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叶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3收藏

十叶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古方汇精》卷二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十叶散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十叶散 1 拼音

shí yè sǎn

2 《古方汇精》卷二 21 组成

芙蓉叶、荷叶、蕉叶、菊叶、银花叶、紫苏叶、柳叶、槐叶、冬桑叶、天名精叶各等分。

22 主治

喉症,无名火毒,焮肿红赤。

23 十叶散的用法用量

猝遇喉症,外用芦管吹之,内用甘草、桔梗汤或开水调下,每服7分。如遇无名火毒,焮肿红赤,取井花水,调敷患处。

24 制备方法

各应时采鲜者,风干为末,和匀,瓷瓶收贮。

古籍中的十叶散 《伤寒总病论》:[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修治药法

二十叶,后十行注∶取自然汗(“汗”当作“汁”。)二十三叶,一行∶□参(原本破损,以药味次第考之,当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二]舌本缩口噤方二首

)天雄(一两炮)防风(一两)蜀椒(二合)莽草(十叶)细辛桂心(各一两)苦李根皮(三两)猪肪(二升)

《医垒元戎》:厥阴证

皮牡丹皮治妇人骨蒸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又加葱白黄若血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亦加胶艾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五第二十三门]治奔豚气

生用,并切作咀,分四服,用水二大盏,入新紫苏三十叶,若陈者添十叶,煎至八发,通口遇发时半饥半饱服,

《疯门全书》:变治诸方

来源《伤寒总病论》卷三。

别名连须葱白汤

组成连须葱白(寸切)半斤,生姜2两。

主治伤寒发汗后,或未发汗,头痛如破。妊妇伤寒,憎寒发热。

用法上以水2升,煮1升,去滓,温温作2-3服。

附注须葱白汤(《活人书》卷十八)。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金匮》卷上 31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别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用药禁忌 38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39 各家论述 310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1 拼音

má huáng xìng rén yì yǐ gān cǎo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上: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1 处方

麻黄(去节)7克(汤泡)甘草14克(炙)薏苡仁7克 杏仁3克(去皮、尖,炒)

22 制法

上药锉碎。

23 功能主治

解表祛湿。治风湿在表,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24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煮至180毫升,去滓韫服。有微汗,避风。

25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3 《金匮》卷上 31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别名

薏苡麻黄汤、杏仁薏苡汤、薏苡仁汤、麻黄杏仁薏苡仁汤、麻黄杏仁甘草薏苡汤、麻杏薏苡甘草汤、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麻杏苡甘汤

32 组成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1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10个(去皮尖,炒)。

33 功效

发汗解表,祛风利湿。

34 主治

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风湿性荨麻疹,症见日晡所加剧者。

35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36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37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38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1多发性疣:唐某某,男,战士。双手背、前臂有百数个赘生物,诊为多发性疣。曾用维生素B12加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治疗无效,改用上方,服9剂后,赘生物开始剥落而愈。

2风湿性感冒:李某,男,36岁,工人,1975年因汗出风吹,以致汗郁皮下成湿,湿郁化热,今发热已十余日不解,每日下午热势增重,全身痛重。伴有咽痛而红肿,咳嗽痰白而粘稠,无汗,自用辛凉解表药,更增恶寒,舌苔白腻,脉濡缓略浮,遂议为风湿性感冒病,因风湿郁闭,湿阻气机,气机不畅而出现各症,劝其试服麻杏薏甘汤。麻黄、杏仁各10g,薏苡仁30g,甘草7g,更加秦艽10g,波蔻7g,仅服一剂,果然热退身安;咽已不痛,咳嗽亦舒,劝其更服二剂,以巩固疗效。

39 各家论述

《古方新用》:方中麻黄散寒;薏苡除湿;杏仁利气,助麻黄之力;甘草补中,给薏苡以胜湿之权。

310 附注

薏苡麻黄汤(《外台》卷十九引《古今录验》、杏仁薏苡汤(《伤寒总病论》卷三)、薏苡仁汤(《全生指迷方》卷二)、麻黄杏仁薏苡仁汤(《普济方》卷一一八)、麻黄杏仁甘草薏苡汤(《保命歌括》)、麻杏薏苡甘草汤(《证治宝鉴》卷十二)、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医钞类编》卷三)、麻杏苡甘汤(《金匮要略释义》)。

古籍中的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一]痉湿病脉证并治第二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注病者,谓一身尽痛之病患也。湿家一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一湿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玉函。脉经。作日晡即剧。非。)〔鉴〕

《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痉湿病脉证治第二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此亦散寒除湿之法。日晡所剧。不必泥定肺

《金匮要略浅注》:[卷一]痉湿病脉证第二

者以此。而所以致寒湿。亦可类推矣。)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此又为风湿无汗者而出其方也。寒湿亦可用

《高注金匮要略》:湿病脉证第二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黄柏饮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黄柏饮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黄柏饮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黄柏饮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济总录》第七十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黄柏饮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黄柏饮 1 拼音

huáng bǎi yǐn

2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黄柏饮

21 处方

黄柏2两(去粗皮)。

22 功能主治

鼻中热气生疮,有脓臭兼有虫。

23 黄柏饮的用法用量

上以冷水浸12日,绞取浓汁1盏服之。

24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3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黄柏饮

31 处方

黄柏(去粗皮)3两,乌梅21枚(焙干)。

32 制法

上为粗末。

33 功能主治

急劳,寒热进退,渐将羸弱。

34 黄柏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露1宿,平旦空心服。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4 《圣济总录》第七十 41 方名

黄柏饮

42 组成

黄柏(去粗皮)1两半,葛根(锉)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鸡苏1两,凝水石2两,生竹茹半两。

43 主治

鼻衄汗血。

44 黄柏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地黄半分(切),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黄柏饮 《普济方》:[卷二百三十虚劳门]急劳(附论)

猪肝一重。即掺甘草末一重。空心黄柏饮治急劳。寒热进退。身体羸瘦。黄柏(去粗皮三两)乌梅(二十一枚焙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鼻中生疮

以少许糁敷疮上。治鼻中热气生疮,有脓臭兼有虫,黄柏饮方黄柏(二两去粗皮)上一味,以冷水浸一两日,绞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铜铁针刺入肉]又洗方

粘贴前药。又或紧急、前药末备,不能应手,须用后黄柏饮∶黄柏、黄连、寒水石各一钱,共为细末,生地一钱

《伤寒总病论》:[卷第三]发汗吐下后杂病证

解热毒,除酷热。不必饮酒剧者,疗五日中神效,黄连黄柏汤。黄连(一两半)黄芩黄柏(各一两)肥栀子(十二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诸血门]衄蔑(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鸡峰》卷五:柴胡地黄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柴胡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四圣心源》卷十:柴胡地黄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柴胡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地黄汤 1 拼音

chái hú dì huáng tāng

2 《鸡峰》卷五:柴胡地黄汤

21 处方

柴胡8两,人参3两,黄芩3两,甘草3两,地黄3两,半夏2两。

22 制法

上为粗末。

23 功能主治

产后恶露方下,忽尔断绝,热入血室,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寒热往来,如见鬼状。

24 柴胡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盏,去滓温服。

25 摘录

《鸡峰》卷五

3 《四圣心源》卷十:柴胡地黄汤

31 处方

柴胡3钱,黄芩3钱,甘草2钱,芍药3钱,丹皮3钱,地黄3钱。

32 功能主治

热入血室,胸胁痞满,状如结胸,语言谵妄,神识不清。

33 柴胡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大半杯,温服。

表未解,加苏叶、生姜。

34 摘录

《四圣心源》卷十

4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41 方名

柴胡地黄汤

42 组成

柴胡、黄芩、川芎、归须、生地、人参、甘草、香附、陈皮、黄耆、半夏、丹皮、童便、大枣、赤芍。

43 功效

清热行血。

44 主治

产后恶露方下,忽然一断,热入血室,寒热往来,妄言谵语,如见鬼神。

45 各家论述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小柴胡也;生地、川芎、赤芍、当归,四物汤;半夏、陈皮,二陈汤也,佐以丹皮、童便凉血清热,加耆、枣,佐参、甘以益气除热,痰化热退,结血消而自无妄言见鬼之症矣。

古籍中的柴胡地黄汤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妇人科]经脉

结胸,语言谵妄,神识不清,此谓热入血室也。以柴胡地黄汤主之。如带下者,缘相火下衰,肾水澌寒,经血凝

《伤寒总病论》:[修治药法(方中有不修治者,今不载。)]不可作煮散方

阳毒升麻汤阴毒甘草汤热病干姜附子汤青筋牵柴胡地黄汤赤脉KT石膏地黄汤黄肉随玄参寒水石汤白气石膏杏仁

《医学摘粹》:[杂病证方歌括妇人科]经脉

甘草首马良,腹疼偏在行经后,血脉虚时用此方。柴胡地黄汤(证附)妇人经水适来期,血室旋惊热入时,须用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二十二产后伤寒方论第一]阳旦汤

状。此由为热入血室,不即治之,诸变不测,宜服柴胡地黄汤。(方见第六卷十五论中)四物汤加北柴胡。《妇

《伤寒九十论》:青筋牵引证(五十三)

目录 1 拼音 2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葱白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全生指迷方》卷四:葱白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葱白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44 各家论述 45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葱白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葱白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千金》卷二:葱白汤 71 葱白汤的别名 72 处方 73 功能主治 7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75 注意 76 摘录 8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葱白汤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摘录 9 《温氏经验良方》:葱白汤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11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121 方名 122 葱白汤的别名 123 组成 124 主治 125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127 附注 13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千金》卷十八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145 用药禁忌 146 各家论述 15 《外台》卷三十三引《集验方》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56 附注 16 《伤寒总病论》卷三 161 方名 162 葱白汤的别名 163 组成 164 主治 165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16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葱白汤 1 拼音

cōng bái tāng

2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葱白汤

21 处方

葱白(切)6克 阿胶(炙)当归 续断 芎藭各9克 银适量

22 功能主治

养血安胎。主妊娠胎动不安,腹痛者。

2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上六味,切。用水2升,先煮银,取14升,去银,纳余药,煎取500毫升,纳胶令烊,分三服。不愈,更作服。

24 摘录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

3 《全生指迷方》卷四:葱白汤

31 处方

橘皮(洗,切)9克 葵子3克 葱白3茎(切)

32 功能主治

主忍尿劳役,或受惊恐,以致突然小便不通,脐腹膨急,气上冲心,闷绝欲死,脉右手急大者。

3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服。

34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四

4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葱白汤

41 处方

葱白6枚,人参1钱半,黄耆3钱(蜜炙),白术1钱半(炒),条芩1钱半(酒炒),阿胶3钱(糯粉炒),白芍1钱半(炒),甘草8分,知母1钱半(酒炒)。

42 功能主治

怀妊七月,脉洪滑疾者。

4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米1斗,煮药取2升,纳胶烊尽,煎取1升,温服。中虚血少,用黄雌鸡汁煮药。

44 各家论述

阴阳凝聚,胎热内炽,气虚不能举护其胎,宜扶元清热以养之,人参扶元以举胎息,黄耆补气以固中州,白术健脾生血,条芩清热安胎,阿胶补阴益血以安冲任。白芍敛阴和血以固胎元,葱白通阳,生草泻火,知母清胎热以润燥安胎也。黄雌鸡兼入巽坤,煮汁煎药,自然热化气充,胎孕无不日安而日固矣。

45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5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葱白汤

51 处方

葱白(烂研)2两,生姜(细切)1两,豉1合(拍碎),细茶末2钱。

52 功能主治

发汗。主时气。

5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2盏,煎葱并姜,至1盏半,次下豉,煎少时即入茶末,去滓顿服。厚衣盖覆取汗。

54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6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葱白汤

61 处方

葱白(切)半升,蜀椒(去目及合口者)半升,薤白(切)半升,香豉2合,防风(去叉)2两,芎1两半。

62 功能主治

诸疮风冷肿痛,皆因疮肿坐于水中,及风冷所致,或致反张,肿入腹则能杀人。

6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上锉碎,取一长项瓷罂,纳药于罂中,下水2升,以故帛及纸23重密封罂口,以绳缚之,然后纳罂于釜中,以水煮之,罂中气沸盛,穿破纸帛当中通气,以疮当气上射之,疮中黄水出尽即止,日23度,再煮罂令热用之。以愈为度。

64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7 《千金》卷二:葱白汤

71 葱白汤的别名

葱白雌鸡汤

72 处方

葱白(长34寸)14茎,半夏1升,生姜8两,甘草3两,当归3两,黄耆3两,麦门冬1升,阿胶4两,人参1两半,黄芩1两,旋覆花1合。

73 功能主治

妊娠七月,忽惊恐摇动,腹痛,卒有所下,手足厥冷,脉若伤寒,烦热腹满短气,常苦颈项及腰背强。

7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葱白雌鸡汤(《圣惠》卷七十六)。本方改为丸剂,名“葱白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汗不出者,加麻黄2两。

75 注意

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等。

76 摘录

《千金》卷二

8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葱白汤

81 处方

川芎、当归、白芍、熟地、人参、白术、甘草、陈皮、香附、五味子、麦冬、川断、黄芩、紫苏、紫菀、葱白、黄耆。

82 功能主治

养肺。主妊娠七月,胎动不安。

83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9 《温氏经验良方》:葱白汤

91 处方

葱白3寸,寸冬1钱,酒芩1钱,阿胶1钱,党参2钱,甘草3分,当归1钱半,黄耆1钱半。

92 功能主治

七月妊娠,忽惊恐动摇,腹痛,或下粉红。

93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煎3杯,每4点钟服1次,服至胎安为止。

94 摘录

《温氏经验良方》

10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101 方名

葱白汤

102 组成

葱白3茎(切),栀子14枚(擘碎),豉2合。

103 主治

乳石发动生疮,热气冲胸。

10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3盏,煎至2盏,去滓,分作3服,早晨、午时、至晚服之。

11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111 方名

葱白汤

112 组成

甘草(炙)1两,大黄(炙)1两,桑根白皮(锉)1两。

113 主治

肺气壅热,久嗽,涕唾多。

11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童子小便1盏半,入葱白5寸(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2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121 方名

葱白汤

122 葱白汤的别名

葱白散

123 组成

葱白1握(切),豉半升,葛根2两,升麻3分。

124 主治

中水毒、溪毒,如伤寒状。

125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移时又服。

126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127 附注

葱白散(《景岳全书》卷六十六)。

13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131 方名

葱白汤

132 组成

葱白(切)7茎,甘草(炙)2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半,生姜(切)1两。

133 主治

金石毒脚气。

13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盏,同煎至3盏,去滓,分3次温服。

135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14 《千金》卷十八 141 方名

葱白汤

142 组成

葱白27茎,乌头半两,甘草半两,珍珠半两,恒山半两,桃叶1把(一作枇杷叶)。

143 主治

冷热膈痰,发时头痛闷乱,欲吐不得者。

14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酒各4升和,煮取3升,去滓,纳朱,每服1升,吐即止。

145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生血等物。

146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葱白、乌头能吐风痰,然须恒山佐之,甘草和之,葱白、桃叶引之,珍珠取以安神解毒。此为安荣人安心而用也。

15 《外台》卷三十三引《集验方》 151 方名

葱白汤

152 组成

葱白(切)1升,阿胶(炙)3两,当归3两,续断3两,芎3两,银随多少。

153 主治

妊娠胎动不安,腹痛。

154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先煮银,取7升,去银,纳余药,煎取2升半,纳胶令烊。分3服,不愈更作。

155 制备方法

上切。

156 附注

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胎产救急方》引作“续断葱白汤”。

16 《伤寒总病论》卷三 161 方名

葱白汤

162 葱白汤的别名

连须葱白汤

163 组成

连须葱白(寸切)半斤,生姜2两。

164 主治

伤寒发汗后,或未发汗,头痛如破。妊妇伤寒,憎寒发热。

165 葱白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2升,煮1升,去滓,温温作23服。

166 附注

连须葱白汤(《活人书》卷十八)。

古籍中的葱白汤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六伤寒门]伤寒头痛(附论)

。有汗桂枝汤。已发汗。未发汗。头疼如破者。连须葱白汤。不已者。葛根葱白汤。阳明头痛。胃气所蒸也。调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三妊娠诸疾门]滑胎

毛香附子一两为末。姜汤调下。冷气攻刺胁肋疼痛。葱白汤调下。脾寒。血气成块作痛。热酒调下。大小便不通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小便淋沥第十三

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葱白汤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治

《类证活人书》:卷第十八

五六里。服讫良久。煮葱豉汤热吃。即取汗。(连须葱白汤)(七十五)治伤寒已发汗。或未汗。头疼如破。生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二妊娠诸疾门]安胎

1 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 2 难经校注 3 难经语译 4 难经本义 5 外科精义 6 温疫论 7 血证论 8 研经言 9 良方集腋 10 赤水玄珠全集 11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12 伤寒论校注 13 伤寒六书 14 金匮要略论注 15 厘正按摩要术 16 本草蒙筌 17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18 明医杂著 19 本草从新 20 圣济经 21 子和医集 22 辨证录 23 杨氏家藏方 24 活人书 25 简明医彀 26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27 针灸大全 28 伤寒论语译 29 病机汇论 30 本草崇原集说 31 经穴解 32 本草衍义 33 幼幼集成 34 诸病源侯论校注 35 针灸易学 36 疡医大全、 37 徐大椿医书全集 38 痘疹辨证 39 疯门全书 40 金匮玉函经二注 41 王旭高临证医案 42 读素问钞 43 妇人大全良方 44 广瘟疫论 45 海药本草 46 喉科指掌 点校本 47 问斋医案(无封面) 48 刘涓子鬼遗方 49 学古诊则 50 人身通考 51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52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53 伤寒瘟疫条辩 54 世医得效方 55 类证治裁 56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57 金匮要略校注 58 御药院方 5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0 金镜内台方议 61 千金宝要 孙真人海上方 62 伤寒总病论 63 吴鞠通医案 64 形色外诊简摩 65 种福堂公选良方 66 疡科会粹 67 名医别录 68 幼幼新书 69 外科证治全生 70 理虚元鉴·虚损启微 71 吴普本草 72 食物本草 73 中藏经语译 74 中藏经校注 75 脉经语译 76 针灸甲乙经校注(上下册) 77 本草易读 78 医学指归 79 胎产心法 女科辑要 80 外科证治全书 81 松峰说疫 82 医方考(附《脉语》)(校点本) 83 仁术便览 84 医灯续焰 85 医方考(附《脉语) 86 验方新编 上 87 验方新编 下 88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89 随息居饮食谱 90 医经溯洄集 91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下) 92 祖剂 93 易简方 94 医林改错 95 冯氏锦囊秘录 96 饮膳正要 97 不居集 98 寿世保元 99 古今医统大全(上下) 100 脉经校注 10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1册-医经注释(上册)(卷1—卷46) 10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2册-医经注释(下册)(卷47—卷70) 10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 第三册 诊断(卷71—卷92 ) 104 明目至宝 105 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 106 蠢子医 107 刘纯医学全书 108 千金翼方校释 109 遵生八笺校注 110 难经正义 111 痰火点雪 112 续名医类案 113 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 114 医碥 115 本草经集注 辑校本 116 勉学堂针灸集成(PDF) 117 汤液本草 118 养生月览 119 饮食须知 120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21 小儿推拿广意 122 全生指迷方 洪氏集验方 123 孙真人千金方 附真本千金方 124 景岳全书 125 四明心法 四明医案 126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127 调燮类编 128 本草求真 129 河间医集 130 小儿药证直诀 131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32 神农本草经辑注 133 痧胀玉衡 134 韩氏医通 135 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 136 温疫论补注 137 医门补要 138 医学读书记 139 医学纲目 140 证治准绳 14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4-12册)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十叶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古方汇精》卷二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十叶散的用法用量 24 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