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1收藏

关于学习的文言文,第1张

凿璧偷光(又名: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日:“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与之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字稚圭。他勤奋好学却没钱买蜡烛。邻居家有蜡烛但光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雇工却不要报酬。主人很奇怪,问国衡为什么,

匡衡说:“希望能把主 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被其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他便成了学问家。

注释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了。穿壁: 在墙上钻洞。邑人:谓同乡人。古时“县”通称为“邑大姓:富户;大户人家。文不识:姓文名不识。与: 帮助。佣作: 做雇工劳动。偿: 指报酬(回报)。怪: (对这件事) 感到奇怪。资: 资助,借给。大学:大学问家。愿: 希望。遂:后来。乃:因此。

扩展资料

启示

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凿壁偷光

1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里仁第四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公冶长第五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雍也第六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栗。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栗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述而第七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静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第八 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子罕第九 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乡党第十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必表而出之。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不践迹,亦不入於室!”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杏漫},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赤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后。曾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训;言不训,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无所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

2《论语》有关君子的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君子不器。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1、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4、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5、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求《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

孔子提出了“君子”这个形象来解决这个疑难!但是,谁是君子呢?为什么是君子呢?在孔子那里,我们将知道“君子”那是作为学习的例子(examplary person,如同安乐哲在《<论语>的哲学诠释》中的英文翻译给我们的启发)!

在孔子时代,君子一方面可以是实指的所谓的先进的“今之君子”;另一方面也是虚指:并无明确具体指谓。孔子就曾经以君子作为一个主导形象:《论语·述而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的出现是孔子面对礼乐崩坏而提出的一个范型式的生命样式(请参看张岩在《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中更加丰富的分析)。但是,对于当今的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例子式的存在?也许,我们首先要思考何谓“例子”本身?

君子的古写与“诗人”的“诗”、“尹”相关,而且都与法度有关,在字意上(参看很多学者对《诗经》的文化研究),诗的半边是手持什么东西,作为法度,作为制度的掌控。尹和君子在文字发生上也有关系,尹,治也。命尹这样的语词反复出现在甲骨文上。圣人,尹,君与祭祀或祭师也是相关的,《大戴礼记·五义篇》:“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君子也是通道的打开者。君子与温柔敦厚之诗教的关系也有待思考,君子这里有化解阳刚和可以克服法律的严酷性的德能?这里涉及法则柔和化的问题?

4论语中关于学习古诗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语出《论语学而》。这是《论语》第一章第一句,学习的本义。

译文: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无穷快乐。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出《论语学而》。这句说的是学者的日常言行的一个基本要求和态度。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习的君子了。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话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译文:孔子说: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是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总结。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

5、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这是学者做学问最基本的态度问题。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

5论语里关于君子的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忽?

孔子提出了“君子”这个形象来解决这个疑难!但是,谁是君子呢?为什么是君子呢?在孔子那里,我们将知道“君子”那是作为学习的例子(examplary person,如同安乐哲在《<论语>的哲学诠释》中的英文翻译给我们的启发)!

在孔子时代,君子一方面可以是实指的所谓的先进的“今之君子”;另一方面也是虚指:并无明确具体指谓。孔子就曾经以君子作为一个主导形象:《论语·述而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的出现是孔子面对礼乐崩坏而提出的一个范型式的生命样式(请参看张岩在《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中更加丰富的分析)。但是,对于当今的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例子式的存在?也许,我们首先要思考何谓“例子”本身?

君子的古写与“诗人”的“诗”、“尹”相关,而且都与法度有关,在字意上(参看很多学者对《诗经》的文化研究),诗的半边是手持什么东西,作为法度,作为制度的掌控。尹和君子在文字发生上也有关系,尹,治也。命尹这样的语词反复出现在甲骨文上。圣人,尹,君与祭祀或祭师也是相关的,《大戴礼记·五义篇》:“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君子也是通道的打开者。君子与温柔敦厚之诗教的关系也有待思考,君子这里有化解阳刚和可以克服法律的严酷性的德能?这里涉及法则柔和化的问题?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子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即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6论语中关于学习,君子,孝道,诚信的句子,各五句,并解释

1、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君子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君子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君子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7有关学习的的诗句或论语

五一长假除了旅游 还能做什么? 辅导补习 美容养颜 家庭家务 加班须知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君子结于一也。

5、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四、中国古代其它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诗集 《长歌行》 28、《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9、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0、反求诸己(反过来追究自己,即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孟子·公孙丑上》 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to 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 to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五、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泽东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活到老,学到老——周恩来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20、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21、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22、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2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24、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6、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桑新民 27、学习是科学,要成为科学的学习者,就必须求真——探索并遵循学习的客观规律;学习是技术,要掌握高超的学习技能,就必须向善——在刻苦的修炼中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是艺术,要在艰苦的学习中获得乐趣,就必须审美——体验出神入化的学习意境;学习更是哲学——领悟真善美统一的学习智慧,创造学习型社会,享受学习化人生。——桑新民 28、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交流与协助中学习、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学会在研究和创造中学习,这些学习能力是在信息社会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桑新民 29、在信息时代的挑战面前,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重要!发展自身的人类学习能力同改造外部世界的人类生产能力(生产力)共同构成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动。

8关于君子的诗句

1《火后借居君子亭书事四绝呈粹翁》宋·陈与义

入山从此不须深,君子亭中人不寻。

青竹短篱园昼静,梅花两树照春阴。

白话译文:进入山从这里不需要深,君子亭里的人不去寻找。青竹短篱园白天安静,梅花两树照春阴。

2《君子法天运》唐·韩愈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焉能使我心,皎皎远忧疑。

白话译文:君子取法天地运行,四时可以前知。小人只有所遇,寒暑不可期。利害有常势,取舍不定姿。怎么能让我的心,皎皎远离忧虑。

3《流夜郎闻酺不预》唐代·李白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白话译文:朝廷的大人们在教颂盛世的太平安康,我一个罪囚却被放逐到遥远荒僻的地方。闻道朝廷大赦赐酺,奏钧天乐章,多想得到那东风,把这消息吹到夜郎。

4《天末怀李白译文》唐代·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白话译文: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令我惦念不已。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5《庭竹》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白话译文:竹子像雾露洗涤过一样透亮丝丝铅粉般韵白的骨节,像风摇青玉般的枝子。个顶个的特别像君子,没有哪里不相似,没有哪里不合适宜。

  司马光勤学

  原文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既:已。

  “俟能讽诵乃已,……”俟:等到。 讽诵:背诵。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强志:记得牢。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患:担心。

  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原文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②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③辄④执⑤书立窗下,就⑥明⑦而读。如是⑧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⑨之迹隐然,至今犹⑩存。

  注释: ①谪:把高级官员调到边远的地方去做官,这里指被贬官。 ②寓:居住 ③昧爽:拂晓,破晓 ④辄:总是 ⑤执:拿 ⑥就:依靠 ⑦明:光亮 ⑧是:这样 ⑨趺:脚 ⑩犹:还

  译文

  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住的房间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依靠着微弱的晨光读书。他就像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隐约约可见,直到现在还存有。

  ---------------------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穿壁:在墙上找洞。

  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大姓:富户。

  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与:帮助。

  佣作:做雇工辛勤劳作。

  偿:值,指报酬。

  怪:感到奇怪。

  资:借。

  大学:大学问家。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知识]

  “感激”及其他。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

  译文:

  皇甫谧年龄到了二十岁,不爱好读书学习,到处游荡,不守规矩,有人认为他憨痴不懂事。曾经弄到瓜果,他总是进献给过继的母亲任氏。任氏说:“《孝敬》上说:‘只给父母牛、羊、猪的奉养,尚且是不孝。’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点教化人的书,心思尚未进入正道,你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宽慰的啊。”说到这里,任氏就叹息着又说:“唉,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居处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兑现对小孩杀猪的诺言来教育他,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疏漏,为什么你竟这样愚钝不开窍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着说着就对着皇甫谧涕泣起来。皇甫谧于是被感动而振作起来,跟着同村人席坦读书接受教育,勤勉努力从不懈怠。皇甫谧居家贫寒,他亲自在田间播种与收获,带着经书而种田,于是博览通晓各种典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言。为人沈静,极少额外的欲望,这才产生了高尚脱俗的思想,以写书作为自己的要务,自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之类论著。

  ----------------------

  孙权劝学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与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

  七录

  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毕朗读一遍,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

  钞:同“抄”。

  如是:如此。

  始:才。

  已:停止。

  管:泛指筒形、中空而细长的物体,这里指“笔管”。

  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

  沃:浸泡。

  汤:热水。

  斋: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

  录:抄写。

  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要朗诵一遍,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都冻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

先解释字义:

好:读hào,喜爱。好学:热爱学习。

敏:古文中通“勉”,奋勉。敏求:勉力以求,努力求取(知识、进步)。

这是一个联合短语,由两个支配式词组“好学”、“敏求”并列组成。基本意思是:热爱学习,勤奋求知。

关于学习的文言文

凿璧偷光(又名: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