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日常维护工作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古籍的日常维护工作有哪些,第1张

古籍破损的原因形形色色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虫蛀鼠啮、霉蚀、酸化、老化、使用中的磨损等。针对不同的病因,古籍修复师都要开出不同的修补方案。

①对于那些刚出库等待修复的古籍,首先需要建立修复档案,拍摄每一页的破损情况,建立图像和文字档案。再根据破损情况设计修复方案。

②拆书,揭页。面对一些破损严重的古籍,将粘连的古籍分页也绝非易事,得使用“干揭”、“湿揭”、“蒸揭”等手法。揭好页后,需要为每一页书籍编号,否则书籍顺序会被打乱。

③古籍修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全手工修复,另一种是使用纸浆补孔设备修复。在开始修补之前,需要先为古籍配纸。古籍修复手工纸可以分为麻纸、竹纸、皮纸、混料纸等。修复古籍需要选用古法造纸的纸,即仿造古时候的原材料、帘纹、工艺生产的纸张。修书不是选择最贵的纸,而是要选择最恰当的纸。有些制纸工艺现在已经失传,为古籍修复带来很多不便。选配的纸张通常要与待修的古籍材质、帘纹相同、颜色相仿。如遇材质特殊或带有颜色的纸张,还需要自行调配纸浆或为纸张染色。

④选好配纸,就进入正式手工修补环节。古籍修复过程中最常遇到的是修补破洞,所用工具即是最简单的一张纸、一支毛笔、一碗浆糊。具体步骤为用沾上浆糊的毛笔在破洞处涂刷,将补纸快速粘在破洞上填补破洞。修补过程中所选用的浆糊必须是去筋的小麦淀粉所调制,这样的浆糊一则浆性温和、稳定性好,而且具有操作的可逆性,一则因为所用修复材料需要天然不含化学成分。

⑤纸浆补孔机修复一般适用于虫蛀破损严重的古籍。这种机器修复机由国外进口,上海仅两台,操作步骤包括放入修复纸和文献、加盖注水、倒入纸浆、放水,最后在书页上垫保护纸,放到冷吸力台上,进行干燥处理。

⑥所有修补完的书页,需要进行压平处理。在书页上喷上水,放在吸水纸内压平,等书页干燥、压平整之后,再拿出来折页,修剪书页上多余的补纸。修剪完后,在装订前还需将所有书页放入压书机进行压平处理。

⑦经过压平处理后的书页将被复原装订成册。装订过程包括搓纸捻钉、理齐、打眼、穿纸捻钉……搓纸捻钉是一个手工活,没学过的人肯定搓不好,搓出来的钉头要硬硬的,里边则是空心的。

⑧理齐、打眼均是细致活,每一针下去都要对准古籍原先留下的钉孔,不能有丝毫误差,否则会对古籍造成新的损害。

⑨穿纸捻钉。这是流传上千年的古籍装订方法。纸捻钉可以保持长久不坏,古人很聪明,用纸捻钉来固定书叶,即便订书的线断了,书叶也不会散。最后一步是粘上封面,用真丝线装订。

(说明: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50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桎梏(gù) 畸(jī)形   一曝(bào)十寒    刚愎(bì)自用

 B.塑(suò)造 炽(chì)热 瞠(chēng)目结舌 一蹴(cù)而就

C.发酵(jiào) 愤懑(mèn) 如火如荼(tú)  秣(mò)马厉兵

D.潜(qián)伏 筵(yán)席 面面相觑(qù)  垂涎(yán)三尺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老师和家长应该怎样辅导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想从读精典起步,或许是有道理的。

B云南丽江奇异的山水使人流连忘返,当地人的醇朴与热情好客叫人乐不思归。

C假酒能毒死人,假药能害死人,内容不健康的出版物对读者也是遗害无穷的。

D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   的思想锋芒。

②  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 街头。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C.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C.本届影展表现出参赛者对民俗摄影的深刻理解,参赛作品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习俗、人物服饰到节庆活动应有尽有,真是蔚为大观。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5.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病痛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

  ②它从人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人们的脚步

  ③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一大半“正常死亡”都可以避免

  ④病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敌人

  ⑤与这样的敌人战斗,人类自身的意志、毅力和高贵性才得以展现

A.①⑤④③②  B.②④①⑤③胡子C.④②③①⑤  D.①②④③⑤

二、(20分,每小题4分)

1、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

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情况,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从而使决策严格的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答案:

2、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四个关键词:

3、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0个字)(4分)

螃蟹妈妈对儿子说:“我的孩子,你别再横爬了,直爬多好看啊!”小螃蟹回答说:“好妈妈,一点儿不假。如果你教我直爬,我一定能学着做。”螃蟹妈妈用了各种方法尝试直爬都不行,于是她才明白起初那样要求孩子有多愚蠢。

答案:

4、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不超过40个字)(4分)

5、找出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福建卷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邰丽华领舞、21名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让观众惊叹不已。在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台下数千观众如痴如醉。这些聋哑人不仅以优美的舞姿,更以顽强的毅力和执著的人生追求深深地震撼了人们。

第一处错误:

改正:

第二处错误:

改正:

三、默写下列诗文中的名句(5分):

①《离骚》(屈原):

②《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③《滕王阁序》(王勃):

④《登高》(杜甫):

⑤《《鹊桥仙》(柳永):

四、解释下列名词(6分):

①唐宋八大家:

②情节:

③风骚:

五、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①用下定义的方式解释“比喻””和“比拟”。

②简述“比喻”和“比拟”的种类,并各举一例。

③比较“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0分

六、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1~4题(10分)。

中国和西方的悲剧在哪里有着最接近的特征呢我认为,是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悲剧中。例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就呈现着与古希腊悲剧更相接近的美学特征。

在这里,首先存在着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悲剧观念的问题。它是在人类感受到自我与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分裂和对立中产生的。

在《精卫填海》中,“东海”体现的是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力量。精卫为了寻找、享受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被大海溺毙。她对给她带来巨大灾难的东海充满恐惧也充满仇视。精卫无法向东海屈服,她要填平东海,消除产生她的灾难的根源。但她力量的微弱和体现着宇宙、世界、大自然力量的“东海”的浩瀚,使她永远无法达到她的目的。而我们却在她的悲剧性的抗争中感到了她的情感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感到了她的主体性的自我存在。在这里,有人类自我存在的悲剧意识,有贯穿于这个神话故事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是在精卫与“东海”的分裂和对立的意识中产生的,这种悲剧精神是由精卫对带给她灾难的“东海”的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的情绪构成的,这种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使她产生了坚定不移的意志,这种坚定不移的意志支持了她始终不懈的填海行动。所以,悲剧精神是人类特定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构成体。

在《夸父逐日》的神话中,夸父不自量力,但也正因为他的不自量力,使他要与日竞走,终因焦渴而死,但却使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精神。

我们把中国古代这两则神话故事同古希腊悲剧对照着思考,就会看到她们有极为接近的美学特征。在古希腊的悲剧中首先贯穿的是人和神的对立。在古希腊的文化中,“神”是体现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意志的,人和神的对立就是人和宇宙、世界、自然的分裂和对立。在这种对立中,“神”的力量是奇大无边的,“神”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人类却不可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他有他不能没有的独立的愿望和追求。比如“神”不把火种交给人类,但人类需要火种,普罗米修斯违背神的意愿,偷了火种交给人类。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受到神的惩罚,就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山上。但失败没有使他屈服,他在反抗宙斯的专制权力中表现了自己的力量,表现了自己的英雄精神。他的悲剧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俄狄浦斯王注定要杀父娶母,这是神的意志。他无法逃脱自己悲剧的命运,但他一直都在努力反抗神的意志,正是他反抗自己命运的努力使他在自己的悲剧中站立着,表现了自己的崇高。悲剧人物之所以是悲剧人物,是因为他反抗的是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这力量是他永远无法战胜的。在这种反抗中,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

在总体的审美形态上,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故事与西方古希腊的悲剧有着最为接近的特征,它们都在悲哀与力量的结合中表现出自己的崇高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表现的是人在宇宙、世界、大自然面前的命运,是古代人的命运的悲剧。

(节选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1、对人类悲剧观念产生原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人类对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始终怀有未泯的恐惧和仇视。

B人类渴望拥有撼动整个宇宙、世界的意志和战胜自然的力量。

C人类感受到自身的意志和力量是与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分裂和对立的。

D人类不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但在抗争中,自己不得不放弃独立愿望和追求。

2、作者认为“悲剧精神是人类特定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构成体”。你怎样理解(3分)

答:

3、为什么说夸父“不自量力”“与日竞走”充满了英雄主义精神(3分)

答:

4、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悲剧有很接近的美学特征,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悲剧中的人物在顽强的反抗神的意志的过程中,显示出浓烈的悲剧性。

B人本身独有的潜在能量,在与整个宇宙、世界和自然的抗争中,没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

C崇高性是在人类的自身意志力量和与神抗争失败的悲哀中充分展示的。

D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整个宇宙、世界和自然与古希腊悲剧中的神,都是不可战胜的主宰人类的力量。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1~4题。(10分)

书吴道子画后

苏轼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于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作①,得自然之数②,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人名)所藏,平生

盖一二见而已。

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

[注]①乘除:抵销。这是说上述的各种技法如顺 逆、旁侧,斜直的合理运用,使之互相补充,从而获得平衡。②自然之数:指符合自然的情理。

(1)写出下列句中下划线词的含义(2分)

天下之能事毕矣( ) 或不能必其主名( )

(2)中用了“游刃有余”、“运斤成风”两个成语,写出其中一个的含义和表达作用(2分)

含义:

作用: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译文:

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译文:

(4)根据文意,写出作者的艺术创作主张。(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答:

第三部分:写作(30分)

八、以目前语文课程改革某一方面的先进理念为主题,写一个语文教学案例。要求:

1、既要有教学情景的描叙,又要有对教学情景中包含的先进教学思想的总结和评析。

2、800字以上。

语文教师高中卷答案

一、CDBBD

二、

1、〔例1〕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好方法。它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既能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还可以使领导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

〔例2〕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可以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既能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从而使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好方法。

2、四个关键词:古籍 修复 人才 不足

3、身教胜于言教

4、称呼得体(如称刘伯父伯母),表达简明(如写明具体时间、地点、邀请缘由等),措辞文雅(如使用"家父"、"寿辰"、"恭请"、光临"等)

5、第一处是“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

改为“绚丽的舞台灯光与美妙的背景音乐”

第二处是“绘声绘色的表演”

改为“精妙绝伦的表演”

三、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滕王阁序》(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⑤《鹊桥仙》(柳永):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四、

①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②情节:在叙事性文艺作品中,由人物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生活事件的过程,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③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后来“风骚”直接指代《诗经》《楚辞),

五、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比喻的种类有三种: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接,有时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除此以外,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如:从喷泉是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③借喻。不出视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之。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拟人有两种:①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②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喻与比拟的不同点: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 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六、1、C

2、要点:

(1)对句中“特定”的理解:人类在与宇宙、世界、大自然抗争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为了获得幸福和自由而产生的情感、意志和行动。

(2)对句中“构成体”的理解:悲剧精神贯穿于情感、意志和行动。“情感”产生“意志”,“意志”支配“行动”。

3、要点:

(1)夸父明知抗争的是无法战胜的主宰人类的力量,但他仍不懈地与日竞走。

(2)夸父在与日竞走中,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致,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英雄主义。

4、C

七、 (1)齐全;完全肯定

(2)“游刃有余”的意思是“厨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移动着,没有一点阻碍。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运斤成风”的意思是“比喻技艺高超,手法熟练。”这两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是“表示对吴道子画艺的高度评价。”

(3)“知者创物,能者述焉”中“知”通“智”,“知”为“有智慧的人”。“述”为“传承”传述”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

“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中“盖”为“大概”之意,全句的意思是“不过世上很少有(吴道子的)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见到一二次罢了。”

(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细细推敲原文,能写出作者艺术创作主张的句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古文学·复古与革新

这个题目主要讨论古文理论中关于古文发展的道路方向问题。散文史上历次古文运动的 ,都以复古为旗帜。由于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实条件的约束,古文家的革新主要是向前人学习,也就是复古。复古是为了革新,复古是手段(以“道”而言,同时也是目的),革新与发展是目的。既然魏晋南北朝道衰文弊,要起衰救弊,最方便也最有号召力的办法,就是向魏晋以前取经。唐代的复古运动,是复先秦两汉之古;宋代的复古运动,自然就是复唐代韩柳之古。韩愈论古文,能将复古与革新紧密地结合起来。(一)《答李翊书》自述学古作文的经历和体会时说:“始者非先秦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这是说精读先秦两汉之书,沉浸玩味,完全融会贯通。“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汩汩然来矣。”一旦有了深切的体会,发而为文,就能得心应手了。下文又说:“如此者亦有年”,直到“其皆醇也,然后肆焉”。所谓醇,包括立意的精纯不杂和行文的纯熟自如。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读书的共同经验,又是韩愈学古为文的具体经验,后人谈学习,大抵不离于此。(二)“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这与生搬硬套,活剥古人者大不相同,既要学习古人的语言,又要自铸伟词。韩愈在吸收遗产的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力求形成和完善具有个人风格的文学语言,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杰出的语言大师。(三)“(文)无难易,惟其是尔。”(《答刘正夫书》)在《进学解》中,作者介绍自己如何广泛地吸收古人作品的优长,可视为师其是的注解: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下逮《庄》《骚》,太史所录; 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四)气盛言宜。孟子提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曹丕强调“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韩愈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此作了更具体的发挥:“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气盛宜言,是突破骈俪声律的藩篱而自由挥洒的重要手段,经过韩愈的强调,成为古文家的共识和古文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柳宗元的古文方法论与韩愈的精神相通。他曾一再给后学详细介绍自己借鉴古人的经验与途径,同样体现以复古求革新的原则。《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在阐述如何“羽翼夫道”之后,进而谈到如何取资于古人:“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 《谷梁氏》 以厉其气,参之 《孟》、《荀》以畅其支,参之《老》、《庄》以肆其端,参之《国语》 以博其趣,参之 《离骚》 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又说:“大都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其外者,当先读六经,次 《论语》、孟轲书,皆经言; 《左氏》、《国语》、庄周、屈原之辞,稍采取之;《谷梁子》、《太史公》甚峻洁,可以出入;馀书俟文成异日讨也。其归在不出孔子。”宋代文章复古,增加了韩柳这两位老师。柳开以名肩愈、字绍元来表示自己对韩柳的崇敬,并以继承其事业为己任。王禹偁说,“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吏部而已。”明确提出“远师六经,近师吏部”的复古途径(《答张扶书》)。经过欧阳修、穆修、尹洙等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韩柳尤其是韩愈的古文初祖地位最后确立。欧阳修复韩愈之古,扬弃了韩文怪怪奇奇的一面,发扬了文从字顺的一面,影响文风极为巨大,宋文又形成了自己的平易流畅的总体风格,这是欧阳修通过复古求革新的贡献。于是,韩愈与欧阳修同为宋以后复古革新的宗师。

以复古求革新,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重要理论和成功经验。不过,复古的手段并不总是带来革新的果实。明代中叶,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都对明初平熟萎靡的台阁体文风深表不满,而以复秦汉之古为号召。由于理论的失误,创作也是不成功的。“(明代)成化以后,安享太平,多台阁雍容之作,愈久愈弊,陈陈相因,遂至啴缓冗沓,千篇一律。梦阳振起痿瘅,使天下复知有古书,不可谓之无功。……其文则故作聱牙,以艰深文其浅易。”(《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一)又李攀龙“持论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以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明史》卷二八七)前后七子散文复古主张之所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漠视历史的发展和生活的现实,而尺尺寸寸、一步一趋地模仿先秦两汉的语言,与韩愈的师其意不师其辞、文无难易惟其是尔的宗旨背道而驰。早在韩愈之前,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就已经指出生硬勉强地模仿古人语言的错误:“盖楚汉世隔,事已成古;魏晋年近,言犹类今。已古者即谓其文,犹今者乃惊其质。夫天地长久,风俗无恒,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而作者皆怯书今语,勇效昔言,不其惑乎”(《史通·言语》)这个道理极为浅显易晓。《论语》一书,语言不同于《书》、《易》;司马迁记先秦事,已在改写古籍文句。明朝人要跨越唐宋而学语于先秦两汉,不其惑乎!

复古的主张未能取得革新的实效,古文家的创作未能跨越前人而有长足进步,这是复古主义容易受到怀疑和抨击的原因之一。明代中叶前后七子的复古,即为李贽与公安一派所攻驳。袁宏道说:“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雪涛阁集序》)“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何尝字字学六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而尽其趣,才显得可贵(《叙小修诗》)。因而反对以时代定优劣,“然则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与丘长孺》)李贽甚至怀疑六经,持论更为激烈。他说,六经、《语》《孟》不一定都是圣人之言,或者是“史官”、“臣子”的褒崇赞美之辞,或者是“弟子”、“门徒”残缺不全的笔记;即使是圣人之言,要亦有为而发,对症下药,不可“以为万世之至论”。因此,“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凡根源于“童心”的,就是“天下之至文”,“更说甚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童心说》)这,不仅针对复先秦两汉之古的七子派,而且实际上也批驳了唐宋派,因为归根到底,唐宋派也是复古派,尤其是唐宋派有其一脉相承的文以明道观念。清之桐城派,并不高唱复古,但他们追踪程朱与明之唐宋派的旗帜十分鲜明,因而受到鄙薄宋学的经学家的攻驳,甚至属于桐城支派阳湖派的恽敬,也对桐城三祖一一表示不满,并进而对王慎中、归有光等人提出批评。总之,古文发展到清代中叶,以复古求革新之路似乎不通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