, 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在引种之初, 往往按照引入地域的方位进行命名。《本草纲目》载:“南瓜, 种出南番。”这是指出南瓜来自南番的最早记载, 《清稗类钞》也载:“其种本出南番, 故名南瓜。”西瓜传入中国内地大概是在五代 (907-960) 时期, 最早记载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胡矫入契丹……隧入平川, 多草木, 始食西瓜, 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 以牛粪覆棚而种, 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以其来自西域而命名。冬瓜的称谓始见于三世纪魏人张揖的《广雅》:“冬瓜经霜后, 皮上白如粉涂;其子亦白, 故名白冬瓜”。或是冬瓜的名称由来。

山海经里好听的植物名:

1、沙棠

读作shā、táng,是一种红色的无核的果实,吃起来的味道有点像李子,这就是沙棠,是一种十分长寿的植物,喜光,取名时寓意着万古长青,长寿。

2、嘉荣

嘉荣是草名,根据“服之者不霆”可以了解到,这一种仙草,服用之后,可以不畏响声震人且迅疾的雷,也就是不怕天雷。而作为名字来看,嘉字寓意美好,赞许的意思,荣字是指兴盛,草木茂盛,光荣的意思,嘉荣一名寓意吉祥,是一个吉祥的好名字。

3、忘忧

在《山海经》中有一种草,是可以达到忘忧的效果,因为”食之使人不惑“,此草长得很像小孩的舌头,并且开着**的花。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有讲到,忘忧草具有止渴消烦、祛除忧郁的功效,所以忘忧一名就由此得来。给孩子取名为忘忧,是希望孩子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长大。

4、芑

芑字读作qǐ,是指粱、黍一类的农作物,在山海经中也有描述到,生长在东始山上的神树,一种拥有红色文理形状像杨树的树木,它的汁液颜色似血,不会结有果实,用它的汁液涂在马身上可以驯马。芑字取名可以与璇、涵、萦、萱 、凡、宁、菡等字搭配。

6、櫰木

櫰字读作huái,形状像棠梨,其叶子是圆的,并结红色的果实,如木瓜一般大,而人吃了它就能增添气力。櫰字比较少见,用之于名,非常独特,大气,有活力之义。

扩展资料: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那些诗经里的植物

文/舒舒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植物。小时候,我整天呆在父亲的药铺里。父亲给十里八乡的人看病,抓药,一个人忙里忙外,根本顾不上管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