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书是什么三坟五典八类九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3收藏

中国最古老的书是什么三坟五典八类九丘?,第1张

十三陵和五经指的是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三坟五经”一词最早出现在召公《左传》。楚王称赞左的相互依存:“是一部好史,我儿善读。他会读三坟,五经,八哀,九三。'

杜预曰:“古书皆名。”序言说,“Xi、神农、黄帝的书叫‘三坟’,也讲大道。颛顼、唐、郁的书合称为“五经”

郑玄说,《尚书》是“三皇五帝之书”。因此,“三坟”是黄三之书,“五经”是五帝之书。至于“八月朔”、“九月秋”,指的是《八卦》、《九州录》,即《河图》、《洛书》。

首先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清初有一位才子,袁子才,非常有名的袁枚。他生在甘龙的时代,他的诗是唯心论的,相当于现代人宣称自己说话自由,不加修饰,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情,不那么古板。他当时是反对的,但确实是当今时代的才子,所以考了进士,做了两任县令。他在四十多岁时辞去了工作。他在南京大观园买了《三祖五经》,改名随园,享受一生的幸福。他的确是举世闻名的才子。他在绥远门口挂了一副。他很自豪:这里有山,有林,有竹。苏族人念三陵五岳,八行九山。

当时的另一位著名学者赵翼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诗人和才子之一。他不信,有意挖苦他。有一天赵翼到了南京,在一个红帖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亲自带着去见袁枚。袁枚不在的时候,赵翼受到家人的礼遇:“赵老师来访有什么不好?”他说我除了借两本书之外无事可做。家人问他借了什么书,他说借三陵五岳,八行九山。袁子才回来,知道他是来找麻烦的,就把对联从门上拿了下来。

这三陵五炮八行九丘,不要说现代人不知道,就连我们当时的袁老师也看不懂。三分是什么?三墓是三变:连山、归藏、周易。五经在哪里?五经或《红楼梦》,洪范五福。八个电报都是八卦。九曲即九曲,河图、洛书的逻辑数。说实话,这些袁子才都看过,但真要说学习《尚书》,他也不是很内行。于是赵一故意捉弄他。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由此可见,在中国阅读古籍并不容易。

早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据说“档案”就出现在“黄三”时期。“三坟”时期的“档案”称为。章太炎老师在《易经》说:“十二丘之墓应该是义乌刻的十二丘之墓。”相传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抄录了“黄三”时代泰山十二石刻的内容,并称之为“三陵”。

“五帝”时期的档案称为“五经”。孔安国在《尚书古言监察论》年说:“五帝之书,谓之“五经”。我一直这么说。认为孔安国的五经是五帝时期形成的档案。

除了“三墓”、“五经”,《尚书序》补充古代档案也叫“八魂”、“九三”。

至于“九秋”,孔解释说:“九州之志,谓之九秋。秋,居,名九州归,地生,气适,书皆聚。”他认为档案《尚书序》是中国中部九州的地方志。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第一个夏天中国有四大名著。它们被称为三坟、五经、八哀和九三。

《九秋》。召公十二年,楚灵王褒《左传》,曰:“好史可阅三陵五冠八行九三。”注释者称此为“九三三陵五冠八行”的古籍名称。贾逵曰:“三陵乃黄三之书。五典,五帝之典;八王八王;九曲是对九州亡国的警告。”

郑玄说,《左氏易象》是“三皇五帝之书”。《召公十二年》,楚灵王说是公元前530年。能否从“能读”推断出“三陵五冠八行九三”是上一代人的书面读物?

据说孔子写《左传》,说:“傅、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和‘颜大道’。颛顼、唐、禹的书被称为“五经”,人们常说。至于夏商周的书,虽然是为了教人不伦不类而设的,但《三祖五经》有着深刻的内涵。两者同属一类,是历代珍宝,被奉为大戒。八卦称为“八要”,求其意。九州之志,谓之九秋。秋,居,名九州归,地生,气适,书皆聚。”

问题是,为什么三皇五帝伏羲禹的书都叫“墓”和“经”?

序言中的回答是“坟”有重大意义,“典”有普遍意义,“索”有寻找之意,“秋”有聚集之意。据说孔子写《尚书序》,说:“傅、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和‘颜大道’。颛顼、唐、禹的书被称为“五经”,人们常说。至于夏商周的书,虽然是为了教人不伦不类而设的,但《儒林外史》有着深刻的内涵。两者同属一类,是历代珍宝,被奉为大戒。八卦称为“八要”,求其意。九州之志,谓之九秋。秋,居,名九州归,地生,气适,书皆聚。”

很明显,这是从上述文字的意思来解释的,并不涉及这些古籍所使用的载体材料。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笔者不加思考地接受了《史记》的说法,或者说没有调查其是否合理,更不要说是否有其他解释。但随着符号学的深入思考,特别是1997年以来对《儒林外史》的考证,以及对于时代《尚书序》可能的信息载体的考虑,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包括42

众所周知,繁体字“分”由“涂”和“本”组成,异体字由“涂”和“文”组成。按照《山海经》的说法,有很多含义:坟,土最高的人,水的边缘,大小,样子,从松散的土中出现,一种书。所以《山海经》序言中把“三陵”二字解释为“大”是比较勉强的。在我看来,第三部中的“坟”字其实是指当时的书载体和文字载体都是由大地构成的。可能是类似两河流域的泥版,也可能是陶版。广义来说,土也包括石头,所以《山海经》这本书也可能使用板岩载体。

事实上,人类早就在粘土和石头上绘画和书写了。比如他们直接在粘土上作画,在洞穴和岩石上作画,在鹅卵石上写字。古希腊人使用的象形文字,原意是埃及人刻在石头上的神圣文字。摩西在西奈山从上帝那里得到的十诫也被刻在石碑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汉字墓也可以解读为泥塑版。“典”字的含义包括:风俗、法典、条例、主事、质押、姓氏、古籍。

那么,这本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可以追溯到典型人物的象形文字。在汉字中,有一个常见的符号,就是在一条横线下加两个支撑点。这个符号的象形含义是展示架或带腿的桌子,用来展示物品。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桌子,而是展示重要物品的器具,通常用于大型仪式或宗教巫术仪式。

所以“典”的本义是指陈列或摆放在桌上的重要文件。它的功能相当于公告栏、会议板、甲骨文片、法律文件和行为准则通知。它可能是从契约演变而来的,即契约紧凑、易于收藏的契约是大的、开放的、庄重的。其材料可以是木、竹、石、皮、丝。这个文献的发明人应该是少甸部落。《经》的进一步发展是这本书,是历史上殷的祖先所写。这本书是后来的竹简或木简。它们是由佳能不断小型化、轻量化、折叠卷曲而形成的。

“索”字的含义包括:大绳、捻、法、独、竭、寻、牵引、欲、需、泪、貌。但电报作为文件或信息载体,应参照绳结编年史符号体系,也可以包括以丝绸或其他织物为载体的文件。事实上,中国人是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绸的人,这使得用丝绸作为信息载体成为可能。一个类似的例子是,中国人是第一个发明风筝的人,因为中国制造了又细又长又轻又结实的绳子和又轻又薄又结实的丝绸和纸。从这个角度来说,八卦的真名是巴索,是有道理的。

所谓“巴索”,是一种帛书、帛书文献,起源于有记载的捆绑绳和占卜捆绑绳。这就是《山海经禹图》的序言的来源,其中说,“古人建立了Xi家族和整个世界的国王。他们开始制造流言蜚语,制作书籍和行动,取代绑绳子的政府。所以,他们生于文学。”

“丘”字的意思是:丘、山、最高的土、市、大丘、坟、空、大、集中、区。就字体风格而言,丘是指坡度平缓的地貌。问题是,军人为什么要用高字?其实“兵”字其实是金和一个展示台的组合,即在台上展示兵器“金”。据说这是蚩尤最早发明的。所谓“蚩尤当兵”,是指蚩尤部落最早将武器作为神器来崇拜。那么,九秋为什么选择用“秋”这个词来形容或指代呢?采用了“聚”的意思,应该说是合理的,但不完整。这是因为山也意味着山、河、地区、巨大、废墟和万人坑。有意思的是,上面的意思加在一起很像一个模拟的物理地图,就是在不同的模拟区域有代表地理位置的产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国家祭坛的五色土上,陈列着相应位置的产品。从更深的层面来看,《九秋》中“秋”字的使用,也表明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力延伸到了世界的各个地区,东西南北。

由此看来,所谓“九州志”是指《辞海》年的“九三”;山,巨野,又名九州都,土生土长,风气适宜,皆聚书。“其实是《尚书》。《三个坟墓》的另一个版本或《尚书》的另一个版本。

笔者对《大臣序》进行了20余年的研究,认为《尚书序》是由虞《山海经》、夏《五藏山经》、商《五藏山经》、周《山海经》编定的。春秋末期,编者和改写者都是学者或其后代。它们来自于公元前516年跟随王子超的周朝的书籍和记录,以及上周的皇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另外《山海经》有地理调查和国土资源调查的基础。它的地理位置基本已经找到了。它的地形基本符合4200年前中国的地貌。它实际上是中国文明和文化的第一个历史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遗产。

所以《五藏经》是一本自然地理的书。它平躺在圣地上。有点像今天的沙盘模型,也可能是巨幅画作,描绘了九州五个地区的山川、地貌、物产,以及那里的人文景观。也许现在我还能感受到神圣独角兽和谐的心跳。1999年9月9日,作者与夫人孙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创作出一幅42平方米的巨幅《四书海外经》,绘制了中国五个地区的447座山脉、258条河流、348处景观、673种矿物、525种植物、473种动物。为此,作者高兴地写了一首诗,说:“在成功和洪水之后,皇帝决定游览九州,探索国内和国外。这需要很长时间。”如果大禹有精神,他会回来的!综上所述,可见《四野经》、《五经》、《五藏经》、《九秋》确实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古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从源头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原版佳能

《玉图》

王说:“是好史,你看得清楚。他能读三坟、五经、八哀、九三。”

后汉袁张韩周传

在永宁,国务秘书陈仲说:“我偷偷看了光禄郎周兴,一个在闺房里写字的孝友,还有清朝和李的野心,听说了这个国家。古往今来,自然史书、“三坟”篇、“五经”策,一应俱全。"

《三坟》

这三座坟墓充满了不满,但这八条线却被忽略了。

《五经》

三座坟墓。坟,分也。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有三才。

五门大炮。典,镇也。法律如此冷静,所以有五个。

八行。苏索罗。如果孔子是圣人而不是君王,那么这个方法就有八个大师。

九座山。秋,欧耶。辨别九州的田园风情,教育适合的人。这些都是古代三个国王写的书。今天所有人都死了,但尧典还存在。

《八愁》

再学,有“三祖坟”“五经”“八股”“九丘”,俯仰占侯,推阴阳台阶,名物定事,见其效可先见其面。

《蔡中郎刘集镇南碑》

《九山》

是以五味、四支护体、六法听耳、七身服心、八行长大、九代立正、几十练百身为基础的。

1 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2 人猿揖别

浩瀚宇宙,银河苍茫。地球生命,雨露阳光。 斗转星移,天行有常。大陆漂移,七洲四洋。

四时更替,寒来暑往。云行雨施,万物生长。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自然造化,大块文章。

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电闪雷鸣,狂涛巨浪。 云合雾集,千态万状。长林丰草,傲雪凌霜。

飞禽走兽,虎视鹰扬。适者生存,不主故常。 人猿揖别,竖起脊梁。劳动造人,历尽沧桑。

幕天席地,饮露餐霜。穴居野处,出没无常。 茹毛饮血,食果为粮。栉风沐雨,袭叶为裳。

钻木取火,文明之光。物竞天择,万物灵长。

3 人文初祖

赤县神州,地老天荒。文明古国,源远流长。 物华天宝,灿烂辉煌。人杰地灵,万世其昌。

三皇五帝,视民如伤。经始大业,万古流芳。 神农教耕,沐雨经霜。遍尝百草,救死扶伤。

轩辕黄帝,始垂衣裳。成命百物,律吕调阳。 结绳记事,难得其详。仓颉造字,天雨粟粮。

刀耕火种,驯牛牧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日出而作,植谷采桑。日落而息,处顺安常。

尧天舜日,鼓腹击壤。天下为公,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深孚众望。过门不入,千古传唱。

4 文武之道

夏启建制,废公立私。天下为家,王位世袭。 商王成汤,求贤用士。革命反正,拨乱兴治。

纣王无道,多行不义。酒池肉林,骄奢*逸。 怙恶不悛,声名狼藉。恶贯满盈,众叛亲离。

文王兴周,鸣琴而治。政简刑清,有凤来仪。 拘而演易,太极两仪。变化无穷,天人合一。

吉凶祸福,昼乾夕惕。天行其健,自强不息。 太公钓鱼,相机待时。老而弥坚,择主而事。

飞熊入梦,左辅右弼。明君贤相,匡国济时。 武王伐纣,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发扬蹈厉。

牧野之战,反戈一击。归马放牛,与民休息。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乐刑政,宽猛相济。

周公吐哺,宵衣旰食。天下归心,沐仁浴义。

5 五霸七雄

东周王权,有名无实。礼崩乐坏,鞭长莫及。 五霸七雄,各行其是。喧宾夺主,比权量力。

厉兵秣马,攻城略地。远交近攻,弱肉强食。 名公巨卿,门庭若市。千金买骨,轻财重士。

食客三千,良莠不齐。待价而沽,择木而栖。 毛遂自荐,露才扬己。脱颖而出,名噪一时。

鸡鸣狗盗,等而下之。东奔西走,随物应机。 郑伯克段,蔑伦悖理。处心积虑,不寒而栗。

宋襄之仁,贻误军机。假仁纵敌,兵家大忌。 越王勾践,辱国丧师。卧薪尝胆,报仇雪耻。

西施浣纱,仙姿玉质。范蠡携美,五湖隐迹。 商鞅变法,顿纲振纪。断而敢行,斧钺不避。

赵武灵王,四面受敌。胡服骑射,高见远识。 完璧归赵,临难不避。不辱使命,大勇大智。

负荆请罪,前嫌尽释。刎颈之交,同心戮力。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田忌赛马,动态博弈。

悲歌易水,风萧萧兮。图穷匕见,士死知己。 李冰父子,兴修水利。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都江古堰,百世之利。帝王霸业,望尘莫及。

6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应运而生。百花竞放,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异彩纷呈。畅所欲言,众说纷纭。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著书立说,各显其能。 儒家学说,以仁为本。中庸之道,修齐治平。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德文章,历久弥新。春风化雨,泽被苍生。

老庄之道,有无相生。深藏若虚,独善其身。 绝圣弃智,和光同尘。遗世独立,小国寡民。

清心寡欲,与世无争。顺其自然,返朴归真。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器晚成。

墨家巨子,重厚少文。克勤克俭,身体力行。 非攻兼爱,排难解纷。摩顶放踵,舍己为人。

法家治国,政出一门。以战去战,以刑去刑。 令行禁止,富国强兵。严刑峻法,民不堪命。

名家善辩,领异标新。白马非马,钩深索隐。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朝秦暮楚,斗角勾心。

巧舌如簧,娴于辞令。高谈雄辩,绵里藏针。 孙子兵法,奇正相生。出神入化,莫测高深。

兵不厌诈,出奇制胜。诱敌深入,排兵布阵。 攻心为上,兵不血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7 万世师表

大哉孔子,博闻精思。任重道远,格物致知。十五志学,发愤忘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见贤思齐,闻过则喜。敏而好学,三十而立。 首创私学,传授六艺。教学相长,能者为师。

有教无类,不偏不倚。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诲人不倦,苦心孤诣。循循善诱,发蒙启蔽。

温故知新,日省月试。不耻下问,学无常师。 周游列国,颠沛造次。君子固穷,蹈仁履义。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删诗定礼,垂范百世。 述而不作,知人论世。煌煌论语,一言穷理。

安贫乐道,朝闻夕死。川流不息,逝者如斯。 无冕素王,百世之师。金声玉振,高山仰止。

孟母三迁,善择邻里。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断机训子,郑重其事。教子有方,尽心竭力。

亚圣孟子,反求诸己。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得道多助,天时地利。

富贵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舍生取义。 平治天下,鸿鹄之志。舍我其谁,浩然之气。

8 诗经楚辞

诗三百篇,直抒胸臆。兴观群怨,诗以言志。 窈窕淑女,谦谦君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乐而不*,止乎礼义。悠悠我思,中心藏之。

屈子行吟,颠沛流离。上下求索,参天地兮。 离骚九章,金相玉质。黄钟大吕,沉博绝丽。

香草美人,衔华佩实。怀瑾握瑜,黄钟毁弃。 呵壁问天,百感交集。负石沉湘,端午享祭。

9 秦皇汉武

秦皇嬴政,前无古人。席卷八荒,整顿乾坤。 中央集权,雷厉风行。设郡立县,同轨同文。

师心自用,独断专行。焚书坑儒,万马齐喑。 万里长城,蛟跃龙腾。气势磅礴,横亘古今。

佞臣赵高,利令智昏。巧言令色,借刀杀人。 指鹿为马,包藏祸心。生灵涂炭,民怨沸腾。

陈胜吴广,篝火狐鸣。登高一呼,应者如云。 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星火燎原,三户亡秦。

西楚霸王,拔山举鼎。万夫莫当,勇冠三军。破釜沉舟,先声夺人。一以当十,雷霆万钧。

火烧阿房,一意孤行。沐猴而冠,衣锦昼行。 刚愎自用,赏罚不信。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鸿沟为界,鸣金收兵。四面楚歌,心灰意冷。 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英雄本色,江山美人。

生为人杰,叱咤风云。死亦鬼雄,青史留名。 汉祖刘邦,市井平民。斩蛇逐鹿,临机制胜。

避实就虚,捷足先登。约法三章,收买人心。 鸿门赴宴,如履薄冰。随机应变,虎口余生。

招贤纳士,举贤使能。左右逢源,小屈大伸。 威加海内,舞笔弄文。衣锦还乡,竖子成名。

淮阴韩信,饱经忧患。怀才不遇,一筹莫展。 落魄江湖,时乖运蹇。胯下之辱,委曲求全。

登坛拜将,独当一面。明修暗度,背水一战。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十面埋伏,稳操胜券。

国士无双,如日中天。兔死狗烹,负屈含冤。 成也萧何,时来运转。败也萧何,感慨万端。

文景之治,开物成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以农为本,卖刀买犊。精耕细作,五谷丰熟。

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强本节用,民殷国富。 萧规曹随,驾轻就熟。无为而治,黄老之术。

武帝刘彻,允文允武。雄才大略,高瞻远瞩。 犁庭扫穴,开疆拓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李广难封,爱兵如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张骞出使,不远万里。丝绸之路,沟通中西。

苏武牧羊,心存社稷。卧雪吞毡,忠心贯日。 昭君出塞,深明大义。琵琶胡语,如诉如泣。

太史公迁,大家风范。子承父业,家学渊源。 犯颜直谏,仗义执言。奇耻大辱,负重致远。

学究天人,大笔如椽。通达古今,成一家言。 独树一帜,树碑立传。鸿篇巨制,重于泰山。

传神写照,飞文染翰。秉笔直书,言近旨远。 无韵离骚,藏诸名山。史家绝唱,不刊之典。

王莽摄政,谦恭下士。沽名钓誉,偷天换日。 托古改制,徒劳无益。朝令夕改,人亡政息。

光武中兴,与民更始。正本清源,补偏救弊。 班超马援,胸怀大志。投笔从戎,马革裹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西域岭南,立功立事。 宦官专权,处士横议。党锢之祸,斯文扫地。

豺狼当道,党同伐异。柱石之臣,望门投止。

10 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马乱,群雄竞起。 枭雄曹操,首屈一指。龙骧虎步,踌躇满志。

唯才是举,远见卓识。济济多士,如虎添翼。 发号施令,假传圣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侧击。梦中杀人,狐性多疑。 望梅止渴,略施小计。割发代首,工于心计。

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才兼文武,独步一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诸葛孔明,惊才风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

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 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

初出茅庐,锦囊妙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妙计,化险为夷。 七擒七纵,有胆有识。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韬武略,经天纬地。苦心经营,不遗余力。 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出师未捷,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继无人,此恨何及。 武圣关羽,义薄云天。赤胆忠心,天人共鉴。

桃园结义,相见恨晚。同生共死,披肝沥胆。 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仰不愧天。 刮骨疗毒,处之泰然。夜读春秋,手不释卷。

单刀赴会,视若等闲。水淹七军,智勇双全。 位高权重,志得意满。顾盼自雄,自负不凡。

痛失荆州,令人扼腕。败走麦城,虎落平川。 三强会战,临军对阵。决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樯橹连云。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风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马嘶,鼓角齐鸣。

短兵相接,弓折刀尽。血海尸山,触目惊心。 曹军败北,豕突狼奔。灰飞烟灭,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

11 名士风流

建安风骨,三曹七子。各领风骚,驰名当世。 登高能赋,辞藻华丽。辞丰意雄,高情远致。

文章风尚,民情物理。经国大业,不朽盛事。 北海孔融,狷介之士。酒虎诗龙,负才任气。

陈王曹植,龙章凤姿。才高八斗,时运不济。 兄弟阋墙,七步成诗。煮豆燃萁,相煎何急。

洛神之赋,绝妙好辞。出水芙蓉,明眸皓齿。 凌波微步,婀娜多姿。风流蕴藉,沁人心脾。

魏晋风度,特立独行。名士风流,卓尔不群。 嵇琴阮啸,自由放任。我行我素,旁若无人。

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落拓不羁,桀骜不驯。 广陵散绝,千载琴音。六马仰秣,旷古高韵。

右军兰亭,入木三分。矫若惊龙,飘若浮云。 谢公灵运,独辟蹊径。山水诗人,风流自命。

渊明高士,野鹤闲云。高风亮节,玉洁冰清。 不阿权贵,挂冠归隐。采菊东篱,望峰息心。

孤芳自赏,鹤立鸡群。世外桃源,空谷足音。

12 多事之秋

晋末乱世,多事之秋。兵连祸结,沧海横流。 新亭对泣,借酒浇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祖逖之誓,气冲牛斗。闻鸡起舞,击楫中流。 枕戈待旦,先拔头筹。声名鹊起,动辄得咎。

前功尽弃,痛心疾首。郁郁而终,壮志未酬。 淝水之战,来者不善。投鞭断流,大言不惭。

一触即溃,人仰马翻。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草木皆兵,心惊胆寒。风声鹤唳,魂飞魄散。

铩羽而归,只轮不返。一蹶不振,瓦解星散。 南北对峙,各自为政。五方杂处,改俗迁风。

乐府民歌,璞玉浑金。鼓角横吹,西曲吴声。 关山迢递,木兰从军。巾帼英雄,光彩照人。

东南雀飞,连理同心。棒打鸳鸯,绵绵此恨。 文心雕龙,体大思精。自铸伟辞,文论之尊。

骈四俪六,天机云锦。洛阳纸贵,共赏奇文。 隋帝杨坚,千秋人物。一统天下,鼎新革故。

暴君杨广,荒*无度。大逆不道,杀兄弑父。 横征暴敛,巧立名目。衣冠禽兽,暴殄天物。

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开凿运河,南北通途。 劳民伤财,危机四伏。祸不旋踵,引颈就戮。

13 大唐雄风

唐宗世民,十八举兵。龙腾云起,虎啸风生。 众望所归,发政施仁。励精图治,民为邦本。

前车之鉴,警钟长鸣。载舟覆舟,发人深省。 广开言路,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亲贤远佞。

魏征直谏,面折廷争。房谋杜断,练达老成。 科举取士,选贤任能。英雄入彀,龙跃凤鸣。

贞观之治,万象更新。风调雨顺,霞蔚云蒸。 路不拾遗,四海升平。夜不闭户,海晏河清。

武后建周,改朝换姓。不让须眉,旷古绝伦。 大权独揽,高下在心。日月当空,六亲不认。

众矢之的,物议沸腾。依然故我,置若罔闻。 墓碑无字,聚讼纷纭。是非功过,自有公论。

盛唐气象,大风泱泱。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四方辐辏,万流景仰。风清弊绝,物阜民康。

甲第连云,画栋雕梁。琼楼玉宇,富丽堂皇。 通都大邑,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纷纷攘攘。

文成公主,和亲入藏。近悦远来,日使遣唐。 丝绸古道,驼队相望。商旅如云,迎来送往。

敦煌石窟,艺术宝藏。鬼斧神工,穷形尽相。 金刚怒目,佛像端庄。力士凶猛,飞天轻翔。

吴带当风,飘拂飞扬。下笔风雷,淋漓酣畅。 文人墨客,风流倜傥。怡然自得,裘马清狂。

英雄豪杰,志在四方。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八面来风,心驰神往。文化交融,其道大光。

开元盛世,好景不长。承平日久,袭故守常。 偏听偏信,用人不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杨家有女,仪态万方。千娇百媚,国色天香。花容月貌,桃羞杏让。倾国倾城,身显名扬。

渔阳鼙鼓,惊破霓裳。安史之乱,当头一棒。 变生不测,临阵磨枪。仓卒应战,损兵折将。

劫后余生,一落千丈。天下汹汹,人心惶惶。积重难返,病入膏肓。风雨飘摇,名存实亡。

佛教西来,落地生根。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晨钟暮鼓,黄卷青灯。四大皆空,梦幻泡影。

善男信女,心虔志诚。长斋礼佛,看破红尘。苦海无边,因果报应。回头是岸,革面洗心。

玄奘鉴真,得道高僧。西行东渡,自度度人。六祖慧能,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六根清净。

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出世入世,就身了身。但求真趣,自达圣境。

唐诗奇葩,精妙绝伦。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意在笔先,一气呵成。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雍容典雅,珠圆玉润。琅琅上口,掷地有声。诗仙李白,文如其人。斗酒百篇,鬼哭神惊。

妙笔生花,流水行云。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信手拈来,天衣无缝。才华横溢,超凡入圣。

诗圣杜甫,忧国忧民。切中时弊,风骨峭峻。沉郁顿挫,波澜老成。锋发韵流,惜墨如金。

穷而后工,语出惊人。读书万卷,下笔有神。浊酒空壶,酌古斟今。广厦万间,好梦难成。

韩公昌黎,重望高名。文起八代,领袖群伦。钩玄提要,浑然天成。陈言务去,不平则鸣。

文以载道,深切著明。传道授业,桃李春风。

14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兵革互兴。八方风雨,天下纷争。南唐后主,绝代才人。不识干戈,荒于朝政。

国破家亡,忍辱偷生。阶下之囚,悲不自胜。不堪回首,触景生情。天上人间,刻骨铭心。

春花秋月,低唱浅斟。流水落花,人生长恨。故国之思,魂牵梦萦。字字血泪,感人至深。

15 两宋兴衰

宋祖匡胤,羽翼已成。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江山垂统,先发制人。杯酒释兵,开心见诚。

强干弱枝,内重外轻。正理平治,偃武修文。清明上河, 游人如云。张灯结彩,积玉堆金。

酒楼茶肆,谈笑风生。勾栏瓦舍,鼓瑟吹笙。青天包公,正大光明。疾恶如仇,为民请命。

明察秋毫,举重若轻。片言折狱,明正典刑。铁面无私,大义灭亲。执法如山,不徇私情。

廉洁奉公,堂堂正正。高悬明镜,两袖清风。狼烟四起,南风不竞。靖康之耻,莫此为甚。

高宗南渡,一夕数惊。丧家之犬,死里逃生。偏安一隅,粉饰太平。残山剩水,歌舞升平。

三秋桂子,香风熏人。十里荷花,悦目赏心。醉生梦死,麻木不仁。及时行乐,苟且偷生。

山雨欲来,黑云压城。忠臣义士,泣血椎心。武穆岳飞,三十功名。还我河山,热血沸腾。

岳母刺字,铭刻在心。精忠报国,社稷之臣。整军经武,保国安民。号令如山,鸡犬不惊。

壮怀激烈,义愤填膺。怒发冲冠,威风凛凛。金戈铁马,坚甲利兵。捷报频传,声威大震。

指日可待,黄龙痛饮。仰天长叹,功败垂成。奸臣秦桧,祸国殃民。引狼入室,屈节辱命。

卖国求荣,狼子野心。为虎作伥,俯首听命。莫须有罪,血口喷人。欺天罔地,自毁长城。

东窗事发,人神共愤。遗臭万年,盖棺论定。青山忠骨,万古长春。白铁佞臣,千古骂名。

稼轩放翁,剑胆琴心。中原北望,悲愤填膺。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栏杆拍遍,醉里挑灯。

慷慨悲歌,报国无门。赍志以殁,抱恨终身。元师南下,风卷残云。半壁江山,大厦将倾。

孤臣遗老,断梗浮萍。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山河破碎,托孤寄命。主辱臣死,神州陆沉。

文公天祥,碧血丹心。坚贞不屈,铁骨铮铮。蹈节死义,杀身成仁。天地正气,永照汗青。

文章宗匠,同声相应。经纶天下,著述等身。范公仲淹,宠辱不惊。先忧后乐,胸有甲兵。

欧阳文忠,诗文革新。醉翁之意,山水寓情。司马君实,博古通今。资治通鉴,以史为镜。

荆公安石,变法维新。矫世变俗,激浊扬清。程朱理学,先知后行。发微阐精,穷理尽性。

三纲五常,道心治民。灭绝人欲,斯道何明?宋词瑰宝,炳炳麟麟。清词丽句,情文相生。

字字珠玑,清音幽韵。含英咀华,寄兴寓情。豪放婉约,相反相成。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东坡居士,天纵多能。旷世逸才,妙绝时人。随遇而安,乐天知命。豁达大度,豪气干云。

大江东去,风流淘尽。铜琶铁板,响遏行云。才女清照,绣口锦心。绿肥红瘦,俊逸清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哀感顽艳,凄婉动人。

16 一代天骄

塞外茫茫,一望无际。天似穹庐,地广人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风吹草低,牛羊遍地。

蒙古健儿,豪放不羁。逐草而居,东迁西徙。好勇斗狠,孔武有力。纵酒放歌,痛快淋漓。

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一代天骄,无与伦比。弯弓射雕,气吞万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东征西讨,马不停蹄。以战养战,因敌取资。欧亚诸国,不堪一击。上帝之鞭,天下无敌。

17 明朝风云

红巾起义,此起彼伏。风起云涌,群雄逐鹿。明祖元璋,大展宏图。积草屯粮,兵劲城固。

后发制人,东荡西除。各个击破,降龙伏虎。开基立业,建元洪武。鸟尽弓藏,滥杀无辜。

锦衣横行,如狼似虎。生杀予夺,株连九族。魏氏阉党,飞扬跋扈。一手遮天,政由己出。

招权纳贿,藏垢纳污。孝子贤孙,城狐社鼠。东厂西厂,残民害物。率兽食人,鹰犬塞途。

血雨腥风,道路以目。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李闯起兵。

均田免粮,旗帜鲜明。转战千里,行踪无定。 进退失据,险象环生。一波三折,大功告成。

称孤道寡,得意忘形。追赃助饷,杀气腾腾。 祸乱相寻,红颜薄命。冲冠一怒,开关降清。

腹背受敌,形格势禁。大顺政权,短寿促命。郡王成功,救危扶倾。南征北战,移师金门。

收复台湾,指挥若定。金瓯无缺,顺天应人。郑和远航,大张旗鼓。宣威异域,举世瞩目。

舳舻千里,观者如堵。乘风破浪,风雨无阻。飘洋过海,观风察俗。奇珍异宝,互通有无。

七下西洋,应付自如。绝域殊方,心悦诚服。霞客远游,视险如夷。风尘仆仆,穿荆度棘。

跋山涉水,乐此不疲。寻幽探胜,甘之如饴。溶洞石林,光怪陆离。暗河伏流,有声无迹。

溯流穷源,循名责实。析微察异,世传游记。

18 康乾圣世

清朝太祖,一世之雄。白山黑水,戎马倥偬。 创业未半,饮恨而终。后继有人,风虎云龙。

兵强马壮,有恃无恐。虎视眈眈,待机而动。 问鼎中原,来势汹汹。长驱直入,创业垂统。

康乾盛世,文治武功。四海一家,地广民众。 民族融合,移孝为忠。四库全书,取精用宏。

思想桎梏,言出祸从。妄自尊大,囿于传统。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书页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 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

同学你好,以下是我搜集到的老子生平典故,应该还有更多的生平轶事,这里只挑出咱们大致了解的。

1、老子降生

  公元前576年夏六月,宋国国君共公去世,右师华元执掌国政。以左师鱼石为首的桓氏宗族久有谋政之心,无奈共公在位,不得其手。今见共公去世,欲乘机起事。由于谋事不密,走漏风声,被以华元为首的戴氏宗族逐出宋国。此后,即任向戎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立新君,这就是宋平公。

  鱼石率桓氏宗族一行二百余人逃往楚国,客居楚国三年。公元前573年夏六月,楚国起兵伐宋,攻克宋国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封鱼石、鱼府守城,并留下三百乘战车协助镇守。

  宋平王为此召朝臣议事,问道:“敌强我弱,楚兵侵占彭城,是我心腹!如坐视不理,后患无穷!谁愿为我拔此要塞?”话音刚落,班中走出一人道:“愚臣愿往!”平王一看,只见此人身高丈二,浓眉大眼,阔腮宽肩,威武雄健,原来是司马老佐。华元表示忧虑,对平王说:“鱼石狡诈,鱼府凶残,彭城盘踞着楚国战车三百、守卒三千,力量很强。司马虽艺高胆大、刚健勇猛,恐难必胜。”老佐据理说道:“鱼石,蛀书之虫也;鱼府,缚鸡之犬也。有何惧哉!老佐愿携家小以围彭城,城不克臣不归!”平王允诺。遣老佐为上将军,率二万人马去收复彭城。

  话说宋国围住彭城,日夜攻打。老佐英勇威武,身先士卒,使得宋军士气大振,不到半月,彭城守军便危在旦夕。一日,鱼石、鱼府在城上督战,见宋军人多如蚁,个个奋勇,架梯登城,人人争先;又见一员大将银盔银甲、金戈白马,驰骋于疆场之上,调兵遣将。一楚将问道:“这位宋将是谁?”鱼石答道:“是新任司马、围兵主将老佐。”楚将纷纷议论说:“攻城主将,不在军后观敌了阵,却突于军前左驰右骋,怎能不鼓舞士气!如此看来,彭城太危险了!”但鱼石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又对部下说:“事将成而败,事将败而成,历史上有不少例子,怎知我军必败?老佐英勇雄武,身先士卒,这是他成功之本;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这又是他失败之根。又怎知他的军队必胜?”楚将问:“左师好像成竹在胸,有什么好计策?”鱼石回答说:“两军相对,帅在前还是在后,要见机行事。现在宋兵攻城,主将突出在前,冒着箭矢而驰骋,这是兵家的大忌呀!我有一条小计,如果照计行事,宋军成败,还很难说。”

  原来鱼石是让部下放暗箭,射杀老佐,老佐正在军前督战,忽然飞来一箭,入胸五寸。不幸坠马身亡。宋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四散逃窜。

  老佐眷属正处宋营军帐中,有侍女、十数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又见溃军如潮涌来,众家将急忙驾车,保老夫人奔逃。且战且逃,至傍晚,追兵虽已不见,但老夫人身旁仅剩下两名侍女、一位驾车家将了。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今河南鹿邑东)。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老夫人已有七月身孕,老佐为践君前诺言,以必胜之心携眷出征。此时兵败,老夫人又有丧夫之悲,亡命他国,心中焦虑,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难忍。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公元前571),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接生老妇见母子可怜,让一行五口住进自己家中。老丈以开药店为生,陈姓,人称陈老爹,所以都称老妇为陈妈妈。陈妈妈膝下无儿无女,为人厚道热情,让出三间西厢房,留老夫人一家居住。老夫人在危难之际,遇此善良之人,心中感激不尽;虽说战乱中颠沛流离,毕竟出于大户人家,随身携带细软尚够度日。加之家将常帮陈老爹营生,二位侍女料理家务,老幼五口,日子过得也还滋润。从此,宋国战将老佐的妻儿便在陈国住了下来。

 2、聪颖少年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聃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3、入周求学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

  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老夫人闻听此言,心中犯难:一乃聃儿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难返,去周都岂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独行?正犹豫不知怎么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为难处,忙说:“以实相告,老夫师兄为周太学博士,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才敬贤,以树人为生,以助贤为乐,以荐贤为任。家养神童数位,皆由民间选来。不要衣食供给,待之如亲生子女。

  博士闻老夫言,知聃儿好学善思,聪慧超常,久愿一见。近日有家仆数人路经此地,特致书老夫,意欲带聃儿去周。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务望珍惜!”老夫人听后,不禁悲喜交集。喜先生保荐,使聃儿有缘入周,登龙门有路;悲母子分别,何日能见?思至此,好似聃儿已在千里之外,不觉心酸难抑,潸然泪下。老聃扑人母亲怀中,泣言道:“母亲勿须伤心,聃儿决不负老师厚望,待我业成功就,定然早日来接母亲!”说罢,母子二人相抱而泣。

  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转而为喜,拜谢先生举荐之恩。三天后,全家与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马随博士家仆西行而去。老夫人遥望聃儿身影远去,方才郁郁入车,闷闷返回。”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4、孔子问礼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5、老子出关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

  6、圣人辞世

  老聃长寿,一百六十余岁仙逝,邻里皆来吊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胜。 合土之时,秦佚颂悼文道:“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中国最古老的书是什么三坟五典八类九丘?

十三陵和五经指的是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三坟五经”一词最早出现在召公《左传》。楚王称赞左的相互依存:“是一部好史,我儿善读。他会读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