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龄前儿童背诵的古诗【5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2收藏

适合学龄前儿童背诵的古诗【5首】,第1张

#婴幼儿# 导语古诗是很好的幼儿语言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学习古诗,一方面可以锻炼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另一方面能大量积累词汇,能丰富自身的文学语言。下面是 无 分享的适合学龄前儿童背诵的古诗5首。欢迎阅读参考!

1适合学龄前儿童背诵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2适合学龄前儿童背诵的古诗

  小池

 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阴一作:荫)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初夏风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3适合学龄前儿童背诵的古诗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4适合学龄前儿童背诵的古诗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赏析

 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5适合学龄前儿童背诵的古诗

  所见

 袁枚〔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牧童大概是想要捕捉那正在鸣叫的蝉,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 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1适合幼儿园孩子背诵的古诗

  风

 李峤〔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2适合幼儿园孩子背诵的古诗

  石灰吟

 于谦〔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一作:全不怕)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3适合幼儿园孩子背诵的古诗

  江上渔者

 范仲淹〔宋代〕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江上行人来来往往人,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注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单单,只是。

 爱:喜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4适合幼儿园孩子背诵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5适合幼儿园孩子背诵的古诗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6适合幼儿园孩子背诵的古诗

  江南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7适合幼儿园孩子背诵的古诗

  七步诗

 曹植〔两汉〕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

 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泣:小声哭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 害。

 何:何必。

8适合幼儿园孩子背诵的古诗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9适合幼儿园孩子背诵的古诗

  登飞来峰

 王安石〔宋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层。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10适合幼儿园孩子背诵的古诗

  题西林壁

 苏轼〔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适合2~6岁幼儿古诗有:

1、《咏鹅》

唐代 骆宾王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春晓》

唐代 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3、《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4、《敕勒歌》

南北朝民歌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5、《江南春》

唐代 杜牧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适合幼儿背诵的唐诗五首。欢迎阅读参考!

1适合幼儿背诵的唐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一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2适合幼儿背诵的唐诗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3适合幼儿背诵的唐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注释

 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玉做的壶。比喻人品性高洁。

4适合幼儿背诵的唐诗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5适合幼儿背诵的唐诗

  凉州词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幼儿园背诵的古诗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春夜喜雨》、《绝句》、《清明》、《江南春》、《草》、《悯农》、《鹿柴》、《江雪》、《枫桥夜泊》、《梅花》、《题西林壁》、《小池》、《蚕妇》、《游园不值》、《敕勒歌》等60首经典古诗。

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适合幼儿园大班背的古诗有《相思》、《咏鹅》、《春晓》、《静夜思》、《清明》、《鹿柴》等。

1、《相思》

诗人:(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咏鹅》

诗人:(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春晓》

诗人:(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静夜思》

诗人:(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清明》

诗人:(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鹿柴》

诗人:(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江雪》

诗人:(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背古诗的技巧

1、让孩子把诗词唱出来

可以以说唱的形式背古诗,这样孩子可以一直挂在嘴边,增强记忆力。

2、让孩子自主情景联想

很多古诗对于幼儿园孩子们来说,会有距离感,可以首选那些可以让孩子们有情景联想的诗词,比如《咏鹅》。

适合学龄前儿童背诵的古诗【5首】

#婴幼儿# 导语古诗是很好的幼儿语言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学习古诗,一方面可以锻炼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