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历史简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2收藏

印度的历史简述,第1张

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条目是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南部部分地区和尼泊尔。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古代史

吠陀文化(公元前3000年 到 前600年)

印度十六雄国时期(前600年前后)

孔雀王朝(前322年 到 前185年)

外族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年)

笈多王朝(公元320年~540年)

后笈多王朝(公元700年前后)

拉其普特时期(7 到 8世纪)

伊斯兰时期(11世纪 到 16世纪)

近现代史

殖民地时期

包括: 英属印度、法属印度、葡属印度

印巴分治

印度共和国

印度历史的史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古代印度史(即穆斯林征服以前的印度史);这段时期的可靠史料 往世书

极度匮乏。相对而言,伊斯兰教时期的史料就非常丰富。各穆斯林王朝都留下了很多官方文件、编年史和邸报,可供历史学家查阅研究;一些统治者的传记也是十分宝贵的文献(如著名的巴卑尔回忆录)。不那么可靠的史料,还包括此一时期到过印度的外国人的游记等等。关于英国统治时期的历史,则有许多政府档案可以利用。 搜寻穆斯林征服以前的的史料是印度史料学的主要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印度方面本身不重视对于历史的记载;印度人没有构造起一种有效的保存重大历史事件的制度。11世纪到过印度的穆斯林学者比鲁尼(Al-Biruni)评论说:“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历史次序;他们在述说国王的年代系列时是漫不经心的,当要他们非说不可的时候,就困惑起来,不知说什么好,他们总是代之以讲故事。”阿尔-伯拉尼的话是非常接近于事实的。在印度不存在类似其他国家的相对可靠的官方史书,却存在着大量宗教典籍、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许多历史事件就混在这些东西里面流传下来。所以关于古印度历史的史料,必须从各种来源中搜集,有时甚至要到文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去考证古代印度的历史事件。 常见的史料包括:

印度本地的历史文献

各种王朝世系表。这是一种常见体裁,但是大多数印度王表的可靠性与可考性都不高。许多这种表是夹在哲学和文学作品的段落中。往世书和史诗都经常追述古老的印度王朝(如摩诃婆罗多的附篇诃利世系里详细地追述了日种王朝和月种王朝的系谱)。考虑到往世书的实际创作时间及其宗教目的,不能把它里面包含的古代王朝世系当作可靠的历史记载。 编年史。最著名的此类作品是完成于12世纪的《诸王流派》(或译为《王河》),这是一本克什米尔的王朝史,以克什米尔地区的历史为中心。此书可能是由作者(迦尔诃那)根据王室档案编辑而成的,对于12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的记载堪称信史;但是它对更古老时期的记载的可靠性很低,比如它竟把克什米尔诸王的世系上溯到前20世纪。 一些介于史实和传说之间的历史故事,如吠罗曼伽本行,勇健王九所行赞等等。它们具有演义性质,但是仍然反应了一些历史事件。

1922年夏天,印度考古学家巴纳尔仁带领着他的团队,在位于原英属印度信德省某区域进行例行考古发掘。这个区域位于印度河中央岛屿,在古印度时期,就已经被泛滥的泥沙所掩盖。出于职业的敏感,巴纳尔仁早就意识到此处似乎大有文章。随着挖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场发现的建筑遗址,逐渐清晰地显露出来,这让巴纳尔仁兴奋不已。在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发掘后,一座曾经繁盛一时的古城,完全暴露在世人眼前了。

这座古城占地约8平方公里,分为上城和下城,人口接近5万。整座城市呈长方形,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街区纵横交错,已初具现代城市的特征。上城居住的,显然是贵族或城市首领。多为两层式建筑,中心设置有庭院,四周为居室。临街一面,为避免灰尘和噪音,没有设置窗户。在每家的厕所和浴室下面,都有较大口径的地下排水系统。上城周围还建有高高的围墙和壕沟,城墙上密布着众多的岗哨,城中间有着举世闻名的大浴池,占地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米。

下城则相对拥挤和简陋。不但房屋低矮,建筑质量粗糙,而且生活设施也相对简单很多。考古学家们猜测,这应该是下层百姓的住所。在印度发现如此辉煌的古代文明,其实并不出人意料。毕竟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真正让考古学家们震惊的是,在古城遗址中,发现了海量的人体骨骸。从这些尸骨的形状可以看出,似乎他们在同一时间就集体死去了。

有人在沐浴,有人在逛街,有人在劳作,有人正躺在床上休息。因此,科学家们将这座一夜之间消失的城市,称为“死丘”。而且,专家们还发现,城市里到处都留下了高温灼烧的痕迹,并找到了一个爆炸中心。距离爆炸中心较近的所有建筑物,都被夷为平地,到处散落着烧熔的黏土和融化的石头。而相对较远的建筑物,得以保留下来。

专家们对遗址上的物体进行了碳14测定,发现这座城市存在于公元前2500—公元前1500 年间,距今至少3500年了。而且,据罗马大学的实验证明,古城遗址当时的熔炼温度,高达1400℃—1500℃,才足以将黏土烧融和矿物质烧化。那么,“死丘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人提出了瘟疫说。但这显然解释不通,因为没有哪种瘟疫会在同一时间杀死所有城市居民。也没有任何一种瘟疫会产生爆炸,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如此高的温度。还有人提出是自然灾害所致,如地震,洪水、火灾等。但只要我们稍一思索,就不难发现问题。

因为地震无法导致大爆炸,而洪水就更解释不通了,它只会将尸骨冲走,城里不会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尸骸。火灾倒是能产生高温,但同样无法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集体死去。又有人提出了战争之说。认为是由于外族入侵导致了古城的毁灭,并把矛头指向了雅利安人。不过,大家都知道,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的年代是在几百年之后,他们不可能是罪魁祸首。而且不管入侵者是谁,在3500年前都不可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让一座繁华的都市,在瞬间灰飞烟灭。

直到1945年,科学家们才似乎找到了答案。这一年的8月6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投下了一颗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原子弹爆炸后的百万分之一秒,广岛就不复存在了,10万人顷刻间送命。核爆产生的冲击波,能以超音速摧毁所有的地面建筑和生物,爆炸中心温度达到了百万度。500米范围内的一切物体都灰飞烟灭,一公里以内的人瞬间只剩下骨架。而“死丘”遗址和广岛核爆现场极为相似;不论是现场建筑物的遗迹,还是残存的尸骨,都高度吻合核爆后留下的特征。

但大家都知道,人类第一颗核弹的爆炸是在二战期间。3500年前会有核弹吗?这显然解释不通。于是,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推测,3500 年前,一艘外星人乘坐核动力飞船飞临在印度上空时,可能发生了某种故障而迫降于此,进而引起大爆炸,以致造成今天我们所见的巨大灾难。但是,外星文明迄今为止都是一个未解之谜,这种观点只能是一种猜测,缺乏足够让人信服的依据。

不过,在古印度长篇叙事诗《摩诃婆罗多》中,倒是记载过远古时期的一次大爆炸传说:“在一阵耀眼的闪电和无烟的大火之后,紧接着就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爆炸引起的高温使得水都沸腾了。”这次爆炸把“鱼都烤焦了”,白天变成了黑夜,产生了“紫白色的光和银色的云”。

该诗中还描写到:“这是一枚弹丸,却拥有整个宇宙的威力,一股炽热的烟雾与火焰,明亮如一千颗太阳,缓缓升起,光彩夺目……”这些描写,似乎正是古人类遭受核弹袭击的情形。那么,“死丘事件”真是核爆导致的吗?至今仍无定论。(

参考资料:

《“死囚事件”之谜》)

古印度早期文明断灭

印度次大陆这个地方从地理与文明上说都算东方。从历史资料看,印度次大陆也算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的,据说旧石器时代就有梭安文化和马德拉斯文化。到中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较为广泛的分布。西历前5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比较西亚前9000年到前8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要晚。比中国前10000年左右新石器与陶器已经出现就更晚。那么,你就知道进入新石器时代又是东方之正中华最早的,帝出乎震的表现是有不同时代表现的。但是,总归印度这个地方是有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的,文化发展还算有时间递进层次。

一般所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是指再后两千多年,到前2800年左右,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现命名的哈拉帕文明出现。这个时间大约也是中国良渚文明出现之后。鼎盛期在前2200年至1800年,相当于中国尧舜时代到夏代初期。

资料说哈拉帕文明东西达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遗址有250余处。但这应该不是见方的,大家看印度河流域,是个斜长的形态。文明遗址结构包括城市和村镇,这更类似中国的邦国。这个哈拉帕文明,其中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为有规模和著名。两个古城发掘出的古物很相似,好像两个姐妹城。遗址显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加贸易的,又可以证明古文明的起源农业是有重要经济基础意义的。

哈拉帕文明城市规模比较大,城市建设给人印象比较深。如摩亨佐-达罗,全城划分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城内居民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用烧制过的砖块建造的。除了完善的公共设施之外,还有通向印度河、阿拉伯海的港埠。但是,不要以为这里在当时就那么先进得不得了,文明形态是有差异的,据说这里的遗址显示住房水准都一样,没有宫殿、神殿一类的建筑,整个摩亨佐-达罗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

这里的烧砖是值得文明比较一下的。古埃及的建筑物用的是石头。两河流域的建筑物用太阳晒干的砖,没有经过烧制。印度河流域这个文明用的是用窑内烧的砖,而且尺寸一致,显示了一定组织能力。说道这里,国人应该会关心中国那个远古时代的建筑材料。在考古挖掘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新街遗址过程中,考古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几件烧结砖残块与一件未烧制的土坯砖块,材质为泥质红陶,经检测砖的年龄已经超过5000年。也就是说是目前发现的

世界上最早的烧制砖。检测发现土坯砖块边缘整齐,推测应该是采用木制模具成形的。检测烧结砖块,烧成的温度在850-900℃。另外发现一件龙山文化时期的砖,经检测年代在西历前2880年-前2490年时间范围。

不仅有烧砖,还有瓦片。在宝鸡市陈仓区桥镇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筒瓦、板瓦、槽型瓦。专家鉴定这些瓦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建筑陶瓦,堪称华夏第一瓦。那也就是说比印度河流域文明更早中华已经有了烧砖,大约同期还有了不止一种建筑用瓦。

摩亨佐-达罗的城市规模是比较大的,据说面积达260公顷,周长约有5公里。之前或大约同期的中国古城有多大?良渚古城是290公顷,周长66公里。比摩亨佐-达罗时间还早。大约同期宝墩古城扩建最大时300公顷。陶寺,280公顷。石峁,425公顷。

大家看看,把印度河流域遗址叫文明,把中国二里头甚至商朝以前都叫文化,合理吗?专家们不讲给大家,一概用文明一词屏蔽,不是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掩盖和贬低吗?

对于印度河流域这个遗址一般都称为文明,在这个遗址发掘出不少印章,印章上有刻划符号,在天青石、陶土、象牙和铜制成的约2500件印章上说是共有文字符号500个左右。按说印章上的符号应该是不构成句子的,更不成文章。有的资料说不能确定是文字还是图像符号,那么,怎么又有人说是文字了?为何不叫刻画符号呢?中国7000年前的双墩遗址630多个刻画符号不是都叫符号吗?这个叫法的差异是谁、怎么定的?印度这些所谓印章文字,据说学者做了各种努力都未能解读。这又给我们一个深深的思索和疑问。印章文字未能解读,中国甲骨文还有不少文字未能解读。那么,古埃及、苏美尔的所谓文字怎么都解读了?

哈拉帕文化遗址据说考古发现存在多种金属冶炼,包括铜、锡、铅、金、银等。能用熔蜡法铸造铜锡合金及铜砷合金。能制成斧、凿、刀、矛、箭头、锯等工具。还能制成镜子、灯、蜡台以及人物、动物雕像等艺术品。但我读的书中未见有具体介绍。而且,这个介绍似乎又与有的资料说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有些许矛盾。该遗址有不错的纺织业,哈拉帕人精通棉、毛纺织技术。懂得从茜草中提取紫红色染料,发现有染缸,有纺织品染色技术。

哈拉帕遗址有制陶业。家用陶器已用陶轮成批生产。烧制工艺很好,但大多是素陶,造型缺乏美感。一些遗址中也发现有上秞彩陶。中国大地湾文化遗址已经发掘出距今7800年的彩陶。中国“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左右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年左右。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

哈拉帕文明似乎是不怎么有发展的。据说它在前2500年左右达到成熟期在以后的一千年中实际上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且据说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毁灭性破坏后,重建的新城市总是跟原来的城市一模一样。这个说法给我们一个重要提示,就是印度河这个地方没有受到与它比较近的两河流域的什么影响吗?如果有,那么为何长期不变?交流是一定有变化的。而如果印度河文明都没有受到两河文明什么影响,那么,有人说中国文化受到什么西来文化影响,而且企图说成长期的影响,那不是存心胡说吗?

看印度史,可以了解到那一个地区不断受到不同民族的入侵。似乎是那个地方的宿命,有书中说上古印度河流域这个地方似乎也是文化与族群有过变化、更替的。人类学家把居住在南亚次大陆的原始土著人称为原澳型人,他们被描述为身材较矮,头发卷曲,肤色较黑,鼻子扁平,嘴唇宽厚的样子。新石器时代后期,新民族进入,就是达罗毗荼人。他们是一种身材稍高,肤色浅黑,圆颅钩鼻的族群。据说创造哈拉帕文明的人种就是以达罗毗荼人为主的混合人种。这个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延续到前18世界灭亡了。灭亡的原因据分析一种可能是外族入侵,另一种可能是地质学和生态学因素。还有一种就是神话般的解释,说叙事诗摩诃婆罗多中记述的战争景象类似核爆炸,猜测哈拉帕文明类似这样的因素被毁了。那很神奇,拍**可以。据说雅利安人于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这个后来证明不断有他族入侵的门户之地,逐渐向南扩张。哈拉帕文明衰落后,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更为持久的文明。也就是说这个哈拉帕文明没有形成印度文明的直系传递。印度次大陆的文明发展不是持续不间断的。但也有一种解释是说在印度中西部有一定印度河文明与后来的印度发展的文化衔接。但是,总归还是主脉断了。

印度的历史简述

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条目是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