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的五脏-肝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主疏泄、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与四时之春相应:
肝的解剖形态
1.肝的解剖位置: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稍偏左。“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肝之为脏……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贯脊之第九椎”(《十四经发挥》)。说明中医学已正确地认识到了肝脏的部位是在右胁下右肾之前而稍偏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医学中还有“肝左肺右”之说。它始见于《内经》,“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刺禁
论》)。为什么左肝右肺呢因左右为阴阳之道路,人生之气,阳从左升,阴从右降。肝属木,应春,位居东方,为阳生之始,主生主升;肺属金,应秋,位居西方,为阴藏之初,主杀、主降。左为阳升,右为阴降。故肝体居右,而其气自左而升;肺居膈上而其气自右而降。肝为阳主升发,肺为阴主肃降。故从肝和肺的生理功能特点来说是“左肝右肺”。可见“左肝右肺”不是指解剖部位而言,而是指其功能特点而言:故张景岳说:“肝木旺于东方而主发生,故其气生于左。肺金旺于西方而主收敛,故其气藏于右”(《类经·针刺类》)。总之,肝生于左,谓肝气主升,其治在左。根据左升右降理论,肝的行气部位在左。 2.肝的形态结构:肝为分叶脏器,左右分叶,其色紫赤。对于肝的分叶,中医文献虽有记载,但有许多不确切之处,如《难经》就有“独有两叶”和“左三叶、右四叶,共七叶”之异。杨上善认为:“肝者,据大叶言之,则是两叶也。若据小叶言之,则多叶矣”(《难经集注》)。杨氏的描述,接近于肝的表面分叶为左右两叶,内部分叶计五叶的解剖实
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疏,即疏通,疏导。泄,即升发,发泄。疏泄,升发发泄,疏通。“疏泄”一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土疏泄,苍气达”,与土得木而达同义:元·朱丹溪首次明确地提出“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观点。
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
(1)调畅气机: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升降出入是气化作用的基本形式。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气化作用的升降出人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无不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读医随笔·卷四》)。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
(2)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中医学的情志属狭义之神的范畴,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之为七情。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作用,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由心神所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故向有“肝主谋虑”(《素问·灵兰秘典论》)之说。谋虑就是谋思虑,深谋熟虑。肝主谋虑就是肝辅佐心神参与调节思维、情绪等神经精神活动的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抑郁寡欢、多愁善虑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躁易怒、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等。
肝主疏泄失常与情志失常,往往互为因果。肝失疏泄而情志异常,称之为因郁致病。因情志异常而致肝失疏泄,称之为因病致郁。
(3)促进消化吸收:脾胃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肝对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和分泌、排泄胆汁而实现的。
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胃气主降,受纳腐熟水谷以输送于脾;脾气主升,运化水谷精微以灌溉四旁。脾升胃降构成了脾胃的消化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持脾胃升降枢纽能够协调不紊的重要条件。肝属木,脾胃属土,土得木而达。“木之性主乎疏泄。食气人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则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难免”(《血证论·脏腑病机论》)。可见,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故肝的疏泄功能,既可以助脾之运化,使清阳之气升发,水谷精微上归于肺,又能助胃之受纳腐熟,促进浊阴之气下降,使食糜下达于小肠。若肝失疏泄,犯脾克胃,必致脾胃升降失常,临床上除具肝气郁结的症状外,既可出现胃气不降的暖气脘痞、呕恶纳减等肝胃不和症状,又可现脾气不升的腹胀、便溏等肝脾不调的症状。
分泌排泄胆汁: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诚如戴起宗所说:“胆之精气,则因肝之余气溢人于胆,故(胆)藏在短叶间,相并而居,内藏精汁三合,其汁清净”(《脉诀刊误·卷上》)。可见,胆汁来源于肝,贮藏于胆,胆汁排泄到肠腔内,以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4)维持气血运行:肝的疏泄能直接影响气机调畅。只有气机调畅,才能充分发挥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统摄血液的作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所以肝气舒畅条达,血液才得以随之运行,藏泄适度。“血随气行,周流不停”(《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血之源头在于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必然影响气血的运行。如气机阻滞,则气滞而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瘕积、肿块、痛经、闭经等。若气机逆乱,又可致血液不循常道而出血。所谓“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格致余论·经水或紫或黑论》)。
(5)调节水液代谢:水液代谢的调节主要是由肺、脾、肾等脏腑共同完成的,但与肝也有密切关系。因肝主疏泄,能调畅三焦的气机,促进上中下三焦肺、脾、肾三脏调节水液代谢的机能,即通过促进脾之运化水湿、肺之布散水津、肾之蒸化水液,以调节水液代谢。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通道。“上焦不治,则水犯高源;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类经,脏象类》)。三焦这种司决渎的功能,实际上就是肺、脾、肾等调节水液功能的综合。肝的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三焦气治,水道通利,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由此可见,肝脏是通过其疏利调达三焦脏腑气机的作用,来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活动的,这就是理气以治水的理论依据。但须指出,理气法不是治疗水肿的主要治法,而是协助行水的重要一环。
(6)调节性与生殖
①调理冲任:妇女经、带、胎、产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关系到许多脏腑的功能,其中肝脏的作用甚为重要,向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妇女一生以血为重,由于行经耗血,妊娠血聚养胎、分娩出血等,无不涉及于血,以致女子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与女性生理机能休戚相关。肝为血海,冲任二脉与足厥阴肝经相通,而隶属于肝。肝主疏泄可调节冲任二脉的生理活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足厥阴经之气调畅,冲任二脉得其所助,则任脉通利,太冲脉盛,月经应时而下,带下分泌正常,妊娠孕育,分娩顺利。若肝失疏泄而致冲任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形成月经、带下、胎产之疾,以及性功能异常和不孕等。
②调节精室:精室为男子藏精之处。男子随肾气充盛而天癸至(促进性成熟并维持生殖功能的物质),则精气溢泻,具备了生殖能力。男性精室的开合、精液的藏泄,与肝肾的功能有关。“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协调平衡,则精室开合适度,精液排泄有节,使男子的性与生殖机能正常。若肝之疏泄失常,必致开合疏泄失度。其不及,可见性欲低下、阳痿、精少、不孕等;其太过,则性欲亢奋、阳强、梦遗等。
(1)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
①贮藏血液: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又可以防止出血。因此,肝不藏血,不仅可以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腾太过,而且还可以导致出血。
②调节血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人体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量。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需要量也就相应地增加,于是肝脏所贮藏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当人们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各部分的活动量减少,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也相应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因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故肝有“血海”之称。
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血液亏虚。肝血不足,则分布到全身各处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可出现血虚失养的病理变化。如自失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失所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二是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发生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
(2)肝主生血:肝主生血是指肝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肝不仅藏血,而且还能生血。“肝……其充在筋,以生血气”(《素问·六节脏象论》),“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张氏医通·诸血门》)。可见,肝参与血液的生成。
肝主疏泄与肝主生血: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温病条辨·卷六》)。肝生血,血足则肝体自充。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通其条达畅茂之性,则无升动之害。疏泄与生血,肝气与肝血,相互为用,动静有常。肝血不足则肝气有余,疏泄太过,而为肝气、肝火、肝风之灾。
肝的生理特性
1.肝喜条达:条达,舒展、条畅、通达之意。抑郁,遏止阻滞。肝为风木之脏,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宛如春天的树木生长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肝主升发是指肝具升发生长,生机不息之性,有启迪诸脏生长化育之功。肝属木,其气通于春,春木内孕生升之机,以春木升发之性而类肝,故称肝主升发,又称肝主升生之气。条达为木之本性,自然界中凡木之属,其生长之势喜舒展、顺畅、畅达,既不压抑又不阻遏而伸其自然之性。肝属木,木性条达,故条达亦为肝之性。肝喜条达是指肝性喜舒展、条畅、畅达,实即肝之气机性喜舒畅、调畅。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气升发、柔和、舒畅,既非抑郁,也不亢奋,以冲和条达为顺。所以,唐容川说:“肝属木,木气冲和发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若肝气升发不及,郁结不舒,就会出现胸胁满闷、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等症状。如肝气升发太过,则见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头痛头胀等症状。肝的这种特性与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肝气升发条达而无抑遏郁滞,则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是肝喜升发条达之性所决定的。2.肝为刚脏: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气易逆易亢,其性刚强,故称。刚,刚强暴急之谓。肝脏具有刚强之性,其气急而动,易亢易逆,故被喻为“将军之官”。肝体阴用阳,为风木之脏,其气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也忌过亢。肝为刚脏系由肝体阴用阳之性所致。肝体阴柔,其用阳刚,阴阳和调,刚柔相济,则肝的功能正常。故日:“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神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临证指南医案·卷一》)。
肝脏“体阴”的意义:一、肝属阴脏的范畴,位居膈下,故属阴;二、肝藏阴血:血属阴。肝脏必须依赖阴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肝为刚脏,非柔润不和。
肝脏“用阳”的意义:一、从肝的生理机能来看,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动主升,按阴阳属性言之,则属于阳;二、从肝的病理变化来看,易于阳亢,易于动风。肝病常表现为肝阳上亢和肝风内动,引起眩晕、肢麻、抽搐、震颤、角弓反张等症状。气为阳,血为阴,阳主动,阴主静,因而称肝脏“体阴而用阳”。
肝体阴用阳,实际上概括了肝的形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也揭示了肝脏在生理及病理变化上的主要特征。
由于肝脏具有体阴而用阳的特点,所以,在临床上对于肝病的治疗,“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类证治裁·卷之三》)。往往用滋养阴血以益肝或采用凉肝、泻肝等法以抑制肝气肝阳之升动过度。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已衍化成为脏腑学说,而脏腑学说乃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水》篇曰:“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然而,中医脏象之“左肝右肺”说(《汤液经法图》亦按此制而绘成,“左肝右肺”之说,应该来自遥远的中医药创始之代),彻底动摇了《内经》所言,吾人之脏腑真的是肝在左,肺在右吗?“左肝右肺”说真的是“可解剖而视之”吗?非也,现代解剖学告诉我们,吾人体内其实乃肝生于右,肺生于左。难道是古人错哉?古人能如此遗误于后世耶? 故明清以来,对“左肝右肺”之说,企图订正者有之,以中医脏腑非解剖实体,“《内经》之五脏非血肉的五脏”论者有之,故对“左肝右肺”之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其中中医“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之解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医关于脏腑功能的论述,与解剖学的同名脏器名实不符这一大问题”,但“中医脏腑不是指人体胸腹腔内的实体器官,到底是指什么”?当代中医学界亦在思考。再者,亦有部分现代医学者以此问难中医,连肝脏、肺脏位置都搞错的医学,其疗效能和现代医药相抗衡吗? 吾中华先祖有着何等的智慧,对待学问又是何等的严谨,更有甚者乃“医者不慎,便致人命”,难道先圣前贤能让此等妄言记载于册,遗留于世,代代相传吗?回答是肯定的:这绝对不可能!但对“左肝右肺”之说又该作何解释?
探究脏器、检视脏体,乃古今中外医家必行之举,否则,何来《难经·四十二难》之:“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之记载;更何况中医脏象“左肝右肺”之说,指导中华医药学数千年,已让中华民族受惠数千年,事实证明,先祖圣贤未误后辈也。 中医“左肝右肺”之说,来源于中华先祖对天地宇宙的观察与思考,来源于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求取,来源于对人体的检视与验证。吾人大可不必把此问题复杂化,若按中华民族数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而且简单的又会使很多人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笔者相信,这应该是中医“左肝右肺”说所产生的真正本源。 当吾人面南而立,正视前方,则呈左东右西,前(上)南后(下)北的方位感知。同理,当吾人以同样的方位观察对面的人体(乃至解剖)时,就会明白中医古籍中的“左肝右肺”是如何得来的。因为,我们的先祖是以“我”为中心,然后“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把自己置身于所观察的物象之外。假如吾人面对的是一幅(绘有人物与山水)画的话,“我”之左乃面对者之右,“我”之右乃面对者之左;故而产生了不同于“右肝左肺”人体实际解剖位置的“左肝右肺”之说。 上面引号中的文字,乃笔者引自《易·系辞下》之段落,用以解说古人对传统“左东右西,上南下北”方位的产生与认知,笔者以为,“左肝右肺”乃“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之产物,故《系辞》中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其所言的“诸”字到底是何意义,能以解释此字为契机,进一步解说上述之论点吗? 《说文》曰:“诸,辩也,从言,者声”。 《汉语大字典》曰:“①、助词,相当于‘者’。《说文·言部》:‘诸,辩也。’段玉裁注:‘辩,当作辨,判也。’②、代词。1、作宾语,相当于‘之’。2、作定语,相当于‘其’。③、介词。相当于‘於’。④、‘之於’的合音。‘之’为代词,‘於’为介词。⑤、语气词。相当于‘乎’。表示感叹。⑧、众;各个。⑩、别的;其他。” “诸”字,在此应作“辨”、或“其”、或“於”、或“乎”、或“众”字解,比如‘近取辨(其)身,远取辨(其)物’。 无论是辨“其身”或辨“其物”、辨“於身”或辨“於物”、辨“乎身”或辨“乎物”、辨“众身”或辨“众物”,所言皆为身外之景象。故“诸身”不可以自身论之,故“左肝右肺”之说乃针对他人之脏,而不是自身之体。故笔者以为,除此解说外,其他任何的解释都不能圆其“左肝右肺”之说也。 然而,此解释也未免过于简单,而且简单的难以叫人信服。故白沙游子无闻居士对上述之观点,再三斟酌后以为:此大概即是《易》之所谓“简易”者耳。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矛盾?不矛盾:这诗潜用两个不同的判断标准——肉体和精神。例如雷锋,人虽逝世多年,但雷锋精神还活着。
中医有个说法——体阴阳用:肝属脏属阴;而肝之用主疏泄又是阳用了。
解剖学是对脏腑的位置而言;中医的左肝右肺是对脏腑的功能而论。双方都没错——也是两个不同的别标准。。
如此而已。就这么简单。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此有专门论述。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
民间中医常说的“左肝右肺”,却与解剖学结果不同,这是怎么回事?
从解剖学而言肝确实在右边,在右肋中,这个中医也清楚。但是在治病时看是不是肝病,在诊断时就要从脉上来确定了,肝虽在右而脉在左。
人分为六部脉,左三部顺序为心、肝、肾。右边分为肺、脾、命门,实际也是右肾。为什么又称为命门呢这就是左主气、右主血,若然是女人右肾就最主要,所以称为命门,血亏、血弱,或者怀孕基本脉在命门。为此中医理论左肝右肺,也就是人的经络是如此排布的。中医有肝主筋,肾主骨之说,为此肝肾也为兄弟,所以初学者必须从脉理上下功夫。
“左肝右肺”出自《黄帝内经》:左肝右肺,心上肾下,脾居中央。描述五脏六腑的气机循环 ,即阐述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理论对人体的认识,基于阴阳五行哲学,并在哲学之上确立脏腑关系。
解剖学肝、肺的位置古中医肯定有,那时解剖一个死去的奴隶没有心理障碍和法理障碍,贵族治病需要医学水平提高也是促进因素。那时价值观重道轻术,著作愿意琢磨背后的运行逻辑;以阴阳五行理论、道家思想、易经易理去思考包括中医在内的事物,符合时代特征。
生理位置肝在人体右侧,肝出问题右胁痛,潜方用药在投入治疗肝的药物同时,加一些疗肺(肺属金)药,对肝木的转变也是有帮助的;民间医生可能有右胁疾病用些治疗肺的药物确有作用的记忆。同理,左胁疼痛,往往源于脾(比如脾肿大),脾属土;辅助用一些疗肝(木)的药,对脾土疼痛也有帮助。肝左肺右在此可能有这样的别样理解。民间中医的说法,可能如此。说法有误解,医理起作用,万变不离其宗。
五脏六腹的位置都弄不清,那还叫什么医学,可见左肝右肺指的不是脏器的位置,不要断章取意。
中医博大精深,不仅研究五脏六腹,连哪条经络入哪个器都弄的一清二楚。
面对中医,要有敬畏之心才对,医好了一个几千年的民族,而别的古代文明都消失了,唯一原因就是中医的伟大。可文化学者论及此事,一般都是说中华文明包容,开放,兼容并蓄……从不说中医的作用。
外国人贬低中医,可我们中国人不该如此,不仅承认,还要发扬,把一些应属于中医的发明权要回来,比如接种免疫,抗生素,麻醉剂,外科手术……这些发明或发现权都应归中医所有。
民间中医常说的"左肝右肺",肯定与解剖学的结果不相符,一、因为中医的左肝右肺之说,是中医在诊脉中部位所指,即左手脉门为“心肝肾"经,右手脉门为“肺脾胃"经,中医通过诊脉问病,从而了解人体那些脏腑或器官受病后而实施治疗,二、人体解剖学的结果,主要是指一个人的脏器部位处在那里,道理就这么简单。
古人所说的:左肝右肺是指什么?
中医黑不知所以然,与盲论光枉费心。
中医粉一知半解,解读不力,实源于读书不彻,有其心而学识末到。
古中医以功用为主。而人的疾病往往以功用失常为先,从功能性病变到器质性病变发展。古人长用于短于体。而体却正是西医和现代科学的强项。这无可厚非。
古人的左肝右肺是指人体肝气左升,肺气右降,升降往来,循环无端,源于阴阳理论,天地人一体同参,比类取象之说。非指人体的肝肺之实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下士闻道,笑而置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古人的东西是留给有缘的人。不要强人所难,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佛法无边,难渡无缘。斯一理也。
黄帝内经里面说的左肝右肺,明显和现代解剖学不符合。人体中明明是肝在右边!
那么是黄帝内经错了吗? 但是反过来想想,作为医道大牛黄帝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吗? 智慧古人不可能不知道人体肝在什么位置的!如果认为黄帝如此智慧低级,怕是你自己太自以为是了!。
问题是内经中的左肝右肺是具体表达什么意思? 可能并不是具体说肝在身体右边位置,而是其他。有关医道方面的,人身体方面隐藏的什么奥秘。
就现代医学认识来说也存在一个“反方向”的事情。就是人的左脑管右半身右脑管左半身!
就是说人体某些器官的功能可能和它所在的位置会是相反方向的。 如此内经中的左肝右肺,并不是指肝肺所在的位置,而是其某种功能功用,或者经络气机运行的位置。
对不理解的问题大胆质疑是可以的,但也要多方面谨慎仔细思考,不要太自以为是,盲目自大。
这句话真的是好没有常识。一般来说,这个说法指的是一种气机运转的表达方式,并不是解剖部位。古人再傻,也知道胸腔中的是肺脏,右上腹的部位是肝脏,这个完全不会弄错的。
按照中医的说法,是左升右降。肝的功能就是主升发的。而肺的功能是有肃降的功能,这就是左肝右肺的说法的由来。
拿这个攻击中医,只能体现无知,说明不了其他的东西。如果你想打击一样东西,至少要了解它。只会在网络上大放厥词,根本不想有所了解,顶多就是一网络喷子,一无所成的 社会 败类而已。
从易经后天八卦,左也为木右边为金,而肝为木肺为金,所以左肝右金。黄帝内经之中的状态与解破学上的空间位置不能等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一切位置都有参照物,比如我是湖南人当然是南方人,但广东人就说我是北方人,他们也没说错。参照现代解剖学位置来说,肝脏当然在右边,肺在腹腔上方的胸腔内。但如果改变参照物,我和你面对面,你的肝就在我视线的左边了;如果你躺在我面前而且脚在左侧,那肺就在我视线的右侧了。当然,中医《内经》理论源于《易经》,所谓医者易也。易经八卦说左青龙右白虎。青龙在东方,五行属木,五脏为肝;白虎在西方,五行属金,五脏为肺。所以,左肝右肺,对应左青龙右白虎,如果没有五行八卦方面的国学知识就会有误解。有人嘲笑中医“左肝右肺"的错误,实际上先要检讨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常言道: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肝净,皮肤都娇嫩。
一场疫情,打乱了很多人原有的生活节奏,人们户外活动大为减少,宅家避疫成为了一种新常态。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道理“养肝就是养命”。要想身体好,首先要保护好肝脏
❤️🩹💛NO1|这些人最易患肝病❤️🩹💛
🍑一、经常熬夜者
中医认为“人卧血归于肝。”
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其解毒能力。
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有助于清肝泻火,从而预防肝病。
🍑二、经常发火的人
“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
善怒主要与肝有关,肝病也常因肝郁气滞进一步加重。
🍑三、不吃早餐的人
营养专家表示,吃早餐有助于中和胃酸和保护肝脏,减少胰腺炎、糖尿病、胆结石、便秘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吃药太多的人
长期服用止痛药等药物,会加大肝脏解毒负担,导致肝脏损伤。因此,用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
🍑五、喜食生食的人
半生不熟的食物也容易导致肝脏受损。研究发现,半生不熟的贝类常带有细菌和寄生虫,一旦发生急性胃肠炎、痢疾,容易导致肝病恶化,甚至诱发肝昏迷。
❤️🩹💛NO2|如何养护我们的肝脏❤️🩹💛
✅一、早睡早起,按时护肝
现代研究,23点至3点此时正是肝胆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俗称的“排毒时间”。
因此,一般晚上10点上床睡觉最好。如果23时至3时人们还在忙于工作和学习,就会使其他脏腑也处于相对兴奋状态,不能够使各个脏腑的血液及时地进入肝解毒。所以,第二天的血液就是没有完全解毒的血液,而“累”就是身体对你发出的求救信号。故有民谚说,“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二、情绪舒畅,情志疏肝
人们常说“肝主疏泄调情志”。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因此,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情绪舒畅对于养肝护肝十分重要。居家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时时注意保持微笑,保持愉悦的心情。
🍀2遇到不愉快的事,可以尝试“嘘肝法”:面对常青绿色树木,口发“嘘”的声音,缓缓地、深深地吐气,多做几次,一般就会逐渐心情好转。
🍀3家中可摆常青植物盆景,如芦荟等,可以养眼舒肝
✅三、饮食有节,食物养肝
从中医角度说,肝主青色,故而青色入肝,绿色的蔬菜就是最好的食物,它能益肝气、缓解肝郁、抑制肝阳、防范肝疾,同时避免伤肝饮食。
🧭1绿色的果蔬如绿豆、黄瓜、毛豆、菠菜、猕猴桃、海带、春笋、莴笋、荠菜、芹菜、香菜等,十分适宜春夏交替食补。
🧭2肝藏血,宜多进食滋补肝血的食物,如:红枣、猪血、鸡肝、枸杞等。
🧭3大鱼大肉、油炸、含钠盐高的食品增加肝脏负担,应忌食。尤其是慢性肝病患者也需要控制蛋白质、脂肪的大量摄入,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4、黑色入肾,因此亦推荐黑色类食品,如黑豆、黑芝麻、紫米、海带、香菇、黑荞麦等。
❤️🩹💛NO3|当肝脏这个解毒器官出现问题时,人体就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1无端感到疲倦、无端感到烦躁、焦虑和忧郁。
🔔2眼睛干涩或者死鱼眼、口干口苦、偏头痛。
🔔3头发经常很油。
🔔4出现粘便、有体臭。
🔔5腰部赘肉增加、脾气特别大、失眠多梦。
🔔6前胸后背有红痣。
🔔7指甲有明显竖条纹、脸庞两边有肝斑。
🔔8乳腺增生和妇科问题。
如果以上症状,你已经满足了一项以上,那你就必须要开始调理肝胆的功能了。
❤️🩹💛总结❤️🩹💛
肝脏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因此,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肝脏,别让它受到伤害。
关于肝的描述肝脏在人体的右上腹部,医学上称为右季肋区的肋后,大概1到25公斤左右,肝脏的功能包括:1可以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2糖原的转化主要在肝脏发生,为人体提供所需能量,3代谢产生的各种毒素,通过肝脏解毒以后排出体,4凝血功能,5消化的能力,肝脏疾病包括:一、占位性病变,肝癌、血管瘤等;二、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引起的肝炎;三、先天遗传因素导致的肝脏遗传疾病;四、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导致的肝硬化,在妊娠期间,肝脏会发生以下变化:1会出现一些类似慢性肝病的表现,如肝掌、蜘蛛痣等,2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肝脏的血循环量会适当的减少,3白蛋白会适当的下降。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缓肝理脾汤处方广桂枝人参白茯苓白芍药(炒)白术(土炒)陈皮山药(炒)扁豆(炒,研)甘草(炙)功能主治健脾缓肝。治慢惊风,发时缓缓搐搦,时作时上,面色淡黄,或青白相兼,身必温和,昏睡眼合,或睡卧露睛,脉来迟缓,大便青色,属脾虚肝旺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煨姜、大枣为引,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金鉴》卷五十七方名缓肝理脾汤组成广桂枝、人参、白茯苓、白芍药(炒)、白术(土炒)、陈皮、山药(炒)、扁豆(炒、研)、甘草(炙)。主治慢惊风。用法用量煨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详见百科词条:缓肝理脾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1:58:29 共24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病机十九条指《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其内容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胺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症状比较复杂的疾病,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这毕竟还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方法,临证时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力求审因论治的准确性。病在下者高取之取穴法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意谓病在下半身的,可取刺于上部的穴位治疗。参见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下取之上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即病的主要证候在人体的下部,治疗用药或进行针灸应从上部着手。如脱肛取百会;腿脚有病取风府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详见百科词条:病机十九条 [ 最后修订于2015/6/26 17:43:41 共74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五脏的五脏-肝
本文2023-10-15 13:48: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