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法初创于晋代兵书被归入什么体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4收藏

四分法初创于晋代兵书被归入什么体系,第1张

归入子部。

四部分类法,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之一,是分类大部分中国古籍的方法,分经、史、子、集四类。

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的所有书籍。春秋时期,孔夫子整理文献,将其编为《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即每类各有其书。

四分法创于荀勖,定于李充,但直到唐初官修的《隋书·经籍志》时才有了经、史、子、集的四部类名和四部分类的细目,正式确立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

作为一种传统分类法,它在类分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我国古代有两部著名的兵书,一部是《孙子兵法》,另一部是《孙膑兵法》。

1、《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2、《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北),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出土在临沂。

扩展资料

1、《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2、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困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

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市或河南长垣)之地。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

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邻国——韩国。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

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围,调10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

一路上,他用减灶计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兵书宝剑峡,曾是三峡西陵峡中一大绝景。传说,诸葛亮西征入蜀,留下长剑一把,铁卷兵书两本,置于三峡绝壁而得名。

 据了解,千年兵书实为三具千年悬棺,因其高悬绝壁发掘困难,加之能增添三峡神秘,故没有发掘。三峡库区蓄水工程展开后,一批古文物专家展开了抢救工作,随着水位的上升,将悬棺从盐壁上挖掘出来并开棺探察。悬棺的奥秘逐渐为世人所知。

 绝壁上的“兵书”

 千古传说:诸葛亮兵书葬悬棺

 村民中流传两种说法:一说是三国时,诸葛亮得知自己的生命已不久了,即招来他最信得过的人,将别人垂涎已久的兵书与宝剑,装在两具棺材里,藏到了香溪的这一无人可攀的悬崖上。这也是他的兵书宝剑一直未流传后世的一大原因。曾作过古籍研究70多岁的林先生说,此种流传在长江两岸甚为广泛。因之,葬悬棺的这个地方才叫兵书宝剑峡。经昨日清走的两根不知名物来看,不排除是传说中所葬之物的可能。

 另一说是,一对恩爱夫妻死后,为了达到生同床死同穴的目的,要求儿女将他们先后葬在了悬崖上。其主要目的是,因为长江流域的湿气比较大,他们葬于干燥的地方便于保存尸身。在这对夫妇的陪葬品中,有大量的珠宝金银等物。对这一说法,林先生说从情理来看虽有可能,但由于其流传范围太小,可信度也不可能很高。相信不久以后,国家有关部门会公布其真实的结果的。

 就第一种说法,还有老村民讲了如下传说,民国初年,有人为了看该悬棺里是否有宝剑兵书,曾花大量时间准备了粗大的绳索,从悬崖顶上吊下了悬棺山洞。这个人因恐惧江水的汹涌,只慌张地从棺材里找到了一把宝剑。可他把宝剑刚要拿出悬崖时,宝剑却奇迹般地不见了。他以为撞上了死者的魂魄,从此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其他人也一样被吓唬住了。

 今天人们从香溪顺流而下,约五、六里,便可在江北绝壁上,看到当年诸葛亮所弃的那部“兵书”和那柄“宝剑”。其实,所谓“兵书”,却是半腰岩隙中的几块匣状物体,乃是古代的岩棺葬;所谓“宝剑”却是一柱岩石,不过乍看起来,却象一柄直插在激流中的浮雕巨剑!

 兵书宝剑峡又叫米仓峡。在“兵书宝剑”的斜对面,峡口悬岩下有一岩洞,乱风时尘土顺着石孔漏入岩下,好象常年堆积着的粮食。传说是诸葛亮当年屯粮的米仓。

 兵书宝剑峡长约4公里,峡内有白沱和小青滩扼守于峡的南北两岸。1978年曾在小青滩挖出一尊屈原石象,系明嘉靖年间的遗物。现已移至秭归县屈原纪念馆。

 从小青滩下行,江北岸岩壁上有石如人持竿垂钓,名“姜太公钓鱼”。再下行,悬崖下近水处有月亮洞。每当水涨,太阳照射到洞口时,形如圆月。过月亮洞,出兵书宝剑峡,紧接着就是著名的青滩。

延伸阅读:

 导游词结构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a、开头语

 (1)介绍自己或旅行社

 (2)介绍司机和车型、车号

 (3)介绍旅游时间,地点和行程安排

 (4)表示欢迎。

 b、告别语

 (1)总结旅游情况

 (2)感谢游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见

 (4)表示依依惜别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访问: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古代兵书”我国有两大类;

一、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 吴子 · 六韬 · 三略

· 司马法 · 尉缭子 · 唐李问对

二、其他兵书;

孙膑兵法 · 百战奇略 · 握奇经

· 鬼谷子 · 将苑 · 何博士备论

· 三十六计 · 曾胡治兵语录 · 太白阴经

· 阴符经 · 守城录 · 素书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兵制

· 孙子略解 ·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问题一:《孙子兵法》一书最早被称为什么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是孙武离开齐国到吴国之初隐居在都城姑苏时写出的。《孙子兵法》亦称《吴孙子》、《孙子》、《孙武子》等,全书十三篇,虽只有5900字左右,却是一部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的兵学杰作。据现存文献资料记载,《孙子》一书最早见于《史记》载述。《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中这样写到,吴王阖闾对孙武说:“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见《孙子兵法》在孙武觐见吴王阖闾时就是一部独立的军事著作了。《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还写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也就是说《孙子兵法》早在战国中晚期,已广泛流传于天下。然而,古书之流传主要是靠传抄,在传抄的过程中,可能改变古书原有的面貌,尤其若是传抄者本人加入个人的意见,更可能使原书内容遭受改变而失去其完整性。《孙子兵法》存在着甚多作者与内容上的疑问,可能就是因为传抄上的因素所致。

古书传抄错误或书缺简脱在所难免,为求其保存上的完整,历来皆有古籍的整编工作。西汉对于兵法文献的整理,根据《汉书 艺文志 兵书略》的记载,曾经有三次。第一次是在西汉初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这三十五部也就是当时官方的兵书精华,但不知《孙子兵法》是否被选入其中,不过以韩信用兵常以《孙子兵法》为活用准则,盖可推断当在其中。第二次整理是在汉武帝时候,“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第三次兵书整理为孝成帝时代。当时实施全国性的大规模图书搜集工作,由光禄大夫刘向统领校雠整编。在兵书方面则由步兵校尉任宏负责,整理后之兵书归入于《七略》之中。西汉三次兵书整理后,《孙子兵法》在兵学中的地位得以确立。此次整理,“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兵书被区分为兵权谋、兵形式、兵阴阳、兵技巧等四类,而《孙子兵法》则列权谋类之首。后《七略》失传,一些基本的内容由班固《汉书 艺文志》保存下来。不过《汉书 艺文志》所录《孙子兵法》为八十二篇,清朝学者毕以在《孙子叙录》中指出了篇章骤增的原因,认为其余六十九篇都是孙武的佚文,是孙武及其弟子在十三篇的基础上不断增添所致。

东汉末年,曹操等人开始为《孙子兵法》作注。曹操《孙子注》,其自序中称“略解”,是现存世的《孙子兵法》最早注本,除了首先注释

问题二:孙子兵法有( )之称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作品名称

孙子兵法

外文名称

《The Art of War》

作品别名

《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 《孙子兵书》《孙武兵书》

创作年代

战国

作者

孙武

问题三:孙子兵法又称什么?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

问题四:被誉为西方的孙子兵法的是什么 应该是《战争论》。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名言:“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

《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问题五:孙武又被称为什么 孙武,中国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公元前五世纪初。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被重用为将。吴、楚争夺霸权,长期战于江淮。孙武与伍员等辅助阖闾制定袭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史记・伍子胥列传》),以一隅之地而称霸,孙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涉及战争全局问题,

问题六:孙子兵法13篇都叫什么名子 始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军形篇

兵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问题七:为什么《孙子兵法》被誉为 “兵学鼻祖” ? 我国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的作者是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孙武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交替的时期,列国纷争的形势让他去思索和总结战争规律。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完成了《孙子兵法》一书。

在书中, 孙武全面地论述了战争观、 战争中的战略、 战术和治军原则等方面的问题。孙武把政治、外交、心理等因素都综合到战争中,具有现代“总体战”的某些特点。对于各种战术以及选将、练军,甚至如何运用间谍等,他都有精湛的论述。 《孙子兵法》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学鼻祖” ,对现代战争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问题八:孙子兵法有什么之称被誉为什么 。《孙子兵法》亦称《吴孙子》、《孙子》、《孙武子》等,被誉为兵学盛典

问题九:请问。孙子兵法中的第一计,名叫什么??求解 第一套 胜战计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杀人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度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1、《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3、《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5、《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现存最早的兵书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由孙武撰。《孙子兵法》还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尊为世界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兵学经典之首,被定为“武学的教范”,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它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孙武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兵法》的意义:

1、《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2、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

四分法初创于晋代兵书被归入什么体系

归入子部。四部分类法,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之一,是分类大部分中国古籍的方法,分经、史、子、集四类。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的所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