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癌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4收藏

胰癌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胰癌的症状 5 胰癌的辨证分型 51 胰癌·湿浊阻遏证 52 胰癌·气血瘀滞证 53 胰癌·肝胆湿热证 54 胰癌·气血两虚证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胰癌的穴位 2 治疗胰癌的方剂 3 治疗胰癌的中成药 4 胰癌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胰癌 1 拼音

yí ái

2 英文参考

pancreas canc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ancreas canc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胰癌 (pancreas cancer[1][2])为病名[3]。

《中医药学名词》(2004):胰癌是指发生于胰的癌病类疾病[3][2]。

《中医药学名词》(2010):胰癌是指发生于胰腺部位的癌病[1]。

4 胰癌的症状

以脘腹痛,纳呆,消瘦,黄疸等为主要表现[3]。

5 胰癌的辨证分型 51 胰癌·湿浊阻遏证

胰癌·湿浊阻遏证(pancreas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dampturbidity blockade[1])是指湿浊阻遏,以胸脘痞闷,腹部隐痛,身目俱黄,**晦暗,纳呆,头重身困,恶心欲呕,口干不欲饮,腹胀消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胰癌证候[4]。

52 胰癌·气血瘀滞证

胰癌·气血瘀滞证(pancreas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1])是指气滞血瘀,以脘腹胀满,上腹痛呈持续性,痛处固定,腹中痞块,面色晦暗,形体消瘦,恶心呕吐或呃逆,舌青紫,或有瘀斑,苔薄,脉弦细或涩等为常见症的胰癌证候[4]。

53 胰癌·肝胆湿热证

胰癌·肝胆湿热证(pancreas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in liver and gallbladder[1])是指肝胆郁热,以脘胁胀满,腹痛拒按,身目发黄,烦燥易怒,身热,纳呆,嗳气恶心,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燥,苔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胰癌证候[4]。

54 胰癌·气血两虚证

胰癌·气血两虚证(pancreas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blood[1])是指气血亏虚,以腹胀隐痛,扪及包块,纳差,倦怠乏力,全身消瘦,面色萎黄,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胰癌证候[4]。

6

能。中医学能冶疗癌病,但诊治的效果怎么样,就得看实际的辩证是否精确,遣方服药是否最好、最科学合理。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型"。癌病本来就是一个无形的病邪,它堆积在身体的某些身体部位,便会产生癌瘤,对身体产生受损。因此癌病依照中医基础理论而言,这是一个阴证,是阳气虚或者气血郁遏之后慢慢建立的。

气血不可以温煦、不可以促进、不可以消防疏散,日久以后便会产生有形化的病邪而产生癌。例如,针对肺癌而言,长期性的吸烟会导致痰液滞留在肺脏不可以排出来,加上肺的气血也不要解决这种痰液,便会产生癌瘤。再例如晚期肝癌,一部分主要是因为肝火的瘀积造成气血被郁遏不可以温煦、散发、纾解,长期性的抑郁状态下肝部的癌瘤也就偷偷地生长发育了。

各种各样癌病都能通过中药调理明显改善,中医学适合于治疗肿瘤,但不可以当作首要的诊治癌症方式。对初期癌病,最先挑选手术医治,手术后可选用放、放化疗等方式防止发作。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临床上治疗肿瘤要依据患者人体的状况,选取合理的办法开展医治,能够选用中西医的方法来提升治疗效果。针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医治失去手术治疗机遇,中药材相互配合抗癌医治,能够改进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体质,提升身体免疫力。

中医是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拥有古老的治疗肿瘤的历史时间。现阶段,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学扶正固本、扶正祛邪攻毒、化结的基础理论及治疗方法已普遍适用于临床医学。中药材除开具备抗癌功效外,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作用,缓解放化疗、放化疗等副作用,充分发挥放化疗增敏功效。能够填补手术治疗、放化疗和化学治疗的不够。

我国各地当前对肝细胞癌的大体分类,广泛采用的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原发性肝癌的大体分类:1.弥漫型 癌结节小,呈弥漫性分布,与肝硬变易混淆。2.块状型 癌肿直径大于5㎝,其中大于10㎝者为巨块型。(1)单块型:单个癌块边界清楚或不规则,包膜完整或不完整。(2)融合块型:相邻癌肿融合成块,周围肝组织中常有散在的卫星癌结节。(3)多块型:由多个单块或融合块癌肿形成。3.结节型 癌结节直径小于5㎝,常见亚型有:(1)单结节型:单个癌结节边界清楚有包膜,周边常见小的卫星结节。(2)融合结节型:边界不规则,周围卫星结节散在。(3)多结节型:分散于肝脏各处,边界清楚或不规则。4.小癌型 单个癌结节直径小于3㎝,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边界清楚有明显包膜。胆管细胞癌原则上也分为弥漫型、块状型和结节型,以单块型为多见。肿瘤多无包膜,瘤体内纤维结缔组织丰富,质坚,周围肝组织多无肝硬变。得了肝癌还是要积极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可以辅助灵芝,灰树花d阻分协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

当前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从少见病衍变为多发病、常见病,成为健康的首要杀手,中医药治疗肿瘤,从单一的扶正补虚、姑息治疗,甘当配角,进展到全方位对应,在多个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彰显了自身的价值。笔者现就实践中的感悟,提出若干理念问题,以供研讨。

 「癌毒」是癌病的特异性致病因子

基于临床审证求因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中医界治癌普遍应用抗癌祛毒治则的客观反证,提示「癌毒」是导致癌病的一类特异性致病因子。它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的基础上,受内外多种因素诱导而生成,与相关非特异性病理因素杂合而为病,毒必附邪,邪盛生毒,毒因邪而异性,邪因毒而鸱张,以痰瘀为依附而成形,耗精血自养而增生,随体质、病邪、病位而从化,表现证类多端,终至邪毒损正,因病致虚,癌毒与痰瘀互为搏结而凝聚,在至虚之处留着而滋生,与相关脏腑亲和而增长、复发、转移。从而为应用解毒、攻毒等法治癌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不能误解为据此可以从实验中找到「癌毒」的病理实质。

 病始于无形之气,继成为有形之质

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多是在脏腑气机逆乱,郁而不伸的基础上,气不布津而痰凝,气结血阻而成瘀,与多种病理因素杂合而异性,与癌毒互为郁酿搏结而为病。从功能失调进而病及形质,从无形之毒结为有形之物,伤及脏腑,甚则互为传变,耗损气血阴津,因实致虚,难以逆转。

据此,若能治以理气解郁为基础,「发于机先」,似可起到超早期治疗的作用,消灭于萌芽状态,起到治其未生、未成的目的。

 痰瘀郁毒是肿瘤的基础病机病证

基于「癌毒」为病,多起于气机郁滞,以致津凝为痰,血结为瘀,郁毒与痰瘀互相搏结成形的病理观,结合临床感悟,可认为「痰瘀郁毒」是肿瘤病的主要核心病机病证,具有辨证的普遍意义,而化痰消瘀是治疗肿瘤的重要大法。据此可以针对多种病理因素的因果衍变转化而组方,随其所在脏腑病位的病理特性而配药,邪盛正虚者可视脏腑阴阳气血之虚损而扶正补虚,消中有补,补中有消,主次轻重因人而施。一般而言,肿瘤既成之后,最易伤阴耗气,故多以气阴、气血之虚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为多。

 瘤体是整体病变的局部征象

临证可见,有的患者查见某项肿瘤标记物明显增高,且持续异常,或已经出现转移性癌,而遍找原发病灶仍然不明者,据此可以认为瘤体的形成,当是整体病变的结果,是整体病变的局部表现,临证应从整体状况来看局部病变,做到有机的统一,注意审察患者的个体特异性,衡量治人、治瘤、治证的主次轻重,先后缓急,避免只看瘤体,不顾整体的片面性。这样才能发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优势。凸显中医治瘤的理念特色,走自主探索之路。

 辨证与辨病当互补

从肿瘤的中医辨病而言,古来即已有之,如乳巖、肠覃、石瘕、症积、石瘿等都是针对不同病位及病理性质所提出的病名,是与西医病名对应结合的基础,应予挖掘整理,以供临床双重诊断及科学研究之用;辨证则是中医的理论特色、临床优势,个体化治疗的基础,缓解患者主要痛苦的手段,应用现代辨病诊断知识,可以测知病情的演变发展转归,但不能指导中医的辨证论治,为此必须辨病辨证双轨并行,特别是对辨病诊断疑似难定,原发病灶遍查难明,不能冒然采用化疗放疗者,更需有赖于辨证治疗,由此可知,辨病与辨证理当互补,主次则当因病因证因人而异。

 把握邪正的消长变化

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始终决定于邪正的消长盛衰、动态变化,这是基于整体观点,「司外揣内」所获得的综合印象,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为制定分期治疗规则,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思路和依据,并落实到临床应用上。《医宗必读》积聚篇所提初中末分治三原则,对肿瘤的分期治疗,就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他说:「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概言之,初期邪不盛,正未虚,当予攻消,中期邪渐盛,正日虚,当消补兼施,末期正虚明显,邪积已深,则当补中寓消,养正除积。

特别要把握攻邪与扶正的辨证关系,理解攻邪亦是扶正,邪去则正安,但当衰其大半而止,忌过度攻伐伤正,扶正在于祛邪,正盛则邪却,但忌纯补滋邪、姑息养奸,要审时度势,权衡攻补的主次先后。病之初起正虚不著,或邪毒鸱张,当以祛邪为主,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而年老体衰,病情深重,不任攻伐者,则当以扶正为主,采取防御性的姑息疗法,缓解痛苦,延长其生存期。

 解毒与攻毒要因证因人而异

当前中医临床应用祛毒类药治癌已为人所共识,客观反证了癌毒学说的实用性,但对解毒与攻毒的认识和应用倾向上还各有侧重。如能因证施治,有主有次,联合互补,将更有利于个体化的治疗。

具体言之,解毒当求因,辨清毒的病理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如清热解毒,化痰解毒,化瘀解毒等。一般而言,临床采用清热解毒法者尤多,提示肿瘤的病理特点,以热毒为多,即使起于寒毒,亦多从火化,而解毒药与攻毒类药的合用,可能具有拮抗制约中和等效应。

至于攻毒则是立足于「以毒攻毒」,取毒药以攻邪,既有植物药或已经提取为化疗药的喜树碱、长春花碱、红豆杉等,还有动物药如斑蝥、蟾皮(衣),矿物类药如雄黄、硇砂,以至砒制剂等。

临证对毒药的使用,应把握其两重性,既不应因噎废食,也不应孟浪太过,要区别是大毒、常毒、小毒,控制在安全用量范围之内,「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了解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敏感性、有无蓄积作用。重视药物的配伍作用,力求既能减毒又能增效。

特别是虫类药其性剽悍,善于走窜入络,搜剔逐邪,有祛瘀消坚、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之功,可引药力直达病所搜毒、剔毒、散毒,而增强疗效。但虫类药功用同中有异,应予辨证选择。另一方面,虫类药毕竟有毒者多,必须严谨对待,「衰其大半而止」,或间歇性使用,慎防伤肝损肾。

如炮山甲、土鳖虫长于活血祛瘀消坚,全蝎、蜈蚣长于搜风止痉、通络止痛,僵蚕长于祛风痰而散结,蜂房祛风毒而消肿,地龙清络热,蟾皮拔毒消恶疮,蜣螂破瘀通结等。

对正虚为主,脾胃虚败者慎用,必要时与扶正药配比合用。

 从肿瘤所在病位求病理的特性

由于脏腑生理功能各有所主,因而病证表现也有不同,病理因素的主要特性,亦随之而异,为此必须审证定位求机,才能指引临床治疗,如颈以上的头面部病变以风火上攻,热毒壅结所致者多,颅脑肿瘤常以风火痰瘀,上蒙清阳为主,肺部肿瘤则多以痰瘀郁热为先,食道、胃部肿瘤以痰气瘀阻为始,甲状腺病变多属火郁痰瘀,肝胆病变主在湿热瘀毒为患,肠道病变主要为湿浊瘀滞,肾、膀胱病变主在湿热浊瘀等。在此基础上,再察不同病期的脉症,识其兼夹,从整体辨其气血阴阳的亏虚,进行立法组方。特别在选药问题上,要根据药物的归经理念,同中求异,加强对主病脏腑治疗的针对性,达到进一步的优化。如清热解毒类药山豆根苦寒入肺胃,长于治喉癌;漏芦苦寒入胃,善治乳癌;泽漆苦寒入肺,主治肺癌、淋巴癌(肉瘤);天葵子甘微苦寒入肝肾,可用于肝癌、乳癌、肾癌、膀胱癌;夏枯草苦辛寒入肝,适用于淋巴癌、甲状腺肿瘤等。

 复法大方是治肿瘤的基本对策

目前在中医内科领域,因疑难杂病而就诊者与日俱增,显示「礼失而求诸野」的趋势,其中尤以肿瘤为难治病之典型病种,表现为病因的特异性,多种病理因素的复合性,多脏同病,多证交错,虚实夹杂,因果互动,病势复杂多变,因而必须采用复法大方,才能对应这种复杂的病情,多环节、多途径增效,达到综合治疗的最佳目的。

复法大方渊源于「七方」中的复方、大方,两者既有相关性,但又没有必然性,如中药之「异类相使」的配伍,虽是复法,并非大方,但复法组成的大方概率又比较高,治法一般有3~4种,组方用药一般在15味以上至30味左右。

在应用复法大方时,既可按法组方、选药,顺序列队,也可选择一、二个大方为基础,复入小方处理多个环节,选择经验药对增效。但必须做到组合有序,主辅分明,选药应各有所属,或一药可兼数功者,组合好药物之间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的关系,避免降低或丧失原有药效,切忌方不合法,药不对证,主次不清,杂乱无章。

另一方面必须理解,复法大方虽是治疗肿瘤的基本策略,但又不可一概而论,有时还当根据个体病情,有针对性的处理某个重点问题,特别是要把握急则治标的理念,缓其所苦,顿挫病势。

 标急从权,对症施治,可缓其所苦

整体观念,辨证辨病相结合是优选肿瘤用药的理论基础,辨证用药能适应个体的病情,辨病用药是采用抗癌通用性药物的依据,并应与辨证用药融为一体,辨症用药有助于缓解主要痛苦,病位归经用药,可以加强其针对性与脏腑的亲和度,辨病理因素用药可以把握其病机特性,经验用药可以彰显不同学派的特长。

此外,对专方、专药的选用,则应从有毒、无毒、毒性大小,中医药理论所主病证,加以衡量取舍。

在治疗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顾护脾胃,运脾健胃,调畅腑气,才能确保气血生化有源。切忌过度治疗损正,伤脾败胃损中,特别对化放疗后,脾胃功能严重伤害者尤当重视。即使补益扶正,亦应防滋瘤助长,要做到攻不损正,补不助邪,以知为度。

肿瘤后期,邪盛正虚,逾益明显,随其病位的不同,变症多端,甚至成为临床突出的痛苦,以致生存质量下降,特别是放化疗后所导致的毒副作用,每多难以忍受,耗伤气血,伤脾败胃,尤为严重。而中医药的对应治疗,每

胰腺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化疗治疗疗效较差,而靶向药的疗效尚未明确。中医古籍并无胰腺或胰腺癌等文字记载,总结认为胰腺可等同于“脾”。李东垣曰:“脾长一尺。掩太仓。根据胰腺癌的证候表现分,其应属于中医学“积聚”、“伏梁”、“黄疽”等范畴,而对于此类病症的认识与治疗张仲景以茵陈蒿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治疗湿热黄疸,用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等消症散结方治疗腹中积聚。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疼痛、黄疽、纳差、恶心呕吐、消瘦为主。胰腺癌的形成跟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吸烟、酗酒等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发病既有脾胃虚弱,脏腑功能低下,气机不和情志失调,又有湿热毒邪责犯虚体,留滞不去,结而成积。说明胰腺癌发生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是由于脾胃升降失调,伤及后天脾土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肝失所藏,肝体失血濡养,肝胆疏泄失职,胆汁随血液泛溢,浸*肌肤,发为黄疽。另外肝脾不和造成气滞血瘀,痰瘀留滞,湿热内生,毒邪相互抟结阻塞胰管,胰液排泄不利,而后变生瘀毒郁久成积。

总的来说,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畅,痰湿留滞是胰腺癌的主要病机,所以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以顾护胃气是治疗胰腺癌的根本大法。脾胃同居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但若脾胃不和,则脏腑气机上下升降失枢,脏腑失和,百病丛生。所以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对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影响极大。癌症患者以本虚标实为主,既有元气的衰败,又有实邪郁结之候,因此治疗上需要扶正祛邪兼顾。

在治疗大法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其不同的证候表现做适当的调整:

如以瘀血内停而见腹痛者可加延胡索乳香、莪术、郁金、没药等行气活血,散结止痛之品;如黄疸则需辨明阴黄、阳黄用药可予茵陈、虎杖、金钱草、大黄、栀子、车前子、白术茯芩等以利湿退黄、健脾和中;

若以气机郁滞为甚则可予以柴胡、薄荷、枳实、香附、苏叶、青皮等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如气血虚衰,可酌加黄芪、党参、熟地黄、鸡血藤、当归、三七以益气补血、填精益髓;再者如脾土不旺,纳差,则可用麦芽、鸡内金、神曲、山楂、芡实、淮山药以消食和胃、培补脾肾;如热毒炽盛,可加用白花蛇舌草、金银花、板蓝根、重楼、木蝴蝶、半边莲等以清热解毒、败毒消肿。

综合来说治疗要注重纠正气机升降,只有升降复布,阴阳才能归于平衡,五脏方可安和。目前,胰腺癌的中医治疗上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能提高免疫功能,缓解疾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中医医案、古籍中的确有单纯应用中医治愈乳岩的记载,但就目前医疗情况而言,对于乳腺癌,原则上应首先选择手术进行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乳腺癌早期、晚期、术后都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辅以中医药进行治疗。乳腺癌早期多见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以及正虚毒盛证,根据证型的不同,其治疗原则也各有侧重,如肝郁痰凝者应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冲任失调者应调摄冲任、理气散结,正虚毒盛者应调补气血、清热解毒;晚期或术后多见气血两亏证和脾胃虚弱证,气血两亏者应补益气血、宁心安神,脾胃虚弱者应健脾和胃。

通常来说,中医药治疗对乳腺癌晚期或者手术后的患者有着良好的调治作用,且中医药对于放化疗也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能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或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中医药治疗对乳腺癌是有一定疗效的,但手术治疗仍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乳腺癌患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为辅。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肾癌 31 肾癌的病因病机 32 肾癌的症状 33 肾癌的辨证分型 331 肾癌·湿热蕴毒证 332 肾癌·瘀血内阻证 333 肾癌·脾肾气虚证 334 肾癌·阴虚内热证 34 肾癌的治疗 4 西医·肾癌 41 诊断 42 治疗措施 43 病理改变 44 临床表现 45 预后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肾癌的穴位 2 治疗肾癌的方剂 3 治疗肾癌的中成药 4 肾癌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肾癌 1 拼音

shèn ái

2 英文参考

carcinoma of kidne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dney canc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中医·肾癌

肾癌 (carcinoma of kidney[1]、kidney cancer[2])为病名[3]。见《疡科心得集》卷下。又名肾癌翻花[3]。

《中医药学名词》(2004):肾癌是指发生于肾脏的癌病类疾病[1]。

《中医药学名词》(2010):肾癌是指发生于肾脏,以尿血,腰痛,上腹或腰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癌病[2]。

31 肾癌的病因病机

肾癌多因肝肾素亏或忧思郁怒,相火内灼,肝经血燥,火邪郁结而成[3]。

32 肾癌的症状

肾癌症见 或 冠状沟附近发生结节,坚硬痒痛,或滋水渗流,渐成溃疡,疮面扁平,或呈菜花状[3]。晚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坚硬如石,并伴见形神困顿,甚至 烂掉,危及生命[3]。即 癌[3]。

33 肾癌的辨证分型 331 肾癌·湿热蕴毒证

肾癌·湿热蕴毒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and amassing poison[2])是指湿热毒邪蕴结,以腰痛,腰腹坠胀不适,尿血,尿急,尿频,尿痛,发热,消瘦,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32 肾癌·瘀血内阻证

肾癌·瘀血内阻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2])是指瘀血内结膀胱,以面色晦暗,腰腹疼痛,甚则腰腹部肿块,尿血,发热,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33 肾癌·脾肾气虚证

肾癌·脾肾气虚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2])是指脾肾阳气不足,以腰痛,腹胀,尿血,腰腹部肿块,纳差,呕恶,消瘦,气短乏力,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34 肾癌·阴虚内热证

肾癌·阴虚内热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heat due to yin deficiency[2])是指阴液不足,虚热内生,以腰痛,腹腹部肿块,五心烦热,低热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消瘦乏力,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4 肾癌的治疗

肾癌内治初宜滋阴降火,补益肝肾,用知柏八味丸或大补阴丸[3]。后期气血两亏,宜补气养血,可服十全大补汤[3]。外治可选用海浮散、桃花散等[3]。早期亦可行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3]。

4 西医·肾癌

肾癌亦称肾细胞癌、肾腺癌,是最常见的肾脏实质恶性肿瘤,由于平均寿命延长和医学影像学的进步,肾癌的发病率比前增加,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而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肾癌日见增多,可达1/2~1/5。

41 诊断

l一般检查:血尿是重要的症状,红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3%~4%;亦可发生进行性贫血。双侧肾肿瘤,总肾功能通常没有变化,血沉增高。某些肾癌患者并无骨骼转移,却可有高血钙的症状以及血清钙水平的增高,肾癌切除后症状迅速解除,血钙亦回复正常。有时可发展到肝功能不全,如将肿瘤肾切除,可恢复正常。

2.X线造影术为诊断肾癌的主要手段

(1)X线平片:X线平片可以见到肾外形增大,轮廓改变,偶有肿瘤钙化,在肿瘤内局限的或广泛的絮状影,亦可在肿瘤周围成为钙化线,壳状,尤其年轻人肾癌多见。

(2)静脉尿路造影,静脉尿路造影是常规检查方法,由于不能显示尚未引起肾孟肾盏未变形的肿瘤,以及不易区别肿瘤是否肾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所以其重要性下降,必须同时进行超声或CT检查进一步鉴别。但静脉尿路造影可以了解双侧肾脏的功能以及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情况,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肾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可发现泌尿系统造影未变形的肿瘤,肾癌表现有新生血管,动静脉瘘,造影剂池样聚集(Pooling)包膜血管增多。血管造影变异大,有时肾癌可不显影,如肿瘤坏死,囊性变,动脉栓塞等。肾动脉造影必要时可向肾动脉内注入肾上腺素正常血管收缩而肿瘤血管无反应。

在比较大的肾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时亦可随之进行肾动脉栓塞术,可减少手术中出血肾癌不能手术切除而有严重出血者可行肾动脉栓塞术作为姑息性治疗。

3超声扫描:超声检查是最简便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作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肾脏内超过lcm肿块即可被超声扫描所发现,重要的是鉴别肿块是否是肾癌。肾癌为实性肿块,由于其内部可能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因此回声不均匀,一般为低回声,肾癌的境界不甚清晰,这一点和肾囊肿不同。肾内占位性病变都可能引起肾盂、肾盏、肾窦脂肪变形或断裂。肾 状囊腺癌超声检查酷似囊肿,并可能有钙化。肾癌和囊肿难以鉴别时可以穿刺,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是比较安全的。穿刺液可作细胞学检查并行囊肿造影。囊肿液常为清澈、无肿瘤细胞、低脂肪,造影时囊壁光滑可肯定为良性病变。如穿刺液为血性应想到肿瘤,可能在抽出液中找到肿瘤细胞,造影时囊壁不光滑即可诊断为恶性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肾内实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为脂肪组织的强回声,容易和肾癌相鉴别。在超声检查发现肾癌时,亦应注意肿瘤是否穿透包膜、肾周脂肪组织,有无肿大淋巴结,肾静脉、下腔静脉内有无癌栓,肝脏有无转移等。

4.CT扫描:CT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可以发现未引起肾盂肾盏改变和无病状的肾癌,可准确的测定肿瘤密度,并可在门诊进行,CT可准确分期。有人统计其诊断准确性:侵犯肾静脉91%,肾周围扩散78%,淋巴结转移87%,附近脏器受累96%。肾癌CT检查表现为肾实质内肿块,亦可突出于肾实质,肿块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或模糊,平扫时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块,CT值>20Hu,常在30~50Hu间,略高于正常肾实质,也可相近或略低,其内部不均匀系出血坏死或钙化所致。有时可表现为囊性CT值但囊壁有软组织结节。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正常肾实质CT值达120Hu左右,肿瘤CT值亦有增高,但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使肿瘤境界更为清晰。如肿块CT值在增强后无改变,可能为囊肿,结合造影剂注入前后的CT值为液体密度即可确定诊断。肾癌内坏死灶,肾囊腺癌以及肾动脉栓塞后,注入造影剂以后CT值并不增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于其内含大量脂肪,CT值常为负值,内部不均匀,增强后CT值升高,但仍表现为脂肪密度,嗜酸细胞瘤在CT检查时边缘清晰,内部密度均匀一致,增强后CT值明显升高。

CT检查确定肾癌侵犯程度的标准。

(1)肿块局限于肾包膜内:患肾外形正常或局限性凸出,或均匀增大。突出表面光滑或轻度毛糙,如肿块呈结节状突入肾囊,表面光滑仍考虑局限在肾包膜内。脂肪囊内清晰,肾周筋膜无不规则增厚。不能用脂肪囊是否存在判断肿瘤是否局限在肾筋膜内,尤其是消瘦患者。

(2)局限在脂肪囊内肾周围侵犯:肿瘤凸出并代替局部正常肾实质,肾表面毛糙显著,肾筋膜不规则增厚。脂肪囊内有边界不清的软组织结节,线状软组织影不作诊断。

(3)静脉受侵:肾静脉增粗成局部呈梭状膨隆,密度不均匀,异常增高或降低,密度改变与肿瘤组织相同。静脉增粗的标准,肾静脉直径>0.5cm,上腹部下腔静脉直径>2.7cm。

(4)淋巴结受侵:肾蒂,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以及其间的圆形软组织影。增强后密度变化不显著,可考虑为淋巴结,<1cm者不作诊断,≥lcm考虑为转移癌。

(5)邻近器官受侵:肿块与邻近器官的界限消失并有邻近器官的形态和密度改变。若单纯表现为肿瘤与邻近器官间脂肪线的消失不作诊断。

(6)肾盂受侵:肿瘤入肾盂的部分边缘光滑圆润呈半月形成弧形受压,延迟扫描在肾功能较好时可见受压肾盂肾盏中的造影剂边缘光滑整齐,则认为是肾盂肾盏单纯受压。如肾盂肾盏结构消失或闭塞以及全部被肿瘤占据,则提示肿瘤已穿破肾盂。

5.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肾脏是比较理想的。肾门和肾周间隙脂肪产生高信号强度。肾外层皮质为高信号强度,其中部髓质为低信号强度,可能由于肾组织内渗透压不同,两部分对比度差50%,这种差别可随恢复时间延长和水化而缩小,肾动脉和静脉无腔内信号,所以为低强度。集合系统有尿为低强度。肾癌的MRI变异大,由肿瘤血管,大小,有无坏死决定。MRI不能很好地发现钙化灶,因其质子低密度。MRI对肾癌侵犯范围、周围组织包膜,肝、肠系膜、腰肌的改变容易发现查明。尤其是肾癌出现肾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和淋巴结转移。

42 治疗措施

肾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效果不理想,亦不肯定,有统计肾癌配合放疗对5年生存无影响。

1.肾癌手术分为单纯性肾癌切除术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目前公认的是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可以提高生存率。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包括肾周围筋膜及其内容:肾周围脂肪、肾和肾上腺。关于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是否进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尚有争议,有的认为淋巴结转移时往往有血行转移,有淋巴转移的病例最终都出现血行转移,淋巴结分布广,不易清除干净;但亦有人认为,淋巴结转移主要在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区,可以根治性切除,但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发现有转移灶者,很少有生存超过5年者。肾癌手术时应争取先结扎肾动脉和肾静脉,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和可能引起的肿瘤扩散。

肾癌是多血管肿瘤,常有大的侧枝静脉,手术容易出血,且不易控制。因此,在较大肿瘤手术时,可以在术前进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可引起剧烈疼痛、发热、肠麻痹、感染等,不应常规应用。

肾癌治疗中的特殊问题:

(1)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如双侧肾癌或孤立肾肾癌,以及对侧肾功能不好如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结石、肾结核、肾盂输尿管连处狭窄。肾癌较小即<3cm直径并位于肾边缘的亦可考虑保留肾组织手术,手术方法为部分肾切除术,亦可将肿瘤刺出。

(2)下腔静脉癌栓:肾癌容易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近年来认为,如未发现局部或远处扩散,肾癌根治切除术时可同时切除静脉内癌栓或取出下腔静脉内癌栓,预后仍然良好。手术时阻断下腔静脉应在血栓水平以上,可避免致命的肺栓塞。如血栓延伸到心脏,可在心包内把下腔静脉阻断,再切开下腔静脉,取出栓子。

(3)肾癌局部扩散侵犯邻近组织和脏器:这是肾癌治疗中的棘手问题。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和其受累的组织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这类病人5年生存者不过5%。肾癌局部扩散可伴有疼痛,由于肿瘤侵入后腹壁、骶棘肌和神经根。肾癌直接浸润肝脏比较少,肝内转移多于直接浸润。十二指肠和胰腺受累几无可能治愈。虽然有远处转移,只要手术可能,多数还是能将原发病肾切除,转移处病灶还是有可能获得相当长的存治率,摘除病肾后,血尿和疼痛亦被去除,还是值得的。

2.免疫治疗:多年来已证明人体实性肿瘤内淋巴细胞对其肿瘤细胞有免疫反应,但这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自体肿瘤的细胞毒作用往往较低,因肿瘤内有抑制的机制,这种TIL细胞需在体外 和扩增,使之对自体肿瘤充分发挥细胞毒作用。正常人类淋巴细胞和白介素2(IL—2)培养能够产生效应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即LAK细胞。一组LAK细胞与IL-2治疗肾癌57例;LAK细胞+IL-236例、单纯IL-221例,LAK细胞+IL2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12/36(33%)。IL-2组仅l/21例CR。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即TIL细胞亦可在体外用IL-2扩增,在动物实验发现这种过继性的转

移TIL,其治疗效果比LAK细胞强50倍~100倍,并可破坏其肺和肝的转移灶。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尚在探讨中。

3.化学治疗:肾癌的化疗效果不好,单用药治疗效果更差。有专家统计37种化疗药物单药治疗肾癌其中以烷化剂效果较好。联合化疗中疗效较好的组合为:长春花堿+氨甲喋呤+博菜霉素+Tamoxifem睾丸;长春新堿+阿霉素+BCG+甲基乙醛氧孕前酮;长春花堿+阿霉素+羟基脲+MA。总之多药治疗优于单药。

4.免疫治疗和化疗结合:一组957例肾癌转移±肾癌复发者应用+扰素A LPHA-2A治疗,单用时有效率12%,如与长春花堿合并治疗,则有效率24%。有效者2年可能生存者50%~70%,无效者生存10%~15%,理想剂量为干扰素180万单位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周3次,长春花堿0.1mg/kg静脉注射,3周一次。

43 病理改变

肾癌常为单侧单病灶,左右侧发病数相似肾癌多数为圆形,大小十分悬殊。肿瘤无组织学包膜,但有被压迫的肾实质和纤维组织行成的假包膜,少数为均匀的**或棕色,多数体有出血、坏死、纤维化斑块,出血坏死可形成囊性,本身为 状囊腺癌。肿瘤可破坏全部肾脏,并可侵犯邻近脂肪、肌肉组织、血管,淋巴管等,肾周围筋膜是防止局部扩散的一层屏障。肾癌易向静脉内扩展形成癌栓,可伸延进入肾静脉、下腔静脉。远处转移常见为肺、脑、骨等。

电镜检查见肾癌细胞大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曲小管的超微结构,认为肾癌发生于近曲小管。肾癌大多数为透明细胞癌,亦可同时或大多数为颗粒细胞,这种细胞形为梭状,有时酷似肉瘤,这种恶性程度较大的肾癌,称为未分化癌。

44 临床表现

肾癌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多变,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肾位置隐蔽,与外界主要的联系是尿,因此血尿是发现肾癌最常见的病状,但血尿的出现必须在肿瘤侵入肾盂后方有可能,因此已不是早期病状。多年来,把血尿、疼痛和肿块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具有1个~2个病状,三联征俱全者占10%左右,很少有可能治愈。

1.血尿: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发作肉眼可见全程血尿,间歇期随病变发展而缩短。肾癌出血多时可能伴肾绞痛,常因血块通过输尿管引起。肾癌血尿的血块可能因通过输尿管形成条状。血尿的程度与肾癌体积大小无关。肾癌有时可表现为持久的镜下血尿。

2.腰痛:腰痛为肾癌另一常见症状,多数为钝痛,局限在腰部,疼痛常因肿块增长充胀肾包膜引起,血块通过输尿管亦可引起腰痛已如前述。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疼痛较重且为持续性。

3.肿块:肿块亦为常见症状,大约1/3~1/4肾癌患者就诊时可发现肿大的肾脏。肾脏位置较隐蔽,肾癌在达到相当大体积以前肿块很难发现。一般腹部摸到肿块已是晚期症状。

4.疼痛:疼痛约见于50%的病例,亦是晚期症状,系肾包膜或肾盂为逐渐长大的肿瘤所牵扯,或由于肿瘤侵犯压迫腹后壁结缔组织、肌肉、腰椎或腰神经所致的患侧腰部持久性疼痛。

5.其他症状: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刚发觉时已转移,有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贫血、咳嗽和咳血等肺部症状。另外,肾腺癌的作用是由肿瘤内分泌活动而引起的,包括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低血压、高钙血症,发热综合症。虽然这些全身性、中毒性和内分泌的作用是非特殊性的,但约30%的病人首先有许多混合的表现。因而是有价值的线索,这种发现考虑为肿瘤的系统作用。

45 预后

决定肾癌的生存因素已如前述。一般肾癌经肾切除治疗后5年生存率35%~40%,10年生存率17%~30%。肾癌的预后有时难以估计,可以在肾癌切除手术后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出现转移病灶。

5

胰癌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胰癌的症状 5 胰癌的辨证分型 51 胰癌·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