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美好的字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寓意美好的字有哪些,第1张

寓意美好的字有哪些

你有了解过寓意美好的字有哪些吗?中国汉字的文化传承千年,古老的文字包涵着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千年汉字中寓意好的其实不少。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寓意美好的字有哪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寓意美好的字有哪些1

1、慧:慧字的原意是指聪明、有才智,现代最常用的词语智慧就是此义。慧字表示聪明,灵秀,有才智。

2、嘉:嘉字的含义较多,主要有善、美、赞许、表扬、吉庆、幸福、欢乐等。由于嘉的含义都非常好的,因此多用在人名中。

3、娴:用娴字作名字,主要取娴静和娴雅的内含。可以直接用这两个词作为名字,也可以把这两个词的字倒一下,把娴静改成静娴。

4、娇:娇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妖娆温柔,像娇娆、娇柔、娇媚、娇小灵珑……这些词都是很美的。用娇作为名字,可以充分表现女孩子的美丽多姿。

5、姣:姣是形容相貌美的常用字,在字义上与娇略有差别。姣用在名字里也是很不错的字,女孩子如果天生丽质,用姣作名字远胜过常用的丽、美之类的字。

6、琳:琳字的原意是指青碧色的美玉,后来也指像玉一样贵重的东西。 诗:多才贤能,如诗如画。意为美好。

7、梦:梦字的`原意是指睡眠中所产生的一种幻象,后又引申指想象等。

8、 妙:妙本身是个性,所以把妙字用在名字里的并不多。

9、敏:敏字的原意是指快捷、灵活、迅速,后来也指聪明。

10、娜:有个词叫婀娜多姿,是形容女孩子姿态美好的词,娜用在名字里,取的主要是这个词的意思。这个字用在名字里应该取“那”的音比较好听。娜可以作为被修饰的字。

寓意美好的字有哪些2

1、“生”,象征生命的意思,用生命的观点来看待天地、万物和人体,是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表明了中国人倾向于在一切事情中,寻找一种根本的调和与统一,而不是斗争与混乱。

2、“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养之,死祭之,被视为“仁之本”。做忠臣孝子,一向是为人的最高境界。孝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孝”字,维系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奠定了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

3、“道”,首与辶也,首代表什么不多说了,两相组合不正是思想忽走忽停吗?思想动起来,宇宙为之动,思想停下来,宇宙为之止。道,就是思想的运动啊……宏观上也是遵守牛顿定律的……

上述是会意解法,还有象形解法!首是人首,辶像蛇尾,一组合不正是人首蛇尾吗?想到什么?伏羲女娲!而他们正是人文始祖,是我们华夏子孙最初的传道者。

4、“礼”字 ,礼者。它不单单是在行礼时的躬身,礼在心中,反应在言语中,面部表情中,更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礼”指的是,要有礼数和礼节。

5、“鹿”,在古代还被视为神物, 认为鹿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古代“四灵”中龙和麒麟都有鹿的特征。因为“鹿”和“禄”同音,人们就把“鹿”称为“天禄”,视为祥瑞神奇的兽类,还把白鹿的出现作为天下太平的标志。影视剧中很多老神仙的坐骑就是鹿,大家熟悉的寿星,也叫南极仙翁就常常和一只白唇鹿一起出场。

6、“凭”字的心字底,是指心里所想,想凭借骏马的实力,逢山过山,遇水趟河,闯过所有的难关。凭音通“拼”,拼是拼命,敢拼要评。通过评估自己与对方的实力,知己知彼找出差距有多大进行评估后,拼命努力追求卓越。但是不做无谓的牺牲,悲要稳操胜券,就要认真评估衡量,然后有方向的去拼搏。

7、“一”。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

8、“良”的本义是“廊”,后写作“郎、廊”,甲骨文“良”的字形中间像方形的亭,上下像走廊。“良”在古籍中多表示“善、美好、贤能”等意思。

9、“乾”这个字,“乾”代表“天”,“乾”这个字呢,它还有着性别色彩,它代表男性,属阳的。古代的人还认为它与君子一样,还有四德:元、亨、利、贞,即所谓“乾德”。

今文《尚书》珍宝名物初探

 今文《尚书》为最早的传世典籍之一,历代研究者甚众。然于其名物者鲜有问津。今以珍宝类名物为例,掇拾其文,遍检古籍,参以考古发现,明其源流。

 关键词: 尚书;名物;珍宝

 先秦的珍宝名物研究由于上古文献的缺乏,出土文物的限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甲骨文、金文受书写工具、书写材料和文体的限制,也很难全面地反映商周名物的实际情况。今文《尚书》是最早的传世典籍之一,多为可信的商周古文,和商周甲骨文、金文是共时的语言材料,正可弥补上古文献的不足。本文试以珍宝名物类为研究重点,探源溯流,源流并重,为先秦名物研究提供早期的书面语料和理论参考。

 一、大龟

 九江纳锡大龟 (虞夏书·禹贡)

 今文《尚书》中,龟共有11见,其中表“卜筮”义的单音词“龟”有7见,称“元龟”的有2见,称“大宝龟”和“大龟”的各一见。关于“大龟”,历代注释家往往释为“长一尺二寸之龟为大龟,甚不易得,得则奉献于上。”都认为是大型的龟类,但具体为何物则语焉不详。如只言其大,则今文《尚书》中多用“元”而非用“大”,且孔传云:“尺二寸曰大龟,出于九江水中,龟不常用,锡命以纳之。”殷人逢事必占,每占必用龟,而此处曰“龟不常用”,可见此处“大龟”与表示“卜筮”义的龟为两物。

 《甲骨文编·附录上》收一篆三体,编号4831的待问字,以《佚》656为例“ ”。《甲984》中所载一般龟的甲骨文为“”、“”,与《佚》656差别很大,徐云峰先生寻思良久,认为此应为“玳瑁”。[1]玳瑁为较大型海产龟类。体长可达1。6米。背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具前额鳞甲2对。鼻孔近于吻端。上颌钩曲,嘴形似鹦鹉,颌缘锯齿状。背面鳞甲,早期呈覆瓦状排列,随年龄增长而变成平置排列,表面光泽,有褐色与浅**相间而成的花纹。分布我国北至山东,南至海南岛的海域。

 甲骨文中的“大龟”的记载多与祭祀有关而非一般的占卜。如《屯南》2363:“◇玳瑁至?用至?”就是用远方到来的玳瑁作祭品,可见殷王朝本身并没有玳瑁,此玳瑁应来自于玳瑁为图腾的北子族。北子族发源于山东渤海湾附近,是以渔猎为生的古族,对商朝一直有朝贡,后迁移至湖北江陵和湖南洞庭湖沿岸地带,继续从事渔猎活动。《禹贡》篇所指之“九江”即为北子族后期生活的地方。1961年,湖北江陵万城从一古墓中出土一批西周前期的铜礼器,共17件,成批的标明“北”、“北子”,证明北子族曾在这一地区生存、活动过。《尔雅·释鱼》:“涪陵郡出大龟,甲可以卜,缘中文似玳瑁,俗呼为灵龟,即今(晋代)蠵龟。”

 玳瑁一词文献中最早的记载当为《淮南子·泰族训》:“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此处的“玳瑁”实指“玳瑁的甲壳”。玳瑁别称“文甲”,或曰“瑇瑁”。《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翡羽之珍,盈于后宫。”颜师古引如淳曰:“文甲即瑇瑁也。”

 二、琅玕

 厥贡惟球、琳、琅玕 (虞夏书·禹贡)

 孔传云:“琅玕,石而似玉。”《尚书易解》:“郑玄曰:琅玕,珠也。”《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琅玕,似珠之玉。”可见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其为珠玉类的美石,可加工成珠状,但其质地,其本原的材料却不得而知。

 《淮南子·地形》:“掘昆仑墟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琼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山海经》亦云:“昆仑山有琅玕树。”两帙皆云琅玕来自于琅玕树,碾而为珠。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二·青琅玕》:“时珍曰:琅玕象其声也,可碾为珠,故得珠名。〔集解〕:据诸说,则琅玕生于西北山中及海山崖间……其云生于海底纲取者,是珊瑚非琅玕也。在山为琅玕,在水为珊瑚,亦有碧者。今 地方出一种青珠,与碧靛相似,恐是琅玕所作。”又云“珊瑚生海底,五七珠成林,出为变红色者为上。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碧色者亦良,昔人谓之青琅玕。”李时珍以产地、颜色将琅玕分为两类似可商榷。《灵异兼图》云:“琅玕青色,生海底,以网挂得之,初出水红色,久而青黑,击之有金石之声,与珊瑚相类。”实际已经指出从产地、颜 分琅玕、珊瑚没有任何意义。珊瑚可能是出产地的命名,而琅玕则是转运后的称呼。

 今文《尚书》所贡之琅玕应来自于西域地区,考古发现已经证实早在两千年前,我国的西部地区就与西方有着一定程度的交流,西方的珊瑚就以珊瑚珠的形式流传到我国。1983年在新疆哈密地区七角井细石器遗址采集到一件珊瑚珠。据专家推测,七角井细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左右。珊瑚是一种生长于热带或亚热带浅海的腔肠动物,新疆地处内陆,本身不可能有珊瑚原料,只可能外来。说明早在一万年前,新疆就与沿海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往来关系。雍州是中西方经济交往的中间站,所贡之琅玕当来源于西方。因珊瑚性脆,不便于长途携带,加工成珠状物不仅美观而且轻便。但几经辗转之后,其本身的产地、颜色、外形、制造过程遂磨灭不清,事物的本质越发为事物的外形所掩盖,珊瑚珠到达中原地区之后,人们只能根据其外形判断其“似玉”,由西方传入而推测其“生于山崖”之间,后人以讹传讹,琅玕之实终不可知。[2]

 三、大贝

 胤之舞衣、大贝、鼖鼓,在西房(周书·顾命)

 《尚书·易解》:“大贝,如车渠,散宜生取之于江淮之浦。”《文选·木华海赋》:“岂徒积太颠之宝贝,与随侯之明珠。”李善注引《琴操》曰:“纣徙文王于羑里,择日欲杀之。于是太颠、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得水中大贝以献,纣立出西伯。”可见“大贝”在上古应为稀世之珍宝,否则贪得无厌的商纣王也不会轻易动心,赦免文王之罪。

 殷商时代的物质交换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而日渐增多,部分商人“肇牵车牛,远服贾。”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海贝、海蚌等物品,其来源除赠送、进贡及征集外,也有商人长途贩运而来的。贝壳曾在此段时间内暂时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角色。《说文·贝部》:“贝,古者货贝而宝龟,至秦废贝行钱。”古者当为夏殷之时。卜辞中有“赐多女有贝一朋”,金文中亦有“王赏戍嗣子贝七朋”的记载。商代货币的主要形式是贝也为出土的文物所证实。河南省郑州白家庄早期的商墓中出土海贝460多枚,小屯殷墟王室墓中发掘贝壳六千多枚,山东益都苏埠屯一号墓中发掘贝壳三千七百余枚。贝壳取之于海,夏商两代的主要活动地区在我国东部,近海或离海不远,贝壳容易获得,加工成货币单位,便于流通。贝有大小之分,小贝价值小,大贝自然贵重。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小形贝6880多枚,而大贝只有一枚。足见大贝价值巨大,可称为无价之宝。

 在古代商业贸易中,贝壳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但在某些情况下会暂时退出流通领域。一些富裕的奴隶主为了积累财富,将贝壳储藏起来,就如同储藏玉器、青铜器一样。因贝壳是财富的象征,一些奴隶主就佩带贝壳来炫耀自己,如同我们今天佩带金银首饰品。普列汉诺夫说:“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在审美的观点来看待它们。”[3]贝壳由一般等价物继而成为装饰品也说明了人们审美的发展过程。

 四、蠙蛛

 淮夷蠙蛛暨鱼 (虞夏书·禹贡)

 郑玄注云:“蠙蛛,珠也,淮、夷二水出蠙珠及美鱼。”孔疏:“蠙是蚌的别名,此蚌出珠,遂以蠙为珠名。”可见蠙珠即蚌珠。《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蠙珠,蠙蚌所产之珠。”蠙珠即珍珠,为蚌壳内所生的球状物,形圆如豆,色白如银,清丽可爱,是很珍贵的装饰品,又可做药用。《说文·玉部》曰:“玭,珠也。宋弘云:淮水中出玭珠。蠙,《夏书》玭从虫宾。”《大戴礼记·保傅篇》云:“玭以纳其间,琚瑀以杂之。”根据《说文·玉部》上说的“《夏书》玭从虫宾”可知,玭珠就是蠙珠,而卢辩的注解认为“总曰玭珠,而赤者曰琚,白者曰瑀”,是以蠙蛛为玉珠,与郑、孔之说不同。有学者认为,从现在发现的商周佩玉来看,并未见有用蚌珠的,所以怀疑蠙蛛即为某种玉珠,大可不必。邵望平氏《九州风土考古丛考》云:“蠙,应是泛指与鳄需要相同生态环境的一组淡水厚壳蚌。黄河下游史前至商代遗址里,厚壳蚌多有出土……在商代墓葬中往往发现有许多蚌质团形或其他形状的有孔或无孔的饰件称为蚌泡、蚌珠者。”[4]这里的“蚌泡或蚌珠”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珍珠”。珍珠的主要矿物成分有90%是文石——碳酸钙,此外还有少量的有机质氨基酸和水分,文石是极不稳定的,难抗水溶,却易变为方解石。专家认为珍珠经历60—70年就会渐渐失去光泽,至100年就会“寿终正寝”。我们不能因为没有见到前代的实物而妄断事物的有无。

 五、玉

 我国是世界上有着自己独特玉文化的国家,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玉文化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早在史前时期玉器就已成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灵物。《说文·玉部》:“玉,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胡小石先生《说文部首》:“古玉或贝,皆以丝绳贯之,‘王’象玉或贝之平置侧形也。”今考古发掘,周原周墓葬有,状之物出土,是为确证。《说文》云“象三玉之连”,取数於三,(历史论文 )包众玉也。由于上古的认识能力低下,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将一切归结于天神、祖先。只有对祖先进行祭祀,才能保证自己安宁。祭祀的操作者为巫,而祭品则为玉。《说文·巫部》:“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先民认为巫能沟通人与神两界。《易·巽卦》:“用史巫纷若,吉,无咎。”孔颖达疏:“史谓祝史,巫谓巫觋,并是接事鬼神之人也。”许君所云“无形”,当为神言。商承祚《殷墟文字》则以“”(后编下), “藏龟”为巫字。陈邦怀《殷契小笺》云:“此从冂,象巫在神幄中用两手奉玉以事神。”其说可从。在古人的观念中,“玉”神秘莫测,可以与神灵相通。所以古代巫师们用玉来祭祀神灵和祖先。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六千前的大汶口文化, 五千年前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以及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随葬玉器比比皆是。

 正是因为玉在中国文明发育、奠基的过程中发挥过支柱性作用,所以它才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过程并一直占有独特的地位。夏商至西周时期,玉在实施国家祀典、规范统治礼仪、昭示社会等级等方面承载着多重职能。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不断证实玉器在古代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玉的使用上,祭祀用玉先于装饰用玉。《山海经》中有近二十处记载祭祀用玉,但仅有两次提到佩服用玉。书中记录的许多神话传说中的帝王和英雄,只有夏后启佩玉璜,而那些处在夏后启以前的神话传说,却没有任何人佩玉。商周时期,装饰用玉在玉的使用中占据主要位置,而祭祀用玉则退居末席。今文《尚书》中玉凡12见,只有1处为祭祀用玉。

 1、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周书·金縢)

 孔传:“周公秉桓珪以为贽,告谓祝辞。”《尚书易解》:“璧与珪,皆瑞玉。”《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璧,圆形的玉。珪,上圆下方开头的玉。古代祈祷必用珪璧。”璧是环状的扁平圆玉块,珪是上为三角状,下为长条矩形的玉块。邓淑苹《古玉的认识与赏析》云:“璧是最重要的祭品,竖立于坛上,用以依附自天而降的祖灵;圭是最重要的瑞器,主祭者执于手中,以表彰自己的身份。”[5]

 2、辑五瑞(虞夏书·尧典)

 《周礼·春官·典瑞》:“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郑玄注:“瑞,符信也。”瑞是玉制的信物,是权力的象征。相传古代诸侯觐见天子时按照级别分别拿着五种玉器。《仪礼·觐礼》:“以瑞玉有缫。”郑玄注:“瑞玉,谓公桓圭,侯信圭,伯躬圭,子谷璧,男蒲璧。”不同等级的贵族所持的玉也有严格的区分。天子将各诸侯之玉收集起来,用一种“瑁”套在五瑞上面来检验是否符合,朝觐完毕后又退还给诸侯。《尚书大传》云:“天子执冒以朝诸侯,见则覆之(谓以瑁覆在诸侯瑞圭上),故冒、圭,天子所与诸侯为瑞也。……无过行者,得复其圭以归其国。有过行者,留其圭。能改过者,复其圭。”“辑瑞”和“班瑞”的过程就是天子行使权利的过程。

 3、禹锡玄圭,告厥成功(虞夏书·禹贡)

 孔传:“玄,天色。禹功尽加于四海,故尧赐玄圭以彰显之。”《尚书易解》:“圭,《说文·土部》瑞玉也。玄圭,玄色之圭。禹被赐玄圭,告其成功于天下。”《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衣黑衣,服玄玉。”此处之玄圭、玄玉,并为信物,犹如后世之传国玉玺,是权力的象征。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知能力不断加强,人们对玉的认知也不断加深。玉以其晶莹绚丽的色泽、清越悠扬的声音、温和润泽的外表等特点,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愉悦。玉的审美功能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4、厥贡惟球、琳、琅玕(虞夏书·禹贡)

 5、瑶、琨、篠、簜、齿、革、羽 (虞夏书·禹贡)

 6、大玉、夷玉、天秋、河图,在东序 (周书·顾命)

 7、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虞夏书·皋陶谟)

 8、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 、罴、狐、狸

 (虞夏书·禹贡)

 今文《尚书》中玉由全国各地进贡而来。如:扬州所贡之“瑶、琨”,雍州所贡之“球、琳”,越地之“越玉”,华山所产之“大玉”,东北出产之“夷玉”等,皆为璞玉。《孔疏》:“郑玄云:大玉,华山之球也。夷玉,东北之珣玗琪也。天球,雍州所贡之玉,色如天者。皆璞,未见琢治,故不以礼器名之。”商周帝王所用之“玉笏”就是用球玉制成。《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此外还用球玉制成乐器。《虞夏书·皋陶谟》:“戛击鸣球。”《禹贡锥指》:“特磬以玉为之,堂上之乐也。鸣球是已成之磬,其未成器者谓之天球,言天然之球也。郑玄‘色如天’,非是。雍州所贡当为磬材,未经琢治者,故传释‘天球’,以此实之。不然,则豫(州)贡磬错,将安所用耶?” 由祭祀用玉向装饰用玉的转变,表明人们认识能力的加强,人们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的生活。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出土一玉戈,约长62厘米,援长48。8厘米,胡长10。1厘米,形体巨大,制作精良,并非实用器,属于礼器。玉由祭器到礼器的过程说明商周时期玉的职能已发生了转化,玉器本身附着的更多是一种信用,一种证明。

 文献记载商周时期的玉器数量已相当可观。《逸周书·世俘解》:“商王纣取天智玉、琰玉,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校为“凡武王俘商,得旧宝玉万四千。”虽不为确数,但仍可窥其一般。这一时期玉器的种类相当齐全,大致可分礼器、仪仗、工具、装饰艺术品及杂器等类。已采用圆雕、浮雕等先进工艺,玉器切割整齐、琢磨光润、造型多样、线条流畅,表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随着时间的发展,名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通过文献考古与田野考古相印证的方法来研究上古名物的形制、性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名物本身的认识,也有助于对文献的解读。

 参考文献:

 [1] 徐云峰:《商代廪、康卜辞中之玳瑁及其他》,《农业考古》,2002年第1期。

 [2] 吴勇:《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珊瑚及相关问题》,《西域研究》,1984年第4期。

 [3]普列汉诺夫:《论艺术》,北京书店1973年版,第93页。

 

 [4][5]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620、1227页。

不得不很遗憾的告诉您,甲骨文所在的那个商周时期,全和琳,还没有出现。

所以这两个字,我只能给你战国时期的六国篆书的写法了,如图:

由汉字的一脉相承性看,甲骨文的写法也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希望您能满意!

1、带有琳字的诗:

①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李白送杨少府赴选

②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杜甫奉赠王中允维

③京兆先时杰,琳琅照一门。杜甫送鲜于万州迁巴州

④西征开幕府,早晚用陈琳。刘长卿送崔载华、张起之闽中

⑤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⑥冢宰收琳琅,侍臣尽鸳鹭。储光羲群鹤咏

⑦天文徒可仰,何以厕琳球。虞世南奉和至寿春应令

⑧陈琳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钱起卢龙塞行送韦掌记

⑨琳琅禁闼遥相忆,紫翠岩房昼不开。王翰 古蛾眉怨

⑩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顾况 游子吟

①①君若事宗庙,拊以和球琳。元稹 桐花

①②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宋之问 龙门应制

2、带有娜字的诗:

①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歌

②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 曹植洛神赋

③连笮动袅娜,征衣飒飘飖。杜甫桔柏渡

④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李商隐石榴

⑤风动翠条腰袅娜,露垂红萼泪阑干。白居易戏题卢秘书新移蔷薇

⑥雪水渐涟漪,春枝将婀娜。欧阳修冬夕小斋联句寄梅圣俞

⑦悬圃沧洲莽空阔,金节羽衣飘婀娜。杜甫忆昔行

  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当然亦有一说是出生后即可取名了);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不过三国乱世,冠而取字并不是一定遵循,曹冲、孙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字),而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名,在夏朝之前已经有,而取字据说始于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汤,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汤。还有名与字是有区别的,古人常自称其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另名与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

  名与字是有关系、关联的。有的是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意义上的相辅,有的是意义上的相反。另外,古人的名和字往往取自古典古籍。现在我试以三国人物的名与字说说名与字的关系。

  先说说名与字取自古书。曹操字孟德,“德”与“操”出自《荀子》“夫是之谓德操”一句。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瑾”“瑜”都是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就有“瑾瑜匿瑕,国君含垢。”一句。另外,赵云字子龙,取自《周易》“云从龙,风从虎”,就是云由龙所生,风由虎所造,如果赵云的哥哥叫赵风的话,那也就是赵子虎了。亦由此可见,名与字是有关联的。

  名与字意义相近

  诸葛亮字孔明,明与亮都有光线充足的意思;

  张飞字益德,益为溢之本体,有涨出、漫出之意,而飞有上升及散发之意;

  简雍字宪和,雍与和有和谐的、和睦的意思;

  马超字孟起,超与起皆有多过的意思;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淳与俭都是朴实的意思,而化有使归淳厚,意思相近;

  黄盖字公覆,覆及盖有遮蔽、隐藏之意;

  祖茂字大荣,茂与荣有繁盛、旺盛的意思;

  朱治字君理,治及理有管理、统理之意;

  张昭字子布,昭与布都有公开意思;

  周泰字幼平,泰与平都有舒适、安乐的意思;

  陈武字子烈,武与烈有勇猛、威猛之意;

  虞翻字仲翔,翻与翔都有飞翔的意思;

  徐晃字公明,晃与明为光线充足;

  张辽字文远,辽和远有遥远的意思;

  鲁肃字子敬,肃与敬乃恭敬之意;

  许攸字子远,攸通悠,攸有远之意;

  魏延字文长,延有长之意;

  陈到字叔至,至即是到;

  庞统字士元,统与元都有头、为首的意思;

  夏侯渊字妙才,渊及妙有精微深奥之意,另学识渊博,才能亦妙;

  凌统字公绩,统和绩都有综合的意思;

  曹操字孟德,操和德都是品行,故有德行、操行;

  阚泽字德润,润与泽皆是潮湿、不枯干之意;

  法正字孝直,正及直都是不偏斜;

  孙匡字季佐,匡有辅佐之意;

  王平字子均,平与均都有中等之意;

  曹丕字子桓,丕与桓都有保持的含意;

  曹植字子建,植与建都有树立之意;

  傅干字彦才,才及干意思相近;

  姜维字伯约,维是系、拴,保持之意,而约是缠束、束缚,管束之意,意思接近;

  曹真字子丹,真与丹都是真诚,故有真心、丹心;

  荀彧字文若,《广雅疏证·卷三上·释诂》:“彧,文也。”;

  荀攸字公达,攸通悠,达为达观,悠及达皆不为忧;

  李通字文达,达有通之意;

  刘协字伯和,协有和之意;

  诸葛恪字元逊,恪是谨慎诚敬,与谦逊意相近;

  张翼字伯恭,翼有恭谨之意;

  刘表字景升,表与升都含有上的意思;

  张裔字君嗣,裔与嗣都有后代的含义;

  司马昭字子尚,显扬、使彰明,而尚为尊崇、仰慕,意思相近;

  司马师字子元,师和元都是带头的;

  董卓字仲颖,卓与颖都是出众;

  诸葛瞻字思远,瞻是向远处看,正是思远也;

  李严(李平)字正方,严、平、正、方都是公平之意;

  祢衡字正平,衡有平之意;

  秦朗字元明,朗和明都是明亮;

  毋丘俭字仲恭,俭与恭意思相近;

  孔融字文举,《说文解字》:“融,炊气上出也。”举是往上托,都向上;

  彭羕字永言,羕为流水悠长的样子,和永有联系,亦可以字补充名;

  管宁字幼安,宁与安都是静;

  陆逊字伯言,逊为谦逊,言为言言即和悦而恭敬的样子,意思相近。

  名与字意义相辅

  孙坚字文台,台本台,是底座、根基,有根基才能坚固;

  孙策字伯符,古代以竹简记事然后连编成策,策通册,而符为标记、记号,都有记的成份,另虎符可领兵,策有驾驭的成份,有兵符方能策兵;

  孙权字仲谋,权为变通的理念,而谋为计策,多变而能谋,另权谋有多变、深沉的谋略;

  刘备字玄德,备为有,玄德是高深、幽潜的德性,备有玄德,以字补充名;

  程普字德谋,普为普及,又是以字补充名;

  程昱字仲德,昱是照耀,以字补充名,明德;

  李典字曼成,以字补充名;

  庞德字令明,以字补充名;

  曹仁字子孝,仁与孝都是美德;

  赵云字子龙,云由龙所生;

  郭嘉字奉孝,推崇孝行,故得以嘉奖;

  许褚字仲康,褚为贮藏、储存,康为丰足、富裕,丰富可由储存而来;

  陈登字元龙,古代传说鲤鱼登龙门即化为龙,登龙比喻成名发迹,飞黄腾达;

  黄忠字汉升,忠于国家(汉朝),另使汉朝兴起亦为其忠之表现;

  潘璋字文珪,珪与璋都是玉器,古代朝觐的礼仪,诸侯朝王执珪,朝后执璋,另珪璋比喻人品高洁;

  文聘字仲业,聘为以礼征招,业为从业,受招聘而从业;

  马谡字幼常,谡有收敛、整饬的样子,因收敛而成普通;

  张嶷字伯岐,嶷和岐都是山;岐嶷形容小孩才智出众、聪明特异

  蒋琬字公琰,琬圭及琰圭,泛指美玉,《楚辞。屈原。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瑜,瑾及瑜皆为美玉,瑾瑜更是美玉;

  关羽字云长,有羽翼才能飞上云端;

  崔琰字季珪,珪通圭,琰圭为古代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

  黄权字公衡,权与衡都是量轻重的器具,权衡相辅为量、评估事物得失轻重,另外,权与衡是北斗七星其中两星;

  邓芝字伯苗,芝及苗都是植物,而苗表示芝之初生;

  郭淮字伯济,淮水与济水,淮及济都是河名;

  太史慈字子义,慈是对少者之爱,与义皆为德行;

  夏侯霸字仲权,霸为把持,以字补充名;

  陆抗字幼节,抗是刚直、正直、高尚的操守(节);

  桓范字元则,范为模范,则是效法;

  刘璋字季玉,璋就是玉,两玉相辅;

  满宠字伯宁,宠为恩惠,宁为愿、盼望,以字补充名;

  陈宫字公台,宫及台都是建筑物;

  袁绍字本初,绍为继承,而本初是原始、初始;

  袁术字公路,术为邑中通行的道路,术及路亦可解方法;

  公孙瓒字伯珪,瓒和珪都是玉;

  陈琳字孔璋,琳与璋都是美玉。

  名与字意义相反

  乐进字文谦,进有进取之意,而谦有知足之意;

  于禁字文则,禁为禁止,则有效法之意;

  贾诩字文和,诩为夸口、夸张,而和为适中、恰当;

  司马懿字仲达,懿表示悲痛感叹的语气,通“噫”,而达为达观,不为喜怒哀乐所影响;

  徐庶字元直,庶有旁支的意思,而直为直落、不间隔、不弯曲的;

  徐盛字文向,盛为大规模的,而向是偏于一面的;

  甘宁字兴霸,宁与兴意思相反;

  邓艾字士载,艾是停止,而载则动,一动一静;

  钟会字士季,会是短时间,而季为长时间;

  吕蒙字子明,蒙与明意思相反,蒙为不明;

  刘禅字公嗣,禅位与嗣位,一退让一继承;

  关兴字安国,兴与安意思相反;

  马良字季常,良为良好,常为普通;

  曹休字文烈,休与烈相反;

  曹彰字子文,彰为明显、显著,文为温和、不显著;

  夏侯敦字元让,敦有推崇的意思,而让有谴责的意思;

  曹洪字子廉,洪水多混浊,而廉则有清之意;

  吕布字奉先,布向下而奉向上,另布向大众而奉向少数。

  诸葛诞字公休,诞为开始,休为结局。

  古代人会在字的前面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序,另外在字前面加子、公、文、士等字都很普遍。古代男子在字前面加子、士及公,表示对男子的尊称,另外在字前面加文字,是希望能谦逊、有文才等。

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 唐 · 李白《送杨少府赴选》

轩冕罗天阙,琳琅识介珪。

—— 唐 · 杜甫《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京兆先时杰,琳琅照一门。

—— 唐 · 杜甫《送鲜于万州迁巴州》

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

—— 唐 · 杜甫《奉赠王中允》

绮绣相展转,琳琅愈青荧。

—— 唐 · 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 唐 · 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嗟余亦何幸,偶此琳宫居。

—— 宋 · 苏轼《读道藏》

遗我驳石盆与瓯,黑质白章声琳球。

—— 宋 · 苏轼《代书答梁先》

齐竽混韶夏,燕石厕琳琅。

—— 唐 · 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舞酣霰雪回,弹俊球琳击。

—— 宋 · 范仲淹《剑联句》

纤喙砺青铁,修胫雕碧琳。

—— 宋 · 范仲淹《鹤联句》

松桧阴中百步廊,我来剥啄叩琳房。

—— 宋 · 陆游《赠林使君二首 其二》

带林字的:木秀于林 枪林弹雨 酒池肉林 深山老林 1 林寒洞肃 2 林寒涧肃 3 林籁泉韵 4 林林总总 5 林栖谷隐 6 林下风度 7 林下风范 8 林下风气 9 林下风韵 10 林下风致 11 林下高风 12 林下清风 13 林下神仙 14 林下之风 1 把臂入林 2 笔墨之林 3 弹雨枪林 4 刀山剑林 5 独木不林 6 丰草长林 7 高山密林 8 寄迹山林 9 酒池肉林 10 木秀于林 11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12 杞梓之林 13 弃车走林 14 穷猿奔林 15 穷猿投林 16 肉山脯林 17 儒士成林 18 深山老林 19 深山密林 20 深山穷林 21 啸聚山林 22 钟鼎山林 23 众议成林 1 独木不成林 2 独树不成林 3 见木不见林林林总总 琼林玉树

带油字:油腔滑调,油嘴滑舌,油然而生,添油加醋,泼油救火,油头粉面,火上浇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