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的历史课本跟岳麓版的历史课本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一、人教版历史课本和岳麓版历史课本的不同
1、从教材结构体系上来看,两种版本存在较大的区别,但相比较而言,岳麓版比人教版更为科学;
2、从教材编写体例来看,两种教材版本都注意吸收史学最新研究成果,但相比较而言,岳麓版比人教版贯彻得更为彻底;
3、从教材特色来看,两种版本教材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4、从教材的编写内容来看,两种版本各有千秋。
二、人教版历史课本和岳麓版历史课本的特点
1、人教版历史课本的特点:
人教版因为编写者很多本身是旧版教材的编写者,所以基本延续了老版教材的特色。
第一,注重史实,表述细致。
人教版教材很好地延续了老版人教版教材的优点,对重要史实的表述表述细致到位,对学生预习和自学,非常有利。
例如:在必修三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课中,关于四大发明对世界影响的表述,在第37页有一大自然段专门集中概括。
第二,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
人教版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上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基本做到了一分课程标准说一分话,并没做过多的发挥,对实施常规教学,落实课标要求非常实用。
例如:在对中国古代戏剧的表述是:“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并说明其艺术成就。”人教版教材只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岳麓版教材却专门用一课编写,除京剧外,还包括傩仪、南戏、元杂剧、昆曲等。
2、岳麓版历史课本的特点:
岳麓版教材比较突破传统。
第一,观点新颖,积极采纳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岳麓版教材的编写者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最新史学研究成果,观点新颖独特。
例如:编写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大胆采用新材料,在表述上也是独辟蹊径,引入了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不同的史学观点,对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史学修养,非常有价值。
第二,中外合编整合力度合理。
岳麓版教材编写者注重中外历史的贯通,培养学生知识提提的整合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编写者有意识地将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集中编写,有利于学生将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扩展资料:
人教版历史课本与岳麓版历史课本各自的缺点
人教版历史课本强调可读性,对很多知识点的表述过于直白,限制了教师的发挥空间。
例如:在必修三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课中,关于四大发明对世界影响的表述,在第37页有一大自然段专门集中概括。学生只要充分预习,几乎不需要教师补充,极大的限制了教师的发挥空间,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岳麓版历史课本是每课内容的安排不统一,有拼凑之感。一般来说,每课有一个内容就好,按照课标要求和考点内容来编排即可。但岳麓版喜欢拼凑。
例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课,教材有这么几个子目:“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历史性的握手”、“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六个子目,看起来有一章内容硬塞成一课,每个子目之间逻辑关系不强。
本课一直是近些年高考的热点内容,总共有三大块内容组成:“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70年代的外交和新时期的外交”,若能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每个内容在适当补充一些史实,不但更加紧凑,也会丰满一些。而人教版则单列一个单元,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怀古诗词的一般特点。
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
3.使学生在体味山川的壮美、人物的俊杰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比较阅读杜牧的赤壁诗之后了解、掌握怀古诗词的一般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分析学生特点,广泛查阅资料,做好网络课件。
学生:1、预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2、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熟悉其生平情况。了解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
课堂教学:
一、泛读,了解背景:
导入: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什,由此形成了中国诗词王国里的一朵奇葩——怀古诗词。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以此来感悟东坡居士豪放的词风。
学生自由朗读诗词。
(网页背景:一本古籍书,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
请学生自由谈论对苏轼的生平情况及对其的认识和看法。然后老师总结,归纳重点,并介绍本首词的创作背景: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词就是作者在此时写就的。(网页上相关页面展示)
二、朗读,感受意象
听名家朗诵,配以滚滚长江的视频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意象。
正音,集体朗读。
思考:题为“赤壁怀古”,本首词描绘了哪些赤壁景观,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提示: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作者抓住了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基调:豪迈、奔放。
三、研读,探究情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的诵读全词。然后自由讨论如下问题:
1)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感?
提示: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
2)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提示:虽然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只有周瑜符合作者的审美要求: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于是作者选取了周瑜的三个方面: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时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东坡当年47岁,不但无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因而感慨万千。
3)在下阕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提示: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这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可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所以当苏轼在时空交织的宏大背景上抒发人生感慨时,里面包含着多少幽愤和怅恨啊!)
4)苏轼所游的是湖北黄州赤壁,而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是在湖北蒲圻。那么苏轼知不知道他所见的赤壁并非真正历史的赤壁?如果他知道,为何还要这样感怀?
提示:从上阕的“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一句可以看出,苏轼知道这并非历史上的赤壁,至少他对此有怀疑,但文学与历史毕竟不同,文学的真实不等于历史的真实。当他站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感受到天地的浩大与自身的渺小,再联想到当时的处境,已经情难自已,故此以景为依托,咏史抒怀。
总结全词:
全文线索:大江东去 → 江山如画 → 公瑾当年 → 人生如梦
(总揽全篇) (描画景色) (追想历史) (抒写情怀)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四、选读,迁移知识
比较:赏析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考:
1、诗篇开头借什么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起了“思古之幽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3、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借一把折戟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样写的作用是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2.这一句表现手法是运用典故。"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3.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根据上述所学及自己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总结怀古诗词特点:
“怀古诗词”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与人物为感情寄托的诗歌类型。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一般包括述史和咏怀两部分,采用对比手法,主要有古人与作者的对比;永恒与短暂的对比;盛与衰的对比;自然与人生的对比;今与昔的对比等。
鉴赏技巧: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最后,披文入情,细致领悟。
课后作业,延伸教学:
从书上或网上查找一篇怀古诗词,进行赏析,并写出赏析性的文章。
有时间可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一文和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一书。
课后检测评估:
学生作业可直接上传本课的网上讨论版或发邮件到教师的电子邮箱中。有问题也可直接到讨论版提问并讨论。教师可较快的获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需求。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本文是高中新教材高二上册第8课《词七首》中的一首,该册书中包括了大量的古典诗词,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在现行的高考考试说明中也有这样的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因此在构思本教学设计时,我创设情境,把重点放在使学生能掌握怀古诗词的一般特点上,希望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分析、鉴赏怀古诗词。新课程强调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而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所抒发的情感又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我把这一点作为难点来分析。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重点做了以下几点考虑:
1拓展延伸,实现课程资源整合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本教案时,我注重拓展课堂教学,把古诗词的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课前师生广泛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引用课外诗词进行对比阅读,课后自找怀古诗词进行阅读和鉴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学习语文应注重类似的积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2.模拟创设,实施课内情境教学
新课程还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节课我运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主要是为了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能较直观的感受古诗词情境和意象,使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加强朗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读”,还要读出感情,设身处地的“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诗词中的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3 合作探究,实行师生双边互动
新课程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都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我主要注重了三个方面:一是设计有深度的问题,供学生去探究;如“作者为何选择周瑜作为歌咏对象”等,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探究的精神;二是留出探究的空间,让师生进行合作;如“作者为何在并非真正历史的赤壁前抒怀”等问题具有开放性,比较适合师生合作,双边互动。三是运用比较教学,有比较才有鉴别; 诗词的鉴赏离不开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异同,利用比较法设计课堂教学,易于形成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
诗 词,贵 在 多 读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永和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得就是朗读的重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诗词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沈明峰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就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而且,朗读设计别开生面,讲求实效。
1、读出不同花样。读书,有不同的方式,而且,不同的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沈明峰老师在认真研究了朗读的各种方式及其作用,根据学生学习诗词的实际,根据诗词文体特点,精选了泛读、朗读、研读、选读、配音配画面朗读等,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背景,感受意象,探究情感,迁移知识,使诗词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学习饶有兴趣。
2、读出诗歌特点。诗词教学贵在多读。因为诗词讲究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且,诗词是通过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展现表现作者情感的,而意象、情景的认识和理解的目标需要通过朗读才能较好地达成。另外,诗词的平仄韵让读者琅琅上口,其节奏感和音乐美可以陶冶情操。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烘托作者情感的意象和意境,没有多读是难以理解的。
3、读出诗人情感。诗人写诗,设身处地,书写所见所闻,抒发所想所感。读者也就必须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升华。词中作者的进取的精神和虚无的态度的矛盾,超脱旷达的希望和落魄失意的现实对比,使得作者感情因矛盾而复杂,没有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是很难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4、读出教者匠心。教学设计是独具匠心的。全篇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全文。通过朗读疏通文字,整体把握;通过朗读进行探究,体会特点;通过朗读进行比较,加深理解;通过朗读课外延伸,拓展知识。朗读,是该教学设计的匠心之处,朗读,当然也就是学生体会如此匠心的路径。
当然,阅读还有许多不同的方式。还有与“朗读”相对的“默读”,这是深入细致的阅读方式,是一种便于理解的阅读。还有与“试读”相对的“范读”,一般是指教师或者播音员示范性朗读,因为范读者对于诗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朗读中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发挥,因而更容易感染学生。还有与“研读”相对的“速读”,快速阅读,浏览全篇,便于整体把握,整体理解。如果能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研究阅读方式及其特点,把“速读”与“研读”、“默读”与“朗读”、“试读”与“范读”等结合起来,也许我们还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得更好。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明万历年间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林嗣环先生所著文章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游山西村(陆游)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怎样搜集资料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施耐庵)
18、杨修之死(罗冠中)
19、范进中举(吴敬梓)
20、香菱学诗(曹雪芹)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新)
第一册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 王羲之
6 赤壁赋 苏 轼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 维
8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第二册
第二单元
诗经二首……………卫风·氓………小雅·采薇
离骚……………屈 原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白马篇………………………曹 植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 朓
第三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鸿门宴………………………司马迁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赤壁之战……………………《资治通鉴》
第三册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第二单元
蜀道难……………李 白
琵琶行……………白居易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登高
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马嵬(其二)
陆游诗二首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孟 子
劝学……………………荀 子
过秦论…………………贾 谊
师说……………………韩 愈
六国论…………………苏 洵
第四册
第一单元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长亭送别……………王实甫
第二单元
李煜词两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姜夔词一首
《扬州慢》(淮左名都)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苏武传…………………………………班 固
张衡传…………………………………范 晔
李贺小传………………………………李商隐
马伶传…………………………………侯方域
第五册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滕王阁序……………………王 勃
阿房宫赋……………………杜 牧
逍遥游(节选)……………《庄子》
陈情表………………………李 密
高中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
1、语文:旧教材的单元是以年代和文章体例来区分,新教材的单元主要以表达情感、态度、思想价值观等来区分。
2、数学,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方面的能力。
3、历史:旧版教材必修1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按时间顺序编写,包括中国和外国的。
4、英语与旧教材相比,有三大显著的变化:
第一、在单元准备环节,取消warm-up,改为Topic Talk导入主题学习,并单独给予课时来处理,目的在于创设主题语境,充分激活单元知识;
第二、新增加了Viewing Workshop,目的是拓展学生的主题知识,聚焦其看说能力;
第三、原来的Culture Corner变更为Reading Club 1&2,旨在围绕主题意义,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其思维能力。
5、物理新教材体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所有学生必须学完三本必修教材内容,即可参加学业水平的合格性考试;如果选择参加等级性考试(即高考选择了物理),必须再学完选择性必修的三本教材。
6、化学:元素化合物章节增多,增加了大量与化学历史或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实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有利于通过实验记忆相应的现象,也让化学的学习更富有趣味性和应用价值。
整体来讲不是很大,以下是一些变化:
1语文
单元变化
老式语文教材主要按风格组合。过去,第一本必修书的第一个单元是诗歌,主题是现代诗歌。新教材采用双线组元,一行为人文主题,另一行为任务组学习。每个单元都有各种各样的课程,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这种编辑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梳理和比较中深入学习。
新增内容
另一个突出的变化是,新教科书要求考生阅读整本书,反映了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引导考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前不需要背诵的课文,新教材需要背诵,比如《过秦论》;高考辅导阶段必读的书有两本:《乡土中国》和《红楼梦》;选择性必修1阅读经典文学名为“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2 数学
选修课不作为高考内容
作为新课程理念的载体,A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调整了结构和内容。通过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突出函数、几何和代数、概率和统计、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
此外,选修课不作为高考的内容,不分文理,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
删除部分内容
调整内容顺序,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内部逻辑,使整体结构和内容更加合理。例如,新教科书删除了算法的初步内容,三维几何中的三个视图,概率中的几何概型也被删除。此外,还有一些调整,如数学归纳法不再是高考的要求。
当然,新的数学教科书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概率统计中有限的样本空间、百分位数和复数增加了三角形表示。
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教材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教材通常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创造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实生活案例
3英语
单元变化
新教材的词汇要求没有明显变化。然而,新教材重新划分和确定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单元主题和顺序。
同时,新教材提供初中、高中衔接单元,复习基本句型、语音拼写规则、语法知识等,帮助学生完成过渡。在设计单元框架时,增加了主题页面、语音板、视频板、扩展阅读等新部分。
如果对2023年的高中课本变化感兴趣,建议关注教育部门和相关教学机构的公告和消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和动态。
1 较长的文言文
述孽传
乙丑年夏至
吾欲提笔,意为诉一己之悲愤,林之大,鸟之多,未见一禽一兽与汝之贱。光阴犹良药不能及也,知此事起,吾躯颤而不受己控。尔即狼心狗肺之物,吾若饲一犬定在汝之上。汝至跟随鄙身后,未亏欠,日久善待之,愤也!怨己目患其疾,孽畜之事,皆由汝丧尽。
经此事,明其智,汝故花言,现明知,皆为犬吠。
吾一弱女子欲扇尔颜,当还汝之孽,汝既携爪挡之。可笑竖子何有颜面存也。怨吾充耳不闻故人之劝,当自作孽。
铭记于心,世间皆因果。操尽恶事,必有天收。汝意以明,何不丧其极,断其良,尽其恶。如狗头鼠尾,世人定当言语。身无远志,只知欺妇!可怜鼠辈,非人哉!
吾意御其母。。。。。。。。。
荀子 劝学 (全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2 语文怎么积累你可以准备一个积累本,针对卷子里的以下内容: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标点、病句、连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古诗文背诵。将本子分为十一份分别积累这些知识点。
关键是操作,很多人都知道这些,但是操作不好,收效甚微。
1、用好一只红笔。凡是上面这十一点包括的知识,只要是你不会的,都要用红笔圈起来(我们把它比作红苹果),课堂、卷子、习题……只要你能接触到的,哪怕是商店的招牌名字,只要你认为有用都可以成为你的积累对象。
记住:红笔要慎用,不能到处都用,不然又会抓不住重点。
2、做好日常积累。并不是每天都往本子上写,那样不方便,可以一周拿出半个小时或一节课的时间,将这一周所标记的“红苹果”分别从各种教材、资料、卷子上“收获”,并分类“装箱”,有时候也许不多,不要紧,这是不会烂的苹果,积累多了,就是财富。
3、做好“苹果”销售。有的同学为自己的积累本日益增厚而自喜,却不知道急时消化这些知识,结果试卷发下来的时候,他就感叹:“哎呀!都是我本子里的呢,我都没记住。”所以我们需要定期(以一个月为宜)复习自己的积累本,并将那些自己完全记住的知识划去,免得增加负担。
要知道,高考要求我们掌握的基础知识是有限的,我们的积累本就是负责把自己不会的知识找出来,并掌握它。随着我们不会的知识一天天减少,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最后说一条记忆原则——学习永远学自己不会的!
贵在坚持,祝你成功!
3 有什么快速记忆长篇文言文的方法啊~~文言文背诵五法: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
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法)一、化整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析]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
背诵应分段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 (法)二、抄读法。
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析]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
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
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法)三、累进法。
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法)四、三抓法。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
[例]当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
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
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 (法)五、照看译文背诵法。
即由语体文反回文言文。 [例]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析]以上五法,对于背诵原文,是行之效的。每一个方法,固然可以采用,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似乎更好一些。
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个是各人所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这是主观的一面,另一个则看客观的背诵效果了,采取的某法既快(背诵得快)又好(背诵准确),那么那个法就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背诵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更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今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高中新教材就有不少规定的背诵篇目,其中文言文占了绝大部分,体现了新教材编写者对背诵特别是文言文背诵的重视。
这样,如何提高背诵文言文的速度和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个高中生面前的重要问题。 虽然说根本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熟读成诵,但是若能掌握一些背诵的技巧,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何不一试?下面根据本人背诵和教学文言文的经验和体会,结合高一新教材中的背诵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下简称“《邹》文”)来谈谈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背诵文言文。
一、利用比较整齐的句子来速记成诵。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齐的句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近,用词大同小异(比如对偶句、排比句等),这些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在语音、节奏上的优势,专门来记忆它们,记忆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内容混在一起好得多。
比如《邹》文中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等几处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记忆。 二、比较相关相似语句的异同来速记成诵。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语句,它们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形式上又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用求异的方法来分别记住它们。比如《邹》文第一段中有邹忌和妻妾客问美、回答的几句话,它们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方式上有所不同。
我们通过比较,可以很快找到它们的差异。邹忌的三次问话,第一次和第二次用的都是“……孰与……”这种句式,区别在于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一个“城北”;第三句用的是“……与……孰……”这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
而三人的答话中,妻妾都用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种反问句式,只是妾言不由衷,少说了“君美甚”,而客人的答话纯属敷衍,所以用了一个语气较弱的一般否定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辨清了差别,记忆自然要方便得多。
另外,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句子,它们也有一些用语上的区别,对这些区别加以辨别,也将有利于我们的记忆。 三、巩固中间段落。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对处于突出位置的事物容易记住,而对处于不明。
4 高考文言文怎样做好怎样积累一营造文言文学习良好氛围的必要性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可以说,《语文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并且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限定于课本,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结果却相反,很出乎意外。 笔者调查了50多位中学语文老师发现,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老师十分注重语句翻译、记忆,以及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学过程严谨。
然而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比较枯燥,效率不高、体会不深,懵懂如学另外一门外语,甚至觉得老师煞费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只能“逆来顺受”。 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处,笔者分析如下: 1、学生离开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
文言文确实不像现代文那样,让学生一下读来流畅上口,通晓其意。学生难以接受翻译斟字酌句的烦琐,难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达,难以体会古人情感真实丰富的抒发。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问妻、妾、客同样一个问题,“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语意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变化,却表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不同心理。
学生理解上文,往往一上来就与文字、句式较劲,然后急着回答老师“语气为何不同的原因”的问题,而不在具体故事情境中体会。这样,文言文理解肤浅呆板、不深刻形象,掌握急促草草、不稳当牢固。
2、学生离开了文言文运用的情境。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了学以致用情境的重要。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交流不会刻意用文言表达,觉得那是比较迂腐的表现,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就是一证。在教学课堂中,我们老师也可能会忽视经典语句在不同情境下活用的特殊性。
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师经常把它形容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的表现,并把它理解为别有用心。但是,此时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亭记》中就不宜这样理解。
其实,文言文的运用,也需要学生一定的文化品位。由于学生文化素质的限制,学生倒是对新兴简单的网络语言情有独钟,而对文言文的(运用)置之不理。
3、学生离开了文言文人文的情境。文言文包涵着丰富的诗画意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
然而,学生似乎不能领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处。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忧患意识”,“逆境出人才”的重要知识,但是,问其忧患意识的现代意义,如何让自己成为人才,学生一筹莫展、一片茫然。
这关键在于人文情境的缺失。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创设,就是要求学生关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关注自身素质涵养,努力在文言文学习中受到良好熏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
例如“忧患意识”的人文情境的创设即让学生忧患于和平年代中的战争、发展社会中的环境、美好生活中的绝症……让学生学习到古人博大的胸襟,肩负起传承优秀文明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见,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营造文言文学习良好氛围的策略性思考。 既然学习文言文需要一个良好的情境,同时营造文言文学习良好氛围是那样的重要,我们就应该为其进行策略性思考。
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吟哦讽诵就是要学生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抑扬顿挫中将语言形象化,将情感美化、深化。让学生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并有所“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就是吟哦讽诵精妙呈现。例如:《陈涉世家》中“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的反复朗读中与“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进行了区别,对秦兴徭役、发民谪戍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在邹忌讽谏之后说“善”。一个字简练精纯、运用恰当,表明了齐威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说明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所以“善”字读起来,应在短音中读出齐威王的威严明智,在高音中读出齐威王的大胆胸襟,一代明君可谓形神逼肖。 2、品味感悟而重修身 针对文言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认为:“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
陶渊明读书,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而“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便是个好例子。在《岳阳楼记》中我们吟咏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的政治抱负时,更应体味 “先忧后乐”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现实意义。
在《鱼我所欲也》中我们高歌“舍生取义”的神圣时,更应感受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的意志。 通过品味感悟,学生亲切地体会,让文言文学习有滋有味;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让文言文内涵熠熠生辉。
同时,学生也将优秀的文化精髓汲取内化,臻于至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 3、积累贯通而学致用 欧阳修诗云:“学既积于心,犹。
5 古文观止 短小精悍 10 篇 一定要容易背 且 短作 者:吴乘权、吴大职
类 型:文选
成书时间:1695年
必读理由
这部书由于所选文章短小精悍,大多脍炙人口,易于记诵,因此成书近三百年来,受到了读书人的偏爱,在一般群众中也流传甚广。
创作背景
《古文观止》的编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大职叔侄俩。乘权,字楚材。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
二吴编撰《古文观止》费时有年。起初,他们只是为给童子讲授古文编了一些讲义。后来逐年讲授,对古文的见解越来越深,讲义越编越精,以致“好事者手录”而去,“乡先生”读后有“观止”之叹,劝他们“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这样,他们才“辑平日之所课业者若干首”为一书。书稿编好后,即寄往归化(今呼和浩特市)请吴兴祚审阅。兴祚,字伯成,号留村,为乘权伯父。他官至两广总督,时任汉军副都统。他“披阅数过”,以为此书于初学古文者大为有益,便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端午节为书做序,且“亟命付诸梨枣”。这样就有了《古文观止》最早的刻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古文观止》的许多译注本,都是用中华书局本为底本。中华书局本实有两种:一是1959年本。这是由原古籍刊行社转来的本子,此本“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校正了个别显著的错字”。二是1987年本,即安平秋点校本。此本虽以1959年本为底本,但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过,用文富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还用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收古文校勘过,而且补录了二吴之《序》和乘权所撰《例言》。因而它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好的版本。
作品缩写
明清以来,出现过许多古文选本,若论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至今还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莫过于《古文观止》。它能长传不衰,与二吴编书的指导思想迥异于人大有关系。
前人编古文选本,有的是借点评以泄愤世嫉俗之忿,或提倡一种义理、张扬一种精神;有的是借选古文,标榜一种流派,推行一种文风。虽然两者都介绍古文的思想、艺术特色,但尚理、尚文,各有偏重,都难免有用意狭隘或独守门户之嫌。二吴不是这样,他俩“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既要供先生“课弟子”用,也供“童子”“肄习”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编一本老师可用来讲授、学生可用来自学的古文教科书。既然如此,就要求:一、编者选篇合理,态度公允、客观,打破门户之见,真正选出古文中的名篇佳作,使学子能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历代古文的精神特质和艺术风貌,二、编选体例合理,要适应教和学的需要,特别要便于自学。这两点,二吴都做到了。
先说选篇。《古文观止》共选自周到明61位作者的古文222篇(中有骈文4篇),其中西汉以前(包括西汉)文100篇,西汉以后文122篇。西汉以前文中,《左传》有34篇,《国语》有11篇,司马迁有15篇。西汉以后文中,唐宋文有94篇,明文有18篇。而唐宋文中,“八大家”占78篇。八家中,韩愈有24篇,柳宗元有11篇,欧阳修有13篇,苏轼有17篇。可见,《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主要来自先秦文、西汉文和唐宋文。应该说,各期古文在选篇中所占份额,大体能反映出古文盛衰的历史状况。书中不但有大家的代表作,还收有虽非出自大家却在古文史上卓有影响的名篇,因而选篇中精品多,覆盖的作者面较广。又由于注意选入各家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因而能使初学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诸大家古文的艺术特色。而选篇数量适中,更给读者含英咀华、收尝鼎一脔之效,提供了可能。
再说体例。本书体例亦“为初学设也”。全书篇目按时代先后分为12卷。每篇于重要文字加圈点以引人注目,又于语气停顿处加圆点断句以便句读,同时还做了评注。二吴认为评注兼有对初学者十分有用,说:“古文评注兼有方能豁然。若有注无评,或有评无注,譬若一人之身,知其有面目而不知其有血脉,知其有血脉而不知其有面目,可乎?是编字义、典故逐次注明,复另加评语,庶读之者明若观火。”(《例言》)注即注释,一是注音
6 课文比较长,怎样背得又快又好你要理解文章意思去背,看看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分析文章的过程,是总分总还是总分这样的,起伏又是什么样的,根据文章大体意思把每局第一个字写在纸上,然后看着纸上每句的开头首字去屡那些句子,一点点贯穿成文章,一段段背,背熟了之后把那张有字纸扣过去,不看每句首字,自己串一下能不能想住那些你曾经写在纸上的句子首字(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能把落和化两个首字写在纸上,把这个句子照着首字屡一遍,熟了你在扣着那张纸背的时候就要想到这个句子的两个首字),贯穿一背记得还快,文言文也是如此,弄懂大意,也是按这个要求去背,要找到方法,不能瞎背,瞎背是永远很慢的还不知道讲什么。
7 怎样才能很快的背文言文要很快背文言文,首先要学会理解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背,这样就会简单很多。
那如何正确理解并翻译它呢?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明白以后又如何来学习并背诵呢?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
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
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 2、字词积累。
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
相比较而言,实词又好记一些,而虚词是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这时用一些灵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难记忆。
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有23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 ①“溪深而鱼肥”,表示并列关系;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表示修饰关系; ④“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递进关系。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示转折关系。 3、语法归纳。
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后置、古今异义等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怎么办?我们不如用归纳法将它们分类总结,可画一简表,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分门别类标在表中,这样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喜爱文言,培养兴趣。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
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文言文是渊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
例如:缘木求鱼(盂子·粱惠王上)、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因噎废食(《吕氏春秋·荡兵》)、平易近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这些脍炙人口、词简意达的成语皆来自文言文,更不必说“事后诸葛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典故了。再次,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又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要头脑冷静,仔细分析;而《谏太宗十思疏》则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言文的益处远远不只这些,“学习的最好 ,乃对所学材料的举,”,只有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才能学好它。
2、克服懒惰,“勤”字当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的苦和勤在学习文言文上尤为突出,磊量的文章要全篇背诵,密密麻麻的注释要一一背会,频频出现的语法要条条掌握,没有“勤”是断然不行的,学习文言文最大的敌人是懒惰,只有勤背勤记勤写的同学才能学好它。 其实说是这么说,我自己也做不到啊!呵呵!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啊。
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有哪些?
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有哪些?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选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也不同。人教版的新课标现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册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必修二第三册
第一单元
2、《祝福》
第四册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想知道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还有哪些?人教版的新课标现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册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必修二第三册
第一单元
2、《祝福》
第四册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了,楼上说的有的是初中的,有的没有。
原来的有:
《呐喊》自序(鲁迅)
祝福(鲁迅)
拿来主义(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灯下漫笔(节选)(鲁迅)
药
阿Q正传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确实大大的缩水了~
回答希望满意~
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都有那些小说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社戏《朝花夕拾》,故乡《呐喊》,孔乙己《呐喊》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议论文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散文
雪《野草》
高中语文课本中哪些篇章出自庄子《秋水》(华东师大版高二上册第五单元)、《逍遥游》(人教版高三上册第五单元)
初高中语文课本中议论性散文有哪些包容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
是人们在生活中长期修炼得到的。
它不断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包容就像海一
样宽广而浩瀚,它能接纳一切,也能化解一切,
包容会带着你跨越困难,找到新生;包容是一种无声
又强大的力量,只有能包容的人,生命才会更加饱满;包容
是一种博大且精深的意境,是友好待人的艺术,是聪明处世的
经验,是为人修养的体现。
高中语文课本中哪些文章比较有影响力有影响力不敢说,我离高考也有5-6年了,印象深刻的是所有古文和诗词以及鲁迅的名小说,朱自清的《背影》,老舍的几篇而已~~
高中语文课本爱情诗有哪些?鹊桥仙秦观
卫风·氓
雨霖霖柳永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关环境教育的文章有哪些有
故都的秋
高中语文课本有哪些抒情散文1、整体感知,理清行文思路。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关键句、哲理句的含义。3、把握文章主旨,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4、掌握抒情性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高中语文课本有哪些抒情散文啊版本不一样,上面文章也不一样我所学过的有《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几年前曾经看过一位亲戚高中的语文书,大概有《自序》、《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节选)》、《药》、《阿Q正传》以及一篇关于鲁迅的生平和创作的文章
普通高中《历史》统编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9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4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0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6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32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38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42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49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54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60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66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72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77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83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
高中人教版的历史课本跟岳麓版的历史课本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本文2023-10-15 16:43: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