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刻本按照价值有哪些分类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4收藏

古籍刻本按照价值有哪些分类呢?,第1张

‍‍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时代、地域,刻书者、刻版形体及印刷技术的不同,产生了许多型式各异的刻本。从时代上区别的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刻本;因地域不同,有浙本(浙江地区刻本)、闽本(福建地区刻本,因以建宁府建安、建阳两县为中心,故又称建本)、蜀本(四川地区刻本)、平水本(山西平水刻本)等,具体又分为杭州本、越州本、婺州本、衢州本、潭州本、赣州本、池州本、建阳本、麻沙本等;按照书籍刻印的主体又分为官刻本(我国古代政府各机关雕版印行的书籍)、家刻本、坊刻本(指一般书商刻印的书),官刻本因所刻单位不同分监本、经厂本、藩府本、书院本以及各种名称的刻本,比如宋有崇文院本、秘书监本、茶盐司本、安抚使本、转运使本、仓台本、计台本、漕院本、公使库本、郡斋本、太医局本等。

坊刻和家刻都是私人刻书;从刻版形体上来区别的有大字本、小字本、书帕本、黑口本、白口本、十行本、八行本、影刻本(又称影刊,其方法是先照原书影摹,然后在版上雕)、巾箱本(版本较小的古书,巾箱是古时装头巾的小策;因该书型特小可装在巾箱里,极便携带,故名)等;从印刷技术上区别的有写刻、朱墨印、几色套印等,因版印技术不同,有墨印本、朱印本、蓝印本、套印本等不同称谓。

因版刻印的早晚不同,有初刻本、覆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重修本、递修本等不同称谓。按书籍流通情况又有通行本、旧刻本、残本、善本、孤本等分别。刻本的出现和流通对保存、传播祖国文化遗产起了极大作用。

‍‍

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古书疑义举例序

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序 一 上下文异字同义例

二 上下文同字异义例

三 倒句例

四 倒序例

五 错综成文例

六 参互见义例

七 两事连类而并称例

八 两义传疑而并存例

九 两语似平而实侧例

十 两句似异而实同例

十一 以重言释一言例

十二 以一字作两读例

十三 倒文协韵例

十四 变文协韵例 十五 古人行文不嫌疏略例

十六 古人行文不避繁复例

十七 语急例

十八 语缓例

十九 一人之辞而加日字例

二十 两人之辞而省日字例

二十一 文具于前而略于后例

二十二 文没于前而见于后例

二十三 蒙上文而省例

二十四 探下文而省例

二十五 举此以见彼例

二十六 因此以及彼例 二十七 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

二十八 古人引书每有增减例

二十九 称谓例

三十 寓名例

三十一 以大名冠小名例

三十二 以大名代小名例

三十三 以小名代大名例

三十四 以双声叠韵字代本字例

三十五 以读若字代本字例

三十六 美恶同辞例

三十七 高下相形例

三十八 叙论并行例

三十九 实字活用例 四十 语词叠用例

四十一 语词复用例

四十二 句中用虚字例

四十三 上下文变换虚字例

四十四 反言省乎字例

四十五 助语用不字例

四十六 也邪通用例

四十七 虽唯通用例

四十八 句尾用故字例

四十九 句首用焉字例

五十 古书发端之词例

五十一 古书连及之词例 五十二 两字义同而衍例

五十三 两字形似而衍例

五十四 涉上下文而衍例

五十五 涉注文而衍例

五十六 涉注文而误例

五十七 以注说改正文例

五十八 以旁记字入正文例

五十九 因误衍而误删例

六十 因误衍而误倒例

六十一 因误夺而误补例

六十二 因误字而误改例

六十三 一字误为二字例

六十四 二字误为一字例

六十五 重文作二画而致误例

六十六 重文不省而致误例

六十七 阙字作空围而致误例

六十八 本无阙文而误加空围例 六十九 上下两句互误例

七十 上下两句易置例

七十一 字以两句相连而误叠例

七十二 字以两句相连而误脱例

七十三 字句错乱例

七十四 简策错乱例 七十五 不识古字而误改例

七十六 不达古语而误解例

七十七 两字一义而误解例

七十八 两字对文而误解例

七十九 文随义变而加偏旁例

八十 字因上下相涉而加偏旁例

八十一 两字平列而误倒例

八十二 两文疑复而误删例

八十三 据他书而误改例

八十四 据他书而误解例

八十五 分章错误例

八十六 分篇错误例

八十七 误读夫字例

八十八 误增不字例

附:论《古书疑义举例》的成就及不足(有删节)

作者:刘冠才 俞樾;训诂学;语法学;修辞学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06)02-0017-11

《举例》一书,自传刻之后就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赢得了很高声誉。梁启超称之为“训诂学之模范名著” ,刘师培叹之为“发千古未有之奇” 的绝作,马叙伦称赞该书是“发蒙百代,梯梁来学,固悬之日月而不刊者也” 的历史性学术名著。俞氏的高足弟子章太炎先生也对《举例》一书备加推崇,认为在俞氏洋洋大观的《春在堂全书》中当以《举例》一书最有价值 。后来的学者也大都认为《举例》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训诂学书,实是清代训诂学中不可多得的著作。不只如此,《举例》一书自刊行之后,人们或是吸取俞氏的研究成果,或是借鉴俞氏的做法,或是为之增补、校订,从而形成了“古书疑义举例派”。

不过,前人研究俞氏此书,或重在俞氏学说个别结论的是非曲直上,或重在《举例》一书的某项内容成就上。讨论《举例》中个别结论的是非,多是札记性的东西;论述《举例》中某项内容的成就,又多为高度概括之语。迄今为止,尚未有人对《举例》一书的成就和不足作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本文就《举例》的成就和不足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便我们更好地利用此书为研读古书,整理古籍服务。

古籍刻本按照价值有哪些分类呢?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时代、地域,刻书者、刻版形体及印刷技术的不同,产生了许多型式各异的刻本。从时代上区别的有唐、五代、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