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和女真族”有什么关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3收藏

“满族和女真族”有什么关系?,第1张

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女真族有很多个部落,女真族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统一的,各个部落都有不同的首领,有海西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后来努尔哈赤一统女真,建立后金。在他去世后,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位后该大金国为大清,女真族为满族。

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伴随统一战争的进行,归服的人口日众,先前那种只凭血缘关系的军事与生产组织,已不能适应统一战争的需要了。于是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下,八旗制度便应运产生了。《满文老档》中记载如下:“聪睿恭敬汗将收集众多之国人,尽行清点,均匀排列,每三百丁编一牛录,牛录设额真一人、牛录额真下设代子二人、章京四人、村拨什库四人。将三百男丁以四章京之分编塔坦,无论做何事,往何地,四塔坦的人按班轮值,其同工、同差、同行走。”(额真来自蒙语,是主人的意思。)

随着统一战争的不断扩大,牛录编设的增多,为适应多兵力、大规模作战统一指挥的需要,努尔哈赤将五牛录(实际大多不止五个)组成一个甲喇,在由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即旗。并以八种不同形式的旗帜作为标志,行军战斗;生产劳动;行政管理均为一个固定单位。旗是八旗制度中的最高组织形式,也是最大的军事编制。

起初,努尔哈赤一人直接指挥各牛录兵作战,没有旗一级的组织。随着军队的扩大,出于战争包抄战术的需要,遂分成两、四路,各以不同旗帜导引,逐渐固定化。便形成了开始的四旗。清《高皇帝实录》中记载:“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共为八旗。” 清代档案中所记载的八旗创建时间并不完全一致,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疑点。实际上,八旗制度的创制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五十余年的过程,可以分为初制、建制和定制三个阶段。即从牛录到四旗,从四旗到八旗,再从八旗到二十四旗。可以说,万历十一年(关于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不久,满族的军队就有了牛录组织。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正式整编牛录,建立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正式整编八旗,建立八旗制度。满洲八旗建立后,又建立蒙古八旗,再建立汉军八旗,从而使八旗制度完善。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制度,将国家的中枢机构与基层的牛录组织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把星散于深山密林间的满洲臣民组成一个社会军事化、军事社会化的新型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把生产力低下、文化落后的满族人高度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建州女真从原始部落迈入了国家社会。这是满洲社会崛起的一个关键。

八旗制度建立之初,实质上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各族人民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努尔哈赤把从战争中俘获的人统一起来,规定每300人编一牛录,每

牛录置一牛录额真(佐领);每5个牛录立一甲喇额真(参领);每5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旗),固山是满洲户口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一个固山,各有一个专用的颜色做旗帜。八旗户口每三年调查一次,不许旗外的人假冒入册,也不许旗下人远离本人所属的牛录居住。随着吞并渐广,纠合渐众,除女真诸部统一外,大量的汉人、蒙古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纷纷归降,从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到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编设八旗蒙古,1642年编设八旗汉军。

八旗主要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军八旗,满八旗是努尔哈赤的手笔,也是满族入关前的政治制度、文化系统、社会基础。蒙八旗和汉军八旗则是皇太极即位之后的手笔,只是蒙八旗制度松散,而且蒙古内部因为漠南、漠北蒙族互相掣肘,对于满洲入关起的作用,一度不如汉军八旗来得重要。

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建立八旗(八固山)制度,以300丁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即一旗,实际上,八旗人数时有增减。牛录(满语,意即大箭)最初是每10丁为一牛录,首领称牛录额真,额真是满语,汉语称佐领。无论出战还是打猎,则都以牛录为单位,这就为满洲社会和军事系统初步奠定了基础。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鉴于各部族因为人数多寡不一,人员素质也不同,因此对于牛录制度进行了第一次整编。他将每牛录扩充到300人,因此佐领下又设两个副手,满语称“代子”;同时每牛录分为四个达旦,每达旦由一个章京(满语,意即书记官)和一个拨什库(满语,意即领催)管理,这时,满洲军队的编制基本成形了。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努尔哈赤大约有40个左右的牛录,也就是掌握12000余人的部队,在当时关外算是极大的屏α恕0个左右的牛录都是由努尔哈赤的兄弟亲戚将领。后来努尔哈赤杀胞弟述尔哈奇和长子褚英之后,事权更加统一,同时努尔哈赤也认识到仅仅以牛录为单位,容易造成权力分散的流弊。他便着手建立八旗制度。1615年即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八固山制度。固山的人员编制我上面已经介绍了。牛录官员编制不变,每甲喇设一到两名甲喇额真,每旗设一固山额真,配有两名梅勒额真。固山额真之上还有一个旗主额真,又称为和硕贝勒、固山王。他才是一旗的真正主宰者。

八旗制度也可以说是努尔哈赤为了政治需要而创立的。之后因为战事需要,努尔哈赤强化君权,将八旗的编制再因为政治需要而重新做了分配。便有四大贝勒四小贝勒的说法,四小贝勒也因为政治利益的不断重新分配而时时产生改变。比如天命六年(1621),四小贝勒为德格勒,济尔哈郎,阿济格、岳托,到天命十一年的时候,四小贝勒就只剩下三人,分别为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而皇太极将领正白和镶黄两旗。同时,上下旗的制度也是这时确立下来的,只是主旗贝勒的地位并不因为上下旗而有差别。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

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在战国时写作“□”或“□”。

印章在当时不论尊卑贵贱,皆称为玺。那时还没有印这

一名称。秦兼并六国后,规定天子的印章称玺,臣民的

印章皆称印。汉承秦制,皇帝的仍称玺(皇太后、诸侯

王的也可称玺)。在汉代的官私印中还出现印、印章、

信印、印信等名称。到了唐代一度改玺为“ 宝”,以后

历代帝王玺、宝并用。官私印在历史上有过记、朱记、

关防、图章等名称。

秦印

秦以后,玺为封建帝王权位的象征,印成为官吏权

力的凭证和百姓在社会生活交往中的信物。玺印的产生

与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它的用途也

极为广泛。在先秦古籍中曾多次出现“玺”和“玺节”

的记载。《周礼·地官·掌节》有“货贿用玺节”的记

载,郑玄注解为“玺节者,今之印章也”。汉刘熙在《释

名》一书“释书契”中也说:“玺,徙也,封物使可转

徙,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

可见玺印最初是在货物转徙、存放和文书、简牍及物品

的封存过程中,起安全、保密和妨□杜伪的保险作用的。

此外,陶器上钤盖的玺印是工匠用来表明制作的标记。

烙马的,称为烙马印。古代的玺印有一种是用来殉葬的。

唐、宋以后,盛行一种收藏印,是收藏者或鉴赏者钤盖

在书画上的标记。这时还有闲文印、斋馆印等不同形式

和用途的印章。而玺印的用途更为广泛,种类也更加繁

多。

材料和制作 古代玺印的材料有金、银、铜、铁、

玉、陶、石、琥珀、琉璃、骨角、竹木等。金属材料的

玺印制作有铸、凿之分。玺印的形状和文字,以翻砂或

拔蜡方法浇铸而成的为铸印;在铸好的印坯上,凿刻出

文字的为凿印。其他材料的玺印,多用刀镌刻而成。

战国古玺

商玺

文字 玺印上的文字有朱文(印面文字凸起,又称

阳文)和白文(印面文字凹入,又称阴文)两种。在同

一印面上也有朱文、白文相间的。先秦古玺上的文字,

是战国时期流行的古文,其中有的字形已简化、讹变,因

此比较难于辨识。秦代玺印上的文字是秦代使用的 8种

字体之一的摹印篆,它是在小篆基础上加以变化,为了

适用于玺印上的美观而使用。汉代玺印上的文字称为缪

篆,这种篆书受当时隶书的影响而形成。还有一种鸟虫

书是源于春秋末期的美术化了的篆书。汉以后玺印上的

文字除篆书外,有隶书、楷书、行书等,以及契丹文、女

真文、西夏文、八思巴文、满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字。

汉代私印

(汉印)鸟虫书印、古语印

汉代官印

汉代封泥

六朝官印

唐宋金元官印

形状 古代玺印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此外,有长

方形(秦、汉时职位比较低的官吏使用长方形官印,其

形状约为正方官印的一半,又名半通印)、圆形、椭圆

形、曲尺形、三角形、葫芦形、柿蒂形、鼎形及不规则

形等。玺印的印面有1面、2面,至5面、6面等。此外还

有套印,由大小2个或3个印套合起来,这种印章多见于

东汉,大的印腹空,小印嵌入腹内,像母抱子状,所以

又称子母印。古代带钩上有印,称为带钩印。

古代玺印上端都有钮,并穿孔可以佩带。印钮有坛

钮、覆斗钮、瓦钮、鼻钮、龟钮、驼钮、以及虎豹辟邪

等。自汉代以螭、龟、驼、马等印钮,以区分帝王百官。

私印上的钮,没有定制,其钮式也更趋多样。

元代押印、元代楷书印

使用方法 从遗留实物来考察古代玺印的使用方法

可分两种:一为封泥之法,二为濡朱之制。封泥也称泥

封。

古代公私简牍大都书写在竹木简上,封发时用绳捆

缚,在绳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以胶泥,上盖印章作

为信验,以防私拆。封发物件,也常用此法,这封钤盖有

印章的泥块称为封泥。其法主要流行于秦、汉、魏、晋

时代。魏、晋以后纸张普遍应用,竹木简牍渐废,这样

就出现玺印用红或其他颜色的印色钤印在书牒上,这就

是所谓濡朱之制。

西夏官印

古代玺印既是一种实用品,又是艺术品。今天可以

利用它来研究古代历史、地理、职官、政治等,以补史

之阙,证史之误,也可研究文字之演变,而且也是研究

书法、工艺美术的宝贵资料。

“满族和女真族”有什么关系?

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女真族有很多个部落,女真族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统一的,各个部落都有不同的首领,有海西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后来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