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都学什么啊,是不是一直看古文?我准备报中医
某学校中医7年制本科的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汉语、中医文献学、医用生物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针灸学、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各家学说、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从课程设置来说,还是要学习相当数量的中医古籍,但也不是一直看古文,现代医学也有不少课程。仅供参考!
这篇文章是我们了解了一个生动的鲁迅先生的生活 这种生活是不同于文笔里的鲁迅先生 和文字战火中的鲁迅相比 这个生活中的鲁迅是平易近人的 是一个可以轻松生活的人 但是在这些轻松的生活片断中又贯彻着他的独特的精神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总体来说是他是希望青年人能认真写字 因为这透漏着一个人的做人的原则
他的陪客人的精神可见他是一个待人态度认真 给别人足够的尊重的人
最后两段是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别人来反应出一个工作认真 做学问认真地鲁迅先生 可以深化人物特点 从他人的角度来描写鲁迅先生 更加衬托他的性格和风范
印度有许多传统医学流派和分支,其药物多取材于热带植物。 著名的有阿育吠陀医学 (Ayurved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吠陀时代,距今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仅供参考
1、印度医学 历史源流 印度医学又称阿育吠陀医学 (Ayurveda Medi-cine),形成于 公元初期的古代印度,以被称为“古印度医学百科全书”的《啫 罗迦本集》的问世为标志。 吠陀时代 (约公元前 14 世纪至前 600 年 ), 主宰印度的雅利安人开创了以婆罗门教为核心的吠陀文化 , 也开启了印度古代哲学和自然哲学的源头。 作为四种副吠陀 (对 吠陀的补充和演绎)之一的阿育吠陀是关于植物和医药的知识。 在梵文中“阿育”意为生命,“吠陀”意为知识、学问。 阿育吠 陀意指生命之学,是印度医学理论的源头。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指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
扩展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由于文献载体的变迁,书写、契刻、印刷的不同以及装订技术水平的进步,对于文献的编缀、卷摺、包背和装订,先后产生过几种不同的体式:
1、简策体式(竹木简的编简)。
2、卷轴体式(缣帛和纸书的卷轴装以及纸书向册页过渡的旋风装)。
3、折叠体式(梵夹装、经折装)。
4、册页体式(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等)。
当代以纸为载体的文献资料,除少数复印的古籍偶尔沿用线装外,大都采用平装、精装。
——中国古典文献学
1 《明史 毛羽健传》古文全文翻译
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
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元年由知县被征召授官御史。
喜欢议论事情,首先弹劾杨维垣八失罪状及阮大铖反复变幻的情形,两人于是遭驱逐。 的军队征讨安邦彦久而无功。
毛羽健说:“贼寇的巢穴在大方,黔是他们的前门, 蜀遵、永是他们的后门。从黔进兵,一定要越过非常险峻的陆广,七昼夜抵达大方,一 夫当关,一千个人无能为力,王三善、蔡复一所以屡次失败。
遵义离大方三天的路程, 而毕节只是百余里平原,从这儿进兵,有什么可担心不能攻克的呢?”并趁机上奏谋划充 实兵力筹集粮饷的策略,并荐举原总督朱燮元、闭梦得等人。皇上当即商议施行,后来 果然平定了贼寇。
不久,陈述驿站传达的祸害:“兵部调动部队征用驿车的文书有发出的, 没有缴进的。士绅将乘坐驿车的文书借用,一张纸经过多次涂改修补。
差役的威势如虎, 百姓的性命像丝。”皇上当即命令有关部门严加清理整顿,长期积聚的困顿得到缓解。
在这个时候,阉党已经垮台,东林的声势大盛。而朝廷上位居首席的大臣王永光变 幻不定,温体仁奸诈狡猾,周延儒机巧谄谀。
谏议部门新上来以正直相标榜的一些人, 尤其争着抨击大臣来提高自己的声望。体仁攻讦钱谦益,是因为科场旧事,延儒助他为 恶,并且把攻击自己的人看作结党营私欺骗君主,皇上发怒因而为此取消会合大臣推举 内阁的事情。
御史黄宗昌上疏弹劾体仁急切盼望通过枚卜进入内阁,想用“结党”两字 来击破在此以前公众舆论对自己的反对,并且堵住后来谏议部门的多嘴多舌。 毛羽健也对朋党的说法表示愤慨,说:“那些依附叛逆的奸人既然不可任用,势必不 得不用那些奸人所排挤打击的人。
如今认为相继受提拔任用的人是为结党而来,那么将 认为往日陆续被削夺官职的人是为结党而去的吗?陛下分不清在朝诸臣与奸党诸臣谁正 谁邪,不看看天启七年之前与崇祯元年之后的天下,哪个危险哪个安定?今天说太平还够 不上,说剔除弊病则是足足有余,诸臣有什么对不起国家的!一个人招摇张扬,就怀疑整 个朝廷都与他结党,于是互相牵连,不是要一网打尽么!”皇上指责毛羽健胡乱猜疑,因 为前次分条陈述驿站的事而原谅了他。 太常少卿谢升向永光营求巡抚的职务,永光执掌吏部,谢升应当被推举为蓟镇巡抚, 因为害怕战争而托病逃避,后来被推举太仆寺卿就不称病了。
毛羽健弹劾谢升、永光勾 结,应一起论罪。永光在丈华殿受皇上召见回答询问,极力指责毛羽健,请求追究指使 他的人。
大学士韩爌说:“追究谏议官,不符合体制。”皇上不听从,不久宽恕了他。
一 日,皇上临幸文华殿,单独召见延儒谈了很久,事情秘密,整个朝廷惊疑害怕。毛羽健 说:“不在满朝大臣前召见而单独接待,垂询不通过上朝参见而在退朝闲暇的时候。
夜已 深,内阁的门还开着。汉朝的臣子说过‘所说的是公事,就公开说;所说的是私事,君 主不接受私人的请求’。”
奏疏递入,受到严厉的责问。毛羽健已经多次触犯占据高位掌 握重权的大臣,他们的同党想借着某件事驱逐他。
等到袁崇焕关进监狱,主事陆澄源因 为毛羽健曾经上疏称赞崇焕,就弹劾他,免职回家而死。
2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3 《高中文言文胡建传阅读参考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19分)胡建传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 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
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①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
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
建曰:“斩之!”遂斩监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
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逾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军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
'臣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②不入军,军容③不入国。
'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④相善。
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
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 建报亡它坐。
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⑤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
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注解①堂皇:又作“堂隍”,官署的厅堂。 ②国容:国家(平时)的法令制度。
③军容:军中(特殊)的军法制度。④丁外人:人名。
⑤甲舍:甲级住宅,指公主的住宅。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 慰藉:抚慰B时监军御史为奸 为奸:做奸邪之事C执事不诿上 诿上:连累上司D奔射追吏,吏散走 散走:散开行走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乃约其走卒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 诛恶以禁邪 焉用亡郑以陪邻C 欲民先成其虑也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D 或将交刃而誓 青取之于蓝而青出于蓝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胡建秉公执法,发现监军御史违法,就带领下属前去捉拿并斩杀了他,为严肃军法起到了模范作用。
B胡建执法斩杀监军御史,是谨遵军法上所说的“军正执法,不属于将军,将军有罪,军正可以上奏;二千石以下的校尉都尉,军正都可以依法治理”的条例执行的。C皇帝的诏书中说:国家的法律不完全适用于军营。
因此打消了胡建关于副职执法的疑虑。 D胡建扬名是因为在渭城令与帝妹盖主等皇亲国戚的斗争中,表现出的不畏权贵敢于同恶势力斗争得精神。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1)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壁垒已定,穿逾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 D(散走:散开逃跑)5B(A项,前“乃”为副词,于是就;后“乃”为副词,竟竟然。 B项,两个“以”均为连词,连接手段与目的,可译为“来”。
C项前“其”为代词,作定语,当“他的”讲;后“其”为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岂”“难道”“还”。D项,前“而”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译为“着”;后“而”为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但是”“却”等。
6D(胡建扬名的原因是依据黄帝时的军法上说的“二千石以下的校尉都尉,军正都可以依法治理”条例斩杀了监军御史,而皇帝也认同他不必采用文吏的议处。)7(1)如今监御史公然打通军营的矮墙来达到做买卖获利的目的,(自己)私下里做买卖,而且跟军士们一齐作交易,(如果)不确立坚定的同敌人斗争的决心,(没有)勇猛地打击敌人的气节,(得分点:翻译“穿”“市”各1分,句意3分)(2)军队的营垒已经筑好,穿壁墙不从正路走的人,这就是奸邪之人,是奸邪之人(应)杀!(得分点:翻译“壁垒”“奸人”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胡建字子孟,是河东人。
孝武帝天汉年间,担任军正次官的职务,因清贫而无车马,常步行与士卒生活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抚慰士卒,深得士卒之心。当时监军御史做奸邪之事,他打通北军营垒的矮墙,将那里作为他做买卖的地方。
胡建想杀了他,就与他的走卒相约道:“我想为杀一个人,我说抓他(你们)就抓他,(说)杀他(你们)就杀他。 ”于是在选士马的日子,监御史和护军各部校排坐在厅堂上,胡建率领士卒小跑到厅堂下拜见(他们),趁(胡建)上了厅堂,士卒都上了厅堂。
胡建。
4 文言文阅读 晋书郑冲传求翻译原文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译文
郑冲字文和,是荥阳开封人也。从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众,生性恬静清心寡欲,专心研习经史典籍,于是广泛研习儒家及百家学说。有优美的风度,行动一定遵循礼制,率真任情,坚持本性。不要同乡人的赞誉,因此在州郡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到了魏文帝做太子的时候,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任郑命冲为文学侍从,不断升迁做了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提拔他为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被授予司空之职。等到高贵乡公曹髦讲《尚书》,郑冲手执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进言高贵乡公曹髦即位,被授予太保之职,职位在三司之上,进封寿光侯。郑冲官职的品级虽然达到台辅一级,却不参与尘俗之事(特指社交应酬之事)。当时文帝辅佐朝政,平定蜀国之后,命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制度,(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
重点翻译:
耽玩经史;
专心研习经史典籍。
耽玩:专心研习;深切玩赏。
公宜颐精养神,保卫太和,以究遐福。
译文:您应当颐养精神,护持自己的元气,来好好享受久远之福。
遐福:久远之福。保卫:保护使不受侵犯。太和: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其赐几杖,不朝;
(后来)他被皇帝赐予坐几和手杖,(并且特批他)可以不上朝。
几杖: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古常用为敬老者之物,亦用以借指老人。
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
(他)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
箪食:犹蔬食。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古为贫者所服。资产:资财;产业。世:世人。以此:因此。重:看重;推重。
5 《姚僧垣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姚僧垣传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
梁武帝大同九年领殿中医师。时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其视之。
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梁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吴?”后为太祖征。
天和元年,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无所觉知。诸医先视者,皆云已已不可救。
僧垣后至,曰:“困则困矣,终当不死。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
其家忻然,请受方术。僧垣为合汤散,所患即瘳。
建德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 口不能言;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
僧垣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
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
末乃治足,足疾亦瘳。比至华州,帝已痊复。
宣政元年,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乃诏僧垣赴行在所。
内史柳昂私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如何?”对曰:“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 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
寻而帝崩。 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
乃令僧垣治之,其疾即愈。帝甚悦。
及即位,恩礼弥隆。常从容谓僧垣曰:“常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乎?”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
帝曰:“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 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
乃封长寿县公,邑一千户。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
大象二年,除太医下大夫。帝寻有疾,至于大渐。
僧垣宿直侍。帝谓随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
僧垣知帝诊候危殆,必不全济。乃对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
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帝颔之。
及静帝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初,进爵北绛郡公。
三年卒。时年八十五。
(节选自《周书·姚僧垣传》)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此候疾 候:侍候。 B高祖亲戎东讨 戎:统率军队。
C至尊贬膳日久 贬:减少。D臣曲荷殊私 私:偏爱34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姚僧垣医术高妙的一组是( )①梁武帝大同九年领殿中医师 ②僧垣为合汤散,所患即瘳 ③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 ④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 ⑤帝甚悦。
及即位,恩礼弥隆 ⑥僧垣知帝诊候危殆,必不全济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僧垣医术高超,为葛修华治疗痼疾时非常细心,全面了解病人的症状,记录病情变化,使得梁武帝赞叹有加。 B高祖东征时身患疾病,姚僧垣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确定详细的治疗方案,然后对症下药,很快把高祖的病全都治好了。
C宣帝先前曾患心痛病,经姚僧垣治疗得以痊愈。宣帝非常感激,后来给他赐爵封地,使他拥有子孙相传的基业。
D姚僧垣一生侍奉几代帝王,能够做到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并且还很谨慎,在宫中应对得体,深得信任,屡屡升迁。3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医先视者,皆云已已不可救。 僧垣后至,曰:“困则困矣,终当不死。”
译文: (2)“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 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
帝颔之。译文: 参考答案 3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A解析 候:诊察,诊治 34。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姚僧垣医术高妙的一组是( ) 答案 C解析 ①⑤均为间接表现 3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B解析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错误,应为“根据军情需要” 3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 (1)先前为他治(看)病的各位医生,都断言(说)已经不可救治。 僧垣后到,他说: “难治是难治,最终应当不会死。
(2)“我承受皇恩已经很厚重,想尽全力效劳(心思就在于尽心效力)。只恐怕能力有限(不够)不能及(达到),怎敢不尽心而为。”
皇帝点头称是。 参考译文 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
梁武帝大同九年时兼任殿中医师之职。当时葛修华患病多时,各种医卜星相之术都不能治得好,梁武帝就让姚僧垣去看他。
姚僧垣回来后,具体全面地叙述他的症状,并且记录了病情轻重变化的情况。梁武帝感叹说:“僧垣用心仔细严谨,竟然到这种地步,用这样的态度诊治疾病,什么病治不了呢?” 后来姚僧垣被周太祖征召。
天和元年,大将军、乐平公窦集突然感染风寒,精神错乱,对任何事情无所知觉。先前为他看病的各位医生都断言已经不可救治。
僧垣后到,他说:“难治是难治,最终应当不会死。如果把病单独(专一)交给我治,我将为他治病。”
他的家人欣然从命,请他授予治病的处方、办法。 僧垣为他调制汤散,治好了他的病。
建德四年,高祖亲自统帅军队向东讨伐(北齐),到河阴患病。不能说话,眼睑垂下盖住眼睛,又不能向上看;一脚抽缩,不能行走。
僧垣认为五脏均病,不可同时治疗。带兵打仗最要紧的事,莫过于语言,于是开方用药,皇帝得以开口说话;然后又治眼睛,眼疾消除;最后治脚,脚也痊愈。
等到到了华州,皇帝已恢复健康。宣政元年,高祖出行到达云阳,竟然卧病在床,于是召僧垣赴云阳。
内史柳昂私下问:“高祖饭食减少时间长了,脉象怎么样。
。《内经》里将医生划分为两个等级,即上工与下工。上工指的是非常高明的医生;下工呢?当然就是非常普通,非常一般的医生了。上工、下工怎样从更内在的因素去加以区别呢?《灵枢》在这方面给出了一个很具体的指标,就是“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神是什么?神是无形的东西,属于道的范畴,属于形而上的范畴,上工守的就是这个。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守持这样一个范畴的东西,能够从这样一个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那就有可能成为上工。反之,如果守持已经成形的东西,从形而下的这样一个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那只能成为一个下工。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守神就是治未病,未病就是尚未成形的病,在未成形的时候你拿掉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等成形了,甚至等它牢不可破了,你再想拿掉它,那就不容易了,那就会吃力不讨好。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从未病到已病,从未成形到已成形。按照西医的说法,就是任何一个器质性的病变都是从非器质性的阶段发展而来。在非器质性的阶段治疗是比较容易的,而一旦进入器质性的阶段,治疗就困难多了。因此,为医者不但要善于治病更要善于识病。疾病在未病的阶段,在未成形的阶段,你能否发现它,截获它,使它消于无形。像扁鹊望齐侯之色一样,病还在皮肤就发现了,在皮肤就进行治疗,应该不费吹灰之力。而张仲景为侍中大夫王仲宣诊病,提前 20 年作出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这就是见微知著的功夫,这就是防微杜渐的功夫。等到晚期癌症了你才发现它,又有多少意义呢?
目前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处于诊断已病的水平阶段,也就是说这个诊断技术再先进,也只是诊断出那些已成形的病,对于未病,对于尚未成形的病,现代的诊断还无能为力。但是,到了基因诊断,检查婴儿,甚至胎儿的基因,就能发现将来的疾病,到了这个阶段,就应该是知未病了。所以现代医学从总体上说,还是向传统中医这样一个方向发展。
现在大多数人对中医的认识,都是从已病的这个层次上去认识,都是从形而下的这个层次去认识。从这个层次上去认识中医,当然觉得中医处处不如西医。我经常打一个比方,比如一个心梗的病人,心梗发生了,你会往哪个医院送呢?是往中医院送,还是往西医院送?我看 100 个人会有 100个人要往西医院送,也许就是张仲景再世,他也会建议你送医科大附院,而不送中医学院附院。凭着这个,搞西医的人个个挺胸抬头,搞中医的人个个垂头丧气,以为中医确实糟糕,自己入错了行。如果这样比较,那中医确实不怎么样,要甘拜下风。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我治的这个病人,我治的这个冠心病,根本就不发生心梗,乃至根本就不发生冠心病,我是使它不发生,你是发生了以后去救治,这两个如何比较呢?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对患者个人,哪一个更有利益?我想 100 个人里,也会有 100个人是赞成我的。如果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去比较,也许我们就会有信心。现在人们对中医的认识是从“ 渴而穿井,斗而铸锥”角度,这能够反映中医的真实吗?中医讲究治未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的开首就指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这门医学的出发点,它的宗旨是治未病,是未渴而穿井,未斗而铸锥的,可现在许多人偏偏要在已病的行列跟西医较劲,搞什么中医急救医学,这就叫做不自量力,这就叫做以己之短击人之反映中医的长。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你怎么可能和现代的速度相比呢?
所以,上面这个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中医是这样的一门医学,它整个地是偏向于形而上的一面,是以形而上统形而下,是以治未病统治已病。而我们现在却在完完全全地用形而下的眼光去看待它,把它当作一门完完全全的形而下的学问,治已病的学问。我们提倡科研,提倡现代化,提倡现代中医教育,完全就是用现代科学这个“形而下”的筛孔去对中医进行过滤,滤过去的是“精华”,是可以继承的东西,滤不过去的东西,就是“糟粕”,就要扬弃掉。大家想一想,这个通不过筛孔的部分是中医的哪一部分呢?必定是形而上的这部分。对上述问题我们思考清楚了,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所采用的现代教育方式,我们所采用的现代中医教育路子,只是一条培养造就下工的路子!
学中医都学什么啊,是不是一直看古文?我准备报中医
本文2023-10-15 11:19: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