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那些医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4收藏

古代有那些医书?,第1张

古代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难经

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经

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扩展资料

中国古医书是古代医学的传承,极具医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医学成就,影响远播日本、欧洲,并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书原著跟现代翻印的古代医书内容有很多出入,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翻印古医书缺失了很多内容,所以中国古医书原著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现如今,国民的 健康 意识日益增强,大家对 健康 、医疗的专业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度也越来越高。于是,当下在各种媒体上出现了医学科普的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其中科普讲座较为多见。而在电视剧《老中医》的中也出现了同样的场景,翁泉海开设免费医学讲堂,他跟百姓们讲中医知识,普及用药常识,大家伙听了都连连叫好。

在讲课过程中翁泉海提到: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医理论至深至要,医学著作浩如烟海。大道至简,悟在天成,需要我们后人躬下身去,细心地体会研究。但也不能一味地推崇古籍,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他举例古籍中药用“鹊巢”治疗漏下之症,是由于鹊巢高而坚固,实则这种理论毫无根据,不可取之。今天我们就聊聊中医古籍中出现的一些中医用药糟粕。

毛笔头篇

1小便不通,数而微肿:用陈久笔头一枚烧灰,水服。

外国人基本不用毛笔,此方若真有效,想必来中国代购最多的应该是毛笔。

2心痛不止:败笔头三个烧灰,无根水服,立效。

看来需要普及软笔书法,不然没有足够的“败笔头”供应。

3难产催生:用败笔头一枚烧灰研,生藕汁一盏调下,立产。

若此方有效,妇产医院和妇产科的大夫看来都得失业了。

妇人病篇

1妇人血崩。老母猪粪烧灰,酒服三钱。

想必妇人哪怕血崩,也不想服药。

2崩中下血:陈年蒸饼,烧存性,米饮服二钱。

陈年蒸饼?是82年的吗?

3令妇不妒:取妇人月水布裹蛤蟆,于厕前一尺,入地五寸埋之。

看来卫生间里需要开辟一块土地了。

4女人阴痒:炙猪肝纳入,当有虫出。

想必此虫是馋虫。

5妇人血病:五色带下,白马左蹄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三。

左蹄这么好使?此白马右蹄跛了?

老鼠篇

1小儿症瘕:老鼠肉煮汁,作粥食之。

看来猫咪们一定不会得症瘕。

2水鼓石水,腹胀身肿者:以肥鼠一枚,取肉煮粥。空心食之,两三顿即愈。

瘦鼠不行吗?胖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3乳汁清少:死鼠一头烧末,酒服方寸匕。勿令妇知。

勿令妇知,这点很重要。

4大小便秘:雄鼠屎末,敷脐中,立效。

立效?看来此方应在厕所使用。

粪便篇

1解一切毒:母猪屎,水和服之。

感觉母猪屎大蜜丸会畅销,安宫牛黄丸的地位岌岌可危。

2猫咬成疮:雄鼠屎烧灰,油和敷之。曾经效验。

为什么都是雄鼠?难道粪便也有性别歧视?

3风虫牙痛:白马屎汁,随左右含之,不过三口愈。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吃糖了。

4水肿尿涩:用乌犍牛尿半升,空腹饮。小便利,良。

半升不算多,尿到病除。

5小儿夜啼:牛屎一块安席下,勿令母知。

继勿令妇知之后,勿令母知。

6小儿霍乱猝起者:用白狗屎一丸,绞汁服之。

原来“铲屎官”由此而来。

7疳痢欲死:新羊屎一升,水一升,渍一夜,绞汁顿服,日午乃食。极重者,不过三服瘥。

吃什么都讲究一个“鲜”字!

这些并非偏方和恶搞,而是真实记载在中医经典古籍中的,中医发展的过程也是吐故纳新的过程,例如医学与巫术曾经结合,后来还是走不到一起。现在的中医院校、中医专家都在努力剔除中医里的糟粕,只是在民间仍然残留死抱着糟粕不放的现象,有的地方还发展了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这是中医不能允许的。希望大家不要盲目 养生 ,听信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发生了胃部反酸、烧心,可以服用西药的胃动力药,或者中药中理气通降的药物,同时也可以服用具有制酸、止痛作用的药物。在生活中,也有一个常用的方法可以推荐,就是可以吃一些生花生米,观察是否可以缓解症状。此外,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少吃山楂、苹果、橘子这类水果,避免摄入大量含有糖分的物质,包括红薯等不好消化的食物也要少吃。

胃反酸烧心是临床中常见的情况。很多患者会描述胃里发热,这就是烧心、反酸。有些患者会描述反酸水。还有些患者虽然没觉得反酸水,但是觉得嘴巴很酸。这些都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所以在出现反酸、烧心的时候,基本上可以给自己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也就是因为胃肠功能的紊乱,胃里面的食物或者胃里面的分泌液反流到食管进入到口腔。

     过午不食,对养成了习惯的人来说,合理;对身体条件不好的人来说,错误。

     过午不食,如今更多的是对一种养生观念的倡导,因为现在的人基本三餐饱腹,很少有饿肚子营养不良情况发生,相反,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三高人群与日俱增,所以,过午不食,讲究的是一种放空、一种节制、一种习惯,但凡事有个度,过犹不及,如果本身身体基础比较差,没有养成固定的饮食规律,存在一些肠胃等消化系统疾病,还是建议你:少量多餐,营养跟上

过午不食

      其实,过午不食的说法来源不一,中医古籍也没有对此有过系统明确的介绍,但作为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也只是说“不非时食”,意思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因为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午时是佛食,日暮是畜食,延伸出来就是过午不食,此为佛门清规戒律,不得破戒。

    “过午不食”的缘由还来自一则佛教基础经典《增一阿念经》的故事:迦留陀夷日暮时分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此时夜空黑暗,即将下雨,电闪雷鸣,再加上他本身颜色极黑,来到一户老妇人家,妇人见面惊恐万分,以为见鬼,被活活吓死。因此,佛教便立下过午不食之制

过午不食

       佛教的过午不食,加上中医养生的流行,开始慢慢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过午的时间段一般指太阳到中午之后,但古人提倡更多的是少食,而不是不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根据《黄帝内经》阳气盛衰理论,主张少食晚饭。《千金翼方》也说过:夜饱损一日之寿。所以,少食多餐,晚饭不宜多吃的健康饮食习惯才是王道

       但是,现在的城市夜晚,街头小吃琳琅满目,美味难挡,烧烤油炸夜宵小龙虾,一瓶啤酒花生碳生蚝,叫谁都拒绝不了,更何况是三五成群结对的好朋友,就这么整上一顿,肯定乱了饮食规律,重了血脂血压,时间一长,身体体检必有红灯警告。因此,过午不食放在现在大多数城市夜宵网红地,绝对是鸡肋,忙碌了一天的年轻人,早已饥肠辘辘,肯定要大快朵颐享受一番,因为他们不像出家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花在打坐念经上。

       最后,我们不提倡任何一种统一的养生方式,因为千篇一律是最大的不合理不正确,因人而异,循行渐进,养成科学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对过午不食最健康的认知。

“中医”一词指的是中华传统医学,也称中医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它包括中医学理论、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医疗实践。代表中医的名词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中医名词:

岐黄:岐黄是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的两个医学流派,代表了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医圣典”。

杏林:杏林指的是东晋时期医家著名的王叔和、华佗等人所创办的医学流派,代表了中国古代医学的高峰。

悬壶:悬壶指的是古代医生手执药壶行医的形象,也用来形容医生的高超医术和精湛技能。

青囊:青囊是中医古籍《伤寒杂病论》中的名词,指的是古代医生用来装药物的药囊。

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各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如阴阳平衡、阴阳失调等。

五行:五行是中医理论中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和规律,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五脏六腑: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内部器官的术语,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胃、肠、胆、膀胱、三焦六腑。

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中的四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患者面色、听取患者言语、闻取患者气味、摸诊患者脉搏等方式,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

三部九候:三部九候是中医理论中对于疾病发展和治疗的阶段划分和相应治疗方法的总称。

经络:经络是中医学中描述人体经脉的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通过穴位相互联系的各个通道。

中药:中药是指中医治疗中使用的各种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物质。

方剂:方剂是中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指不同草药、药物的配方组合,根据不同病症制定的治疗方案。

针灸:针灸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用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生理机能,改善身体状况。

形神合一:形神合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运六气: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认为自然界中的五行和六气与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健康与五行和六气的和谐平衡相关。

总之,中医学涉及的名词和概念非常广泛,这些名词和概念代表了中医学的独特思想和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医学在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序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等结构的不断改变,高脂血症的患者日益增多,中老年人群,中年肥胖患者,大量抽烟喝酒的人群都较容易发病。高脂血症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头眩晕,胸闷气短、肢体麻木,严重者很可能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治疗后也极易复发,因此日常的养护极为重要。

中医古籍中无高脂血症记载,近代学者根据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痰证”“饮证”“瘀血证”“血浊证”、“肥胖”等范畴。认为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合理、饮食不规律、喝酒、抽烟等,导致脾、肾、肝等代谢紊乱,气血不通,导致多余脂肪无法正常消耗和排泄,使得血液中血脂含量过高。而对于不同证型的高脂血症,则有不同的调护方式。

痰湿内阻型

胃失和降,脾不升清,导致痰湿内生,血脂升高。此型患者多过于肥胖,伴有胸腹部胀满、胸闷、头晕胀痛、身体沉重、肢体困倦、倦怠乏力、舌色淡、苔白滑腻等症状。

护理时应以化痰祛湿,和胃降逆为主。

饮食方面应该宜清淡化痰,忌生冷、甜黏、肥腻的食物,防止湿气增加导致痰多。可食用薏米红豆粥、谷芽山楂粥、鲫鱼汤等。

平时应多动少静,注意控制体重。

肝胆郁滞型

肝藏血主疏泄,有调节心情、调畅气机之效;肝胆郁滞则气机不通,淤血内阻,出现血脂升高。患者的常见表现为心绪不宁,抑郁寡欢,胸闷、腹部胀痛、嗳气、胃部反酸,女性患者有乳胀腹痛、月经不调等症。

护理时应该疏肝理气。

饮食上可食用一些疏肝理气、行气调中的食物,如橘皮、小茴香、木香、砂仁等,药膳方如姜橘饮、二花调经茶等。

平时多进行一些愉悦身心的活动,多增加 体育 锻炼,加快肝郁气滞的消散。

肝肾阴虚型

肾主水藏精,为人阴阳之本,肝肾阴虚,则人体气化失常,血脂升高。此型多见于体态消瘦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口干舌燥、失眠健忘、肢体麻木等。

护理上应补肾温阳使气化正常。

常用药食如生地黄、沙参、麦门冬、海参、鸭肉、山药、韭菜、枸杞子等,药膳方如怀药芝麻糊、生地黄鸡等。禁食有刺激性的食物。

日常生活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多参加户外活动,缓解心理压力。

脾肾阳虚型

该症主要以肾脾阳虚为本,痰湿为标。患者多形体肥硕,表现为头晕头昏,手足冰凉,怕冷,阳痿滑精,舌体胖,边有齿痕。

护理时应温肾固脾,标本兼治化痰湿之邪。

饮食上应该多食羊肉、淡菜、肉桂等性温、同时又有补益肾阳的食物,少食性寒的食物;可食用桂浆粥等。

END

古代有那些医书?

古代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