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究竟有多看中“诚信”?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2收藏

古人究竟有多看中“诚信”?,第1张

我国古人非常看重诚信这一品质,很多思想家也在自己论述的作品中提到这一点。例如孔子的论语中就提到民无信不立,冯成玉将军也曾说过,对人诚信,人对我善,对事诚信,事必成功。由此可以看出诚信是祖祖辈辈留下的遗训,代代相传至今,也是我们要遵循的守则。

商鞅立木竖信

商鞅担任秦国丞相,实施新法担心群众不相信。于是在南城门口立了一根木头,发布告示说如果有民众可以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奖励十金。民众对商鞅的做法感到奇怪,经常去围观进度,但是没有人敢上前搬木头。后来商鞅又广告全国的民众,如果有人可以搬动这根木头就奖励五十金。于是一个大胆的人走出来抗走这根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他五十金,证明这不是骗人的。而商鞅的做法也让民众相信变法实施的可行性,于是商鞅新法被顺利推行,并对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带来深远影响。

李苦禅烧画寄好友

李苦禅是我国比较出名的一个画家,他为人豪爽,对于答应别人的要求从来都不会食言。有一次他的老朋友托他给自己画一幅画,李苦禅爽快的答应了。但是却因为一直有事在身,没有及时完成画作。后来李苦禅接到老朋友不幸去世的消息,十分愧疚,当场就画了一幅百莲的图,并珍重的写下老朋友的名字,盖上印章。然后把这幅画拿到后院烧给老朋友。回来后还对儿子说,以后要有朋友要画,一定要催他,不能失去诚信啊。

我国的传统美德

由此可以看出诚信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美德,并不是古人才有的,诚信是我们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无形枷锁。只有诚信对待别人跟事情,才会收获很多美好的事情。

关于诚信的名言: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处:出自《墨子·修身》。

释义:前者的意思是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一定不高,是对立志,树立世界观,人生观的要求。后者的意思是言语不诚实的人,做事也不会有结果,是对道德修养的要求。

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出处:出自《庄子·渔父》

释义:所谓真,就是精诚的极点。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

3、言忠信,行笃敬。

出处:出自《论语卫灵公》。

释义:对于国家要鞠躬尽瘁,家里的日常生活要懂得勤俭,说话必须讲究诚信,忠于国家。

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出处:出自《论语 · 颜渊》。

释义: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身之地,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说明诚信,诚实的重要性。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 

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出处:出自《荀子·不苟》

释义: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

-志不强者智不达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言忠信,行笃敬

-民无信不立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学而》

白话文释义: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

3,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释义: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

5,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王忠信,徙义,崇德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颜渊》

白话文释义: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去提高品修养和辨别是非,孔子说:以忠厚诚实为主,行为总是遵循道义,这就可以提高品德。

时下,不讲诚信的人大有人在,给人们的生活等领域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如商品中的以次充好,挂羊头卖狗肉,假药、假酒、、、、、、害人匪浅。我们应该回归诚信,看看我国古人是怎样论述看待诚信的。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____管子

分析:真诚守信,是治理好天下的关键。管子把诚信提到治理天下的层面高度,可见诚信在管子的眼里是多么重要,管子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坚守诚信,不守诚信是要吃大亏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分析:真诚的话不一定华美动听,而华美动听的话不一定真诚。老子在此揭示了口是心非、华而不实、表里不一、言不由衷的情况。他强调了语言内容真实的重要。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分析: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守信用,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是没有人和他交往的,会陷入四面碰壁的。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分析: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坚决果断。这是做人的品格,只有做到这一条,人们才愿意和你交往,友情也才能天长地久。

小信成则大信立。

——韩非子

分析:能在小事上守信用,就会在大事上守信用。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人在小事上不守信用,他怎能会在大事上守信用呢?以小见大啊!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韩非子

分析:奖赏和处罚如果不讲信用,那么所有的禁令就行不通了。韩非子在此强调奖罚分明的重要,奖罚分明了,人们就会愿意做事,而不敢做坏事了,社会风气也就会日渐好转。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1、对国家而言,维持公共秩序与公平

以此建立一个诚信 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带来的收益将是无限的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

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2、诚信

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

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

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

3、信号

本身的意思就有数据、消息的意思,而信在古代有飞鸽传书,书信,等等,现代给与信号赋予了数据的意思更多点。

4、鸿雁传书,信使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 诚信之言不华美,华美之言不信实,因为诚信之言是质朴无华的。

孔子:「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 强调人讲信用要符合「义」,只有符合「义」的话才能。

内容如下: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一边跟着她一边哭泣。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依赖父母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办法。”于是(曾子)马上杀猪煮了肉吃。

2、魏文侯的诚信故事

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将要到什么地方去"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呢"文侯亲自前往,还停止了酒宴。

3、唐太宗的诚信之道

李世民在任时,对臣僚敞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尽忠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伎俩。在即位之初,李世民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贪污受贿的不治之症。

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贪官污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

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他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我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

李世民不但没发怒,反而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便欣然理解了这句逆耳的忠言。还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

大臣魏征拒绝在诏书上签字(注意这是李世民最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没有分管大臣的签字就没有法律效力,除李世民外,没有哪个皇帝会主动限止自我的无限权力)。

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

可你却先失去诚信。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深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4、晏殊信誉的树立

晏殊入朝时,正逢承平之际,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宋真宗忽然御点晏殊上任。

大臣不知为何,转天上朝复命,真宗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真宗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

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真宗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眷宠日深。

晏殊做宰相时,女婿富弼做枢密副使,他便请求辞去所兼枢密使职务,宋仁宗没有允许,他受到仁宗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

5、季布的“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书籍管仲《管子·枢言》里。

原句: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译文:先王最重视诚信,有了诚信,天下各国就结好了。

诚信 [ chéng xìn ] 

释义:诚实,守信用。

引证: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

笔顺

反义词:

假意、失信

一、假意 [ jiǎ yì ] 

释义:

1、虚假的心意。

2、故意(表现或做出)。

引证:茅盾 《昙》:“对于姨太太的假意周旋,她早就不高兴。”

二、失信 [ shī xìn ] 

释义: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引证:闻捷 《海燕》:“我对参谋长从不失信。参谋长对人更守信用。”

近义词:真诚

真诚 [ zhēn chéng ] 

释义:真实诚恳;没有一点儿虚假。

引证:巴金 《探索者·作家》:“他们坦率、朴素、真诚,毫无等级观念。”

1、民无信不立。 —— 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

2、言必信,行必果。——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白话文: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

3、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代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白话文:为学不能死读书,而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处事不能简单草率,否则会导致事情失败,对己不诚实则自欺欺人,最终害人害己,与人相处太过老实,会留下不必要的怨恨。

4、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 春秋孟子《孟子·离娄上》

白话文: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语得当。

5、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北宋司马光《礼记》

白话文:银玉帛不能算作宝贝,真正的宝贝应该是忠信。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白话文:交往朋友,要讲信用,说到做到。

7、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春秋庄子《庄子·鱼父》

白话文:没有足够的诚意,不足以打动人。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第二》

白话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9、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白话文:不是相信无法让民众,不是老百姓没有来保卫国家。

10、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西汉刘安《准南子》

白话文:马先看是否驯服而后看是否优良;人应当先看是否讲信用,然后再看他的能力如何。

古人究竟有多看中“诚信”?

我国古人非常看重诚信这一品质,很多思想家也在自己论述的作品中提到这一点。例如孔子的论语中就提到民无信不立,冯成玉将军也曾说过,对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