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版面费,投稿须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版面费,投稿须知,第1张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为中学基础教育服务、面向国内外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封面公开发行的核心级教学类期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创刊于1972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教学期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1972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创刊。 [1]

1995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刊期为月刊。 [1]

2011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刊期变更为旬刊。 [1]

2017年2月,该刊成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 [5]

办刊条件编辑

主要栏目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主要栏目有特稿、热点聚焦、德育工程、教学大视角、教学研究、经验交流、教学设计与点评、释疑解惑等。[3]

收录情况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版、2017版)、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收录。 [1]  [3-4]

荣誉表彰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曾获全国首批编辑出版规范化合格期刊、全国中等教育类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奖。[4]

办刊宗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坚持以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刊宗旨,突出“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导向性”的特色,传播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促进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水平。[6]

期刊标识

投稿指南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中国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审查通过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

投稿邮箱: 1513320617@qqcom,  来稿请注明刊物

古籍研究所所长:冯胜君教授

副所长:朱红林教授

办公室主任:李继文

科研与研究生秘书:徐荣波

古籍研究所研究室

一、古文字研究室 主任:吴良宝教授

二、先秦两汉文献研究室 主任:朱红林教授

三、历史文献研究室。室主任:王连龙副教授

四、书法文献研究室。室主任:丛文俊教授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

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

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

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

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

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

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

10《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

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

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

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

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

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

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

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

18《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

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

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

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

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

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

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

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

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

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

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

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

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

34《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

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

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

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

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

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

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

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

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

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

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

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

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

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

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

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

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

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

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

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

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

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

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

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

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

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

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

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

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

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

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

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

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

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

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

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

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

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

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

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6《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

87《〈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8《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9《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

90《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

92《“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

93《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94《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95《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

96《〈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97《〈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98《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

99《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

100《〈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

101《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

102《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

103《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

10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05《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

106《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

107《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

108《〈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09《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110《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

111《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

112《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

113《〈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

114《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15《〈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

116《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

117《〈南村辍耕录〉与汉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

118《“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19《品读〈语文丛稿〉》,《书品》2007年第3辑;

120《颜师古〈汉书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

121《玄应〈众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述评》,《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

122《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

123《让辞书更完善——读〈汉语大词典商补〉》,《贵州文史丛刊》2007第4期。

(1)“二百种清代文话叙录”,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2XZW014)

(2)“清代文话与清代文章学”,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51005)

(3)“《国朝文棷题辞》校注”,2014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批准编号1420)

(4)“清代旅桂作家创作与广西文化发展研究”,2011年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项目(YB2011025)

(5)“清代文话研究”,2010年广西师范大学校级重点课题(2010ZD001)

(6)“清代文话与清代文章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课题(立项项目)(201106LX039) (1)《“曾国藩文论抄录吴铤<文翼>”说考辨》,《文献》2011年第1期。(CSSCI来源期刊)

(2)《清文话中的文体分类观》,《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5期转载)

(3)《论清人对文章学繁简理论的重建》,《四川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4)《康熙<古文评论>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5)《清代文话总目汇考》,《国学研究》第33卷。(CSSCI来源集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6)《文话的辨体与溯源》,《文学评论丛刊》第12卷第2期。(CSSCI来源集刊),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宋文话<丽泽文说>考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29辑。(CSSCI来源集刊),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

(8)《地域文学视域下的清人论清文:<国朝文棷题辞>与清代文集叙录》,《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9)《张星鉴<仰萧楼文话>及其骈文学意义》,《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10)《论蒋励常及其<十室遗语·论文>》,《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1)《<史记>校诂》,《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1期。(CSSCI来源期刊)

(12)《<史记>校诂(二)》,《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3期。(CSSCI来源期刊)

(13)《<春秋谷梁传注疏>(整理本)商榷》,《古籍研究》2007年卷下(总第52期),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敦煌写本<春秋谷梁传>校议》,《敦煌学研究》2007年第1期,韩国首尔出版社2007年版。

(15)《<史记>世家札记》,《文教资料》2006年12月号。

(16)《<史记·世家>丛札》,《古文献研究集刊》第3辑,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17)《<左传>“哀公篇”疑义新证》(第二作者),《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田同之<西圃文说>引文考》,《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5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简介:1980年金秋十月,顺应国家“加强中医药书籍出版”“抢救中医孤、善、珍本,整理研究编辑出版中医古籍”的要求,中医古籍出版社应运而生。自建社以来,出版社主要承担了国家中医古籍珍本、善本、孤本及古籍研究类图书的出版工作,为国家唯一的中医古籍类专业出版社。正如社名“中医古籍”所体现的意义,中医古籍出版社具有“小而专”的特点,专业性强,突出了中医药图书的传统化特点。

作为一家专业出版社,我社拥有一支专业化的中医古籍出版编辑队伍,在抢救罕见而行将失传的孤本、善本中医药古籍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在中医古籍的整理出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10年来,中医古籍出版社印制、发行中医药古籍、中医药古籍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医药教材和工具书以及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教学图书及医学科普图书1000余种,其中古籍类图书出版比例占到30%。一些重要的学术、专业图书获得全国古籍整理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奖等国家级奖励等多项。2010年,我社出版的古籍《中医古籍孤本大全》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2011年,贯彻国家出版社体制改革精神,中医古籍出版社完成转制,并确立出版社的宗旨:坚持“抢救、整理、出版中医药典籍,传播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品优质高的出版物。设定出版社的发展目标:坚持中医古籍出版的特色,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全面提高中医古籍的出版质量,把中医古籍出版社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以抢救挖掘整理出版中医古籍为特色的全国唯一的专业出版社。目前,出版社正以新的面貌不断开拓进取。

典章文物,尽在图书,盛世修典,历史必然。在学术界普遍重视并努力发掘医籍中生命科学内涵的今天,中医古籍出版社将革故鼎新,为使杏林经典学术得以弘扬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定代表人:刘从明

成立日期:2011-04-14

注册资本:3703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北京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0004000055564

经营状态:开业

所属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司类型:全民所有制

英文名:TCM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人员规模:100-500人

企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小街16号大白楼5层

经营范围:影印出版中医古籍孤本、秘本、珍本和研究中医古籍的著作(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本版图书零售,本版图书总发行(有效期至2022年04月30日)。(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本版图书零售,本版图书总发行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1《周代祭祀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

2《光武帝刘秀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汉明帝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4《魏晋南北朝都督制度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

5《魏晋南北朝史—一个分裂与融合的时代》(台湾三民书局,2010年)。

6《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古籍整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7 尾形勇:《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译著,中华书局,2011年)。 84《论北魏开国爵封地的封授与改封》,《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3期。

83《北魏洛阳寺院园林营建考——以<洛阳伽蓝记>为中心的考察》,《史学集刊》2014年第3期。

82《东晋时期刺史加领将军号问题的考察》,《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81《论北魏开国爵的封授及其追封与叠授》,《山西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80《官品与功劳:北魏开国爵的封授标准》,《人文杂志》2014年第2期。

79《北魏前期虚封爵的等级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期。

78《两晋郊祀礼试探》,《古代文明》2014年第1期。

77《论北魏实封爵的实行及其爵位等级的确立》,《河北学刊》2013年第6期。

76《从秦简看秦国军马需求的保障问题》,《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75《西晋丧葬赏赐考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3期。

74《北魏赠爵制度考》,《史学集刊》2013年第1期。

73《西晋将军兼任都督诸州军事制度的考察》,《河北学刊》2013年第2期。

72《东汉时期的丧葬赏赐》,《人文杂志》2013年第1期。

71《北魏前期诸王虚封地封授考》,《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期。

70《北魏前期封授诸王爵位加拜将军号制度试探》,《史学月刊》2012年第12期。

69《北魏后期诸王爵位封授制度试探》,《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4期。

68《北魏后期散爵制度考》,《文史哲》2012年第6期。

67《略论曹魏国家的将军制度》,《中国三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66《略论北魏前期诸王所领将军号的迁转与传袭》,《古代文明》2012年第1期。

65《北魏孝文帝改革诸王爵位封授制度考》,《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9期。

64《略论北朝佛教僧人与世俗信徒素食风气》,《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5期。

63《北魏皇帝赐宴考略》,《史学集刊》2011年第1期。

62《北魏假爵制度考》,《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5期。

61《北魏后宫谥法、赠官制度考略》,《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9期。

60《北魏孝文帝实行散爵制度考》,《史学月刊》2010年第6期 。

59《北魏前期诸王虚封地改封考》,《古代文明》2011年第1期 。

58《论北魏前期诸王爵位继承制度的特征》,《河北学刊》2010年第3期。

57《北魏后期“道”考略》,《古代文明》2008年第1期。

56《东魏、北齐时期的“道”探讨》,《史学集刊》2008年第3期。

55《略论北朝儒生对“三礼”的传授》,《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7期。

54《东魏、北齐时期的行台区》,韩国中国古中世史学会编:《中国古中世史研究》第18辑,2007年8月。

53《北魏后期行台僚佐考略》,《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6期 。

52《北魏都督诸州军事制度试探》,《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6期。

51《北魏征讨都督考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50《东魏、北齐征讨都督略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9《东晋时期的都督区》,《史学新论——祝贺朱绍侯先生八十华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48《东晋征讨都督探讨》,《史学集刊》2003年第1期。

47《东晋都督诸州军事设置的特点及权力问题探讨》,《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6期。

46《东晋都督诸州军事与所领将军职关系探讨》,《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

45《南朝征讨都督探讨》,《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

44《南朝都督诸州军事与所领将军职关系探讨》,《史学集刊》2004年第4期 。

43《西魏、北周军事征讨制度试探》,张金龙主编:《黎虎教授古稀纪念:中国古代史论丛》,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42《北周总管的权力与国家征讨制度关系问题考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编:《“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

41《北魏末年的大都督》,《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40《西晋大都督考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4期。

39《西晋都督诸州军事制度试探》,《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

集》,1998年 。

38《西晋建兴、永嘉年间都督诸州军事制度试探》,《史学集刊》2001年第1期 。

37《曹魏都督诸州军事制度试探》,《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

36《孙吴军镇都督论略》,《史学集刊》1996年第2期。

35《蜀汉镇戍都督论略》,《史学集刊》1998年第6期。

34《前秦国家民族政策的失误及对国家统一局面的影响》,《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3《北魏“假”授将军制度试探》,《文史哲》2009年第1期。

32《东汉五郊迎气祭祀考》 ,《人文杂志》2011年第3期。

31《东汉明堂祭祀考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30《汉碑中所见东汉时期的山岳祭祀》,《河北学刊》2011年第1期。

29《东汉丧葬吊祭考》,《古代文明》2009年第4期。

28《东汉丧礼中的护丧考略》 ,《秦汉史论丛》第11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27《略论东汉时期的河南尹》,《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6《东汉持节问题探讨》,《史学月刊》2003年第2期。

25《东汉时期的屯驻营兵》,《史学集刊》2006年第3期。

24《东汉宗族组织试探》,《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3期。

23《东汉故吏问题探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5期。

22《东汉关中地区文化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史学集刊》1995年第2期。

21《东汉时代的私学》,《史学集刊》1993年第1期。

20《东汉时期的游学风气及社会影响》,《求是学刊》1995年第2期。

19《东汉郊天祭祀问题探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

18《东汉墓祭问题试探》,《秦汉史论丛》第6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17《东汉辟举问题探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6《东汉时期的度辽将军》,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编:《高敏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线装书局,2006年 。

15《东汉募兵论略》,《史学集刊》1988年第4期。

14《二年律令所见二十等爵对西汉初年社会秩序的影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3《<盐铁论·散不足篇>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生活》,《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4期 。

12《西汉养老制度简论》,《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6期 。

11《略论汉代的巫》,《秦汉史论丛》第4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

10《略论汉代的弛刑徒》,《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第4期。

9《试论西汉齐鲁地区纺织业的发展特征》,《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1期。

8《论汉明帝》,《北华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7《试论战国民间纺织业商品生产》 ,《历史教学》1987年第2期。

6《周代郊天之祭初探》,《史学集刊》1990年第1期。

5《周代祭社问题试探》,《汕头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4《春秋战国时期债务问题探索》,《晋阳学刊》1988年第2期。

3《观两千年墨学之流变》,《中华读书报》2006年4月12日第15版。

2《〈尉缭子浅说〉评介》,《史学集刊》1989年第4期。

1《陈连庆教授学术成就概述》,《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6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