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多少件文物?“国宝”的级别又是怎么界定的?
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物更是文化的实证,那么我们这么多的珍贵文物,到底有多少?又如何决定它们到底有多珍贵呢?
文物通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这三个等级,其中最高级别的一级文物又分为甲、乙两个等次,而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可以称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换言之是不是“国宝”,要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而且鉴定专家必须共同在场,至于鉴定时所持的标准,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谈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与其他殷商时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铜器区别很大,但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 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相当具有研究价值。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但自近代以来,承载中华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却以惊人的速度流失海外。据国家文物局教授、高级工程师罗哲文先生介绍,从国宝流失的数量上讲,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而该数目充其量也仅相当于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国文物的1/10。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说,据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献收藏单位不完全统计,现存古籍数量在2700万册以上。大量存在于民间的古籍国家还没有进行统一的普查等级。数量至少在3500万到4000万册以上。
北京市(98处) 天津市(14处) 河北省(163处) 山西省(270处) 内蒙古自治区(77处) 辽宁省(52处) 吉林省(33处) 黑龙江省(28处) 上海市(19处) 江苏省(119处) 浙江省(130处) 安徽省(56处) 福建省(85处) 江西省(51处) 山东省(95处) 河南省(189处) 湖北省(91处) 湖南省(60处) 广东省(66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42处) 海南省(14处) 重庆市(20处) 四川省(127处) 贵州省(39处) 云南省(76处) 西藏自治区(35处) 陕西省(138处) 甘肃省(71处) 青海省(18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18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8处) 第一批:1961年3月4日公布,共180处。
1964年10月26日撤销1项(太平天国忠王府)。
1981年10月16日恢复1项(太平天国忠王府)。
第二批:1982年2月23日公布,共62项。
第三批:1988年1月13日公布,共258项。
第四批:1996年11月20日公布,共250项。
第五批:2001年6月25日公布,共518项,并将第一批所公布的2项合并为1项。
第五批增补a:2002年11月22日公布,共1项。
第五批增补b:2003年3月2日公布,共1项。
第五批增补c:2003年4月3日公布,共1项。
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共23处
第六批:2006年5月25日公布,共1080项。
第六批增补a:2009年公布,共1项。
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106处
这篇文章的直接起因是下班时女儿的一个问题:“天一阁到底是什么地方?”我理解这一问的起因,有别于其他孩子“天一阁是个古代藏书楼”“天一阁是个景区”这样脸谱化的认识,毕竟我们家闺女见到的天一阁是多样化的:
她当然熟悉天一阁的大园子、熟悉宝书楼、熟悉每一处可供藏身的山洞;
她自小参加了不少天一阁组织的培训活动;
她也曾在其他孩子不可能进入的办公区好奇的探索;
给她吃糖的阿姨可能就是刚刚修完一本家谱的修复师;
逗她开玩笑的或许是正在为某处梁架结构稳定性伤脑经的文保专家;
她笃信我每月两晚的文物库房值班充满危险,因为他爸爸作为“保安”其实不见得打得过偷书贼……
如此经年累月地下来,身在此山中的小姑娘终于把自己搞糊涂了:天一阁到底是个什么所在?
在她提出这个问题的零点五秒之后,我原本用来揶揄的笑容便僵在了脸上,因为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当我向一个陌生人讲述天一阁的时候,我所言之“天一阁”,与其所想之“天一阁”,真的是一个天一阁么?
大半夜的我当然没兴趣学公孙龙去研究白马非马的问题,但是试着把一个几乎日常而不自知的概念进行一下解构,或许也会有一些的新的认识,新的所得。
我构思了四个小标题:
——当我们说“天一阁”是一个场所的时候,是确指么?
——当我们说“天一阁”是一个机构的时候,是确指么?
——当我们说“天一阁”是一个IP的时候,是确指吗?
——我们到底能确定些啥?
今天就给自己两个小时,先把第一个问题说清(hu)楚(tu)……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肯定有朋友会跳出来指出这是无理取闹,天一阁是位于宁波月湖西岸,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大官人家里的私家藏书楼,这地点还不够明确么?我认为很不明确!因为凡是没有时间坐标的空间描述都是小朋友过家家。
前两天陪同几位领导赴沪就天一阁扩建项目(请注意这个“天一阁”就不是藏书楼天一阁,因为文物不可能扩建)概念方案与几位设计师对接的时候,我就提出过认识物质文化遗存的三个关键词:流变、叠压、继承。简言之,任何古代遗存只要是连续使用下来的,其形态、用途和范围都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此为流变;流变的遗存在我们这个时代切面来看,就是过往所有流变成果的叠压,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唐宋的基础、清代的城楼、民国的瞭望台和钟楼构成了今天的宁波鼓楼;但是请注意,这种叠压不是随机的,他有内在关联,这就是继承。
回到天一阁,天一阁西大门东侧有两块汉白玉标识碑,其中一块是1982年设置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碑(这里的“单位”不是指一个机构而更接近一个“处所”的概念),“国保”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的最高级别。从国保“四有档案”来看,国家文物局认定的国宝单位天一阁,主要是指“天一阁——尊经阁——明州碑林”庭院内所有的构筑物——请注意,这里“天一阁”代表的场所进一步扩大了,至少包括明代的藏书楼、清代的海礁石园林、民国时期迁建到天一阁北侧的府学尊经阁、民国时期府学迁入的元代至清代碑刻、2000年为保护碑刻加入的廊道。前年我去省文物局参加文保项目申报评审,省考古所一位专家说:“天一阁本体状态不错,日常维护就可以,不必大修”。这句话里面的“天一阁”,就是指这个庭院范围内的文物本体!晕了吧?别急,我还有一块标识碑没讲呢!
第二块写有天一阁的标识碑是2008年颁布的全国古籍重点收藏单位,当然这块牌子的获得还有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咱暂时不表,单说这个意义上的天一阁。此时我们需要把空间从那个1982年认定的庭院进一步扩展。因为这个重点古籍收藏单位主要是指古籍的收藏,那么2008年时书在哪里?书在1975年设计、1982年投入使用的北书库,2010年开始天一阁又有了新的古籍库房。但是这两处库房都在国宝本体范围之外(当然更在明代藏书楼之外),对天一阁稍有了解的人就会问了:你们的特色不是“书楼俱存”么,如果书楼分离还是天一阁么?
别急啊,我们从来都是书楼不分家的,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作为一个单位的天一阁还是作为一个景区的天一阁,外延又扩大了,两个书库的空间就在变大了的“天一阁”里面,当然是书楼俱存了。这个天一阁,就是1933年以来不断扩大、叠压出的成果——正如您今天所见,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三十万卷古籍、三万多件文物、四千六百平方米库房面积、三万两千平方米保护范围,管理三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庞然大物。当一个游客在秦氏支祠戏台前给亲友打电话报告自己所在的位置时会怎么说?他会说:“我在1999年并入天一阁管理的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秦氏支祠第一进的戏台前面”么?不不不,一个正常人一定只会这么说:“喂,我在天一阁啊!”所以的天一阁是这个戏台,所以很多公交车“书藏古今”车身广告的配图也是这个戏台,两个建筑空间上相距100多米,时间上相差300多年,SO WHAT,黑格尔说过:现实的东西都存在合乎理性的因素。
2019年4月宁波市重大片区重大项目推进领导小组会议上,天一阁扩建项目的基本原则得到了明确,未来天一阁博物馆南馆的四至范围为:北至马衙街、东至偃月街、南至大书院巷、西至长春路,我们来想像一下,在五年后的某一天,有一队游客在藏书楼东南将近500米的偃月街柳汀街口下车,导游指着面前新建成的展陈大厅告诉大家——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我觉得作为天一阁人,我们应该可以坦然接受,这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延绵近九十载的过程,我们只是在继续成长而已。
(未完待续)
1乾隆《鄞县志》中的天一阁藏书楼
2推测为光绪时期所作天一阁庭院全图(民国上石,此时北侧尚无尊经阁)
3三十年代迁入尊经和明州碑林后的天一阁(冯贞群《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附图,原图未曾得见)
4天一阁西大门(含两块标识碑,来自互联网)
5天一阁空间演变图(此图基于天一阁文保部近十年来的基础调研与推测)
中国到底有多少件文物?“国宝”的级别又是怎么界定的?
本文2023-10-15 14:05: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