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提供“中国”一词用来指代整个华夏王朝的古籍语句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1、不学礼,无以立。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9、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巧言乱德。
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4、学而时习之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敬鬼神而远之
19、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6、民无信不立
27、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28、君子成人之美
29、其身正,不令而行
3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3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典籍里的中国·天工开物》摘抄如下:
1、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凝结着民族的智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
2、典籍不能只活在图书馆里,也不能只活在学者的论述中,一定要活在我们年轻人的心目中。唯有文化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3、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天工开物》的光芒闪耀至今,无论孔子或伏生,都是用生命去接续和守护这盏灯火的人。4、“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并非隔着一道鸿沟,历史文化、经典古籍、高雅艺术也不只是小众专属。
5、为家国天下,为黎明百姓写一部实用之书,不做溢美之辞,不做浮夸文章,书中要包罗先人之智,书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艺,贵五谷而贱金玉,此书与功名毫不相关也。
关于诚信的名言: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处:出自《墨子·修身》。
释义:前者的意思是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一定不高,是对立志,树立世界观,人生观的要求。后者的意思是言语不诚实的人,做事也不会有结果,是对道德修养的要求。
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出处:出自《庄子·渔父》
释义:所谓真,就是精诚的极点。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
3、言忠信,行笃敬。
出处:出自《论语卫灵公》。
释义:对于国家要鞠躬尽瘁,家里的日常生活要懂得勤俭,说话必须讲究诚信,忠于国家。
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出处:出自《论语 · 颜渊》。
释义: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身之地,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说明诚信,诚实的重要性。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
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出处:出自《荀子·不苟》
释义: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
-志不强者智不达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言忠信,行笃敬
-民无信不立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民智者,富强之源也。
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严复
非力车农无以富邦也。 富强名言
汉代文学家 桓宽
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维新志士 谭嗣同
请大家提供“中国”一词用来指代整个华夏王朝的古籍语句
本文2023-10-15 15:23: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