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诰命夫人到底是什么呢?有什么特殊的地位与权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3收藏

历史上的诰命夫人到底是什么呢?有什么特殊的地位与权利?,第1张

相信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皇帝在下玉玺给大臣赏赐的时候,也会把大臣的母亲或妻子命名为“贵夫人”。得到这个称号的女人,比赢了500万还要幸福。“帝国夫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女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这个荣誉称号?被命名为「帝国夫人」后,他们享有哪些特权?边肖今天在这里和你谈论“帝国夫人”。

据相关史书记载,自汉代以来,王公大臣的妻子都被称为“夫人”。所以,要想拥有“帝国夫人”的荣誉称号,首先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当官。第二,是贵族的妻子。妾不具备“贵夫人”的资格。第三,丈夫是“执政”之上的高官。女人要想赢得这份荣誉,必须依靠丈夫,个人是得不到的。所以,这也是古代女性鼓励丈夫好好读书,名利双收的重要原因。

古代的“御夫人”是什么意思,如何得到?你有什么特权?

为什么这些高官的夫人都被封为“皇妃”?本来从宋朝开始,文武官员在迁换军衔、追臣、降罪、给爷爷奶奶、老婆送礼时,都用“钦差”二字。到了元朝,按官阶划分,一到五官,“宣命”。六到九个官员,用“死”。到了明朝,沿着宋朝,五品以上官员的赏赐被称为“钦差”。在清朝和明朝,五品以上的官员称为“钦差”,六品以下的官员称为“钦差”。

而“御夫人”也是有成绩的,通常她们的成绩都是从属于丈夫的成绩。如果一个高官的妻子叫“贵夫人”,那么她就是“贵夫人”。宋徽宗政和二年,外名符名曰九品,一等为国夫人,二等为郡夫人,三等为蜀人,四等为师人,五等为悦人,六等为礼人,七等为适人,八等为和人,九等为孺人。

在明朝,只有一、二级官员的妻子才能被称为“夫人”,他们的第一个母亲被称为“太夫人”,而三级是一个贤惠的人,四级是恭敬的,五级是愉快的,六级是和平的,七级以下是儒家的人。没有印章,没有产品叫“淑女”。因此,在明清时期,只有王朝第一、第二官员的妻子才能享有“皇妃”的称号。

「帝国夫人」享有哪些特权?主要有两种特权。第一,可以拿工资。只要朝廷封了圣旨,这些女人就可以像朝廷的官员一样领工资。但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实权。第二,重大节日可以入宫参加庆典。在古代的一些重要节日,女王作为一个国家的母亲,主持庆祝活动。而这些宫女有机会进宫参加宴会。但在命令女士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义务,即不能再婚。一个被称为“帝国夫人”的女人一旦再婚,她将被剥夺她的头衔,她还将被判离婚。所以,女人一旦接受了这个荣誉称号,基本上就断了自己再婚的路。

古代的“御夫人”有什么特权?他们的权力有多大?贵妃是唐、宋、明、清时期封给高官的母亲或妻子。

古代“御夫人”有哪些特权?权力有多大

一、册封制度的发展

官员的母亲或妻子封号制度起源于《百官》,规定“文武官员有一品,一国之母,其妻为国之妻;三品以上的母亲和妻子为县妻;有四种产品的母亲和妻子是郡王;有五种产品的母亲和妻子是郡王。

也就是说,一等官吏的母亲或妻子封郡主,三等官吏的母亲或妻子封郡主,四等官吏的母亲或妻子封郡主,五等官吏的母亲或妻子封郡主,功臣的四等母亲或妻子封郡主。

当然,唐代的册封制度相对不完善。它只授予五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头衔,而不授予五品以下官员的头衔。

规范化的范围扩大到八项。《官3》规定“十有八九有四名:大公主、皇妃、王妃、郡主、郡主、郡主、郡主、庶人、朔仁、任人、宫仁、如意、安仁、汝仁”。

当时丞相、相、三公、王、侍中、仲淑玲的夫人可称为“郭夫人”。有两品以上不在位(非宰相)的官员的母亲或妻子,如光禄大夫、少保王子、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称为“郡主夫人”。不掌权的官员的母亲或妻子,如尚书令、石喻钟诚等。,可以命名为“庶人”或“硕仁”。拥有四项或四项以上物品的官员的母亲或妻子,如陈太忠医生和钟忠医生,可以称之为“令人印象深刻”。五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妻子,如钟三博士和雍,可以封为“恭敬”。朝风大夫、冯至大夫等六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妻子,可命名为“喜人”。七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妻子,如晁郎峰、傅宝郎,可以封“平安”。佟之郎、宣一郎等八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妻子,可封为“儒”。

宋代的封爵制度相对于唐朝更为复杂,对于官员的哪个职级可以封爵妻子或母亲,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相对于唐朝,宋朝的册封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让人难以理解,过于繁琐,没有定制。

直到册封制度彻底完善,有严格的等级。《官一》载“一品夫人,然后一品夫人。二品为夫人,三品为蜀民,四品为礼,五品为悦,六品为和,七品为儒民。即一妻名“一夫人”,二妻名“夫人”,三妻名“庶人”,四妻名“恭”,五妻名“悦”,六妻名“安”,七妻名“儒”,八妻名“八儒”,九妻名“九儒”

另外,明朝还规定了册封所用文书的种类。官员的妻子或母亲授予一至五种产品的头衔,就被授予圣旨,这就是所谓的圣旨。授予六到九种产品头衔的官员的妻子或母亲会被授予一项法令,这就是所谓的法令。

第二,“帝国夫人”的角色和特权

当然,在解释了“御夫人”的含义之后,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它的作用。其实“御夫人”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皇帝对官员表示恩宠,拉拢官员,让他效忠皇帝。“封妻荫子”不是古代文人的最高梦想吗?您的母亲或妻子被授予这一头衔是多么荣幸啊!

但是皇帝不会无缘无故给你家封号。唯一能让皇帝同意给你家封号的,就是你为朝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者说让皇帝看到了你的价值和忠诚。只有这样皇帝才能给你家封号。这不正是皇帝想要看到的吗?如果官员们忠于他,他的世界就会稳定。

当然,“帝国夫人”这个称号虽然只是一份工资却没有实权,但还是有一些特权的。毕竟是皇帝用来笼络官员的东西,不能太小家子气。所以有些特权是其他普通人享受不到的。

比如皇后主持亲蚕仪时,御夫人可以陪皇后祭祀,亲蚕仪完成后举行宴会时,御夫人可以在宫石阶上用餐,三级以下的御夫人只能在石阶下用餐。比如皇帝接受皇后,立太子,给皇帝上爵位等等。,帝国夫人可以去那里并有权在桌子上写字。

“夫人”的称谓始于汉代。当然,不是每个人的妻子都可以叫“夫人”,只有王侯大臣的妻子才可以叫“夫人”。穷人没资格。这就是帝国夫人的由来。

  一、 周秦两汉时期

  1、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宾客;

  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2、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 三国

  (1)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

  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仪比县侯;

  昭华比乡侯;

  修容比亭侯;

  修仪比关内侯;

  倢伃视中二千石俸;

  容华视真二千石俸;

  美人视比二千石俸;

  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

  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2、 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3、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妃嫔称号世有增减。

  (1)南朝

  (a)宋

  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其余仍用晋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妃嫔等级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b)齐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陈沿袭梁制。

  (4)北朝

  (a) 北魏东魏西魏

  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

  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

  二品:作司、大监、女侍中。

  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b) 北齐

  文宣、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

  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

  左右昭仪,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散号:才人、采女。

  其后又立二后,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史料不详。

  三、隋唐五代宋金辽时期

  1、 隋

  隋文帝前期,独孤皇后悍妒,妃嫔只是虚设称号。有:

  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

  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

  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

  又设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

  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

  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

  尚食,掌进膳先尝。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

  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

  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

  独孤皇后去世后,文帝又在嫔上设置贵人三员,又将嫔的人数增至九员,世妇增至二十七员,御女增至八十一员。

  隋炀帝继位后,广置嫔妃:

  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正二品。

  婕妤,十二员。正三品。

  世妇:美人、才人十五员,正四品。

  宝林:二十员,正五品。

  御女:二十四员,正六品。

  女御:采女,三十七员。正七品。

  以上各等级,总计一百二十人。

  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又增置女官,拟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尚宫局,管司言,掌宣传奏启;司簿,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掌门阁管龠。

  尚仪局,管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掌音律;司宾,掌宾客;司赞,掌礼仪赞相导引。

  尚服局,管司玺,掌琮玺符节;司衣,掌衣服;司饰,掌汤沐巾栉玩弄;司仗,掌仗卫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酝,掌酒醴�益醢;司药,掌医巫药剂;司饎,掌廪饩柴炭。

  尚寝局,管司设,掌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司苑,掌园御种植,蔬菜瓜果;司灯,掌火烛。

  尚工局,管司制,掌营造裁缝;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司彩,掌缯帛;司织,掌织染。

  六尚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设典及掌,以贰其职。六尚十人,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十八人,从九品。

  此外还有不入流(无品级)的女史,人数不定。

  2、 唐

  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五代、宋、辽皆略同唐制。

  3、 金

  金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

  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

  废帝海陵王时期,后宫嫔妃渐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共十二位。

  金世宗时又开始削减。

  妃嫔品级: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嫔、婕妤、美人等皆与唐初相同。

  元史料不详。

  四、明清时期

  1、 明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

  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

  品级皆为正六品。

  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

  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

  明英宗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

  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明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2、 清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旺夫农女的诰命路》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o99n

简介:

大樟村程二郎才华横溢,文采非凡,十五考中童生,偏生命不好,霉运罩顶!连续四年考秀才都出意外,没能参加!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嫌他没出息跟他退亲。人人都说程二郎没前途,这辈子就这样了。穿越而来的云悦对程二郎说,我命好能旺夫,娶了我,保管你一路考中状元,光耀门楣!程二郎眉毛一挑,你未婚夫被你堂姐抢了,同是可怜人,咱俩凑在一起过日子吧。

   

历史上的诰命夫人到底是什么呢?有什么特殊的地位与权利?

相信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皇帝在下玉玺给大臣赏赐的时候,也会把大臣的母亲或妻子命名为“贵夫人”。得到这个称号的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